CN214329004U - 垃圾原位封场隔离结构 - Google Patents

垃圾原位封场隔离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29004U
CN214329004U CN202120419125.3U CN202120419125U CN214329004U CN 214329004 U CN214329004 U CN 214329004U CN 202120419125 U CN202120419125 U CN 202120419125U CN 214329004 U CN214329004 U CN 2143290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isolation structure
impermeable
situ
wov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1912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宇
江青华
刘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Keal Ailin Environmental Pro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Keal Ailin Environmental Pr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Keal Ailin Environmental Pr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Keal Ailin Environmental Pr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41912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290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290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2900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垃圾原位封场隔离结构,涉及垃圾处理的领域,其包括填埋垃圾的基坑以及盖设在基坑上的覆盖土层和营养土层,所述基坑的底部设置有渗沥液收集层,渗沥液收集层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内层无纺土工布层、碎石填充层、膨润土层和外层无纺土工布层。本申请具有加强对填埋场垃圾附近土壤层保护的效果。

Description

垃圾原位封场隔离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垃圾处理的领域,尤其是涉及垃圾原位封场隔离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也越来越高,但同时,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每天有大量的垃圾产生,这就给环境保护带来不利的影响。
目前,对垃圾的处理主要采取填埋的方式,为防止填埋的垃圾对环境造成污染,需要对垃圾场进行封场覆盖,现有的垃圾填埋封场覆盖系统主要包括覆盖支持土层和营养土层。封场覆盖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填埋的垃圾是否会污染环境。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垃圾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渗沥液具有较强的污染性,渗沥液会向下输送并对垃圾填埋场底部的土壤层造成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加强对填埋场垃圾附近土壤层的保护,本申请提供一种垃圾原位封场隔离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垃圾原位封场隔离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垃圾原位封场隔离结构,包括填埋垃圾的基坑以及盖设在基坑上的覆盖土层和营养土层,所述基坑的底部设置有渗沥液收集层,渗沥液收集层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内层无纺土工布层、碎石填充层、膨润土层和外层无纺土工布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填埋垃圾的基坑的底部设置渗沥液收集层,垃圾在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渗沥液被集中收集,渗沥液穿过内层无纺土工布进入至碎石填充层,内层无纺土工布层具有较好的过滤作用,方便渗沥液向下输送,同时避免垃圾中的固态不容物进入到碎石填充层的缝隙中对碎石造成堵塞;渗沥液穿过碎石填充层的缝隙进入到膨润土层并被收集,提高对渗沥液的收集效果,有效防止渗沥液无限下渗,外层无纺土工布层用于将膨润土层和土壤隔离,提高使用效果,综上,达到加强对填埋场垃圾附近土壤层的保护效果。
优选的,所述基坑和覆盖土层之间铺设有降解系统,降解系统包括生物降解层、生物炭降解气体层和压实黏土层,且生物降解层、生物炭降解气体层和压实黏土层从下至上依次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物降解层将垃圾专用菌投放到垃圾堆体上表面,刚开始填埋场中有氧气,先进行氧化分解,随着氧气的耗完转变为厌氧分解,垃圾处理专用菌将上表层的垃圾进行分解,然后继续降解并向下延伸,最终将下层的垃圾全部降解,降解后的垃圾作为生物覆盖层,配合压实黏土层对下层的臭气起到了隔绝和净化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覆盖土层和营养土层之间设置有封场防渗层,封场防渗层包括由上至下的编制土工布层、陶土层、排水网层、HDPE土工膜层和第二膨润土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覆盖土层上面设置封场防渗层,防止地表的水分向下渗透对生物降解层的结构产生破坏,编制土工布层、陶土层、排水网层、HDPE土工膜层和第二膨润土层相互配合,对覆盖土层形成较好的固定和隔离效果,加强垃圾的分解效果。
优选的,所述营养土层和封场防渗层之间设置有雨水储存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营养土层的底部设置雨水储存层,方便对营养土层位置进行供水,确保营养土层的水分,提高营养土层的使用效果。
优选的,所述营养土层的上表面设置有绿化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营养土层的上表面设置绿化层,加强对营养土层的加固,减少营养土层的土壤流失,同时营养土层上方的绿植有助于美化环境,加强对环境的保护。
优选的,所述基坑底部设置有原地层,原地层背离基坑的一侧设置有底部相对不透水层,底部相对不透水层从下至上包括GCL膨润土层防水毯、下层HDPE膜、第二内层无纺布土工布层、中间层HDPE膜、黏土层、上层HDPE膜以及第二外层无纺布土工布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基坑的底部设置原地层,并在原地层的底部设置底部相对不透水层,进一步加强对基坑底部的防护效果,有效防止基坑内渗沥液下渗污染环境,底部相对不透水层包括GCL膨润土层防水毯、下层HDPE膜、第二内层无纺布土工布层、中间层HDPE膜、黏土层、上层HDPE膜以及第二外层无纺布土工布层,相互配合加强底部相对不透水层的防护能力,提高防护效果,加强对环境的保护。
优选的,所述基坑的外侧竖直设置有垂直防渗层,垂直防渗层从内至外包括防渗无纺土工布内层、防渗陶土层、防渗无纺土工布外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垂直防渗层从基坑外侧的竖直方向对基坑进行防护,包括防渗土工布内层、防渗陶土层、防渗无纺土工布外层,相互配合防止渗沥液从基坑的侧面向外渗透,多角度加强对基坑的防护,提高对环境的保护效果。
优选的,所述垂直防渗层最外侧的防渗无纺土工布外层置于底部相对不透水层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垂直防渗层最外侧的防渗无纺土工布外侧置于底部相对不透水层上,令垂直防渗层与防渗无纺土工布形成密封空间,对基坑以及基坑内的垃圾进行包围,有效防止渗沥液从垂直防渗层和底部相对不透水层之间渗出,进一步加强对基坑周围的土壤的保护效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在基坑的底部设置渗沥液收集层,垃圾在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渗沥液被集中收集,加强对填埋场垃圾附近土壤层的保护;
2.通过在基坑和覆盖土层之间铺设降解系统,降解系统对垃圾进行分解,加速垃圾的降解速率;
3.通过在覆盖土层和营养土层之间设置封场防渗层,封场防渗层防止地表的水分向下渗透对生物降解层的结构产生破坏,加强垃圾的分解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基坑;11、覆盖土层;12、营养土层;2、渗沥液收集层;21、内层无纺土工布层;22、碎石填充层;23、膨润土层;24、外层无纺土工布层;3、降解系统;31、生物降解层;32、生物炭降解气体层;33、压实黏土层;4、封场防渗层;41、编制土工布层;42、陶土层;43、排水网层;44、HDPE土工膜层;45、第二膨润土层;5、雨水储存层;6、绿化层;7、原地层;8、底部相对不透水层;81、GCL膨润土层防水毯;82、下层HDPE膜;83、第二内层无纺布土工布层;84、中间层HDPE膜;85、黏土层;86、上层HDPE膜;87、第二外层无纺布土工布层;9、垂直防渗层;91、防渗无纺土工布内层;92、防渗陶土层;93、防渗无纺土工布外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垃圾原位封场隔离结构。参照图1,垃圾原位封场隔离结构,包括填埋垃圾的基坑1以及盖设在基坑1上的覆盖土层11和营养土层12,基坑1的底部设置有渗沥液收集层2,垃圾在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渗沥液被渗沥液收集层2收集,达到加强对填埋场垃圾附近土壤层保护的效果。
参照图1,渗沥液收集层2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内层无纺土工布层21、碎石填充层22、膨润土层23和外层无纺土工布层24,垃圾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渗沥液穿过内层无纺土工布层21进入碎石填充层22,内层无纺土工布层21有较好的过滤效果,对垃圾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固态不容物进行阻挡,有效防止固态不容物进入到碎石填充层22的缝隙中,减少固态不容物对碎石填充层22的封堵,提高渗沥液的收集效果;穿过碎石填充层22的渗沥液到达膨润土层23位置处并被收集,减少渗沥液的下渗,加强对土壤的保护,外层无纺土工布层24用于将膨润土层23和土壤隔离,调高渗沥液收集层2的使用效果。
结合图1和图2,渗沥液收集层2的底部设置有原地层7,原地层7背离渗沥液收集层2的一侧设置有底部相对不透水层8,底部相对不透水层8包括从上至下一侧设置的第二外层无纺土工布层87、上层HDPE膜86、黏土层85、中间层HDPE膜84、第二内层无纺土工布层83、下层HDPE膜82和GCL膨润土层防水毯81,原地层7配合底部相对不透水层8的设置,进一步加强对基坑1底部的防护效果,有效防止基坑1内渗沥液下渗到土壤中甚至地表水中污染环境,第二外层无纺土工布层87、上层HDPE膜86、黏土层85、中间层HDPE膜84、第二内层无纺土工布层83、下层HDPE膜82和GCL膨润土层防水毯81的相互配合加强原地层7位置处的防护能力,提高防护效果,加强对环境的保护。
结合图1和图3,基坑1的外侧设置有垂直防渗层9,垂直防渗层9竖直向下设置,且垂直防渗层9包括从内至外设置的防渗无纺土工布内层91、防渗陶土层92和防渗无纺土工布外层93,且防渗无纺土工布外层93置于底部相对不透水层8上,令垂直防渗层9与底部相对不透水层8形成密封空间,对基坑1以及基坑1内的垃圾进行包围,有效防止渗沥液从基坑1外侧继续向外渗透,从多角度进一步加强对基坑1周围土壤的保护效果;同时防渗土工布内层、防渗陶土层92、防渗无纺土工布外层93相互配合提高垂直防渗层9在使用过程中的防渗效果,提高对环境的保护。
回看图1,基坑1和覆盖土层11之间铺设有降解系统3,降解系统3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生物降解层31、生物炭降解气体层32和压实黏土层33,生物降解层31将垃圾专用菌投放到垃圾堆体上表面,刚开始填埋场中有氧气,先进行氧化分解,随着氧气的耗完转变为厌氧分解,垃圾处理专用菌将上表层的垃圾进行分解,然后继续降解并向下延伸,最终将下层的垃圾全部溶解,降解后的垃圾作为生物覆盖层并覆盖于垃圾表面,配合压实黏土层33对下层的臭气起到了隔绝和净化的作用,提高垃圾分解效率并加强垃圾分解的环保性。
参照图3,降解系统3的顶部设置有封场防渗层4,封场防渗层4包括从下至上设置的第二膨润土层45、HDPE土工膜层44、排水网层43、陶土层42和编制土工布层41,第二膨润土层45、HDPE土工膜层44、排水网层43、陶土层42和编制土工布层41相互配合防止地表的水分向下渗透对生物降解层31的结构产生破坏,加强对生物降解层31的保护,对生物降解层31形成较好的固定和隔离效果,加强垃圾的分解效果。
参照图3,封场防渗层4和营养土层12之间设置有雨水储存层5,营养土层12的上表面设置有绿化层6,雨水储存层5方便对雨水进行收集,并将雨水通过营养土层12输送给绿植,确保营养土层12的水分,提高营养土层12的使用效果,同时营养土层12上的绿化层6对营养土层12有较好的加固作用,减少营养土层12的土壤流失,又有助于美化环境,加强对环境的保护。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垃圾原位封场隔离结构的实施原理为:设置在基坑1底部的渗沥液收集层2对垃圾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渗沥液有较好的收集效果,防止产生的渗沥液向下渗透;基坑1外侧底部的底部相对不透水层8进一步加强将对基坑1的防护效果,基坑1周围的垂直防渗层9竖直设置,垂直防渗层9配合底部相对不透水层8加强对基坑1的防护效果,多角度对渗沥液进行防护;基坑1顶部的降解系统3有助于垃圾的加速分解,提高垃圾的分解速率;封场防渗层4对降解系统3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止地表水下渗破碎降解系统3;封场防渗层4顶部的雨水储存层5、营养土层12和绿化曾相互配合,加强基坑1表面的防护,减少土壤的流失,美化环境,加强对环境的保护。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垃圾原位封场隔离结构,包括填埋垃圾的基坑(1)以及盖设在基坑(1)上的覆盖土层(11)和营养土层(12),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1)的底部设置有渗沥液收集层(2),渗沥液收集层(2)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内层无纺土工布层(21)、碎石填充层(22)、膨润土层(23)和外层无纺土工布层(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原位封场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1)和覆盖土层(11)之间铺设有降解系统(3),降解系统(3)包括生物降解层(31)、生物炭降解气体层(32)和压实黏土层(33),且生物降解层(31)、生物炭降解气体层(32)和压实黏土层(33)从下至上依次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原位封场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土层(11)和营养土层(12)之间设置有封场防渗层(4),封场防渗层(4)包括由上至下的编制土工布层(41)、陶土层(42)、排水网层(43)、HDPE土工膜层(44)和第二膨润土层(4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垃圾原位封场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土层(12)和封场防渗层(4)之间设置有雨水储存层(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原位封场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土层(12)的上表面设置有绿化层(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原位封场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1)底部设置有原地层(7),原地层(7)背离基坑(1)的一侧设置有底部相对不透水层(8),底部相对不透水层(8)从下至上包括GCL膨润土层防水毯(81)、下层HDPE膜(82)、第二内层无纺布土工布层(83)、中间层HDPE膜(84)、黏土层(85)、上层HDPE膜(86)以及第二外层无纺布土工布层(8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垃圾原位封场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1)的外侧竖直设置有垂直防渗层(9),垂直防渗层(9)从内至外包括防渗无纺土工布内层(91)、防渗陶土层(92)、防渗无纺土工布外层(9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垃圾原位封场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防渗层(9)最外侧的防渗无纺土工布外层(93)置于底部相对不透水层(8)上。
CN202120419125.3U 2021-02-25 2021-02-25 垃圾原位封场隔离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3290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19125.3U CN214329004U (zh) 2021-02-25 2021-02-25 垃圾原位封场隔离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19125.3U CN214329004U (zh) 2021-02-25 2021-02-25 垃圾原位封场隔离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29004U true CN214329004U (zh) 2021-10-01

Family

ID=77885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19125.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329004U (zh) 2021-02-25 2021-02-25 垃圾原位封场隔离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2900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30400A (zh) * 2021-06-25 2021-09-24 南昌大学 一种稀土堆体结构及生长式堆浸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30400A (zh) * 2021-06-25 2021-09-24 南昌大学 一种稀土堆体结构及生长式堆浸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56052U (zh) 加筋固土的生态封场结构
CN111705842B (zh) 一种用于生活垃圾处理的填埋场高效防渗方法
CN207672630U (zh) 一种垃圾填埋双层防渗结构
CN107570522A (zh) 一种多功能覆盖层结构及其在垃圾填埋场的应用
CN214329004U (zh) 垃圾原位封场隔离结构
CN109047267A (zh) 垃圾填埋场污染降解系统
CN111014226A (zh) 一种可溶性废盐的吨包及填埋场
CN114457855B (zh) 一种下沉式水平防渗与垂直防渗组合结构
CN107321752A (zh) 一种污泥塘场地原位生态修复系统
CN206128142U (zh) 应用于山谷型填埋场污泥坑固化后地基的填埋场防渗结构
CN212153470U (zh) 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系统及生活垃圾填埋场
CN209272110U (zh) 垃圾填埋场污染降解系统
CN106799385A (zh) 一种城市垃圾环保处理系统
CN107152073A (zh) 一种利用垃圾修复荒山的方法
CN106552806A (zh) 固体废弃物堆放场无害化处理方法
CN208928851U (zh) 一种石油烃-重金属复合污染淤泥的生态修复结构
CN206204917U (zh) 绿化用地的建筑结构
CN209482434U (zh) 一种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收集渠
CN201940413U (zh) 垃圾填埋封场覆盖系统
CN214235529U (zh) 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覆盖结构
CN219503430U (zh) 生活垃圾填埋场垂直分区结构
CN114525817B (zh) 一种水平防渗与垂直防渗组合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14439049B (zh) 一种用于固废堆体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的组合防渗体
CN113843250B (zh) 一种刚性填埋库
CN212442491U (zh) 一种循环利用型垃圾填埋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0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