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52073A - 一种利用垃圾修复荒山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垃圾修复荒山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52073A
CN107152073A CN201710435759.6A CN201710435759A CN107152073A CN 107152073 A CN107152073 A CN 107152073A CN 201710435759 A CN201710435759 A CN 201710435759A CN 107152073 A CN107152073 A CN 1071520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bbish
massif
solid waste
layer
d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3575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52073B (zh
Inventor
张诒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43575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520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71520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520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520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520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18Making embankments, e.g. dikes, da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1/0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垃圾修复荒山的方法,本发明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与加筋土挡墙技术相结合用于修复开采过度的荒山,本发明在开采过度的荒山的山体缺失侧利用加筋土挡墙技术修筑垃圾坝,在垃圾坝和山体之间设置排水系统,将固体废弃物垃圾填埋在垃圾坝和山体的排水系统之上,压实,然后在固体废弃物垃圾顶部设置土工膜和覆盖层,将固体废弃物垃圾封闭起来,所述排水系统能够有效排出固体废弃物垃圾中发酵产生的废液;固体废弃物垃圾顶部设置土工膜,防止雨水进入固体废弃物垃圾内部;在固体废弃物垃圾顶部设置覆盖层,覆盖层采用双向土工栅格反包技术,将草种子装入生态袋反包在覆盖层最外侧,既美化环境又防止水土流失。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垃圾修复荒山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治理和荒山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垃圾修复开采过度的荒山的方法。
背景技术
“靠山吃山”的传统思想诱发人们对山石无序的开发,从而获取日常生活所需的费用,大量树木被砍成为荒山,开采业户在利益驱动下,违法办矿、乱开滥采,极大地浪费了资源。但是随着大量机械设备的上山以及大型石灰窑、石子机的开工建设,采石的速度越来越快,近年来,因过度开采山石,造成很多山体出现山体缺失,山体不完整的情况日益严重。
城市固体废物是指在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或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所产生的固体废物。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排放的固体废物约为80-100亿吨,亚洲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为76万吨,大约为270万立方米,估计到2025年,其产生量将达到180万吨,即每天520万立方米,年增长率约为4%-5%。我国每年的固废排放量约为5亿吨,我国现有668个城市,其中86个城市超过50万人口,每年的城市垃圾的排放量为1.4亿吨。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人均产生量为0.44吨,年增长率为8%-10%,目前无害化处理率仅为6%,有300多个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严重损害城市环境卫生,妨碍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固体废弃物及生活垃圾的处理也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修复生态环境,解决山体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处理城市和乡村产生的生活垃圾、固体废弃物,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垃圾修复荒山的方法,本发明因地制宜将处理达到垃圾卫生填埋场标准(GB16889-2008)的城市垃圾填补与缺失山体处,结合加筋土挡墙技术修建垃圾坝。将垃圾填埋至山体原有断面处,按照垃圾卫生填埋场标准施行封场,并进行绿化,修复荒山,以达到退废还山,修复生态环境的目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垃圾修复荒山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垃圾坝:在山体的缺失侧,设置垃圾坝,所述垃圾坝的顶部低于山体的缺失部分最高点;
(2)建立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包括排水通道和渗滤池,所述排水通道设置在所述垃圾坝靠近山体顶部的一侧和山体缺失部分的底部,所述排水通道与所述渗滤池连通;
(3)填埋垃圾:在山体缺失处的空间填埋固体废弃物垃圾,所述固体废弃物垃圾的顶部倾斜设置,所述固体废弃物垃圾顶部高度逐渐降低,所述固体废弃物垃圾顶部的最高点靠近山体顶部,所述固体废弃物垃圾的顶部低于山体缺失部分的最高点,所述固体废弃物垃圾顶部的最低点不低于所述垃圾坝的顶部;
(4)封闭垃圾:在所述固体废弃物垃圾的顶部铺设土工膜层和覆盖层,所述覆盖层设置于所述土工膜层上。
如上所述的利用垃圾修复荒山的方法,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垃圾坝由多个单向土工格栅反包结构叠加构成,所述单向土工格栅反包结构为:底层铺设单向土工格栅,所述单向土工格栅上铺设压实的土层,在所述土层远离山体顶部的一侧和相邻的两侧设置生态袋,所述生态袋中装有携带种子的土壤,所述单向土工格栅向上延伸并包覆所述生态袋和所述土层。
如上所述的利用垃圾修复荒山的方法,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垃圾坝为梯形坝。
本发明利用加筋土挡墙技术修筑垃圾坝,利用多个单向土工格栅反包结构叠加修筑梯形垃圾坝,单向土工格栅包覆土层,然后叠加形成垃圾坝,结构简单,稳定,在垃圾坝除了靠近山顶一侧的其他侧设置有生态袋,生态袋中装有携带种子的土壤,这些生态袋中的种子生长出的植物既美化环境又保持了水土。
如上所述的利用垃圾修复荒山的方法,优选地,步骤(1)和步骤(4)中所述生态袋中的土壤的湿度为60-80%。
本发明人在生态袋中装入的土壤的湿度为60-80%,有利于种子的萌芽。
如上所述的利用垃圾修复荒山的方法,优选地,步骤(1)中每层所述土层的厚度为5-15cm。
本发明利用单向土工格栅反向包覆土层,每层土层的厚度为5-15cm,土层和单向土工格栅相互交织,垃圾坝的稳定性高、强度大。
如上所述的利用垃圾修复荒山的方法,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排水通道包括土工膜层、排水网层和土工布层,所述土工膜层、排水网层和土工布层从下到上依次设置。
本发明人经研究发现,排水通道设置为三层结构,底层铺设土工膜层,土工膜层具有阻隔水分的作用,能够防止固体废弃物垃圾发酵产生的废液进入土地中对环境造成污染,中间铺设排水网,主要排出固体废弃物垃圾产生的废液,上层铺设土工布,土工布具有阻隔大颗粒物体的作用,将土工布铺设在排水网上固体废弃物垃圾下,固体废弃物垃圾产生的废液能够通过土工布进入排水网中,而颗粒状的物体被截留在土工布的上侧,这种结构能够有效防止排水通道的堵塞,保证排水通道畅通。
如上所述的利用垃圾修复荒山的方法,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覆盖层为双向土工格栅反包结构,所述双向土工格栅反包结构为:底层设置双向土工格栅层,所述双向土工格栅层上设置压实的土层,所述土层上设置生态袋,所述生态袋中装有携带有种子的土壤,所述双向土工格栅向上延伸并包覆所述生态袋和所述土层。
如上所述的利用垃圾修复荒山的方法,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覆盖层与所述土工膜层之间设置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包括排水网和土工布,所述土工布设置在所述排水网上方。
如上所述的利用垃圾修复荒山的方法,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覆盖层的厚度为30-100cm。
本发明人在固体废弃物垃圾的顶部覆盖土工膜能够有效防止雨水进入固体垃圾废弃物中,在土工膜上设置覆盖层,防止固体垃圾废弃物裸露在空气中,并且在覆盖层之上设置生态袋,生态袋中的植物能够绿化环境,保持水土,美化荒山。
如上所述的利用垃圾修复荒山的方法,优选地,步骤(1)或(4)中所述生态袋中的土壤中含有复合肥。
在生态袋中的土壤中混合复合肥,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有利于植物在恶劣环境中的生长。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垃圾修复荒山的方法,本发明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与加筋土挡墙技术相结合用于修复开采过度的荒山,本发明在开采过度的荒山的山体缺失侧利用加筋土挡墙技术修筑垃圾坝,所述垃圾坝结构稳定,耐用,能够挡住压实的固体废弃物垃圾,防止垃圾滑移,以达到稳定固体废弃物垃圾的效果,垃圾坝采用单向土工栅格反包结构,将草种子连土一起装入生态袋,反包在垃圾坝最外侧,此技术既可防止水土流失,又可迅速长出植被;在垃圾坝和山体之间设置排水系统,将城市生活垃圾中的固体废弃物垃圾按照国标处理之后,填埋在垃圾坝和山体的排水系统之上,压实,然后在固体废弃物垃圾顶部设置土工膜和覆盖层,将固体废弃物垃圾封闭起来,所述排水系统能够有效排出固体废弃物垃圾中发酵产生的废液;固体废弃物垃圾顶部设置土工膜,防止雨水进入固体废弃物垃圾内部;在固体废弃物垃圾顶部设置覆盖层,覆盖层采用双向土工栅格反包技术,将草种子连土一起装入生态袋,反包在覆盖层最外侧,既美化环境又防止水土流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中1-山体;2-垃圾坝;3-渗滤池;4-固体废弃物垃圾;5-覆盖层;6-土工膜层;7-排水网层;8-土工布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利用垃圾修复荒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垃圾坝:在山体1的缺失侧,设置垃圾坝2,所述垃圾坝2为梯形坝,所述垃圾坝2的顶部低于山体1的缺失部分最高点,所述垃圾坝2由多个单向土工格栅反包结构叠加构成,所述单向土工格栅反包结构为:底层铺设单向土工格栅,所述单向土工格栅上铺设压实的土层,所述土层的厚度为5cm,在所述土层远离山体1顶部的一侧和相邻的两侧设置生态袋,所述生态袋中装有携带种子的土壤,所述土壤的湿度为80%,所述单向土工格栅向上延伸并包覆所述生态袋和所述土层;
(2)建立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包括排水通道和渗滤池3,所述排水通道设置在所述垃圾坝2靠近山体1顶部的一侧和山体1缺失部分的底部,所述排水通道与所述渗滤池3连通,所述排水通道包括土工膜层6、排水网层7和土工布层8,所述土工膜层6、排水网层7和土工布层8从下到上依次设置;
(3)填埋垃圾:在山体1缺失处的空间填埋固体废弃物垃圾4,所述固体废弃物垃圾4的顶部倾斜设置,所述固体废弃物垃圾4顶部高度逐渐降低,所述固体废弃物垃圾4顶部的最高点靠近山体1顶部,所述固体废弃物垃圾4的顶部低于山体1缺失部分的最高点,所述固体废弃物垃圾4顶部的最低点不低于所述垃圾坝2的顶部;
(4)封闭垃圾:在所述固体废弃物垃圾4的顶部铺设土工膜层6和覆盖层5,所述覆盖层5设置于所述土工膜层上,所述覆盖层5为双向土工格栅反包结构,所述双向土工格栅反包结构为:底层设置双向土工格栅层,所述双向土工格栅层上设置压实的土层,所述土层上设置生态袋,所述生态袋中装有携带有种子的土壤,所述土壤的湿度为80%,所述双向土工格栅向上延伸并包覆所述生态袋和所述土层,所述覆盖层5的厚度为30cm。
实施例2
一种利用垃圾修复荒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垃圾坝2:在山体1的缺失侧,设置垃圾坝2,所述垃圾坝2为梯形坝,所述垃圾坝2的顶部低于山体1的缺失部分最高点,所述垃圾坝2由多个单向土工格栅反包结构叠加构成,所述单向土工格栅反包结构为:底层铺设单向土工格栅,所述单向土工格栅上铺设压实的土层,所述土层的厚度为15cm,在所述土层远离山体1顶部的一侧和相邻的两侧设置生态袋,所述生态袋中装有携带种子的土壤,所述土壤的湿度为60%,所述单向土工格栅向上延伸并包覆所述生态袋和所述土层;
(2)建立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包括排水通道和渗滤池3,所述排水通道设置在所述垃圾坝2靠近山体1顶部的一侧和山体1缺失部分的底部,所述排水通道与所述渗滤池3连通,所述排水通道包括土工膜层6、排水网层7和土工布层8,所述土工膜层6、排水网层7和土工布层8从下到上依次设置;
(3)填埋垃圾:在山体1缺失处的空间填埋固体废弃物垃圾4,所述固体废弃物垃圾4的顶部倾斜设置,所述固体废弃物垃圾4顶部高度逐渐降低,所述固体废弃物垃圾4顶部的最高点靠近山体1顶部,所述固体废弃物垃圾4的顶部低于山体1缺失部分的最高点,所述固体废弃物垃圾4顶部的最低点不低于所述垃圾坝2的顶部;
(4)封闭垃圾:在所述固体废弃物垃圾4的顶部铺设土工膜层6和覆盖层5,所述覆盖层5设置于所述土工膜层上,所述覆盖层5为双向土工格栅反包结构,所述双向土工格栅反包结构为:底层设置双向土工格栅层,所述双向土工格栅层上设置压实的土层,所述土层上设置生态袋,所述生态袋中装有携带有种子的土壤,所述土壤的湿度为60%,所述双向土工格栅向上延伸并包覆所述生态袋和所述土层,所述覆盖层5的厚度为100cm。
实施例3
一种利用垃圾修复荒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垃圾坝2:在山体1的缺失侧,设置垃圾坝2,所述垃圾坝2为梯形坝,所述垃圾坝2的顶部低于山体1的缺失部分最高点,所述垃圾坝2由多个单向土工格栅反包结构叠加构成,所述单向土工格栅反包结构为:底层铺设单向土工格栅,所述单向土工格栅上铺设压实的土层,所述土层的厚度为10cm,在所述土层远离山体1顶部的一侧和相邻的两侧设置生态袋,所述生态袋中装有携带种子的土壤,所述土壤的湿度为70%,所述土壤中含有复合肥,所述单向土工格栅向上延伸并包覆所述生态袋和所述土层;
(2)建立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包括排水通道和渗滤池3,所述排水通道设置在所述垃圾坝2靠近山体1顶部的一侧和山体1缺失部分的底部,所述排水通道与所述渗滤池3连通,所述排水通道包括土工膜层6、排水网层7和土工布层8,所述土工膜层6、排水网层7和土工布层8从下到上依次设置;
(3)填埋垃圾:在山体1缺失处的空间填埋固体废弃物垃圾4,所述固体废弃物垃圾4的顶部倾斜设置,所述固体废弃物垃圾4顶部高度逐渐降低,所述固体废弃物垃圾4顶部的最高点靠近山体1顶部,所述固体废弃物垃圾4的顶部低于山体1缺失部分的最高点,所述固体废弃物垃圾4顶部的最低点不低于所述垃圾坝2的顶部;
(4)封闭垃圾:在所述固体废弃物垃圾4的顶部铺设土工膜层6、排水通道和覆盖层5,所述排水通道设置在所述覆盖层5与所述土工膜层之间,所述排水通道包括排水网层和土工布层,所述土工布层设置在所述排水网层上方,所述覆盖层5设置于所述土工膜层6上,所述覆盖层5为双向土工格栅反包结构,所述双向土工格栅反包结构为:底层设置双向土工格栅层,所述双向土工格栅层上设置压实的土层,所述土层上设置生态袋,所述生态袋中装有携带有种子的土壤,所述土壤的湿度为70%,所述土壤中含有复合肥,所述双向土工格栅向上延伸并包覆所述生态袋和所述土层,所述覆盖层5的厚度为80cm。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利用垃圾修复荒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垃圾坝:在山体的缺失侧,设置垃圾坝,所述垃圾坝低的顶部于山体的缺失部分最高点;
(2)建立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包括排水通道和渗滤池,所述排水通道设置在所述垃圾坝靠近山体顶部的一侧和山体缺失部分的底部,所述排水通道与所述渗滤池连通;
(3)填埋垃圾:在山体缺失处的空间填埋固体废弃物垃圾,所述固体废弃物垃圾的顶部倾斜设置,所述固体废弃物垃圾顶部高度逐渐降低,所述固体废弃物垃圾顶部的最高点靠近山体顶部,所述固体废弃物垃圾的顶部低于山体缺失部分的最高点,所述固体废弃物垃圾顶部的最低点不低于所述垃圾坝的顶部;
(4)封闭垃圾:在所述固体废弃物垃圾的顶部铺设土工膜层和覆盖层,所述覆盖层设置于所述土工膜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垃圾修复荒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垃圾坝由多个单向土工格栅反包结构叠加构成,所述单向土工格栅反包结构为:底层铺设单向土工格栅,所述单向土工格栅上铺设压实的土层,在所述土层远离山体顶部的一侧和相邻的两侧设置生态袋,所述生态袋中装有携带种子的土壤,所述单向土工格栅向上延伸并包覆所述生态袋和所述土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垃圾修复荒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垃圾坝为梯形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垃圾修复荒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和步骤(4)中所述生态袋中的土壤的湿度为60-8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垃圾修复荒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每层所述土层的厚度为5-15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垃圾修复荒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排水通道包括土工膜层、排水网层和土工布层,所述土工膜层、排水网层和土工布层从下到上依次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垃圾修复荒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覆盖层为双向土工格栅反包结构,所述双向土工格栅反包结构为:底层设置双向土工格栅层,所述双向土工格栅层上设置压实的土层,所述土层上设置生态袋,所述生态袋中装有携带有种子的土壤,所述双向土工格栅向上延伸并包覆所述生态袋和所述土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垃圾修复荒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覆盖层与所述土工膜层之间设置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包括排水网和土工布,所述土工布设置在所述排水网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垃圾修复荒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覆盖层的厚度为30-100c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垃圾修复荒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和(4)中所述生态袋中的土壤中含有复合肥。
CN201710435759.6A 2017-06-09 2017-06-09 一种利用垃圾修复荒山的方法 Active CN1071520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35759.6A CN107152073B (zh) 2017-06-09 2017-06-09 一种利用垃圾修复荒山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35759.6A CN107152073B (zh) 2017-06-09 2017-06-09 一种利用垃圾修复荒山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52073A true CN107152073A (zh) 2017-09-12
CN107152073B CN107152073B (zh) 2019-04-19

Family

ID=59796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35759.6A Active CN107152073B (zh) 2017-06-09 2017-06-09 一种利用垃圾修复荒山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5207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80503A (zh) * 2017-12-28 2018-09-28 广州市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大型垃圾堆边坡整形施工方法
CN112267452A (zh) * 2020-10-29 2021-01-26 张诒治 一种利用土工合成材料修复过度开采矿山的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92030B2 (ja) * 1999-02-17 2008-05-28 前田製管株式会社 登山道の修復方法
CN102677651A (zh) * 2012-04-26 2012-09-19 北京正和恒基滨水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山体生态修复方法
CN103628488A (zh) * 2013-12-18 2014-03-12 云南农业大学 一种尾矿坝子坝的筑坝方法
CN104652360A (zh) * 2015-02-03 2015-05-27 成龙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植生袋生态护坡施工方法及其雨水处理系统
CN104762946A (zh) * 2015-03-17 2015-07-08 武汉法雅园林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破损山体生态修复的填料及方法
CN104818721A (zh) * 2015-03-24 2015-08-05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适用于陡壁深坑型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法
RU2608595C2 (ru) * 2015-07-02 2017-01-23 Николай Аркадьевич Лозинский Способ укрепления откосов уступов дорог
CN206189473U (zh) * 2016-11-15 2017-05-24 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垃圾填埋场的横向扩容结构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92030B2 (ja) * 1999-02-17 2008-05-28 前田製管株式会社 登山道の修復方法
CN102677651A (zh) * 2012-04-26 2012-09-19 北京正和恒基滨水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山体生态修复方法
CN103628488A (zh) * 2013-12-18 2014-03-12 云南农业大学 一种尾矿坝子坝的筑坝方法
CN104652360A (zh) * 2015-02-03 2015-05-27 成龙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植生袋生态护坡施工方法及其雨水处理系统
CN104762946A (zh) * 2015-03-17 2015-07-08 武汉法雅园林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破损山体生态修复的填料及方法
CN104818721A (zh) * 2015-03-24 2015-08-05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适用于陡壁深坑型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法
RU2608595C2 (ru) * 2015-07-02 2017-01-23 Николай Аркадьевич Лозинский Способ укрепления откосов уступов дорог
CN206189473U (zh) * 2016-11-15 2017-05-24 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垃圾填埋场的横向扩容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80503A (zh) * 2017-12-28 2018-09-28 广州市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大型垃圾堆边坡整形施工方法
CN108580503B (zh) * 2017-12-28 2021-11-05 广州市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大型垃圾堆边坡整形施工方法
CN112267452A (zh) * 2020-10-29 2021-01-26 张诒治 一种利用土工合成材料修复过度开采矿山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52073B (zh) 2019-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56052U (zh) 加筋固土的生态封场结构
CN102251775B (zh) 一种煤矸石山生态修复方法
CN110366986B (zh) 矿山污染废石堆场边坡植被恢复的植生层结构及恢复方法
CN106906888A (zh) 一种住宅区海绵城市设施系统
CN209227628U (zh) 一种垃圾填埋场垃圾堆体的覆盖结构
CN206333060U (zh) 利于提高植物成活率的盐碱土壤改良结构
CN109570181A (zh) 一种组合式垃圾填埋场封场系统
CN106171096A (zh) 一种梯形石笼围合的雨水花园的结构及其构建方法
CN207331934U (zh) 山林雨水回收利用装置
CN205613827U (zh) 一种垃圾填埋场封场覆盖系统
CN206005135U (zh) 一种梯形石笼围合的雨水花园的结构
CN107152073B (zh) 一种利用垃圾修复荒山的方法
CN110000182A (zh) 一种正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垃圾填埋工艺
CN206616662U (zh) 一种住宅区海绵城市设施系统
CN107905208B (zh) 一种加速石漠化区岩石风化的水土保持结构及其构建方法
CN107691166A (zh) 垃圾填埋场封场的生态恢复种植基及复绿方法
CN211037206U (zh) 一种垃圾填埋场的雨污分流系统
CN105926645B (zh) 一种建筑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方法
CN107964919A (zh) 一种河道边坡生态修复系统
CN207392133U (zh) 一种河道边坡生态修复系统
CN215122670U (zh) 一种高效利用降水的半干旱排土场边坡植被修复结构
CN216130048U (zh) 一种用于采砂河道的生态型弃土坝结构
CN215902424U (zh) 一种填埋场生态污泥腾发封场结构
CN111321765A (zh) 考虑多场耦合作用的垃圾填埋场封场覆盖层
CN203007959U (zh) 网箱护垫式护坡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