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35529U - 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覆盖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覆盖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35529U
CN214235529U CN202021364810.2U CN202021364810U CN214235529U CN 214235529 U CN214235529 U CN 214235529U CN 202021364810 U CN202021364810 U CN 202021364810U CN 214235529 U CN214235529 U CN 2142355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oil layer
pca
thickness
s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6481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华
何耀忠
周昭阳
陈嘉臣
洪昭锐
戚心怡
陈星宇
尧文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6481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355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355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355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30Landfill technologies aiming to mitigate methane emission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覆盖结构,包括自下到上设置的排气层、防渗层、排水层及绿化土层,所述绿化土层的底部铺设有至少一层PCA土工格室。本实用新型通过绿化土层的底部铺设有PCA土工格室,改善了土层的负载性能,有效解决了表土稳定问题和不均匀沉降问题,施工简单,结构稳固,防渗性能强,可减少了雨水渗入垃圾堆体,以达到减少垃圾渗滤液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覆盖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填埋场封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覆盖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排放量逐年增加。垃圾除了少量被回收再利用和用作肥料之外,大部分被运到垃圾填埋场填埋。为防止填埋的垃圾对环境造成污染,需要对垃圾填埋场进行封场覆盖。封场覆盖的结构是填埋场运行的最后阶段,同时也是最关键的阶段,即为填埋垃圾提供覆盖保护,又是填埋场土地利用和恢复的基础。
现有的封场覆盖结构在遭受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淋的循环影响后容易产生微型裂缝、表土滑坡等问题,同时,由于垃圾体的不均匀沉降,会加剧裂缝的宽度,从而造成填埋气泄漏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覆盖结构,解决上述传统的问题,其具有施工简单、防渗效果好和结构稳固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覆盖结构,包括自下到上设置的排气层、防渗层、排水层及绿化土层,所述绿化土层的底部铺设有至少一层PCA土工格室。
优选地,所述PCA土工格室的规格为格室高度100mm、片材厚度1mm。
优选地,所述排气层为厚度不小于5.0mm的三维土工复合排水网格。
优选地,所述三维土工复合排水网格的上下两侧铺设有上层土工滤网及下层土工滤网,所述上层土工滤网规格为200g/m2-400g/m2,所述下层土工滤网规格为200g/m2-400g/m2
优选地,所述防渗层包括自下到上设置的粘土层、土工布层和土工膜层;所述粘土层厚度不小于300mm;所述土工膜层的厚度为 0.5mm-2.0mm。
优选地,所述土工布层为400g/m2-700g/m2的无纺土工布,所述土工膜层为双糙面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
优选地,所述排水层为三维土工复合排水网格,厚度不小于 5.0mm。
优选地,所述绿化土层包括下层的支持土层及上层的营养土层,所述支持土层由压实土层构成,所述营养土层为含有机质的营养植被层;所述绿化土层的厚度不小于500mm。
优选地,所述PCA土工格室的层数为一层,所述PCA土工格室位于所述支持土层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支持土层的厚度大于800mm,所述PCA土工格室的层数为二层,各所述PCA土工格室分别位于所述支持土层的上下两侧。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绿化土层的底部铺设有PCA土工格室,改善了土层的负载性能,有效解决了表土稳定问题和不均匀沉降问题,施工简单,结构稳固,防渗性能强,可减少了雨水渗入垃圾堆体,以达到减少垃圾渗滤液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覆盖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覆盖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0、排气层;11、上层土工滤网;12、下层土工滤网;13、三维土工复合排水网格;20、防渗层;21、粘土层;22、土工布层; 23、土工膜层;30、排水层;40、绿化土层;41、PCA土工格室; 42、支持土层;43、营养土层;44、第二PCA土工格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覆盖结构,该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覆盖结构包括自下到上设置的排气层10、防渗层20、排水层30及绿化土层40,所述绿化土层40的底部铺设有一层PCA土工格室41。
PCA土工格室41是一种新型的高强度土工合成材料,将高分子聚合物片材经高强力超声波焊接而形成的一种三维网络格式结构,可伸缩自如,运输可折叠,施工时张拉成网状,展开成蜂窝状的立体网络,填入泥土、碎石、混凝土等松散物料,构成具有强大侧向限制和大刚度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利用其具有材质轻、耐磨损、耐老化、拉伸强度高、抗冲击力强、刚性和韧性好等特点,改善了土层的负载性能,有效解决了表土稳定问题和不均匀沉降问题,施工简单。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PCA土工格室41的规格为格室高度 100mm、片材厚度1mm。
其中,所述排气层10为厚度不小于5.0mm的三维土工复合排水网格13。为防止防渗层与填埋垃圾中的颗状物进入排气层空隙,影响导气效果,所述三维土工复合排水网格的上下两侧铺设有上层土工滤网11及下层土工滤网12,所述上层土工滤网11规格为 200g/m2-400g/m2,所述下层土工滤网12规格为200g/m2-400g/m2。在本实施例中,三维土工复合排水网格的厚度为7mm,上层土工滤网 11规格为300g/m2,下层土工滤网12规格为300g/m2
所述防渗层20包括自下到上设置的粘土层21、土工布层22和土工膜层23,即在压实粘土层21上覆盖土工布后,再铺设土工膜;所述粘土层21厚度不小于300mm,采用分层压实的方式;所述土工膜层23的厚度为0.5mm-2.0mm,所述土工膜层23为双糙面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所述土工布层22为400g/m2-700g/m2的无纺土工布。上述的防渗层20采用“粘土层21+土工布+HDPE土工膜”的组合,在排气层10上铺设300mm粘土,分层压实,然后在压实粘土上铺设 400g/m2无纺土工布,利用其高抗拉强度的特性,约束粘土层的横向变形,从而避免裂缝的产生,最后在土工布上铺设1.5mm双糙面HDPE土工膜,其优点是防渗性能好,同时具有较强抗拉伸性能,有效防止填埋场的不均匀沉降。
所述排水层30为三维土工复合排水网格,厚度不小于5.0mm。因其铺设在HDPE土工膜上方,当透过绿化土层的雨水渗透量大时,可通过三维土工复合排水网格排水,防止绿化土层40吸水饱和而液化,造成滑坡,三维土工复合排水网格和各级环场排水沟连接,以便将渗透雨水排出场外。
所述绿化土层40包括下层的支持土层42及上层的营养土层43, PCA土工格室41位于支持土层42的下方;所述支持土层42由压实土层构成,所述营养土层43为含有机质的营养植被层。绿化土层40 的表土为含有机质的营养植被层,取自地表表层土,其土质利于植物生长,营养植被层下为覆盖支持土层42,由压实土层构成,防止上部植物根系以及挖洞动物对下层的破坏,降低渗透系数,防止雨水下渗,根据封场后的土地利用规划的不同,可将营养植被层和覆盖支持土层42可合并使用一种材料。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绿化土层40的厚度不小于500mm。
上述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覆盖结构通过绿化土层40的底部铺设有PCA土工格室41,改善了土层的负载性能,有效解决了表土稳定问题和不均匀沉降问题,施工简单,结构稳固,防渗性能强,可减少了雨水渗入垃圾堆体,以达到减少垃圾渗滤液的目的。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覆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在于,本实施例的绿化土层40的支持土层42厚度大于800mm,在靠近植被层的位置加多铺设一层第二 PCA土工格室层44,即第二PCA土工格室层44、PCA土工格室41 分别位于支持土层42的上下两侧,使封场覆盖结构更稳固。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二PCA土工格室层44的格室高度小于下层的PCA 土工格室41的格室高度。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覆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下到上设置的排气层、防渗层、排水层及绿化土层,所述绿化土层的底部铺设有至少一层PCA土工格室;所述排气层为厚度不小于5.0mm的三维土工复合排水网格;所述三维土工复合排水网格的上下两侧铺设有上层土工滤网及下层土工滤网,所述上层土工滤网规格为200g/m2-400g/m2,所述下层土工滤网规格为200g/m2-400g/m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覆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PCA土工格室的规格为格室高度100mm、片材厚度1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覆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层包括自下到上设置的粘土层、土工布层和土工膜层;所述粘土层厚度不小于300mm;所述土工膜层的厚度为0.5mm-2.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覆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工布层为400g/m2-700g/m2的无纺土工布;所述土工膜层为双糙面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覆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层为三维土工复合排水网格,厚度不小于5.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覆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化土层包括下层的支持土层及上层的营养土层,所述支持土层由压实土层构成,所述营养土层为含有机质的营养植被层;所述绿化土层的厚度不小于500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覆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PCA土工格室的层数为一层,所述PCA土工格室位于所述支持土层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覆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持土层的厚度大于800mm,所述PCA土工格室的层数为二层,各所述PCA土工格室分别位于所述支持土层的上下两侧。
CN202021364810.2U 2020-07-13 2020-07-13 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覆盖结构 Active CN2142355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64810.2U CN214235529U (zh) 2020-07-13 2020-07-13 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覆盖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64810.2U CN214235529U (zh) 2020-07-13 2020-07-13 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覆盖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35529U true CN214235529U (zh) 2021-09-21

Family

ID=77714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64810.2U Active CN214235529U (zh) 2020-07-13 2020-07-13 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覆盖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355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30203U (zh) 废物利用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结构
CN204456052U (zh) 加筋固土的生态封场结构
CN201588199U (zh) 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处置工程的防渗结构
CN203200794U (zh) 一种以陈旧垃圾为库底的填埋场防渗结构
CN107366251A (zh) 一种污泥塘场地原位生态修复系统的施工方法
CN208830325U (zh) 一种垃圾填埋场地区堆山结构
CN216007052U (zh) 一种垃圾刚性填埋场
CN211938371U (zh) 一种填埋气导排装置
CN214235529U (zh) 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覆盖结构
CN211037206U (zh) 一种垃圾填埋场的雨污分流系统
CN107321752A (zh) 一种污泥塘场地原位生态修复系统
CN207597445U (zh) 填埋场覆盖系统
CN114457855B (zh) 一种下沉式水平防渗与垂直防渗组合结构
CN212153470U (zh) 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系统及生活垃圾填埋场
CN206128142U (zh) 应用于山谷型填埋场污泥坑固化后地基的填埋场防渗结构
CN214329004U (zh) 垃圾原位封场隔离结构
CN209810895U (zh) 垃圾填埋场的水平导排系统
CN207597446U (zh) 垃圾填埋场覆盖层
CN113843250B (zh) 一种刚性填埋库
CN201940413U (zh) 垃圾填埋封场覆盖系统
CN114439049B (zh) 一种用于固废堆体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的组合防渗体
CN217710882U (zh) 一种垃圾填埋场的抗沉降结构
CN216948192U (zh) 一种垃圾填埋场防水覆土结构
CN218667668U (zh) 一种用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改建飞灰填埋场的防渗系统
CN114525817B (zh) 一种水平防渗与垂直防渗组合结构的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