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26469U - 电芯自动上料线 - Google Patents

电芯自动上料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26469U
CN214326469U CN202023137912.3U CN202023137912U CN214326469U CN 214326469 U CN214326469 U CN 214326469U CN 202023137912 U CN202023137912 U CN 202023137912U CN 214326469 U CN214326469 U CN 2143264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line
belt conveying
battery cell
line
traver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3791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海肖
梁振锋
甄玉珠
饶峰
范时美
张庆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Topsta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Topst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Topsta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Topst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3791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264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264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264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装于架体上的电芯自动上料线,包括带输送线、定位机构、扫码机构、上料机械手及CCD检测机构。带输送线装于架体,上料机械手装于架体并沿交错于带输送线输送电芯的方向位于带输送线的侧旁,上料机械手还沿带输送线输送电芯的方向延伸且超出带输送线;定位机构装于带输送线,扫码机构装于架体并沿交错于带输送线输送电芯的方向位于带输送线的侧旁,扫码机构还与定位机构相邻设;CCD检测机构装于架体并沿交错于带输送线输送电芯的方向位于带输送线的侧旁,CCD检测机构还位于上料机械手所输送来的电芯的上方;以实现电芯自动上料的目的,还具有结构合理紧凑的目的。

Description

电芯自动上料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芯自动上料线。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电池广泛地应用于电子产品、汽车、摩托车及自行车中,为电子产品、汽车、摩托车及自动车提供电力。
其中,对于扁平类的电池来说,它包含有电芯和胶壳,电芯通过双面胶粘于胶壳上,以使得电芯与胶壳固定在一起的目的。
而在电芯与胶壳粘贴固定前,前处理后的电芯先放到回收容器里进行批量存放,然后通过搬运回收容器的方向将电芯转送到CCD检测机构处进行检测,最后由工人将胶壳与电芯粘贴在一起,这样会增加操作人员的负担,无法适应于自动化作业。
因此,亟需一种结构布置合理且能降低操作人员负担以适应于自动化作业场合的电芯自动上料线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布置合理且能降低操作人员负担以适应于自动化作业场合的电芯自动上料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电芯自动上料线安装于一架体上,包括用于对电芯进料输送的带输送线、用于对所述带输送线所输送来的电芯机械定位的定位机构、用于对定位后的电芯扫码的扫码机构、用于对扫码后的电芯抓走上料的上料机械手及用于对所述上料机械手输送来的电芯检测的CCD检测机构。所述带输送线安装于所述架体,所述上料机械手安装于所述架体并沿交错于所述带输送线输送电芯的方向位于所述带输送线的侧旁,所述上料机械手还沿所述带输送线输送电芯的方向延伸且超出所述带输送线;所述定位机构安装于所述带输送线,所述扫码机构安装于所述架体并沿交错于所述带输送线输送电芯的方向位于所述带输送线的侧旁,所述扫码机构还与所述定位机构相邻设;所述CCD检测机构安装于所述架体并沿交错于所述带输送线输送电芯的方向位于所述带输送线的侧旁,所述CCD检测机构还位于所述上料机械手所输送来的电芯的上方。
较佳地,所述带输送线与所述架体之间装配有滑调导轨及可滑动地套装于所述滑调导轨上的滑调套。
较佳地,所述架体上安装有与所述滑调导轨平行且间隔开的导杆,所述带输送线上安装有可滑动地套装于所述导杆上的抱夹及穿置于所述抱夹上并选择性地驱使所述抱夹对所述导杆抱紧或松开抱紧的操作件。
较佳地,所述CCD检测机构和上料机械手位于所述带输送线的第一侧旁,所述扫码机构位于所述带输送线相对的第二侧旁,所述CCD检测机构还沿所述带输送线输送电芯的方向位于所述上料机械手的后方。
较佳地,所述定位机构包含定位气缸和定位推块,所述定位气缸安装于所述带输送线的第二侧处,所述定位推块安装于所述定位气缸的输出端,所述定位气缸驱使所述定位推块朝靠近或远离所述带输送线的第一侧处做往复滑移。
较佳地,所述CCD检测机构通过一第一立柱悬置于所述上料机械手所输送来的电芯的正上方,所述第一立柱的下端安装于所述架体,所述CCD检测机构安装于所述第一立柱的上端。
较佳地,所述扫码机构通过一第二立柱悬置于所述带输送线的上方,所述第二立柱的下端安装于所述架体,所述扫码机构安装于所述第二立柱的上端。
较佳地,所述上料机械手包含第一真空吸头、第二真空吸头、龙门支架、横移模组及沿所述带输送线输送电芯的方向隔开的第一升降模组和第二升降模组,所述龙门支架的脚架安装于所述架体,所述龙门支架的横梁沿所述带输送线输送电芯的方向延伸并超出所述带输送线,所述横移模组安装于所述龙门支架的横梁,所述第一升降模组和第二升降模组同时安装于所述横移模组,所述第一真空吸头安装于所述第一升降模组,所述第二真空吸头安装于所述第二升降模组。
较佳地,所述第一升降模组和第二升降模组各为输出端朝下布置的气缸或油缸。
较佳地,所述横移模组包含横移电机、横移丝杆、横移丝母及横移座,所述横移丝杆可转动地安装于横梁,所述横移丝母可滑动地套装于所述横移丝杆,所述横移座滑设于所述横梁并与所述横移丝母固定连接,所述横移电机安装于所述横梁并与所述横移丝杆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模组和第二升降模组安装于所述横移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借助带输送线,可以与电芯前处理工位传输对接,使得电芯前处理工位处理后的电芯被带输送线进料输送;借助定位机构,对带输送线所输送的电芯机械定位,以确保扫码机构的可靠工作;通过扫码机构对电芯的扫码,实现数据集成和追溯共享,以满足智能化生产;借助上料机械手,将扫码后的电芯上料,实现电芯的自动上料的目的;借助CCD检测机构,用于检测电芯是否合格。同时,上料机械手安装于架体并沿交错于带输送线输送电芯的方向位于带输送线的侧旁,上料机械手还沿带输送线输送电芯的方向延伸且超出带输送线;定位机构安装于带输送线,扫码机构安装于架体并沿交错于带输送线输送电芯的方向位于带输送线的侧旁,扫码机构还与定位机构相邻设; CCD检测机构安装于架体并沿交错于带输送线输送电芯的方向位于带输送线的侧旁;这样布置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电芯自动上料线的结构更合理紧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芯自动上料线安装于架体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芯自动上料线中的带输送线及安装于带输送线上的定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芯自动上料线中的上料机械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电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电芯自动上料线100安装于架体200上,由架体200对本实用新型的电芯自动上料线100提供支撑固定作用,较优的是,架体200为一平板结构,但不以此为限。
而本实用新型的电芯自动上料线100包括用于对电芯300进料输送的带输送线10、用于对带输送线10所输送来的电芯300机械定位的定位机构20、用于对定位后的电芯300扫码的扫码机构30、用于对扫码后的电芯300抓走上料的上料机械手40及用于对上料机械手40输送来的电芯300检测的CCD检测机构50。带输送线10安装于架体200,由架体200对带输送线10提供支撑作用。上料机械手40安装于架体200,由架体200对上料机械手40提供支撑作用;上料机械手40沿交错于带输送线10输送电芯300的方向(即箭头B所指方向或相反方向)位于带输送线10的侧旁,上料机械手40还沿带输送线10输送电芯 300的方向(即箭头A所指方向)延伸且超出带输送线10。定位机构20安装于带输送线10,由带输送线10对定位机构20提供支撑作用。扫码机构30安装于架体200,由架体200对扫码机构30提供支撑作用;扫码机构30沿交错于带输送线10输送电芯300的方向位于带输送线10的侧旁,扫码机构30还与定位机构20相邻设,以便于扫码机构30对定位机构20所定位后的电芯300扫码操作。 CCD检测机构50安装于架体200,由架体200对CCD检测机构50提供支撑作用;CCD检测机构50沿交错于带输送线10输送电芯300的方向位于带输送线 10的侧旁,CCD检测机构50还位于上料机械手40所输送来的电芯300的上方,用于检测上料机械手40所输送来的电芯300,若电芯300为不合格品时,由上料机械手40将它放到废料回收处,若电芯300为合格品时,则继续将电芯300 往后续输送。具体地,在图1和图2中,为使得带输送线10于架体200上的位置可调整,带输送线10与架体200之间装配有滑调导轨60a及可滑动地套装于滑调导轨60a上的滑调套60b,较优的是,滑调导轨60a和滑调套60b各为两个且沿交错于带输送线10输送电芯300的方向呈间隔开的平行布置,以使得带输送线10于架体200上的滑移调整更顺畅;当然,根据实际需要,滑调导轨60a 和滑调套60b的数量还可以为其它,故不以此为限。更具体地,如下:
如图1和图2所示,架体200上安装有与滑调导轨60a平行且间隔开的导杆70a,带输送线10上安装有可滑动地套装于导杆70a上的抱夹70b及穿置于抱夹70b上并选择性地驱使抱夹70b对导杆70a抱紧或松开抱紧的操作件70c,以通过操作件70c对抱夹70b的驱使而达到禁示或允许带输送线10相对架体200 滑移调整的目的,一方面便于调整操作,另一方面确保调整后的带输送线10意外窜动。
如图1和图2所示,CCD检测机构50和上料机械手40位于带输送线10 的第一侧11旁,扫码机构30位于带输送线10相对的第二侧12旁,CCD检测机构50还沿带输送线10输送电芯300的方向位于上料机械手40的后方,这样布置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电芯自动上料线100的结构更紧凑和更合理。具体地, CCD检测机构50通过一第一立柱80a悬置于上料机械手40所输送来的电芯300 的正上方,第一立柱80a的下端安装于架体200,CCD检测机构50安装于第一立柱80a的上端;扫码机构30通过一第二立柱80b悬置于带输送线10的上方,第二立柱80b的下端安装于架体200,扫码机构30安装于第二立柱80b的上端;这样设计使得扫码机构30、上料机械手40和CCD检测机构50在上下空间上彼此错位,使得上下空间利用更合理,从而使得扫码机构30、上料机械手40和 CCD检测机构50三者之间的结构更紧凑。
如图1和图2所示,定位机构20包含定位气缸21和定位推块22,定位气缸21安装于带输送线10的第二侧12处,定位推块22安装于定位气缸21的输出端211,定位气缸21驱使定位推块22朝靠近或远离带输送线10的第一侧11 处做往复滑移,以达到对带输送线10所输送来的电芯300可靠定位或松开定位的目的,并简化定位机构20的结构。
如图1和图3所示,上料机械手40包含第一真空吸头41、第二真空吸头 42、龙门支架43、横移模组44及沿带输送线10输送电芯300的方向隔开的第一升降模组45和第二升降模组46。龙门支架43的脚架431安装于架体200,使得龙门支架43通过脚架431与架体200的装配连接而与架体200固定在一起;龙门支架43的横梁432沿带输送线10输送电芯300的方向延伸并超出带输送线10,以满足第一真空吸头41和第二真空吸头42沿平行于带输送线10输送电芯300的方向做横移的运动需要;横移模组44安装于龙门支架43的横梁432,由横梁432对横移模组44提供支撑作用;第一升降模组45和第二升降模组46 同时安装于横移模组44,由横移模组44驱使第一升降模组45和第二升降模组 46做同步的横移;第一真空吸头41安装于第一升降模组45,由第一升降模组 45驱使第一真空吸头41升降;第二真空吸头42安装于第二升降模组46,由第二升降模组46驱使第二真空吸头42升降,以使得第一真空吸头41和第二真空吸头42两者的升降彼此独立且互不干扰,从而使得第一真空吸头41和第二真空吸头42两者对电芯300的抓起和放下互不影响,因而使得上料机械手40形成双联上料机械手。具体地,第一升降模组45和第二升降模组46各为输出端 451(461)朝下布置的气缸或油缸,这样简化第一真空吸头41与第一升降模组 45之间的装配结构,以及第二真空吸头42与第二升降模组46之间的装配结构;同时,横移模组44包含横移电机44a、横移丝杆44b、横移丝母44c及横移座 44d,横移丝杆44b可转动地安装于横梁432,横移丝母44c可滑动地套装于横移丝杆44b,横移座44d滑设于横梁432并与横移丝母44c固定连接,横移电机 44a安装于横梁432并与横移丝杆44b连接,第一升降模组45和第二升降模组 46安装于横移座44d,故在横移电机44a的工作下,由横移电机44a驱使横移丝杆44b旋转,由旋转的横移丝杆44b带动横移丝母44c于横移丝杆44b上滑移,由于横移丝母44c与横移座44d固定在一起的,故使得横移座44d及横移座44d 上的第一升降模组45、第二升降模组46、第一真空吸头41和第二真空吸头42 一起跟随横移丝母44c横移;当第一真空吸头41横移至定位机构20所定位的电芯300正上方时,第一真空吸头41在第一升降模组45的作用下移向被定位机构20所定位的电芯300,并将该电芯300吸住;接着,再在第二升降模组45 的作用下,使第一真空吸头41将所吸住的电芯300向上抓走。其中,对于第二真空吸头42来说,在第一真空吸头41吸取定位机构20所定位的电芯300的过程中,第二真空吸头42在第二升降模组46的作用下也可以进行相应的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借助带输送线10,可以与电芯前处理工位传输对接,使得电芯前处理工位处理后的电芯300被带输送线10进料输送;借助定位机构20,对带输送线10所输送的电芯300机械定位,以确保扫码机构30的可靠工作;通过扫码机构30对电芯300的扫码,实现数据集成和追溯共享,以满足智能化生产;借助上料机械手40,将扫码后的电芯300上料,实现电芯300的自动上料的目的;借助CCD检测机构50,用于检测电芯300是否合格。同时,上料机械手40安装于架体200并沿交错于带输送线10输送电芯300的方向位于带输送线10的侧旁,上料机械手40还沿带输送线10输送电芯300的方向延伸且超出带输送线10;定位机构20安装于带输送线10,扫码机构30安装于架体200 并沿交错于带输送线10输送电芯300的方向位于带输送线10的侧旁,扫码机构30还与定位机构20相邻设;CCD检测机构50安装于架体200并沿交错于带输送线10输送电芯300的方向位于带输送线10的侧旁;这样布置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电芯自动上料线100的结构更合理紧凑。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芯自动上料线,安装于一架体上,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对电芯进料输送的带输送线、用于对所述带输送线所输送来的电芯机械定位的定位机构、用于对定位后的电芯扫码的扫码机构、用于对扫码后的电芯抓走上料的上料机械手及用于对所述上料机械手输送来的电芯检测的CCD检测机构,所述带输送线安装于所述架体,所述上料机械手安装于所述架体并沿交错于所述带输送线输送电芯的方向位于所述带输送线的侧旁,所述上料机械手还沿所述带输送线输送电芯的方向延伸且超出所述带输送线,所述定位机构安装于所述带输送线,所述扫码机构安装于所述架体并沿交错于所述带输送线输送电芯的方向位于所述带输送线的侧旁,所述扫码机构还与所述定位机构相邻设,所述CCD检测机构安装于所述架体并沿交错于所述带输送线输送电芯的方向位于所述带输送线的侧旁,所述CCD检测机构还位于所述上料机械手所输送来的电芯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自动上料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输送线与所述架体之间装配有滑调导轨及可滑动地套装于所述滑调导轨上的滑调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自动上料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上安装有与所述滑调导轨平行且间隔开的导杆,所述带输送线上安装有可滑动地套装于所述导杆上的抱夹及穿置于所述抱夹上并选择性地驱使所述抱夹对所述导杆抱紧或松开抱紧的操作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自动上料线,其特征在于,所述CCD检测机构和上料机械手位于所述带输送线的第一侧旁,所述扫码机构位于所述带输送线相对的第二侧旁,所述CCD检测机构还沿所述带输送线输送电芯的方向位于所述上料机械手的后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自动上料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含定位气缸和定位推块,所述定位气缸安装于所述带输送线的第二侧处,所述定位推块安装于所述定位气缸的输出端,所述定位气缸驱使所述定位推块朝靠近或远离所述带输送线的第一侧处做往复滑移。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自动上料线,其特征在于,所述CCD检测机构通过一第一立柱悬置于所述上料机械手所输送来的电芯的正上方,所述第一立柱的下端安装于所述架体,所述CCD检测机构安装于所述第一立柱的上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自动上料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扫码机构通过一第二立柱悬置于所述带输送线的上方,所述第二立柱的下端安装于所述架体,所述扫码机构安装于所述第二立柱的上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自动上料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械手包含第一真空吸头、第二真空吸头、龙门支架、横移模组及沿所述带输送线输送电芯的方向隔开的第一升降模组和第二升降模组,所述龙门支架的脚架安装于所述架体,所述龙门支架的横梁沿所述带输送线输送电芯的方向延伸并超出所述带输送线,所述横移模组安装于所述龙门支架的横梁,所述第一升降模组和第二升降模组同时安装于所述横移模组,所述第一真空吸头安装于所述第一升降模组,所述第二真空吸头安装于所述第二升降模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芯自动上料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模组和第二升降模组各为输出端朝下布置的气缸或油缸。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芯自动上料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移模组包含横移电机、横移丝杆、横移丝母及横移座,所述横移丝杆可转动地安装于横梁,所述横移丝母可滑动地套装于所述横移丝杆,所述横移座滑设于所述横梁并与所述横移丝母固定连接,所述横移电机安装于所述横梁并与所述横移丝杆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模组和第二升降模组安装于所述横移座。
CN202023137912.3U 2020-12-23 2020-12-23 电芯自动上料线 Active CN2143264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37912.3U CN214326469U (zh) 2020-12-23 2020-12-23 电芯自动上料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37912.3U CN214326469U (zh) 2020-12-23 2020-12-23 电芯自动上料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26469U true CN214326469U (zh) 2021-10-01

Family

ID=77901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37912.3U Active CN214326469U (zh) 2020-12-23 2020-12-23 电芯自动上料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264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60582A (zh) 一种多轴模组全自动电芯入壳机
CN111477969A (zh) 一种软包装锂电池的上料方法及装置
CN110695233A (zh) 一种电饭锅中层冲压生产线
CN111613826A (zh) 一种锂电池前段自动生产线
CN112109999B (zh) 一种图书姿态调整系统及方法
CN110600826B (zh) 一种二次定位抓取机构及二次定位方法
CN108787487A (zh) 锂电池检验机
CN210586771U (zh) 一种多轴模组全自动电芯入壳机
CN208828837U (zh) 一种pcb板烧录检测自动上料线
CN214326469U (zh) 电芯自动上料线
CN211840627U (zh) 一种高效环保自动上下料切管机
CN112670624A (zh) 电芯自动入壳机
CN214441063U (zh) 分拣储料装置及具有其的生产线
CN212230544U (zh) 一种锂电池前段自动生产线
CN108663633A (zh) 锂聚合物电池检验机
CN111618484A (zh) 一种焊接设备
CN213443502U (zh) 一种图书姿态调整系统
CN212366041U (zh) 一种软包装锂电池的上料装置
CN211614087U (zh) 一种电饭锅中层冲压生产线
CN211768864U (zh) 一种新型dbc陶瓷基板的铜片和陶瓷片自动上料至烧结炉的设备
CN113804622A (zh) 外观检测设备
CN214326454U (zh) 胶壳自动上料线
CN115872135A (zh) 充电器底盖自动上料装置
CN114212519A (zh) 电芯端板与侧板自动化铆接生产线
CN219237605U (zh) 一种纸浆模内产品自动分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