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25020U - 一种车载支架底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支架底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25020U
CN214325020U CN202120127716.3U CN202120127716U CN214325020U CN 214325020 U CN214325020 U CN 214325020U CN 202120127716 U CN202120127716 U CN 202120127716U CN 214325020 U CN214325020 U CN 2143250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clamping
wall
main body
suppor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2771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汉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Chesim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Chesim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Chesim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Chesimai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250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250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车载支架底座,包括有支架底座主体;其中:所述支架底座主体的一端具有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具有第一夹臂、第二夹臂及位于第一夹臂、第二夹臂之间的夹持槽;所述支架底座主体的另一端具有用于接受作用力的受抵部,以使夹持部朝向被夹物抵紧;以及,所述支架底座主体设置有用于承载其它物件的连接部。如此,其防止夹持部松脱现象,确保夹持稳固可靠,尤其是,其结构设计简单、巧妙,易于生产制作,用户操作使用时也十分方便,拆装快捷,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车载支架底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支架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车载支架底座。
背景技术
目前,车载支架底座应用十分普遍,几乎每辆车上都会用到车载支架底座,主要用于放置司乘人员的手机等。
车载支架底座普遍定位在出风口叶片上,例如:在车载支架底座上设置出风口夹,夹住出风口处的叶片,出风口夹容易松脱,同时,由于叶片相对较薄,尤其是行车过程中难免晃动,导致车载支架底座及放置于支架上的手机等物件随之晃动,对叶片造成损害,还有,车载支架底座定位在出风口处,对出风口造成遮挡,影响出风。
也有一部分是将车载支架底座通过吸盘吸附在汽车前台、仪表台及挡风玻璃上,在行车时容易出现吸盘松动脱落的现象,而采用超大强力吸盘,虽然可以稳定吸牢,但是,拆卸时比较麻烦。
还有一部分车载支架底座,是卡入的方式将底座卡在车内装饰板等部位,一方面,其仅借助卡入定位方式,容易出现松动现象,影响支架使用稳固性,另一方面,其与车内装饰板等表面产生刚性接触,卡入及取出操作不方便,也容易造成车载支架底座尤其是车内装饰板等表面的受损。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支架底座,其防止夹持部松脱现象,确保夹持稳固可靠,尤其是,其结构设计简单、巧妙,易于生产制作,用户操作使用时也十分方便,拆装快捷,实用性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车载支架底座,包括有支架底座主体;其中:所述支架底座主体的一端具有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具有第一夹臂、第二夹臂及位于第一夹臂、第二夹臂之间的夹持槽;所述支架底座主体的另一端具有用于接受作用力的受抵部,以使夹持部朝向被夹物抵紧;以及,所述支架底座主体设置有用于承载其它物件的连接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架底座主体包括有软胶部和硬质部,所述受抵部形成于软胶部,所述第一夹臂或/和第二夹臂形成于软胶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夹臂位于第一夹臂的内侧;其中:所述第二夹臂的内侧面作为接触作用面,或者,所述第二夹臂包括有第一分支臂、第二分支臂,第一分支臂位于第二分支臂与第一夹臂之间,所述夹持槽形成于第一分支臂与第一夹臂之间,第一分支臂、第二分支臂中至少一个为可变形臂,第一分支臂、第二分支臂之间形成有第一变形避让槽,所述第二分支臂的内侧面作为接触作用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受抵部包括有自支架底座主体的另一端向内延伸的嵌入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受抵部还包括有弹性卡扣臂,所述弹性卡扣臂的内端连接于嵌入部,所述弹性卡扣臂的外端与嵌入部之间形成第二变形避让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性卡扣臂的内端连接于嵌入部的中段部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硬质部镶嵌成型式定位于软胶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硬质部的上端延伸至第一夹臂给第一夹臂提供支撑,所述硬质部的下端延伸至受抵部或受抵部上端,使受抵部接受的作用力经硬质部朝向夹持部传递。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软胶部包括有左壁、顶壁、右壁及底壁,所述硬质部对应左壁、顶壁、右壁及底壁所围框体的设置,且,所述硬质部的四周延伸至左壁、顶壁、右壁及底壁内;所述第一夹臂形成于顶壁及左壁、右壁上段部位;所述第二夹臂的左、右端分别一体连接于左壁、右壁;所述受抵部一体连接于底壁。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部设置或连接于硬质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于支架底座主体上设置夹持部、受抵部,在安装应用时,夹持部夹于车内某个部件上,而受抵部则抵于车内以接受作用力,以使夹持部朝向被夹物抵紧,防止夹持部松脱现象,确保夹持稳固可靠,尤其是,其结构设计简单、巧妙,易于生产制作,用户操作使用时也十分方便,拆装快捷,实用性强。
其次是,支架底座主体包括有软胶部和硬质部,软胶部和硬质部的结合设计,使得车载支架底座兼顾支架与车内表面柔性接触、夹持及抵压的弹性定位、外部物件连接承载可靠性等多方面优势,其中:所述软胶部的设置,使得在插拔动作时不会刮花车内装饰板等表面,而且,其利用软胶部的弹性变形作用,使得插拔操作顺畅;所述硬质部确保支架底座整体结构强度、夹持力度及夹持稳固性,硬质部供连接部连接或装设连接,更好地承载外部物件,不易发生晃动现象。
再者是,通过将第二夹臂设计为两个第二夹臂分支,两个第二夹臂分支之间形成有第一变形避让槽,方便第二夹臂伸入第一间隙内,因此,第二夹臂可以适配于不同尺寸的第一间隙,在某种应用场合,例如:若第一间隙是狭长形且不同尺寸的,使用时可以任意插入第一间隙内,操作方便,更符人性化需求;同时,确保两个第二夹臂分支均能形成与第一间隙两侧相应物件的稳固接触。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立体示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另一截面结构示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分解示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另一分解示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立体示图(未示连接球头);
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另一局部结构立体示图(未示连接球头);
图9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应用示图;
图10是图9所示结构的侧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另一变化设计应用示图。
附图标识说明:
1、第一夹臂 2、第二夹臂
2’、第二夹臂 3、夹持槽
4、受抵部 41、嵌入部
42、弹性卡扣臂 5、转接件
51、插入部 52、延伸部
53、连接球头 21、第一分支臂
22、第二分支臂
7、第一变形避让槽 8、第二变形避让槽
A、第一物件 B、第二物件
C、第一间隙 D、第二间隙
100、软胶部 101、左壁
102、顶壁 103、右壁
104、底壁 105、连接壁
200、硬质部
201、插槽 202、安装凸部
203、外侧避让口 204、上端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11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载支架底座,可以应用于车内中控台或出风口处。
一种车载支架底座,包括有支架底座主体;其中:所述支架底座主体的一端具有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具有第一夹臂1、第二夹臂2及位于第一夹臂1、第二夹臂2之间的夹持槽3;所述支架底座主体的另一端具有受抵部4,其用于接受作用力,以使夹持部产生与夹持槽的夹持入口方向相反的作用力,防止夹持部松脱,有效提高夹持稳固性。
以及,所述支架底座主体设置有用于承载其它物件的连接部,连接部的结构设计不作限制。
如图10所示,将第二夹臂2定义为位于第一夹臂1的内侧,所述第一夹臂1、第二夹臂2分别夹持于第一物件A的外侧、内侧,由于第一物件A与第二物件B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C,所述第二夹臂2伸入第一间隙C内;所述第二夹臂2包括有第一分支臂21、第二分支臂22,第一分支臂21位于第二分支臂22与第一夹臂1之间,所述夹持槽3形成于第一分支臂21与第一夹臂1之间,第一分支臂21、第二分支臂22中至少一个为可变形臂,第一分支臂21、第二分支臂22之间形成有第一变形避让槽7,所述第二分支臂22的内侧面作为接触作用面。通过将第二夹臂2设计为第一分支臂21、第二分支臂22,第一分支臂21、第二分支臂22之间形成有第一变形避让槽7,方便第二夹臂2伸入第一间隙C内,因此,第二夹臂2可以适配于不同尺寸的第一间隙C,在某种应用场合,若第一间隙C是狭长形且不同尺寸的,使用时可以任意插入第一间隙C内,操作方便,更符人性化需求。同时,确保第一分支臂21、第二分支臂22均能形成与相应第二物件B、第一物件A的稳固接触。
在实际设计时,也可如图11所示,可以由第二夹臂2’的内侧接触作用于第二物件B,也就是所述第二夹臂2’的内侧面作为接触作用面,该种情形,第二夹臂2’的厚度较厚,需与第一间隙C匹配,对于支架底座主体的制作精度要求相对较高些,同时,用户在夹持操作时需仔细对准第一间隙C。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受抵部4包括有自支架底座主体的另一端向内延伸的嵌入部41;优选地,所述受抵部4还包括有弹性卡扣臂42,所述弹性卡扣臂42的内端连接于嵌入部41,所述弹性卡扣臂42的外端与嵌入部41之间形成第二变形避让槽8,如此,进一步提高受抵部4卡入第二间隙D内的稳固性,此处,所述弹性卡扣臂42的内端连接于嵌入部41的中段部位,所述嵌入部41的内端呈渐小的锥状,方便卡入定位以及与第二间隙D仿形匹配,同样地,所述弹性卡扣臂42之朝向第二间隙D内壁面部位也可与第二间隙D仿形匹配设计。
如图3至图6所示,所述支架底座主体的结构设计巧妙,其兼顾支架与车内表面柔性接触、夹持及抵压的弹性定位、外部物件连接承载可靠性等多方面优势;具体而言:
所述支架底座主体包括有软胶部100和硬质部200,优选将所述硬质部200镶嵌成型式定位于软胶部100。所述受抵部4形成于软胶部100,所述第一夹臂1或/和第二夹臂2形成于软胶部100。
所述支架底座主体的内侧(所述内侧是指与应用场合物件相接触侧)为柔性接触表面,所述硬质部200连接于软胶部100的外侧部位,所述连接部设置于硬质部200。优选地,所述硬质部200的上端延伸至第一夹臂1给第一夹臂1提供支撑,提高第一夹臂1的结构强度、夹持力度及夹持稳固性。所述硬质部200的下端延伸至受抵部4或受抵部4上端,使受抵部4接受的作用力经硬质部200朝向夹持部传递,使得夹持稳固可靠。此处,所述软胶部100包括有左壁101、顶壁102、右壁103及底壁104,所述硬质部200对应左壁101、顶壁102、右壁103及底壁104所围框体的设置,且,所述硬质部200的四周延伸至左壁101、顶壁102、右壁103及底壁104内;所述第一夹臂1形成于顶壁102及左壁101、右壁103上段部位,且,所述硬质部200提供给第一夹臂1以支撑;第一分支臂21、第二分支臂22的左、右端分别一体连接于左壁101、右壁103;第一分支臂21、第二分支臂22的底部通过连接壁105一体连接,且连接臂105受限于硬质部200的内侧;所述受抵部4一体连接于底壁104。所述硬质部200的外侧设置有插槽201作为连接部,还设置有转接件5可插拔式匹配于插槽201内,本实施例中是通过在硬质部200的外侧凸设有安装凸部202,在安装凸部202内设置插槽201,插槽201具有上端开口204及外侧避让口203,所述转接件5具有插入部51、延伸部52及连接球头53,所述插入部51优选呈板状,所述延伸部52自插入部51的外侧一体向外延伸,所述连接球头53连接于延伸部52的延伸末端,如此,使得连接球头53与插入部51之间保持所需距离。安装时,将转接件5的插入部51从上端开口插入插槽201内,延伸部52则从外侧避让口204伸出安装凸部202外侧,延伸部52受限于外侧避让口203的内底面以避免转接件5向底部脱出,同时,外侧避让口203的内底面也起到对转接件5的支承定位作用。所述插槽201贯通安装凸部202顶、底部,该结构方便硬质部200的制作,若插槽设计为底部盲端亦可。
所述软胶部100可以为硅胶、橡胶等;所述硬质部200可以是硬度较高(例如:其硬度大于软胶部100)的塑胶材质,也可以是金属材质,或者其它材质,能够满足较好硬度、结构强度等需求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的连接部是采用插槽结构,转接件5可插拔式匹配于插槽201内,在实际设计时,也可采用卡扣或其它方式,优选转接件可拆卸式连接于支架底座主体上。以及,转接件的结构也不以图示的插入部51、延伸部52及连接球头53等结构为限,可依需变化设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于支架底座主体上设置夹持部、受抵部,在安装应用时,夹持部夹于车内某个部件上,而受抵部则抵于车内以接受作用力,以使夹持部朝向被夹物抵紧,防止夹持部松脱现象,确保夹持稳固可靠,尤其是,其结构设计简单、巧妙,易于生产制作,用户操作使用时也十分方便,拆装快捷,实用性强;
其次是,支架底座主体包括有软胶部和硬质部,软胶部和硬质部的结合设计,使得车载支架底座兼顾支架与车内表面柔性接触、夹持及抵压的弹性定位、外部物件连接承载可靠性等多方面优势,其中:所述软胶部的设置,使得在插拔动作时不会刮花车内装饰板等表面,而且,其利用软胶部的弹性变形作用,使得插拔操作顺畅;所述硬质部确保支架底座整体结构强度、夹持力度及夹持稳固性,硬质部供连接部连接或装设连接,更好地承载外部物件,不易发生晃动现象。
再者是,通过将第二夹臂设计为第一分支臂、第二分支臂,第一分支臂、第二分支臂之间形成有第一变形避让槽,方便第二夹臂伸入第一间隙内,因此,第二夹臂可以适配于不同尺寸的第一间隙,在某种应用场合,例如:若第一间隙是狭长形且不同尺寸的,使用时可以任意插入第一间隙内,操作方便,更符人性化需求;同时,确保第一分支臂、第二分支臂均能形成与第一间隙两侧相应物件的稳固接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载支架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支架底座主体;其中:所述支架底座主体的一端具有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具有第一夹臂、第二夹臂及位于第一夹臂、第二夹臂之间的夹持槽;所述支架底座主体的另一端具有用于接受作用力的受抵部,以使夹持部朝向被夹物抵紧;
以及,所述支架底座主体设置有用于承载其它物件的连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支架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底座主体包括有软胶部和硬质部,所述受抵部形成于软胶部,所述第一夹臂或/和第二夹臂形成于软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支架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臂位于第一夹臂的内侧;其中:所述第二夹臂的内侧面作为接触作用面,或者,所述第二夹臂包括有第一分支臂、第二分支臂,第一分支臂位于第二分支臂与第一夹臂之间,所述夹持槽形成于第一分支臂与第一夹臂之间,第一分支臂、第二分支臂中至少一个为可变形臂,第一分支臂、第二分支臂之间形成有第一变形避让槽,所述第二分支臂的内侧面作为接触作用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支架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受抵部包括有自支架底座主体的另一端向内延伸的嵌入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载支架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受抵部还包括有弹性卡扣臂,所述弹性卡扣臂的内端连接于嵌入部,所述弹性卡扣臂的外端与嵌入部之间形成第二变形避让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载支架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扣臂的内端连接于嵌入部的中段部位。
7.根据权利要求2或4或5或6所述的一种车载支架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部镶嵌成型式定位于软胶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载支架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部的上端延伸至第一夹臂给第一夹臂提供支撑,所述硬质部的下端延伸至受抵部或受抵部上端,使受抵部接受的作用力经硬质部朝向夹持部传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车载支架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胶部包括有左壁、顶壁、右壁及底壁,所述硬质部对应左壁、顶壁、右壁及底壁所围框体的设置,且,所述硬质部的四周延伸至左壁、顶壁、右壁及底壁内;所述第一夹臂形成于顶壁及左壁、右壁上段部位;所述第二夹臂的左、右端分别一体连接于左壁、右壁;所述受抵部一体连接于底壁。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支架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置或连接于硬质部。
CN202120127716.3U 2020-12-07 2021-01-18 一种车载支架底座 Active CN21432502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03958 2020-12-07
CN2020229039585 2020-12-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25020U true CN214325020U (zh) 2021-10-01

Family

ID=77909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27716.3U Active CN214325020U (zh) 2020-12-07 2021-01-18 一种车载支架底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250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325020U (zh) 一种车载支架底座
CN212463281U (zh) 一种车载手机支架
CN105564382B (zh) 雨刷接头以及使用该雨刷接头的雨刷
CN209845045U (zh) 一种车载手机支架
CN208867970U (zh) 一种轮眉安装卡扣、卡扣座、轮眉及汽车
CN202938245U (zh) 机动车防滑灯座
CN210800640U (zh) 电子产品用夹持式支架
CN214295805U (zh) 一种车载支架底座
CN219728045U (zh) 出风口弹簧钩子底座
CN211289374U (zh) 电子产品用支架
CN211519396U (zh) 一种门饰板地图袋及汽车
CN215951201U (zh) 一种支架结构及其照明设备
CN210970609U (zh) 一种拖车空调出风口支架
CN214084108U (zh) 一种汽车装饰条及其安装结构
CN216203156U (zh) 适用于狭长空间的固定结构及其灯具
CN216203151U (zh) 紧凑式安装固定结构及灯具
CN221137935U (zh) 一种车载支架
KR101107296B1 (ko) 안테나용 부착형 브라켓
CN220807429U (zh) 一种用于夹持胶框的机械手
CN208614740U (zh) 一种车用epp工具盒
CN218960259U (zh) 牙刷壁挂
KR100369015B1 (ko) 자동차의 러기지 네트 장착구조
CN213025872U (zh) 智能开关
CN213577301U (zh) 汽车贯穿尾灯
CN216944418U (zh) 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的纸托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