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20560U - 旋风分离结构及尘污分离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旋风分离结构及尘污分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20560U
CN214320560U CN202023352485.0U CN202023352485U CN214320560U CN 214320560 U CN214320560 U CN 214320560U CN 202023352485 U CN202023352485 U CN 202023352485U CN 214320560 U CN214320560 U CN 2143205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clone
air inlet
air
shunting
s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5248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文龙
柳洲
王德旭
梁浩
饶长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2335248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205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205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205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ycl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风分离结构及尘污分离装置,所述旋风分离结构包括基体、旋风分离组件和稳流结构,所述机体包括杯体,所述杯体具有杯腔及与所述杯腔连通的尘气进口和气流出口;旋风分离组件设于所述基体上并位于所述杯腔内,包括第一旋风分离器,所述第一旋风分离器包括多个进风口和多个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尘气进口连通,所述出风口与所述气流出口连通;稳流结构设于所述基体上并位于所述杯腔内,位于所述尘气进口和所述进风口之间,适于将尘气导向各个所述进风口。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将尘气导向各个所述进风口,抑制进风口处交叉流,减少进气波动,提高进风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旋风分离结构及尘污分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风分离结构及尘污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吸尘器通过旋风分离器实现气固分离,但是旋风分离器处理气量较大时,单台大直径的旋风分离器往往难以保证分离效率,需将多台小直径的旋风分离器并联,以获得较高的分离效率。但是各旋风分离器的进风口位置不同,进风口到尘气进口的距离不同,容易引起交叉气流,导致各旋风分离器的流量分配不均匀,进而影响整机的分离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容易引起交叉气流、导致各旋风分离器的流量分配不均匀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将尘气导向各个进风口,抑制交叉气流的旋风分离结构及尘污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风分离结构,包括:
基体,包括杯体,所述杯体具有杯腔及与所述杯腔连通的尘气进口和气流出口;
旋风分离组件,设于所述基体上并位于所述杯腔内,包括第一旋风分离器,所述第一旋风分离器包括多个进风口和多个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尘气进口连通,所述出风口与所述气流出口连通;
稳流结构,设于所述基体上并位于所述杯腔内,位于所述尘气进口和所述进风口之间,适于将尘气导向各个所述进风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旋风分离器包括外分离单元和内分离单元,所述外分离单元和所述内分离单元分别包括多个旋风分离管,所述外分离单元的多个所述旋风分离管排布成环状,并环绕于所述内分离单元的多个所述旋风分离管外;任一所述旋风分离管包括至少一个所述进风口和至少一个所述出风口。
可选地,所述外分离单元的所述旋风分离管为外分离管,所述外分离管的进风口为外进风口;所述内分离单元的所述旋风分离管为内分离管,所述内分离管的进风口为内进风口;
所述稳流结构包括多个分流结构,相邻两个所述分流结构之间形成分流区,每个所述内进风口都对应一个所述分流区内。
可选地,所述外分离管的数量与所述分流区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地设于所述分流区内。
可选地,所述分流结构包括第一分流部和第二分流部;
多个所述分流结构的所述第一分流部在所述基体上呈辐射状分布,且任一所述第一分流部均自所述杯腔内部朝向所述杯腔的腔壁延伸,相邻两个所述分流结构的所述第一分流部之间形成所述分流区;
所述第一分流部朝向所述杯腔的腔壁的一端为连接端,所述第二分流部设于所述连接端上,并包括由所述连接端向所述第一分流部其中一侧的所述分流区延伸的第一构成部,及由所述连接端向所述第一分流部另一侧的所述分流区延伸的第二构成部,任一所述分流结构的所述第一构成部与相邻的所述分流结构的所述第二构成部之间形成有与对应的所述分流区连通的开口;
每个所述外进风口都对应一个所述第二分流部。
可选地,所述分流结构还包括环状连接部,所述第一分流部远离所述杯腔的腔壁的一端与所述环状连接部连接。
可选地,所述内分离管位于所述环状连接部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分流部为板状结构,沿所述环状连接部的周向均匀分布。
可选地,所述第二分流部为板状结构,并与所述第一分流部垂直。
可选地,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旋风分离管的一端,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旋风分离管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侧部,所述旋风分离管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端设有集尘口,所述旋风分离管的直径沿其轴向从所述进风口到所述集尘口逐渐减小,所述稳流结构靠近所述集尘口设置。
可选地,所述基体还包括落灰筒,所述落灰筒设在所述第一旋风分离结构的下方,所述旋风分离管设有所述集尘口的一端与所述落灰筒的顶部连接,所述集尘口与所述落灰筒连通;
所述稳流结构还包括支撑部,所述稳流结构通过所述支撑部连接在所述落灰筒的顶部。
可选地,所述支撑部一端与所述环状连接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落灰筒连接。
可选地,所述支撑部的高度为L1,所述L1满足,5mm≤L1≤10mm。
可选地,所述旋风分离管内具有进风通道,及沿所述旋风分离管的轴向延伸的旋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沿所述旋风分离管的旋风通道的切向延伸,一端与所述旋风通道连通,另一端构成所述进风口。
可选地,所述内分离单元的多个所述内分离管排布成环状,所述内分离单元的多个所述内进风口的中心的圆的直径为D1,所述环状连接部的内径为L2,L2≤D1。
可选地,所述旋风分离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旋风分离器连通的第二旋风分离器,所述第二旋风分离器设于所述基体上并位于所述杯腔内,且在气流流动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旋风分离器的上游,所述第一旋风分离器通过所述第二旋风分离器与所述尘气进口连通;
所述落灰筒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旋风分离器内,并与所述第二旋风分离器限定出连通风道,所述进风口通过所述连通风道与所述尘气进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二分流部与所述稳流结构的中心的距离为L3,所述落灰筒的最大直径为D2,所述杯腔的内直径为D3,D2≤L3≤0.9D3。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包括上述的旋风分离结构。
可选地,所述尘污分离装置为吸尘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风分离结构,具有稳流结构,将尘气导向各个所述进风口,矫正气流方向,抑制进风口处交叉流,减少进气波动,提高进风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风分离结构,包括外分离单元和内分离单元,分离效率高。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风分离结构,稳流结构包括多个分流结构,通过分流结构,矫正向内进风口流动的气流方向,抑制内进风口处的交叉流,减少进气波动,提高进风的稳定性,提高整机分离效率。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风分离结构,所述外分离管的数量与所述分流区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地设于所述分流区内,通过分流区对进入外分离管的气流进行分流和导向。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风分离结构,分流结构包括第一分流部和第二分流部,第一分流部对侧向气流进行分流,将通过开口进入分流区的气流向内进风口引导;第二分流部对向上气流进行分流,引导向上气流向对应的外进风口流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旋风分离结构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旋风分离结构的安装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旋风分离结构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旋风分离结构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旋风分离结构(局部)的示意图三;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旋风分离结构(局部)的示意图四;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稳流结构的示意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稳流结构的示意图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稳流结构的示意图三;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旋风分离器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杯体;11-杯腔;12-尘气进口;13-气流出口;2-第一旋风分离器;21-外分离管;211-外进风口;22-内分离管;221-内进风口;23-集尘口;24-出风口;3-稳流结构;31-分流结构;311-第一分流部;312-第二分流部;32-环状连接部;33-支撑部;4-落灰筒;5-第二旋风分离器;51-连通风道;52-流通风道;6-隔板;7-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10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旋风分离结构,用于实现气固分离,包括基体、旋风分离组件和稳流结构3,所述基体包括杯体1,所述杯体1具有杯腔11及与所述杯腔11连通的尘气进口12和气流出口13,尘气进口12用于含尘气体进入,气流出口13用于排出干净无尘的气体;所述旋风分离组件设于所述基体上并位于所述杯腔11内,包括第一旋风分离器2,所述第一旋风分离器2包括多个进风口和多个出风口24,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尘气进口12连通,所述出风口24与所述气流出口13连通;稳流结构3设于所述基体上并位于所述杯腔11内,位于所述尘气进口12和所述进风口之间,适于将尘气导向各个所述进风口。
旋风分离结构具有稳流结构3,将尘气导向各个所述进风口,矫正气流方向,抑制进风口处交叉流,减少进气波动,提高进风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旋风分离器2包括外分离单元和内分离单元,所述外分离单元和所述内分离单元分别包括多个旋风分离管,所述外分离单元的多个所述旋风分离管排布成环状,并环绕于所述内分离单元的多个所述旋风分离管外;任一所述旋风分离管包括至少一个所述进风口和至少一个所述出风口24。通过多个旋风分离管实现气固分离,分离效率高。且多个旋风分离管均属于小型的分离管,旋风分离管的尺寸越小,分割粒径越小,分离效率越高,多个小型旋风分离管可以达到较高的分离效率。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为,所述旋风分离器包括多个旋风分离管,每个所述旋风分离管都具有至少两个位置不同的进风口。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分离单元的所述旋风分离管为外分离管21,所述外分离管21的进风口为外进风口211;所述内分离单元的所述旋风分离管为内分离管22,所述内分离管22的进风口为内进风口221。
所述稳流结构3包括多个分流结构31,相邻两个所述分流结构31之间形成分流区,每个所述内进风口221都对应一个所述分流区内。通过分流结构31,矫正向内进风口221流动的气流方向,抑制内进风口221处的交叉流,减少进气波动,提高进风的稳定性,提高整机分离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分离管21的数量与所述分流区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地设于所述分流区内,通过分流区对进入外分离管21的气流进行分流和导向。
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流结构31包括第一分流部311和第二分流部312;
多个所述分流结构31的所述第一分流部311在所述基体上呈辐射状分布,且任一所述第一分流部311均自所述杯腔11内部朝向所述杯腔11的腔壁延伸,相邻两个所述分流结构31的所述第一分流部311之间形成所述分流区。所述第一分流部311朝向所述杯腔11的腔壁的一端为连接端,所述第二分流部312设于所述连接端上,并包括由所述连接端向所述第一分流部311其中一侧的所述分流区延伸的第一构成部,及由所述连接端向所述第一分流部311另一侧的所述分流区延伸的第二构成部,任一所述分流结构31的所述第一构成部与相邻的所述分流结构31的所述第二构成部之间形成有与对应的所述分流区连通的开口。每个所述外进风口211都对应一个所述第二分流部312。
第一分流部311对侧向气流进行分流,将通过开口进入分流区的气流向内进风口221引导;第二分流部312对向上气流进行分流,引导向上气流向对应的外进风口211流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流结构31还包括环状连接部32,所述第一分流部311远离所述杯腔11的腔壁的一端与所述环状连接部32连接。环状连接部32将各个所述分流结构31连接成一体,且环状连接部32在第一分流部311远离所述杯腔11的腔壁的一端限制气体流动,防止各分流区之间窜流。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分离管22位于所述环状连接部32内。通过环状连接部32来限定分流区的端部,更好的向内进风口221引风。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流部311为板状结构,沿所述环状连接部32的周向均匀分布。结构简单,易于成型。使得气流比较平均的分配到每个进风口,抑制交叉气流,改善窜流反混现象。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分流部312为板状结构,并与所述第一分流部311垂直。结构简单,易于成型。
本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24设于所述旋风分离管的一端,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旋风分离管靠近所述出风口24的侧部,所述旋风分离管远离所述出风口24的一端设有集尘口23,所述旋风分离管的直径沿其轴向从所述进风口到所述集尘口23逐渐减小,所述稳流结构3靠近所述集尘口23设置。集尘口23用于收集灰尘,并通过集尘口23排出旋风分离管。所述旋风分离管的顶部具有出风管,所述出风口24设置在所述出风管远离所述旋风分离管的顶部的一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体还包括落灰筒4,所述落灰筒4设在所述第一旋风分离结构的下方,所述旋风分离管设有所述集尘口23的一端与所述落灰筒4的顶部连接,所述集尘口23与所述落灰筒4连通,所述落灰筒4用于收集灰尘,所述落灰筒4的顶部设有多个开孔,所述旋风分离管连接在所述落灰筒4的顶部,且每个所述开孔对应一个集尘口23;所述稳流结构3还包括支撑部33,所述稳流结构3通过所述支撑部33连接在所述落灰筒4的顶部。
旋风分离结构还包括隔板6,所述隔板6设于第一旋风分离器2的顶部,与杯腔11的腔壁连接,将所述杯腔11分割成进气腔和排气腔,所述隔板6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第一旋风分离器2设于进气腔,所述旋风分离管的出风口24通过通孔与所述进气腔连通。由于多个旋风分离管使用同一个落灰筒4,和同一个排气腔,在旋风分离管进风流量部均匀时,易导致落灰筒4内中产生窜流反混,影响旋风分离结构的整体分离性能。所述旋风分离结构还包括过滤网7,设于所述排气腔内,位于通孔与气流出口13之间。
本实施例中,设置了稳流结构3,且稳流结构3设置在进气腔内,位于落灰筒4与进风口之间,将尘气导向各个所述进风口,使得气流比较平均的分配到每个进风口,矫正气流方向,抑制进风口处交叉流,减少进气波动,提高进风的稳定性,改善窜流反混现象,获得良好的分离效率。设置支撑部33,既将稳流结构3固定在落灰筒4的顶部,又将稳流结构3与尘气进口12之间的距离适当拉开,以更好的进行进风分流,防止分流至内进风口221内的气流远远少于分流至外进风口211的气流。
尘气进口12设置在所述进气腔的腔壁上,进气方向与所述进气腔的腔壁相切。所述落灰筒4的顶部将所述进气腔分隔呈第一进气腔和第二进气腔,所述旋风分离组件设置在第一进气腔,所述落灰筒4设置在第二进气腔,所述尘气进口12设置在第二进气腔。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33一端与所述环状连接部3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落灰筒4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33的高度为L1,所述L1满足,5mm≤L1≤10mm。尘气通过落灰筒4的顶部与杯腔11的腔壁之间的缝隙进入第一进气腔,再通过稳流结构3进行导流。所述支撑部33的高度不能过大,过大容易导致第二分流部312不能及时向外进风口211导流,也不能过小,过小影响分流区的分流范围及分流效率。本实施例中,5mm≤L1≤10mm,增大分流区的区域,引导尘气通过开口进入分流区,增强分流效果,一直稳流结构3下侧的交叉流,提高气流稳定性。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33的高度L1为5mm;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33的高度L1为1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旋风分离管内具有进风通道,及沿所述旋风分离管的轴向延伸的旋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沿所述旋风分离管的旋风通道的切向延伸,一端与所述旋风通道连通,另一端构成所述进风口。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分离单元的多个所述内分离管22排布成环状,所述内分离单元的多个所述内进风口221的中心的圆的直径为D1,所述环状连接部32的内径为L2,L2≤D1。增大分流区的分流区域,增强分流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旋风分离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旋风分离器2连通的第二旋风分离器5,所述第二旋风分离器5设于所述基体上并位于所述杯腔11内,且在气流流动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旋风分离器2的上游,所述第一旋风分离器2通过所述第二旋风分离器5与所述尘气进口12连通;所述第二旋风分离器5与所述杯腔11的腔壁之间限定出与所述尘气进口12连通的流通风道52。
所述落灰筒4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旋风分离器5内,并与所述第二旋风分离器5限定出连通风道51,所述进风口通过所述连通风道51与所述尘气进口12连通。所述第二旋风分离器5上设有多个流通口,所述流通风道52通过所述流通口与所述连通风道51连通。所述连通风道51与第一旋风分离器2的进风口连通。所述落灰筒4为漏斗状,包括呈圆台状的第一筒部和呈圆柱状的第二筒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分流部312与所述稳流结构3的中心的距离为L3,所述落灰筒4的最大直径为D2,所述杯腔11的内直径为D3,D2≤L3≤0.9D3。增强第二分流部312向上导流效率,引导气流进入外进风口211,提高外进风口211下方的气流稳定性,使得各个旋风分离管之间流量分配更加均衡,改善窜流反混现象,提高分离效率。
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包括上述的旋风分离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尘污分离装置为吸尘器。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9)

1.一种旋风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体,包括杯体(1),所述杯体(1)具有杯腔(11)及与所述杯腔(11)连通的尘气进口(12)和气流出口(13);
旋风分离组件,设于所述基体上并位于所述杯腔(11)内,包括第一旋风分离器(2),所述第一旋风分离器(2)包括多个进风口和多个出风口(24),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尘气进口(12)连通,所述出风口(24)与所述气流出口(13)连通;
稳流结构(3),设于所述基体上并位于所述杯腔(11)内,位于所述尘气进口(12)和所述进风口之间,适于将尘气导向各个所述进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风分离器(2)包括外分离单元和内分离单元,所述外分离单元和所述内分离单元分别包括多个旋风分离管,所述外分离单元的多个所述旋风分离管排布成环状,并环绕于所述内分离单元的多个所述旋风分离管外;任一所述旋风分离管包括至少一个所述进风口和至少一个所述出风口(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风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分离单元的所述旋风分离管为外分离管(21),所述外分离管(21)的进风口为外进风口(211);所述内分离单元的所述旋风分离管为内分离管(22),所述内分离管(22)的进风口为内进风口(221);
所述稳流结构(3)包括多个分流结构(31),相邻两个所述分流结构(31)之间形成分流区,每个所述内进风口(221)都对应一个所述分流区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风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分离管(21)的数量与所述分流区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地设于所述分流区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风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结构(31)包括第一分流部(311)和第二分流部(312);
多个所述分流结构(31)的所述第一分流部(311)在所述基体上呈辐射状分布,且任一所述第一分流部(311)均自所述杯腔(11)内部朝向所述杯腔(11)的腔壁延伸,相邻两个所述分流结构(31)的所述第一分流部(311)之间形成所述分流区;
所述第一分流部(311)朝向所述杯腔(11)的腔壁的一端为连接端,所述第二分流部(312)设于所述连接端上,并包括由所述连接端向所述第一分流部(311)其中一侧的所述分流区延伸的第一构成部,及由所述连接端向所述第一分流部(311)另一侧的所述分流区延伸的第二构成部,任一所述分流结构(31)的所述第一构成部与相邻的所述分流结构(31)的所述第二构成部之间形成有与对应的所述分流区连通的开口;
每个所述外进风口(211)都对应一个所述第二分流部(3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风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结构(31)还包括环状连接部(32),所述第一分流部(311)远离所述杯腔(11)的腔壁的一端与所述环状连接部(3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风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分离管(22)位于所述环状连接部(32)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风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部(311)为板状结构,沿所述环状连接部(32)的周向均匀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风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流部(312)为板状结构,并与所述第一分流部(311)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风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24)设于所述旋风分离管的一端,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旋风分离管靠近所述出风口(24)的侧部,所述旋风分离管远离所述出风口(24)的一端设有集尘口(23),所述旋风分离管的直径沿其轴向从所述进风口到所述集尘口(23)逐渐减小,所述稳流结构(3)靠近所述集尘口(23)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风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还包括落灰筒(4),所述落灰筒(4)设在所述第一旋风分离结构的下方,所述旋风分离管设有所述集尘口(23)的一端与所述落灰筒(4)的顶部连接,所述集尘口(23)与所述落灰筒(4)连通;
所述稳流结构(3)还包括支撑部(33),所述稳流结构(3)通过所述支撑部(33)连接在所述落灰筒(4)的顶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旋风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33)一端与所述环状连接部(3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落灰筒(4)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旋风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33)的高度为L1,所述L1满足,5mm≤L1≤10mm。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风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分离管内具有进风通道,及沿所述旋风分离管的轴向延伸的旋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沿所述旋风分离管的旋风通道的切向延伸,一端与所述旋风通道连通,另一端构成所述进风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旋风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分离单元的多个所述内分离管(22)排布成环状,所述内分离单元的多个所述内进风口(221)的中心的圆的直径为D1,所述环状连接部(32)的内径为L2,L2≤D1。
16.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旋风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分离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旋风分离器(2)连通的第二旋风分离器(5),所述第二旋风分离器(5)设于所述基体上并位于所述杯腔(11)内,且在气流流动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旋风分离器(2)的上游,所述第一旋风分离器(2)通过所述第二旋风分离器(5)与所述尘气进口(12)连通;
所述落灰筒(4)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旋风分离器(5)内,并与所述第二旋风分离器(5)限定出连通风道(51),所述进风口通过所述连通风道(51)与所述尘气进口(12)连通。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旋风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流部(312)与所述稳流结构(3)的中心的距离为L3,所述落灰筒(4)的最大直径为D2,所述杯腔(11)的内直径为D3,D2≤L3≤0.9D3。
18.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旋风分离结构。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尘污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污分离装置为吸尘器。
CN202023352485.0U 2020-12-31 2020-12-31 旋风分离结构及尘污分离装置 Active CN2143205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52485.0U CN214320560U (zh) 2020-12-31 2020-12-31 旋风分离结构及尘污分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52485.0U CN214320560U (zh) 2020-12-31 2020-12-31 旋风分离结构及尘污分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20560U true CN214320560U (zh) 2021-10-01

Family

ID=77904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52485.0U Active CN214320560U (zh) 2020-12-31 2020-12-31 旋风分离结构及尘污分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205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77081C (zh) 吸尘器的旋风分离装置
CN108403002B (zh) 旋风分离器及过滤组件
CN201036540Y (zh) 吸尘器二节三次旋风分离尘杯
WO2007041947A1 (fr) Dispositif de separation a cyclone d'un nettoyeur
CA2927819C (en) Cyclone separating device, dust collecting assembly and cleaner
CN100486509C (zh) 一种吸尘器旋风式二次分离尘杯
CN108209723B (zh) 旋风分离装置和具有其的吸尘器
CN214320560U (zh) 旋风分离结构及尘污分离装置
WO2019154314A1 (zh)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其应用
CN100522037C (zh) 旋风分离器及设有该旋风分离器的吸尘器用旋风分离装置
CN100371085C (zh) 旋风分离装置
CN112844882A (zh) 旋风分离结构及尘污分离装置
CN107854048B (zh) 气旋分离装置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CN214595698U (zh) 一种手持吸尘器
WO2021103689A1 (zh) 吸尘器、旋风分离机构及集尘结构
CN214549252U (zh) 一种旋风组件及吸尘器
CN108261145B (zh) 旋风分离装置和吸尘器
CN108294686B (zh) 旋风分离装置和吸尘器
CN211933881U (zh) 一种多口上进气方式的旋风锥过滤系统
CN211460036U (zh) 吸尘器、旋风分离机构及集尘结构
CN113892855A (zh)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清洁设备
CN109158228B (zh) 一种旋风分离器及具有其的除尘装置
CN112690700B (zh) 一种旋风分离器及清洁器
CN220675904U (zh) 过滤结构及吸尘设备
CN213494344U (zh) 一种多级旋风分离器及清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