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13157U - 一种硅片承载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硅片承载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13157U
CN214313157U CN202022747581.9U CN202022747581U CN214313157U CN 214313157 U CN214313157 U CN 214313157U CN 202022747581 U CN202022747581 U CN 202022747581U CN 214313157 U CN214313157 U CN 2143131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ped
silicon wafer
tooth
rhombic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4758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国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Jieyang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Jieyang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Jieyang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Jieyang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4758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131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131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131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Abstract

一种硅片承载结构,由两边的侧板以及设置在两边侧板之间的侧杆和底杆组成,所述的侧杆和底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侧板的内周侧,侧杆在侧板之间相对设置,底杆设置在侧杆的一侧,与底杆相对的另一侧为开口,形成承载盒状结构;侧杆和底杆上朝向承载盒状结构内侧的方向上设置有数量、间隔相同的齿形结构,所述的齿形结构为菱形台状。该硅片承载结构采用菱形台状齿形结构可以大大减少承载结构与硅片的接触面积,大幅度减少硅片在烘干等加工过程中硅片表面所产生的花篮印、水痕印等印迹,同时可加快烘干效率,节约生产成本;菱形台状齿形结构的体积较小,便于大型号硅片的自动化插片,减少划伤,减少返工和降级产品,提高生产质量;具有良好的承载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硅片承载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硅片加工用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大型号硅片的承载结构。
背景技术
光伏行业是一个技术迭代很快的行业,在目前的在光伏硅片领域,光伏硅片的变大、变薄成为现阶段硅片研发主攻的技术方向。M12型硅片是现有技术中尺寸最大的硅片,即边长210mm的超大硅片,M12型硅片较现有技术中常用的M2以及166mm硅片等在尺寸上有了较大规模的提高,而且因尺寸的增大带来了非硅成本的摊薄使得M12型硅片有了较大的竞争优势。
硅片加工过程中需要将硅片插入硅片承载盒,即花篮中,然后将插入硅片的承载结构通过烘箱,从而对硅片进行烘干。由于大型号的硅片如M12硅片尺寸较大,为了保持其在承载盒中的稳定性,现有技术中的硅片承载盒所使用的齿杆与硅片通常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因此在硅片烘干后常留下花篮印、水痕印等印迹,而且这种结构的承载盒不易于自动化插片操作、容易产生硅片划痕,烘干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供大型号硅片使用的承载结构,该承载结构可大幅度减少水痕印,提高硅片加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硅片承载结构,其由两边的侧板以及设置在两边侧板之间的侧杆和底杆组成,所述的侧杆和底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侧板的内周侧,侧杆在侧板之间相对设置,底杆设置在侧杆的一侧,与底杆相对的另一侧为开口,形成承载盒状结构;侧杆和底杆上朝向承载盒状结构内侧的方向上设置有数量、间隔相同的齿形结构,所述的齿形结构为菱形台状齿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菱形台状齿形结构的横截面为菱形,且菱形的长对角线垂直于菱形台状齿形结构所在侧杆或底杆的轴线;所述的菱形台状齿形结构的横截面为菱形即将菱形台状保持竖直朝上,上表面为菱形平面,该菱形台状从上至下的横截面均为菱形,且菱形的边长从上至下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的侧杆的数量为6根,6根侧杆相对、等间距地设置在侧板相对的两边,即侧杆分为两组,每组3根,每组的3根侧杆等间距地设置于侧杆的一边侧,两组侧杆相对地设置于侧板之间相对的两边,底杆设置在侧杆的一侧,与底杆相对的另一侧为开口,形成一侧为开口、可以填充硅片的承载盒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6根侧杆上均设置有数量、间隔、形状相同的菱形台状齿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底杆的数量为2根。
进一步地,所述的2根底杆上均设置有数量、间隔、形状相同的菱形台状齿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底杆上的菱形台状齿形结构较侧杆上的菱形台状齿形结构的倾角更大。
进一步地,相邻的菱形台状齿形结构之间的连接处为平面结构,以方便硅片的盛放、防止硅片边缘处磨损。
进一步地,所述的侧板上设置有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用于承载结构的运输、便于设备抓取等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的优点为:
本实用新型的硅片承载结构采用菱形台状齿形结构可以大大减少承载结构与硅片的接触面积,大幅度减少硅片在烘干等加工过程中硅片表面所产生的花篮印、水痕印等印迹,同时可加快烘干效率,节约生产成本;菱形台状齿形结构的体积较小,便于大型号硅片的自动化插片,减少划伤,减少返工和降级产品,提高生产质量;具有良好的承载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侧杠上菱形台状齿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S1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1中S2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菱形台状齿形结构的倾角α结构示意图。
图中,1-侧板,2-侧杆,3-底杆,4-齿形结构,5-平面结构,6-定位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对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所做的任何等效改换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7所示,一种硅片承载结构,其由两边的侧板1以及设置在两边侧板1之间的侧杆2和底杆3组成,所述的侧杆2和底杆3的两端分别连接侧板1的内周侧,侧杆2在侧板1之间相对设置,底杆3设置在侧杆2的一侧,与底杆3相对的另一侧为开口,形成承载盒状结构;侧杆2和底杆3上朝向承载盒状结构内侧的方向上设置有数量、间隔相同的齿形结构4,所述的齿形结构4为菱形台状。
进一步地,所述的菱形台状齿形结构的横截面为菱形,且菱形的长对角线垂直于菱形台状齿形结构所在侧杆2或底杆3的轴线;所述的菱形台状齿形结构的横截面为菱形即将菱形台状保持竖直朝上,上表面为菱形平面,该菱形台状从上至下的横截面均为菱形,且菱形的边长从上至下逐渐增大。相邻的两个菱形台状齿形结构中心点间距,即齿间距为6.3mm。
进一步地,所述的侧杆2的数量为6根,6根侧杆2相对、等间距地设置在侧板1相对的两边,即侧杆2分为两组,每组3根,每组的3根侧杆2等间距地设置于侧杆2的一边侧,两组侧杆2相对地设置于侧板1之间相对的两边,底杆3设置在侧杆2的一侧,与底杆3相对的另一侧为开口,形成一侧为开口、可以填充硅片的承载盒状结构;优选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硅片承载结构应用于M12型硅片的承载,两组侧杆之间的间距为210mm,此处所述的间距为相对的两根侧2杆上正对的齿间平面结构5之间的间距。硅片承载结构整体采用PVDF材质,所述的侧杆2和底杆3内部套碳纤杆加强,表面通过纳米氟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的6根侧杆2上均设置有数量、间隔、形状相同的菱形台状齿形结构4。
进一步地,所述的底杆3的数量为2根。
进一步地,所述的2根底杆3上均设置有数量、间隔、形状相同的菱形台状齿形结构4。
进一步地,所述的底杆3上的菱形台状齿形结构4较侧杆2上的菱形台状齿形结构4的倾角更大,倾角α结构如图7所示。
进一步地,相邻的菱形台状齿形结构4之间的连接处为平面结构5,以方便硅片的盛放、防止硅片边缘处磨损。
进一步地,所述的侧板1上设置有定位结构6,该定位结构6用于承载结构的运输、便于设备抓取等操作。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硅片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由两边的侧板以及设置在两边侧板之间的侧杆和底杆组成,所述的侧杆和底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侧板的内周侧,侧杆在侧板之间相对设置,底杆设置在侧杆的一侧,与底杆相对的另一侧为开口,形成承载盒状结构;侧杆和底杆上朝向承载盒状结构内侧的方向上设置有数量、间隔相同的齿形结构,所述的齿形结构为菱形台状齿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片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菱形台状齿形结构的横截面为菱形,且菱形的长对角线垂直于菱形台状结构所在侧杆或底杆的轴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片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杆的数量为6根,6根侧杆相对、等间距地设置在侧板相对的两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硅片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杆上均设置有数量、间隔、形状相同的菱形台状齿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片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杆的数量为2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硅片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杆上均设置有数量、间隔、形状相同的菱形台状齿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3或5所述的一种硅片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杆上的菱形台状齿形结构较侧杆上的菱形台状齿形结构的倾角更大。
8.根据权利要求1、3或5所述的一种硅片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菱形台状齿形结构之间的连接处为平面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片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板上设置有定位结构。
CN202022747581.9U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硅片承载结构 Active CN2143131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47581.9U CN214313157U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硅片承载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47581.9U CN214313157U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硅片承载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13157U true CN214313157U (zh) 2021-09-28

Family

ID=77843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47581.9U Active CN214313157U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硅片承载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131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17349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硅片扩散插片工艺
CN214313157U (zh) 一种硅片承载结构
CN213816093U (zh) 一种硅片承载盒齿杆结构
CN204144294U (zh) 硅片承载盒
CN203967053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用石英舟
CN106257625B (zh) 一种堆叠式高温退火工艺
KR20130121377A (ko) 태양전지 제조용 사각 기판 탑재 보트
CN212136407U (zh) 一种改进型承载盘及承载装置
CN212676229U (zh) 一种适用于光伏超大硅片的石墨舟
US11562920B2 (en) Semi-conductor wafers longer than industry standard square
CN212062447U (zh) 一种se太阳电池正面开槽结构及se太阳电池
CN211256085U (zh) 一种制造hit电池的非晶硅镀膜设备
CN111477576A (zh) 一种改进型承载盘及承载装置
CN209000940U (zh) 用于太阳能电池制备过程的硅片承载盒
CN202145449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制作过程中的扩散用石英舟
CN207320078U (zh) 一种沿水平方向放置太阳能电池的石墨舟
CN219738934U (zh) 一种烘干固化装置
CN211929453U (zh) 光伏电池片石墨舟
CN211079409U (zh) 一种用于连续式生产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扩散炉及生产线
CN206806305U (zh) 一种扩散石英舟
CN211079326U (zh) 一种兼容大尺寸硅片的pecvd石墨载板
CN215879166U (zh) 清洗机下料台顶升机构
CN214728917U (zh) 一种单晶硅片的转移支架
CN209929285U (zh) 改进式机械手三合一吸盘架排版机
JP7393496B1 (ja) 選択的エミッタと金属印刷との位置合わせの改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