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10811U - 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10811U
CN214310811U CN202022592662.6U CN202022592662U CN214310811U CN 214310811 U CN214310811 U CN 214310811U CN 202022592662 U CN202022592662 U CN 202022592662U CN 214310811 U CN214310811 U CN 2143108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voltage
connecting piece
detected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9266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心慧
蔡焕杰
李乐华
夏林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wangd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59266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108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108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108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检测装置,属于检测技术领域。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模块、至少两个连接组件,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待测电池的电流和电压,连接组件包括基板、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基板用于与待测电池的电池极柱固定连接,第一连接件连接基板的一端,用于将检测模块的电压导线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连接基板的另一端,用于将检测模块的电流导线固定连接。这种检测装置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将电压导线和电流导线分开,在待测电池的正极/负极分别测试电压和电流,消除了测试电流对测试电压造成的影响,能够测试到更为准确的电压值,提高了检测装置对电池性能检测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电池进行性能检测时,常常需要通过连接片将电池与测试设备连接,而采用连接片对电池和测试设备进行连接时,电压导线和电流导线之间连接紧密,使得测试到的电压值误差较大,影响电池性能检测的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检测装置,在对电池进行性能测试时,将电流导线和电压导线分别连接,能够测试到更为准确的电压值,提高了电池性能检测的准确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检测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待测电池的电流和电压;
至少两个连接组件,用于分别连接所述检测模块与所述待测电池的两极;
其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用于与所述待测电池的电池极柱固定连接;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基板的一端,用于将所述检测模块的电压导线固定连接;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基板的另一端,用于将所述检测模块的电流导线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检测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这种检测装置通过设置连接组件,将第一连接件连接基板的一端,将检测模块的电压导线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连接基板的另一端,将检测模块的电流导线固定连接,在对电池和测试设备进行连接时,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将电压导线和电流导线分开,在待测电池的正极/负极分别测试电压和电流,消除了测试电流对测试电压造成的影响,能够测试到更为准确的电压值,提高了电池性能检测的准确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件垂直连接所述基板的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顶部和侧部,所述顶部和所述侧部连接形成L形,所述侧部还连接所述基板的另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电压导线采用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电流导线采用螺钉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用于夹持所述电压导线,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二夹持件用于夹持所述电流导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至少一个为鳄鱼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刻度层,所述第一刻度层上有第一基准刻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二刻度层,所述第二刻度层上有第二基准刻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基板用于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电池极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组件由硬质金属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装置中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装置连接电池极柱某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连接组件的主视图。
110、检测模块;120、连接组件;130、基板;140、第一连接件;140、第一连接件;160、电压导线;170、电流导线;180、待测电池;190、电池极柱;210、顶部;220、侧部;230、第一通孔;240、第二通孔;310、第一夹持件;320、第二夹持件;330、第一螺钉;340、第二螺钉;410、第一刻度层;420、第一基准刻度;430、第二刻度层;440第二基准刻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第一方面,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模块110和至少两个连接组件120,检测模块110用于检测待测电池180的电流和电压,至少两个连接组件120用于分别连接检测模块110与待测电池180的两极。其中,连接组件包括基板130、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基板130用于与待测电池180的电池极柱190固定连接,第一连接件140连接基板130的一端,用于将检测模块110的电压导线160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150连接基板130的另一端,用于将检测模块110的电流导线170固定连接。当进行电池性能检测时,连接组件120的基板130固定连接在待测电池180的电池极柱190上,检测模块110的电压导线160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件140上,检测模块110的电流导线170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件150上,进而检测模块110通过电压导线160和电流导线170对待测电池180的电压值与电流值进行检测,由于检测装置通过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将电压导线160和电流导线170分开,在待测电池180的正极/负极分别测试电压和电流,消除了测试电流对测试电压造成的影响,能够测试到更为准确的电压值,提高了检测装置对电池性能检测的准确性。
参照图2,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40垂直连接基板130的一端。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一连接件140倾斜连接基板130的一端,不限于此。这样能够保证第一连接件140与基板130连接方式的多样性。
参照图2,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150包括顶部210和侧部220,顶部210和侧部220连接形成L形,侧部220还连接基板130的另一端。例如,第一连接件140垂直连接基板130的一端,第二连接件150的侧部220垂直连接基板130的另一端,第二连接件150的顶部210和侧部220连接形成L形,当进行电池性能检测时,检测模块110的电压导线160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件140上,检测模块110的电流导线170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件150的顶部210上,由于第二连接件150的顶部210朝远离基板130中心的方向延伸,第二连接件150的顶部210和侧部220连接形成L形,这样能够在对电池性能检测时进一步地增大电压导线160与电流导线170之间的距离,提高检测装置的检测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检测装置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检测装置的连接组件120由硬质金属材料制成。例如,可以采用钢板作为基板130,采用铜片作为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在一些其他具体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硬质金属材料,不限于此。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检测装置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还使得连接组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进一步提高检测装置对电池性能检测的准确性。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基板130用于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电池极柱190。这样能够保证连接组件120的稳定性与导电性能。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粘接或者卡接或者螺钉连接的方式将连接组件120固定连接在待测电池180的电池极柱190上,不限于此。
需要说明的是,基板130、第一连接件140以及第二连接件150的长度和厚度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调整的,通常基板130、第一连接件140以及第二连接件150会选择厚度较薄的硬质金属导片,例如,可以将基板130的厚度设置为2毫米,基板130的长度设置为15毫米,将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的厚度设置为1毫米,长度设置为20毫米等等,不限于此。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第一连接件140、第二连接件150没有与基板130连接的一端进行倒圆角处理,这样可以保证检测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40与电压导线160、第二连接件150与电流导线170之间也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这样能够进一步地保证连接组件120的稳定性与导电性能。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粘接或者卡接或者螺钉连接或者夹持固定的方式将连接组件120固定连接在待测电池180的电池极柱190上,不限于此。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检测装置对电池性能检测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40与电压导线160采用螺钉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150与电流导线170采用螺钉固定连接。例如图2和图3,在第一连接件140上开设一个第一通孔230,在第二连接件150上开设一个第二通孔240,当进行电池的性能检测时,用第一螺钉330将检测模块110的电压导线160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件140上的第一通孔230处,用第二螺钉340将将检测模块110的电流导线170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件150上的第二通孔240处。进一步地,可以在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上开设多个第一通孔230和多个第二通孔240,这样能够保证电压导线160和电流导线170的固定位置的选择多样性,提高测试的灵活性。需要说明的是,当在第一连接件140、第二连接件150上分别开设多个第一通孔230和多个第二通孔240时,多个第一通孔230之间的间距、多个第二通孔240之间的间距可以是相等也可以是不等的,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进一步提高了测试的灵活性与方便测试。
参照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40上设置有第一夹持件310,第一夹持件310用于夹持电压导线160,第二连接件150上设置有第二夹持件320,第二夹持件320用于夹持电流导线170。在进行电池的性能测试时,用第一夹持件310将电压导线160在第一连接件140上,用第二夹持件320将电流线170在第二连接件150上,能够方便的对电压导线160和电流导线170进行固定,节省测试时间。进一步地,第一夹持件310可以在第一连接件140上滑动,而且能够固定在第一连接件140上的某一预定位置,同样的,第二夹持件320可以在第二连接件150上滑动,也能够固定在第二连接件150上的某一预定位置,通过第一夹持件310可以方便地将电压导线160夹持定位在第一连接件140上的任一位置,通过第二夹持件320可以方便地将电流导线170夹持定位在第二连接件150上的任一位置,使得测试更加方便。例如,在第一连接件140上设置第一夹持件310,可以将电压导线160固定在第一连接件140上的任一高度位置,如靠近电池极柱190的一端,或者远离电池极柱190的一端进行测试,以此来确定测试位置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从而评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检测装置对电池的性能测试的精准性,提高测试可靠性。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310和第二夹持件320至少一个为鳄鱼夹。由于鳄鱼夹操作简单,夹持牢固,这样能够对电压导线和电流导线进行很好的定位固定。在一些其他具体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定位钳、线夹等作为第一夹持件310、第二夹持件320对电压导线160、电流导线170进行夹持固定,不限于此。
参照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40上设置有第一刻度层410,第一刻度层410上有第一基准刻度420。在第一连接件140的外侧设置第一刻度层410,在第一刻度层410上标识出第一基准刻度420,第一基准刻度420为第一连接件140上某一长度的刻度标识,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刻度层410可采用纸质印刷物制成并在其上印刷绘制出第一基准刻度420,也可以是在第一连接件140外侧设置用于形成第一基准刻度420的凹槽或凹点或凸块,并根据需要在凹槽或凹点或凸块中涂覆涂料,从而便于使用者进行夹持高度的识别。例如,在第一连接件140外侧的第一刻度层410上,第一基准刻度420标记的总长度为10毫米,每间隔1毫米进行标记一次,第一基准刻度420标记出的数值以凸块的形式设置在第一刻度层410上,使用者通过直观的观察和触摸等方式都能够方便地读取到相应的刻度值,在进行电压导线160的固定连接时,可以准确地将第一夹持件310定位在10毫米处,然后记录电压值的测量结果,多次调整不同的夹持高度进行测试,检测测试位置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以此来确定检测装置对电池的性能测试的精准度,提高测试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150上设置有第二刻度层430,第二刻度层430有第二基准刻度440。在第二连接件150的顶部210的外侧设置第二刻度层430,在第二刻度层430上标识出第二基准刻度440,第二基准刻度440为第二连接件150上部某一长度的刻度标识,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刻度层430可采用纸质印刷物制成并在其上印刷绘制出第二基准刻度440,也可以是在第二连接件150顶部210的外侧设置用于形成第二基准刻度440的凹槽或凹点或凸块,并根据需要在凹槽或凹点或凸块中涂覆涂料,从而便于使用者进行夹持位置的识别。例如,在第二连接件150顶部210的外侧的第二刻度层430上,第二基准刻度440标记的总长度为5毫米,每间隔1毫米进行标记一次,第二基准刻度440标记出的数值以凸块的形式设置在第二刻度层430上,使用者通过直观的观察和触摸等方式都能够方便地读取到相应的刻度值,在进行电流导线170的固定连接时,可以准确地将第二夹持件320定位在5毫米处,然后记录电流值的测量结果,多次调整不同的夹持位置进行测试,检测测试位置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以此来确定检测装置对电池的性能测试的精准度,提高测试可靠性。
参照图1至图3,下面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检测装置。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模块110和两个连接组件120,两个连接组件120分别连接检测模块110与待测电池180的两极,连接组件120包括基板130、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采用钢板作为基板130,采用铜片作为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基板130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待测电池180的电池极柱190。第一连接件140垂直连接基板130的一端,第二连接件150包括顶部210和侧部220,顶部210和侧部220连接形成L形,侧部220还连接基板130的另一端在第一连接件140上开设第一通孔230,在第二连接件150的顶部210上开设第二通孔240,第一连接件140上设置有第一夹持件310,第二连接件150的顶部210设置有第二夹持件320,其中第一夹持件310和第二夹持件320为鳄鱼夹。
在进行电池的性能检测时,采用方式一:将检测装置的两个连接组件120分别焊接在待测电池180的靠近正极/负极的电池极柱190上,将检测模块110正极的电压导线160、电流导线170同时连接位于待测电池180正极端的连接组件120的第一连接件140上,将检测模块110负极的电压导线160、电流导线170同时位于待测电池180负极端的连接组件120的第一连接件140上,测试得到待测电池180的电压为3.645V,以1A的电流对待测电池180充电1分钟,测得的待测电池180电压为3.870V,计算得到待测电池180的直流内阻为0.225Ω。
在进行电池的性能检测时,采用方式二:将检测装置的两个连接组件120分别焊接在待测电池180的靠近正极/负极的电池极柱190上,将检测模块110正极的电压导线160、电流导线170同时连接位于待测电池180正极端的连接组件120的第二连接件150上,将检测模块110负极的电压导线160、电流导线170同时连接位于待测电池180负极端的连接组件120的第二连接件150上,测试得到待测电池180的电压为3.645V,以1A的电流对待测电池180充电1分钟,测得的待测电池180电压为3.872V,计算得到待测电池180的直流内阻为0.227Ω。
将方式一和方式二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可知,检测装置的第一连接件140与第二连接件150在连接电压导线160或者电流导线170进行电压和电流测试是没有区别的,正反连接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
在进行电池的性能检测时,采用方式三:将检测装置的两个连接组件120分别焊接在待测电池180的靠近正极/负极的电池极柱190上,将检测模块110正极的电流导线170连接位于待测电池180正极端的第二连接件150,将检测模块110负极的电流导线170连接位于待测电池180负极端的第二连接件150,将检测模块110正极的电压导线160连接位于待测电池180正极端的第一连接件140,将检测模块110正极的电压导线160连接位于待测电池180负极端的第一连接件140,测试得到待测电池180的电压为3.645V,以1A的电流对待测电池180充电1分钟,测得的待测电池180电压为3.785V,计算得到待测电池180的直流内阻为0.140Ω。
将方式三与方式一、方式二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可知,采用连接组件120将电流导线170和电压导线160分开连接之后,待测电池180的测量电压值和待测电池180的直流内阻明显降低,测量结果更为准确,表明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检测装置将电流导线170和电压导线160分开,在待测电池180的正极/负极分别测试电压和电流,能够消除测试电流对测试电压值的影响,测试到更为准确的电压值,从而提高检测装置对电池性能检测的准确性。
在进行电池的性能检测时,采用方式四:将检测装置的两个连接组件120分别焊接在待测电池180的靠近正极/负极的电池极柱190上,将检测模块110正极的电流导线170焊接在位于待测电池180正极端的第二连接件150上,将检测模块110负极的电流导线170焊接在位于待测电池180负极端的第二连接件150上,将检测模块110正极的电压导线160焊接在位于待测电池180正极端的第一连接件140上,将检测模块110正极的电压导线160焊接在位于待测电池180负极端的第一连接件140上,测试得到待测电池180的电压为3.645V,以1A的电流对待测电池180充电1分钟,测得的待测电池180的电压为3.786V,计算得到待测电池180的直流内阻为0.141Ω。
在进行电池的性能检测时,采用方式五:将检测装置的两个连接组件120分别焊接在待测电池180的靠近正极/负极的电池极柱190上,将检测模块110正极的电流导线170用第二夹持件320夹持在位于待测电池180正极端的第二连接件150上,将检测模块110负极的电流导线170用第二夹持件320夹持在位于待测电池180负极端的第二连接件150上,将检测模块110正极的电压导线170用第一夹持件310夹持在位于待测电池正极端的第一连接件140上远离待测电池180的电池极柱190的一端,将检测模块110负极的电压导线160用第一夹持件310夹持在位于待测电池180负极端的第一连接件140上远离待测电池的电池极柱190的一端,测试得到待测电池180的电压为3.645V,以1A的电流对待测电池180充电1分钟,测得的待测电池180电压为3.78V,计算得到待测电池180的直流内阻为0.133Ω。
在进行电池的性能检测时,采用方式六:将检测装置的两个连接组件120分别焊接在待测电池180的靠近正极/负极的电池极柱190上,将检测模块110正极的电流导线170用第二夹持件320夹持在位于待测电池180正极端的第二连接件150上,将检测模块110负极的电流导线170用第二夹持件320夹持在位于待测电池180负极端的第二连接件150上,将检测模块110正极的电压导线160用第一夹持件310夹持在位于待测电池180正极端的第一连接件140上靠近待测电池180的电池极柱190的一端,将检测模块110负极的电压导线160用第一夹持件310夹持在位于待测电池负极端的第一连接件140上靠近待测电池的电池极柱190的一端,测试得到待测电池180的电压为3.645V,以1A的电流对待测电池180充电1分钟,测得的待测电池180电压为3.781V,计算得到待测电池180的直流内阻为0.136Ω。
将方式三、方式四、方式五以及方式六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可知,采用焊接连接或者夹持连接时测试到的电压值与直流内阻基本一致,表明电压导线160、电流导线170与第一连接件140、第二连接件150之间的连接方式不会影响到测试结果,即采用这种检测装置进行测试,测试结果不受检测装置与待测电池180之间的连接方式的影响,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将方式五与方式六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可知,在对电压导线160与第一连接件140连接,将电压导线160夹持在第一连接件140靠近电池极柱190的一端或者在第一连接件140远离电池极柱190的一端时,测试到的电压值与直流内阻基本一致,表明电压导线160与第一连接件140、电流导线170与第二连接件150之间的连接位置不会影响到测试结果,即采用这种检测装置进行测试,测试结果不受检测装置的连接组件与待测电池180之间的连接位置的影响,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因此,综合检测装置通过以上各种方式对电池性能测试的情况,可以确定采用这种检测装置对待测电池180进行性能检测,测试结果不受检测装置与待测电池180之间的连接方式、连接位置的影响,通过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将电压导线160和电流导线170分开,在待测电池180的正极/负极分别测试电压和电流,消除了测试电流对测试电压造成的影响,能够测试到更为准确的电压值,提高了检测装置对电池性能检测的准确性,也保证了电池的使用安全性与稳定性。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0)

1.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待测电池的电流和电压;
至少两个连接组件,用于分别连接所述检测模块与所述待测电池的两极;
其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用于与所述待测电池的电池极柱固定连接;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基板的一端,用于将所述检测模块的电压导线固定连接;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基板的另一端,用于将所述检测模块的电流导线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垂直连接所述基板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顶部和侧部,所述顶部和所述侧部连接形成L形,所述侧部还连接所述基板的另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电压导线采用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电流导线采用螺钉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用于夹持所述电压导线,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二夹持件用于夹持所述电流导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至少一个为鳄鱼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刻度层,所述第一刻度层上有第一基准刻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二刻度层,所述第二刻度层上有第二基准刻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用于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电池极柱。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由硬质金属材料制成。
CN202022592662.6U 2020-11-10 2020-11-10 检测装置 Active CN2143108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92662.6U CN214310811U (zh) 2020-11-10 2020-11-10 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92662.6U CN214310811U (zh) 2020-11-10 2020-11-10 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10811U true CN214310811U (zh) 2021-09-28

Family

ID=77841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92662.6U Active CN214310811U (zh) 2020-11-10 2020-11-10 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1081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56604A (zh) * 2021-11-29 2022-03-08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测试用转接片及电池测试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56604A (zh) * 2021-11-29 2022-03-08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测试用转接片及电池测试系统
CN114156604B (zh) * 2021-11-29 2023-09-22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测试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310811U (zh) 检测装置
US9482700B2 (en) Current detector to sense current without being in series with conductor
CN211318592U (zh) 导电胶的电阻检测装置
CN107741511B (zh) 一种用于四引线法电阻测量的便捷接头
CN217112480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检流分流器
CN215641664U (zh) 一种芯片测试结构
CN112858940A (zh) 电池内阻测试定位架及电池内阻测试夹具
CN114002506A (zh) 焊接件的电阻测量装置以及方法
CN210640853U (zh) 一种测试电池片电阻率的测试探头及电阻率测试装置
CN209280763U (zh) 一种导电片材多线电阻测量装置
CN220040701U (zh) 测试组件及测试设备
CN212749007U (zh) 一种测试探头及其设备
CN202975157U (zh) 一种导体电阻测试装置
CN218847166U (zh) 一种测试设备
CN217085242U (zh) 化成分容设备的校准工装
US5469069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resistivity of geometrically undefined materials
CN211293008U (zh) 一种抗干扰的新型锰铜分流器
CN216622504U (zh) 一种测量多种尺寸规格样品表面电阻的治具
CN215865039U (zh) 焊接电极倾斜度检具
CN212780901U (zh) 用于检测医用电刺激类产品多路输出参数的辅助测试装置
CN217385623U (zh) 一种高精度的大电流用分流器
CN220289657U (zh) 一种利于提升测试结果稳定性的夹具
CN215641673U (zh) 一种芯片测试结构及测试装置
CN209878886U (zh) 一种电感线圈的检测装置
CN212031707U (zh) 电表装夹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1-2 Floor, Building A, Xinwangda Industrial Park, No. 18 Tangjianan Road,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nwangda Pow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Xinwangda Industrial Park, No.18, Tangjia south,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