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00557U - 一种用于控制配备有梭口机的织机的综框的回综机构及织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控制配备有梭口机的织机的综框的回综机构及织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00557U
CN214300557U CN202021676215.2U CN202021676215U CN214300557U CN 214300557 U CN214300557 U CN 214300557U CN 202021676215 U CN202021676215 U CN 202021676215U CN 214300557 U CN214300557 U CN 2143005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vot axis
rod
lever
heddl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7621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B·塔迪
A·朱维诺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ubli Faverges SCA
Original Assignee
Staubli Faverges S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ubli Faverges SCA filed Critical Staubli Faverges SCA
Priority to CN20202167621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005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005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005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控制配备有梭口机的织机的综框的回综机构及织机。其包括至少部分地限定被安放在织机上方的上梁的机架,并且上梁支撑连接到综框的一对杆体。连接系统沿着斜线连接一对杆体。其包括适于连接至与梭口机相连的接合杆和与综框的一侧附接的第一连接杆的第一杆体和适于连接至与综框的另一侧附接的第二连接杆的复位杆体。第一杆体和复位杆体可枢转地安装在上梁上。连接系统驱动第一杆体和复位杆体,并且包括可枢转地安装在第一杆体上的第一分段杆和可枢转地安装在复位杆体上的第二分段杆。还包括绕连接枢转轴铰接到第一分段杆和第二分段杆中的至少一个的稳杆器。稳杆器绕垂直于综框位移方向的稳定枢转轴相对于上梁可枢转地安装。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控制配备有梭口机的织机的综框的回综机构及织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梭口机6与织机M的综框1连接的回综机构3。
回综机构3包括不同杆体(lever)和杆的组件,所述组件将在附图的简要说明中详细描述,并且连接至多臂机(dobby)6,或者替代凸轮机构,以形成梭口。
背景技术
由中国实用新型CN2895457-U可知,一种织机的梭口装置的回综机构,所述回综机构通过驱动设置在织机上部的杆来抽出综框,其中斜杆通过连接到综框的右摇臂与梭口装置的梭口杆体臂连接,并且直杆连接到左摇臂,其中左摇臂连接到综框的。
斜杆和直杆都连接到辅助摇臂的辅助摇臂,所述辅助摇臂通过铰接在综框上的第三连接杆引导和驱动综框的上下运动。
然而,实施这样的解决方案需要在综框上实现铰接,并且需要织机上部的一些空间。
然后,由于铰接件和连接元件很多,使得这种结构笨重、体积大以及成本高昂。
此外,在织机的中间将综框与第三连接杆连接对于阻止临界振动模式不是特别有利,其在重复且快速的编织循环期间降低了回综机构3的运动条件。
最后,在织机的中间将综框与第三连接杆连接会导致润滑剂问题和与第三连接杆和综框之间的油的排出有关的所生产的织物上泄漏的风险。
由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109778382-A还可知一种凸轮开口装置,其具有水平梁、驱动系统、从动系统以及连接系统。
连接系统包括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以及布置在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之间的联接尾端件。
根据织造宽度,所述驱动系统与所述从动系统之间的距离是可调节的,并且连接系统的长度相应地可调节,从而达到使驱动系统适应不同织物宽度的技术效果。
然而,长度联接尾端件对连接系统的引导没有影响。当织造宽度很重要且织机的(运转)速度很高时,也无法稳定连接系统。最糟糕的是,在连接系统中使用的三个元件,其中有两个铰接,这会削弱驱动系统,从而仍然存在长度较大的杆的的振动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该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配备有梭口机的织机的综框的回综机构,所述回综机构包括,至少部分地限定上梁的机架,所述上梁被安放在织机的上方,并且支撑杆体对,所述杆体对连接到综框,连接系统,所述连接系统沿着斜线连接一对杆体,所述斜线相对于水平面倾斜,所述一对杆体,包括第一杆体和复位杆体,所述第一杆体适于连接至接合杆和第一连接杆,所述接合杆与所述梭口机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杆附接至所述综框的一侧,所述复位杆体适于连接至与所述综框的另一侧附接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复位杆体绕垂直于所述综框的位移方向的各自的摆动枢转轴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上梁上,所述连接系统适于沿相反的旋转方向驱动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复位杆体,并且所述连接系统包括第一分段杆和第二分段杆,所述第一分段杆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杆体上,所述第二分段杆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复位杆体上,其中,所述回综机构包括稳杆器,所述稳杆器绕连接枢转轴铰接到所述第一分段杆和所述第二分段杆中的至少一个上,所述稳杆器绕垂直于所述综框的位移方向的稳定枢转轴相对于所述上梁可枢转地安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所述第一分段杆和所述第二分段杆绕连接枢转轴彼此铰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所述第一分段杆绕所述连接枢转轴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稳杆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所述第二分段杆绕所述连接枢转轴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稳杆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所述第一分段杆和所述第二分段杆绕垂直于所述综框的所述位移方向的两个相应的连接枢轴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稳杆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所述第一分段杆绕着所述第一杆体的第一枢转轴枢转,并且所述第二分段杆绕着所述复位杆体的第二枢转轴枢转,所述第二枢转轴相对于水平面低于所述第一枢转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所述第一分段杆绕所述第一杆体的第一枢转轴枢转,并且所述第二分段杆绕着所述复位杆体的第二枢转轴枢转,所述第一枢转轴相对于水平面(H)低于所述第二枢转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所述连接枢转轴(C4345)和所述第二枢转轴(C246)之间的距离与所述连接枢转轴(C4345)和所述第一枢转轴(C145)之间的距离之比在0.2到0.4之间,或者所述连接枢转轴(C4345)和所述第一枢转轴(C145) 之间的距离与所述连接枢转轴(C4345)和所述第二枢转轴(C246)之间的距离之比在0.2到0.4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所述稳定枢转轴(X3)和所述连接枢转轴 (C4345)之间的距离(L3)与所述第二枢转轴(C246)和所述复位杆体(42)的所述摆动枢转轴(X2)之间的距离之比大于1.2,或所述稳定枢转轴(X3)和所述连接枢转轴(C4345)之间的距离(L3)与所述第一枢转轴(C145)和所述第一杆体(41) 的摆动枢转轴(X1)之间的距离之比大于1.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配备有梭口机(6)的织机,其包括至少一个本实用新型的回综机构。
附图说明
将用第一实施例结合图1、图1a以及图1b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然而,该实施例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结合附图中的图2-4以及图6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四个替代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正视图的织机的局部示意图,其中,综框处于综框的上部位置与下部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
图1a是对应于图1的回综机构的正视图,其中综框处于上部位置
图1b是对应于图1的回综机构的正视图,其中综框处于下部位置。
图2是图1至图1b的第一替代性回综机构的正视图,其中在多臂机的侧面具有稳杆器。
图3是图1的第二替代性回综机构的正视图,其中稳杆器可枢转地安装在第二分段杆上。
图4是图1的第三替代性回综机构的正视图,其中稳杆器可枢转地安装在多臂机的侧面的稳定枢转轴上。
图5是从织机上方看的一组稳杆器的剖视图。
图6是图1的第四替代性牵回综机构的正视图,其中第一分段杆和第二分段杆安装在稳杆器的两个各自的连接枢转轴上。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织机M配备有多臂机6,所述多臂架6附接到机架2的上梁34,该上梁34布置在织机M上方,所述上梁34在机架2的两个侧柱21和22之间水平地延伸。
相对于综框的中心,我们确定织机M的左手侧L和右手侧R,所述综框的中心位于两个侧柱21和22之间距离的一半处。
图1示出了作为参考系统的坐标系X、Y、Z并且给出用箭头绘制的三个正交方向的方向:X为织造方向、Y为平行于上梁并根据图示从左至右定向、以及Z 为与底面H相反的垂直方向,并平行于综框的位移方向F1。
在织机M的右侧示出的多臂架6配备有一组输出杆64,每个输出杆64与对应的回综机构(drawing mechanism)3连接,以通过可调节夹48来降低或升高综框 1,所述可调节夹48将输出杆64连接到接合杆47,所述接合杆47控制回综机构3的运动。所述可调节夹48的位置相对于图1中的箭头F3沿着输出杆64是可变的。
在本说明书的含义内,形容词“上部”涉及在织机M的正常使用位置中指向上的装置的部分或元件,即在图1中是向上的,而形容词“下部”表示在此位置指向下的部分或元件。
每个综框1确定沿所述综框1的宽度的综丝11的位置,示出了一些棕丝 11。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多臂架6构造为控制上部位置和下部位置之间的并且来自多臂架6的输入轴的旋转的每个综框1的竖直位置。
综框1的竖直位置限定综丝11的竖直位置,并且每个综丝11配备有孔眼 12,孔眼12引导一个或多个未示出的经线,所述经线根据所需的织造图案参与织机M 的梭口的形成。
对应于综框1的梭口机6的输出杆64被构造为通过移动两个连接杆51、 52在上下位置之间垂直地升高或降低综框1,所述连接杆51、52附接在综框的两个相对侧L、R上。
所述回综机构3被安放(settle)在机架2的上梁34上,并且通过在垂直平面中进行的机械运动能够将输出杆64的摇摆运动(oscillating motion)传递到连接杆 51、52,所述垂直平面平行于机架2的上梁34。
所述回综机构3包括第一杆体41和复位杆体42,所述第一杆体41和复位杆体42相对于所述上梁34分别铰接在所述机架2的右手侧R和所述机架2的左手侧 L之间,以使所述回综机构3将摇摆运动从所述多臂架6的所述输出杆64机械地传递到所述连接杆51、52。换而言之,所述回综机构3构造成将多臂架6的输出杆64的枢转运动转换成综框1的连接杆51、52的平行升降运动。所述第一杆体41和复位杆体42分别连接到连接系统40的右手侧和左手侧,所述连接系统40跟随连接到多臂架 6的接合杆47的运动。
回综机构3的第一杆体41是在垂直平面上延伸的扁平的的机械部件。所述第一杆体41绕第一杆体41的摆动枢转轴X1枢转,所述摆动枢转轴X1由安装在用于织机M的一组第一杆体41的第一公共轴上的中心轴承限定,所述第一公共轴固定在上梁34。所述第一杆体41具有T形,使得所述第一杆体41的第一臂411的末端铰接到所述接合杆47、所述第一杆体41的第二臂412的末端铰接到所述连接杆51、并且所述第一杆体41的第三臂413的末端铰接到连接系统40。所述第一臂411的末端相对于所述第一杆体41的摆动枢转轴X1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三臂413的末端,并且所述第二臂412的末端相对于摆动枢转轴X1位于所述梭口机6的侧面。所述第一杆体41 的每个臂411、412、413的每个末端都具有孔,使得所述第一杆体41可以配备有各自的轴承,以分别与接合杆47、连接系统40以及连接杆51铰接。所述第一杆体41的第二臂412构造成围绕水平线在下部位置和上部位置之间摆动,换言之,其围绕垂直于连接杆51的线摆动。所述第二臂412可以相对于坐标系X、Y、Z中的水平线摆动大约+15°和-15°。所述第二臂412和所述第三臂413彼此垂直或接近垂直。
所述回综机构3的复位杆体42是在垂直平面上延伸的扁平的机械部件。所述复位杆体42绕复位枢转轴X2枢转,所述复位枢转轴X2由安装在用于织机M的一组复位杆体42的第二公共轴上的中心轴承限定,并且与所述上梁34成为一体。所述复位杆体42具有L形,使得所述复位杆体42的第一臂421的末端铰接到所述连接系统40,并且复位杆体42的第二臂422铰接到连接杆52。所述第一臂421的末端相对于所述复位杆体的复位枢转轴X2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二臂422的末端,并且所述第二臂422的末端相对于复位枢转轴X2位于梭口机6的相反侧。所述复位杆体42的每个末端421、422都具有孔,使得所述复位杆体42可以与轴承组装,以分别与连接系统40和连接杆52铰接。所述第一杆体41的第二臂412围绕水平线在下部位置和上部位置之间摆动,换而言之,所述第二臂412围绕垂直于连接杆52的线摆动。所述第二臂 412可相对于坐标系X、Y、Z中的水平线摆动大约+15°和-15°。所述第一臂421和所述第二臂422彼此垂直或接近垂直。
所述第一杆体41的所述摆动枢转轴X1和所述复位杆体42的所述复位枢转轴X2限定在平行于底面H的相同的水平面或者接近相同的水平面。
将回综机构3的交叉位置定义为,在所述位置,对应于不同的综框的成对的杆体对41、42中的所有杆体对齐,并且它们的对应的成对杆体围绕它们各自的枢转轴X1和X2处于相同的角度位置。
所述连接系统40包括第一分段杆45和第二分段杆46,所述第一分段杆45 和所述第二分段杆46相对于平行于X的连接枢转轴X4546相对于彼此枢转。
所述第一分段杆45限定中空的矩形横截面,并且沿主轴A45在两个圆形末端之间延伸。一个末端具有被构造为接收所述复位杆体41的所述第三臂413的末端的凹口,和相对于平行于X定向的轴C145位于相同的末端的孔,所述孔被构造为连接第一杆体41。另一个末端限定了由平行于X定向的轴X546定向的孔,并且所述第一分段杆构造为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分段杆46上。
所述第二分段杆46具有中空的矩形横截面,并且沿着主轴A46在两个圆形末端之间延伸。每个末端具有凹口,一个凹口用于接收第一分段杆45相对于轴X346 的末端,使得所述第一分段杆45和第二分段杆46可在彼此之间绕连接枢转轴X4546 枢转,并且另一凹口用于接收相对于平行于X轴定向的轴C246的复位杆体42的第一臂421。
更准确地说,所述第一分段杆45包括矩形截面的杆主体452和杆连接器 4345。杆连接器4345具有以下组件:适于安装在杆的凹口的插入件、适于固定在杆的末端的U形夹子、两个均固定于插入件和夹子的间隔开的板。所述夹子构造成与杆主体452的末端的内表面配合并保持与未示出的配合螺钉的连接。所述杆连接器4345 使得第一分段杆45和第二分段杆46的恒定连接成为可能。
此外,所述杆连接器4345限定相对于平行于轴X的连接枢转轴C4345的中心孔,所述中心孔构造为将稳杆器43与所述连接系统40连接。特别地,两个隔开的板限定两个对称的孔,所述两个对称的孔适于接收轴,所述轴支撑用于将稳杆器43 安装在第一分段杆45上的轴承。
稳杆器43由在垂直平面上延伸的扁平金属部分构成,并制造为由主臂431 确定的I形杆体。主臂431在位于主臂431的末端的孔和稳定孔435之间延伸,稳定孔435限定稳杆器43的稳定枢转轴X3。然后稳杆器43被构造为设定与连接系统40 和与上梁34的机械连接。稳定孔435限定用于轴承的壳体,所述轴承安装在固定在上梁上的公共轴8上,该公共轴8用于织机M的一组对应的连接系统40的一组平行稳杆器。
稳杆器43的稳定枢转轴X3限定在上梁34上,使得与稳定枢转轴X3和连接枢转轴C4345交叉的线A43垂直于第一分段杆45的主轴A45。相对于两个杆41、 42之间的3/4距离,沿着第一分段杆45比第一杆体41更靠近复位杆杆42限定稳定枢转轴X3。
可选地,所述第二分段杆46不配备杆连接器4345,而是包括铰接在第二分段杆46和第一杆体41之间的单个主体杆,以使得稳杆器43直接铰接在第二分段杆 46的孔上。
所述连接系统40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以及在坐标系X、Y、Z中的角度接近-10°。换而言之,连接至所述第一杆体41的所述第一分段杆45低于连接至所述复位杆体42的所述第二分段杆46。
我们注意到L1——所述第一分段杆45末端的孔之间的距离。在本示例中, L1的尺寸为1350mm。
我们注意到L2——所述第二分段杆末端的孔之间的距离。在本示例中,L2 的尺寸为350mm。
我们注意到L3——所述连接枢转轴C4345和所述稳杆器43的稳定枢转轴 X3之间的距离。在本示例中,L3的尺寸为200mm。
距离L2小于L1,相对于小于0.3的比率,优选地小于0.25(的比率),更优选地小于0.2(的比率)。此外,连接枢转轴(C4345)与第二枢转轴(C246)之间的距离与连接枢转轴(C4345)与第一枢转轴(C145)之间的距离之比在0.2至0.4之间或连接枢转轴(C4345)与第一枢转轴(C145)之间的距离与连接枢转轴(C4345) 与第二枢转轴(C246)之间的距离之比在0.2至0.4之间。换而言之,比率小于0.3,优选地小于0.25,更优选地小于0.2。
所述第二分段杆46的距离L2与第一分段杆45的距离L1的比率小于0.3,优选地上述比率小于0.25,更优选地上述比率小于0.2。
所述稳杆器43被构造为在综框1的下部位置和上部位置之间摆动,并且经过作为下部位置和上部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的交叉位置。在下部位置和上部位置之间,稳杆器43的细长臂430相对于与第一分段杆垂直的轴线绕X3旋转。所述细长臂在垂直平面中旋转+15°至-15°。
有利地,连接枢转轴C4345在上部位置和下部位置之间为连接系统40提供必要的自由度,使得所述第一杆体和复位杆体可以自由移动。
在操作中,通过移动杆体对41、42,梭口机6按照织造循环根据所需图案上下驱动不同的综框1,所述杆体对41、42通过织机M的一组平行运动的回综机构3 连接到综框1。
考虑本实用新型中所示的综框1的回综机构3,外部杆64相对于所示箭头 F0的摇摆运动被传递到接合杆47。接合杆47将运动传递到第一杆体41,所述第一杆体41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使得所述第一分段杆被拉向所述多臂架6(被拉向R侧),或者在相反侧L沿斜线被推动。该运动通过所述连接枢转轴X4546传递到第二分段杆 42,并且第二分段杆46相应地被拉向多臂架6或在相反侧R被推动。因此,所述复位杆体42顺时针和逆时针运动。
通过在坐标系X、Y、Z中逆时针移动所述第一杆体41,所述连接系统40 适于顺时针驱动复位杆体42,换而言之,以与所述第一杆体41相反的旋转方向驱动复位杆体42。通过顺时针移动所述第一杆体41,所述连接系统40适于逆时针驱动所述复位杆体42,换而言之,以与第一杆体41相反的旋转方向驱动复位杆体42。
通过相对于摆动枢转轴X2顺时针移动复位杆体42,并且相应地逆时针移动第一杆体41,所述连接杆51、52被对称地向上驱动并且将综框1引导到上部位置。通过顺时针移动第一杆体41,并相应地逆时针移动复位杆体42,连接杆51、52被对称地向下驱动并且将综框1引导到下部位置。
在综框的在上部位置和下部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中,所述中间位置被称为经纱的交叉位置,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杆体41的第二臂412和复位杆体的第二臂422 相对于水平面H对齐或接近对齐。
如图1a所示,多臂架6的输出杆处于下部位置,所述下部位置对应于综框 1的上部位置。
如图1b所示,多臂架6的输出杆处于上部位置,所述上部位置对应于综框 1的下部位置,从而综框由回综机构3相对于图1中所示的箭头F1交替地向上和向下驱动。
在综框1的上部位置,第一分段杆45和第二分段杆46沿着与第一杆体41 的第三臂413的第一枢转轴C145和复位杆体42的第一臂421的第二枢转轴C246交叉的斜线对齐。
在综框1的下部位置,第一分段杆45和第二分段杆46沿着与第一杆体41 的第三臂413的第一枢转轴C145和复位杆体42的第一臂421的第二枢转轴C246交叉的斜线对齐。
在所述编织周期中的上部位置或下部位置,或该位置附近,回综机构3的加速或减速处于最高水平。该力和行程不导致杆的变形,尤其是最长的杆的屈曲,因为第一分段杆45受到限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阻止了高速振动和这些振动放大的风险。尤其地,稳杆器43为连接系统40提供支撑,并横向引导连接系统40。所述稳杆器为所述第一分段杆45带来了刚性和稳定性,其可以精确地驱动所述第二分段杆 46。所述稳杆器避免了所第一分段杆45相对于其主轴A45的屈曲,尤其是抵抗了相对于Z方向的垂直振动。因此,沿着形成回综机构3的一对杆体的第一杆体41和复位杆体42之间的倾斜线,精确地驱动所述连接系统40。
这使得能够在一对杆体41、42之间建立牢固的连接系统40,所述一对杆体41、42尤其地彼此远离,以用于具有大簧片的大型框架或大型织机或大型织物的需求。
扁平稳杆器43的使用有助于使稳杆器43与第一分段杆45的表面之间实现表面接触。这种建立有助于在第二分段杆46和上梁34之间获得牢固的连接。
在以下替代实施例中,未添加对于不同实施例通用的一些附图标记,特别是对于织机M和回综机构3的相似部件,以便简化表示和描述。
图2示出了第一替代实施例,包括与图1-1b的第一实施例不同地安装在第一杆体141和复位杆体142之间的回综机构130。连接系统140配备有连接至第二分段杆146的第一分段杆145和稳杆器143。回综机构130的复位杆体142绕摆动枢转轴X12枢转并且限定第一臂1421,第一臂1421的末端具有限定用于连接第二段杆146 的枢转轴C1246的孔。第一杆体141绕摆动枢转轴X11枢转并且限定第一臂1411,第一臂1411的末端具有限定用于连接接合杆147的枢转轴C1147的孔。复位杆体142 和第一杆体141在相反的旋转方向上枢转。此外,第一臂1411具有位于摆动枢转轴 X11和枢转轴C1147之间的孔,所述孔限定用于连接第一分段杆145的枢转轴C1145。 C1246低于X12,并且C1145高于X11,使得连接系统140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倾斜,并且相对于坐标系X、Y、Z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相反地定向。连接系统40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接近+10°。换而言之,连接至第一杆体141的第一分段杆146高于连接至复位杆体142的第二分段杆146。连接系统沿着相对于第一实施例对称地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斜线延伸。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分段杆145小于第二分段杆146。此外,稳杆器143具有带有单个臂1431的I形,并且第一杆体141具有带两个单个臂1411 和1412的L形。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相反,稳杆器143绕枢转轴X13铰接并通过连接枢轴C14345连接到第二分段杆146,连接枢轴C14345位于枢转轴X13上方。最后,第一分段杆145和第二分段杆146通过连接枢转轴X14546连接,枢转轴X14546 位于C14345和C1145之间,换言之,在多臂架16的R侧上,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相反。
在图3中示出的第二替代实施例,包括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地安装在上梁34 上的回综机构3。第二分段杆246相对于轴C24346可枢转地安装在稳杆器243上。第一分段杆245和第二分段杆346绕连接枢转轴X24546彼此铰接,连接枢转轴X24546 位于回综机构3的杆连接器24345和第一杆体41之间。
在图4中示出的第三替代实施例,包括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地安装在上梁34 上的回综机构3。连接系统40安装在第一杆体41的第一枢转轴C345和第二杆体42 的第二枢转轴C346之间,第一杆体41绕摆动枢转轴X31枢转,第二杆体42绕摆动枢转轴X32在与第一杆体41相反的旋转方向上枢转。C346高于C345,使得连接系统 40像第一实施例中那样倾斜。稳杆器343相对于稳定枢转轴X33枢转地安装在多臂架 6的R侧的上梁34上,稳定枢转轴X33高于连接枢转轴C34345,使得稳杆器相对于 Z的朝向与第一实施例不同。
图5示出了图1的第一实施例的本实用新型中的稳杆器43在机架2的上梁 34上的组装。两对不同的杆体41、42的两个示出的稳杆器43安装在公共轴8上,公共轴8通过相对于轴X3两个相对的夹具80在每个末端固定,夹具80与上梁成一体。轴承辊子92使得稳杆器43自由旋转。推力球轴承91将相邻成对的稳杆器43分开。沿轴堆叠不同的稳杆器,并用环81和两个相对的固位簧环(circlips)固定轴向位置,从而为稳杆器43与上梁34提供准确的定位和牢固的连接。
有利地,稳杆器43的设置和回综机构3的维护是容易的。有利地,稳杆器 43的引导是准确的。有利地,上述构造为机构3中的牵伸提供一定的刚性,尤其是在织机M高速(运转)时。
图6示出了第四替代实施例,其中回综机构3与第一实施例的回综机构3 不同地安装在上梁34上。连接系统40包括第一分段杆445、第二分段杆446以及稳杆器443,与图1的第一实施例相反,第一分段杆445和第二分段杆446相对于两个各自的连接枢转轴C44546和C44346铰接在稳杆器443上,连接枢转轴C44546和 C44346是不同的。稳杆器443具有带有三个孔三角形的形状,这些孔占据了稳杆器 443的三角形的三个角度,这三个角度分别限定了第二分段杆446的连接枢转轴 C44346、第一分段杆445的连接枢转轴C44345以及在上梁34上的稳定枢转轴X43。
有利地,在织机M中的一个或多个稳杆器34的使用使得可以效地驱动大宽度的综框1。
可选地,单个斜杆具有两个末端,所述两个末端将所述第一杆体连接到所述复位杆体,并且所述稳杆器枢转地安装在上梁和单个斜杆上,从而使单个斜杆具有刚性,因此所述连接系统非常易于生产和设置。
有利地,第一分段杆45被稳定以抵抗围绕其主轴A45并在垂直于主轴A45 的不同方向上的屈曲风险。
优选地,每个综框1的每个回综机构3配备有稳杆器43。
有利地,所述杆体对避免了使用连接在综框1中间的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经常使油泄漏到框架上,并且最不利于机织织物。
有利地,使用具有稳杆器的一对杆体阻止了辅助杆体的使用,所述辅助杆体与附接到综框的连接杆相连并且体积大。
有利地,本实用新型的回综机构与设置在上梁上的框架稳定器一起使用。
可选地,稳杆器可以具有另一种形状,例如圆形、三角形或具有不同的臂。可选地,稳杆器43可以与不同的部件组装,具有另一种形状或由诸如铝、复合材料或其他材料的另一种材料制成。
可选地,所述多臂架可以被安放在织机M的左侧。
可选地,沿着一个单个回综机构3的连接系统40可以设置多个稳杆器。
可选地,稳杆器是I形的,使得其沿着主轴在两个圆形末端之间延伸。特别地,稳杆器的边缘可以形成三角形。
可选地,稳杆器43的连接枢转轴C4345可以设置成靠近连接系统的中间。
有利地,配备有本实用新型的回综机构3的织机M能够以比现有技术的织机以更高的速度运转,特备是对于大宽度的织机而言。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控制配备有梭口机的织机的综框的回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综机构(3)包括
-机架(2),所述机架(2)至少部分地限定上梁(34),所述上梁(34)被安放在所述织机(M)的上方,并且支撑一对杆体(41、42),所述一对杆体连接到综框(1),
-连接系统(40),所述接系统(40)沿着斜线连接一对杆体,所述斜线相对于水平面(H)倾斜,
所述一对杆体,包括
-第一杆体,所述第一杆体适于连接至接合杆(47)和第一连接杆(51),所述接合杆(47)与所述梭口机(6)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杆(51)附接至所述综框(1)的一侧(R),
-以及复位杆体,所述复位杆体适于连接至与所述综框(1)的另一侧(L)附接的第二连接杆(52),
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复位杆体绕垂直于所述综框(1)的位移方向(F1)的各自的第一摆动枢转轴(X1)和第二摆动枢转轴(X2)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上梁(34)上,
所述连接系统(40)适于沿相反的旋转方向驱动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复位杆体,并且所述连接系统(40)包括第一分段杆和第二分段杆,所述第一分段杆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杆体上,所述第二分段杆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复位杆体上,
其中,所述回综机构(3)包括:
稳杆器(43),所述稳杆器(43)绕第一连接枢转轴铰接到所述第一分段杆和所述第二分段杆中的至少一个上,
所述稳杆器(43)绕垂直于综框(1)的位移方向(F1)的稳定枢转轴(X3)相对于所述上梁(34)可枢转地安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控制配备有梭口机的织机的综框的回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段杆和所述第二分段杆绕第二连接枢转轴彼此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控制配备有梭口机的织机的综框的回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段杆绕所述连接枢转轴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稳杆器(43)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控制配备有梭口机的织机的综框的回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段杆绕连接枢转轴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稳杆器(43)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控制配备有梭口机的织机的综框的回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段杆和所述第二分段杆绕垂直于所述综框(1)的所述位移方向(F1)的两个各自的连接枢转轴枢转地安装在所述稳杆器(43)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控制配备有梭口机的织机的综框的回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段杆绕着所述第一杆体的第一枢转轴枢转,并且所述第二分段杆绕着所述复位杆体的第二枢转轴枢转,所述第二枢转轴相对于水平面(H)低于所述第一枢转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控制配备有梭口机的织机的综框的回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段杆绕所述第一杆体的第一枢转轴枢转,并且所述第二分段杆绕着所述复位杆体的第二枢转轴枢转,所述第一枢转轴相对于水平面(H)低于所述第二枢转轴。
8.根据权利要求6至7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控制配备有梭口机的织机的综框的回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枢转轴和所述第二枢转轴之间的距离与所述连接枢转轴(C4345)和所述第一枢转轴之间的距离之比在0.2到0.4之间,或者所述连接枢转轴和所述第一枢转轴之间的距离与所述连接枢转轴和所述第二枢转轴之间的距离之比在0.2到0.4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控制配备有梭口机的织机的综框的回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枢转轴(X3)和所述连接枢转轴之间的距离(L3)与所述第二枢转轴和所述复位杆体的所述第二摆动枢转轴(X2)之间的距离之比大于1.2,或所述稳定枢转轴(X3)和所述连接枢转轴之间的距离(L3)与所述第一枢转轴和所述第一杆体(41)的第一摆动枢转轴(X1)之间的距离之比大于1.2。
10.一种配备有梭口机的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回综机构(3),所述回综机构(3)用于将所述梭口机(6)与综框(1)连接。
CN202021676215.2U 2020-08-12 2020-08-12 一种用于控制配备有梭口机的织机的综框的回综机构及织机 Active CN2143005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76215.2U CN214300557U (zh) 2020-08-12 2020-08-12 一种用于控制配备有梭口机的织机的综框的回综机构及织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76215.2U CN214300557U (zh) 2020-08-12 2020-08-12 一种用于控制配备有梭口机的织机的综框的回综机构及织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00557U true CN214300557U (zh) 2021-09-28

Family

ID=77826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76215.2U Active CN214300557U (zh) 2020-08-12 2020-08-12 一种用于控制配备有梭口机的织机的综框的回综机构及织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005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59356B2 (en) Shed-forming device for a power loom
EP2902536A1 (en) Warp bending device for loom
CN214300557U (zh) 一种用于控制配备有梭口机的织机的综框的回综机构及织机
JP2004339655A (ja) 織機の開口装置
JPS5830428B2 (ja) 織機の開口装置
US5183080A (en) Shed forming device for griffe frames
JP6635006B2 (ja) 織機における開口方法及び開口装置
EP1167598B1 (en) Device for guiding the knife-supporting beams in a jacquard machine
US3759298A (en) Heddle frame lift mechanism
US4694866A (en) Shedding device for a circular weaving machine
JP3283399B2 (ja) クランク開口装置
EP1710333A2 (en) Driving device for terry motion members in cloth-shifting type pile loom
JP3272097B2 (ja) 織機の開口形成装置の把持フレームの往復運動の制御機構
CN112064175A (zh) 一种加强型喷水织机后梁控制结构
JPH0223613B2 (zh)
JPS6111336B2 (zh)
CN1727543A (zh) 布移动式毛圈织机的起毛圈部件的驱动机构
CN212357533U (zh) 一种加强型喷水织机后梁控制结构
CN208791887U (zh) 一种布动起毛装置及布动起毛装置动力机构
CN102505291A (zh) 碳纤维织机送经张力控制装置
JPH055930B2 (zh)
CN109252267B (zh) 一种纱罗组织的开口机构
CN219410068U (zh) 一种电子绞边装置
CN108823762A (zh) 一种布动起毛装置及布动起毛装置动力机构
CN216615011U (zh) 双层剑杆织机的打纬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