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84606U - 煎烤机 - Google Patents

煎烤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84606U
CN214284606U CN202023351503.3U CN202023351503U CN214284606U CN 214284606 U CN214284606 U CN 214284606U CN 202023351503 U CN202023351503 U CN 202023351503U CN 214284606 U CN214284606 U CN 2142846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cover
window
frying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5150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智波
姚亮
丁宏斌
林秀宝
马兴佳
米滋远
肖伏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Guangdong Midea Lif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35150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846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846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846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煎烤机,煎烤机包括底座组件和上盖组件,底座组件包括座体和烤盘,烤盘可旋转地设置在座体上;上盖组件包括盖体和多层视窗结构,盖体与座体连接,并可打开或者盖合于烤盘,多层视窗结构设于盖体,多层视窗结构与盖体之间围合形成透光隔热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旨在能够确保食物受热均匀,同时实现对煎烤机的全程烹饪监控,以使食物烹饪状态及烹饪程度可以及时被用户获知,使用方便、使烹饪食物不易烤焦或者过熟。

Description

煎烤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煎烤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煎烤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煎烤机,包括相互盖合设置的上盖组件和底座组件,即上盖组件可以盖合或者打开于底座组件,从而实现对食物的烹制加热或者将食物取出,同时上盖组件通常开设有视窗以用于观察食物的烤熟程度。然而,由于目前的煎烤机在使用的过程中,食物在烤盘内相对加热件的位置一般是固定的,这样在煎烤的过程中,不仅食物容易受热不均,且会导致用户只能看到食物单侧的烹饪情况,无法了解食物整体的烹饪程度。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煎烤机,旨在能够确保食物受热均匀,同时实现对煎烤机的全程烹饪监控,以使食物烹饪状态及烹饪程度可以及时被用户获知,使用方便、使烹饪食物不易烤焦或者过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煎烤机,包括:
底座组件,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座体和烤盘,所述烤盘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座体上;和
上盖组件,所述上盖组件包括盖体和多层视窗结构,所述盖体与所述座体连接,并可打开或者盖合于所述烤盘,所述多层视窗结构设于所述盖体,所述多层视窗结构与所述盖体之间围合形成透光隔热腔。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盖体具有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座体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盖体相对于所述烤盘具有开合方向,所述多层视窗结构位于所述盖体背离所述连接端的一侧。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盖体开设有相连通的第一让位口和第二让位口,所述第二让位口位于所述第一让位口的上方,所述第一让位口和所述第二让位口至少部分相对设置;
所述多层视窗结构包括第一视窗和第二视窗,所述第一视窗嵌设于所述第一让位口,所述第二视窗嵌设于所述第二让位口内。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盖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并与所述第二壳体围合形成具有第二让位口的透光隔热腔,所述第一让位口开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并位于所述透光隔热腔的腔底壁,所述第二让位口设于所述透光隔热腔的腔侧壁。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视窗在竖直方向上呈倾斜延伸设置;
和/或,所述上盖组件还包括弹性密封圈,所述弹性密封圈套设于所述第一视窗的周缘;
和/或,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边缘向外延伸形成有把手;
和/或,所述上盖组件还包括装饰板,所述装饰板设于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面。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上盖组件还包括上加热件,所述上加热件设于所述盖体朝向所述烤盘的一侧并与所述多层视窗结构间隔设置,以用于朝向所述烤盘提供光波热源。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上盖组件包括隔热反射结构,所述隔热反射结构连接于所述盖体,所述上加热件设于所述隔热反射结构朝向所述烤盘的一侧。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隔热反射结构包括反射罩和隔热罩,所述反射罩与所述盖体连接,所述上加热件设于所述反射罩内,所述隔热罩连接于所述反射罩背离所述上加热件的一侧。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组件包括旋转件,所述旋转件设于所述座体内,所述烤盘面向所述座体的一侧设有定位件,所述旋转件被驱动时可抵接带动所述定位件,以使所述烤盘相对于所述座体旋转。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烤盘相对于所述座体旋转的方向上,所述旋转件和所述定位件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旋转件可在所述间隙内转动;
和/或,所述底座组件还包括多个滚动件,多个所述滚动件沿所述座体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烤盘与多个所述滚动件抵接,并可被所述旋转件带动进行旋转。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煎烤机,包括底座组件和上盖组件,通过将底座组件的座体与上盖组件的盖体连接,使盖体可以打开或者盖合于烤盘,从而可以实现对食物的取放或者对食物进行烹制和加热。而通过将烤盘可旋转地设置在座体上,即,烤盘相对盖体和座体可以转动,如此使得在加热食物的过程中,烤盘内的食物可以相对热源转动,从而使得食物受热均匀,有效的避免了食物烤焦的现象。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该上盖组件还设有多层视窗结构与盖体连接,如此在烤盘相对盖体转动时,该烤盘也会相对于多层视窗结构转动,从而用户通过多层视窗结构可以了解食物各个方向的烹饪状态及烹饪程度,使烹饪食物不易烤焦或者过熟。且多层视窗结构与盖体之间围合形成透光隔热腔。用户不仅可以通过透光隔热腔观察到食物的煎烤过程,同时该透光隔热腔还起到了阻止热量和水汽的传递的作用,以避免多层视窗结构的外表面温度过高,从而可以防止用户触碰到多层视窗结构的外表面被烫伤的情况发生,提高煎烤机使用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煎烤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煎烤机的上盖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煎烤机的上盖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煎烤机的上盖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煎烤机的隔热反射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煎烤机另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爆炸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煎烤机中烤盘与旋转件一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880026010000041
Figure BDA000288002601000005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煎烤机10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照图1,该煎烤机100包括底座组件10和上盖组件30,底座组件10包括座体11和烤盘13,烤盘13可旋转地设置在座体11上;上盖组件30包括盖体31和多层视窗结构35,盖体31与座体11连接,并可打开或者盖合于烤盘13,多层视窗结构35设于盖体31,多层视窗结构35与盖体31之间围合形成透光隔热腔30a。
参照图6以及图7,本实施例中,底座组件10和上盖组件30的形状可以大致为方体形设置,盖体31和座体11的材质则可以为结构强度高、散热性好的塑胶材质。座体11内凹设形成有容腔11a,烤盘13设于该容腔11a内,使得当盖体31盖合于座体11时,烤盘13在容腔11a内旋转,不会与盖体31发生干涉。盖体31与座体11则可以通过铰接固定,使得盖体31可以相对座体11翻转,以盖合或者打开容腔11a的腔口。在盖体31内可以设置上加热件,而在座体11内则可以设置下加热件,下加热件位于容腔11a的底部,由此在对食物进行加热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上加热件和下加热件同时对食物的两面进行加热,以提高加热的效率。参照图1和图2、而该透光隔热腔30a,可以设置多个且依次排列设置,从而既能保证用户可以通过多层视窗结构35观察煎烤机100内部的烹饪情况,同时还可以进一步降低对多层视窗结构35的外表面的温度,以提高用户使用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煎烤机100,包括底座组件10和上盖组件30,通过将底座组件10的座体11与上盖组件30的盖体31连接,使盖体31可以打开或者盖合于烤盘13,从而可以实现对食物的取放或者对食物进行烹制和加热。而通过将烤盘13可旋转地设置在座体11上,即,烤盘13相对盖体31和座体11可以转动,如此使得在加热食物的过程中,烤盘13内的食物可以相对热源转动,从而使得食物受热均匀,有效的避免了食物烤焦的现象。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该上盖组件30还设有多层视窗结构35与盖体31连接,如此在烤盘13相对盖体31转动时,该烤盘13也会相对于多层视窗结构35转动,从而用户通过多层视窗结构35可以了解食物各个方向的烹饪状态及烹饪程度,使烹饪食物不易烤焦或者过熟。且多层视窗结构35与盖体31之间围合形成透光隔热腔30a。用户不仅可以通过透光隔热腔30a观察到食物的煎烤过程,同时该透光隔热腔30a还起到了阻止热量和水汽的传递的作用,以避免多层视窗结构35的外表面温度过高,从而可以防止用户触碰到多层视窗结构35的外表面被烫伤的情况发生,提高煎烤机100使用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盖体31具有连接端315,连接端315与座体11转动连接,以使盖体31相对于所述烤盘13具有开合方向,多层视窗结构35位于盖体31背离连接端315的一侧。其中,该连接端315分别为铰接轴,而座体11设有转轴孔,铰接轴插入转轴孔内,盖体31便能以铰接轴的轴心线为旋转中心绕底座转动,以使盖体31相对座体11翻转而打开或者盖合于底座组件10。可以理解的是,盖体31与座体11的可转动连接方式有多种方式,除了铰接外,还可以是合叶连接等多种方式。而该多层视窗结构35位于盖体31背离第一转动件317的一侧,如此在用户盖合盖体31后,该多层视窗结构35更靠近人体这一侧,以更便于用户从多层视窗结构35进行观察。
进一步地,结合参照图2和图3,盖体31开设有相连通的第一让位口31a和第二让位口31b,第二让位口31b位于第一让位口31a的上方,第一让位口31a和第二让位口31b至少部分相对设置;多层视窗结构35包括第一视窗351和第二视窗353,第一视窗351嵌设于第一让位口31a,第二视窗353嵌设于第二让位口31b内。
具体地,通过在盖体31上开设有相连通的第一让位口31a和第二让位口31b,而该第一视窗351和第二视窗353分别与第一让位口31a和第二让位口31b所适配,以便于使第一视窗351和第二视窗353可直接嵌设于第一让位口31a和第二让位口31b内。从而以便于多层视窗结构35的第一视窗351和第二视窗353的定位安装,提高第一视窗351和第二视窗353的前期安装效率和后期的维修拆卸效率,同时,该第二视窗353位于盖体31的外表面,如此用户可以依次通过第二视窗353和第一视窗351观察到食物在煎烤机100内部的煎烤过程,且透光隔热腔30a还起到了阻止热量和水汽的传递的作用,进而以避免位于盖体31的外表面的第二视窗353的温度过高,保证了用户使用的安全性。当然该第一视窗351和第二视窗353也可以通过卡接或者螺钉连接等方式固定于盖体31的第一让位口31a和第二让位口31b,具体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进行选择。需要说明的是,该多层视窗结构35还可以包括辅助视窗,该辅助视窗位于第一视窗351和第二视窗353之间,以将透光隔热腔30a间隔分隔成多个隔热腔体,以进一步提高阻止热量和水汽的传递的作用。
更进一步地,盖体31包括第一壳体311和第二壳体313,第一壳体311连接于第二壳体313,并与第二壳体313围合形成具有第二让位口31b的透光隔热腔30a,第一让位口31a开设于第一壳体311,并位于透光隔热腔30a的腔底壁,第二让位口31b设于透光隔热腔30a的腔侧壁。具体地,该第一壳体311和第二壳体313可以通过卡扣连接等可拆卸方式进行连接,以便于后期盖体31的内部零件的维修更换。而第一壳体311和第二壳体313围合形成透光隔热腔30a,且该第一让位口31a位于透光隔热腔30a的腔底壁,而第二让位口31b设于透光隔热腔30a的腔侧壁,同时将第一视窗351和第二视窗353分别嵌设于第一让位口31a和第二让位口31b,以使得用户可以从侧面的第二视窗353朝向位于底面的第一视窗351的方向进行观察烤盘13上的食物的烹饪情况,同时该第二视窗353位于侧壁,从而以避免透光隔热腔30a的水汽向上移动会大量附着在第二视窗353上的情况发生,从而起到了良好的防雾性能,以保证多层视窗结构35的可视效果。此外,该第二视窗353可以通过卡扣或者螺钉连接等方式与第一壳体311和第二壳体313分别进行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安装过程:在第二视窗353的底部可以通过卡扣等方式与第一壳体311进行卡接定位,同时在第二视窗353的顶部设置螺钉孔,通过螺钉穿过螺钉孔以使第二视窗353与第二壳体313进行连接,如此以实现第一壳体311、第二壳体313以及第二视窗353之间的连接固定,保证上盖组件30装配后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3,第二视窗353在竖直方向上呈倾斜延伸设置;其中,为了进一步便于用户观察以及增大用户的视野范围,从而该第二视窗353在竖直方向上呈倾斜延伸设置,不仅以增大通过第二视窗353和第一视窗351重合面积,进而扩大用户的视野范围,且使得上盖组件30整体较为美观,同时倾斜设置的第二视窗353也更便于用户从盖体31上方俯视即可观察到煎烤机100内部的烤盘13上的食物的烹饪情况,提高用户的使用的便利性。
可选地,参照图4,上盖组件30还包括弹性密封圈36,弹性密封圈36套设于第一视窗351的周缘;具体地,该弹性密封圈36可以由硅胶或者橡胶等材质制成,该弹性密封圈36即可以与第一视窗351通过注塑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使弹性密封圈36通过弹性套设于第一视窗351的周缘。而在弹性密封圈36套设于第一视窗351的周缘后,将弹性密封圈36的外壁与第一让位口31a的内壁过盈配合,以使第一视窗351固定于第一让位口31a内,该弹性密封圈36不仅保证第一视窗351固定的稳定性,同时该弹性密封圈36还起到了对透光隔热腔30a的密封作用,以进一步提高对热量阻挡作用,提高用户使用的安全性。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第二壳体313的一侧边缘向外延伸形成有把手3131;具体地,把手3131可以是由第一壳体311的边缘延伸形成,通过把手3131能够轻松实现上盖组件30的打开与关闭的操作。而通过将把手3131远离加热区域31B设置,使得用户在操作把手3131的过程中,不会被加热区域31B的热量烫伤,提高煎烤机100使用的安全性。
可选地,上盖组件30还包括装饰板34,装饰板34设于第二壳体313的顶面。其中,装饰板34可以贴设在第二壳体313的顶面,或者利用卡扣可拆卸固定在第二壳体313的顶面。装饰板34能够对上盖组件30的外观进行装饰,便于用户进行辨识,在提升外观美感的同时,有利于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上盖组件30还包括上加热件33,上加热件33设于盖体31朝向烤盘13的一侧并与多层视窗结构35间隔设置,以用于朝向烤盘13提供光波热源。其中,该上加热件33可以为光波管或者电热管等发热器,该上加热件33可以环形或者类环形结构,并且上加热件33的中心与盖体31的中心重合,以保证上加热件33对食材的煎烤效果,而在本实施例中,将设置在盖体31的上加热件33设置为光波管。可以理解地,通过光波管提供的光波热源能够迅速产生高温高热,并且冷却速度也较快,加热效率更高,而且不会对食物烤焦,进而保证了食物色泽和口感。同时该上加热件33与多层视窗结构35间隔设置,即可以在盖体31上设置并排的可视区域31A和加热区域31B,并使上加热件33和多层视窗结构35分别相对设置于加热区域31B和可视区域31A,使得上加热件33和多层视窗结构35两者之间的结构排布紧凑合理,从而以有效降低上加热件33和多层视窗结构35单独装配难度和拆卸难度,以有效避免因排布不合理而导致上盖组件30的体积过大的情况发生,同时可视区域31A和加热区域31B分区排布可以有效避免加热件会对多层视窗结构35的可视区域31A构成遮挡。
进一步地,参照图3至图5,上盖组件30包括隔热反射结构37,隔热反射结构37连接于盖体31,上加热件33设于隔热反射结构37朝向烤盘13的一侧。如此当加热件的热量试图朝外散发时,隔热反射结构37将加热件辐射出的热量进行阻挡且使热量均反射到烤盘13处,从而不仅可以避免热量流失,以保证食物的正常烹饪,同时避免热量会使得盖体31的表面温度过高而灼伤用户的情况发生,提高煎烤机100使用的安全性。
更进一步地,隔热反射结构37包括反射罩371和隔热罩373,反射罩371与盖体31连接,上加热件33设于反射罩371内,隔热罩373连接于反射罩371背离上加热件33的一侧。其中,反射罩371的周缘连接于盖体31的内壁,而隔热罩373罩盖连接于反射罩371的外壁。反射罩371能够对加热件的光波热量进行反射,将向外散发的热量反射至烤盘13,而隔热罩373则能对向外散发的热量进行隔挡,以防止传递至盖体31而使盖体31形成高温。因此,当有热量试图朝外散发时,能够依次通过反射罩371、隔热罩373进行阻挡,形成双重保护,以确保盖体31不会产生高温。
进一步地,反射罩371包括主体壳3711和安装凸台3713,主体壳3711与盖体31连接,安装凸台3713连接于主体壳3711背离烤盘13的一侧;安装凸台3713朝向烤盘13开设有具有安装口的限位腔,加热件设于限位腔内,隔热罩373罩设于安装凸台3713背离主体壳3711的一侧。具体地,该主体壳3711和安装凸台3713可以为一体结构,以保证反射罩371整体结构的强度。而该加热件可以通过穿过安装口以安装于安装凸台3713的限位腔内,如此使得以提高加热件安装的准确性。同时由于加热件限位于限位腔内,不仅保证加热件安装的稳定性,同时使加热件的热量大多会沿着安装口导向烤盘13的方向进行辐射,以提高加热件的加热效率,而该隔热罩373罩设于安装凸台3713背离主体壳3711的一侧,从而即使当部分热量穿过反射罩371时,也会被隔热罩373所阻挡,以避免盖体31的表面温度过高,提高煎烤机100使用的安全性。
更进一步地,主体壳3711开设有视窗口371a,视窗口371a与安装凸台3713相邻设置;具体地,通过在主体壳3711开设有视窗口371a,以便于用户可以通过该视窗口371a实时观察到烤盘13上的食物的烹饪过程,以确保食物不会烤焦。其中,该多层视窗结构35与盖体31之间围合形成透光隔热腔30a,并封堵该视窗口371a。如此在上盖组件30盖合后,用户不仅可以通过透光隔热腔30a观察到食物的煎烤过程,同时该透光隔热腔30a还起到了阻止热量和水汽的传递的作用,以避免多层视窗结构35的外表面温度过高,从而可以防止用户触碰到多层视窗结构35的外表面被烫伤的情况发生,提高煎烤机100使用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可选地,主体壳3711的周向边缘向外延伸形成翻边3715,翻边3715与盖体31连接。其中,在主体壳3711的周向边缘向外延伸形成翻边3715,从而在将主体壳3711和安装凸台3713插入盖体31内进行安装时,翻边3715会抵接于盖体31的下表面,以起到定位作用,以保证反射罩371安装的准确性和安装效率,同时还可以增大反射罩371与盖体31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反射罩371安装后的稳定性。此外,还可以使翻边3715与盖体31的下表面通过卡扣或者螺钉的方式进行连接,以进一步提高反射罩371安装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隔热罩373与反射罩371之间具有隔热间隙。其中,为了进一步提高阻挡热量的效果,反射罩371与隔热罩373之间形成有间隙。如此使得越过反射罩371的热量无法直接传递至隔热罩373,且使得热量在反射罩371与隔热罩373之间的间隙中缓存,从而以进一步起到对热量的阻挡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5,隔热反射结构37还包括夹持件375,夹持件375夹持加热件,夹持件375与反射罩371连接,以使加热件固定于反射罩371内。具体地,通过夹持件375夹持固定加热件,再将夹持件375与反射罩371通过卡扣或者螺钉等方式进行连接,不仅保证加热件安装的稳定性,进而提高煎烤机100煎烤时加热的稳定性,以保证食物加热的均匀性。同时该装配方式也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操作,以提高加热件安装和拆卸的效率。需要说明的是,该夹持件375设有多个,并沿加热件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以从多个方向对加热件进行固定,使加热件受力平衡,以进一步保证加热件安装后的稳定性。该夹持件375的具体数量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进行选择,在此不再阐述。此外,该隔热反射结构37还包括连接件377和固定件379,连接件377依次穿过夹持件375、反射罩371以及隔热罩373,并与固定件379连接,以使夹持件375与反射罩371以及隔热罩373固定。其中,该连接件377可以为螺柱,而该固定件379为螺柱相对应的螺母,同时该夹持件375、反射罩371以及隔热罩373均开设有相对应的螺纹孔,如此利用螺柱和螺母将夹持件375、反射罩371以及隔热罩373相固定,该固定方式安装操作较为简单,且定位准确和易于进行拆卸,方便后续进行维护保养。当然了,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销钉连接、铆钉连接等本领域常用的连接方式将夹持件375、反射罩371以及隔热罩373相固定。需要说明的是,该连接件377和固定件379可以相对应夹持件375设置多个,以进一步提高夹持件375、反射罩371以及隔热罩373之间安装后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他5,上盖组件30还包括保护罩39,保护罩39与反射罩371的内壁连接并围合形成安装腔30c,加热件位于安装腔30c内。具体地,保护罩39可以为具有多个微孔的微孔板结构,能够允许热量穿过,保护罩39可以通过卡接、扣接等方式可拆卸固定于反射罩371的内壁。由此,通过保护罩39的设置,使得在安装腔30c内加热件热量能够正常传递的同时,能够防止用户误碰到加热件。
上文的内容主要是介绍构成上盖组件30的结构的相关内容,下面将具体介绍烤盘13相对旋转的相关实施例。
参照图6至图8,为了实现烤盘13的可旋转,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底座组件10包括旋转件15,旋转件15设于座体11内,烤盘13面向座体11的一侧设有定位件131,旋转件15被驱动时可抵接带动定位件131,以使烤盘13相对于座体11旋转。
该实施例中,旋转件15包括连接柱151和抵接块153,连接柱151的一端与驱动件17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连接抵接块153,抵接块153与连接柱151呈夹角设置,该抵接块153与定位件131抵接。定位件131位于烤盘13面向容腔11a底壁一侧,并与烤盘13的底壁形成为一体结构,以保证定位件131与烤盘13之间良好的结构强度。驱动件17和旋转件15设置在容腔11a的底部,连接柱151连接驱动件17后朝向烤盘13延伸,由此当驱动件17驱动连接柱151转动时,连接柱151带动抵接块153抵接于定位件131,从而带动设置在容腔11a内的烤盘13进行旋转。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仅通过定位件131和旋转件15之间抵接传动,使得无需于烤盘13上设置较为复杂的结构,从而有利于简化烤盘13的结构和保证烤盘13自身的强度。
进一步地,在烤盘13相对于座体11旋转的方向上,旋转件15和定位件131之间具有间隙,旋转件15可在间隙内转动。
具体地,旋转件15的抵接块153与定位件131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的大小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设定。通过在旋转件15和定位件131之间设置间隙,使得当烤盘13上放置有较多、较重的食材的情况下,驱动件17在启动时由于旋转件15和烤盘13之间的间隙使其具有缓冲移动空间,能够在启动至正常工作后才通过旋转件15对承载有较大食材的烤盘13进行抵接带动。如此降低了该驱动件17在启动时由于烤盘13上放置较多的食材而受到较大的阻力,使其发生卡死发热而导致损坏的可能,从而保证了烹饪器具的正常稳定的工作。
进一步地,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底座组件10还包括多个滚动件19,多个滚动件19沿座体11的周向间隔设置,烤盘13与多个滚动件19抵接,并可被旋转件15带动进行旋转。
其中,滚动件19可以是滚轮或者滚珠等等,多个滚动件19可以嵌设固定在座体11形成有容腔11a的表面,滚动件19的数量则可以是3个、4个或者更多。通过设置的滚动件19,使得烤盘13在被旋转件15带动进行旋转的过程中,烤盘13和座体11之间为滚动摩擦,如此可以降低烤盘13在相对于座体11转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从而有利于提高烤盘13转动的顺畅性,同时在转动过程中减少磨损而有利于延长烤盘13和支撑结构的使用寿命,并且,通过滚动件19的设置,能够大大的降低由于烤盘13与座体11相互摩擦而带来的噪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煎烤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组件,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座体和烤盘,所述烤盘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座体上;和
上盖组件,所述上盖组件包括盖体和多层视窗结构,所述盖体与所述座体连接,并可打开或者盖合于所述烤盘,所述多层视窗结构设于所述盖体,所述多层视窗结构与所述盖体之间围合形成透光隔热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煎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具有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座体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盖体相对于所述烤盘具有开合方向,所述多层视窗结构位于所述盖体背离所述连接端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煎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开设有相连通的第一让位口和第二让位口,所述第二让位口位于所述第一让位口的上方,所述第一让位口和所述第二让位口至少部分相对设置;
所述多层视窗结构包括第一视窗和第二视窗,所述第一视窗嵌设于所述第一让位口,所述第二视窗嵌设于所述第二让位口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煎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并与所述第二壳体围合形成具有第二让位口的透光隔热腔,所述第一让位口开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并位于所述透光隔热腔的腔底壁,所述第二让位口设于所述透光隔热腔的腔侧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煎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视窗在竖直方向上呈倾斜延伸设置;
和/或,所述上盖组件还包括弹性密封圈,所述弹性密封圈套设于所述第一视窗的周缘;
和/或,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边缘向外延伸形成有把手;
和/或,所述上盖组件还包括装饰板,所述装饰板设于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面。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煎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组件还包括上加热件,所述上加热件设于所述盖体朝向所述烤盘的一侧并与所述多层视窗结构间隔设置,以用于朝向所述烤盘提供光波热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煎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组件包括隔热反射结构,所述隔热反射结构连接于所述盖体,所述上加热件设于所述隔热反射结构朝向所述烤盘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煎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反射结构包括反射罩和隔热罩,所述反射罩与所述盖体连接,所述上加热件设于所述反射罩内,所述隔热罩连接于所述反射罩背离所述上加热件的一侧。
9.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煎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组件包括旋转件,所述旋转件设于所述座体内,所述烤盘面向所述座体的一侧设有定位件,所述旋转件被驱动时可抵接带动所述定位件,以使所述烤盘相对于所述座体旋转。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煎烤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烤盘相对于所述座体旋转的方向上,所述旋转件和所述定位件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旋转件可在所述间隙内转动;
和/或,所述底座组件还包括多个滚动件,多个所述滚动件沿所述座体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烤盘与多个所述滚动件抵接,并可被所述旋转件带动进行旋转。
CN202023351503.3U 2020-12-31 2020-12-31 煎烤机 Active CN2142846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51503.3U CN214284606U (zh) 2020-12-31 2020-12-31 煎烤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51503.3U CN214284606U (zh) 2020-12-31 2020-12-31 煎烤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84606U true CN214284606U (zh) 2021-09-28

Family

ID=77822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51503.3U Active CN214284606U (zh) 2020-12-31 2020-12-31 煎烤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846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418244C2 (ru) Печь
CN110558861A (zh) 一种方便操作的食物处理机
CN210383667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4284606U (zh) 煎烤机
CN114680662A (zh) 煎烤机
CN214284607U (zh) 上盖组件和煎烤机
WO2022062787A1 (zh) 烹饪器具
KR100900839B1 (ko) 전기밥솥겸용 제빵기
CN214804240U (zh) 上盖组件和煎烤机
CN210541001U (zh) 具有炸锅功能的烹饪器具
CN215993696U (zh) 上盖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4284604U (zh) 煎烤机
CN214284605U (zh) 上盖组件和煎烤机
CN217959661U (zh) 烹饪器具
CN218738454U (zh) 煎烤烹炸器具用机头、烹饪器具
CN211484178U (zh) 烤盘组件及煎烤机
CN214484293U (zh) 煎烤机
CN214259080U (zh) 煎烤机
CN217592586U (zh) 一种可透视的空气炸锅
CN218338248U (zh) 一种用于烘烤食物的烹饪器具
CN217429795U (zh) 盖体和烹饪器具
CN216823001U (zh) 上盖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5777532U (zh) 烘烤组件、上盖以及烹饪器具
CN214284602U (zh) 煎烤机
CN214128245U (zh) 一种可视的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