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806Y - 板弹簧减震自行车鞍座 - Google Patents

板弹簧减震自行车鞍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806Y
CN2142806Y CN 92224619 CN92224619U CN2142806Y CN 2142806 Y CN2142806 Y CN 2142806Y CN 92224619 CN92224619 CN 92224619 CN 92224619 U CN92224619 U CN 92224619U CN 2142806 Y CN2142806 Y CN 2142806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ddle
spring
plate
laminated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9222461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成顺
肖光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9222461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806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806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806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是一种板弹簧减震自行车鞍 座,目前的鞍座采用螺旋弹簧不能根据骑行者的体重 调整鞍座的刚度,鞍面形状不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包括:按人体工程学设计的鞍面, 与车身可拆性固接的鞍夹,与鞍夹间为可拆性固接的 板弹簧组,与板弹簧组铰接并与鞍面固接的鞍架。本 实用新型可用于普通自行车或赛车(将车座鞍面改为 赛车型鞍面),亦可用于改装现有的国产自行车、三轮 脚蹬车。

Description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鞍座,特别是一种板弹簧减震自行车鞍座。
目前的自行车鞍座采用螺旋弹簧,不能根据骑行者的重量调整车座弹簧刚度,并且鞍面下的小拉簧易损坏,维修不便,同时鞍面形状不符合人的生理曲面,骑用者易疲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公开一种用板弹簧减震的,鞍面改成按人体工程学理论设计形状的新型自行车鞍座。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包括:鞍面、与车身可拆性固接的鞍夹,与鞍夹间为可拆性固接的板弹簧组,与板弹簧组铰接并与鞍面固接的鞍架。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
1、板弹簧可以安装2~6片,以根据骑行者的体重调整最佳刚度,且拆装只需拧动斜铁5,十分方便,实用性强;
2、鞍面有按人体工程学理论设计的凹槽,骑行舒适,尤其与人体坐骨结节的符合使得与鞍面接触部位的疾病大大减少;
3、较现有鞍座重量减少10%~30%,零件总数减少约30%,成本下降约30%,加工工艺简单;
4、板弹簧破损率低,更换方便,可以通过调整对板弹簧组12的夹紧位置调整鞍座的前后倾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人体侧位骑行坐骨结节及软组织与鞍座接触示意图;
图4为人体正位骑行骨及软组织示意图;
图5为鞍面剖视图;
图6为图5的左视图;
图7为图5的俯视图;
图8为图7的C-C剖视图;
图9为图7的D-D剖视图;
图10为图7的E-E剖视图;
图11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12为图11的F-F剖面图;
图13为图12的G-G剖视图;
图14为图1的B-B剖面图;
图15为鞍夹主视图;
图16为图15左视图;
图17为调整主弹簧夹紧的件13、件7、件5等的装配示意图;
图18为替换用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板弹簧的剖面图;
图20为图19的俯视图;
图21为图20的H-H剖面图;
图22为实施例二的鞍座前部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实施例二的鞍座后部结构示意图;
图25为为实施例三的1中鞍座的后部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图25的左视图;
图27为实施例三的1之中鞍座前部结构示意图;
图28为图27的ABCD剖面图;
图29为实施例三的1中的板簧前托11前托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实施例三的2中鞍座前部安装示意图;
图31为图30的左视图;
图32为实施例三的2之中的件11前托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3为实施例三的2之中鞍座后部剖面图;
图34为实施例三的3的鞍座前部剖面图;
图35为实施例三的3之中件11前托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6为实施例三的4之中鞍座前部剖面图;
图37为实施例三的4的鞍座的件11前托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8为实施例三的4的鞍座的后部剖面图;
图39为实施例三的5的鞍座前部剖面图;
图40为实施例三的5的鞍座后部剖面图;
图41为实施例三的3之中件11前托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2为供实施例三之中1改装的国产1601双立簧硬面鞍座的原装配示意图;
图43为供实施例三之中2改装的国产1605宽形双立簧软面鞍座的原装配示意图;
图44为供实施例三之中3改装的国产1612窄形双立簧软面鞍座的原装配示意图;
图45为供实施例三之中3改装的国产1613小型双立簧软面鞍座的原装配示意图;
图46为供实施例三之中4改装的国产1607三立簧硬面鞍座的原装配示意图;
图47为供实施例三之中5改装的国产1606绞簧硬面    鞍座的原装配示意图;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自行车板弹簧减震鞍座由三部分组成。鞍面部分由板弹簧后托板1、造革外覆面2、泡沫垫片3、鞍面4、含油毡垫9、自攻螺钉10。板弹簧前托11组成;减震部分由斜铁5、斜铁7、垫圈8、板弹簧组12、紧固螺钉13、夹套18组成;鞍夹部分由    紧固螺钉14、垫圈15、螺母6组成,如图11~图14。鞍面4,如图5~图10。鞍面的上承重面用人体工程学理论指导设计,具有三个凹槽,对应于人体坐骨结节,如图3、图4。形状适合骑行姿式与臀部的复合,坐骨结节(图3、图4箭头A指向部位)与鞍座的垂直压强扩散后,使臀部面与鞍面4的接触压强均匀,而使骑行者感到舒适。减震部分如图15~图21。板弹簧组12的主簧片24的后部有两个向下的弯钩21与板弹簧后托板1的两个    弯钩20挂到一起,两个弯钩20的侧面各有一档片22,使板弹簧不能左右串动。板弹簧组纵向旋转一定角度,使钩21与钩20在21与托板体的缝隙中自由的挂到一起,使安装方便,并能起到铰接的作用。板弹簧组12的前端为其前托11所控制。前托11用自攻螺钉10固定在鞍    面4上,前托11与鞍    面4之间夹有含油毡垫9,为板弹簧前端的运动提供润滑以减少磨损。前托11有两个相对弯钩23将板弹簧12的前端横向固定,其间隙用于板弹簧减震时的串动,如图14断面所示。板弹簧组12由2~6片簧片组成。簧片间定位是通过主簧片24中部的锥孔6与其余簧片中部锥管25相配合实现的。板弹簧组12供100公斤以下体重者使用,体轻者可用适当减少簧片的方法调节板弹簧的承重能力,更好的使之减震。减少簧片后,可用与减去簧片相同厚度的专用垫片43填充减少簧片留下的空间再行安装。主簧片24前端的相反曲线55是板弹簧曲线减震变形伸缩串动时滑动的需要。板弹簧组12装在夹套18(如图15)的方孔29内,是通过装在夹套18的孔33内的螺钉13和与其组合有光孔30的斜铁7,有螺纹孔31的斜铁5,在夹套方孔29下面两端的斜面28与斜铁5,斜铁7下面的斜面28的配合,随着螺钉13的旋紧与旋松,斜铁5、斜铁7将板弹簧组12夹紧在夹套18的方孔29内或使之松开,如图1。鞍座俯、仰的调节,是将螺钉13旋松,板弹簧组12即可在夹套18的方孔29内串动。板弹簧组12向前串动,鞍座前端即仰起,向后串动鞍座前端即俯下。板弹簧减震鞍座与鞍管17的联接,是通过夹套18下部的内圆柱面26与鞍管上端外圆柱面的配合。内圆柱面26的侧面有开口27,螺钉14,螺母15、垫圈16通过开口27的横向部位的孔32组合装配,用于夹紧鞍管之用,如图1、图15、图16、图17。鞍面4与板弹簧后托板1的联接是通过螺钉34、螺母35、垫圈36的组合实现的,如图11断面。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由三部分组成。鞍面部分由造革覆面2、可加用泡沫垫片3(图上未注出)、鞍面4、板弹簧前托套管38、套管销轴39、紧固螺钉37、螺母41、垫圈42、前托架44、板弹簧前端下控制销钉40、板弹簧铰链式后托板47、铰链销轴19、垫圈46、开口销45、板弹簧铰链式后托板47与鞍面4的联接紧固件螺钉34、螺母35、垫圈36组成。板弹簧减震部分除去主簧片24后部与铰链式后托板47配合制成铰链卷管形状的改变外,其余部分的组成与实施例一相同。鞍夹部分的组成与实施例一相同。如图22、图23。本实施例的板弹簧前托采取滚动结构。此结构可减少板弹簧减震过程中引起伸缩串动摩擦力,较灵活。图22中板弹簧组12的主簧片24前端55托着滚动套管38,滚动套管38串在销轴39上,销轴39串联在前托架44上面。板弹簧主簧片24前端反向曲线55的下面,由销钉40控制,从而使主簧片24的前端55的纵向得以控制,主簧片24轴向又可在减震时伸缩串动。板弹簧组12的主簧片24的后部(如图23)取铰链形式,工艺较挂钩形式复杂些,结构也较简单,板弹簧减震时,后部将转动一定角度,铰链形式满足了此项需要。
实施例三:
板弹簧减震鞍座的板弹簧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减震性能较完善的特点,可与国内外现在生产的各种鞍座和部分专利技术的衔接使用,现举实施例如下:
1、板弹簧减震结构与国产1601型双立簧硬面鞍座(见附图42)的配套使用,图25~图29。板弹簧前托11改变形状,如图29。其鞍座前部结构组成,如图28。图及本文中加括号的件号为原鞍座零件号。图中鞍面前部构造如图28,板弹簧组12、销轴34、前托抱住鞍撑(4)的两个钩48,前撑板(12)、鞍撑(4)、板弹簧前托11、鞍面(1)、前托抱住主簧片24的两个钩23所组成,其结构性能满足了实施例一技术上的要求。鞍座后部构造如图12。图中未表示鞍面,余下部分是由鞍撑(4)与后鞍板(3)、板弹簧后托板1,通过螺钉(24)、螺母(16)实现联接。板弹簧组12与其主弹簧片24后部的两个弯钩21、板弹簧后托板1的两个弯钩20、弯钩20的侧挡片22,后托板1、后撑板(3)、鞍撑(4)组成。符合实施1对结构的要求,板弹簧组、鞍夹与实施例一相同。本实施例减少了原鞍座的零件数,而且使原鞍座前端增加了减震性能,使该鞍座性能更加完善。
2、板弹簧减震机构与国产1605、1612型宽型、狭型双立簧软面鞍座(见附图43、图44)的组合配套如图30~图33。板弹簧前托11形状作如图30、图31的改变,其装配图如图30、图31。变形的板弹簧前托11的下部如图34所示,改变成向下延伸的两个侧壁,并有两个孔57、与原件销钉(34)将鞍面(1)、垫皮(2)、鞍撑架(41)、板弹簧前托11、一起串接起来。向下延伸的两个侧壁再各向内侧折叠90°,并叠摞在一起,再上面开一个孔58,用原件螺钉(46)、螺母(36)紧固联接,实现变形后的板弹簧前托11的两点固定,使其在板弹簧减震串动时不摇摆。板弹簧后托板1只需调整与原件鞍撑(41)联接的紧固螺钉(42)、开口垫圈(43)、螺母(16)配合的孔距、孔径即可实现联接,如图33、图33所示零件是:鞍面(1)、垫皮(2)、小拉簧(31)、螺钉(42)、开口垫圈(43)、螺母(16)、加厚垫圈54、板弹簧后托板1、鞍撑架(41)、板弹簧组12。板弹簧减震结构和鞍夹与实施例一相同。板弹簧减震结构与1605、1612型鞍座组合配套后,使原鞍座减少了组合零件数量,并且使原鞍座前端增加了减震性能,使之更加完善。
3、板弹簧减震机构与国产1613型双立簧软面鞍座(见附图45)的组合联接,如图34、图35、图40。鞍座前部构造如图34。板弹簧前托11如图40,改变形状后的板弹簧前托11前部有一个向上翘的支撑板59,下部仍有两个钩23作控制板弹簧组12前端之用,后部也有一个向上翘起并摆平的平托板,平托板上有一个孔60,用以与原结构的联接。其联接与组合是通过紧固件螺钉(35)、螺母(36)、垫圈(50)将聚乙烯鞍面架(39)、上梁(4)、板弹簧前托11联接起来。图中其它零件是:鞍座面(1)、垫片(2)、板弹簧组12、板弹簧前托11控制板弹簧前端的两个钩23。上述联接实现了实施例一的技术要求,而且为原鞍座前端增加了减震性能。鞍座后部的构造如图35。板弹簧后托板1与原鞍座零件的联接,是通过螺钉(24)、螺母(16)、垫圈(61)将聚乙烯鞍面架(39)、上梁(4)、挂包接片(5)、板弹簧后托板1组合联接。而板弹簧后托板1只需调整与原件聚乙烯鞍面架(39)联接的孔距和孔径,就实现了实施例一的技术要求。图35中所示其它零件是:鞍座面(1)、垫片(2)、板弹簧组12、板弹簧主簧片24的两个向下的钩21、板弹簧后托板两个向下的钩20、钩20的挡片22。
板弹簧减震组件和鞍夹与实施例一相同。
4、板弹簧减震机构与国产1607型三立簧硬面鞍座(见附图46)的组合配套,如图36、图37、图38。板弹簧前托11作如图37的变形。图37中板弹簧前托11下面也有控制板弹簧组12前端的两个弯钩23,前托11的前部向上折起90°并在上面开一个孔53。前托11的后部有两个向上弯的钩52。鞍座前端的组合,如图36。原件鞍面(1)、垫片(2)、铆钉(22A)、鞍撑(4)、定心铆钉(56)、板弹簧前托11、前托11的两个控制板弹簧组12前端的两个钩23,原件前撑板(12)。板弹簧前托11变形后,通过空心铆钉(56)将其与    前    撑板(12)。鞍面4铆装在一起。板弹簧前托11的两个向上的弯钩52将鞍撑4抱住,实现了板弹簧前托11两点固定的组合安装。板弹簧后托板1与原有零件的组合,如图38(图中未画原鞍座鞍座面1、垫皮2),结构是用原件紧固螺钉(24)、螺母(16)将后撑板(3)、原垫圈(25)、鞍撑(4)、板弹簧后托板后1组合联接即可。而板弹簧后托1只需调整与后撑板3相联接的孔距,孔径就可实现组合安装。板弹簧减震组件和鞍夹与实施例一相同。
本实施例的应用可使原鞍座减轻重量,减少组合零件数,增加了原鞍座侧向稳定性,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5、板弹簧减震机构与国产1606型铰簧鞍座(见附图47)的组合配套,如图39、图41。板弹簧前托11作如图41的变形。板弹簧前托11变形后是呈框形结构的横壁板下    缘    折90°形成托板的,下面也有控制板弹簧组12前端的两个弯钩23,前托11的上部方形框前横壁板上面有孔62,是原鞍座调节螺钉(26)通过的光孔,方形框后部延长的两侧壁,向内平行收拢,宽度变窄,两壁板上开有开口的钩形槽,是用作悬挂原件鞍面(1)、铆钉(23)、铆钉(51)、铆钉(22)、前撑板(12)、鞍撑(4)、板弹簧组12、板弹簧前托11下的钩23、方螺母(51)、调节螺钉(26)。板弹簧前托11变形后,将调节螺钉(26)与方螺母51安装到一起,并如图39安装在板弹簧前托11的孔62中,再将组合后的部件调节螺钉(26)光圆柱面小直径部分串在前撑板(12)的孔中,调节    螺    钉(26)使板弹簧前托11的钩形槽63向鞍座后移动,将鞍撑4的前端挂人钩形槽63中,再调节螺钉(26)将鞍撑(4)拉紧,即实现了组合联接。板弹簧后托板1与原鞍座零件的组合配套与实施例三的第4项板弹簧组件    与国产1607型之立簧硬面鞍座的组合配套相同。板弹簧减震组件和鞍夹机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本实施例的应用可使原鞍座减少组合零件数,从而减轻了重量。且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Claims (9)

1、一种板弹簧减震自行车鞍座,其组成包括:鞍面、与车身可拆性固接的鞍夹,其特征在于其组成还包括:与所述的鞍夹间为可拆性固接的板弹簧组,与该板弹簧组铰接并与所述鞍面固接的鞍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弹簧减震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鞍面上具有三条按人体工程学理论设计的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弹簧减震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弹簧组俯视呈人字形,该板弹簧组由主弹簧片24和1~5片附助弹簧片组成,附助弹簧片之间通过锥管25依次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板弹簧减震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弹簧片24上具有锥孔6,该锥孔6与附助弹簧片上的锥管25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板弹簧减震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弹簧片24上具有弧面55和挂钩21。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板弹簧减震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鞍夹包括:所述的方孔29所在的夹套18,该夹套18上的孔33及其外台,穿在孔33内的螺钉13,装在螺钉13上的带有光孔的斜铁7和带有螺孔可与斜铁7形成将板弹簧组夹紧的斜铁5。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    所述的板弹簧减震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鞍架包括:a一对与所述的鞍面固接的弹簧后托板1,该弹簧后托板1上具有与板弹簧组12上挂钩21铰接的挂扣20和限制板弹簧组平移的挡板22,b固接在鞍面上的前托板组件11,该前托板组件11包括带有相对弯  钩的前托板23和为板弹簧12的滑动摩擦提供润滑的含油垫圈9。
8、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板弹簧减震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鞍架包括:a固接在鞍面上的后托架47,与后托架47铰接同时与所述的板弹簧组12配合铰接的轴19;b固接在鞍面上的前托架44,与前托架44上的套管销轴39动配合的前托管38,与前托管38形成对板弹簧夹紧面的销钉4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弹簧减震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鞍夹,板弹簧组和鞍架可对国产1601、1605、1612、1613、1607、1606型自行车鞍座进行改装。
CN 92224619 1992-06-10 1992-06-10 板弹簧减震自行车鞍座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2806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2224619 CN2142806Y (zh) 1992-06-10 1992-06-10 板弹簧减震自行车鞍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2224619 CN2142806Y (zh) 1992-06-10 1992-06-10 板弹簧减震自行车鞍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806Y true CN2142806Y (zh) 1993-09-29

Family

ID=33769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2224619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2806Y (zh) 1992-06-10 1992-06-10 板弹簧减震自行车鞍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806Y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691664Y (zh) 滑板转向架
US5611557A (en) Bicycle suspension system
EP2420435A1 (en) Bicycle frame with rear suspension system
CN101041366A (zh) 改良自行车座垫总成
NO300168B1 (no) Fjærende seteholdermontasje for tohjulet kjöretöy
WO2013033674A1 (en) Suspens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icycles
US20040145148A1 (en) Ultra lightweight, high efficiency bicycle suspension
MXPA02002156A (es) Cierre automatico para suspension de bicicletas.
CN2142806Y (zh) 板弹簧减震自行车鞍座
US6073949A (en) Slider beam suspension system for a bicycle seat
CN1316960A (zh) 自行车座
CN1090579C (zh) 自行车制动装置
US5857691A (en) Bicycle shock absorption structure
CN210912693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自行车车座
CN218368077U (zh) 一种易固定型自行车鞍座
CN2264127Y (zh) 自行车减震座垫
CN2362764Y (zh) 自行车平稳鞍座
CN2154218Y (zh) 一种供骑行用的轻型减震车
CN113636001B (zh) 一种车辆用防震悬挂座杆机构
CN209617330U (zh) 一种震动缓冲自行车
CN208021593U (zh) 一种自行车固定坐垫夹器
CN213594428U (zh) 一种货架可调式自行车
CN2467365Y (zh) 高速列车座椅
CN2560538Y (zh) 可伸缩自行车车筐
CN112092951A (zh) 一种双管组合式全方位调节座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