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67847U - 三轮车及其摇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三轮车及其摇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67847U
CN214267847U CN202023344507.9U CN202023344507U CN214267847U CN 214267847 U CN214267847 U CN 214267847U CN 202023344507 U CN202023344507 U CN 202023344507U CN 214267847 U CN214267847 U CN 2142678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icycle
reset
connecting seat
main shaft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4450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明辉
陈丽伟
高林
周威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Youji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Youji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Youji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zhou Youji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34450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678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678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678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三轮车及其摇摆装置,三轮车包括前部车体、后部车体以及后轮,三轮车的摇摆装置包括连接座、主轴以及复位机构;所述连接座用于连接前部车体;所述主轴的一端用于固定连接后部车体,所述主轴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连接座,且所述主轴的转动轴线水平并垂直后轮的轴线;所述复位机构设于连接座与主轴之间,并用于使得所述连接座具有摆正的趋势。转弯时,连接座(前部车体)可摆动,进而水平面之间形成一定夹角,使得重力产生沿水平方向的分力,且该水平分力用于提供转弯时的向心力,进而辅助转弯,降低三轮车侧翻的可能性。

Description

三轮车及其摇摆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三轮车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三轮车及其摇摆装置。
背景技术
物流车通常会采用电动三轮车进行运输,电动三轮车具有载货方便、价格低、质量好、经久耐用等优点。
通常,三轮车包括车体、一个前轮和两个后轮,采用一个前轮支撑的前部车体、两个后轮支撑的后部车体。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三轮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除了直线行驶以外,也会涉及到拐弯。当三轮车以较快的速度或转弯角度较大,朝某个方向转弯时,易导致三轮车侧翻。
发明内容
为了降低三轮车侧翻的可能性,本申请提供一种三轮车及其摇摆装置。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三轮车的摇摆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三轮车的摇摆装置,三轮车包括前部车体、后部车体以及后轮,包括连接座、主轴以及复位机构;
所述连接座用于连接前部车体;所述主轴的一端用于固定连接后部车体,所述主轴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连接座,且所述主轴的转动轴线水平并垂直后轮的轴线;
所述复位机构设于连接座与主轴之间,并用于使得所述连接座具有摆正的趋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弯时,连接座(前部车体)可摆动,进而水平面之间形成一定夹角,使得重力产生沿水平方向的分力,且该水平分力用于提供转弯时的向心力,进而辅助转弯,降低三轮车侧翻的可能性。
可选的,所述复位机构包括摆杆以及复位弹簧;
所述摆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连接座,且所述摆杆随连接座绕主轴转动;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用于固定连接后部车体,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摆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弯时,连接座随前部车体一起摆动,则摆杆克服复位弹簧的弹性力而摆动;完成转弯后,复位弹簧的弹性力使得摆杆复位,则连接座以及前部车体随摆杆的复位而摆正,便于直线行驶。
可选的,所述复位机构还包括复位杆,所述复位杆垂直主轴,且所述复位杆固定连接后部车体;
所述摆杆上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沿主轴的径向延伸,且所述避让槽沿主轴的周向贯穿摆杆;
所述复位杆穿设于避让槽内,且所述复位弹簧套接于复位杆的外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复位弹簧与摆杆之间连接的可靠性,进而实现复位功能。
可选的,所述复位机构还包括调节螺母;所述复位杆的外周设有螺纹,所述调节螺母套接于复位杆的外周,并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复位杆;且所述调节螺母抵紧于复位弹簧背离摆杆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行驶前,可转动调节螺母,通过螺纹实现调节螺母沿复位杆的轴向移动,进而调节复位弹簧的预紧力。
可选的,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均设有挡环,且所述挡环滑动套接于复位杆的外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复位弹簧抵紧挡环,进而通过挡环抵紧摆杆,减少摆杆与复位弹簧之间的摩擦磨损。
可选的,所述挡环包括同轴设置的插接段以及抵接段,所述插接段的外径小于抵接段的外径;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套接至插接段的外周,且所述复位弹簧的端部抵接于抵接段的端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避免挡环脱离复位弹簧,同时,为复位弹簧提供径向定位。
可选的,所述复位弹簧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复位弹簧分别位于摆杆沿主轴周向的两侧,且两个所述复位弹簧均用于抵紧摆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左转弯时,摆杆随连接座向一侧摆动,压缩一侧的复位弹簧;右转弯时,摆杆随连接座向另一侧摆动,压缩另一侧的复位弹簧;直线行驶时,两侧复位弹簧同步抵紧摆杆,进而通过限制摆杆的位置以使得前部车体处理摆正状态。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三轮车,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三轮车,包括前部车体、后部车体、前轮、后轮以及上述的摇摆装置,所述连接座连接前部车体;所述主轴的一端固定连接后部车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弯时,连接座(前部车体)可摆动,进而水平面之间形成一定夹角,使得重力产生沿水平方向的分力,且该水平分力用于提供转弯时的向心力,进而辅助转弯,降低三轮车侧翻的可能性。
可选的,所述连接座铰接前部车体,且铰接轴线平行所述后轮的轴线;所述前部车体与连接座之间还设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一端连接前部车体,所述减震弹簧的一端连接于连接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前部车体通过铰接以及减震弹簧实现与连接座之间的柔性连接,在三轮车行驶时,后部车体的震动通过摇摆装置向前部车体传递的过程中,利用减震弹簧吸收震动,进而减小前部车体的震动。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转弯时,连接座(前部车体)可摆动,进而水平面之间形成一定夹角,使得重力产生沿水平方向的分力,且该水平分力用于提供转弯时的向心力,进而辅助转弯,降低三轮车侧翻的可能性;
2.行驶前,可转动调节螺母,通过螺纹实现调节螺母沿复位杆的轴向移动,进而调节复位弹簧的预紧力;
3.直线行驶时,两侧复位弹簧同步抵紧摆杆,进而通过限制摆杆的位置以使得前部车体处理摆正状态,以便于三轮车的直线行驶。
附图说明
图1是三轮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摇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复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前部车体与摇摆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后部车体与摇摆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后轮;2、前部车体;3、后部车体;4、连接座;5、主轴;51、安装孔;6、复位机构;61、摆杆;611、避让槽;62、连接件;63、复位杆;64、复位弹簧;65、调节螺母;66、挡环;661、插接段;662、抵接段;7、减震器;71、活塞杆;72、缸体;8、减震弹簧;9、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三轮车包括车体、一个前轮和两个后轮1,并采用一个前轮支撑的前部车体2、两个后轮1支撑的后部车体3,同时,前部车体2上可设置坐垫,且前部车体2上转动设有把手,前轮连接于把手的下端,驾驶人员坐于坐垫上,通过操控把手以控制前轮的摆动,进而实现三轮车的直线行驶和转弯。
参照图1、2,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三轮车的摇摆装置,包括连接座4以及主轴5。
沿三轮车前进方向上,连接座4连接于前部车体2的后端;主轴5平行于三轮车前进方向,即主轴5水平并垂直后轮1的轴线,且主轴5的后端固定连接于后部车体3的前端,主轴5的前端绕自身轴线转动嵌设至连接座4内。
转弯时,连接座4与主轴5之间可相对转动,则前部车体2可绕主轴5摆动一定角度,连接于后部车体3的两个后轮1均正常滚动抵接地面,且后轮1轴线与地面保持平行,而前轮随前部车体2一起绕主轴5摆动一定角度,即前轮轴线与地面之间形成夹角;前部车体2的重力产生沿平行地面方向的分力,且该分力用于提供转弯时的向心力,进而辅助转弯,降低三轮车侧翻的可能性。
参照图1、2,摇摆装置还包括复位机构6,完成转弯后,复位机构6驱动连接座4摆正,进而使得前部车体2摆正,以使得前轮轴线与地面之间恢复至平行状态,以便于三轮车直线行驶。
参照图1、2,复位机构6包括摆杆61、连接件62、复位杆63以及复位弹簧64。
摆杆61固定连接于连接座4,且连接座4处于摆正状态时,摆杆61处于竖直状态;摆杆61上还设有避让槽611,避让槽611沿竖直方向径向延伸,且避让槽611沿主轴5的周向贯穿摆杆61。
连接件62固定连接至后部车体3,连接件62并排设有两个,且两个连接件62沿平行后轮1轴线的方向排列;同时,两个连接件62位于摆杆61沿主轴5周向的两侧;复位杆63平行后轮1轴线,复位杆63穿设至避让槽611内,且复位杆63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两个连接件62上,进而实现复位杆63与后部车体3之间的固定连接。
复位弹簧64设有两个,复位弹簧64套接至复位杆63的外周,且两个复位弹簧64分别位于摆杆61的两侧。
左转弯时,前部车体2向一侧摆动,摆杆61随连接座4向一侧摆动,压缩一侧的复位弹簧64;右转弯时,前部车体2向另一侧摆动,摆杆61随连接座4向另一侧摆动,压缩另一侧的复位弹簧64;完成转弯后,复位弹簧64的弹性力驱动摆杆61复位,则连接座4以及前部车体2随摆杆61的复位而摆正,便于三轮车直线行驶。
参照图3,复位机构6还包括调节螺母65,复位杆63的外周设有螺纹,调节螺母65套接于复位杆63的外周,并通过螺纹连接复位杆63。且调节螺母65位于复位弹簧64背离摆杆61的一侧。
参照图3,每个复位弹簧64的两端均设有挡环66,挡环66滑动套接于复位杆63的外后。挡环66包括同轴且一体成型的插接段661以及抵接段662,插接段661的外径小于抵接段662的外径,且复位弹簧64的一端套接至插接段661的外周,同时,复位弹簧64的端部抵接于抵接段662的端部。一个复位弹簧64两端的挡环66分别抵接摆杆61、调节螺母65。
行驶前,可转动调节螺母65,通过螺纹实现调节螺母65沿复位杆63的轴向移动,进而调节复位弹簧64的预紧力。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三轮车的摇摆装置的实施原理为:转弯时,连接座4与主轴5之间可相对转动,进而使得前部车体2绕主轴5摆动一定角度,同时,摆杆61随之压缩复位弹簧64以摆动一定角度,前轮随前部车体2一起绕主轴5摆动一定角度,即前轮轴线与地面之间形成夹角;前部车体2的重力产生沿平行地面方向的分力,且该分力用于提供转弯时的向心力,进而辅助转弯,降低三轮车侧翻的可能性;
完成转弯后,复位弹簧64的弹性力驱动摆杆61复位,进而带动连接座4以及前部车体2摆正,以便于三轮车直线行驶。
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三轮车,包括车体、一个前轮和两个后轮1,并采用一个前轮支撑的前部车体2、两个后轮1支撑的后部车体3,同时,前部车体2上可设置坐垫,且前部车体2上转动设有把手,前轮连接于把手的下端,驾驶人员坐于坐垫上,通过操控把手以控制前轮的摆动,进而实现三轮车的直线行驶和转弯。
参照图1、4,连接座4铰接前部车体2;所述前部车体2与连接座4之间还设有减震器7以及减震弹簧8。
减震器7包括活塞杆71以及缸体72,活塞杆71的一端同轴滑动嵌设于缸体72内,且活塞杆71的另一端铰接前部车体2,缸体72的端部铰接连接座4;同时,连接座4与前部车体2之间的铰接轴线、活塞杆71与前部车体2的铰接轴线以及缸体72于连接座4的铰接轴线,三处铰接轴线均平行后轮1轴线。
减震弹簧8同轴套接至减震器7的外周,同时,缸体72以及活塞杆71的外周均同轴设有挡板9,且减震弹簧8的一端抵紧缸体72外周的挡板9,减震弹簧8的另一端抵紧活塞杆71外周的挡板9,
参照图2、5,主轴5伸出连接座4的一端并排设有两个安装孔51,且安装孔51沿主轴5的径向贯穿主轴5。螺栓穿设于安装孔51内,并连接至后部车体3,以实现主轴5与后部车体3之间的固定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主轴5还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与后部车体3之间的固定连接。
连接件62可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后部车体3的前端。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三轮车的实施原理为:转弯时,摇摆装置动作,辅助转弯,降低三轮车侧翻的可能性;同时,在三轮车行驶时,后部车体3的震动通过摇摆装置向前部车体2传递的过程中,利用减震弹簧8以及减震器7吸收震动,进而减小前部车体2的震动,提高驾驶人员的舒适性,同时,便于驾驶人员精准的操纵把手,减小行驶路线的偏离。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三轮车的摇摆装置,三轮车包括前部车体(2)、后部车体(3)以及后轮(1),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座(4)、主轴(5)以及复位机构(6);
所述连接座(4)用于连接前部车体(2);所述主轴(5)的一端用于固定连接后部车体(3),所述主轴(5)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连接座(4),且所述主轴(5)的转动轴线水平并垂直后轮(1)的轴线;
所述复位机构(6)设于连接座(4)与主轴(5)之间,并用于使得所述连接座(4)具有摆正的趋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车的摇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6)包括摆杆(61)以及复位弹簧(64);
所述摆杆(6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连接座(4),且所述摆杆(61)随连接座(4)绕主轴(5)转动;所述复位弹簧(64)的一端用于固定连接后部车体(3),所述复位弹簧(64)的另一端连接摆杆(6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轮车的摇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6)还包括复位杆(63),所述复位杆(63)垂直主轴(5),且所述复位杆(63)固定连接后部车体(3);
所述摆杆(61)上设有避让槽(611),所述避让槽(611)沿主轴(5)的径向延伸,且所述避让槽(611)沿主轴(5)的周向贯穿摆杆(61);
所述复位杆(63)穿设于避让槽(611)内,且所述复位弹簧(64)套接于复位杆(63)的外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轮车的摇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6)还包括调节螺母(65);所述复位杆(63)的外周设有螺纹,所述调节螺母(65)套接于复位杆(63)的外周,并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复位杆(63);且所述调节螺母(65)抵紧于复位弹簧(64)背离摆杆(61)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轮车的摇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64)的两端均设有挡环(66),且所述挡环(66)滑动套接于复位杆(63)的外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轮车的摇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环(66)包括同轴设置的插接段(661)以及抵接段(662),所述插接段(661)的外径小于抵接段(662)的外径;所述复位弹簧(64)的一端套接至插接段(661)的外周,且所述复位弹簧(64)的端部抵接于抵接段(662)的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所述的三轮车的摇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64)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复位弹簧(64)分别位于摆杆(61)沿主轴(5)周向的两侧,且两个所述复位弹簧(64)均用于抵紧摆杆(61)。
8.一种三轮车,包括前部车体(2)、后部车体(3)、前轮、后轮(1)以及权利要求1-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摇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4)连接前部车体(2);所述主轴(5)的一端固定连接后部车体(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4)铰接前部车体(2),且铰接轴线平行所述后轮(1)的轴线;所述前部车体(2)与连接座(4)之间还设有减震弹簧(8),所述减震弹簧(8)的一端连接前部车体(2),所述减震弹簧(8)的一端连接于连接座(4)。
CN202023344507.9U 2020-12-31 2020-12-31 三轮车及其摇摆装置 Active CN2142678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44507.9U CN214267847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三轮车及其摇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44507.9U CN214267847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三轮车及其摇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67847U true CN214267847U (zh) 2021-09-24

Family

ID=77786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44507.9U Active CN214267847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三轮车及其摇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678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07918B1 (en) Leaning vehicle
WO2010093029A1 (ja) スタビライザリンクの取り付け構造
CN108859641A (zh) 非转向驱动轮的悬架装置
KR102617278B1 (ko) 액티브 롤 컨트롤 장치
JPH10109510A (ja) フロント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EP1379425A1 (en) Three wheel steering assembly
JP2007216732A (ja) 車両用操舵装置
KR101283593B1 (ko) 액티브 롤 컨트롤 장치
JP2007118766A (ja) インホイールサスペンション
CN214267847U (zh) 三轮车及其摇摆装置
CN112693551B (zh) 电动三轮车
JPH0221962B2 (zh)
JP2010188914A (ja) 車両用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KR20130033208A (ko) 삼륜차량의 후륜서스펜션 장치
KR101283605B1 (ko) 능동형 롤 제어장치
JP2009101746A (ja) 車両用操舵輪構造
CN213323331U (zh) 一种新型转向拉杆与转向节连接机构
KR101382701B1 (ko) 조향 링키지
KR102223848B1 (ko) 차량용 서스펜션 장치
KR102589030B1 (ko) 스태빌라이저 바 링크의 위치 가변장치
KR100957160B1 (ko) 커플드 토션 빔 액슬타입 현가장치
US9981711B2 (en) Suspended spindle assembly for recumbent tricyles
JP4529975B2 (ja) 自動車の後輪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JP5223636B2 (ja) 操舵輪用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JPH0413207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