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66463U - 一种便于开合模的模块化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开合模的模块化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66463U
CN214266463U CN202022685250.7U CN202022685250U CN214266463U CN 214266463 U CN214266463 U CN 214266463U CN 202022685250 U CN202022685250 U CN 202022685250U CN 214266463 U CN214266463 U CN 2142664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rod
fixed
ejector
piston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8525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建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cang Zhongxiang Precision Hard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cang Zhongxiang Precision Hard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cang Zhongxiang Precision Hard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cang Zhongxiang Precision Hard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68525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664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664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664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开合模的模块化注塑模具,包括:底座、支脚、动模板、定模板、顶出板、第一顶出杆、调节块、限位杆、第一活塞杆、气道、第二活塞杆和第二顶出杆,由底至顶依次设置有底座、支脚、动模板和定模板;底座上设置有顶出板,顶出板上设置有第一顶出杆、限位杆和第二顶出杆;第一顶出杆和限位杆顶部设置有调节块;定模板内设置有第一活塞杆、气道和第二活塞杆;还包括锁模器;一方面采用多程顶出结构,能够将工件同时顶出动定模板,避免了工件黏连现象,开模质量好,效率高,另一方面改进了锁模器的结构和功能,解决了磨损带来的锁模力下降的问题,同时锁模器能够自动开闭,提高了模具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开合模的模块化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材料成型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开合模的模块化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是材料成型加工中的重要的一种工艺装备,其所能生产出的产品往往其价值在模具本身的很多倍,而利用模具能够轻易的批量生产出大量具有价值且满足质量要求的制件。
我国模具工业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十分迅速。三十年发展已使我国成为世界模具制造及消费大国,建立起了模具工业体系。但是现有的模具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现在的模具大多不具备快速、高效的开模工艺,工件容易黏连在模具上,容易造成工件损伤,并延长了开模时间,同时,现在的模具大多采用结构较为简单的锁模器,磨损后无法提供锁模力,实用寿命短。因此,本申请就以上问题,对成型模具做出了创新和改进。
现在的模具,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现在的模具大多不具备快速、高效的开模工艺,工件容易黏连在模具上,容易造成工件损伤,并延长了开模时间。
2、现在的模具大多采用结构较为简单的锁模器,磨损后无法提供锁模力,实用寿命短。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开合模的模块化注塑模具,一方面采用多程顶出结构,能够将工件同时顶出动定模板,避免了工件黏连现象,开模质量好,效率高,另一方面改进了锁模器的结构和功能,解决了锁模器磨损带来的锁模力下降的问题,同时提高了自动化程度,使得锁模器能够根据时间和模具状态自动开闭,提高了模具的工作效率。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开合模的模块化注塑模具,包括:底座、支脚、动模板、定模板、顶出板、第一顶出杆、调节块、限位杆、第一活塞杆、气道、第二活塞杆和第二顶出杆,所述底座两侧设置有支脚,所述支脚上设置有动模板,所述动模板顶部设置有定模板,所述定模板与动模板配合;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顶出板,所述顶出板两侧设置有第一顶出杆,所述第一顶出杆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顶出杆顶部设置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接触定模板底部;所述调节块上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设置于底座上;所述第一顶出杆顶部设置有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设置于定模板内,所述第一活塞杆顶部设置有气道,所述气道呈“冂”字形,所述气道远离第一活塞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活塞杆;所述顶出板上设置有第二顶出杆,所述第二顶出杆穿入动模板。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模具的设置,采用多程顶出结构,能够将工件同时顶出动定模板,避免了工件黏连现象,开模质量好,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一活塞杆包括顶杆、密封活塞和密封圈,所述顶杆设置于定模板内,所述顶杆一端设置有密封活塞,所述密封活塞外侧设置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活塞杆的设置,提高了活塞杆密封性,避免气道内气压降低。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二活塞杆与第一活塞杆结构相同。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气道内采用热膨胀系数较小的惰性气体。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气道包括气体通道、调节通道和调节层,所述气体通道设置于定模板内,所述气体通道上设置有调节通道,所述调节通道穿出定模板,所述调节通道内设置有调节层,所述调节层截断调节通道。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气道的设置,能够有效避免气道内因压强变化对顶出杆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调节层采用柔性材料,所述调节层靠近气体通道一侧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动模板一侧设置有锁模器,所述锁模器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弹簧卡子,所述第一固定块设置于动模板上,所述第一固定块呈“凸”字形,所述第一固定块两侧设置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设置于定模板上,所述第二固定块与第一固定块配合;所述第一固定块上两侧设置有弹簧卡子,所述弹簧卡子镶嵌设置于第一固定块内,所述弹簧卡子与第一固定块滑动接触,所述弹簧卡子与第二固定块配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弹簧卡子包括第一弹簧卡子和第二弹簧卡子,所述第一弹簧卡子与第二弹簧卡子相互独立,所述第一弹簧卡子一端设置有第一楔形面,所述第二弹簧卡子一端设置有第二楔形面,所述第一楔形面与所述第二楔形面相对布置,所述第二固定块上设置有M型槽,所述M型槽与所述第一弹簧卡子配合,所述M型槽与所述第二弹簧卡子配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锁模器还包括合模传感器、继电器、电磁铁、永磁铁和开模计时器,所述动模板顶部设置有合模传感器,所述合模传感器采用压力传感器,所述合模传感器连接设置有继电器,所述继电器设置于动模板上,所述继电器连接设置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设置于第一固定块内,所述电磁铁与弹簧卡子配合;所述弹簧卡子上设置有永磁铁,所述永磁铁与电磁铁配合;所述动模板上设置有开模计时器,所述开模计时器连接继电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锁模器的设置,改进了锁模器的结构和功能,解决了锁模器磨损带来的锁模力下降的问题,同时提高了自动化程度,使得锁模器能够根据时间和模具状态自动开闭,提高了模具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一固定块靠近动模板的一侧采用非磁性材料,所述第二固定块靠近定模板的一侧采用非磁性材料。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固定块的设置,能够避免模具主体材料对锁模器的影响。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便于开合模的模块化注塑模具,采用多程顶出结构,能够将工件同时顶出动定模板,避免了工件黏连现象,开模质量好,效率高。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便于开合模的模块化注塑模具,改进了锁模器的结构和功能,解决了锁模器磨损带来的锁模力下降的问题,同时提高了自动化程度,使得锁模器能够根据时间和模具状态自动开闭,提高了模具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调节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活塞杆、第二活塞杆和气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锁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锁模器的电性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座-1、支脚-2、动模板-3、定模板-4、顶出板-5、第一顶出杆-6、调节块-7、限位杆-8、第一活塞杆-9、顶杆-91、密封活塞-92、密封圈-93、气道-10、气体通道-101、调节通道-102、调节层-103、第二活塞杆-11、第二顶出杆-12、锁模器-13、第一固定块-131、第二固定块-132、弹簧卡子-133、合模传感器-134、继电器-135、电磁铁-136、永磁铁-137、开模计时器-13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的一种便于开合模的模块化注塑模具,包括:底座1、支脚2、动模板3、定模板4、顶出板5、第一顶出杆6、调节块7、限位杆8、第一活塞杆9、气道10、第二活塞杆11和第二顶出杆12,所述底座1两侧设置有支脚2,所述支脚2上设置有动模板3,所述动模板3顶部设置有定模板4,所述定模板4与动模板3配合;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顶出板5,所述顶出板5两侧设置有第一顶出杆6,所述第一顶出杆6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顶出杆6顶部设置有调节块7,所述调节块7接触定模板4底部;所述调节块7上设置有限位杆8,所述限位杆8设置于底座1上;所述第一顶出杆6顶部设置有第一活塞杆9,所述第一活塞杆9设置于定模板4内,所述第一活塞杆9顶部设置有气道10,所述气道10呈“冂”字形,所述气道10远离第一活塞杆9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活塞杆11;所述顶出板5上设置有第二顶出杆12,所述第二顶出杆12穿入动模板3。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活塞杆9包括顶杆91、密封活塞92和密封圈93,所述顶杆91设置于定模板4内,所述顶杆91一端设置有密封活塞92,所述密封活塞92外侧设置有密封圈93。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活塞杆11与第一活塞杆9结构相同。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气道10内采用热膨胀系数较小的惰性气体。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气道10包括气体通道101、调节通道102和调节层103,所述气体通道101设置于定模板4内,所述气体通道101上设置有调节通道102,所述调节通道102穿出定模板4,所述调节通道102内设置有调节层103,所述调节层103截断调节通道102。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调节层103采用柔性材料,所述调节层103靠近气体通道101一侧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动模板3一侧设置有锁模器13,所述锁模器13包括第一固定块131、第二固定块132和弹簧卡子133,所述第一固定块131设置于动模板3上,所述第一固定块131呈“凸”字形,所述第一固定块131两侧设置有第二固定块132,所述第二固定块132设置于定模板4上,所述第二固定块132与第一固定块131配合;所述第一固定块131上两侧设置有弹簧卡子133,所述弹簧卡子133镶嵌设置于第一固定块131内,所述弹簧卡子133与第一固定块131滑动接触,所述弹簧卡子133与第二固定块132配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弹簧卡子133包括第一弹簧卡子和第二弹簧卡子,所述第一弹簧卡子与第二弹簧卡子相互独立,所述第一弹簧卡子一端设置有第一楔形面,所述第二弹簧卡子一端设置有第二楔形面,所述第一楔形面与所述第二楔形面相对布置,所述第二固定块132上设置有M型槽,所述M型槽与所述第一弹簧卡子配合,所述M型槽与所述第二弹簧卡子配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锁模器13还包括合模传感器134、继电器135、电磁铁136、永磁铁137和开模计时器138,所述动模板3顶部设置有合模传感器134,所述合模传感器134采用压力传感器,所述合模传感器134连接设置有继电器135,所述继电器135设置于动模板3上,所述继电器135连接设置有电磁铁136,所述电磁铁136设置于第一固定块131内,所述电磁铁136与弹簧卡子133配合;所述弹簧卡子133上设置有永磁铁137,所述永磁铁137与电磁铁136配合;所述动模板3上设置有开模计时器138,所述开模计时器138连接继电器135。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固定块131靠近动模板3的一侧采用非磁性材料,所述第二固定块132靠近定模板4的一侧采用非磁性材料。
实施例2
如图1-3所示的一种便于开合模的模块化注塑模具,包括:底座1、支脚2、动模板3、定模板4、顶出板5、第一顶出杆6、调节块7、限位杆8、第一活塞杆9、气道10、第二活塞杆11和第二顶出杆12,所述底座1两侧设置有支脚2,所述支脚2上设置有动模板3,所述动模板3顶部设置有定模板4,所述定模板4与动模板3配合;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顶出板5,所述顶出板5两侧设置有第一顶出杆6,所述第一顶出杆6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顶出杆6顶部设置有调节块7,所述调节块7接触定模板4底部;所述调节块7上设置有限位杆8,所述限位杆8设置于底座1上;所述第一顶出杆6顶部设置有第一活塞杆9,所述第一活塞杆9设置于定模板4内,所述第一活塞杆9顶部设置有气道10,所述气道10呈“冂”字形,所述气道10远离第一活塞杆9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活塞杆11;所述顶出板5上设置有第二顶出杆12,所述第二顶出杆12穿入动模板3。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活塞杆9包括顶杆91、密封活塞92和密封圈93,所述顶杆91设置于定模板4内,所述顶杆91一端设置有密封活塞92,所述密封活塞92外侧设置有密封圈93。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活塞杆11与第一活塞杆9结构相同。
实施例3
如图1-3所示的一种便于开合模的模块化注塑模具,包括:底座1、支脚2、动模板3、定模板4、顶出板5、第一顶出杆6、调节块7、限位杆8、第一活塞杆9、气道10、第二活塞杆11和第二顶出杆12,所述底座1两侧设置有支脚2,所述支脚2上设置有动模板3,所述动模板3顶部设置有定模板4,所述定模板4与动模板3配合;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顶出板5,所述顶出板5两侧设置有第一顶出杆6,所述第一顶出杆6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顶出杆6顶部设置有调节块7,所述调节块7接触定模板4底部;所述调节块7上设置有限位杆8,所述限位杆8设置于底座1上;所述第一顶出杆6顶部设置有第一活塞杆9,所述第一活塞杆9设置于定模板4内,所述第一活塞杆9顶部设置有气道10,所述气道10呈“冂”字形,所述气道10远离第一活塞杆9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活塞杆11;所述顶出板5上设置有第二顶出杆12,所述第二顶出杆12穿入动模板3。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气道10内采用热膨胀系数较小的惰性气体。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气道10包括气体通道101、调节通道102和调节层103,所述气体通道101设置于定模板4内,所述气体通道101上设置有调节通道102,所述调节通道102穿出定模板4,所述调节通道102内设置有调节层103,所述调节层103截断调节通道102。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调节层103采用柔性材料,所述调节层103靠近气体通道101一侧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实施例4
如图1、4和5所示的一种便于开合模的模块化注塑模具,包括:底座1、支脚2、动模板3、定模板4、顶出板5、第一顶出杆6、调节块7、限位杆8、第一活塞杆9、气道10、第二活塞杆11和第二顶出杆12,所述底座1两侧设置有支脚2,所述支脚2上设置有动模板3,所述动模板3顶部设置有定模板4,所述定模板4与动模板3配合;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顶出板5,所述顶出板5两侧设置有第一顶出杆6,所述第一顶出杆6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顶出杆6顶部设置有调节块7,所述调节块7接触定模板4底部;所述调节块7上设置有限位杆8,所述限位杆8设置于底座1上;所述第一顶出杆6顶部设置有第一活塞杆9,所述第一活塞杆9设置于定模板4内,所述第一活塞杆9顶部设置有气道10,所述气道10呈“冂”字形,所述气道10远离第一活塞杆9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活塞杆11;所述顶出板5上设置有第二顶出杆12,所述第二顶出杆12穿入动模板3。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动模板3一侧设置有锁模器13,所述锁模器13包括第一固定块131、第二固定块132和弹簧卡子133,所述第一固定块131设置于动模板3上,所述第一固定块131呈“凸”字形,所述第一固定块131两侧设置有第二固定块132,所述第二固定块132设置于定模板4上,所述第二固定块132与第一固定块131配合;所述第一固定块131上两侧设置有弹簧卡子133,所述弹簧卡子133镶嵌设置于第一固定块131内,所述弹簧卡子133与第一固定块131滑动接触,所述弹簧卡子133与第二固定块132配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弹簧卡子133包括第一弹簧卡子和第二弹簧卡子,所述第一弹簧卡子与第二弹簧卡子相互独立,所述第一弹簧卡子一端设置有第一楔形面,所述第二弹簧卡子一端设置有第二楔形面,所述第一楔形面与所述第二楔形面相对布置,所述第二固定块132上设置有M型槽,所述M型槽与所述第一弹簧卡子配合,所述M型槽与所述第二弹簧卡子配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锁模器13还包括合模传感器134、继电器135、电磁铁136、永磁铁137和开模计时器138,所述动模板3顶部设置有合模传感器134,所述合模传感器134采用压力传感器,所述合模传感器134连接设置有继电器135,所述继电器135设置于动模板3上,所述继电器135连接设置有电磁铁136,所述电磁铁136设置于第一固定块131内,所述电磁铁136与弹簧卡子133配合;所述弹簧卡子133上设置有永磁铁137,所述永磁铁137与电磁铁136配合;所述动模板3上设置有开模计时器138,所述开模计时器138连接继电器135。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固定块131靠近动模板3的一侧采用非磁性材料,所述第二固定块132靠近定模板4的一侧采用非磁性材料。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便于开合模的模块化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支脚(2)、动模板(3)、定模板(4)、顶出板(5)、第一顶出杆(6)、调节块(7)、限位杆(8)、第一活塞杆(9)、气道(10)、第二活塞杆(11)和第二顶出杆(12),所述底座(1)两侧设置有支脚(2),所述支脚(2)上设置有动模板(3),所述动模板(3)顶部设置有定模板(4),所述定模板(4)与动模板(3)配合;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顶出板(5),所述顶出板(5)两侧设置有第一顶出杆(6),所述第一顶出杆(6)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顶出杆(6)顶部设置有调节块(7),所述调节块(7)接触定模板(4)底部;所述调节块(7)上设置有限位杆(8),所述限位杆(8)设置于底座(1)上;所述第一顶出杆(6)顶部设置有第一活塞杆(9),所述第一活塞杆(9)设置于定模板(4)内,所述第一活塞杆(9)顶部设置有气道(10),所述气道(10)呈“冂”字形,所述气道(10)远离第一活塞杆(9)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活塞杆(11);所述顶出板(5)上设置有第二顶出杆(12),所述第二顶出杆(12)穿入动模板(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开合模的模块化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活塞杆(9)包括顶杆(91)、密封活塞(92)和密封圈(93),所述顶杆(91)设置于定模板(4)内,所述顶杆(91)一端设置有密封活塞(92),所述密封活塞(92)外侧设置有密封圈(9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开合模的模块化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活塞杆(11)与第一活塞杆(9)结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开合模的模块化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道(10)内采用惰性气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开合模的模块化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道(10)包括气体通道(101)、调节通道(102)和调节层(103),所述气体通道(101)设置于定模板(4)内,所述气体通道(101)上设置有调节通道(102),所述调节通道(102)穿出定模板(4),所述调节通道(102)内设置有调节层(103),所述调节层(103)截断调节通道(10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于开合模的模块化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层(103)采用柔性材料,所述调节层(103)靠近气体通道(101)一侧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开合模的模块化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模板(3)一侧设置有锁模器(13),所述锁模器(13)包括第一固定块(131)、第二固定块(132)和弹簧卡子(133),所述第一固定块(131)设置于动模板(3)上,所述第一固定块(131)呈“凸”字形,所述第一固定块(131)两侧设置有第二固定块(132),所述第二固定块(132)设置于定模板(4)上,所述第二固定块(132)与第一固定块(131)配合;所述第一固定块(131)上两侧设置有弹簧卡子(133),所述弹簧卡子(133)镶嵌设置于第一固定块(131)内,所述弹簧卡子(133)与第一固定块(131)滑动接触,所述弹簧卡子(133)与第二固定块(132)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便于开合模的模块化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卡子(133)包括第一弹簧卡子和第二弹簧卡子,所述第一弹簧卡子与第二弹簧卡子相互独立,所述第一弹簧卡子一端设置有第一楔形面,所述第二弹簧卡子一端设置有第二楔形面,所述第一楔形面与所述第二楔形面相对布置,所述第二固定块(132)上设置有M型槽,所述M型槽与所述第一弹簧卡子配合,所述M型槽与所述第二弹簧卡子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便于开合模的模块化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模器(13)还包括合模传感器(134)、继电器(135)、电磁铁(136)、永磁铁(137)和开模计时器(138),所述动模板(3)顶部设置有合模传感器(134),所述合模传感器(134)采用压力传感器,所述合模传感器(134)连接设置有继电器(135),所述继电器(135)设置于动模板(3)上,所述继电器(135)连接设置有电磁铁(136),所述电磁铁(136)设置于第一固定块(131)内,所述电磁铁(136)与弹簧卡子(133)配合;所述弹簧卡子(133)上设置有永磁铁(137),所述永磁铁(137)与电磁铁(136)配合;所述动模板(3)上设置有开模计时器(138),所述开模计时器(138)连接继电器(13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便于开合模的模块化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固定块(131)靠近动模板(3)的一侧采用非磁性材料,所述第二固定块(132)靠近定模板(4)的一侧采用非磁性材料。
CN202022685250.7U 2020-11-19 2020-11-19 一种便于开合模的模块化注塑模具 Active CN2142664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85250.7U CN214266463U (zh) 2020-11-19 2020-11-19 一种便于开合模的模块化注塑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85250.7U CN214266463U (zh) 2020-11-19 2020-11-19 一种便于开合模的模块化注塑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66463U true CN214266463U (zh) 2021-09-24

Family

ID=77776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85250.7U Active CN214266463U (zh) 2020-11-19 2020-11-19 一种便于开合模的模块化注塑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664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97618B (zh) 一种配合注塑机组合式模仁入子全自动上下料及拆解机构
CN214266463U (zh) 一种便于开合模的模块化注塑模具
CN204622492U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活动镶件式带出结构
CN206217076U (zh) 一种快速脱模的注塑模具
CN211683241U (zh) 一种具有可正反两用的模仁的模具
CN213704397U (zh) 一种注塑模具加工用易脱模装置
CN104128410A (zh) 一种传热翅片的冲制设备及制备方法
CN211441005U (zh) 一种塑胶模具顶出机构
CN212554166U (zh) 一种吹气式清废模具
CN107052134A (zh) 二次定位式大规模集成电路冲流道机模具及其操作工艺和产品
CN201009358Y (zh) 一种陶瓷成型机坯体转移装置
CN109605678B (zh) 一种带网孔结构超薄型塑胶包射铁件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CN203635777U (zh) 时间继电器用于双重压料拉延模解决脱料变形装置
CN216992926U (zh) 高效脱模的注塑模具快速顶出机构
CN204208957U (zh) 传热翅片的冲制设备
CN218477042U (zh) 一种带五金件模内植入机构的注塑模具
CN216001329U (zh) 一种实验室用注塑模具的进料装置
CN213944886U (zh) 一种金属粉末注射成形坯件的吸附装置
CN218803796U (zh) 模具用二次顶出强脱结构
CN219505363U (zh) 注塑镶嵌件分离装置
CN213704316U (zh) 一种汽车内饰iml盖板加工治具
CN114683524B (zh) 一种出风口叶片ins成型工艺
CN214491392U (zh) 一种汽车扶手箱上盖成型模具
CN217258009U (zh) 一种注塑模具加工装置
CN218366309U (zh) 一种用于打印机盖板生产的注塑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