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54927U - 一种电缆分支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缆分支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54927U
CN214254927U CN202022716412.9U CN202022716412U CN214254927U CN 214254927 U CN214254927 U CN 214254927U CN 202022716412 U CN202022716412 U CN 202022716412U CN 214254927 U CN214254927 U CN 2142549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insulating core
shell
branch
shield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1641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凌和平
黄伟
曹露蓉
孙宇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1641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549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549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549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bl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电气领域,提供了一种电缆分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金属屏蔽层和绝缘芯,壳体具有用于供主电缆伸入的输入端口和用于供分支电缆伸入的输出端口,绝缘芯设于壳体内,绝缘芯设置有用于对主电缆进行定位的输入线槽和用于对分支电缆进行定位的输出线槽,金属屏蔽层包覆于绝缘芯,且金属屏蔽层分别与主电缆和分支电缆的金属编织层接触形成屏蔽层电流通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电缆分支连接,其体积小、重量轻,能满足轻量化的开发需求,且还具有良好的过流保护、EMC电路保护和密封防护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电缆分支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分支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紧缺,以及人们对环境保护的不断重视,人们越来越关注电动车的发展,电动车成为了目前研究和开发的焦点。电动汽车电气化程度越来越高,有较多数量的高压负载,如电动压缩机、空调PTC、DC-DC等,这些负载都是通过配电箱进行电能的分配。由于电动汽车的高压负载在不断增加,单从一个配电箱进行分流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且仅从一个配电箱进行分流,电缆的数量较多,一方面不利于电缆的排线安装,另一方面势必会增加电线的用量,更增加了安装和维修时的难度。
解决该问题的现有技术方案是采用分线盒进行分流。但是,现有分线盒的壳体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壳体内安装有接线铜排来连接固定主电缆和分支电缆,接线铜排需要通过紧固件进行安装。这会导致分线盒所需要的紧固件数量较多,降低了装配效率。同时接线铜排占用空间大,为了容纳接线铜排,分线盒的壳体体积相对较大,在车内的布置受到较大限制,且金属材质导致分线盒质量大,不能满足电动汽车轻量化的发展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了一种电缆分支连接器,其体积小、重量轻,能满足轻量化的开发需求,且还具有良好的过流保护、EMC 电路保护和密封防护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缆分支连接器,包括壳体、金属屏蔽层和绝缘芯,所述壳体具有用于供主电缆伸入的输入端口和用于供分支电缆伸入的输出端口,所述绝缘芯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绝缘芯设置有用于对所述主电缆进行定位的输入线槽和用于对所述分支电缆进行定位的输出线槽,所述金属屏蔽层包覆于所述绝缘芯,且所述金属屏蔽层分别与所述主电缆和所述分支电缆的金属编织层接触形成屏蔽层电流通路。
可选地,所述输入线槽具有两个,所述输出线槽的数量为所述输入线槽数量的n倍,其中,n为整数,且n>1,且所述输入线槽和所述输出线槽之间设置有容纳槽。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前壳、中壳和后壳,所述中壳呈中空状,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分别连接于所述中壳的两端,所述输入端口设于所述前壳,所述金属屏蔽层和所述绝缘芯位于所述中壳内,所述输出端口设于所述后壳,且所述前壳与所述中壳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所述后壳与所述中壳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
可选地,所述中壳与所述前壳连接的一端为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密封件的第一安装槽,所述前壳设置有用于供所述第一端部插入的第一插槽,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一安装槽过盈配合;
所述中壳与所述后壳连接的一端为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二密封件的第二安装槽,所述后壳设置有用于供所述第二端部插入的第二插槽,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第二安装槽过盈配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的表面设置有环形凸筋,所述第一密封件上的至少两个环形凸筋沿所述第一安装槽深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密封件上的至少两个环形凸筋沿所述第二安装槽深度方向间隔设置;且/ 或,
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有用于供所述主电缆穿过的输入孔,所述输入孔的数量等于所述输入线槽的数量,且所述主电缆与所述输入孔过盈配合;
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有用于供所述分支电缆穿过的输出孔,所述输出孔的数量等于所述输出线槽的数量,且所述分支电缆与所述输出孔过盈配合。
可选地,所述绝缘芯与所述中壳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件。
可选地,所述绝缘芯设置有卡扣,所述中壳的内表面对应设置有与所述卡扣配合的卡槽,所述绝缘芯装入所述中壳后所述卡扣和所述卡槽卡位配合以对所述绝缘芯进行限位,避免所述绝缘芯相对所述中壳移动。
可选地,所述金属屏蔽层设置有多个弹片,所述金属屏蔽层通过所述弹片分别与所述主电缆和所述分支电缆的金属编织层接触以形成屏蔽层电流通路,且所述绝缘芯设置有供所述弹片穿过的第一开口。
可选地,所述金属屏蔽层设置有凸起部,所述中壳的内表面对应设置有凹槽,所述屏蔽层装入所述中壳后所述凸起部卡入所述凹槽以对所述金属屏蔽层进行限位,避免所述金属屏蔽层相对所述中壳移动。
可选地,所述前壳包括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通过卡扣结构接合形成所述前壳。
可选地,所述绝缘芯包括第一绝缘部和第二绝缘部,所述第一绝缘部和所述第二绝缘部接合形成所述绝缘芯。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电缆分支连接器,主电缆和分支电缆分别通过绝缘芯的输入线槽和输出线槽进行定位,确保主电缆和分支电缆连接、定位的稳定性;同时,还通过金属屏蔽层来连接主电缆和分支电缆的金属编织层,使得主电缆与分支电缆的金属编织层行形成屏蔽层电流通路,进而与电动汽车的整车接地形成屏蔽回路,满足电动汽车高压零负载的EMC(电磁兼容性)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缆分支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缆分支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缆分支连接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缆分支连接器中绝缘芯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缆分支连接器中金属屏蔽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缆分支连接器中中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缆分支连接器电气连接原理示意图;
图8是主电缆和分支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连接器,1-壳体,11-前壳,110-第二卡扣结构,111-第一接合部,112-第二接合部,113-第一卡扣结构,12-中壳,120-安装孔,121-第一端部,122-第二端部,1221-第二安装槽,13-后壳,131-第二连接孔,14-第一密封件,140-环形凸筋,141-输入孔,15-第二密封件,151-输出孔,16-第三密封件,2-金属屏蔽层,21-弹片,22-倒钩,23-第二开口,3-绝缘芯,31-第一绝缘部,32-第二绝缘部,33-输入线槽,34-输出线槽,35-容纳槽,36-卡扣,37-第一开口,38-环形凹槽,8-主电缆,9-分支电缆,81-导体部分,82-内护套,83-金属编织层,84-外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设置、安装、连接,也可以通过居中元部件、居中结构间接设置、连接。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若有“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常规放置状态或使用状态,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特征、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和各实施例,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实施例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方式,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实施例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如图8所示,下文中的主电缆和分支电缆是指连接在电动汽车的配电盘和高压负载(如电动压缩机、空调PTC、DC-DC等)之间的电缆。其中,主电缆和分支电缆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导体部分81、内护套82、金属编织层83、外护套84,内护套82包覆于导体部分81,金属编织层83包覆于内护套82,外护套84包覆于金属编织层83。
如图1至图3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缆分支连接器 10,可用于电动汽车高压负载的配电,包括壳体1、金属屏蔽层2和绝缘芯3,壳体1具有用于供主电缆8伸入的输入端口和用于供分支电缆9伸入的输出端口,即主电缆8和分支电缆9分别通过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伸入到连接器10 内部,主电缆8和分支电缆9在连接器10的实现连接。主电缆8可包括正极主电缆和负极主电缆,分支电缆9可包括正极分支电缆和负极分支电缆,绝缘芯 3设于壳体1内,绝缘芯3设置有用于对主电缆进行定位的输入线槽33和用于对分支电缆进行定位的输出线槽34,即通过绝缘芯3对主电缆8和分支电缆9 进行定位,从而确保主电缆8和分支电缆9连接的稳定性,金属屏蔽层2包覆于绝缘芯3上,将金属屏蔽层2作为主电缆8和分支电缆9连接处的金属屏蔽层,且金属屏蔽层2分别与主电缆8和分支电缆9的金属编织层83接触连接,使得主电缆8和分支电缆9的金属编织层83形成屏蔽电流通路,进而与电动汽车的整车接地形成屏蔽回路,满足电动汽车高压零负载的EMC(电磁兼容性) 要求。
可选地,如图3所示,输入线槽33具有两个,其中一个用于安装正极主电缆,对正极主电缆进行定位以限制正极主电缆相对绝缘芯3移动,另外一个用于安装负极主电缆,对负极主电缆进行定位以限制负极主电缆绝缘芯3移动,而输出线槽34的数量为输入线槽33数量的n倍,其中,n为整数,且n>1,即输出线槽34的数量至少为输入线槽33数量的两倍。这样,如图7所示,一根正极主电缆至少可以连接有两根正极分支电缆,一根负极主电缆至少可以连接有两根负极分支电缆。在实际应用中,对多根分支电缆进行安装时,可将输出线槽34平均分成两部分,将位于靠近正极主电缆一侧的输出线槽34可全部用于安装正极分支电缆,将位于靠近负极主电缆一侧的输出线槽34可全部用于安装负极分支电缆,从而方便对分支电缆进行排布。
具体地,如图3所示,输入线槽33和输出线槽34之间还可设置有容纳槽 35,容纳槽35用于容置主电缆8和分支电缆9的连接处,从而保持主电缆8 和分支电缆9连接后绝缘芯3结构保持紧凑。在一些实施例中,可直接将各正极分支电缆的导体部分81焊接到正极主电缆的导体部分81、直接将各负极分支电缆的导体部分81焊接到负极主电缆的导体部分81,此时,容纳槽35用于容置焊接处;或者,也可以通过接线端子来连接正极主电缆和各正极分支电缆的导体部分81,通过接线端子来连接负极主电缆和各负极分支电缆的导体部分 81,容纳槽35用于容置接线端子,由于通过输入线槽33和输出线槽34对主电缆和分支电缆进行限位,因此无需对接线端子进行固定。
具体地,输入线槽33和输出线槽34可采用并排的方式设置。其中,输入线槽33与输出线槽34之间相互平行。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输入线槽33与输出线槽34的延长线相交,输入线槽33与输出线槽34的延长线的夹角可根据实际布线情况设置,这样,在进行分流布线时无需直接弯折分支电缆9。
可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壳体1包括前壳11、中壳12和后壳13。其中,中壳12可呈中空状,前壳11和后壳13分别连接于中壳12的两端,输入端口设于前壳11,金属屏蔽层2和绝缘芯3位于中壳12内,输出端口设于后壳13,且前壳11与中壳12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14,后壳13与中壳12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15,通过第一密封件14和第二密封件15,来确保前壳11 与中壳12、中壳12与后壳13连接处的密封效果。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前壳11与中壳12、中壳12与后壳13之间可通过第二卡扣结构110进行连接。采用卡扣结构的方式,装配与拆卸相对简便,并且卡扣结构能够承受的拆装次数较多。
为了便于理解,如图3和图6所示,将中壳12与前壳11连接的一端定义为第一端部121,将中壳12与后壳13连接的一端定义为第二端部122,第一端部121可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一密封件14的第一安装槽(图中未示出),前壳11 设置有用于供第一端部121插入的第一插槽(图中未示出),第二端部122可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二密封件15的第二安装槽1221,后壳13设置有用于供第二端部122插入的第二插槽(图中未示出)。装配时,将第一密封件14安装入第一安装槽内,再将第一端部121插入第一插槽内,通过第一安装槽的底面和第一插槽的底面对第一密封件14进行限位;将第二密封件15安装入第二安装槽 1221内,再将第二端部122插入第二插槽内,通过第二安装槽1221的底面和第二插槽的底面对第二密封件15进行限位,其中,第一密封件14与第一安装槽、第二密封件15与第二安装槽1221过盈配合。
具体地,如图6所示,为了使得连接器10的结构紧凑,可将中壳12设计成:第一端部121的尺寸小于第二端部122的尺寸。
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密封件14和第二密封件15的表面可设置至少两个环形凸筋140,第一密封件14上的至少两个环形凸筋140沿第一安装槽深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二密封件15上的至少两个环形凸筋140沿第二安装槽1221 深度方向间隔设置,可进一步提高前壳11与中壳12、中壳12与后壳13连接处的密封效果。
可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密封件14设置有用于供主电缆8穿过的输入孔 141,输入孔141的数量等于输入线槽33的数量,当将第一密封件14装入第一安装槽后,一个输入孔141对齐有一个输入线槽33,且主电缆8与输入孔141 过盈配合,从而避免粉尘或者水分等从输入孔141进入到连接器10内部。
可选地,如图3所示,第二密封件15设置有用于供分支电缆9穿过的输出孔151,输出孔151的数量等于输出线槽34的数量,当将第二密封件15装入第二安装槽1221后,一个输出孔151对齐有一个输出线槽34,且分支电缆9 与输出孔151过盈配合,从而避免粉尘或者水分等从输出孔151进入到连接器 10内部。
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输入端口具有第一连接孔(图中未示出),第一连接孔的数量等于输入孔141的数量,且第一连接孔与第一密封件14的输入孔141同轴,输出端口具有第二连接孔131,第二连接孔131的数量等于输出孔151的数量,且第二连接孔131与第二密封件15的输出孔151同轴,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131主要用于对主电缆8和分支电缆9露出连接器10外的部分进行限定。
可选地,如图3所示,绝缘芯3与中壳12之间可设置有第三密封件16,对绝缘芯3与中壳12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三密封件16可为密封圈,绝缘芯3在靠近后壳 13一端的表面设置有环形凹槽38,密封圈安装于环形凹槽38内。
通过上述第一密封件14、第二密封件15和第三密封件16的设置,使得该连接器10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
具体地,第一密封件14、第二密封件15和第三密封件16的材料优选硅橡胶。
可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绝缘芯3可设置有卡扣36,中壳12的内表面可对应设置有卡槽(图中未示出),绝缘芯3装入中壳12后,通过卡扣36 与卡槽进行卡位配合,对绝缘芯3进行限位,避免绝缘芯3在中壳12内发生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扣36设于绝缘芯3的表面,因此,为了避免金属屏蔽层2影响卡扣36与卡槽的配合,金属屏蔽层2对应设置有供卡扣36穿过的第二开口23。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避开金属屏蔽层2,卡扣36可位于绝缘芯3 上靠近前壳11和后壳13的端部。
可选地,如图5和图7所示,金属屏蔽层2可设置有多个弹片21,金属屏蔽层2通过弹片21分别用于与主电缆8和分支电缆9的金属编织层83接触,即每一根主电缆8和每一根分支电缆9的金属编织层83分别通过至少一个弹片 21与金属屏蔽层2接触连接,来保证金属屏蔽层2与主电缆8(分支电缆9) 金属编织层83连接的可靠性。通过金属屏蔽层2来连接主电缆8和分支电缆9 的金属编织层83,以形成屏蔽电流通路,进而与电动汽车的整车接地形成屏蔽回路,满足电动汽车高压零负载的EMC(电磁兼容性)要求,且绝缘芯3设置有用于供弹片21穿过的第一开口37,避免绝缘芯3影响弹片21与主电缆8(分支电缆9)金属编织层83的连接。
具体地,弹片21朝向主电缆8或分支电缆9弯折,利用弹片21的弹性变形,来确保弹片21与主电缆8、分支电缆9金属编织层83连接的稳定性。
可选地,金属屏蔽层2可设置有凸起部,中壳12的内表面对应设置有凹槽(图中未示出),金属屏蔽层2装入中壳12后凸起部卡进凹槽,通过凸起部和凹槽的配合对金属屏蔽层2进行限位,避免金属屏蔽层2在中壳12内发生移动,进一步确保弹片21与主电缆、分支电缆金属编织层83连接的稳定性。
具体地,凸起部可为朝向中壳12折弯的折弯凸起,且该折弯凸起的横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或等腰三角形结构,对应地,凹槽的结构与该折弯凸起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
具体地,如图5所示,凸起部可为朝向中壳12折弯的倒钩22,倒钩22的横截面形状为类似V字型的结构,屏蔽层装入中壳12后,倒钩22可勾挂与凹槽内。
可选地,如图1至图3、图6所示,中壳12设置有两个安装孔120,两个安装孔120位于中壳12的相对两侧,关于中壳12轴对称,方便将该连接器10 在整车上的安装固定。
可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前壳11包括第一接合部111和第二接合部 112,第一接合部111和第二接合部112可通过第一卡扣结构113接合形成前壳 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扣结构113具有两个,两个第一卡扣结构113关于前壳11轴对称结构,这样,可以只开发一套前壳11模具,减小了模具的开发周期与开发成本。同样的,前壳11与中壳12、中壳12与后壳13通过第二卡扣结构110连接时,第二卡扣结构110也可以采用对称结构的方式来布置。
可选地,前壳11、中壳12、后壳13和绝缘芯3采用热塑性材料制成,例如尼龙、聚丙烯等。使用热塑性材料的优势在于热塑性材料的工作温度范围广 (一般为-40℃-150℃),具有优异的绝缘耐压性能,满足电动汽车的允许运行要求,同时热塑性材料易于加工,适应于结构复杂的模具。
可选地,如图3所示,绝缘芯3包括第一绝缘部31和第二绝缘部32,第一绝缘部31和第二绝缘部32接合形成绝缘芯3,其中,第一绝缘部31和第二绝缘部32也可通过卡扣结构进行接合。绝缘芯3采用结合的方式,方便对主电缆8和分支电缆9进行布线将主电缆8装入输入线槽33、将分支电缆9装入输出线槽34,以方便主电缆8和分支电缆9连接。
可选地,金属屏蔽层2可为冲压件,采用金属片冲压加工成型,其中,弹片21、凸起部与金属屏蔽层2为一体成型结构。
具体地,金属屏蔽层2的材料可选择铜、金或银。在考虑成本优势的前提下,选用紫铜较为合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金属屏蔽层2可通过包塑工艺与中壳12形成一体式结构,从而使得连接器10的整体结构更为紧凑。
该连接器10与主电缆8、分支电缆9的装配过程如下:
S1、将正极主电缆、负极主电缆各自依次穿过第一密封件14的输入孔141、中壳12和金属屏蔽层2,并将金属屏蔽层2装入中壳12内,将正极分支电缆、负极分支电缆各自依次穿过后壳13和第一密封件14的输出孔151;
S2、对正极主电缆、负极主电缆、正极分支电缆和负极分支电缆进行预处理,预处理过程为:先除去正极主电缆、负极主电缆、正极分支电缆和负极分支电缆的外护套84,暴露出金属编织层83,并通过屏蔽环对金属屏蔽层2进行压接,然后将内护套82剥除,暴露出导体部分81,最后将各正极分支电缆的导体部分81焊接到正极柱电缆的导体部分81、将各负极分支电缆的导体部分 81焊接到负极柱电缆的导体部分81(或者,通过接线端子来实现各正极分支电缆的导体部分与正极柱电缆的导体部分的连接,通过接线端子来实现各负极分支电缆的导体部分与正负柱电缆的导体部分的连接);
S3、将步骤S2连接好的电缆安装到绝缘芯3,安装过程为:正极主电缆、负极主电缆分别安装到第一绝缘部31对应的输入线槽33部分,各正极分支电缆和各负极分支电缆分别安装到第一绝缘部31对应输出线槽34部分,并使得主电缆8和分支电缆9的连接处位于容纳槽35部分,然后盖上第二绝缘部32,以形成绝缘芯3;
S4、将第三密封件16装入步骤S3得到的绝缘芯3的凹槽38内;
S5、将步骤S4得到的绝缘芯3装入中壳12内,使得金属屏蔽层2套在绝缘芯3上,且金属屏蔽层2通过弹片21分别与各主电缆8和分支电缆9的金属编织层83连接形成屏蔽层电流通路;
S6、将第一密封件14、第二密封件15分别装入步骤S5得到中壳12的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1221内,再使得中壳12的第二端部122插入后壳13 的第二插槽内,第一接合部111和第二接合部112结合形成前壳11,并使得中壳12的第一端部121插入前壳11的第一插槽内。
在实际应用过程,可以先将金属屏蔽层2先套在步骤S3得到的绝缘芯3 上,然后再将两者装入中壳12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缆分支连接器10,具有以下优点:
1、该连接器10不需要使用铜排与紧固件对主电缆8和分支电缆9进行连接固定,大幅度减小了连接器10的体积,同时,前壳、中壳、后壳的连接均采用卡扣结构的方式,紧固件的用量少,有效地减轻了连接器10的重量,满足轻量化的开发需求。
2、该连接器10通过设置金属屏蔽层2来连接主电缆8和分支电缆9的金属编织层83,以形成屏蔽层电流通路,从而与电动汽车的整车接地形成屏蔽回路,能满足电动汽车高压零部件的EMC要求。
3、安装快捷方便,可以在电缆生产线上进行,以便连接器10随电缆总成一起供货,避免在整车的总装线上装配,从而提高整车的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电缆分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金属屏蔽层和绝缘芯,所述壳体具有用于供主电缆伸入的输入端口和用于供分支电缆伸入的输出端口,所述绝缘芯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绝缘芯设置有用于对所述主电缆进行定位的输入线槽和用于对所述分支电缆进行定位的输出线槽,所述金属屏蔽层包覆于所述绝缘芯,且所述金属屏蔽层分别与所述主电缆和所述分支电缆的金属编织层接触形成屏蔽层电流通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分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线槽具有两个,所述输出线槽的数量为所述输入线槽数量的n倍,其中,n为整数,且n>1,且所述输入线槽和所述输出线槽之间设置有容纳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缆分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前壳、中壳和后壳,所述中壳呈中空状,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分别连接于所述中壳的两端,所述输入端口设于所述前壳,所述金属屏蔽层和所述绝缘芯位于所述中壳内,所述输出端口设于所述后壳,且所述前壳与所述中壳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所述后壳与所述中壳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缆分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壳与所述前壳连接的一端为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密封件的第一安装槽,所述前壳设置有用于供所述第一端部插入的第一插槽,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一安装槽过盈配合;
所述中壳与所述后壳连接的一端为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二密封件的第二安装槽,所述后壳设置有用于供所述第二端部插入的第二插槽,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第二安装槽过盈配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缆分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的表面设置有环形凸筋,所述第一密封件上的至少两个环形凸筋沿所述第一安装槽深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密封件上的至少两个环形凸筋沿所述第二安装槽深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或,
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有用于供所述主电缆穿过的输入孔,所述输入孔的数量等于所述输入线槽的数量,且所述主电缆与所述输入孔过盈配合;
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有用于供所述分支电缆穿过的输出孔,所述输出孔的数量等于所述输出线槽的数量,且所述分支电缆与所述输出孔过盈配合。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缆分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芯与所述中壳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件。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缆分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芯设置有卡扣,所述中壳的内表面对应设置有与所述卡扣配合的卡槽,所述绝缘芯装入所述中壳后所述卡扣和所述卡槽卡位配合以对所述绝缘芯进行限位,避免所述绝缘芯相对所述中壳移动。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缆分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屏蔽层设置有多个弹片,所述金属屏蔽层通过所述弹片分别与所述主电缆和所述分支电缆的金属编织层接触以形成屏蔽层电流通路,且所述绝缘芯设置有供所述弹片穿过的第一开口。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缆分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屏蔽层设置有凸起部,所述中壳的内表面对应设置有凹槽,所述屏蔽层装入所述中壳后所述凸起部卡入所述凹槽以对所述金属屏蔽层进行限位,避免所述金属屏蔽层相对所述中壳移动。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缆分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包括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通过卡扣结构接合形成所述前壳。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缆分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芯包括第一绝缘部和第二绝缘部,所述第一绝缘部和所述第二绝缘部接合形成所述绝缘芯。
CN202022716412.9U 2020-11-20 2020-11-20 一种电缆分支连接器 Active CN2142549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16412.9U CN214254927U (zh) 2020-11-20 2020-11-20 一种电缆分支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16412.9U CN214254927U (zh) 2020-11-20 2020-11-20 一种电缆分支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54927U true CN214254927U (zh) 2021-09-21

Family

ID=77733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16412.9U Active CN214254927U (zh) 2020-11-20 2020-11-20 一种电缆分支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549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20880B (zh) 连接器
US9099814B2 (en) Shielded electrical header assembly
US9623815B2 (en) Wire harness with exterior member
CN103079896B (zh) 导电路径结构和线束
US10236634B2 (en) Electromagnetic shield member and electromagnetic shield member-equipped wiring device
CN101379569B (zh) 消除噪声的配线
CN109638744B (zh) 高压电气接线盒
US6695632B2 (en) Shield connector
CN103826926A (zh) 线束
CN106953185B (zh) 电连接器
US9252575B2 (en) High-voltage conduction path and wiring harness
US20240051478A1 (en) Automotive wire harness with a flexible connection section
US9390837B2 (en) Wire harness
CN102195217B (zh) 连接器
EP0720256A1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and contact bonding terminal used therefor
CN113314863B (zh) 一种多芯屏蔽线缆分线连接装置、连接器
CN214254927U (zh) 一种电缆分支连接器
CN212725671U (zh) 一种连接器、三电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12787122B (zh) 连接结构、配电箱及电动汽车
JP7204310B2 (ja) コネクタ、及び、該コネクタを備えた電線付コネクタ
US20220224061A1 (en) Communication cable with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US20220263264A1 (en) Communication cable with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US20220200171A1 (en) Communication cable with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CN210502562U (zh) 一种汽车用维修开关线束总成
CN220209565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大功率t形分线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