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49444U - 车灯用垂直调节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车灯用垂直调节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49444U
CN214249444U CN202023108147.2U CN202023108147U CN214249444U CN 214249444 U CN214249444 U CN 214249444U CN 202023108147 U CN202023108147 U CN 202023108147U CN 214249444 U CN214249444 U CN 2142494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w
optical component
column structure
radiator
w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0814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亚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gneti Marelli Automotive Components Wuh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gneti Marelli Automotive Components Wuh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gneti Marelli Automotive Components Wuhu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gneti Marelli Automotive Components Wuh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0814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494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494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494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灯用垂直调节系统,包括光学部件、PCB板、散热器、调节螺钉、弹簧、限位栓、金属卡、螺钉一、螺钉二;其中,散热器依靠螺钉一固定在车灯上,PCB板依靠螺钉二固定在散热器上,光学部件依靠金属卡卡在散热器上;调节螺钉插入位于散热器上的螺钉柱结构的圆形通孔结构内,螺钉柱结构穿过位于光学部件的楔形柱结构,弹簧套在螺钉柱结构的外圈,即弹簧位于螺钉柱结构和楔形柱结构之间,限位栓通过螺纹咬合安装在调节螺钉的末端;光学部件依靠调节螺钉在限位栓上的拧入与旋出来控制弹簧的弹性变形进而使得光学部件相对于固定的散热器产生Z向的位移,即实现光学部件在垂直方向的调节。

Description

车灯用垂直调节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灯用垂直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车灯领域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车灯结构愈发复杂,随着主机厂与消费者对车灯日益严苛的视觉体验,加上受限于车灯法规的约束,远、近光的垂直可调节成为车灯必不可少的功能需求。
传统的设计方案中对于远、近光垂直可调节的实现至少需要一套单独的调节系统来完成。而远、近光光学部件及其必备承载件-安装支架或者散热器形成的分总车部件已经占据灯体内较大空间以及较大重量,再加上额外的单独一套调节系统势必使得灯体空间更加紧张,而且对灯体的重量增加了负担。单独的调节系统也需要增加额外的零件数量、设计生产成本以及会累积更多的设计、生产公差,无益于调节的精度,进而使得主机厂对于垂直调节严苛要求的满足变得比较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灯用垂直调节系统,避免使用额外单独的一套垂直调节系统,使得垂直调节的实现完全在光学部件以及光学部件的承载件-散热器上来实现,极大地减少了零件数量与重量,进而节省了车灯灯体内部空间,更减少了由于零件数量众多产生累积公差而需要后续设计不断进行变更、产线进行调整的繁琐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灯用垂直调节系统,包括光学部件、PCB板、散热器、调节螺钉、弹簧、限位栓、金属卡、螺钉一、螺钉二;其中,散热器依靠螺钉一固定在车灯上,PCB板依靠螺钉二固定在散热器上,光学部件依靠金属卡卡在散热器上;调节螺钉插入位于散热器上的螺钉柱结构的圆形通孔结构内,螺钉柱结构穿过位于光学部件的楔形柱结构,弹簧套在螺钉柱结构的外圈,即弹簧位于螺钉柱结构和楔形柱结构之间,限位栓通过螺纹咬合安装在调节螺钉的末端;
光学部件依靠调节螺钉在限位栓上的拧入与旋出来控制弹簧的弹性变形进而使得光学部件相对于固定的散热器产生Z向的位移,即实现光学部件在垂直方向的调节。
进一步改进在于:述光学部件的前部为光学端E,光学端E为反射碗结构,光学端E底面的两侧分别设计有球状结构和扇状结构,球状结构实现了点接触形式的限位,扇状结构实现了线接触形式的限位,解决了全部使用点接触限位会导致限位的不稳定以及全部使用线接触限位会导致限位的过定位;
光学端E的后面连接非光学端F,非光学端F的前部设计有开口结构和“2”字孔结构,非光学端F的后部设计有楔形柱结构,开口结构的设计用给实现PCB板与车灯上接插件的连接提供空间,楔形柱结构的顶部为方形孔,楔形柱结构沿着光学部件的上侧面向下呈锥形延伸,楔形柱结构底部的前后两侧面即+X向和-X向设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卡扣结构,楔形柱结构底部的左右两侧面即Y向设计为贯穿的圆弧形通槽,楔形柱结构外圈的左右两侧即+Y向和-Y向分别各设计相同结构的两个即共计四个导向筋结构,楔形柱结构外圈的左右两侧即+Y向和-Y向分别布置两个导向筋结构为倾斜向的平行布置,形成布置在楔形柱结构外圈左右两侧即+Y向和-Y向的两组结构完全相同的限位槽,导向筋结构倾斜方向的设计为了便于实现光学部件垂直调节时的限位栓对于导向筋结构施加垂直方向的压力,楔形柱结构的内壁底部设计两个结构完全相同的限位台。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散热器的前端设计有定位柱一、定位柱二以及螺钉盲孔,散热器的中部与光学部件上“2”字孔结构的对配位置设计有“2”字筋结构,散热器的后端设计有螺钉柱结构,螺钉柱结构的中心为圆形通孔结构,螺钉柱结构下端的外圈设计有圆柱台,圆柱台的下方设计有沿着螺钉柱结构呈圆形矩阵排列的三个结构完全相同的斜面筋;散热器的下端设计有螺钉孔。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PCB板上与散热器的定位柱一和定位柱二的对应位置上设计有圆孔一和圆孔二,PCB板上与散热器的螺钉盲孔的对应位置设计有螺钉通孔二。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调节螺钉和弹簧为标准零件;调节螺钉为只在尾部设计螺纹结构的调节螺钉;限位栓为非完全圆柱形结构的轴对称零件,限位栓的中间设计有螺纹孔;限位栓两端分别各设计一个共计两个形状完全相同的长方体筋。
进一步改进在于:装时,PCB板的圆孔一和圆孔二分别依次套在散热器的定位柱一和定位柱二上,保证PCB板的螺钉通孔二与散热器的螺钉盲孔对准,然后将螺钉二穿过PCB板的螺钉通孔二拧入散热器的螺钉盲孔内,完成PCB板在散热器的固定,形成分总成件一J。
进一步改进在于:进行弹簧到分总成件一J的安装时,弹簧借助螺钉柱结构的三个斜面筋的导向作用,套在散热器上螺钉柱结构的下端,保证弹簧上端抵住螺钉柱结构上圆柱台的下端面;然后将光学部件的“2”字孔结构套在散热器的“2”字筋结构上,“2”字筋结构与“2”字孔结构为间隙配合,保证光学部件到分总成件一在J+X,-X,+Y,-Y以及+Z的限位,光学部件的楔形柱结构套在散热器的螺钉柱结构上,保证弹簧下端抵住楔形柱结构的两个结构完全相同的限位台的上端面,实现弹簧在散热器与光学部件之间的X,Y,Z三个方向的完全限位,保证圆柱台下端面到限位台的上端面的距离稍小于弹簧的自然长度,即弹簧安装后处于轻微压缩状态;而且需要保证光学部件的球状结构和扇状结构均抵在分总成件一J的PCB板下表面,从而实现了光学部件的光学端E与PCB板的定位以及实现了光学部件进行垂直调节运动时的旋转轴;然后将金属卡沿着+X方向卡在光学部件和散热器的前端;最后使用工具依靠螺钉一将散热器及散热器上安装的光学部件、PCB板、调节螺钉、弹簧、限位栓以及金属卡一起固定在车灯上。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调节螺钉插入螺钉柱结构的圆形通孔结构内后,在调节螺钉尾端的螺纹结构处拧上限位栓,保证限位栓的两个长方体筋分别伸入在光学部件外圈左右两侧各两个导向筋结构形成的限位槽内,限位栓的外圈圆柱面与楔形柱结构的圆弧形通槽贴合,光学部件上楔形柱结构的卡扣结构卡在限位栓的外圈圆柱面上,保证限位栓在光学部件的固定。
进一步改进在于:垂直向上即+Z向调节时,使用工具从顶部顺时针方向拧调节螺钉,使调节螺钉相对于限位栓产生顺时针旋转进而向-Z方向运动,限位栓受到调节螺钉的反作用力而产生逆时针旋转向+Z方向运动,楔形柱结构受到来自限位栓沿着+Z向的压力,位于楔形柱结构与螺钉柱结构之间的弹簧受到来自楔形柱结构的限位台+Z方向的压力产生弹性变形而压缩,从而实现光学部件绕着旋转轴在+Y向的逆时针旋转,从而实现光学部件垂直调节时+Z向调节。
进一步改进在于:垂直向下即-Z向调节时,使用通用的工具从顶部逆时针方向拧调节螺钉,使调节螺钉相对于限位栓产生逆时针旋转进而向+Z方向运动,限位栓受到调节螺钉的反作用力而产生顺时针旋转向-Z方向运动,楔形柱结构受到来自限位栓沿着-Z向的压力使位于楔形柱结构与螺钉柱结构之间的弹簧释放来自楔形柱结构的限位台+Z方向的压力产生弹性变形而伸长,从而实现光学部件绕着旋转轴在+Y向的顺时针旋转,从而实现光学部件垂直调节时-Z向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对远、近光调节时需要额外设计单独的调节系统导致的设计与生产成本,又解决了单独的调节系统由于多个零件的产生到导致多个累积公差的问题,在节省灯体空间与灯体重量的同时也提高了设计、生产以及调节的精度,减少了后期的设计、生产变更,使整个调节系统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车灯用垂直调节系统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光学部件的轴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图2的放大G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光学部件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的轴测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的左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图6的放大H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图6的I-I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PCB板的轴测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调节螺钉的轴测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栓的轴测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总成件一的轴测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车灯用垂直调节系统的左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光学部件与分总成一的安装的轴测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3的B-B剖视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车灯用垂直调节系统-Z向调节的俯视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车灯用垂直调节系统-Z向调节的左视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7的C-C剖视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的车灯用垂直调节系统+Z向调节的俯视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的车灯用垂直调节系统+Z向调节的左视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的图20的D-D剖视图。
图中:1-光学部件,2-PCB板,3-散热器,4-调节螺钉,5-弹簧,6-限位栓, 7-金属卡,8-螺钉一,9-螺钉二,10-球状结构,11-扇状结构,12-开口结构,13-“2”字孔结构,14-楔形柱结构,15-卡扣结构,16-圆弧形通槽,17-导向筋结构,18-限位台,19-定位柱一,20-定位柱一,21-螺钉盲孔,22-“2”字筋结构,23-螺钉柱结构,24-圆形通孔结构,25-圆形通孔结构,26-斜面筋,27-螺钉孔,28-圆孔一, 29-圆孔二,30-螺钉通孔二,31-螺纹结构,32-螺纹孔,33-长方体筋,34-旋转轴, 40-方形孔,E-光学端,F-非光学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左”、“右”、“上”、“下”、“前”、“后”、“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汽车行业及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系统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2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灯用垂直调节系统。
如图1所示,本车灯用垂直调节系统,包括光学部件1、PCB板2、散热器3、调节螺钉4、弹簧5、限位栓6、金属卡7、螺钉一8、螺钉二9。其中,所述散热器3依靠螺钉一8固定在车灯上,PCB板2依靠螺钉二9固定在散热器3上,光学部件1依靠金属卡7卡在散热器3上;调节螺钉3插入散热器3上的螺钉柱结构23的圆形通孔结构24内,螺钉柱结构23穿过光学部件1的楔形柱结构14,弹簧4套在螺钉柱结构7的外圈即弹簧5位于螺钉柱结构23和楔形柱结构14之间,限位栓6通过螺纹咬合安装在调节螺钉3的末端。光学部件1依靠调节螺钉4在限位栓6上的拧入与旋出来控制弹簧5的弹性变形进而使得光学部件1相对于固定的散热器3产生Z向的位移,即实现光学部件1在垂直方向的调节。
如图2,3,4所示,光学部件1的前部为光学端E,光学端E为常见的反射碗结构,光学端E底面的两侧分别设计有球状结构10和扇状结构11,球状结构10实现了点接触形式的限位,扇状结构11实现了线接触形式的限位,解决了全部使用点接触限位会导致限位的不稳定以及全部使用线接触限位会导致限位的过定位。光学端E的后面连接非光学端F,非光学端F的前部设计有开口结构12和“2”字孔结构13,非光学端F的后部设计有楔形柱结构14,开口结构12的设计用给实现PCB板2与车灯上接插件的连接提供空间,楔形柱结构14的顶部为方形孔40,楔形柱结构14沿着光学部件1的上侧面向下呈锥形延伸,楔形柱结构14底部的前后两侧面即+X向和-X向设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卡扣结构15,楔形柱结构14底部的左右两侧面即Y向设计为贯穿的圆弧形通槽16,楔形柱结构14外圈的左右两侧即+Y向和-Y向分别各设计相同结构的两个即共计四个导向筋结构17,楔形柱结构14外圈的左右两侧即+Y向和-Y向分别布置两个导向筋结构17为倾斜向的平行布置,形成布置在楔形柱结构14外圈左右两侧即+Y向和-Y向的两组结构完全相同的限位槽,导向筋结构17倾斜方向的设计为了便于实现光学部件1垂直调节时的限位栓6对于导向筋结构17施加垂直方向的压力,楔形柱结构14的内壁底部设计两个结构完全相同的限位台18。
如图5,6,7,8所示,散热器3的前端设计有定位柱一19、定位柱二20以及螺钉盲孔21,散热器3的中部与光学部件1上所述“2”字孔结构13的对配位置设计有“2”字筋结构,所述散热器3的后端设计有螺钉柱结构23,所述螺钉柱结构23的中心为圆形通孔结构24,所述螺钉柱结构23下端的外圈设计有圆柱台25,所述圆柱台25的下方设计有沿着所述螺钉柱结构23呈圆形矩阵排列的三个结构完全相同的斜面筋26。所述散热器3的下端设计有螺钉孔27。
如图9所示,所述PCB板2上与所述散热器3的定位柱一19和所述定位柱二20的对应位置上设计有圆孔一28和圆孔二29,所述PCB板2上与所述散热器3的螺钉盲孔21的对应位置设计有螺钉通孔二30。
如图10,11所示,所述调节螺钉4和所述弹簧5为机械行业尤其汽车行业常用的标准零件,其中所述调节螺钉4为机械行业内常见的只在尾部较短的长度设计螺纹结构31的调节螺钉。所述限位栓6为非完全圆柱形结构的轴对称零件,所述限位栓6的中间设计有螺纹孔32,所述限位栓6两端分别各设计一个共计两个形状完全相同的长方体筋33。
如图12,13,14,15所示,安装时,所述PCB板2的所述圆孔一28和圆孔二29分别依次套在所述散热器3的定位柱一19和定位柱二20上,保证所述PCB板2的所述螺钉通孔二30与所述散热器3的所述螺钉盲孔21对准,然后使用常用的安装工具将所述螺钉二9穿过所述PCB板2的所述螺钉通孔二30拧入所述散热器3的所述螺钉盲孔21内,完成所述PCB板2在所述散热器3的固定,形成分总成件一J。然后进行所述弹簧5到所述分总成件一J的安装,安装时,所述弹簧5借助所述螺钉柱结构23的三个所述斜面筋26的导向作用,套在所述散热器3上所述螺钉柱结构23的下端,保证所述弹簧5上端抵住所述螺钉柱结构23上所述圆柱台25的下端面;然后将所述光学部件1的“2”字孔结构13套在所述散热器3的“2”字筋结构22上,所述“2”字筋结构22与“2”字孔结构13为间隙配合,保证所述光学部件1到所述分总成件一在J+X,-X,+Y,-Y以及+Z的限位,所述光学部件1的楔形柱结构14套在所述散热器3的螺钉柱结构23上,保证所述弹簧5下端抵住所述楔形柱结构14的两个结构完全相同的限位台18的上端面,实现所述弹簧5在所述散热器3与所述光学部件1之间的X,Y,Z三个方向的完全限位,保证所述圆柱台25下端面到所述限位台18的上端面的距离稍小于所述弹簧5的自然长度,即所述弹簧5安装后处于轻微压缩状态;而且需要保证所述光学部件1的球状结构10和扇状结构11均抵在分总成件一J的所述PCB板2下表面,从而实现了所述光学部件1的光学端E与所述PCB板2的定位以及实现了所述光学部件1进行垂直调节运动时的旋转轴34。然后将所述金属卡7沿着+X方向卡在所述光学部件1和所述散热器3的前端。所述金属卡7是常用的金属紧固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故本实用新型对所述金属卡7的结构不做单独描述。最后使用通用的螺钉工具依靠所述螺钉一8将所述散热器3及所述散热器3上安装的所述光学部件1、所述PCB板2、所述调节螺钉4、所述弹簧5、所述限位栓6以及所述金属卡7一起固定在车灯上。所述调节螺钉4插入所述螺钉柱结构23的所述圆形通孔结构24内后,在所述调节螺钉4尾端的所述螺纹结构31处拧上所述限位栓6,保证所述限位栓6的两个所述长方体筋33分别伸入在所述光学部件1外圈左右两侧各两个所述导向筋结构17形成的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栓6的外圈圆柱面与所述楔形柱结构14的所述圆弧形通槽16贴合,所述光学部件1上所述楔形柱结构的所述卡扣结构15卡在所述限位栓6的外圈圆柱面上,保证所述限位栓6在所述光学部件1的固定。
如图16,17,18所示,垂直向上即+Z向调节时,使用通用的工具从顶部顺时针方向拧所述调节螺钉4,使所述调节螺钉4相对于所述限位栓6产生顺时针旋转进而向-Z方向运动,所述限位栓6受到所述调节螺钉4的反作用力而产生逆时针旋转向+Z方向运动,所述楔形柱结构14受到来自所述限位栓6沿着+Z向的压力,位于所述楔形柱结构14与所述螺钉柱结构23之间的所述弹簧5受到来自所述楔形柱结构14的所述限位台18+Z方向的压力产生弹性变形而压缩,从而实现所述光学部件1绕着旋转轴34在+Y向的逆时针旋转,从而使得所述光学部件1的光学端E向上即向+Z向运动,实现所述光学部件1垂直调节时+Z向调节。
如图19,20,21所示,垂直向下即-Z向调节时,使用通用的工具从顶部逆时针方向拧所述调节螺钉4,使所述调节螺钉4相对于所述限位栓6产生逆时针旋转进而向+Z方向运动,所述限位栓6受到所述调节螺钉4的反作用力而产生顺时针旋转向-Z方向运动,所述楔形柱结构14受到来自所述限位栓6沿着-Z向的压力使位于所述楔形柱结构14与所述螺钉柱结构23之间的所述弹簧5释放来自所述楔形柱结构14的所述限位台18+Z方向的压力产生弹性变形而伸长,从而实现所述光学部件1绕着旋转轴34在+Y向的顺时针旋转,从而使得所述光学部件1的光学端E向下即向-Z向运动,实现所述光学部件1垂直调节时-Z向调节。
本实施例避免使用额外单独的一套垂直调节系统,使得垂直调节的实现完全在光学部件以及光学部件的承载件-散热器上来实现,极大地减少了零件数量与重量,进而节省了车灯灯体内部空间,更减少了由于零件数量众多产生累积公差而需要后续设计不断进行变更、产线进行调整的繁琐工作。

Claims (10)

1.一种车灯用垂直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学部件(1)、PCB板(2)、散热器(3)、调节螺钉(4)、弹簧(5)、限位栓(6)、金属卡(7)、螺钉一(8)、螺钉二(9);其中,散热器(3)依靠螺钉一(8)固定在车灯上,PCB板(2)依靠螺钉二(9)固定在散热器(3)上,光学部件(1)依靠金属卡(7)卡在散热器(3)上;调节螺钉(4)插入位于散热器(3)上的螺钉柱结构(23)的圆形通孔结构(24)内,螺钉柱结构(23)穿过位于光学部件(1)的楔形柱结构(14),弹簧(5)套在螺钉柱结构(23)的外圈,即弹簧(5)位于螺钉柱结构(23)和楔形柱结构(14)之间,限位栓(6)通过螺纹咬合安装在调节螺钉(4)的末端;
光学部件(1)依靠调节螺钉(4)在限位栓(6)上的拧入与旋出来控制弹簧(5)的弹性变形进而使得光学部件(1)相对于固定的散热器(3)产生Z向的位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车灯用垂直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部件(1)的前部为光学端E,光学端E为反射碗结构,光学端E底面的两侧分别设计有球状结构(10)和扇状结构(11);
光学端E的后面连接非光学端F,非光学端F的前部设计有开口结构(12)和“2”字孔结构(13),非光学端F的后部设计有楔形柱结构(14),楔形柱结构(14)的顶部为方形孔(40),楔形柱结构(14)沿着光学部件(1)的上侧面向下呈锥形延伸,楔形柱结构(14)底部的前后两侧面即+X向和-X向设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卡扣结构(15),楔形柱结构(14)底部的左右两侧面即Y向设计为贯穿的圆弧形通槽(16),楔形柱结构(14)外圈的左右两侧即+Y向和-Y向分别各设计相同结构的两个即共计四个导向筋结构(17),楔形柱结构(14)外圈的左右两侧即+Y向和-Y向分别布置两个导向筋结构(17)为倾斜向的平行布置,形成布置在楔形柱结构(14)外圈左右两侧即+Y向和-Y向的两组结构完全相同的限位槽,楔形柱结构(14)的内壁底部设计两个结构完全相同的限位台(18)。
3.如权利要求2所述车灯用垂直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3)的前端设计有定位柱一(19)、定位柱二(20)以及螺钉盲孔(21),散热器(3)的中部与光学部件(1)上“2”字孔结构(13)的对配位置设计有“2”字筋结构(22),散热器(3)的后端设计有螺钉柱结构(23),螺钉柱结构(23)的中心为圆形通孔结构(24),螺钉柱结构(23)下端的外圈设计有圆柱台(25),圆柱台(25)的下方设计有沿着螺钉柱结构(23)呈圆形矩阵排列的三个结构完全相同的斜面筋(26);散热器(3)的下端设计有螺钉孔(27)。
4.如权利要求3所述车灯用垂直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2)上与散热器(3)的定位柱一(19)和定位柱二(20)的对应位置上设计有圆孔一(28)和圆孔二(29),PCB板(2)上与散热器(3)的螺钉盲孔(21)的对应位置设计有螺钉通孔二(3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车灯用垂直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钉(4)和弹簧(5)为标准零件;调节螺钉(4)为只在尾部设计螺纹结构(31)的调节螺钉;限位栓(6)为非完全圆柱形结构的轴对称零件,限位栓(6)的中间设计有螺纹孔(32);限位栓(6)两端分别各设计一个共计两个形状完全相同的长方体筋(33)。
6.如权利要求4所述车灯用垂直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安装时,PCB板(2)的圆孔一(28)和圆孔二(29)分别依次套在散热器(3)的定位柱一(19)和定位柱二(20)上,保证PCB板(2)的螺钉通孔二(30)与散热器(3)的螺钉盲孔(21)对准,然后将螺钉二(9)穿过PCB板(2)的螺钉通孔二(30)拧入散热器(3)的螺钉盲孔(21)内,完成PCB板(2)在散热器(3)的固定,形成分总成件一J。
7.如权利要求6所述车灯用垂直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进行弹簧(5)到分总成件一J的安装时,弹簧(5)借助螺钉柱结构(23)的三个斜面筋(26)的导向作用,套在散热器(3)上螺钉柱结构(23)的下端,保证弹簧(5)上端抵住螺钉柱结构(23)上圆柱台(25)的下端面;然后将光学部件(1)的“2”字孔结构(13)套在散热器(3)的“2”字筋结构(22)上,“2”字筋结构(22)与“2”字孔结构(13)为间隙配合,保证光学部件(1)到分总成件一在J+X,-X,+Y,-Y以及+Z的限位,光学部件(1)的楔形柱结构(14)套在散热器(3)的螺钉柱结构(23)上,保证弹簧(5)下端抵住楔形柱结构(14)的两个结构完全相同的限位台(18)的上端面,实现弹簧(5)在散热器(3)与光学部件(1)之间的X,Y,Z三个方向的完全限位,保证圆柱台(25)下端面到限位台(18)的上端面的距离稍小于弹簧(5)的自然长度,即弹簧(5)安装后处于轻微压缩状态;而且需要保证光学部件(1)的球状结构(10)和扇状结构(11)均抵在分总成件一J的PCB板(2)下表面,从而实现了光学部件(1)的光学端E与PCB板(2)的定位以及实现了光学部件(1)进行垂直调节运动时的旋转轴(34);然后将金属卡(7)沿着+X方向卡在光学部件(1)和散热器(3)的前端;最后使用工具依靠螺钉一(8)将散热器(3)及散热器(3)上安装的光学部件(1)、PCB板(2)、调节螺钉(4)、弹簧(5)、限位栓(6)以及金属卡(7)一起固定在车灯上。
8.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车灯用垂直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钉(4)插入螺钉柱结构(23)的圆形通孔结构(24)内后,在调节螺钉(4)尾端的螺纹结构(31)处拧上限位栓(6),保证限位栓(6)的两个长方体筋(33)分别伸入在光学部件(1)外圈左右两侧各两个导向筋结构(17)形成的限位槽内,限位栓(6)的外圈圆柱面与楔形柱结构(14)的圆弧形通槽(16)贴合,光学部件(1)上楔形柱结构的卡扣结构(15)卡在限位栓(6)的外圈圆柱面上,保证限位栓(6)在光学部件(1)的固定。
9.如权利要求7所述车灯用垂直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垂直向上即+Z向调节时,使用工具从顶部顺时针方向拧调节螺钉(4),使调节螺钉(4)相对于限位栓(6)产生顺时针旋转进而向-Z方向运动,限位栓(6)受到调节螺钉(4)的反作用力而产生逆时针旋转向+Z方向运动,楔形柱结构(14)受到来自限位栓(6)沿着+Z向的压力,位于楔形柱结构(14)与螺钉柱结构(23)之间的弹簧(5)受到来自楔形柱结构(14)的限位台(18)+Z方向的压力产生弹性变形而压缩,从而实现光学部件(1)绕着旋转轴(34)在+Y向的逆时针旋转,从而实现光学部件(1)垂直调节时+Z向调节。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车灯用垂直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垂直向下即-Z向调节时,使用通用的工具从顶部逆时针方向拧调节螺钉(4),使调节螺钉(4)相对于限位栓(6)产生逆时针旋转进而向+Z方向运动,限位栓(6)受到调节螺钉(4)的反作用力而产生顺时针旋转向-Z方向运动,楔形柱结构(14)受到来自限位栓(6)沿着-Z向的压力使位于楔形柱结构(14)与螺钉柱结构(23)之间的弹簧(5)释放来自楔形柱结构(14)的限位台(18)+Z方向的压力产生弹性变形而伸长,从而实现光学部件(1)绕着旋转轴(34)在+Y向的顺时针旋转,从而实现光学部件(1)垂直调节时-Z向调节。
CN202023108147.2U 2020-12-22 2020-12-22 车灯用垂直调节系统 Active CN2142494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08147.2U CN214249444U (zh) 2020-12-22 2020-12-22 车灯用垂直调节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08147.2U CN214249444U (zh) 2020-12-22 2020-12-22 车灯用垂直调节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49444U true CN214249444U (zh) 2021-09-21

Family

ID=77740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08147.2U Active CN214249444U (zh) 2020-12-22 2020-12-22 车灯用垂直调节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494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249444U (zh) 车灯用垂直调节系统
CN112539396A (zh) 车灯用垂直调节系统
CN1042474C (zh) 电插接件
CN111474672B (zh) 一种反射光束高度调节装置及其安装、调节方法
CN201926802U (zh) 棱镜固定装置
CN212579735U (zh) 一种集成刚性支架的车灯调节系统
CN210820471U (zh) 一种高精度塑胶模用双齿斜顶机构
CN202906143U (zh) 一种固定组件
CN220152570U (zh) 一种预固定结构及应用该预固定结构的装配式车灯
CN209470139U (zh) 一种车灯模组反射镜的安装结构
CN218882918U (zh) 一种无间隙螺母
CN210740284U (zh) 一种汽车尾灯
CN215600655U (zh) 一种空间用矩形自浮动连接器
CN220719152U (zh) 一种摇摆头棘轮扳手
CN211930952U (zh) 一种可弯折印刷电路板的安装结构
CN220278189U (zh) 一种冷镦机用模具
CN215890698U (zh) 一种卡接牢固且精度高的组合式卡扣结构
CN212429683U (zh) 模块化可分离式的传动机构壳体及蜗轮蜗杆装配结构
CN216351448U (zh) 一种用于光学调整架的板簧稳定结构
CN220718363U (zh) 螺母调整机构
CN219979822U (zh) 弹性件及应用有该弹性件的电连接器
CN216503439U (zh) 一种斜身数控机床的x轴安装结构
CN219303651U (zh) 一种散热组件
CN218463609U (zh) 保险杠支架总成
CN112886292B (zh) 一种可调节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