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46918U - 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46918U
CN214246918U CN202021542619.2U CN202021542619U CN214246918U CN 214246918 U CN214246918 U CN 214246918U CN 202021542619 U CN202021542619 U CN 202021542619U CN 214246918 U CN214246918 U CN 2142469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mounting
installation
clamping
doo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4261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春青
杨洪光
王涛
张书锋
郭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4261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469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469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469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rigerator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制冷设备,其包括门体,可拆卸地固定在门体上的把手,其中,所述把手包括把手本体、固定设置在所述把手本体两端的固定机构,所述门体上设有与所述固定机构扣持配合的安装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具有用以容纳所述安装机构的安装腔、固定于安装腔内以保持固定机构和安装机构的扣持状态的弹片,所述弹片具有自安装腔内底壁朝向安装腔内倾斜延伸的锁紧部,所述安装机构朝向前述内底壁的一侧设有与所述锁紧部抵持固定的抵持面;所述固定机构还设有连通安装腔内外以对锁紧部进行解锁操作的拆卸孔。通过上述结构,使得弹片在两个方向上同时对所述固定机构和安装机构的扣持配合锁紧加固,从而使得把手与门体的结合更加牢固。

Description

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制冷设备,特别对于容积较大的制冷设备,通常在门体上安装外置的把手来进行门体打开或者关闭的操作,现有技术中,有些是将把手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到把手固定座上,先将把手固定座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到冰箱发泡门体上,再用把手与固定座固定好。该装配结构使用太多的螺钉连接,生产效率低;有些把手采用高强度的粘胶将把手固定在门体上。以上两种方式安装的把手均为固定安装方式,不易拆卸,或者需要借助于工具来操作,操作过程比较费时费力。同时在制冷设备的包装运输过程中,会增加包装材料成本和运输空间,减少了实际装箱量,进而增加了制冷设备的运输成本。
因此,需要一种新式的制冷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可拆卸把手且安装牢固的制冷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制冷设备,包括门体,可拆卸地固定在门体上的把手,其中,所述把手包括把手本体、固定设置在所述把手本体两端的固定机构,所述门体上设有与所述固定机构扣持配合的安装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具有用以容纳所述安装机构的安装腔、固定于安装腔内以保持固定机构和安装机构的扣持状态的弹片,所述弹片具有自安装腔内底壁朝向安装腔内倾斜延伸的锁紧部,所述安装机构朝向前述内底壁的一侧设有与所述锁紧部抵持固定的抵持面;所述固定机构还设有连通安装腔内外以对锁紧部进行解锁操作的拆卸孔。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机构具有安装基座和自安装基座顶部侧向延伸的插接部,所述抵持面形成在所述插接部远离插接部的自由末端的侧部;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自安装腔内侧壁突伸的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与安装腔内底壁之间形成有插槽,在所述固定机构朝向安装机构安装时,所述插接部伸入插槽并与所述卡接部形成卡持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部和卡接部之间具有相互抵接配合的配合面,所述配合面呈斜面状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部包括延伸超出安装基座的第一插接部,所述抵持面形成在所述第一插接部的侧部,所述固定机构具有在所述第一插接部延伸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一侧壁、连接一对第一侧壁两端的一对第二侧壁,所述安装腔形成在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所述卡接部具有与所述第一插接部相配合的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自其中一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一插接部相向突伸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插接部间隔设置且同向延伸的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插接部设置在所述安装基座顶部另一端缘,所述卡接部还具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自所述第二侧壁朝向安装腔突伸而成,所述第二卡接部与另一所述第一侧壁之间形成有间隙,以供第二插接部伸入安装腔而与第二卡接部形成卡持配合。
进一步地,在所述把手本体延伸的方向上,所述安装基座具有一对支撑壁、自支撑壁向内凹陷形成的第二配合空间,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二插接部配合时容置在所述第二配合空间内。
进一步地,所述拆卸孔贯穿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壁上,并且在所述第一插接部延伸方向上呈长条状延伸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本体为中空的筒状,所述把手本体具有与固定机构连接的固定部,在固定部位置处的所述把手本体内部设有加强筋,所述把手还包括封闭所述把手本体两端的封盖,所述封盖具有突伸入把手本体内部的突伸部,所述突伸部具有与所述加强筋匹配卡持的凹槽。
进一步地,制冷设备还包括设在所述门体内部与所述安装机构对应的位置处的加强铁,所述加强铁的长度覆盖所述安装机构的长度。
进一步地,制冷设备还包括与所述门体配合的箱体,所述固定机构的外侧设置一具有锁钩的锁组,所述箱体上设有供锁钩插入的锁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把手上的固定机构与门体上的安装机构的扣持配合,并利用弹片保持扣持的锁紧状态,使把手与门体之间无需借助工具即可实现快速安装或者拆卸;另外,弹片的锁紧部对抵持面的抵接力,可以分解为沿着所述插接部侧部朝向安装基座方向的力、朝向第一插接部延伸方向的力,使得弹片在两个方向上同时对所述固定机构和安装机构的扣持配合锁紧加固,从而使得把手与门体的结合更加牢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制冷设备一个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把手与门体之间相互配合的各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另一角度的安装机构与固定机构相互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a至图4c是锁紧部处于不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锁组与锁鼻各部件结构示意图。
其中,1-门体,10-安装机构,11-安装基座,111-支撑壁,12-插接部, 121-第一插接部,1211-抵持面,1212-配合面,122-第二插接部,13-配合空间,131-第一配合空间,132-第二配合空间,2-把手,21-固定机构,211- 安装腔,2111-内底壁,212-弹片,2121-锁紧部,2122-连接部,213-拆卸孔,214-第一侧壁,215-第二侧壁,216-卡接部,2161-第一卡接部,2162-第二卡接部,217-插槽,218-锁组,2181-锁组本体,2182-转轴,2183-锁芯,2184- 锁钩,22-把手本体,221-加强筋,23-封盖,231-突伸部,2311-凹槽,3- 加强铁,4-箱体,41-锁鼻。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图示中,为了便于图示,结构或部分的某些尺寸会相对于其它结构部分夸大,因此,仅用于图示本实用新型主题的基本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门体1,可拆卸地固定在门体1上的把手2,用户利用所述把手2打开或者关闭制冷设备;本实用新型中,用户无需借助于安装工具就可以根据需求对把手2进行方便快捷的拆卸或者安装在门体1上。
如图2所示,所述把手2包括把手本体22、固定设置在所述把手本体 22两端的固定机构21,所述门体1上设有与所述固定机构21扣持配合的安装机构11;具体地,所述固定机构21具有用以容纳所述安装机构11 的安装腔211、固定于安装腔211内以保持固定机构21和安装机构11的扣持状态的弹片212,所述弹片212具有自安装腔211内底壁朝向安装腔211内倾斜延伸的锁紧部2121,所述安装机构11朝向前述内底壁的一侧设有与所述锁紧部2121抵持固定的抵持面1211;所述固定机构21还设有连通安装腔11内外以对锁紧部2121进行解锁操作的拆卸孔213。
本实用新型中的把手2在安装时,将把手2上的固定机构21与所述门体 1上的安装机构10直接安装,利用所述固定机构21与所述安装机构10之间形成的相互扣持配合的连接方式,将所述把手2固定在门体1上,整个安装过程无需借助于安装工具。
一般情况下,所述固定机构21和所述安装机构10之间的扣持配合会出现松动的情况,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所述把手2利用锁紧部2121抵持安装机构10的抵持面1211,以进一步加强所述把手2与门体1连接的牢固度与稳定性。相应地,当所述把手2需要拆卸的时候,通过所述拆卸孔213 解除所述锁紧部2121对抵持面1211的抵持,移动所述固定机构21使所述固定机构21脱离所述安装机构10的扣持配合,进而将所述把手2从门体1上拆卸下来,整个拆卸过程也不需要借助于工具。
具体地,所述安装机构10间隔固定在所述门体1上,与所述门体1之间通过螺栓固定。为了加强所述安装机构10与门体1连接的稳固性,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门体1内部与所述安装机构10对应的位置处的加强铁 3,所述加强铁3的长度覆盖所述安装机构10的长度,进一步加强所述门体与所述安装机构之间牢固性。
如图3所示,所述安装机构10具有安装基座11和自安装基座11顶部侧向延伸的插接部12,所述插接部1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锁紧部2121的延伸方向之间呈小于90度设置;所述安装基座11的顶部设有与所述门体1连接的螺栓孔。所述插接部12包括延伸超出安装基座11的第一插接部121、与所述第一插接部121间隔设置且同向延伸的第二插接部122,即,所述第一插接部121与第二插接部122分别沿所述安装基座11的两个端缘同向延伸。所述安装基座11上间隔设置插接部12的设计,使得所述安装机构10和所述固定机构21扣持配合时,固定连接点为两个,进而增加所述把手整体结构的稳固性,而且,所述第一插接部121和第二插接部122同时受力可以均衡所述安装机构10和所述固定机构21之间的作用力。
所述插接部12与所述安装基座11之间形成配合空间,使得所述安装机构10与所述固定机构21相互抵持配合。其中,所述第一插接部121超出所述安装基座11的部分与所述安装基座11的侧壁形成与所述固定机构21配合的第一配合空间131。在所述把手本体22延伸的方向上,所述安装基座11 具有一对支撑壁111、自支撑壁111向内凹陷形成的第二配合空间132。由于所述安装基座11要保证所述插接部12的结构稳定性,且需要与所述门体1 连接,因此,所述第二配合空间设置在安装基座11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机构21具有在所述第一插接部121延伸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一侧壁214、连接一对第一侧壁214两端的一对第二侧壁215,所述安装腔211形成在所述第一侧壁214和第二侧壁215之间,当所述固定机构21和所述安装机构11扣持配合时,所述安装机构11被容纳在所述安装腔211内,所述安装基座11的顶面靠近所述安装腔211的内底壁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机构21包括自安装腔211内侧壁突伸的卡接部216,所述卡接部216与安装腔211内底壁之间形成有插槽217,在所述固定机构 21朝向安装机构10安装时,所述插接部12伸入插槽217并与所述卡接部216 形成卡持配合,使得所述固定机构21与所述安装机构10形成固定连接,从而将所述把手2固定在所述门体1上。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部12和卡接部216之间具有相互抵接配合的配合面 1212,使得所述插接部12与卡接部216之间的配合处于最佳状态,优选地,所述配合面1212呈斜面状设置,使得所述插接部12与所述卡接部216在配合过程中的相对移动更加流畅。
在所述配合空间13内,所述卡接部216的侧壁与所述安装基座11的侧壁相抵接。具体地,所述卡接部216具有与所述第一插接部121相配合的第一卡接部2161,所述第一卡接部2161自其中一所述第一侧壁214与第一插接部121相向突伸而成。当所述第一卡接部2161与所述第一插接部121配合时,所述第一卡接部1261处于所述第一配合空间131,所述第一卡接部2161 的侧壁与所述安装基座11的侧壁相抵接,加强所述卡接部216与所述插接部12配合的稳固性。
相应地,所述卡接部216还具有第二卡接部2162,所述第二卡接部2162 自所述第二侧壁215朝向所述安装腔211突伸而成,所述第二卡接部2162与所述第二插接部122配合时容置在第二配合空间132内。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卡接部2162分别自一对第二侧壁215朝向安装腔211突伸而成,也就是说第二卡接部2162中间留有让位空间,使得所述第二卡接部2162与所述第二插接部122卡持配合时,安装基座11处于第二卡接部2162中间的让位空间内,结合所述第二卡接部2162与第二插接部122 的卡持配合,进一步加固所述安装机构10与所述固定机构21之间的连接。
所述第二卡接部2162与所述第二插接部122形成对称的两个固定点,结合所述第一卡接部2161与第一插接部121的固定点,使得所述卡接部216与所述插接部12形成平面三点式的固定方式,使得所述安装机构10和所述固定机构21之间的结合更为稳固。
所述第二卡接部2162与另一所述第一侧壁214之间形成有间隙,以供第二插接部122伸入安装腔211而与第二卡接部2162形成卡持配合。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使所述安装机构10、固定机构21与门体1之间的配合更牢固,所述安装机构10和所述固定机构21与所述门体1接触的位置设置为与所述门体1匹配的形状,相应地,所述插接部12和所述卡接部216 的设计、支撑壁111和配合空间13的设计也应满足同样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中,利用所述弹片212来保持所述固定机构21和所述安装机构10之间的扣持状态,优选地,所述弹片212一体成型设置。
所述弹片212具有固定在所述安装腔211内底壁上的连接部2122、与所述连接部2122连接的锁紧部2121,所述连接部2121设置在所述第二卡接部 2162与所述第一侧壁214之间的间隙内。
本实用新型中,如图4a所示,当所述锁紧部2121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锁紧部2121自所述连接部2122朝向所述安装基座11的方向倾斜延伸。如图4b所示,当所述插接部12与所述卡接部216配合时,所述锁紧部2122与所述抵持面1211抵持,所述抵持面1211形成在所述插接部12远离插接部12的自由端的侧面,将所述插接部12与所述卡接部216配合锁住,防止插接部12与卡接部216之间的扣持配合自行松动,进而导致固定机构21相对安装机构10发生位移甚至脱落的现象。
优选地,所述抵持面1211形成在所述第一插接部121的侧部,相应地,所述锁紧部2121设置在所述第一插接部121和第二插接部122之间,所述安装基座11顶部与所述安装腔211的内底壁之间可以形成足够的空间,来满足所述锁紧部2121产生形变时所需要的空间。
所述锁紧部2121对所述第一插接部121的抵接力可以分解为沿着所述插接部12侧部朝向安装基座11延伸方向的力、朝向第一插接部121延伸方向的力,具体地,朝向所述安装基座11方向的力使得所述插接部12和卡接部 216之间配合面的抵接更牢固;朝向所述第一插接部121延伸方向的力可以进一步加强所述第一卡接部2121的侧壁与所述安装基座11的侧壁抵接力。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锁紧部2121也可以与所述第二插接部2162的侧部抵持固定,还可以间隔设置两个弹片212,两个锁紧部2162分别抵接第一插接部2161和所述第二插接部2162的侧部。
本实用新型中,对所述锁紧部2121进行操作解锁的拆卸孔213贯穿设置在所述固定机构21的第二侧壁215上,并且在所述第一插接部121延伸方向上呈长条状延伸设置,所述拆卸孔在其延伸方向上位于所述锁紧部2121和所述连接部2122之间,方便解锁。
如图4c所示,当需要所述插接部12与所述卡接部216之间的卡持状态不受所述锁紧部2121的限制时,可以通过所述拆卸孔213拨动所述锁紧部 2121的自由端,使所述锁紧部2121的自由端远离所述抵持面1211的设置,使所述锁紧部2121处于解锁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拆卸孔213可以设置在任何一个第二侧壁215上,或者拆卸孔213设置两个,分别设置在一对第二侧壁215上,对于拆卸孔213 设置的个数和载体不限制,只要能达到解锁所述锁紧部2121的目的即可。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把手本体22为中空的筒状,既方便用户抓握,还可以减小所述把手本体22自身的重量。所述把手本体22具有与固定机构21连接的固定部(未图示),在固定部位置处的所述把手本体22内部设有加强筋 221,加强所述把手2与所述固定机构21连接的稳固性。
所述把手2还包括封闭把手本体22两端的封盖23,利用所述封盖23将所述把手本体22形成封闭的空间,避免在使用过程中所述把手本体22内部进入灰尘,同时使得所述把手2整体的外观整洁;所述封盖23具有突伸入把手本体22内部的突伸部231,所述突伸部231具有与所述加强筋221匹配卡持的凹槽2311,使得所述封盖23固定在所述把手本体22上不易脱落。
安装把手2的过程:首先,将所述把手2朝向所述安装机构10移动,调整所述固定机构21与所述安装机构10的相对位置,使得所述第二插接部122 远离自由端的侧部贴合所述固定机构21的第一侧壁214,移动所述固定机构 21的过程中,所述安装基座11的顶部挤压所述锁紧部2121,当所述插接部 122移动到插槽217的位置;然后将所述固定机构21朝向与所述插接部122 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直到所述插接部122与所述卡接部216卡持抵接,同时,所述锁紧部2121正好与所述抵接面1211抵接,使得所述插接部122 与所述卡接部216处于锁死状态,也就是说,把手2安装与锁紧同步完成。
拆卸把手2的过程:首先,将所述锁紧部2121解除对所述抵持面1211 的抵持,移动固定机构21朝向所述插接部12延伸的方向移动,当所述第二插接部122接触到所述第一侧壁214时,所述插接部12脱离所述卡接部216 的卡持,然后,向远离所述门体1的方向移动把手2,直到脱离所述安装机构10,拆卸过程完成。
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与所述门体1配合的箱体4,所述门体1与箱体4 形成密闭的制冷空间,利用所述把手2带动门体1打开制冷空间进行取、放物品的操作。为了使得所述门体1和所述箱体4之间的密封更好或者基于安全考虑,所述固定机构21的外侧设置一具有锁钩2184的锁组218,所述箱体4上设有供锁钩2184插入的锁鼻41,将所述门体1锁在所述箱体4上。
其中,所述锁组218具有锁组本体2181和垂直贯穿锁组本体2181的转轴2182,所述转轴2182靠近所述把手本体22的一端设置锁芯2183,所述转轴2182另一端设有锁钩2184,所述锁芯2183与锁钩2184分别设置在所述锁组本体2181的两侧;在所述箱体4上与所述锁钩2184对应位置处设置与所述锁钩2184配合的锁鼻41。顺时针转动锁芯2183,带动锁钩2184钩住锁鼻41;当所述锁钩2184与所述锁鼻41配合时,逆时针旋转锁芯2183,使所述锁钩2184脱离锁鼻41,可根据需求实现所述门体1 与箱体4之间不同的配合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制冷设备不限于是卧式或者立式制冷设备,相应地,所述把手1的设置方向根据所述制冷设备的类型确定,所述锁紧部2121的倾斜延伸方向与所述把手1安装时的移动方向相反即可满足同样锁紧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制冷设备通过设置在把手2上的固定机构21 与门体1上的安装机构10的扣持配合,并利用弹片212保持扣持的锁紧状态,使把手2与门体1之间无需借助工具即可实现自行安装或者拆卸;另外,弹片212的锁紧部2121对抵持面1211的抵接力,可以分解为沿着所述插接部12侧部朝向安装基座11方向的力、朝向插接部12延伸方向的力,使得弹片212在两个方向上同时对所述固定机构21和安装机构10的扣持配合锁紧加固,从而使得把手2与门体1的结合更加牢固。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例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例。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例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制冷设备,包括门体,可拆卸地固定在门体上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包括把手本体、固定设置在所述把手本体两端的固定机构,所述门体上设有与所述固定机构扣持配合的安装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具有用以容纳所述安装机构的安装腔、固定于安装腔内以保持固定机构和安装机构的扣持状态的弹片,所述弹片具有自安装腔内底壁朝向安装腔内倾斜延伸的锁紧部,所述安装机构朝向前述内底壁的一侧设有与所述锁紧部抵持固定的抵持面;所述固定机构还设有连通安装腔内外以对锁紧部进行解锁操作的拆卸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具有安装基座和自安装基座顶部侧向延伸的插接部,所述抵持面形成在所述插接部远离插接部的自由末端的侧部;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自安装腔内侧壁突伸的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与安装腔内底壁之间形成有插槽,在所述固定机构朝向安装机构安装时,所述插接部伸入插槽并与所述卡接部形成卡持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和卡接部之间具有相互抵接配合的配合面,所述配合面呈斜面状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包括延伸超出安装基座的第一插接部,所述抵持面形成在所述第一插接部的侧部,所述固定机构具有在所述第一插接部延伸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一侧壁、连接一对第一侧壁两端的一对第二侧壁,所述安装腔形成在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所述卡接部具有与所述第一插接部相配合的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自其中一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一插接部相向突伸而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插接部间隔设置且同向延伸的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插接部设置在所述安装基座顶部另一端缘,所述卡接部还具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自所述第二侧壁朝向安装腔突伸而成,所述第二卡接部与另一所述第一侧壁之间形成有间隙,以供第二插接部伸入安装腔而与第二卡接部形成卡持配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把手本体延伸的方向上,所述安装基座具有一对支撑壁、自支撑壁向内凹陷形成的第二配合空间,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二插接部配合时容置在所述第二配合空间内。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孔贯穿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壁上,并且在所述第一插接部延伸方向上呈长条状延伸设置。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本体为中空的筒状,所述把手本体具有与固定机构连接的固定部,在固定部位置处的所述把手本体内部设有加强筋,所述把手还包括封闭所述把手本体两端的封盖,所述封盖具有突伸入把手本体内部的突伸部,所述突伸部具有与所述加强筋匹配卡持的凹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制冷设备还包括设在所述门体内部与所述安装机构对应的位置处的加强铁,所述加强铁的长度覆盖所述安装机构的长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制冷设备还包括与所述门体配合的箱体,所述固定机构的外侧设置一具有锁钩的锁组,所述箱体上设有供锁钩插入的锁鼻。
CN202021542619.2U 2020-07-30 2020-07-30 制冷设备 Active CN2142469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42619.2U CN214246918U (zh) 2020-07-30 2020-07-30 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42619.2U CN214246918U (zh) 2020-07-30 2020-07-30 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46918U true CN214246918U (zh) 2021-09-21

Family

ID=77715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42619.2U Active CN214246918U (zh) 2020-07-30 2020-07-30 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469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2191453A (ja) 保管庫、特に器具保管庫
CN214246918U (zh) 制冷设备
CN215927089U (zh) 汽车内扣手螺钉盖板、安装结构及内扣手解锁结构
CN212481471U (zh) 空调装配组件和空调器
CN113865236B (zh) 可更换门面的冰箱门
CN106703511B (zh) 一种冰箱门体的把手
CN220014763U (zh) 拉手、假面板和通信设备
CN215732017U (zh) 一种电池弹片、电池盒结构及智能锁
CN218815808U (zh) 一种新型通用锁具
JP2700120B2 (ja) ヒューズボックスの端子係止構造
CN213297563U (zh) 一种壳体装置以及安防门磁
CN211823418U (zh) 冰箱
CN114108275B (zh) 门体和洗衣机
CN220869053U (zh) 一种蒸烤箱的门锁结构及蒸烤箱
CN114123068B (zh) 一种接线盒中用于电路板的固定结构
CN214046288U (zh) 一种面板与后盖的连接结构
CN219587370U (zh) 推拉锁
CN220341392U (zh) 智能锁电池盒及智能锁
CN218780581U (zh) 一种连接顶板和后板的连接机构及收纳柜
CN215337280U (zh) 一种冷柜拼装结构
CN218509220U (zh) 开关箱门把手适用不同箱门板厚的迫压固定装置
CN215149303U (zh) 一种滑推式拆装的刀具手柄及具有其的刀具
CN211146828U (zh) 一种电控盒的安装结构及空调器
CN216957899U (zh) 一种机械联锁接触器用固定结构
CN213119707U (zh) 显示屏支架的限位结构、显示屏支架、冰箱门体、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