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42032U - 饮料容器以及饮料容器的栓本体 - Google Patents

饮料容器以及饮料容器的栓本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42032U
CN214242032U CN202022825568.0U CN202022825568U CN214242032U CN 214242032 U CN214242032 U CN 214242032U CN 202022825568 U CN202022825568 U CN 202022825568U CN 214242032 U CN214242032 U CN 2142420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verage
container
user
face
temperature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2556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前田雄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ger Thermos Co ltd
Tig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iger Thermo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ger Thermo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ger Thermos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420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420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hermally Insulated Containers For Foods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饮料容器以及饮料容器的栓本体,并且提升包括体温测定功能的饮料容器的体温测定精度。饮料容器,其包括收容饮料的容器、可装卸地安装在容器的栓本体、设置在栓本体的饮用口部、位于栓本体的后端且可开闭地设置的盖体、设置在栓本体的所述饮用口部附近并检测用户的脸表面的温度的非接触式的体温传感器而形成,设置探测用户的脸对于体温传感器的接近的脸接近探测部件,通过脸接近探测部件来检测用户的脸对于体温传感器已接近规定的距离以内,并且将体温传感器设置于在用户的脸对于体温传感器已接近规定的距离以内的状态下,对应于用户的脸的脸颊的位置,检测脸表面之中温度最稳定的脸颊表面的温度。

Description

饮料容器以及饮料容器的栓本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饮料容器以及饮料容器的栓本体。
背景技术
最近,收容所期望的饮料(例如茶、矿泉水等)来保持携带的不锈钢瓶等携带型的饮料容器得到广泛使用。
作为此种饮料容器的一例,例如有如下的饮料容器,其包括:筒状的容器,收容饮料;栓体,具有可装卸地嵌合在此容器的上端侧开口部内侧的饮用口部;饮料注出口,设置在此栓体的饮用口部内侧(底部);栓盖,以覆盖所述栓体的外周的状态,可装卸地螺合在所述容器的上端侧开口部外侧;盖体,可开闭地枢转支撑在此栓盖外周的一侧,在闭状态下覆盖所述饮料注出口;以及栓构件,位于此盖体的内侧,在盖体闭状态下封闭所述饮料注出口(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饮料容器的结构)。
在此种结构的饮料容器的情况下,若首先打开栓体上部的盖体(由此打开饮用口部内侧 (底部)的饮料注出口),其后使容器朝水平方向倾斜或超过水平方向倾斜,由此使饮用口部的位置变低,则可经由饮料注出口而以用嘴饮用的状态摄取被收容在容器内的饮料,不需要杯子等饮用容器,因此方便携带。
另外,在此种饮料容器中,若可探测是否已饮用饮料,另外,在已饮用的情况下,可计量已饮用的饮料的量(摄取量),则就各种观点而言方便。例如,在使儿童或老人在不可缺少水分补充的夏季携带的饮料容器等中,若可在保护者侧判断是否已利用所述饮料容器来实际地饮用、或是否已饮用足够的量等,并可经由规定的通信系统来监视其计量数据,则可构筑家庭或设施(医院)中的用户的监护服务系统。
因此,对应于此种技术课题,本申请创造者等人提出了如下的饮料容器:对如上所述的饮料容器的栓体部及饮用口部的结构进行改良,并且进而设置饮料流出探测部件、容器倾斜角检测部件、以及饮料流出量运算部件,而可计量饮料摄取时的饮料的摄取量,所述饮料流出探测部件在饮料摄取时,探测从容器经由饮用口部而流出的饮料的流出,所述容器倾斜角检测部件检测容器朝水平方向的倾斜角,所述饮料流出量运算部件根据由容器倾斜角检测部件所检测的容器本体的倾斜角、及由饮料流出探测部件所探测的饮料的流出状态,对容器内的饮料朝外部的流出量进行运算(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的饮料容器的结构)。
根据此种结构,可利用所述饮料流出量运算部件,根据由所述倾斜角检测部件所检测的容器朝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及由所述饮料流出探测部件所探测的所述饮用口部中的饮料的流出状态,容易地计量容器内的饮料朝外部的流出量,即用户的饮料的摄取量,在使儿童或老人在不可缺少水分补充的夏季携带的饮料容器等中,若可在保护者侧判断用户是否已实际地摄取饮料、或是否已摄取足够的量等,并可经由规定的通信系统来监视其计量数据,则可构筑家庭或设施(医院)中的用户的监护服务系统。
在此情况下,例如若在所述栓体部分设置测定用户的体温的体温传感器或检测外部空气温度的气温传感器、检测外部空气的湿度的湿度传感器等,则可进一步也检查用户的健康状态,也可以指示对应于健康状态的饮料的摄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2-12161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愿2019-012211号说明书及附图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当如所述那样在饮料容器设置检测用户的体温的体温传感器来检测体温时,在何处设置何种温度传感器,如何进行感测成为课题。
在如所述那样在栓本体具有饮用口部的饮料容器的情况下,在用户的嘴接触的饮用口部埋设温度传感器来直接检测用户的嘴唇部分的温度也是一种方法。但是,在此种情况下,存在如何将传感器埋设在厚度薄的饮用口部的问题,或如何进行从电池朝传感器的供电、从传感器朝控制基板的布线的问题,并不容易实现。
因此,可考虑采用如放射温度传感器那样的非接触式的温度传感器,将此温度传感器设置在饮用口部附近,对将嘴贴在饮用口部来摄取饮料时的用户的脸的温度进行感测。在将嘴贴在饮用口部的饮料摄取时,用户的脸接近温度传感器,因此能够以固定的检测精度检测用户的体温。
另外,温度传感器只要设置在栓本体即可,因此从电池的供电或朝控制基板的布线的问题也得到解决。
但是,在此种情况下,若用户的脸接近固定的探测距离,则即便所述探测距离并非最短距离,温度传感器也产生输出,将此状态下的探测温度作为用户的体温来检测。另外,在此状态下,也容易受到外扰的影响。即便用户已将嘴贴在饮用口部,若不实际地使容器本体超过水平方向倾斜后开始饮用饮料,则用户的脸与温度传感器仍然具有相当的距离,未必称得上最短距离,而无法期待精度高的体温值的测定。
因此,在使用如上所述的非接触式的温度传感器来测定体温的情况下,为了测定准确的体温值,必须首先探测用户的脸处于对于温度传感器已接近规定距离以内的状态,然后取入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作为体温值来判定。
另一方面,人脸的皮肤表面温度一般比腋下温度(36℃~37℃)更低(34℃~35℃),根据部位而存在差异,未必遍及整体而固定。
因此,在使用如上所述的非接触式的温度传感器来测定脸表面的温度的情况下,即便与传感器的距离相同,也根据在脸表面的哪个部位进行测定而产生误差。
本申请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此种课题而形成的实用新型,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饮料容器,所述饮料容器在栓本体的饮用口部附近包括非接触式的体温传感器,设置探测用户的脸对于体温传感器的接近的脸接近探测部件,检测用户的脸对于体温传感器已接近规定的距离以内,并且将体温传感器设置于在用户的脸对于体温传感器已接近规定的距离以内的状态下,对应于用户的脸的脸颊的位置,由此检测脸表面之中温度最稳定的用户的脸的脸颊表面的温度,由此可检测更准确的体温。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申请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以上的课题,包括如下的课题解决手段来构成。
(1)本申请技术方案1的实用新型的课题解决手段
本申请技术方案1的实用新型的饮料容器包括:容器本体,收容饮料;栓本体,可装卸地安装在此容器本体;饮用口部,设置在此栓本体;盖体,与所述栓本体的后端连结,可开闭地设置;非接触式的体温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饮用口部附近,可检测用户的脸表面的温度;以及脸接近探测部件,可探测所述用户的脸对于此体温传感器的接近;当由所述脸接近探测部件检测到所述用户的脸对于所述体温传感器已接近规定的距离以内时,通过所述体温传感器来探测所述用户的脸表面的温度,并且所述体温传感器设置在如下的位置:在所述用户的脸对于所述体温传感器已接近所述规定的距离以内的状态下,对应于所述用户的脸的脸颊部分,检测此脸颊部分的温度的位置。
根据此种结构,可在伴随饮料的摄取而开始的用户的体温的测定时,首先使用脸接近探测部件,检测用户的脸是否对于设置在栓本体的饮用口部附近的体温传感器,已接近可进行准确且稳定的体温的测定的规定的距离以内。
其结果,在用户的脸对于体温传感器未接近可进行准确且稳定的体温的测定的规定的距离以内的情况下,不进行体温的测定(不将体温传感器的输出取入控制单元)。另一方面,当用户的脸对于体温传感器已接近可进行准确且稳定的体温的测定的规定的距离以内时,利用体温传感器进行体温的测定(将体温传感器的输出取入控制单元)。
而且,在此结构中,在所述情况下,将所述体温传感器设置于在用户的脸对于所述体温传感器已接近规定的距离以内的状态下,对应于所述用户的脸的脸颊部分的位置,由此在用户的脸对于所述体温传感器已接近规定的距离以内的状态下检测用户的脸的脸颊部分的温度,根据此用户的脸的脸颊部分的温度来测定用户的体温。用户的脸的脸颊部分作为整个脸之中无凹凸、面积也大、温度最稳定的部位而为人所知。
而且,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中,如上所述,在用户的脸对于位于饮用口部附近的体温传感器的传感器部充分地接近,在体温传感器的性能方面成为可有效地检测的体温状态的阶段,将整个脸之中无凹凸、面积也大、温度最稳定的脸颊部分的温度作为基准,测定准确的体温。
因此,虽然是根据始终露出在外部,与腋下相比表面温度相对低的脸表面的温度,以非接触方式检测体温的情况,但可进行更接近真实温度的体温的测定。其结果,也可以用于中暑等的临床的诊断。
(2)本申请技术方案2的实用新型的课题解决手段
本申请技术方案2的实用新型的饮料容器:在所述本申请技术方案1的实用新型的饮料容器的结构中,所述脸接近探测部件设置在比所述饮用口部更后端侧,以探测所述用户的脸对中心部的接近的方式构成。
在饮料容器的情况下,为了容易饮用容器本体内的残量,通常饮用口部位于栓本体左右方向的中间,至少设置在栓本体的中央部、或大多靠近前端来偏向设置。另外,摄取饮料的人的嘴位于脸的下部侧。因此,若将发光二极管及光电二极管配置在与栓本体的饮用口部相比后端侧左右的位置,则来自发光二极管的光由正在摄取饮料的用户的脸的正好中心部反射而效率良好地射入光电二极管。
其结果,可无左右的摇晃而在中心部确实地探测用户的脸对于体温传感器的接近,距离探测精度变高。
(3)本申请技术方案3的实用新型的课题解决手段
本申请技术方案3的实用新型的饮料容器:在所述本申请技术方案1或本申请技术方案2 的实用新型的饮料容器的结构中,所述体温传感器位于与所述饮用口部相隔规定的距离的所述饮用口部的横向侧来设置。
人的脸颊从脸的上下方向中间部至下部,左右对称地设置有两个。因此,在设为如以上那样的结构的情况下,以饮用口部位于栓本体左右方向的中间,在栓本体的中央部设置、或靠近前端来偏向设置为前提,用户的脸对于体温传感器接近规定的距离以内,体温传感器的传感器部(红外线射入部)对应于正在摄取饮料的用户的脸的脸颊部分,可使来自整个脸之中无凹凸、面积也大、温度最稳定的脸颊部分的红外线确实地射入。
另外,脸颊部分也不会受到由饮料摄取时的颌的运动所引起的嘴角部分的运动的影响,可进行更准确的体温的测定。在饮料的摄取时,每当饮入饮料时颌均运动,对应于此,嘴角部周边的肌肉也运动。因此,若检测嘴角部周边部分的温度,则无法测定准确的体温。因此,在饮料的摄取时,使体温传感器对应于整个脸之中无凹凸、面积也大、温度最稳定的比嘴角部更靠近侧方规定距离的脸颊部分,而检测准确的体温。
而且,为了所述目的,使体温传感器位于与所述饮用口部(嘴角部)相隔规定的距离的所述饮用口部的横向侧(侧方)来设置。
若设为此种结构,则在饮料的摄取时,探测体温的体温传感器对应于整个脸之中无凹凸、面积也大、也无饮料摄取时的肌肉的运动、温度最稳定的脸颊部分,可避开在饮料摄取时有肌肉的运动的嘴角周边部分,检测整个脸之中无凹凸、面积也大、温度最稳定的脸颊部分的温度。
(4)本申请技术方案4的实用新型的课题解决手段
本申请技术方案4的实用新型的饮料容器的栓本体包括:饮用口部;盖体,可开闭地设置;非接触式的体温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饮用口部附近,可检测用户的脸表面的温度;以及脸接近探测部件,可检测所述用户的脸对于此体温传感器的接近;当由所述脸接近探测部件检测到所述用户的脸对于所述体温传感器已接近规定的距离以内时,通过所述体温传感器来探测所述用户的脸表面的温度,并且所述体温传感器设置在如下的位置:在所述用户的脸对于所述体温传感器已接近所述规定的距离以内的状态下,对应于所述用户的脸的脸颊部分,检测此脸颊部分的温度的位置。
根据此种结构,可将包括可开闭的盖体、饮用口部、体温传感器、脸接近探测部件,具有与所述技术方案1的实用新型的饮料容器相同的作用、效果的栓本体作为有别于收容饮料的容器,可单独制造销售的具有独立的商品价值的智能盖、物联网(Internet ofThings,IoT) 工具来构成。
[实用新型的效果]
以上的结果,根据本申请实用新型,可提供一种具有以非接触方式测定更准确的体温的功能的饮料容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申请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饮料容器的盖体闭状态下的外部结构的正面图。
图2是表示此饮料容器的盖体开状态下的外部结构的主要部分的正面图。
图3是表示此饮料容器的栓本体部分的盖体开状态下的外部结构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此饮料容器的内部结构的盖体闭状态下的剖面图(图1的A-A剖面图)。
图5是表示此饮料容器的容器本体上端部及盖体部的结构的盖体闭状态下的放大剖面图 (图4的容器本体的上端部及盖体部的放大剖面图)。
图6是表示此饮料容器的容器本体上端部及盖体部的结构的盖体开状态下的剖面图(图2 的B-B剖面图)。
图7是表示此饮料容器的安装有饮用口构件的容器本体部分的结构的剖面图(但是,在此状态下尚未组装电池收纳部及其关联零件)。
图8是表示此饮料容器的安装有饮用口构件的容器本体部分的结构的平面图(但是,在此状态下尚未组装电池收纳部及其关联零件)。
图9是表示此饮料容器的卸除了容器本体部分(图7部分)的栓本体及盖体部分的结构的盖体闭状态的正面图。
图10是表示此饮料容器的卸除了容器本体部分(图7部分)的栓本体及盖体部分的结构的盖体闭状态的剖面图(图9的C-C剖面图)。
图11是将此饮料容器的容器、饮用口构件、电池、天线、控制基板、栓本体、盖体的各部分相互分离来表示饮料容器各部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此饮料容器的控制基板部分的结构的基板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此饮料容器的控制基板部分的结构的基板背面侧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将此饮料容器的电池设置在电池固定器的设置状态下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此饮料容器的电池与电池固定器的固定器部的对应结构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针对设置在此饮料容器的饮用口构件上表面的电池收纳部,收纳设置有保持在电池固定器的电池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设置在此饮料容器的饮用口构件上表面的电池收纳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设置在此饮料容器的饮用口构件上表面的电池收纳部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19的(a)及图19的(b)是表示设置在此饮料容器的饮用口构件上表面的电池收纳部中的负极侧电源端子部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图20是表示此饮料容器的栓本体上表面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1是表示此饮料容器的栓本体上表面部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22是将设置在此饮料容器的控制基板部分的饮料容器控制单元(微型计算机)作为中心的控制电路的框图。
图23的(a)~图23的(l)是表示此饮料容器的图22的控制电路中的电子零件各部的控制动作的时序图。
图24是表示在此饮料容器中用于根据实验数据来求出饮料的摄取量的饮料摄取量算出方法的容器本体部分的倾斜角与容器本体内的饮料残量的关系的实验数据的图表。
图25的(a)~图25的(e)是在此饮料容器中,根据饮料摄取时的容器本体部分的倾斜角的变化来算出饮料的摄取量的情况的动作说明图。
图26是表示根据图25的(a)~图25的(e)中所示的饮料摄取时的容器本体部分的倾斜角的变化,通过计算来求出饮料的摄取量的饮料摄取量算出方法中所使用的容器本体的结构与对应于其倾斜角的饮料的流出状态的概略图。
图27是表示图26的容器本体内的饮料内容量(残量)具有1/2以上时的饮料内容量(残量)的计算方法的说明图。
图28是表示图26中所示的容器本体内的饮料的内容量(残量)为1/2时的饮料内容量(残量)的计算方法的说明图。
图29是表示图26的容器本体内的饮料内容量(残量)变得比1/2更少时的饮料内容量(残量)的计算方法的说明图(纵剖面)。
图30是表示图26的容器本体内的饮料内容量(残量)变得比1/2更少时的饮料内容量(残量)的计算方法的说明图(横剖面)。
图31是使用所述饮料容器的通信功能来构成用户的监护系统时的系统概略图。
图32是表示使用所述饮料容器的通信功能来构成用户的监护系统时的饮料容器控制单元的监护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符号的说明]
1:容器本体
2:栓本体
3:盖体
5:控制基板
10:饮料容器
11:容器
12:饮用口构件
12a:饮用口部
51a:盖开闭传感器
51b:倾斜角传感器
51c:脸接近探测用发光二极管
51d:脸接近探测用光电二极管
51e:气温传感器
51f:湿度传感器
51g:体温传感器
51i:饮料容器控制单元
52a:饮料流出探测用发光二极管
52b:饮料流出探测用光电二极管
51j:收发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随附的图1~图32对本申请实用新型的饮料容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饮料容器的容器整体及主要部分的结构)
首先,在图1~图11中表示此实施方式中的饮料容器的容器整体及主要部分的结构。
此实施方式中的饮料容器在容器本体的上部包括饮用口构件,可进行直饮,并且包括饮料的流出量运算功能,可对已被饮用的饮料的量进行运算。
即,此实施方式的饮料容器例如包括:容器本体1,包含容器11及饮用口构件12;栓本体2,设置在此容器本体1的所述饮用口构件12的外周部;以及盖体3,在此栓本体2的上部、且所述容器本体1的所述饮用口构件12的上部可开闭地设置。
(关于容器本体1的结构)
容器本体1的容器11包含有底筒状的金属制构件,其侧壁部分从底壁部11b外周侧至除后述的开口部规定宽度部分以外的上部外周侧为止,形成为等径的筒状体。另一方面,底壁部11b的中心在球面上隆起规定的高度,另一方面,上部侧的大致整个面开口成圆形。而且,此上部侧开口部的规定上下宽度部分(以下,将此部分称为开口缘部)11a略微缩径成小径(与以下所述的饮用口构件12的安装部12b的板厚对应),在其外周面侧形成有饮用口构件12螺合用的螺合槽。饮用口构件12包含螺合在所述开口缘部11a的外周侧的下部侧大径筒状的安装部12b、与构成饮用口的小径筒状的饮用口部12a的合成树脂制的一体成型品。小径筒状的饮用口部12a朝上方长长地伸长规定尺寸。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作为构成饮用口构件12的合成树脂材料,使用具有规定水准的透光率(具体而言,对于红外光具有规定水准的透光率)的半透明材料来成型,如后述那样,以如下方式构成:来自设置在隔着小径筒状的饮用口部12a而相互相向的位置的发光二极管52a的红外光透过饮用口部12a部分,直接射入作为光接收部的光电二极管52b的光接收面。
饮用口构件12的安装部12b的上下尺寸成为与所述开口缘部11a的上下尺寸对应的尺寸,在其内周面侧形成有与所述开口缘部11a外周面的螺合槽螺合的螺合槽。另外,饮用口部12a 的内外径形成为适合于将前端稍微放入嘴中来饮用的的小径尺寸的内外径,另一方面,上下方向的尺寸(长度)形成为相当长的尺寸(长度),穿过后述的栓本体2的上壁部21的饮用口部插通孔20而朝上方突出规定长度。在饮用口部12a的饮用口部插通孔20部分全周,设置有用于密封与饮用口部插通孔20之间的间隙的密封构件嵌合槽,在此密封构件嵌合槽嵌合有密封圈12d。饮用口部12a的上端侧开口面成为饮料供给方向侧端部(前端部)的高度高,其相反侧端部(后端部)的高度低的倾斜面。而且,由此确保饮料的饮用容易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例如如根据图7及图8而明确,所述饮用口部12a的中心O2-O2位于左右两方向的中心,从对于容器11的安装部12b的中心(容器11的中心)O1-O1 朝前端侧(饮料容器正面侧)仅偏位(偏移)规定尺寸a来设置。而且,由此即便在容器本体1内的饮料已变少的情况下,通过使容器本体1大幅度倾斜成水平角度以上的角度,也可以使比饮用口部12a更靠近容器底壁部11b侧的位置变高,而大致确实地饮用完。
(关于栓本体2的结构)
另一方面,符号2是以贯插所述饮用口部12a的形状嵌合固定在所述饮用口构件12的本体部分上部,具有规定水准的透光率(具体而言,对于红外光具有规定水准的透光率)的合成树脂制的栓本体,包括所述圆形且平坦的上壁部21、筒状的侧壁部22、以及锁定杆设置部 23来构成,所述筒状的侧壁部22从此上壁部21的外周部分,呈裙状地具有平缓的圆弧面上的宽度来朝下方延长规定的长度,将其下端侧开口部嵌合固定在所述饮用口构件12的对于容器11的安装部12b的肩部(稍微成为小径),所述锁定杆设置部23位于此侧壁部22的前面部(正面部),形成有锁定杆7的设置部,在所述上壁部21的背面侧及侧壁部22的内侧,形成有安装了用于实现饮料流出量的运算功能的各种传感器、控制单元、收发单元等电子零件的控制基板(电子基板)5的设置空间。
在此栓本体2的所述上壁部21的后端,设置有枢转支撑铰链轴24的规定的长度的铰链轴固定器21a,后述的盖体3后端侧左右一对的铰链托架32c、32c枢轴转动地安装在由此铰链轴固定器21a枢转支撑的铰链轴24,由此盖体3在上下方向上弧形转动自如地得到轴支撑。在铰链轴24卷绕安装有线圈状的铰链弹簧(省略图示),其一端侧以具有回弹方向(盖开方向)的弹性的形状卡合在所述栓本体2侧,另外,另一端侧以具有回弹方向(盖开方向)的弹性的形状卡合在盖体3侧,对盖体3转动施力成从所述锁定杆7侧朝铰链轴固定器21a侧后方倾斜的打开状态(图2、图3、图6的状态)。另外,在此栓本体2的上壁部21,除后述的控制基板5固定用的两个螺丝孔21d、21e以外,设置有与后述的控制基板5侧的温湿度传感器51e、51f对应的温湿度导入孔21f,与后述的控制基板5侧的盖开闭传感器(霍尔传感器)51a对应的磁力线透过孔21b,与此控制基板5侧的体温传感器51g对应的透过孔21c等。在温湿度导入孔21f及磁力线透过孔21b,分别设置蒸汽穿过但水不穿过的蒸汽透过膜,以来自饮用口部12a侧的水不浸入的方式构成。
另一方面,设置锁定杆7的锁定杆设置部23包括:U状壁23a,以使前面侧侧壁部22的一部分呈U状地突出的形状一体地设置的上端侧及前面侧开口;U状的凹槽部23b,形成在此U状壁23a内;上壁23c,位于此U状的凹槽部23b的上端侧开口部,使所述上壁部21的前端部的一部分突出规定宽度及规定长度,将其前端部作为后述的锁定杆7的盖锁定时的止动部,将其上表面部作为后述的盖体3(其前面侧侧壁部32)的盖关闭时的固定面;锁定弹簧25嵌合用的圆形槽23d,位于比所述U状的凹槽部23b的上下方向中间部略微下方来设置;锁定杆固定构件6固定用的凸部23e,突设在此圆形槽23d的下部侧;以及锁定杆卡合轴8,位于所述U状的凹槽部23b的所述上壁23c与所述锁定杆固定构件6固定用的凸部23e之间,以架设在所述U状壁23a的左右两侧壁部间的形状设置(参照图3~图5、图11)。
另一方面,符号7是设置在此锁定杆设置部23的锁定杆,此锁定杆7包含合成树脂制的杆构件,所述合成树脂制的杆构件在其上端部71侧具有与后述的盖体3侧的锁定杆卡合片32b 卡合的卡合片71a,在下端部72侧具有锁定弹簧25嵌装用的凸部72a,在两者的中间部73 具有包含剖面U状的针对锁定杆卡合轴8的卡合槽的剖面半圆形状的轴套部73a。而且,将此锁定杆7的中间部73的所述轴套部73a的U状的卡合槽与所述凹槽部23b内的锁定杆卡合轴 8卡合来可转动地支撑,并且在下端部72侧的锁定弹簧25嵌装用的凸部72a与凹槽部23b侧的锁定弹簧25嵌合用的圆形槽23d之间设置锁定弹簧25,以锁定杆7的上端部71的卡合片 71a与盖体3侧的卡合片32b卡合的方式施力。
如此,在已将锁定杆7设置在所述U状壁23a内的U状的凹槽部23b内的状态下,进而将锁定杆固定构件6可滑动地卡合在所述U状壁23a内的U状的凹槽部23b的开口缘部,而将所述锁定杆7保持成如图1、图4、图5那样的稳定的卡合状态(盖锁定状态)。
此锁定杆固定构件6的上端部61侧形成为维持锁定杆7的上端部71侧卡合片71a与盖体3侧卡合片32b的卡合状态的按压面部,并且在下端部62侧上部位置设置有解除所述上端部71侧卡合片71a与盖体3侧卡合片32b的卡合状态的按压操作用的凸部62a。另外,在此锁定杆固定构件6的上端部61侧下部,设置有朝上方侧或下方侧两方向的滑动操作用的爪部 61a,进而在下端部62侧下端位置设置有对接片62b,所述对接片62b在锁定杆7的锁定状态下与所述U状的凹槽部23b内的锁定杆固定构件6固定用的凸部23e对接,即便对按压操作用的凸部62a进行按压,也无法解除所述上端部71侧卡合片71a与盖体3侧卡合片32b的卡合状态。
针对设置锁定杆7的所述U状壁23a内的U状的凹槽部23b,如图5那样设置锁定杆7,所述U状的凹槽部23b在所述对接片62b的下方侧,在上下方向上设置有规定的长度的空闲空间b(参照图5中的上下方向的箭线)。而且,所述锁定杆固定构件6利用此空闲空间b在上下方向上滑动,在所述锁定杆固定构件6滑动至上端位置为止并按压所述锁定杆7的上端部71的图3的状态下,下端部62侧的对接片62b与锁定杆固定构件6固定用的凸部23e对接来维持锁定杆7的固定状态。
另一方面,在所述锁定杆固定构件6被从图5的状态朝下方进行滑动操作,此锁定杆固定构件6滑动至空闲空间下端位置为止的状态下,所述下端部62侧对接片62b与锁定杆固定构件6固定用的凸部23e的对接被解除,所述锁定杆7的上端部71可进行转动。因此,在此状态下,若朝后方按压所述锁定杆固定构件6的下端部62的按压操作用的凸部62a部分,则锁定杆7的下端部72被朝后方按压(抗拒锁定弹簧25施加的力),锁定杆7的上端部71侧卡合片71a朝前方旋转,与盖体3侧的卡合片32b的卡合脱落,而可打开盖体3。
(以及电池固定器53、电池收纳部54部分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作为各种传感器51a、51b、51e~51h,各种二极管51c、51d、 52a、52b以及饮料容器控制单元51i,收发单元51j运行用的电源电池,例如采用图14及图15中所示的圆形且整体的厚度薄的纽扣型(硬币型)的电池58。而且,以如下方式构成此纽扣型的电池58:如图14所示那样,以使正极面58a侧成为上部及外周,使负极面58b侧成为下部(下表面)的状态,设置在规定的电池固定器53后,可装卸地收纳在设置于所述饮用口构件12的安装部12b的上壁面12c部分的图17~图19的(a)及图19的(b)中所示的电池收纳部54部分,由此可在不对栓本体2的嵌合固定带来障碍的状态下、且在嵌合了栓本体2 的图5及图6的状态下,经由电池固定器53而朝外部抽出电池58,另外,反之插入成原来的收纳状态。
即,首先,例如如图14及图15所示,所述电池固定器53包括:电池固定器部53b,包含可装卸地抱入所述规定的直径、规定的厚度的纽扣型的电池58的超过半圆部的部分的相互连续的左右一对的固定器片53a、53a;圆弧板形状的抓手部53c,一体地设置在此电池固定器部53b的圆弧面形状的基端部分外周,在上下左右方向上尺寸稍大;在左右一对的固定器片 53a、53a及固定器部53b的基端部分内侧,设置有与所述纽扣型的电池58的外形尺寸对应的 C字形的电池嵌合槽53d(参照图15)。此C字形的电池嵌合槽53d的圆周方向的尺寸形成得比电池58外周尺寸的半圆部分略大(开口部的左右方向的尺寸形成得比直径略小),已被嵌合的纽扣型的电池58不会脱落,伴随规定的弹性的卡止力(弹簧压力)而被确实地保持。另一方面,即便如此,由于所述左右一对的固定器片53a、53a部分具有规定的变形弹性(弹簧压力),因此也可以自由地进行电池58的嵌入、取出。另外,另一方面,电池固定器部53b 的基端侧外周面及抓手部53c的外周面形成为沿着所述栓本体2的侧壁部22的外周面的相同曲率半径的圆弧面形状,在朝电池收纳部54中的电池58的收纳状态下,此部分以可捏出的状态与设置在所述栓本体2的侧壁部22的后端部分的电池收纳口22a的后端外周侧卡合槽22b 部分卡合(参照图5、图6)。
即,在电池固定器部53b的基端部与抓手部53c中,抓手部53c的外形尺寸(左右宽度、上下高度均)形成得比电池固定器部53b的基端部外形尺寸更大,在电池58的朝电池收纳部 54中的收纳状态下,电池固定器部53b的基端部分以贯穿状态嵌合在设置于所述栓本体2的侧壁部22的后端部分的电池收纳口(本体口)22a,抓手部53c以同一面的状态卡合在此电池收纳口22a的外周侧卡合槽22b(参照图5、图6、图10的结构)。
另一方面,饮用口构件12的上壁面12c上的电池收纳部54位于所述栓本体2的侧壁部 22的电池收纳口22a的内侧,以在其半径方向上相向的形状,例如如图17及图18所示那样构成、设置。
即,符号54a、54a是大致等径地朝栓本体2的侧壁部22的电池收纳口22a开口,朝插入方向(半径方向内侧)引导所述电池固定器53的电池固定器部53b的左右一对的固定器片53a、 53a部分,插入后进行定位固定的左右一对的引导壁,在各自的基端部内侧部分设置有电池固定器承接部54b、电池固定器承接部54b,电池承接部54c、电池承接部54c。电池固定器承接部54b、电池固定器承接部54b形成为与引导壁54a、引导壁54a的笔直的引导面正交的直角面,电池承接部54c、54c形成为与电池固定器承接部54b、54b内侧端部的电池外形尺寸对应的圆弧面。
而且,通过包含此与引导壁54a、引导壁54a的笔直的引导面正交的直角面的电池固定器承接部54b、电池固定器承接部54b,将所述电池固定器53的电池固定器部53b的左右一对的固定器片53a、53a的前端在进行了定位固定的状态下承接,另外,通过包含与电池固定器承接部54b、电池固定器承接部54b内侧端部的电池外形尺寸对应的圆弧面的电池承接部54c、电池承接部54c,将保持在电池固定器53的电池58的前端在进行了定位固定的状态下承接。
在所述左右一对的引导壁54a、54a中的左侧的引导壁54a的外周面侧,设置有整体弯折成直角,在侧面侧及背面侧固定在引导壁54a的第一电源端子(导电板)61。此第一电源端子61作为正极端子来构成,从左侧引导壁54a的侧面部起在后端部朝内侧(右侧)弯折成直角的背面侧导电板部分超越所述电池固定器承接部54c,朝内侧(右侧)长长地延设,成为使其前端部呈V字形状地弯折规定宽度的结构的部分。而且,通过所述方式而呈V字形状地弯折的前端部分61a带有规定的按压力,与已如所述那样被收纳、定位固定的电池58外周的正极面58a接触(导通)。由此,将第一电源端子61构成为正极的电源端子。而且,此第一电源端子61的侧面侧部分61b成为引线部,在此部分连接用于朝控制基板5供电的电源配线64a。符号61c表示所述侧面侧部分61b与所述电源配线64a的连接部,从此部分61c经由电源配线64a而朝后述的栓本体2内侧的控制基板5部分供电。另外,符号61d是第一电源端子61的朝左侧引导壁54a的固定部(安装部)。
另一方面,符号62是第二电源端子,此第二电源端子62位于所述右侧的引导壁54a的后端部内侧,将基端侧固定在配置于斜前方的电源端子安装部54d的上表面侧来设置。符号 62d是固定部(安装部)。
所述电源端子安装部54d的高度与所述左右一对的引导壁54a、54a的高度大致相同。第二电源端子62从电源端子安装部54d的上表面侧朝下方弯折成直角,在下方侧饮用口构件12 的上壁面12c部分,进一步弯折成直角,朝斜前方延设规定的长度。而且,此延设部的前端侧部分62a呈V字形状地弯折规定角度,以与已如所述那样被收纳、定位固定的电池58下表面的负极面58b的大致中央部对应的形状,带有规定的按压力来接触(导通)。由此,第二电源端子62构成负极的电源端子。而且,此第二电源端子62的基端侧62b部分成为引线部,在此部分连接接地侧的电源配线64b。符号62c表示所述基端侧62b与所述电源配线64b的连接部,从此部分将接地侧的电源配线64b连接在后述的栓本体2内侧的控制基板5部分。
此第二电源端子62的前端侧部分62a如所述那样呈V字形状地弯折,带有规定的按压力与电池58下表面的负极面58b接触(导通),此部分62a以正好位于电池58下表面的负极面 58b的中央的方式设定导电板的长度。另外,在位于此前端侧部分62a的下方侧的饮用口构件 12的上壁面12c,如图5~图7、图17~图19的(a)及图19的(b)所示,设置有与第二电源端子62的左右宽度对应的规定的深度的槽54e,在电池58已被收纳的状态下,所述第二电源端子62的前端侧部分62a如图19的(a)及图19的(b)那样,保持朝上方的按压弹性(弹簧压力)不变,将电池58固定在饮用口构件12的上壁面12c上。
即,在未收纳电池58的图19的(a)的状态下,仅倒V字形状的前端部62a从槽54e的上表面朝上方突出规定高度,在具有规定的弯曲刚性的状态下得到支撑。若朝其中收纳电池 58,则如图19的(b)那样,电池58被朝槽54e内按下去,通过其回弹性而以倒V字形状的前端部62a从下方按压电池58的负极面58b中央部的形状被接触支撑。由此,以稳定的接触状态得到保持。
另外,在所述电池收纳部54的背后(饮用口部12a的前部),设置有与所述左右一对的引导壁54a、54a相同的高度的朝前方侧敞开的一部分圆弧状的支撑壁56a,经由此支撑壁56a 而在上部侧设置有三角形状的上壁构件56b。此上壁构件56b限制如所述那样经由左右一对的引导壁54a、54a而插入,由承接部54b、承接部54b,承接部54c、承接部54c承接并进行了定位固定的电池58的上下方向的移动。由此,电池58在保持在电池固定器53的可装卸的状态下,确实地且以稳定的状态被收纳在电池收纳部54中(参照图16及图18的状态)。
(朝栓本体2内侧的控制基板5的设置结构)
所述栓本体2的内侧、上壁部21背面侧的圆形的空间成为圆形的控制基板5的设置空间,所述圆形的控制基板5构成对所述容器11内的饮料的从饮用口部12a的流出量(用户的摄取量)进行运算的流出量运算装置、检测饮料摄取时的用户的体温的体温检测装置、及互联网通信装置等电子电路部分,在其最上层部(上壁部21的背面正下方)设置有设置了各种传感器、控制单元、收发单元等电子零件的控制基板5。在此控制基板5,也在与所述栓本体2的上壁部21的饮用口部插通孔20同轴位置形成有大致同径的饮用口部插通孔50,在朝栓本体 2内侧的设置状态下,饮用口部12a同样地从下方朝上方插通。在所述栓本体2的饮用口部插通孔20部分设置有密封构件12d,由此以在饮用口部12a中洒落的饮料(水分)不侵入控制基板5侧的方式发挥作用。
(关于控制基板5部分的结构)
在控制基板5部分,例如如图11~图13所示,利用其表背两面来设置盖开闭传感器(霍尔传感器)51a(表面侧)、脸接近探测用的发光二极管51c及光电二极管51d(表面侧)、气温传感器51e(表面侧)、湿度传感器51f(表面侧)、体温传感器51g(表面侧)、饮料穿过探测用的发光二极管52a(背面侧)及光电二极管52b(背面侧)、倾斜角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51b(表面侧)、收发单元51j(背面侧)、收发用天线55(背面侧)、饮料容器控制单元 51i(背面侧)等各种传感器零件及控制零件、通信零件,所述盖开闭传感器(霍尔传感器) 51a(表面侧)探测盖体3的开闭,所述脸接近探测用的发光二极管51c及光电二极管51d(表面侧)在由此盖开闭传感器51a探测到盖体3已被打开的状态下,探测用户的脸已接近所述饮用口部12a,所述气温传感器51e(表面侧)检测饮料容器外部的外部空气的温度,所述湿度传感器51f(表面侧)检测饮料容器外部的外部空气的湿度,所述体温传感器51g(表面侧) 在由所述脸接近探测用的发光二极管51c及光电二极管51d探测到用户的脸已接近所述饮用口部12a规定距离以上的状态下,测定此脸表面(特别是脸颊部分)的温度(用户的体温),所述饮料穿过探测用的发光二极管52a(背面侧)及光电二极管52b(背面侧)探测容器本体 1倾斜规定角度以上,饮料已在所述透明的饮用口部12a内穿过,所述倾斜角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51b(表面侧)检测用户使容器本体1倾斜,经由所述饮用口部12a而摄取饮料时的容器本体1的倾斜角θ,所述收发单元51j(背面侧)包括互联网连接功能,所述收发用天线 55(背面侧)附设在此收发单元51j,所述饮料容器控制单元51i(背面侧)包括根据由所述倾斜角传感器51b所检测的容器本体1的倾斜角θ来算出由用户所摄取的饮料的量的饮料摄取量运算功能、及经由所述收发单元51j的互联网通信控制功能。
脸接近探测用的发光二极管51c及光电二极管51d如后述那样,位于使红外光透过的半透明的栓本体2的上壁部21的下表面侧,当从此使红外光透过的半透明的上壁部21的上方观察时,以相对于饮用口部12a成为如图21那样的位置关系的方式设置。另外,将用户的脸已接近规定距离以上作为条件来测定此脸表面(脸颊部分)的温度的体温传感器51g(其热电堆部分)位于所述使红外光透过的半透明的栓本体2的上壁部21部分(设置在上壁部21的体温传感器嵌插孔21c内),当从此上壁部21的上方观察时,以相对于饮用口部12a成为如图 21那样的位置关系的方式设置。所述体温传感器51g、发光二极管51c及光电二极管51d各自的与饮用口部12a的位置关系的详细情况将后述。
所述盖开闭传感器51a例如包含霍尔传感器,对应于来自设置在后述的盖体3的对应的位置的磁铁15(参照图2)的磁力(盖体3的接近),探测此盖体3的开闭。
脸接近探测用的发光二极管51c及光电二极管51d构成光传感器,所述光传感器探测用户打开盖体3,将嘴贴在容器本体1的饮用口部12a来开始饮用时的用户的脸朝规定距离以内的接近,利用光电二极管51d来检测穿过了包含使红外光透过的半透明材料的栓本体2的上壁部21部分的因用户的脸的接近而产生的来自发光二极管51c的光(红外光)的反射量的增加,由此探测用户的脸朝规定距离以内的接近。若用户的脸在规定距离以内接近发光二极管 51c及光电二极管51d,则从发光二极管51c穿过半透明的上壁部21部分,由用户的脸的表面反射,再次经由半透明的上壁部21部分而射入光电二极管51d的光的光量成为基准值以上,光电二极管51d成为开启(ON)。此光电二极管51d的开启输出例如保持至后述的饮料摄取量的运算结束为止(参照图23的时序图的(f)、(g))。
在此情况下,所述发光二极管51c及光电二极管51d位于控制基板5表面侧的饮用口部插通孔50的背后,空开规定的间隔而设置在左右两侧,穿过包含半透明材料的栓本体2的上壁部21而朝上方放射的发光二极管51c的光轴如后述那样,在朝光电二极管51d的光接收轴侧倾斜了规定角度的状态下设置,以照射已接近的用户的脸的中心部,已照在将要将嘴贴在饮用口部12a的用户的脸的中心的红外光有效地射入光电二极管51d,当所述红外光的射入量已成为规定水准以上时,光电二极管51d如所述那样成为开启。此用户的脸朝规定距离以内的接近伴随紧接在盖体3的开动作之后的饮料的摄取开始动作,但就控制条件而言,并不检测所述接近本身,而具有作为用于取入后述的体温传感器51g的准确的测定值(准确的体温) 的判定基准的意思。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所述那样将无环境光(ambient light)的影响的红外发光二极管用于发光二极管51c,但也需要如并非用户的脸的中心处的反射光,而是来自控制基板5上的发光二极管51c的红外光不直接射入光电二极管51d那样的对策。因此,例如在两者之间设置规定的隔离壁等密封部件。
在此情况下,所述形成在所述栓本体2的上壁部21的体温传感器51g嵌插用的体温传感器嵌插孔21c在上壁部21面上的位置(设置在所述控制基板5上的体温传感器51g在上壁部 21面上的位置)、及设置在所述控制基板5上的脸接近探测用的发光二极管51c在上壁部21 面下的位置、设置在所述控制基板5上的脸接近探测用的光电二极管51d在上壁部21面下的位置分别在投影状态下,例如以如图20及图21所示的位置关系来设置。
即,首先体温传感器51g嵌插用的体温传感器嵌插孔21c(设置在控制基板5上的体温传感器51g)在所述栓本体2的上壁部21部分中,将位于左右X-X方向的中间,比前后Y-Y方向的中间更靠近近前侧(锁定杆固定构件6侧)规定尺寸来设置的饮用口部12a的位置(参照图7的偏移尺寸a)作为基准,将位置设定在此饮用口部12a的左侧规定接近位置(正旁边位置)来设置。
此位置是在用户将嘴贴在所述饮用口部12a来摄取饮料的情况下,用户的左脸颊部分接近对应的位置,所述用户的左脸颊部分被认为是露出在外部的身体之中,体温最高,且整体平坦,厚度也厚,体温也稳定的部分,以通过热电堆部分来测定(吸收探测)此脸颊部分的放射温度,由此稳定且准确地探测体温的方式构成。另外,所述体温传感器51g嵌插用的体温传感器嵌插孔21c的设置位置当然也可以是与所述相同的饮用口部12a的右侧规定接近位置 (正旁边位置),可完全同样地稳定且准确地探测体温。
若更具体而言,则所述饮用口部12a的左右两侧规定接近位置(正旁边位置)是对应于与已将嘴贴在饮用口部12a的用户的左右嘴角部相隔规定的距离的左右脸颊部分的位置,也成为除容易伴随饮料摄取时的颌的运动而运动的嘴角部侧部以外的位置。
另外,用于探测成为取入此体温传感器51g的测定数据的前提条件的脸接近距离(40mm 以内)的脸接近探测用的发光二极管51c例如如图21所示,在从所述栓本体2的上壁部21 的上方观察的情况下,在靠近前后方向近前(前侧)的饮用口部12a与后端部的铰链轴固定器21a之间,设置在与此上壁部21前后方向的中心线Y-Y相比朝左侧偏离规定尺寸的位置,另外,接收来自所述发光二极管51c的红外光而进行开启动作的所述光电二极管51d例如如图21所示,在从所述栓本体2的上壁部21的上方观察的情况下,在靠近前后方向近前(前侧)的饮用口部12a与后端部的铰链轴固定器21a之间,设置在与此上壁部21前后方向的中心线Y-Y相比朝右侧偏离规定尺寸的位置。
所述发光二极管51c与光电二极管51d的设置位置例如在将栓本体2的上壁部21部分看作时钟的表盘时,发光二极管51c对应于10点的位置,光电二极管51d对应于2点的位置。另外,铰链轴固定器21a的中间对应于12点。而且,饮用口部12a位于6点的位置的略上方(与针轴相比),在其左侧正旁边(侧方)空开规定的间隔(尺寸)而设置有体温传感器嵌插孔21c(体温传感器51g)。所述规定的间隔(尺寸)是除已将嘴贴在饮用口部12a的用户的嘴角部侧方的在饮料摄取时运动的肌肉部分以外,至脸颊的大致中央部的间隔,体温传感器51g的红外光吸收部对应于脸颊的大致中央部区域。
而且,所述发光二极管51c及光电二极管51d的各光轴(发光轴及光接收轴)在用户将嘴贴在饮用口部12a,使饮料容器本体1倾斜了规定角度以上(饮料流出的角度以上)时,与用户的脸的中心部相向,可准确地检测此脸的中心部的接近距离(40mm以内)。在此情况下,在此脸的中心部,例如选择比较平坦的鼻子的正下方部分(人中部分),并以如下方式设定:从位于左侧的发光二极管51c穿过半透明的上壁部21而朝右斜上方照射的红外光在此用户的鼻子的正下方部分(人中部分)朝右斜下方反射,穿过半透明的上壁部21而效率良好地射入位于右侧的光电二极管51d。
因此,通过所述两个部分的结构(相互的光轴的布局关系)的组合,若用户的脸的鼻子的正下方部分(人中部分)接近栓本体2的上壁部21的上表面40mm以内,则在此状态下,以相同的距离关系与所述用户的左脸颊部分相向的体温传感器(热电堆)51g吸收此左脸颊的大致中央部分的温度(体温),并准确地进行测定。此作用在将右侧的脸颊部分作为探测对象的情况下也完全相同。
另一方面,气温传感器51e及湿度传感器51f分别经由设置在栓本体2的上壁部21的共同的外部空气导入孔21f(参照图11、图20、图21)而导入饮料容器外部的外部空气,并检测其温度、湿度(热度、湿度)。此处所检测的外部空气的温度及湿度例如用作判断夏季的用户的中暑的预防及对策的必要性的诊断数据。如已述那样,在温度或湿度高的闷热的环境下,容易患上中暑。因此,针对外部空气的温度及湿度是否处于容易患上此种中暑的水准,准确地测定其环境条件。在此情况下,在设置在所述栓本体2的上壁部21的外部空气导入孔21f 部分,设置有使空气透过但不使水透过的树脂制的多孔质膜,维持对于控制基板5侧的防水密封功能。
体温传感器51g例如包含将多个热电偶组合而成的热电堆,如所述那样对应于来自用户的脸的表面的体温最高、表面宽且平坦的脸颊部分的放射温度(吸收温度),准确地测定用户的体温。此处所测定的体温如后述那样,用作判断用户患上中暑的危险性、及诊断中暑的症状的监护系统用的诊断数据。即,如已述那样,若患上中暑,则体温因脱水上升,因此准确地测定体温对于诊断中暑而言变得重要。体温传感器51g是为了此目的的传感器,如上所述,其包装部分作为整体,构成为上下长的筒状(参照图12的结构),在其上端侧内侧收纳有热电堆。而且,将此筒状部分插入形成在所述栓本体2的上壁部21的体温传感器嵌插孔21c内,使其上端侧的所述热电堆部分(开口部分)面向所述栓本体2的上壁部21的上表面侧上方。而且,由此效率良好地吸收来自用户的脸的脸颊部分的红外线,将其放射温度转换成体温,并测定体温。人的皮肤的放射率在32℃下为0.98,接近黑体的1。因此,来自脸颊的红外线被热电堆有效地吸收。而且,热电堆可有效地吸收来自脸颊的宽广的区域的红外线。因此,测定精度也高。
如所述那样将用户的脸在规定距离(例如40mm)以内接近饮用口部12a(栓本体2的上壁部21上表面),即脸接近探测用光电二极管51d成为开启作为条件,将由所述体温传感器 51g所测定的体温测定数据取入后述的饮料容器控制单元51i,并如所述那样用作诊断用户的健康状态(罹患中暑的可能性及罹患症状)的诊断数据。
另外,另一方面,发光二极管52a及光电二极管52b构成探测是否已由用户开始饮料的摄取的光传感器。此饮料摄取探测用的发光二极管52a及光电二极管52b隔着包含具有所述规定水准的透光率的半透明材料的饮用口部12a的饮料流出口部分(基部部分),配置在直径方向前后,若饮料在此包含具有规定水准的透光率的半透明材料的筒状的饮用口部12a内穿过,则从发光二极管52a射入光电二极管52b的光的量被此饮料遮挡至规定量以下,由此光接收量下降,由此光电二极管52b的输出也下降至规定水准以下(参照图23的时序图的(c))。
因此,因所述理由而探测饮料的穿过(用户对于饮料的摄取)。在此情况下,更具体而言,在容器本体1未倾斜、或比规定倾斜角θ更小,饮料未从容器本体1的饮用口部12a流出的状态下,先将包含隔着所述饮用口部(其基部)12a而相向的发光二极管52a与光电二极管52b 的光传感器设定成关闭(OFF)状态,若容器本体1倾斜成规定倾斜角θ以上,饮料从容器本体1的饮用口部12a流出,则以成为开启状态的方式设定,另一方面,若容器本体1的倾斜动作(饮料的摄取)在规定的倾斜角状态下停止,饮料不再从容器本体1的饮用口部12a流出,则以成为关闭状态的方式设定。
若如此设定,则可通过包含发光二极管52a及光电二极管52b的光传感器的开启来探测饮用口部12a中的饮料的流出(摄取)的开始,通过此光传感器的关闭来响应性良好地探测饮用口部12a中的饮料的流出(摄取)的结束。在此情况下,构成光传感器的发光二极管52a 与光电二极管52b的光轴优选以与饮用口部12a的液体流出通道的中心轴(图7的O2-O2) 正交的状态来设置。若如此设置,则由光传感器探测的饮料的流出及流出结束的探测精度、响应性提升,饮料摄取量的运算精度提升。
在此情况下,发光二极管52a也使用无环境光的影响的红外发光二极管。
倾斜角传感器51b例如采用三轴型加速度传感器,以响应性良好、高精度地检测用户使容器本体1倾斜,经由所述饮用口部12a而摄取饮料时的容器本体1的倾斜角的方式构成。
(关于饮料容器控制单元51i及将饮料容器控制单元51i作为中心的控制电路的结构)
饮料容器控制单元51i例如如图22所示,对所述脸接近探测用光传感器的发光二极管51c 及饮料流出探测用光传感器的发光二极管52a进行驱动控制,并且输入来自所述盖开闭传感器51a的盖开闭探测信号、来自所述倾斜角传感器51b的容器本体1的倾斜角检测数据、来自所述脸接近探测用光传感器的光电二极管51d的脸接近探测信号、来自所述气温传感器51e 的气温测定数据、来自所述湿度传感器51f的湿度测定数据、来自所述体温传感器51g的体温测定数据、来自饮料温度传感器51h的饮料温度测定数据(具有奶瓶功能的情况)、来自所述饮料流出探测用光传感器的光电二极管52b的饮料流出探测信号,进行用户摄取饮料时的外部空气温度、湿度、体温的测定,另外,根据用户已摄取饮料时的容器本体1的倾斜角的变化,对容器11内的饮料的摄取量(流出量)进行运算,视需要存储容器本体1内的饮料的残量变化。另外,由所述气温传感器51e测定的气温测定数据、由湿度传感器51f测定的湿度测定数据、由体温传感器51g测定的体温测定数据例如作为诊断夏季的中暑的预防、中暑对策的必要性的数据进行处理,利用互联网等计算机网络、云(cloud)服务来发送至保护者的智能手机或经常就诊的医院(诊疗机构)的主治医生的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等。
即,本实施方式中的饮料容器控制单元51i不仅输入由所述倾斜角传感器51b所检测的容器本体1的倾斜角检测数据,根据用户已摄取饮料时的容器本体1的倾斜角对容器11内的饮料的流出量进行运算,管理容器本体1内的饮料的残量变化,而且针对此残量变化(饮料摄取量),根据当时的外部空气的温度或湿度、用户的体温来判定饮料的摄取量是否适当,在外部空气的温度或湿度、用户的体温高,就避免中暑的观点而言判断必须积极地摄取饮料的情况下,从保护者的智能手机或经常就诊的医院(诊疗机构)的主治医生的PC,经由计算机网络云而朝用户的智能手机发出积极地摄取饮料的指示,而避免中暑。当然,用户自身也可以确认经由计算机网络云而朝保护者的智能手机或经常就诊的医院(诊疗机构)的主治医生的 PC发送的当时的外部空气温度或湿度、用户的体温,另外,也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云以外的既有的通信设施、通信服务进行发送。
使用所述计算机网络云的通信功能利用所述收发单元51j来实现。在所述收发单元51j中安装有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OS)功能的一部分,可进行版本升级的独自的应用软件也能够以所期望的方式安装。所述中暑的预防、避免功能等利用这些应用软件来实现。
例如如图13(控制基板5的背面图)所示,附设在所述收发单元51j的收发天线55使用大量用于最近的手机的平面结构的天线,经由同轴供电线55b而与所述收发单元51j连接。在此平面结构的收发天线55的一部分设置有螺丝孔55a,经由所述螺丝孔55a而从下方朝上方螺合螺丝,由此针对所述控制基板5固定收发天线55(在图13、图4~图6、图10的状态下,均看不见此螺丝)。
另外,所述盖开闭传感器51a、倾斜角传感器51b、发光二极管51c、光电二极管51d、气温传感器51e、湿度传感器51f、体温传感器51g、饮料温度传感器51h、发光二极管52a、光电二极管52b、收发单元51j、饮料容器控制单元51i等均为电子零件(包含组件等),将所述电池58作为动作电源来运行。因此,对所述各种电子零件均时常供给电源,持续流入电流会消耗大的电力,而导致电池寿命的短命化。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图22所示,除必须时常监视盖体3的开闭的盖开闭传感器51a、必须输入此盖开闭传感器51a的探测信号来判定盖体3的开闭状态的饮料容器控制单元51i的盖开闭判定部、以及对应于其来控制对于所述各种电子零件的供电状态的供电控制部以外,针对若必要的动作结束,则在接下来需要动作之前也可以不发挥功能的电子零件,个别地设置电源开闭电路57a~电源开闭电路57g来构成,以分别可在其动作结束后,停止来自电池58的电源的供给。
另外,在图22的结构中,针对饮料容器控制单元51i,未特别表示个别的电源开闭电路,但在饮料容器控制单元51i的情况下,设置有除所述盖开闭判定部及供电控制部以外,在内部使其他控制部成为关闭的休眠功能,因此不需要个别地设置电源开闭电路,可实现相同的节能功能。
而且,所述电源开闭电路57a~电源开闭电路57g的开闭控制及休眠功能的控制基本地通过饮料容器控制单元51i的所述盖开闭判定部、及对应于此盖开闭判定部的判定结果来发挥功能的所述供电控制部来进行。在后述的图32的流程图的说明中,对此控制的内容进行详细叙述。
(关于控制基板5的设置结构)
构成如以上那样的控制电路(参照图22)的控制基板5例如在图11中所示的所述栓本体 2的内侧,支撑在设置于所述饮用口构件12的安装部12b的上表面侧的规定的高度的两根轴套部13、13(在图11中,另一根被饮用口部12a遮挡而看不见)上而得到固定。
即,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的情况下,在所述栓本体2的上壁部21设置有两个螺丝孔21d、 21e,在控制基板5也设置有两个螺丝孔51m、51n,所述两组的螺丝孔21d、21e,螺丝孔51m、 51n分别成为与设置在所述饮用口构件12的安装部12b的上表面侧的规定的高度的两根轴套部13、13的螺丝孔同轴地对应的螺丝孔。因此,在将控制基板5收纳在栓本体2的内侧上方,并同轴地支撑在饮用口构件12的安装部12b侧两根轴套部13、13上的状态下,从栓本体2 的上壁部21侧螺合规定的长度的螺丝,由此可容易地固定。由此,如图4~图6、图10那样设置。
(关于盖体3的结构)
继而,盖体3包含覆盖所述栓本体2及饮用口构件12的前高形状的合成树脂制的筒状盖构件,在其顶壁部31部分的盖闭状态下,在抵接于所述饮用口构件12的饮用口部12a(其开口部)的部分,设置有密封此饮用口部12a(其开口部)的橡胶制的衬垫4,另外,其前面侧侧壁部32的下端部32a形成为与设置在所述栓本体2的侧壁部22前面侧的U状的锁定杆设置部形成用的U状壁23a对应的倒U状的U状壁,在其下表面侧设置有与所述栓本体2侧锁定杆7的卡合片71a卡合,将盖体3锁定成闭状态的卡合片32b。
在已关闭盖体3的状态下,前面侧侧壁部32的作为倒U字状的U状壁的下端部32a如图 1、图5、图9那样,以形成栓本体2侧锁定杆设置部形成用的U状壁23a的上端部的方式连续,形成所述锁定杆固定构件6的滑动槽。
进而,在侧壁部32后端侧的左右,空开与所述栓本体2侧铰链轴固定器(铰链轴插通部) 21a的左右方向的宽度一致的规定的间隔,设置有左右一对的铰链托架32c、32c(参照图2、图3)。所述左右一对的铰链托架32c、32c以同轴状态配置在所述栓本体2的铰链轴固定器21a 的两侧,通过使保持在所述栓本体2的铰链轴固定器21a的铰链轴24插通来相互连结,盖体 3以可朝上下方向开闭的状态安装在栓本体2。而且,此盖体3在图4及图5的盖闭状态下,将其前端侧卡合片32b卡合在所述栓本体2侧的锁定杆7的卡合片71a来固定,并且将密封衬垫4抵接在所述饮用口构件12的饮用口部12a来密封。盖体3的密封衬垫4包含密封所述饮用口构件12的饮用口部12a部分的中高的衬垫片42部分、及嵌合固定在盖体3的顶壁部31的衬垫嵌合孔31a的衬垫本体41。
另外,在侧壁部32a的靠近后端侧铰链托架32c的一侧(图2的右侧)的下端部,设置有与后述的盖开闭传感器(霍尔传感器)51a对应的磁铁15。
(本实施方式中的饮料容器的结构的特征)
以上的饮料容器若进行大致区分,则包含图7及图8中所示的将容器11及饮用口构件12 一体化的容器本体1部分、以及图9及图10中所示的将控制基板5及盖体3一体化的栓本体 2部分的相互可装卸的两个独立的结构体。而且,针对容器本体1部分,可装卸地嵌合包括控制基板5的栓本体2部分,由此构成具有所述饮料摄取量运算功能或用户监护功能的饮料容器。
因此,包括控制基板5的栓本体2部分可作为决定此饮料容器的制品功能的通用的单元制品,与容量或形态不同的各种容器本体1以所期望的方式组合来使用。而且,其控制功能可根据装入设置在控制基板5的饮料容器控制单元51i中的软件(程序等)采用何种软件(程序等),而对应于多种用途。
即,在此结构中,可相对于容器本体1,将栓本体2部分作为具有独立的制品功能、单独具有交换价值的平台构件来构成。而且,在如此构成情况下,容器本体1也可以利用各种形态的容器本体,例如自己公司的种类不同的饮料容器的容器本体、其他公司制造的饮料容器的容器本体、市售的塑料瓶等。
另外,控制基板5中的各种传感器或控制单元、收发单元也可以对应于用途,组合各种应用软件。而且,若这样做,则能够以所期望的方式进行版本升级,对应于用途的功能变更也变得容易。进而,若将此控制基板5经由互联网线路而与云结合,则可将包括控制基板5 的栓本体2部分及饮料容器有效地用作包括信息发信功能的智能机器、IoT工具。
(关于利用饮料容器控制单元的饮料摄取量的运算方法)
另外,在所述饮料容器控制单元51i,作为其基本的控制功能,设置有如所述那样对用户已摄取的饮料的摄取量进行运算的饮料摄取量运算功能。以下,参照图25的(a)~图25的 (e)对其运算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即,在以上的结构的饮料容器中,当用户摄取饮料时,例如可采用如图25的(a)~图 25的(c)及图25的(d)~图25的(e)所示的摄取形态(饮用形态)。在图25的(a)~图25的(c)及图25的(d)~图25的(e)中,仅表示所述饮料容器(图4的剖面结构)的容器本体1部分(图7的结构),而且,将其结构简化,设为将容器本体1的容器11部分与饮用口构件12的饮用口部12a一体化的简单的模型结构。因此,使容器本体1的容器11及饮用口部12a的长度也比图7的结构更短,另外,也省略此饮用口部12a两侧的饮料流出探测用的发光二极管52a及光电二极管52b(光传感器)来表示。
另外,对被收容在容器本体1的容器11内的饮料(饮用水)附加W的符号来表示。
在此图25的(a)~图25的(e)的饮料摄取例的情况下,最初如图25的(a)所示,在容器本体1的容器11内收容有规定内容量的饮料W,在非摄取状态下容器本体1立起成垂直状态(设想放置在桌上等的状态),其朝水平方向的倾斜角θ为θ=0度。
继而,若容器本体1从所述状态,如图25的(b)那样从垂直状态朝水平方向倾斜至规定角θ1(例如θ1=60)为止,则饮料W的上表面到达饮用口部12a的探测位置部分(包含饮料流出探测用的发光二极管52a及光电二极管52b的光传感器的光轴部分),开始从饮用口部 12a流出。如此,若饮料W的上表面到达饮用口部12a的探测位置部分,则包含饮料流出探测用的发光二极管52a及光电二极管52b的光传感器从关闭成为开启,探测饮料W的摄取开始(流出开始)。而且,与此同时,对此饮料摄取开始探测时间点的容器本体1内的饮料W的内容量V1进行运算。此内容量V1的运算数据被暂时地存储在所述控制单元51i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中。
用户从所述状态进一步继续饮料的摄取,不久如图25的(c)那样,容器本体1的倾斜角θ从θ1变大成θ2(θ2=75度),若在已成为此倾斜角θ2(θ2=75度)的时间点,用户停止饮料的摄取,则不再有其以后的容器本体1的倾斜角θ的增大,不再有饮用口部12a的探测位置上的饮料W的流出,包含饮料流出探测用的发光二极管52a及光电二极管52b的光传感器成为关闭,探测饮料摄取的结束。而且,与此同时,对此饮料摄取结束探测时间点的容器11 内的饮料的内容量V2进行运算。
此内容量V2的运算数据也被暂时地存储在所述控制单元51i的RAM中。
若如此结束饮料摄取开始时间点的容器本体1内的饮料的内容量V1的运算、及饮料摄取结束时间点的容器本体1内的饮料的内容量V2的运算,则继而根据饮料摄取开始时间点的容器本体1内的饮料的内容量V1、与饮料摄取结束时间点的容器本体1内的饮料的内容量V2 的差V1-V2,对由用户摄取的饮料的摄取量ΔV(参照图25的(d))进行运算。
根据此种饮料摄取量运算方法,不会引起如以往的静电电容式流量传感器或容积式流量传感器那样的问题,可容易且准确地对已从饮料容器的容器本体1内流出的饮料W的流出量,即由用户摄取的饮料的摄取量ΔV进行运算。
继而,若如以上那样结束由用户摄取的规定量ΔV的饮料摄取量的运算,则容器本体1 例如如图25的(d)所示,再次恢复成与图25的(a)相同的垂直的状态。而且,在此图25的(d)的状态下,成为因从所述图25的(b)朝图25的(c)的倾斜角θ的增大θ1~θ2,而从饮用口部12a流出规定量ΔV的饮料W,容器本体1内的饮料W已减少的状态。
因此,当从此状态重新开始饮料W的摄取时,例如如图25的(e)所示,在通常的情况下,倾斜至比图25的(c)中的容器本体1的倾斜角θ2更大的倾斜角θ3(θ3=80度)为止后开始饮用。
然而,存在根据当时的残量如何,例如在图25的(d)的状态下补充饮料的情况。而且,在此情况下,能够以比所述图25的(c)中的容器本体1的倾斜角θ2更小倾斜角θ3开始饮用。即,θ3未必始终比θ2大。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即便在所述情况下,也必定对以此θ3开始饮用时的饮料内容量V1重新进行运算,并对与饮用结束时的饮料内容量V2的差ΔV进行运算,由此算出摄取量,因此无需进行如学习控制那样的考虑了补充量的残量校正,可始终算出准确的饮料摄取量,所述学习控制是指例如先存储上次的饮用结束时的饮料内容量V2,将其作为下次的饮用开始的饮料内容量V1,而省略所述运算。
(关于对应于容器本体的倾斜角的容器本体内的饮料内容量的运算方法)
另外,当如以上那样对饮料摄取量ΔV进行运算时,首先分别算出饮料的内容量V1及饮料的内容量V2成为前提,所述饮料的内容量V1与利用作为饮料流出探测部件的包含发光二极管52a及光电二极管52b的光传感器探测饮用口部12a中的饮料W的流出开始时的容器本体1朝水平方向的倾斜角θ1对应,所述饮料的内容量V2与利用此作为饮料流出探测部件的包含发光二极管52a及光电二极管52b的光传感器探测饮用口部12a中的饮料的流出结束时的容器本体1的倾斜角θ2对应。
所述饮料摄取开始时的容器本体1内的饮料内容量V1的运算、及饮料摄取结束时的容器本体1内的饮料内容量V2的运算如下所述,存在(1)使用实际的测定数据的方法、及(2) 使用事先通过计算所算出的计算数据的方法这两种方法。
(1)关于使用实际的测定数据(实验数据)的饮料内容量的运算方法
在此方法中,与饮料摄取开始时的容器本体1的倾斜角θ对应的饮料的内容量V1的运算、与饮料摄取结束时的容器本体1的倾斜角θ对应的饮料的内容量V2的运算、基于所述两内容量的差V1-V2的饮料摄取量ΔV的运算根据事先测定的图24中所示的测定数据(实验数据) 来进行。图24的测定数据(图表)表示所述容器本体1朝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θ与对应于其的液体内容量(瓶内残量ml)的关系。
表示所述容器本体1朝水平方向的倾斜角θ与对应于其的液体内容量(残量V)的关系的测定数据例如通过如下方式来制作:将如图25的(a)所示那样将液体装入至填满状态为止的容器本体1从此图25的(a)中所示的垂直状态(θ=0度),例如如图25的(b)~图25 的(c)那样,以规定的角度θ1~θ2~θn的顺序,朝水平方向每次倾斜5度直至θn(125度) 为止(在图25的(a)~图25的(e)中,θn省略图示),且每5度测定容器本体1内的液体的内容量V,并加以记录。而且,在图24的测定数据的情况下,测定数据本身的绘图值存在少许的变动,因此将对这些值进行平滑处理所得的近似数据(参照由虚线表示的近似曲线) 转换成数字数据,作为读出专用的控制数据而存储在所述图22中所示的饮料容器控制单元51i 的存储部(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侧)中。
作为液体流出量运算部件的饮料容器控制单元51i将由所述倾斜角传感器51b所检测的容器本体1的倾斜角θ作为参数来读出,将被存储在所述存储部(ROM)中的液体内容量测定数据作为当时的液体的内容量(残量V)来算出。
而且,在算出用户的饮料摄取量ΔV时,从液体的内容量V1减去液体的内容量V2,通过两者的差(减少量)ΔV来算出用户已实际摄取的饮料的量,所述液体的内容量V1与利用作为所述液体流出探测部件的包含发光二极管51c及光电二极管51d的光传感器探测饮用口部12a中的液体的流出时(流出开始时)的容器本体1的倾斜角θ1(参照图25的(b))对应,所述液体的内容量V2与不利用此光传感器探测饮用口部12a中的液体的流出时(流出结束时) 的容器本体1的倾斜角θ2(参照图25的(c))对应。
如此,若根据实际的测定数据来算出容器内容量(残量V),则可对应于容器本体1的倾斜角θ的变化而始终算出无误差的准确的内容量V,通过液体的内容量V1与液体的内容量 V2的差所算出的液体从容器本体1内的流出量ΔV,即用户的饮料摄取量的算出值也同样成为准确的值,所述液体的内容量V1与探测液体的流出时(流出开始时)的容器本体1的倾斜角θ1对应,所述液体的内容量V2与不探测液体的流出时(流出结束时)的容器本体1的倾斜角θ2对应。
而且,在此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从容器本体1的倾斜角θ为0度的状态至容器本体1的倾斜角θ为125度的状态为止,以5度间隔准确地测定图24的测定数据。因此,即便在用户的饮料摄取量为少量的情况下,也可以准确地算出饮用开始与饮用结束时的液体内容量,也准确地算出实际的饮料摄取量。
(2)关于使用计算数据的饮料内容量的运算方法
继而,图26~图30表示此实施方式中的使用计算数据的饮料内容量的运算方法。
在图26~图30的运算方法中,为了进一步简化计算及说明,也省略所述图25的(a)~图25的(e)中所示的容器本体1的饮用口部12a,以只有容器11部分的形态表示,在其上端侧开口部附加饮用口部12a的符号来表示。
如此表达的容器本体1的基本形态为图26,此容器本体1成为中心轴O-O、半径a、长度L的等径的筒状体,收容饮料(饮用水)W至其规定高度位置为止。在此种容器本体1中,若此容器本体1如图示那样倾斜规定角θ,则此容器本体1相对于被收容在内部的饮料W的上表面,也以相同的倾斜角θ倾斜。而且,若此饮料W的上表面位置变得比已倾斜的容器本体1的饮用口部(开口部)12a的下端更高,则容器本体1内的饮料W朝外部流出。此状态通过包含所述饮料流出探测用的发光二极管52a及光电二极管52b的光传感器的开启来准确地探测。
现在,例如将图28中所示的容器本体1内正好残留有总容量的一半的饮料W的情况作为基准,分成比其更多的图27中所示的情况、比其更少的图29中所示的情况的三种模式,对与当时的容器本体1的倾斜角θ对应的饮料内容量V的算出方法进行说明。
(a)在容器本体1内残留有超过图28的容量(总容量的一半的容量)的容量的饮料W的情况:参照图27
此情况下的内容量(残量)V例如如图27所示,tanθ>2a/L,容器本体1与水平方向形成的角度为θ,因此通过V=πa2(L-a·cosθ/sinθ)来求出。
(b)在容器本体1内残留有总容量的一半的容量的饮料W的情况:参照图28
此情况下的内容量(残量)V例如如图28所示,tanθ=2a/L,容器本体1与水平方向形成的角度为θ,因此通过V=πa2L/2来求出。
(c)容器本体1内的内容量(残量)比图28中所示的总容量的一半时更少的情况:参照图29及图30
此情况下的内容量(残量)V如图29及图30所示,0<tanθ<2a/L,容器本体1与水平方向形成的角度为θ,因此通过V=cotθ/3·(a2-x1)2/3来求出。其中,x1=(a-Ltanθ) ·(2aLtanθ-L2tan2θ)。
表示对应于容器本体1的形状的容器本体1朝水平方向的倾斜角θ、与对应于其的饮料内容量V的关系的数据可如(1)那样,通过使将液体装入至填满状态为止的容器本体1实际地朝水平方向倾斜,在各规定的倾斜角度测定容器本体1内的内容量V,并加以记录来准确地获得,但相同的数据也可以如所述(2)那样,通过对应于容器本体1的形状与尺寸,在各规定的倾斜角计算内容量来获得。
即,若知道容器本体1的形状(圆筒形状)、尺寸(半径a及长度L),则可如所述(a)~所述(c)那样对与容器本体1的倾斜角θ的变化对应地变化的内容液的体积形状变化进行几何计算,另外视需要进行计算机模拟,由此更准确地作为内容量数据来获得。而且,通过所述计算所获得的内容量数据与所述(1)的测定数据的情况同样地被转换成规定的数字数据,并被存储在控制单元51i的规定的存储部(ROM)中。
饮料容器控制单元51i将由倾斜角传感器51b所检测的容器本体1的倾斜角θ作为参数来读出,将被存储在所述存储部(ROM)中的内容量数据作为饮料的内容量来算出。
通过此种计算数据,也可以算出与容器本体1的倾斜角θ对应的准确的内容量V,通过饮料的内容量V1与饮料的内容量V2的差V1-V2所算出的饮料从容器本体1内的流出量ΔV 也变得准确,所述饮料的内容量V1与饮料的流出开始时的容器本体1的倾斜角θ1对应,所述饮料的内容量V2与饮料的流出结束时的容器本体1的倾斜角θ2对应。
<关于检测穿过饮用口部的饮料的温度的饮料温度检测部的结构>
在所述控制基板5中的饮用口部12a的插通孔50附近,即与所述饮用口部12a的外周对应的部分,设置有检测在所述饮用口部12a内穿过的饮料的温度的饮料温度传感器51h(参照图5及图22)。此饮料温度传感器51h检测在所述饮用口部12a内穿过的饮料的温度,并将其存储在所述饮料容器控制单元51i的RAM中。
如此,在包括饮料温度传感器51h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以将所述结构的饮料容器用于奶瓶等用途,用途扩大。
<关于使用包括饮料摄取量运算功能的饮料容器的用户的监护系统>
继而,图31表示使用包括所述饮料摄取量运算功能的饮料容器(饮料容器控制单元51i) 所构成的用户监护系统的概略的结构,另外,图32表示此用户监护系统中的饮料容器控制单元51i的控制流程,进而,图23的(a)~图23的(l)表示与此控制流程对应的时序图。
此用户监护系统例如如图31所示,将作为所述饮料容器的用户的一例的幼儿园或小学的儿童等作为对象,设想这些用户携带所述结构的饮料容器10与智能手机30上学的事例来构成。而且,所述饮料容器的饮料容器控制单元51i可经由互联网等计算机网络,接受来自云服务提供者的规定的云服务,例如由饮料容器控制单元51i的各种传感器所测定的测定数据或饮料摄取量运算数据的朝保护者侧智能手机30、医院侧(诊疗机构侧)主治医生的PC等的发送服务,来自保护者侧智能手机30、医院侧主治医生的PC等的对应的电子邮件信息等的接收服务。
在此用户监护系统的情况下,仅监视饮料的摄取量(从容器本体1的流出量)不是目的,其特征在于实现如下的监护功能:考虑当时的外部环境或用户的健康状态来将饮料的摄取的有无、虽然摄取饮料但摄取量是否充分等作为用户信息发送至保护者或医院的主治医生,考虑当时的外部环境或健康状态,从中暑对策的观点出发,在用户未摄取饮料的情况下催促摄取,另外在虽然摄取但摄取量不充分的情况下,利用智能手机的通话功能或电子邮件功能、医院侧PC的电子邮件功能给予指示,以更多地摄取。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饮料容器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将小型且方便携带的纽扣型的电池58用作各种传感器或饮料容器控制单元51i的驱动电源,且各种传感器等电气零件选择其元件本身的消耗电力尽可能小的零件,并且若必要的动作结束,则分别迅速地使电源成为关闭,而使消耗电力(待机电力的消耗)变得更小。另外,关于成为控制的中心的饮料容器控制单元51i,也在盖体3的闭状态下,除盖开闭传感器51a的输入判定与对应于其的供电控制功能以外,将其他功能控制成维持为电源关闭的状态的休眠状态。而且,由此使消耗电力(待机电力的消耗)变得更小。进而,除此以外,作为计算机网络的通信方式,也采用作为消耗电力尽可能小的通信方式的低功耗广域(Low Power Wide Area,LPWA),以可进行更确实的感测、长时间有效的通信的方式构成。
继而,参照图32的控制流程,对利用所述用户监护系统中的饮料容器控制单元51i的用户的体温的测定,外部温湿度的测定,用户的饮料摄取量的运算,所述测定数据、运算数据的发送控制动作,所述测定、运算、发送控制时的消耗电力减少控制的内容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即,在此控制流程中,例如如图32所示,首先作为饮料容器控制单元51i的休眠状态的解除,利用各种传感器等的体温、外部温湿度的测定,利用饮料容器控制单元51i的饮料摄取量运算动作开始的条件,根据所述盖开闭传感器51a的盖开闭探测信号(参照图23的时序图的(a)),判定所述饮料容器的盖体3是否已被打开(步骤S1),在盖体3已被打开的是(YES) 的情况下,继而进入步骤S3,将所述图22的饮料容器控制单元51i从休眠状态启动成唤醒状态,并且关闭电源开闭电路57a~电源开闭电路57g,将饮料容器控制单元51i及盖开闭传感器51a以外的各电气零件(各种传感器、二极管等)51b~51h、52a、52b,收发单元51j控制成开启状态(供给来自所述电池58的电源,成为可运行的状态)。另一方面,当所述判定结果为否(NO)的尚未打开盖体3的盖闭状态时,跳转至步骤S2,将所述饮料容器控制单元51i控制成休眠状态,并且打开图22的电源开闭电路57a~电源开闭电路57g,将所述饮料容器控制单元51i及盖开闭传感器51a以外的各电气零件(各种传感器、二极管等)51b~51h、52a、52b,收发单元51j控制成电源关闭状态(阻断来自所述电池58的电源的供给)。而且,由此避免所述电池58的电力的不必要的消耗。
在此情况下,关于所述盖开闭传感器51a,必须始终监视盖体3的开闭状态,因此不设置电源开闭电路而直接与电池58连接,而时常被供给探测动作所需要的电源。
另一方面,关于所述饮料容器控制单元51i,必须至少输入所述盖开闭传感器51a的盖开闭探测信号,并对应于其进行所述步骤S3及步骤S2的控制(电源开闭电路57a~电源开闭电路57g的开闭控制),因此盖开闭传感器51a的输入判定部与对应于其的供电控制部时常被供给电源,进行其他控制的测定、运算控制部等控制部维持成电源关闭的休眠状态。而且,由此谋求电源电池58的无益的消耗电力(待机电力)的减少。
即,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盖体3被打开之前,不开始用户的体温或外部的气温、湿度等的测定,饮料摄取量的运算动作,不对所述饮料容器控制单元51i的除盖开闭传感器 51a的输入判定部与对应于其的供电控制部以外的控制部,及盖开闭传感器51a以外的各电气零件(各种传感器、二极管等)51b~51h、52a、52b,收发单元51j供给来自电池58的电源,一直维持成关闭状态,以规定的控制周期仅重复盖体3的开状态的探测动作,尽可能减少盖体3的闭状态(待机状态)下的电源电池58的消耗。
另一方面,在盖体3已被打开(步骤S2中YES),在接下来的步骤S3中,也对所述饮料容器控制单元51i的除盖开闭传感器51a的输入判定部与对应于其的供电控制部以外的控制部,及盖开闭传感器51a以外的各电气零件(各种传感器、二极管等)51b~51h、52a、52b,收发单元51j供给了电源的情况(电源开闭电路57a~电源开闭电路57g开启)下,继而开始用户的体温或外部的气温、外部的湿度的测定,饮料摄取量的运算控制(步骤S4)。
用户的体温、外部空气温度、外部空气湿度的测定使用设置在所述饮料容器的栓本体2 部分的包含热电堆的体温传感器(放射温度传感器)51g、气温传感器51e、湿度传感器51f 来进行,但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首先是用户将嘴贴在处于所述盖开状态的饮料容器的饮料容器本体1的饮用口部12a部分而开始饮料的摄取的状态,而且此状态成为在所述栓本体2 的上壁部21中,设置在饮用口部12a的左侧接近部(正旁边的接近部)的体温传感器51g的放射温度输入部的输入轴中心与处于饮料摄取状态的用户的脸颊中心相向的状态,为了可更准确地测定用户的体温,放射温度输入部与用户的脸颊成为最近的距离的用户的脸的接近的探测成为前提。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用户的体温、外部空气温度、外部空气湿度的测定之前,首先通过所述栓本体2的包含脸接近探测用发光二极管51c及光电二极管51d的光传感器,判定用户的脸的右脸颊部分上部对于饮用口部12a(对于栓本体2的上壁部21)的距离是否已成为规定的基准距离(40mm)以内(是否已接近至40mm以内为止)(步骤S5)。而且,在其判定结果为YES的情况下,继而进入步骤S6,打开电源开闭电路57b,停止朝所述脸接近探测用发光二极管51c的电源的供给(参照图23的时序图的(f))。由此,避免由脸接近探测用发光二极管51c所产生的待机电力的消耗,电池58的寿命变长。但是,关于光电二极管51d,保持其输出状态(参照图23的时序图的(g))。
而且,其后,首先在步骤S7中进行利用体温传感器51g的用户的体温的测定,在步骤S9 中进行利用气温传感器51e的外部空气温度的测定,在步骤S11中进行利用湿度传感器51f 的外部空气湿度的测定。这些测定动作每当所述各测定动作结束,均将对应的测定传感器51g、测定传感器51e、测定传感器51f依次控制成电源关闭状态(步骤S8、步骤S10、步骤S12参照)。即,每当一个测定动作结束,均将对应的电源开闭电路57f、电源开闭电路57d、电源开闭电路57e打开,停止来自电池58的电源的供给(参照图23的时序图的(g)、(h)、(i))。由此,避免由各测定传感器51g、51e、51f所产生的待机电力的消耗,电池的寿命变长。
所述步骤S7中的体温的测定如所述那样,通过使用包含热电堆的体温传感器(放射温度传感器)51g,将来自用户的脸的左脸颊部分的放射温度输入此传感器的放射温度输入部来进行,但如上所述,在用户的脸的中心部对于所述饮用口部12a(对于栓本体2的上壁部21) 的距离已成为所述规定的基准距离(40mm)以内的状态下,如图21那样,成为在所述栓本体2的上壁部21部分中,设置在所述饮用口部12a的左侧接近部(正旁边的接近部)的体温传感器51g的放射温度输入部的输入轴中心与处于饮料摄取状态的用户的左脸颊中心相向的状态,通过包含脸接近探测用的发光二极管51c及光电二极管51d的光传感器来最有效地输入(探测)来自脸颊部分的放射温度。而且,人的脸的脸颊部分是整个脸之中,厚度最厚且体温高的部分(这一点通过各种文献而变得明确)。另外,人的脸的脸颊部分是面积也宽,无凹凸的部分。因此,由放射温度传感器探测的体温的探测精度高。
另一方面,包含脸接近探测用发光二极管51c及光电二极管51d的光传感器在栓本体2 的上壁部21部分中,位于靠近近前的饮用口部12a与铰链轴固定器21a之间,与前后方向的中心线相比朝左侧与右侧偏离来设置(参照图21),当将嘴贴在饮用口部12a,已使饮料容器本体1倾斜时,首先发光二极管51c从此位置朝脸中心部投射红外光,另一方面,光电二极管51d接收由此脸中心部反射的红外光,通过其光接收量的增大来响应性良好且准确地检测此脸中心部分的接近距离(40mm以内)。因此,所述体温的测定精度、响应性也由此而有效地提升。
而且,如上所述,若以所述方式结束体温的测定,则进而进行饮料容器外部的气温的测定(步骤S9)、此外部空气的湿度的测定(步骤S11)。由此,除当时的用户的健康状态以外,可获得携带饮料容器的用户在夏季的温度高,湿度也高的严酷的环境下,是否处于担心会中暑的状况的准确的判断数据。
另外,在此情况下,构成脸接近探测用的光传感器的发光二极管51c及光电二极管51d 之中,光电二极管51d在后述的饮料摄取量的运算结束之前,保持其输出状态,在饮料摄取量的运算结束的时间点,控制成电源关闭状态(步骤S18:参照图23的(g))。
另外,关于以上的控制,仅凭借在所述步骤S1的盖开判定中判定为YES,饮料容器的盖体3已被打开,便可判断是用户将要摄取饮料容器内的饮料的状态。因此,在仅以计量用户已饮用的饮料的摄取量(从容器本体1的流出量)为目的的情况下,只要将其作为条件来进行后述的饮料摄取量的运算动作(步骤S13~步骤S17)便足够。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其目的并非如以上所述那样仅计量饮料的摄取量(从饮料容器的饮料流出量),而是实现如下的监护功能:考虑当时的外部环境或用户的健康状态来将饮料的摄取的有无、摄取量是否充分等作为用户信息发送至保护者或医院的主治医生,考虑当时的外部环境或健康状态,从中暑对策的观点出发,在用户未摄取饮料的情况下催促摄取,另外在虽然摄取但摄取量不充分的情况下,利用智能手机的通话功能或电子邮件功能、PC的电子邮件功能给予指示,以更多地摄取。
因此,若盖体3被打开,则首先测定作为饮料容器使用者的用户的体温(健康状态)、作为当时的饮料容器的使用环境的饮料容器外部的房间或户外的温度(气温)及湿度,并判断当时的饮料容器的使用环境是否为需要充分的饮料的摄取的盛夏的白天。
另一方面,在所述步骤S5的用户的脸是否已接近所述饮用口部12a(具有脸接近探测用光传感器的栓本体2的上壁部21)规定的距离以上的判定(步骤S5)中,在判定为NO的所述光传感器与用户的脸的距离仍然比规定距离(40mm)更大地分离,判断无法利用包含所述热电堆的体温传感器51g有效地测定用户的体温的情况下,重复相同的脸接近探测动作,直至成为将嘴进一步贴在饮用口部12a的所述最近距离(40mm以内)为止。
继而,若朝向所述饮用口部12a(栓本体2的上壁部21的光传感器部)的规定距离以内的脸接近探测、体温测定、外部空气温度测定、湿度测定、脸接近探测用发光二极管51c关闭、体温传感器51g关闭、气温传感器51e关闭、湿度传感器51f关闭的各处理(步骤S5~步骤S12)结束,则继而进入步骤S13,使用包含所述饮料流出探测用的发光二极管52a及光电二极管52b的光传感器,判定饮料是否已在所述饮用口部12a内穿过。其结果,若饮料实际地朝所述饮用口部12a部分流出,而判定为YES,则继而在步骤S14,使用所述倾斜角传感器51b来检测此饮料流出时的容器本体1的倾斜角。此饮料摄取开始时的容器本体1的倾斜角也被存储在所述饮料容器控制单元51i的RAM中。另一方面,当在此判定中为NO的饮料尚未朝所述饮用口部12a部分流出时,仍然重复饮料流出的探测。
若所述步骤S14中的容器本体1的倾斜角的检测结束,则继而判定饮料是否已不在此饮用口部12a内穿过,即饮料摄取的结束(步骤S15)。此饮料摄取的结束判定也使用包含所述饮料流出探测用的发光二极管52a及光电二极管52b的光传感器来进行。
即,若饮料摄取结束,所述饮料流出探测用的发光二极管52a与光电二极管52b间的所述饮用口部12a部分的饮料消失,则包含所述饮料流出探测用的发光二极管52a与光电二极管 52b的光传感器从开启成为关闭。在此饮料摄取的结束判定结果(光传感器的从开启成为关闭的判定结果)为NO的饮料的摄取仍在继续的情况下,重复所述判定动作直至此饮料的摄取停止而成为YES为止。
另一方面,若饮料的摄取停止而判定为YES,则继而进入步骤S16,检测此YES判定时 (饮料流出停止时)的所述容器本体1的倾斜角θ。此饮料摄取结束时的容器本体1的倾斜角θ也被存储在所述饮料容器控制单元51i的RAM中。
继而,若所述饮料摄取结束时的容器本体1的倾斜角θ的检测、及朝RAM中的存储结束,则继而进入步骤S17,根据对应于被存储在所述饮料容器控制单元51i的RAM中的所述饮料摄取开始时的容器本体1的倾斜角θ的饮料的内容量、与对应于所述饮料摄取结束时的容器本体1的倾斜角θ的饮料的内容量的差,对饮料的摄取量(实际已被饮用的饮料的量)进行运算。
此对应于饮料摄取开始时的容器本体1的倾斜角θ的饮料的内容量的算出方法、对应于饮料摄取结束时的容器本体1的倾斜角θ的饮料的内容量的算出方法、基于所述两内容量的差的饮料摄取量的运算方法如上所述,此最终的饮料摄取量的运算数据也被存储在所述饮料容器控制单元51i的RAM中。
若饮料摄取量的运算如所述那样结束,则进入步骤S18,打开图22的电源开闭电路57c,停止朝所述脸接近探测用光传感器的光电二极管51d的电源的供给(参照图23的(g))。
其后,进而判定所述盖体3是否已被关闭(步骤S19),在由用户实际地关闭了盖体3的 YES的情况下,使所述体温测定、外部空气温度测定、外部空气湿度的测定、饮料摄取量的运算动作全部结束(步骤S20)。而且,进入接下来的步骤S21,使用由所述饮料容器控制单元51i控制的收发单元51j,利用计算机网络云服务朝保护者、医院的主治医生发送由所述体温传感器51g所得的体温测定数据、由气温传感器51e所得的气温测定数据、由湿度传感器 51f所得的湿度测定数据、饮料摄取量运算数据。经发送的所述测定数据及运算数据根据对应于当时的外部环境温度、湿度的用户的体温,诊断用户是否已中暑、或中暑的可能性等,并利用所述计算机网络云服务,从所述保护者的智能手机、医院的主治医生的PC等朝用户的智能手机进行定期地饮用规定量的饮料、或更多地饮用饮料等必要的指示。由此,可避免幼儿园、小学的儿童等在夏季中暑。
而且,若这些体温测定数据、气温测定数据、湿度测定数据、饮料摄取量运算数据的发送结束,则最后打开所述图22的电源开闭电路57a~电源开闭电路57g,将所述饮料容器控制单元51i的除盖开闭传感器51a的输入判定部及对应于其的供电控制部以外的各种控制部,盖开闭传感器51a以外的各电气零件(各种传感器等)51b~51h、52a、52b,收发单元51j分别控制成关闭状态(停止来自电池58的电源的供给)。而且,由此避免所述电池58的不必要的消耗后,返回至所述步骤S1,开始新的饮料容器的控制。此新的饮料容器控制的内容也与所述相同。
另一方面,当在所述步骤S19的盖体3的闭判定中为NO时(尚未进行盖体3的闭操作时),跳转至步骤S23,判定在所述步骤S1中进行盖体3的开判定后是否经过了固定的时间,例如60秒以上(60秒为一例)。从此盖体3被打开起60秒的时间成为判定时间,所述判定时间考虑所述脸接近探测用的发光二极管51c及光电二极管51d的脸接近探测判定动作(步骤S5),利用体温传感器51g的体温的测定动作(步骤S7),利用气温传感器51e的气温的测定动作(步骤S9),利用湿度传感器51f的湿度的测定动作(步骤S11),利用倾斜角传感器51b 的饮料摄取量的运算动作(步骤S13~步骤S17)各自所需要的所需时间,与所述各动作结束后,盖体3仍被打开规定时间以上的盖体3的忘记关闭对应(参照图23的(a))。
即,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盖开闭传感器51a未探测到盖体3的打开的盖体3的闭状态下,如上所述,将图22的饮料容器控制单元51i控制成休眠状态(仅使监视功能运行的状态,所述监视功能是指监视盖开闭传感器51a的盖打开探测信号的输入,若有输入,则进行唤醒的功能),并且打开电源开闭电路57a~电源开闭电路57g,将盖开闭传感器51a以外的各电子零件(各种传感器、二极管等)51b~51h、52a、52b,收发单元51j控制成电源关闭的状态(未被供给来自电池58的电源的状态)。而且,由此避免所述电池58的不必要的消耗,尽可能谋求长寿命化。
另一方面,若在此状态下,用户打开盖体3,将要摄取饮料,则所述盖开闭传感器51a探测盖体3的打开(步骤S1中YES)。而且,所述饮料容器控制单元51i被唤醒,对应于此,关闭图22的电源开闭电路57a~电源开闭电路57g,将此饮料容器控制单元51i及盖开闭传感器51a以外的各电子零件(各种传感器等)51b~51h、52a、52b,收发单元51j控制成开启状态(被供给来自所述电池58的电源)(步骤S3)。而且,使用脸接近探测用光传感器(脸接近探测用发光二极管51c、脸接近探测用光电二极管51d)来探测脸的接近,将其作为条件,使用体温传感器51g来测定体温(步骤S7),使用气温传感器51e来测定气温(步骤S9),使用湿度传感器51f来测定湿度(步骤S11),使用倾斜角传感器51b对饮料摄取量进行运算(步骤S13~步骤S17),使用收发单元51j,并利用计算机网络云服务将所述各数据发送至保护者、医院的主治医生(步骤S21)。
这些的测定时间之中,所述脸接近探测用发光二极管51c如所述那样,在用户的脸颊例如已接近40mm左右的时间点,使所述脸接近探测用光电二极管51d进行开启动作,探测用户的脸的脸颊部分朝体温测定基准距离的接近(步骤S5中YES:参照图23的(f)、图23的(g))。而且,将脸接近探测用光电二极管51d的输出状态仅保持使用倾斜角传感器51b的饮料摄取量的运算所需要的时间,在饮料的流出停止,饮料摄取量的运算结束的时间点使其成为关闭(步骤S15~步骤S18:参照图23的(c)、图23的(g))。另外,体温传感器51g、气温传感器51e、湿度传感器51f分别为例如10毫秒、4次左右的测定时间就足够,若经过此测定时间,则与脸接近探测用发光二极管51c一同成为关闭(步骤S6、步骤S8、步骤S10、步骤S12:参照图23的(f)、图23的(h)、图23的(i)、图23的(j))。另外,在由包含饮料流出探测用的发光二极管52a及光电二极管52b的光传感器探测到饮料的流出后,有倾斜角传感器51b的规定角以上的倾斜角的变化的检测,在探测到饮料流出的停止的时间点结束饮料摄取量的运算(步骤S13~步骤S17:参照图23的(c)、图23的(d)、图23的(e))。
而且,即便将所述各探测、测定时间及各测定数据的通信时间(步骤S22:参照图23的 (k))全部加在一起,也只要40秒前后便足够,若也有十几秒,则可进行测定、通信。另外,即便考虑用户的饮料摄取时间(个人差),通常若打开盖体3后有60秒,则也完成饮料的摄取而关闭盖体3。
因此,当打开盖体3后在60秒以上的长时间内盖体3未被关闭时,设想盖体3的忘记关闭。而且,在此种情况下,若将盖体3的开闭作为基准,在盖体3被关闭之前,等待测定数据、运算数据的发送,将各电气零件(各种传感器等)51b~51h、52a、52b,收发单元51j 维持成开启状态,则电池58的电源的消耗剧烈,而导致电池寿命的短命化。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本上对应于盖体3的闭操作,结束各种测定动作(步骤S19~步骤S20),进行测定数据、运算数据的发送(步骤S21),使饮料容器控制单元51i成为只有盖开闭探测功能的休眠状态,使各电气零件(各种传感器、二极管等)51b~51h、52a、52b,收发单元51j成为电源关闭(打开电源开闭电路57a~电源开闭电路57g)的状态来结束控制 (步骤S22)。但是,如上所述,当在至少60秒以上的长时间内盖体3未被关闭的盖体3的忘记关闭的可能性高时,不论盖体3是否已实际被关闭,均在盖体3被打开后经过60秒以上的时间点(步骤S19的判定中为NO、且步骤S23的判定中为YES的时间点),结束各种测定、运算动作(步骤S20),进行各种测定数据、运算数据的发送(步骤S21),使饮料容器控制单元51i成为只有盖开闭探测功能的休眠状态,使各电气零件(各种传感器、二极管等)51b~51h、52a、52b,收发单元51j成为电源关闭(打开电源开闭电路57a~电源开闭电路57g)的状态来结束此周期的控制,并返回至下一个周期的步骤S1(步骤S22)。
其结果,避免由盖体3的忘记关闭所导致的无益的待机控制、无益的电池电源的消耗,电池58的寿命确实地变长。
另一方面,在所述步骤S23的60秒以上的经过判定中,在盖体3的开状态尚未经过规定待机时间60秒的NO的情况下,返回至所述步骤S19,继续盖体3是否已实际被关闭的判定。即,在盖体3被关闭之前,继续探测盖体3的从开至闭的转变。而且,若盖体3被关闭,在步骤S19中成为YES,则执行所述步骤S20~步骤S22的控制,然后结束此周期的控制,返回至下一个周期的步骤S1。
在如以上那样的结构的情况下,在容器本体1的盖体3已被关闭的未使用状态(未摄取饮料的状态)下,将饮料容器控制单元51i的除盖开闭传感器51a的输入判定部与对应于其的供电控制部以外的控制部,除盖开闭传感器51a以外的各电气零件(各种传感器、二极管等) 51b~51h、52a、52b,收发单元51j控制成电源关闭状态(打开电源开闭电路57a~电源开闭电路57g的非供给状态),而确实地避免待机状态下的电池电源的无益的消耗。因此,电池58 的寿命变长,可减少电池更换的频度。
另外,即便在如用户忘记关闭容器本体1的盖体3,一直放着饮料容器不管的情况下,若盖体3被打开后经过固定的时间(作为一例,60秒),则与盖体3的闭状态的情况同样地,将饮料容器控制单元51i的除盖开闭传感器51a的输入判定部与对应于其的供电控制部以外的控制部,各种电气零件(各种传感器、二极管等)51b~51h、52a、52b,收发单元51j控制成电源关闭状态(打开电源开闭电路57a~电源开闭电路57g的非供给状态),而确实地避免电池电源的无益的消耗,因此就此点而言,电池的寿命也进一步变长。
(关于其他实施方式)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饮用口构件12及栓本体2均由半透明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分别设为可使规定水准中的红外光透过的结构。在此种结构的情况下,可将饮用口构件12及栓本体2的整体同样地成型,例如与仅将对应于发光二极管52a、光电二极管52b的饮用口部12a 部分形成为透明体或半透明体,或仅将对应于发光二极管51c、光电二极管51d的光轴通道的栓本体2的上壁部21的一部分形成为透明体或半透明体,或仅将必要的一部分的部分形成为透明体或半透明体的情况相比,容易制造,低成本也无问题。另外,也可以不在栓本体2的上壁部21部分形成发光用、光接收用的开孔部,因此也不需要密封部件。
但是,这些结构绝对不是本申请实用新型中必需的结构,只不过是制造成本上的问题,因此并不限定于这些结构,例如也可以利用不透明的通常的合成树脂材料来形成饮用口构件 12及栓本体2的整体,利用透明体或半透明体仅构成必要的部分。
另外,以上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具有规定水准的光的透过率的半透明体与其说是视觉的含义中的半透明体,还不如说当然包含红外光有效地穿过但在视觉上为非透明体的物体。

Claims (4)

1.一种饮料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器本体,收容饮料;
栓本体,能够装卸地安装在所述容器本体;
饮用口部,设置在所述栓本体;
盖体,与所述栓本体的后端连结,能够开闭地设置;
非接触式的体温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饮用口部附近,能够检测用户的脸表面的温度;以及
脸接近探测部件,能够探测所述用户的脸对于所述体温传感器的接近,
当由所述脸接近探测部件检测到所述用户的脸对于所述体温传感器已接近规定的距离以内时,通过所述体温传感器来探测所述用户的脸表面的温度,并且
所述体温传感器设置在如下的位置:在所述用户的脸对于所述体温传感器已接近所述规定的距离以内的状态下,对应于所述用户的脸的脸颊部分,检测所述脸颊部分的温度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脸接近探测部件设置在比所述饮用口部更后端侧,以探测所述用户的脸的中心部的接近的方式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饮料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体温传感器位于与所述饮用口部相隔规定的距离的所述饮用口部的横向侧来设置。
4.一种饮料容器的栓本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饮用口部;
盖体,能够开闭地设置;
非接触式的体温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饮用口部附近,能够检测用户的脸表面的温度;以及
脸接近探测部件,能够检测所述用户的脸对于所述体温传感器的接近,
当由所述脸接近探测部件检测到所述用户的脸对于所述体温传感器已接近规定的距离以内时,通过所述体温传感器来探测所述用户的脸表面的温度,并且
所述体温传感器设置在如下的位置:在所述用户的脸对于所述体温传感器已接近所述规定的距离以内的状态下,对应于所述用户的脸的脸颊部分,检测所述脸颊部分的温度的位置。
CN202022825568.0U 2019-12-09 2020-11-30 饮料容器以及饮料容器的栓本体 Active CN21424203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22011A JP7339533B2 (ja) 2019-12-09 2019-12-09 飲料容器、及び、飲料容器の栓本体
JP2019-222011 2019-12-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42032U true CN214242032U (zh) 2021-09-21

Family

ID=76311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25568.0U Active CN214242032U (zh) 2019-12-09 2020-11-30 饮料容器以及饮料容器的栓本体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339533B2 (zh)
CN (1) CN2142420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20347A (zh) * 2021-10-28 2022-06-14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盖子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8950U (zh) * 1985-06-29 1987-01-20
JP2011057239A (ja) * 2009-09-07 2011-03-24 Chugoku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水分補給支援装置
JP2012121614A (ja) * 2010-12-10 2012-06-28 Tiger Vacuum Bottle Co Ltd 飲料用容器の栓
CN108917900A (zh) * 2012-06-15 2018-11-30 株式会社尼康 电子设备
JP2015189470A (ja) * 2014-03-27 2015-11-02 株式会社ニコン 供給量調整装置、容器、電子機器、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60357940A1 (en) * 2015-03-26 2016-12-08 Abraham Carter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nected Dispensing and Storage
WO2018175360A1 (en) * 2017-03-20 2018-09-27 Access Business Group International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intake complianc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20347A (zh) * 2021-10-28 2022-06-14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盖子
CN114620347B (zh) * 2021-10-28 2023-12-08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盖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39533B2 (ja) 2023-09-06
JP2021090524A (ja) 2021-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80897B2 (en) Fluid consumption monitoring system
US9930980B2 (en) Beverage container
US9327960B2 (en) Volume sensing beverage container cap system
US10750842B2 (en) Bottle
US1156452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fluid consumption
CN114680545A (zh) 监测用户的液体摄入的系统以及操作系统的方法
US20170238744A1 (en) Activity and volume sensing beverage container cap system
CN214242032U (zh) 饮料容器以及饮料容器的栓本体
KR20180089408A (ko) 사용자가 컨테이너에서 음료수를 마시도록 하는 장치
KR101604027B1 (ko) 근거리무선통신을 이용한 혈당측정시스템 및 방법
KR20170071999A (ko) 스마트용기
US979829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water to disable an alarm clock
KR20180129619A (ko) 스마트용기 및 그에 사용되는 측정모듈
JP7364844B2 (ja) 液体容器、及び、流量検知ユニット
JP7417052B2 (ja) 飲料容器、及び、飲料容器の栓本体
WO2023065436A1 (zh) 一种智能水杯的控制方法
CN107692736A (zh) 一种多功能水杯
US20220133069A1 (en) Consumption Tracking Wine Glass
EP4040123A1 (en) Non-contact infrared thermometer
JP7144697B2 (ja) 感染者追跡システム、携帯飲料容器、サーバ、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および方法
CN217907221U (zh) 杯盖结构及智能水杯
CN217907238U (zh) 一种便于测温的咖啡杯
TWI828496B (zh) 飲水容量計算記錄系統
CN216256731U (zh) 具有光学检测功能的烹饪设备
CN207940557U (zh) 智能液体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