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动态式谷物颗粒类产品循环烘干设备,解决现有技术烘干设备自动化程度不高,需要人工添加物料和出料,物料受热不均,烘干设备热循环较差,热量利用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动态式谷物颗粒类产品循环烘干设备,包括热泵和烘干室,烘干室外还设有控制器,热泵与控制器电连接,热泵上端设有循环进风口,烘干室上端靠近热泵的一侧设有循环回风口,循环进风口与循环回风口之间通过循环风道进行连接,烘干室远离热泵的一侧上端设有进料口,进料口外设有运料机构,运料机构与控制器电连接;烘干室与热泵之间通过有热风风道连接,热风风道处的烘干室侧壁上设有通孔,烘干室内设有湿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烘干室底部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下端设有出料机,出料机与控制器电连接。
本技术方案的技术原理为:当需要对谷物颗粒产品进行烘干时,通过运料机构将产品运入烘干室内,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烘干室内产品重量达到重量设定值时,控制器关闭运料机构并启动热泵,热泵产生的热风通过热风进风口进入烘干室内,热风经过产品后流向烘干室顶部,一部分通过循环回风口进入循环风道,回流到热泵内;在烘干时通过烘干室内设置的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烘干室内湿度,湿度传感器将湿度数据实时传输到控制器内,当控制器收到的湿度数据达到设定值,则控制器启动出料机构,产品通过出料口进入出料机构运出,烘干室内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烘干室内产品重量低于设定最低重量值时,控制器关闭出料机打开运料机构。
本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控制器、运料机构、出料机和在烘干室内设置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实现了对谷物颗粒类产品的动态循环烘干,烘干过程无需人工添加,显著提高了产品烘干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2.通过循环回风道对对烘干室内热量进行回收,提高烘干设备整体热循环效率,避免大量热量浪费,节能环保。
进一步,所述烘干室内间隔设有引风板,引风板位于热风进风口处,引风板包括V字板和底板,V字板和底板构成空心三棱柱状,引风板上设有通孔。热风通过热风风道流入三棱柱空心内,通过V字板上的通孔流入烘干室内,通过间隔设置的引风板实现对谷物颗粒类产品中部进行烘干,使得烘干室内产品整体受热更均匀,有效提高烘干效率。
进一步,所述出料机为螺旋出料机。通过螺旋出料机使得产品可以缓慢有序出料。
进一步,所述循环回风口两侧设有排湿风机,排湿度风机外连接有排湿风道,排湿风道另一端与热泵连接。将排湿风道接入热泵内,提高对烘干室整体热量进行回收效果,提升热循环效率。
进一步,所述排湿风机外套设有除尘布袋,并且除尘布袋位于排湿风道内。设置除尘布袋,有效防止烘干室内谷物颗粒类产品的灰尘、残渣等杂物进入热泵内
进一步,所述烘干室侧壁、排湿风道、循环风道均为保温材料。采用保温材料避免热量流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设备箱体10、进料口11、运料机构20、循环进风口31、热泵冷凝器32、新风风阀33、蒸发器34、循环出风风机35、热风风道36、热泵外风机37、烘干室40、循环回风口41、循环风道42、引风板43、湿度传感器44、压力传感器45、排湿风机46、梯形通孔47、出料机50、出料口51、第一空腔52、控制器60、降温装置70、排湿风道71、除湿进风口72、出水管73、除尘袋74、排水管75、进水管76、扇叶77、滑块78。
实施例1基本如附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动态式谷物颗粒类产品循环烘干设备,包括设备箱体10、热泵和烘干室40,热泵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热泵冷凝器32和蒸发器34,远离烘干室40一侧的热泵侧壁上设有新风风阀33,靠近烘干室40一侧的热泵侧壁上设有循环出风风机35,热泵纵向侧壁位于蒸发器位置处还固定连接有热泵外风机;通过热泵外风机对外引入新风。
烘干室40外还设有控制器60,热泵与控制器60电连接,热泵上端设有循环进风口31,热泵底部蒸发器处的靠近烘干室的侧壁设有排湿回风口,烘干室40上端靠近热泵的一侧设有循环回风口41,循环进风口31与循环回风口41之间通过循环风道42进行连接,循环回风口41两侧设有排湿风机46,排湿度风机外连接有排湿风道71,排湿风道71另一端与排湿回风口连接,排湿风机46外套设有除尘布袋,并且除尘布袋位于排湿风道71内,烘干室40远离热泵的一侧上端设有进料口11,进料口11外设有运料机构20,运料机构20与控制器60电连接;运料机构20包括运料机构包括支架,与支架转动连接的传动轮,套设在传动轮上的运料传输链条、与运料传输链条铰接的运料盘,传动轮与控制器60电连接;当需要对物料进行烘干时,将物料放入运料盘内,启动传动轮,将物料运输至进料口倒入烘干室内,然后传动轮带动链条传动将空运料盘传回,等待下次运料。
烘干室40与热泵之间可拆卸连接有热风风道36,热风风道36处的烘干室40侧壁上设有若干通孔,烘干室40底部为漏斗型,烘干室40内设有湿度传感器44和压力传感器45,湿度传感器44和压力传感器45均与控制器60电连接,湿度传感器44设有1-4个,优选为 2个,两个湿度传感器分别设置于烘干室40相对的两个底部漏斗型侧壁上,便于检测烘干室烘干室底部各个部分湿度值,压力传感器45位于烘干室40底部漏斗型侧壁上;烘干室40 底部设有出料口51,出料口51下端设有出料机50,出料机50与控制器60电连接。出料机50为有轴螺旋出料机,螺旋出料机包括管体、电机,设于管体内的螺旋杆,螺旋杆一端延伸出管体与电机连接,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烘干室40侧壁、排湿风道71、循环风道42 均采用保温材料制成。
烘干室40内中部间隔设有引风板43,引风板43位于烘干室与热风风道的连接处且位于烘干室底部漏斗型侧壁上方,引风板43包括V字板和底板,V字板和底板构成空心三棱柱状,引风板43上设有通孔,V字板与热风风道36之间的烘干室40侧壁设有梯形通孔47,加大热风流入,热风通过梯形通孔47流入三棱柱空心内,通过V字板上的通孔流入烘干室40内,间隔设置的引风板43有利于热风加速向上扩散,实现对谷物颗粒类产品中部及上部的烘干,使得烘干室40内产品整体受热更均匀,有效提高烘干效率。
通过设置控制器60、运料机构20、出料机50和在烘干室40内设置湿度传感器44、压力传感器45,湿度传感器44将采集到的湿度数据实时传输到控制器60,控制器60对各湿度数据计算平均值,当湿度平均值达低于预设湿度值时,通过控制器60启动螺旋出料机工作,将烘干好的物料排出;当检测到物料湿度平均高于预设值时,关闭螺旋出料机;通过压力传感器45检测物料重量,并实时将重量数据传输到控制器60,当重量数据达低于预设重量值时,控制器启动运料机构20工作,对烘干室40进行加料。实现了对谷物颗粒类产品的动态循环烘干,烘干过程无需人工添加,显著提高了产品烘干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通过循环回风道对对烘干室40内热量进行回收,提高烘干设备整体热循环效率,避免大量热量浪费,节能环保。
实施例2基本如附图1、图2所示,与实施例1相同部分不再赘述,其区别在于,螺旋出料机50主轴内设有第一空腔52,在热泵与烘干室40之间设有降温装置70,降温装置70包括降温室、入水管、出水管73,降温室靠近热泵一侧设有除湿进风口72,排湿风道 71一端与排湿风机46连接,排湿风道71另一端与降温室上端连接,降温室内沿竖直方向设置S型冷却水管,S型冷却水管与降温室侧壁可拆卸连接,S型冷却水管一端与入水管相接, S型冷却水管另一端与出水管73相接,S型冷却水管下设有集水盘,出水管73设置在壳体上靠近烘干室40一侧,出水管73另一端与出料机50主轴的第一空腔52连接。
在出料机50第一空腔52内通入冷却水,可对出料机50内的谷物颗粒内产品进行初步降温,缩短物料降温时间,同时,排湿风道71内湿润空气流入降温装置70后遇到S型冷却管发生冷凝,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顺着S型管壁流入集水盘中,除湿后的空气再进入蒸发器内,避免湿润空气腐蚀热泵内金属部件。
实施例3基本如图4、图5所示,与实施例1相同部分不再赘述,其区别在于,取消设置在循环回风口41两侧的排湿风机46,循环回风口41两侧设有排湿出风口,与热泵底部蒸发器34处的靠近烘干室40的侧壁设有排湿回风口,排湿出风口和排湿回风口之间通过排湿风道71连接;出料机50主轴内设有第一空腔52,出料机50主轴一端延伸至排湿风道71 内,主轴另一端通过旋转接头连接有进水管76,出料机50主轴位于排湿风道71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扇叶77,扇叶77内设有第二空腔,第二空腔与第一空腔52相连通,第二空腔内设有滑块78,滑块78通过弹簧连接在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的交接处,第一空腔52内设有仅供水流从进水管76一侧流入扇叶77一侧的单向阀,主轴靠近扇叶77的侧壁设有排水阀,排水阀位于排湿风道71内,排水阀与控制器62电连接,排水阀外通过旋转接头连接有排水管 75,排水管75另一端延伸出排湿风道外;出料机50通过步进电机控制,步进电机与控制器 60电连接;扇叶77外边面上涂有干燥剂,避免冷凝水在扇叶转动时四处散落。
通过进水管将冷却水引入出料机50主轴第一空腔52内,当需要排除已烘干物料时,步进电机控制出料机主轴间歇性转动,使得已烘干物料与冷却水接触时间延长,提高初步降温效果;出料机50主轴转动时带动扇叶77转动,扇叶77转动时加速排湿风道70内空气流动,从而通过排湿出风口吸入烘干室内的湿热空气,同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滑块78从第二空腔与第一空腔接口处甩入第二空腔末端,从而使得位于扇叶77与单向阀之间的第一空腔中的冷却水甩入第二空腔中,单向阀与进水管76之间的冷却水经过单向阀流入扇叶77与单向阀之间的空间内,当出料机50停止转动后,控制器60打开排水阀,滑块78在弹簧弹力作用下将冷却水从第二空腔中挤出,挤出的冷却水通过排水阀顺着排水管75流出,从而实现对第一空腔内的冷却水的及时更新;烘干室40内湿热空气经过排湿出风口流入排湿风道71 内,当湿热风流经扇叶77时在扇叶77中的冷却水的作用下冷凝,然后被扇叶上设有的干燥剂吸收。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