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17025U - 湿垃圾降解设备投料结构 - Google Patents

湿垃圾降解设备投料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17025U
CN214217025U CN202023122667.9U CN202023122667U CN214217025U CN 214217025 U CN214217025 U CN 214217025U CN 202023122667 U CN202023122667 U CN 202023122667U CN 214217025 U CN214217025 U CN 2142170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weighing hopper
connecting rod
rotating shaft
feeding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2266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政
杨彬
敖贤
郭四评
张贻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ingsuo Heavy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ingsuo Heavy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ingsuo Heavy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ingsuo Heavy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2266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170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170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170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use Collection And 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湿垃圾降解设备投料结构,包括:称重料斗,设于投料口和进料口之间,该称重料斗靠近该进料口的一端固定有一转轴,该转轴通过轴承转动地连接于投料仓;进料口门,设于该进料口处且为对开式推拉门,包括远离该称重料斗的大门及靠近该称重料斗的小门;联动机构,包括用于驱动该大门向远离该称重料斗的方向移动的驱动装置、随该大门的移动带动该转轴转动的第一连杆、及随该转轴的转动带动该小门向靠近该称重料斗的方向移动的第二连杆,该驱动装置固定于该大门上,该第一连杆铰接于该大门和该转轴之间,该第二连杆铰接于该小门和该转轴之间。本实用新型采用联动设计,使得一个驱动装置可以实现多个动作,成本低,投料过程简单,运行时间短。

Description

湿垃圾降解设备投料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湿垃圾降解设备投料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湿垃圾降解设备包括投料仓和降解仓,该投料仓设有与外部连通的投料口以及与该降解仓连通的进料口。
参阅图8的流程1,传统湿垃圾降解设备的单次投料过程一般为:投料口门开启、人工投放垃圾至称重料斗、投料口门闭合、进料口门开启、称重料斗称重后倾倒、称重料斗复位、进料口门闭合。
传统湿垃圾降解设备的投料结构采用分体设计,对于投料口门的启闭、称重料斗的倾倒以及进料口门的启闭为分步单独动作,需要多个驱动元件,制造成本高,运行时间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湿垃圾降解设备投料结构,该投料结构采用联动设计,使得一个驱动装置可以实现多个机构的配合动作,降低了制作成本,简化了投料过程,缩短了运行时间。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方案来实现:一种湿垃圾降解设备投料结构,湿垃圾处理设备包括投料仓和降解仓,所述投料仓设有与外部连通的投料口以及与所述降解仓连通的进料口,所述投料结构包括:
称重料斗,设于所述投料口和所述进料口之间,所述称重料斗靠近所述进料口的一端固定有一转轴,所述转轴通过轴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投料仓;
进料口门,设于所述进料口处且为对开式推拉门,所述进料口门包括远离所述称重料斗的大门以及靠近所述称重料斗的小门;
联动机构,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大门移动的驱动装置、随所述大门的移动带动所述转轴转动的第一连杆、以及随所述转轴的转动带动所述小门移动的第二连杆,所述驱动装置固定于所述大门上,所述第一连杆铰接于所述大门和所述转轴之间,所述第二连杆铰接于所述小门和所述转轴之间。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对开式推拉门作为进料口门,能够更好的配合称重料斗的倾倒、并避免了在倾倒时对称重料斗的遮挡,使称重料斗能够将其内部的垃圾完全倾倒;通过联动机构连接进料口门和称重料斗,使得仅需要一个驱动装置即可实现进料口和称重料斗的配合动作,保证了各动作的同步性,简化了投料过程,缩短了运行时间,且降低了制作成本。
本实用新型湿垃圾降解设备投料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第一连杆包括第一摆臂以及与所述第一摆臂枢接的第二摆臂,所述第一摆臂的末端与所述大门枢接,所述第二摆臂的末端与所述转轴固接;
所述第二连杆包括第三摆臂以及与所述第三摆臂枢接的第四摆臂,所述第三摆臂的末端与所述小门枢接,所述第四摆臂的末端与所述转轴固接。
本实用新型湿垃圾降解设备投料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相对设于所述称重料斗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湿垃圾降解设备投料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第一连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连杆相对设于所述称重料斗的两侧;
所述第二连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连杆相对设于所述称重料斗的两侧、且两个所述第二连杆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连杆的相对外侧或两个所述第一连杆分别与所述称重料斗之间。
本实用新型湿垃圾降解设备投料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进料口的相对两侧设有导轨,所述大门和所述小门通过滑动装置装设于所述导轨上。
本实用新型湿垃圾降解设备投料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导轨上设有用于限定所述大门和所述小门的移动范围的限位组件。
本实用新型湿垃圾降解设备投料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投料口处设有投料口门以及用于控制所述投料口门自动启闭的控制模块,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本实用新型湿垃圾降解设备投料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称重料斗的底部安装有称重器,所述称重器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湿垃圾降解设备投料结构的正视图。
图2示出了称重料斗倾倒状态时进料口门和联动机构的整体连接状态图。
图3示出了称重料斗倾倒状态时大门和第一连杆的连接状态图。
图4示出了称重料斗倾倒状态时小门和第二连杆的连接状态图。
图5示出了称重料斗复位状态时进料口门和联动机构的整体连接状态图。
图6示出了称重料斗复位状态时大门和第一连杆的连接状态图。
图7示出了称重料斗复位状态时小门和第二连杆的连接状态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分布状态示意图。
图9示出了传统湿垃圾降解设备与本实用新型湿垃圾降解设备的单次投料流程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传统湿垃圾降解设备的投料结构采用分体设计,对于投料口门的启闭、称重料斗的倾倒以及进料口门的启闭为分步单独动作,需要多个驱动元件,制造成本高,运行时间长。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湿垃圾降解设备投料结构,该投料结构采用联动设计,使得一个驱动装置可以实现多个机构的配合动作,降低了制作成本,简化了投料过程,缩短了运行时间。
下面结合附图对该湿垃圾降解设备投料结构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湿垃圾降解设备投料结构的正视图。
一种湿垃圾降解设备投料结构,湿垃圾处理设备包括投料仓10和降解仓20,该投料仓10设有与外部连通的投料口以及与该降解仓20连通的进料口,该投料结构包括:
称重料斗30,设于该投料口和该进料口之间,该称重料斗30靠近该进料口的一端固定有一转轴31,该转轴31通过轴承32转动地连接于该投料仓10;
进料口门,设于该进料口处且为对开式推拉门,该进料口门包括远离该称重料斗30的大门41以及靠近该称重料斗30的小门42;
联动机构,包括用于驱动该大门41移动的驱动装置50、随该大门41的移动带动该转轴31转动的第一连杆60、以及随该转轴31的转动带动该小门42移动的第二连杆70,该驱动装置50固定于该大门41上,该第一连杆60铰接于该大门41和该转轴31之间,该第二连杆70铰接于该小门42和该转轴31之间。
具体来说,通过投料口投放垃圾到投料仓10的称重料斗30上,通过该称重料斗30对垃圾进行称重,同时,通过联动机构的驱动装置50驱动进料口门的大门41向远离称重料斗30的方向移动,在该大门41移动的同时,通过第一连杆60和轴承32带动称重料斗30的转轴31旋转,进而带动第二连杆70推动小门42向靠近称重料斗30的方向移动,由此实现进料口门开启和称重料斗30倾倒两个动作的联动和相互配合。当垃圾完全由称重料斗30倾倒到降解仓20内后,通过联动机构的驱动装置50驱动进料口门的大门41向靠近称重料斗30的方向移动,在该大门41移动的同时,通过第一连杆60和轴承32带动称重料斗30的转轴31旋转,进而带动第二连杆70推动小门42向远离称重料斗30的方向移动,由此实现进料口门闭合和称重料斗3复位两个动作的联动和相互配合,该降解仓20利用微生物对仓内的垃圾进行降解,降解后由出料仓排出。上述驱动装置50可以是电动推杆或气缸等能够驱动该大门41往复运动的任意装置。
需要注意的是,进料口门的开启位置(即大门41和小门42的对接位置)应该与称重料斗30的翻转角度恰当配合,避免彼此干涉的同时,保证垃圾在整个称重料斗30翻转的过程中可以顺利进入降解仓20内。同样的,进料口门的闭合速度应该与称重料斗30的复位角度恰当配合,避免彼此干涉的同时,保证在称重料斗30未达到完全复位的过程中,如果有残留垃圾仍然可以落入降解仓20内。较佳地,投料仓10与进料口门(包括大门41和小门42)之间的缝隙处,在投料仓10的下部装设有毛刷或刮板,以保证进料口门在顺利开启和闭合的情况下,起到清理的作用。进一步地,大门41和小门42之间装设有橡胶垫,以在闭合进料口门时起到缓冲和密封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对开式推拉门作为进料口门,能够更好的配合称重料斗30的倾倒、并避免了在倾倒时对称重料斗30的遮挡,使称重料斗30能够将其内部的垃圾完全倾倒;通过联动机构连接进料口门和称重料斗30,使得仅需要一个驱动装置即可实现进料口和称重料斗30的配合动作,保证了各动作的同步性。
作为一较佳实施方式,配合图2和图5,图2示出了称重料斗倾倒状态时进料口门和联动机构的整体连接状态图;图5示出了称重料斗复位状态时进料口门和联动机构的整体连接状态图:
该第一连杆60包括第一摆臂61以及与该第一摆臂61枢接的第二摆臂62,该第一摆臂61的末端与该大门41枢接,该第二摆臂62的末端与该转轴31固接;
该第二连杆70包括第三摆臂71以及与该第三摆臂71枢接的第四摆臂72,该第三摆臂71的末端与该小门42枢接,该第四摆臂72的末端与该转轴31固接。
具体来说,该驱动装置50在驱动进料口门的大门41移动(包括向远离称重料斗30的方向移动以及向靠近称重料斗30的方向移动)时,该第一摆臂61随该大门41的移动而转动,改变该第一摆臂61和该第二摆臂62的枢接角度并带动该第二摆臂62转动,在轴承32的作用下,转轴31随第二摆臂62的转动而转动,同时带动与转轴31固定的该第四摆臂72转动,改变该第三摆臂71和该第四摆臂72的枢接角度并通过该第三摆臂71带动该小门42移动(与大门41移动的方向相反,以实现进料口门的相对开启或相对闭合)。采用上述形式的连杆结构,使得该联动机构的结构简单,保证了各动作之间联动的同步性。
经过多次的计算和验证后得出一较佳的配合方案,能够避免进料口门、称重料斗30及联动机构在进行动作时发生彼此干涉,同时保证垃圾在整个称重料斗30翻转的过程中可以顺利进入降解仓20内,且保证在称重料斗30未达到完全复位的过程中,如果有残留垃圾仍然可以落入降解仓20内。
具体地,该较佳的配合方案如下:
该大门41沿移动方向的长度为250mm,该小门42沿移动方向的长度为110mm,该第一摆臂61的长度为260mm,该第二摆臂62的长度为165mm,该第三摆臂71的长度为180mm,该第四摆臂72的长度为170mm。进一步配合图6和图7,图6示出了称重料斗复位状态时大门和第一连杆的连接状态图;图7示出了称重料斗复位状态时小门和第二连杆的连接状态图。在该进料口门为完全闭合的状态(即该大门41和该小门42对接状态)时,该第二摆臂62与该大门41的第一夹角a为90度,该第四摆臂与该小门72的第二夹角b为60度。
进一步配合图3和图4,图3示出了称重料斗倾倒状态时大门和第一连杆的连接状态图;图4示出了称重料斗倾倒状态时小门和第二连杆的连接状态图。在该进料口门为完全开启的状态(即该大门41和该小门42完全分离状态)时,该第二摆臂62带动转轴31和该第四摆臂72转动了70度,即该第一夹角a由90度变为20度,该第二夹角b由60度变为负10度。
上述方案是针对既定的大门41、小门42及称重漏斗30的尺寸作出的较佳配合方案,在实际应用当中可以根据实际的既定尺寸进行调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进料口门完全闭合的状态时,该第一夹角a不应超过90度,以保证该大门41开启时,该第一摆臂61能够顺畅的拉动第二摆臂62,同时,该第二夹角b小于该第一夹角a,且该第三摆臂71与该小门42的第三夹角c应介于该第一夹角a和该第二夹角b之间,以保证该第三摆臂71推动该小门42向与该大门41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另外,该第一摆臂61和该第二摆臂62的长度之和应大于该进料口门的敞开宽度,也就是说,在进料口门完全打开的状态时,该第一摆臂61和该第二摆臂62之间的第四角度d应小于180度,以保证该进料口门在复位闭合时,该第一摆臂61能够推动该第二摆臂62反向转动。
作为一较佳实施方式:该第一连杆60与该第二连杆70相对设于该称重料斗30的两侧。
具体来说,该转轴31沿垂直于该称重料斗30的翻转方向通长设置,且该转轴31的两个端部伸出于该称重料斗30的两侧,轴承3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于该转轴31的两端,且与该称重料斗30的相邻一侧具有一段距离,第一连杆60和第二连杆70相对设于该称重料斗30的两侧,并与该转轴31的对应距离段连接,以保证在称重料斗30翻转时不被联动机构所干涉。
作为另一较佳实施方式:参阅图8,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分布状态示意图。该第一连杆6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该第一连杆60相对设于该称重料斗30的两侧;该第二连杆7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该第二连杆70相对设于该称重料斗30的两侧、且两个该第二连杆70分别位于两个该第一连杆60的相对外侧,当然,两个该第二连杆70也可以分别位于两个该第一连杆60分别与该称重料斗30之间。本实施方式将前一实施方式中的单边单组连杆结构(如图1所示)改进成单边双组连杆结构,使投料结构受力更加均衡,联动机构运行更加稳定,避免了单边单组连杆可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偏载的情况。
作为一较佳实施方式:该进料口的相对两侧设有导轨,该大门41和该小门42通过滑动装置装设于该导轨上。
具体来说,该滑动装置可以是能够配合该导轨实现该大门41和该小门42相对滑动的任意装置,如,对于滑槽形式的导轨,该滑动装置可以是转动连接于该大门41和该小门42的滚轮,该滚轮嵌入该滑槽内,该滑动装置还可以是沿导轨排列设置的传送滚轮组,该大门41和该小门42放置于该滑动装置上。又如,对于铁轨形式的导轨,该滑动装置可以是转动连接于该大门41和该小门42的滑轮,该滑轮的凹槽与该导轨咬合。通过上述结构,使得该进料口门的开启和关闭更加流畅顺滑。当然,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其他方式来实现。
作为一较佳实施方式:该导轨上设有用于限定该大门41和该小门42的移动范围的限位组件。
具体来说,该限位组件的设置位置应根据联动机构的具体结构来确定,以保证大门41和小门42的移动与联动机构联动称重料斗30的翻转保持同步且彼此不干涉和遮挡。
作为一较佳实施方式:该投料口处设有投料口门以及用于控制该投料口门自动启闭的控制模块,该驱动装置50与该控制模块连接。
具体来说,该控制模块可以选用PLC,安装在该湿垃圾降解设备上,优选安装于投料口门处,可以采用刷卡或者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实现对投料口门的自动开启,通过PLC统一进行控制,便于对各机构的动作进行监控,使各机构之间的动作衔接更加紧密,缩短整个运行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一较佳实施方式:该称重料斗30的底部安装有称重器33,该称重器33与该控制模块连接。
具体来说,通过称重器33的设置,使得称重料斗30在接收到垃圾时可以自动进行称重,并将重量信息上传至该控制模块上,为了便于现场了解垃圾处理情况,可以于控制模块上设置用于显示时间、重量等信息的显示屏。选用PLC作为控制模块,还可以扩展其他常用的程序,以改善对该湿垃圾降解设备的管理。
下面以单人袋投为例对单次投料的过程进行对比说明,参阅图9,图9示出了传统湿垃圾降解设备与本实用新型湿垃圾降解设备的单次投料流程对比图。
具有一般投料结构的传统湿垃圾降解设备在进行单次投料的过程(即流程1)为:
投料口门开启,用户通过刷卡或扫码的方式给控制模块信号,然后通过控制模块控制投料口门的驱动装置驱动投料口门开启;
人工投放垃圾至称重料斗,通过称重料斗对垃圾进行称重;
投料口门闭合,通过控制模块控制投料口门的驱动装置驱动投料口门闭合;
进料口门开启,通过控制模块控制进料口门的驱动装置驱动进料口门开启;
称重料斗称重后倾倒,在称重完毕且进料口门开启的状态下进行倾倒,将称重后的垃圾经进料口门倾倒至降解仓内;
称重料斗复位,倾倒完毕自动复位;
进料口门闭合,通过控制模块控制进料口门的驱动装置驱动进料口门闭合。
具有本实用新型投料结构的湿垃圾降解设备在进行单次投料的过程(即流程2)为:
投料口门开启,用户通过刷卡或扫码的方式给控制模块信号,然后通过控制模块控制投料口门的驱动装置驱动投料口门开启;
人工投放垃圾至称重料斗,通过称重料斗对垃圾进行称重;
投料口门闭合,通过控制模块控制投料口门的驱动装置驱动投料口门闭合;
进料口门开启的同时称重料斗称重后倾倒,在称重料斗称重结束时,通过控制模块控制联动机构驱动进料口门开启,同步带动称重料斗翻转,进而,同步实现进料口门的开启和称重后的垃圾经进料口门倾倒至降解仓内;
称重料斗复位的同时进料口门闭合,称重料斗倾倒完毕后自动复位,同步带动进料口门闭合。
通过上述流程1和流程2的对比,可以很明显的看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投料结构的湿垃圾降解设备简化了投料过程、缩短了运行时间、且降低了制作成本。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湿垃圾降解设备投料结构,湿垃圾处理设备包括投料仓和降解仓,所述投料仓设有与外部连通的投料口以及与所述降解仓连通的进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结构包括:
称重料斗,设于所述投料口和所述进料口之间,所述称重料斗靠近所述进料口的一端固定有一转轴,所述转轴通过轴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投料仓;
进料口门,设于所述进料口处且为对开式推拉门,所述进料口门包括远离所述称重料斗的大门以及靠近所述称重料斗的小门;
联动机构,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大门移动的驱动装置、随所述大门的移动带动所述转轴转动的第一连杆、以及随所述转轴的转动带动所述小门移动的第二连杆,所述驱动装置固定于所述大门上,所述第一连杆铰接于所述大门和所述转轴之间,所述第二连杆铰接于所述小门和所述转轴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垃圾降解设备投料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杆包括第一摆臂以及与所述第一摆臂枢接的第二摆臂,所述第一摆臂的末端与所述大门枢接,所述第二摆臂的末端与所述转轴固接;
所述第二连杆包括第三摆臂以及与所述第三摆臂枢接的第四摆臂,所述第三摆臂的末端与所述小门枢接,所述第四摆臂的末端与所述转轴固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湿垃圾降解设备投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相对设于所述称重料斗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湿垃圾降解设备投料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连杆相对设于所述称重料斗的两侧;
所述第二连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连杆相对设于所述称重料斗的两侧、且两个所述第二连杆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连杆的相对外侧或两个所述第一连杆分别与所述称重料斗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垃圾降解设备投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的相对两侧设有导轨,所述大门和所述小门通过滑动装置装设于所述导轨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湿垃圾降解设备投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上设有用于限定所述大门和所述小门的移动范围的限位组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垃圾降解设备投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口处设有投料口门以及用于控制所述投料口门自动启闭的控制模块,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湿垃圾降解设备投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料斗的底部安装有称重器,所述称重器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CN202023122667.9U 2020-12-22 2020-12-22 湿垃圾降解设备投料结构 Active CN2142170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22667.9U CN214217025U (zh) 2020-12-22 2020-12-22 湿垃圾降解设备投料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22667.9U CN214217025U (zh) 2020-12-22 2020-12-22 湿垃圾降解设备投料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17025U true CN214217025U (zh) 2021-09-17

Family

ID=77704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22667.9U Active CN214217025U (zh) 2020-12-22 2020-12-22 湿垃圾降解设备投料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170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98559A (zh) 煤样全自动制样机
CN214217025U (zh) 湿垃圾降解设备投料结构
CN213137300U (zh) 一种干粉砂浆混合机
CN112607275A (zh) 湿垃圾降解设备投料结构
CN214191280U (zh) 粉料输送装置
CN211303730U (zh) 一种食品加工用原料筛选装置
CN212797405U (zh) 一种氧化铜生产打包用输送机
CN217451445U (zh) 粉碎机上料分配装置
CN217857327U (zh) 一种维护方便的履带式移动筛分站
CN215438315U (zh) 一种活性炭加工用运输装置
CN109501058A (zh) 自动供料系统
CN215918240U (zh) 一种物流分拣设备
CN208408464U (zh) 型砂下料装置
CN208394394U (zh) 一种用于化工颗粒原料的螺旋输送机
CN218370608U (zh) 一种装船机溜筒集尘罩防落料装置
CN214166660U (zh) 一种新型旋挖输送机
CN217419453U (zh) 一种清扫车的垃圾提升导入装置
CN220987629U (zh) 一种称重柔性送丝机
CN217837305U (zh) 一种上料机构
CN218517396U (zh) 工业废渣连续压缩回收装置
CN220115589U (zh) 一种ng下料回收机
CN218402737U (zh) 一种基于条形煤场斗轮机的自动化作业装置
JP4277338B2 (ja) ガラス瓶投入装置
CN218199474U (zh) 一种格子柜
JPH068093Y2 (ja) ゴミ収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