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98811U - 制冷集成灶及制冷集成灶的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冷集成灶及制冷集成灶的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98811U
CN214198811U CN202022911584.1U CN202022911584U CN214198811U CN 214198811 U CN214198811 U CN 214198811U CN 202022911584 U CN202022911584 U CN 202022911584U CN 214198811 U CN214198811 U CN 2141988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smoke
refrigeration
module
integrated
coo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1158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春宏
李曙光
钟继鑫
张朴
谭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2291158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988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988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988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冷集成灶及制冷集成灶的控制装置。其中,该制冷集成灶可以包括:灶具,用于烹饪待加工对象;油烟处理模块,用于处理灶具产生的油烟;制冷模块,在运行过程中形成风幕,用于在油烟处理模块处理油烟的过程中,将油烟控制在预定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制冷集成灶在使用过程中溢出的油烟容易导致制冷集成灶的外表面残留油烟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制冷集成灶及制冷集成灶的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制冷集成灶及制冷集成灶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集成灶产品都是集吸油烟机、燃气灶、消毒柜、储藏柜、蒸烤箱和洗碗机等功能于一体的厨房电器,有效解决了烧菜、排油烟、餐具消毒、餐具储藏、食物蒸烤和餐具清洗等问题。其中,制冷集成灶是在集成灶的基础上集成制冷系统,使集成灶在工作的同时进行制冷;然而,在使用集成灶的过程中,还是会不可避免地有油烟溢出,从而使得制冷集成灶的外表面残留油烟。
针对上述相关技术中制冷集成灶在使用过程中溢出的油烟容易导致制冷集成灶的外表面残留油烟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集成灶及制冷集成灶的控制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制冷集成灶在使用过程中溢出的油烟容易导致制冷集成灶的外表面残留油烟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集成灶,包括:灶具,用于烹饪待加工对象;油烟处理模块,用于处理所述灶具产生的油烟;制冷模块,在运行过程中形成风幕,用于在所述油烟处理模块处理所述油烟的过程中,将所述油烟控制在预定范围内。
可选地,所述制冷模块包括:第一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制冷模块所在柜体的前侧,用于与第二出风口配合,形成所述风幕;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于所述油烟处理模块的吸油烟口的顶部,用于与所述第一出风口配合,形成所述风幕。
可选地,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有第一风机系统,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有第二风机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风机系统包括:蒸发器和第一风机,所述蒸发器通过管道连通到所述第二出风口的风道内。
可选地,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油烟处理模块的吸油烟口相互隔离设置。
可选地,所述制冷模块还包括:外机系统,设置于所述制冷模块所在柜体内,并与所述油烟处理模块的排烟管连通,其中,所述外机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通过所述排烟管道输出到所述制冷集成灶所在空间的外部。
可选地,该制冷集成灶还包括:油烟传感器,用于对所述灶具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油烟进行检测,基于检测结果判断所述灶具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油烟的浓度值是否达到油烟阈值,得到判断结果,其中,当所述判断结果表示所述灶具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油烟的浓度值达到油烟阈值,对所述油烟处理模块进行调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制冷集成灶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集成灶,包括:获取油烟传感器检测到的油烟浓度值;确定所述油烟浓度值达到油烟阈值;控制所述制冷集成灶的制冷模块启动,以在运行过程中形成风幕,其中,所述风幕用于在所述制冷集成灶的油烟处理模块处理油烟的过程中,将所述油烟控制在预定范围内。
可选地,在获取油烟传感器检测到的油烟浓度值之前,该制冷集成灶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对所述制冷集成灶的灶具进行检测,得到检测结果;在所述检测结果表示所述灶具的灶具点火模块处于运行状态时,控制所述油烟处理模块启动。
可选地,在控制所述油烟处理模块启动之后,该制冷集成灶的控制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油烟浓度值生成调节指令;将所述调节指令传输至所述油烟处理模块的风机模块,以控制所述风机模块基于所述调节指令对所述油烟处理模块的转速进行调整。
可选地,根据所述油烟浓度值生成调节指令,包括:根据所述油烟浓度值确定所述灶具所在预定范围的油烟等级;基于所述油烟等级生成所述调节指令。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制冷集成灶的控制装置,使用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集成灶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油烟传感器检测到的油烟浓度值;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油烟浓度值达到油烟阈值;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制冷集成灶的制冷模块启动,以在运行过程中形成风幕,其中,所述风幕用于在所述制冷集成灶的油烟处理模块处理油烟的过程中,将所述油烟控制在预定范围内。
可选地,该制冷集成灶的控制装置还包括:检测单元,用于在获取油烟传感器检测到的油烟浓度值之前,对所述制冷集成灶的灶具进行检测,得到检测结果;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检测结果表示所述灶具的灶具点火模块处于运行状态时,控制所述油烟处理模块启动。
可选地,该制冷集成灶的控制装置还包括:生成单元,用于在控制所述油烟处理模块启动之后,根据所述油烟浓度值生成调节指令;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将所述调节指令传输至所述油烟处理模块的风机模块,以控制所述风机模块基于所述调节指令对所述油烟处理模块的转速进行调整。
可选地,所述生成单元,包括: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油烟浓度值确定所述灶具所在预定范围的油烟等级;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油烟等级生成所述调节指令。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其中,在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控制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集成灶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集成灶的控制方法。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灶具,用于烹饪待加工对象;油烟处理模块,用于处理灶具产生的油烟;制冷模块,在运行过程中形成风幕,用于在油烟处理模块处理油烟的过程中,将油烟控制在预定范围内,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集成灶,实现了基于获取的油烟传感器检测到的油烟浓度值来控制制冷集成灶的制冷模块启动,以在制冷模块运行过程中形成风幕,将油烟控制预定范围内的目的,达到了提高制冷集成灶的可靠性的技术效果,有效防止油烟附着在制冷集成灶的表面,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制冷集成灶在使用过程中溢出的油烟容易导致制冷集成灶的外表面残留油烟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集成灶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集成灶的整机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幕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集成灶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的制冷集成灶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又一可选的制冷集成灶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集成灶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集成灶的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集成灶,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集成灶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制冷集成灶可以包括:灶具11,油烟处理模块13以及制冷模块15。下面对该制冷集成灶进行说明。
灶具11,用于烹饪待加工对象。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制冷集成灶可以包括灶具。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集成灶的整机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制冷集成灶可以包括:整机,整机则可以包括:台面、台面后侧的吸油烟风道和柜体;其中,在台面上设置有一个或以上的燃烧器炉头灶具,以用于对待加工对象进行烹饪。
油烟处理模块13,用于处理灶具产生的油烟。
如图2所示,台面后侧的吸油烟风道设置有吸油烟口,用于处理灶具产生的油烟。
制冷模块15,在运行过程中形成风幕,用于在油烟处理模块处理油烟的过程中,将油烟控制在预定范围内。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制冷模块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形成风幕阻隔油烟溢出扩散,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幕的示意图,即,制冷集成灶的正面出风形成风幕效果图。
由上可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制冷集成灶可以利用灶具对待加工对象进行烹饪,利用油烟处理模块处理灶具产生的油烟,并利用制冷模块在运行过程中形成风幕,以在油烟处理模块处理油烟的过程中,将油烟控制在预定范围内,实现了通过制冷模块形成强风风幕阻隔灶具烹饪待加工对象过程中产生的油烟,以防止油烟扩散的目的,达到了提高智能集成灶的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因此,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集成灶,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制冷集成灶在使用过程中溢出的油烟容易导致制冷集成灶的外表面残留油烟的技术问题。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制冷模块包括:第一出风口,设置于制冷模块所在柜体的前侧,用于与第二出风口配合,形成风幕;第二出风口,设置于油烟处理模块的吸油烟口的顶部,用于与第一出风口配合,形成风幕。
在该实施例中,制冷模块可以包括两个出风口,如图2所示的上出风口(即,第二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即,第一出风口),其中,上出风口设置在吸油烟口顶上,下出风口则设置在柜体前侧,通过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相互配合形成如图3所示的风幕。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制冷集成灶的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同时出风即可形成如图3所示的风幕;其中,风幕即可以是制冷模块在手动开启工作时形成的制冷风幕,也可以是控制系统由于油烟传感器检测到油烟量达到预设的油烟阈值时,自动启动风机,形成常温风的风幕。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设置有第一风机系统,第二出风口设置有第二风机系统,其中,第一风机系统包括:蒸发器和第一风机,蒸发器通过管道连通到第二出风口的风道内。
在该实施例中,在下出风口(即,第一出风口)处设置有空调的内机系统(即,蒸发器和风机),而上出风口(即,第二出风口)处则设置有单独的风机系统(即,第二风机系统);其中,空调的内机系统即第一风机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机系统中的蒸发器通过管道(例如,风管)连通到上出风口的风道内。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出风口与油烟处理模块的吸油烟口相互隔离设置。即,吸油烟口和上出风口是相互隔离设置的。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制冷模块还包括:外机系统,设置于制冷模块所在柜体内,并与油烟处理模块的排烟管连通,其中,外机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通过排烟管道输出到制冷集成灶所在空间的外部。
在该实施例中,当制冷模块启动工作时,上下出风口可以同时吹出冷风;柜体内设置有制冷模块的外机系统(冷凝器和风机);在制冷系统(即,制冷模块)工作时,外机系统排出的热空气连通制冷集成灶的排烟管排出到室外。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该制冷集成灶还包括:油烟传感器,用于对灶具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油烟进行检测,基于检测结果判断灶具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油烟的浓度值是否达到油烟阈值,得到判断结果,其中,当判断结果表示灶具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油烟的浓度值达到油烟阈值,对油烟处理模块进行调整。
在该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制冷集成灶内置的油烟传感器对制冷集成灶表面的油烟进行检测,判断集成灶当前工作时的油烟是否满油烟阈值,如达到油烟阈值,则可以对油烟处理模块进行调整。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各设置有单独的空调器的内机系统,油烟传感器检测到油烟量达到预设的油烟阈值时,可自动开启两处风机形成风幕。
由上可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制冷集成灶可以包括灶具、吸油烟系统(即,油烟处理模块)以及制冷系统(即,制冷模块);制冷系统在灶具的前方有下出风口,在灶具的上方有上出风口,两处出风口内置有风机系统,两处出风口同时出风,能够形成风幕阻隔油烟溢出扩散。具体可通过预置的油烟传感器对制冷集成灶表面的油烟进行检测,判断制冷集成灶当前工作时的油烟是否满足预设的油烟阈值,如油烟达到预设的油烟阈值,烟机转速加大吸油烟力度的同时,制冷集成灶的上下出风口风机开启工作,形成强风风幕阻隔油烟扩散,提高了制冷集成灶控制的智能性以可靠性,有效防止了油烟溢出,也避免油烟附着在制冷集成灶表面。
实施例2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集成灶的控制方法的方法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该制冷集成灶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中任一项的制冷集成灶,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集成灶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制冷集成灶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02,获取油烟传感器检测到的油烟浓度值。
步骤S404,确定油烟浓度值达到油烟阈值。
步骤S406,控制制冷集成灶的制冷模块启动,以在运行过程中形成风幕,其中,风幕用于在制冷集成灶的油烟处理模块处理油烟的过程中,将油烟控制在预定范围内。
由上可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获取油烟传感器检测到的油烟浓度值;然后确定油烟浓度值达到油烟阈值;并控制制冷集成灶的制冷模块启动,以在运行过程中形成风幕,其中,风幕用于在制冷集成灶的油烟处理模块处理油烟的过程中,将油烟控制在预定范围内,实现了基于获取的油烟传感器检测到的油烟浓度值来控制制冷集成灶的制冷模块启动,以在制冷模块运行过程中形成风幕,将油烟控制预定范围内的目的,达到了提高制冷集成灶的可靠性的技术效果,有效防止油烟附着在制冷集成灶的表面。
因此,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集成灶的控制方法,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制冷集成灶在使用过程中溢出的油烟容易导致制冷集成灶的外表面残留油烟的技术问题。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在获取油烟传感器检测到的油烟浓度值之前,该制冷集成灶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对制冷集成灶的灶具进行检测,得到检测结果;在检测结果表示灶具的灶具点火模块处于运行状态时,控制油烟处理模块启动。
在该实施例中,在制冷集成灶的灶具启动同时,制冷集成灶整机控制系统检测到灶具的灶具点火模块工作时会同时启动油烟处理模块自动开启工作,如未检测到相关数据,则油烟处理模块不会自动开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控制油烟处理模块启动之后,该制冷集成灶的控制方法还包括:根据油烟浓度值生成调节指令;将调节指令传输至油烟处理模块的风机模块,以控制风机模块基于调节指令对油烟处理模块的转速进行调整。
在该实施例中,油烟传感器会实时检测油烟造成的烟雾量,并将检测到的烟雾量数据传输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会进行数据处理后,将调节油烟处理模块的风机的转速的调节指令传输给风机控制模块,通过风机控制模块来调节油烟处理模块的风机的转速大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根据油烟浓度值生成调节指令,包括:根据油烟浓度值确定灶具所在预定范围的油烟等级;基于油烟等级生成调节指令。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的制冷集成灶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制冷集成灶的整机系统开机上电;然后整机系统的控制模块开启自动检测;通过人工手动开启灶具;在灶具启动同时,整机控制系统检测到灶具点火模块工作会同时启动烟机(即,油烟处理模块)自动开启工作,如无检测到相关数据,烟机不会自动开启;接着烟雾传感器(即,油烟传感器)实时检测烟雾量,并且将检测到的烟雾量数据传输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后,将调节烟机转速的命令传输给风机开工至模块,通过风机控制模块来调节抽油烟机风机转速大小;烟雾传感器实时检测的烟雾量将与整机系统预设的油烟阈值进行比对,如检测到烟雾量数据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油烟阈值,则整机控制系统自动开启上出风口风机系统和下出风口风机系统,在灶具上形成风幕阻隔油烟扩散烟油扩散。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又一可选的制冷集成灶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当整机系统开机上电,整机控制系统开启自动检测,人工手动开启灶具时,整机控制系统检测到灶具点火模块工作会同时启动烟机自动开启工作,如无检测到相关数据,烟机不会自动开启;烟雾传感器会实时检测烟雾量,并检测到的烟雾量数据传输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会进行数据处理后,确定烟雾量等级,根据烟雾量等级调节烟机转速,并启动相应的上下出风口风机系统,以调节风机转速。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集成灶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主板对制冷集成灶的整机的多个负载进行控制检测,如图7所示,通过电源为该主板进行供电,外机连接至该主板,内机、风机、烟机、灶具检测、油烟传感器、显示操作模块则均通过接口连接至主板,从而可以通过该主板对制冷集成灶整机进行控制。
由上可知,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集成灶的控制方法,利用制冷系统的风机在制冷集成灶上形成双风幕阻隔油烟溢出,操控更加智能化的同时也有效避免油烟附着在制冷集成灶表面。
实施例3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制冷集成灶的控制装置,使用上述中任一项的制冷集成灶的控制方法,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集成灶的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制冷集成灶的控制装置可以包括:获取单元81,确定单元83以及控制单元85。下面对该制冷集成灶的控制装置进行说明。
获取单元81,用于获取油烟传感器检测到的油烟浓度值。
确定单元83,用于确定油烟浓度值达到油烟阈值。
控制单元85,用于控制制冷集成灶的制冷模块启动,以在运行过程中形成风幕,其中,风幕用于在制冷集成灶的油烟处理模块处理油烟的过程中,将油烟控制在预定范围内。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获取单元81,确定单元83以及控制单元85对应于实施例2中的步骤S402至S406,上述单元与对应的步骤所实现的示例和应用场景相同,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2所公开的内容。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单元作为装置的一部分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
由上可知,在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利用获取单元获取油烟传感器检测到的油烟浓度值;然后根据确定单元确定油烟浓度值达到油烟阈值;以及利用控制单元控制制冷集成灶的制冷模块启动,以在运行过程中形成风幕,其中,风幕用于在制冷集成灶的油烟处理模块处理油烟的过程中,将油烟控制在预定范围内。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集成灶的控制装置,实现了基于获取的油烟传感器检测到的油烟浓度值来控制制冷集成灶的制冷模块启动,以在制冷模块运行过程中形成风幕,将油烟控制预定范围内的目的,达到了提高制冷集成灶的可靠性的技术效果,有效防止油烟附着在制冷集成灶的表面,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制冷集成灶在使用过程中溢出的油烟容易导致制冷集成灶的外表面残留油烟的技术问题。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该制冷集成灶的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检测单元,用于在获取油烟传感器检测到的油烟浓度值之前,对制冷集成灶的灶具进行检测,得到检测结果;控制单元,用于在检测结果表示灶具的灶具点火模块处于运行状态时,控制油烟处理模块启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该制冷集成灶的控制装置还包括:生成单元,用于在控制油烟处理模块启动之后,根据油烟浓度值生成调节指令;控制单元,用于将调节指令传输至油烟处理模块的风机模块,以控制风机模块基于调节指令对油烟处理模块的转速进行调整。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生成单元,包括: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油烟浓度值确定灶具所在预定范围的油烟等级;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油烟等级生成调节指令。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制冷集成灶的控制装置可以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上并可在上述处理器上运行的制冷集成灶的控制程序;整机的控制程序被上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制冷集成灶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实施例4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其中,在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控制计算机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上述中任一项的制冷集成灶的控制方法。
实施例5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其中,计算机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中任一项的制冷集成灶的控制方法。
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制冷集成灶,其特征在于,包括:
灶具,用于烹饪待加工对象;
油烟处理模块,用于处理所述灶具产生的油烟;
制冷模块,在运行过程中形成风幕,用于在所述油烟处理模块处理所述油烟的过程中,将所述油烟控制在预定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模块包括:
第一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制冷模块所在柜体的前侧,用于与第二出风口配合,形成所述风幕;
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于所述油烟处理模块的吸油烟口的顶部,用于与所述第一出风口配合,形成所述风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有第一风机系统,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有第二风机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风机系统包括:蒸发器和第一风机,所述蒸发器通过管道连通到所述第二出风口的风道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油烟处理模块的吸油烟口相互隔离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模块还包括:外机系统,设置于所述制冷模块所在柜体内,并与所述油烟处理模块的排烟管连通,其中,所述外机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通过所述排烟管道输出到所述制冷集成灶所在空间的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集成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烟传感器,用于对所述灶具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油烟进行检测,基于检测结果判断所述灶具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油烟的浓度值是否达到油烟阈值,得到判断结果,其中,当所述判断结果表示所述灶具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油烟的浓度值达到油烟阈值,对所述油烟处理模块进行调整。
7.一种制冷集成灶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上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集成灶,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油烟传感器检测到的油烟浓度值;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油烟浓度值达到油烟阈值;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制冷集成灶的制冷模块启动,以在运行过程中形成风幕,其中,所述风幕用于在所述制冷集成灶的油烟处理模块处理油烟的过程中,将所述油烟控制在预定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在获取油烟传感器检测到的油烟浓度值之前,对所述制冷集成灶的灶具进行检测,得到检测结果;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检测结果表示所述灶具的灶具点火模块处于运行状态时,控制所述油烟处理模块启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生成单元,用于在控制所述油烟处理模块启动之后,根据所述油烟浓度值生成调节指令;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将所述调节指令传输至所述油烟处理模块的风机模块,以控制所述风机模块基于所述调节指令对所述油烟处理模块的转速进行调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单元,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油烟浓度值确定所述灶具所在预定范围的油烟等级;
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油烟等级生成所述调节指令。
CN202022911584.1U 2020-12-07 2020-12-07 制冷集成灶及制冷集成灶的控制装置 Active CN2141988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11584.1U CN214198811U (zh) 2020-12-07 2020-12-07 制冷集成灶及制冷集成灶的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11584.1U CN214198811U (zh) 2020-12-07 2020-12-07 制冷集成灶及制冷集成灶的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98811U true CN214198811U (zh) 2021-09-14

Family

ID=77650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11584.1U Active CN214198811U (zh) 2020-12-07 2020-12-07 制冷集成灶及制冷集成灶的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988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10303B1 (en) Combination cooking oven with operator friendly humidity control
CN108278730B (zh) 空调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4248331A (zh) 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05030053A (zh) 压力烹饪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压力烹饪器
CN110848756A (zh) 一种灶具智能联动方法及系统
CN113154651A (zh) 用于智慧家居系统中环境清洁的方法、装置、空调及系统
CN214198811U (zh) 制冷集成灶及制冷集成灶的控制装置
CN113606627A (zh) 一种油烟机控制方法、装置、油烟机及存储介质
CN112413685A (zh) 制冷集成灶、制冷集成灶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848774A (zh) 一种灶具和空气调节设备联动方法及系统
CN112099360A (zh) 一种厨电的联动控制方法及厨电系统
CN112944625B (zh)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KR20060115331A (ko) 스팀 오븐에서 조리된 음식을 유지하기 위한 방법
JP2012083009A (ja) レンジフード
CN114484541A (zh) 吸油烟机系统的风量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15224821A (ja) レンジフード
CN110056927B (zh) 一种抽油烟机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0856595B (zh) 控制方法、烹饪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413689A (zh) 制冷集成灶的控制方法、装置、处理器及制冷集成灶系统
CN111195064B (zh) 控制器具的方法、装置和烹饪器具
CN112413679A (zh) 集成灶及其控制方法
CN110507184B (zh) 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091242A (zh) 用于智慧家居系统中环境清洁的方法、装置、空调及系统
CN110864332A (zh) 一种烟灶联动方法及系统
CN111503693A (zh) 一种油烟机洗碗机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