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88812U - 一种高阻隔抗紫外聚烯烃复合膜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阻隔抗紫外聚烯烃复合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88812U
CN214188812U CN202022223945.3U CN202022223945U CN214188812U CN 214188812 U CN214188812 U CN 214188812U CN 202022223945 U CN202022223945 U CN 202022223945U CN 214188812 U CN214188812 U CN 2141888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ultraviolet
thickness
coating
b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2394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ijiang Colour Printing & Packag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ijiang Colour Printing & Packag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ijiang Colour Printing & Packag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ijiang Colour Printing & Packag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2394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888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888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888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阻隔抗紫外聚烯烃复合膜。本实用新型的高阻隔抗紫外聚烯烃复合膜,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基膜层、底涂层、阻氧涂层、第一粘合剂层、中间层、抗紫外涂层、第二粘合剂层和热封层。本实用新型制得的高阻隔抗紫外聚烯烃复合膜,对氧气具有高阻隔性,具有良好的抗紫外性能,各层材料组成单一,方便回收循环利用。

Description

一种高阻隔抗紫外聚烯烃复合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复合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烯烃复合膜,尤其涉及一种抗紫外聚烯烃复合膜,特别涉及一种高阻隔抗紫外聚烯烃复合膜。
背景技术
高分子复合膜是一种由两层或多层不同材料且具有不同功能特性的薄膜复合而成的高分子材料。通常采用共挤技术制成,即采用几台挤出机分别将几种不同的树脂引入一公共模头中,然后从口模中挤出,复合得制品。
此类复合膜现被广泛应用于包装领域,其中性能较为优越的一种复合膜既复合了具有耐紫外线功能的薄膜层,又复合了具有阻隔水蒸气﹑香料﹑油脂等功能的薄膜层,通常为5层结构,各层基体材料为高分子聚合物,作为包装材料应用时,根据实际需要,如有抗氧化、抗紫外、外观颜色等需求,可分别在各层聚合物中添加抗氧化剂、抗紫外线剂、颜料添加剂等。此类具有复合结构的包装薄膜具有轻薄、强度大、延伸率高、致密性高等特点,在包装领域应用非常好。
市场上软包装制品应用广泛,但一般使用多种材质复合而成,材质间分离困难,无法回收,造成污染问题严重,单一材质复合膜是现今行业发展的趋势,其中聚烯烃材料原料丰富,价格低廉,容易加工成型,综合性能优良,因此是一类产量最大,应用十分广泛的高分子材料,聚乙烯膜的透水率低但透气性较大,不适于保鲜包装。于此同时环境中的紫外线也会导致食品、保健品、日化等产品中的蛋白质变性,无法长久保存。
CN107825774A公开了一种防脱层、耐高温、抗紫外线高分子复合膜,包括:一层或两层阻隔层,为聚酰胺和/或聚丙烯类材料,位于复合膜外层;至少一层功能层;和至少一层连接层,将所述阻隔层和功能层连接成复合膜整体。该发明的高分子复合膜用于防水卷材领域,通过不同膜层材料的设计,使制备的沥青防水卷材具有良好的抗沥青溶胀和穿透性能,在高温和紫外线照射下,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性能,且不易出现脱层,防水效果显著。
CN107627691A一种高分子复合膜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包括:至少一层高分子复合膜,所述高分子复合膜为多层结构,能够防脱层、耐高温和抗紫外线;和至少一层与所述高分子复合膜粘结的改性沥青胶料层。本发明的高分子复合膜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通过对卷材中多层高分子复合膜不同膜层结构及材料的优化设计,使防水卷材具备良好的抗沥青溶胀和穿透性能,在高温和紫外线照射下,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能力,且不易出现复合膜膜层之间脱层分离,防水效果显著。
但是,上述发明的高分子复合膜中,功能层都是在聚烯烃类塑料中添加有抗氧剂、紫外线吸收剂,材质分离困难,无法回收聚烯烃材料,不便于循环利用,且造成污染问题严重。
因此,提供一种具有高阻隔、抗紫外且方便回收循环利用的聚烯烃复合膜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阻隔抗紫外聚烯烃复合膜,对氧气具有高阻隔性,具有良好的抗紫外性能,各层材料组成单一,方便回收循环利用。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阻隔抗紫外聚烯烃复合膜,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基膜层、底涂层、阻氧涂层、第一粘合剂层、中间层、抗紫外涂层、第二粘合剂层和热封层。
本实用新型的高阻隔抗紫外聚烯烃复合膜,采用单一的聚烯烃材料作为基膜层,并且其它层也为单一材料层,方便回收,且可以循环利用,配合底涂层、阻氧涂层、第一粘合剂层、中间层、抗紫外涂层、第二粘合剂层和热封层,使得复合膜具有高阻隔性和良好的抗紫外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阻隔是指对氧气的阻隔高,具体指氧气透过量为1.25-3cm3/(m2·24h·0.1MPa)。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抗紫外是指复合膜对UVA\UVB紫外光波长(280-380nm)透过率<10%。
所述基膜层为双向拉伸聚丙烯层或纵向拉伸聚乙烯层,厚度为15-35μm,例如基膜层的厚度为15μm、16μm、17μm、18μm、19μm、20μm、21μm、22μm、23μm、24μm、25μm、26μm、27μm、28μm、29μm、30μm、31μm、32μm、33μm、34μm或35μm等。
所述底涂层为聚氨酯涂层,厚度为0.2-1μm,例如底涂层的厚度为0.2μm、0.3μm、0.4μm、0.5μm、0.6μm、0.7μm、0.8μm、0.9μm或1μm等。
所述阻氧涂层为丙烯酸涂层,厚度为0.3-1μm,例如阻氧涂层的厚度为0.3μm、0.4μm、0.5μm、0.6μm、0.7μm、0.8μm、0.9μm或1μm等。
所述第一粘合剂层为双组分聚氨酯树脂层,厚度为1-3μm,例如第一粘合剂层的厚度为1μm、1.1μm、1.2μm、1.3μm、1.4μm、1.5μm、1.6μm、1.7μm、1.8μm、1.9μm、2μm、2.1μm、2.2μm、2.3μm、2.4μm、2.5μm、2.6μm、2.7μm、2.8μm、2.9μm或3μm等。
所述中间层为聚乙烯层,厚度为10-40μm,例如中间层的厚度为10μm、15μm、20μm、25μm、30μm、35μm或40μm等。
所述抗紫外涂层为(1,2,2,6,6-五甲哌啶基)亚磷酸酯层,厚度为0.3-1μm,例如抗紫外涂层的厚度为0.3μm、0.4μm、0.5μm、0.6μm、0.7μm、0.8μm、0.9μm或1μm等。
所述第二粘合剂层为双组分聚氨酯树脂层,厚度为1-3μm,例如第二粘合剂层的厚度为1μm、1.1μm、1.2μm、1.3μm、1.4μm、1.5μm、1.6μm、1.7μm、1.8μm、1.9μm、2μm、2.1μm、2.2μm、2.3μm、2.4μm、2.5μm、2.6μm、2.7μm、2.8μm、2.9μm或3μm等。
所述热封层为流延聚丙烯层或流延吹塑聚乙烯层。
所述热封层的厚度为30-150μm,例如热封层的厚度为30μm、40μm、50μm、60μm、70μm、80μm、90μm、100μm、110μm、120μm、130μm、140μm或150μm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高阻隔抗紫外聚烯烃复合膜,各层均采用单一材料层,其中,采用单一的聚烯烃材料作为基膜层,方便回收,且可以循环利用,配合底涂层、阻氧涂层、第一粘合剂层、中间层、抗紫外涂层、第二粘合剂层和热封层,使得复合膜具有高阻隔性和良好的抗紫外性能,具体地,氧气透过量为1.25-3cm3/(m2·24h·0.1MPa),对UVA\UVB紫外光波长(280-380nm)透过率<10%。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高阻隔抗紫外聚烯烃复合膜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1-基膜层;2-底涂层;3-阻氧涂层;4-第一粘合剂层;5-中间层;6-抗紫外涂层;7-第二粘合剂层;8-热封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高阻隔抗紫外聚烯烃复合膜,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基膜层1、底涂层2、阻氧涂层3、第一粘合剂层4、中间层5、抗紫外涂层6、第二粘合剂层7和热封层8。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高阻隔抗紫外聚烯烃复合膜,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基膜层1、底涂层2、阻氧涂层3、第一粘合剂层4、中间层5、抗紫外涂层6、第二粘合剂层7和热封层8。
其中,基膜层为双向拉伸聚丙烯层,厚度为15μm;底涂层为聚氨酯涂层,厚度为0.2μm;阻氧涂层为丙烯酸涂层,厚度为0.5μm;第一粘合剂层为双组分聚氨酯树脂层,厚度为2μm;中间层为聚乙烯层,厚度20μm;抗紫外涂层为(1,2,2,6,6-五甲哌啶基)亚磷酸酯层,厚度为0.5μm;第二粘合剂层为双组分聚氨酯树脂层,厚度为2μm;热封层为流延聚丙烯层,厚度为80μm。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高阻隔抗紫外聚烯烃复合膜,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基膜层1、底涂层2、阻氧涂层3、第一粘合剂层4、中间层5、抗紫外涂层6、第二粘合剂层7和热封层8。
其中,基膜层为双向拉伸聚丙烯层,厚度为15μm;底涂层为聚氨酯涂层,厚度为0.2μm;阻氧涂层为丙烯酸涂层,厚度为1μm;第一粘合剂层为双组分聚氨酯树脂层,厚度为2μm;中间层为聚乙烯层,厚度20μm;抗紫外涂层为(1,2,2,6,6-五甲哌啶基)亚磷酸酯层,厚度为0.5μm;第二粘合剂层为双组分聚氨酯树脂层,厚度为2μm;热封层为流延聚丙烯层,厚度为80μm。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高阻隔抗紫外聚烯烃复合膜,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基膜层1、底涂层2、阻氧涂层3、第一粘合剂层4、中间层5、抗紫外涂层6、第二粘合剂层7和热封层8。
其中,基膜层为双向拉伸聚丙烯层,厚度为15μm;底涂层为聚氨酯涂层,厚度为0.2μm;阻氧涂层为丙烯酸涂层,厚度为0.5μm;第一粘合剂层为双组分聚氨酯树脂层,厚度为2μm;中间层为聚乙烯层,厚度20μm;抗紫外涂层为(1,2,2,6,6-五甲哌啶基)亚磷酸酯层,厚度为1μm;第二粘合剂层为双组分聚氨酯树脂层,厚度为2μm;热封层为流延聚丙烯层,厚度为80μm。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高阻隔抗紫外聚烯烃复合膜,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基膜层1、底涂层2、阻氧涂层3、第一粘合剂层4、中间层5、抗紫外涂层6、第二粘合剂层7和热封层8。
其中,基膜层为纵向拉伸聚乙烯层,厚度为15μm;底涂层为聚氨酯涂层,厚度为0.2μm;阻氧涂层为丙烯酸涂层,厚度为0.5μm;第一粘合剂层为双组分聚氨酯树脂层,厚度为2μm;中间层为聚乙烯层,厚度20μm;抗紫外涂层为(1,2,2,6,6-五甲哌啶基)亚磷酸酯层,厚度为0.5μm;第二粘合剂层为双组分聚氨酯树脂层,厚度为2μm;热封层为流延聚丙烯层,厚度为80μm。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高阻隔抗紫外聚烯烃复合膜,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基膜层1、底涂层2、阻氧涂层3、第一粘合剂层4、中间层5、抗紫外涂层6、第二粘合剂层7和热封层8。
其中,基膜层为双向拉伸聚丙烯层,厚度为15μm;底涂层为聚氨酯涂层,厚度为0.2μm;阻氧涂层为丙烯酸涂层,厚度为0.5μm;第一粘合剂层为双组分聚氨酯树脂层,厚度为2μm;中间层为聚乙烯层,厚度20μm;抗紫外涂层为(1,2,2,6,6-五甲哌啶基)亚磷酸酯层,厚度为0.5μm;第二粘合剂层为双组分聚氨酯树脂层,厚度为2μm;热封层为流延吹塑聚乙烯层,厚度为80μm。
对比例1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不包含阻氧涂层,其他的与实施例1的均相同。
对实施例1-5制得的高阻隔抗紫外聚烯烃复合膜与对比例1制得的聚烯烃复合膜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其中,氧气透过量的测试标准参照GB/T 19789-2005包装材料塑料薄膜和薄片氧化透过性试验库伦计检测法进行,测试方法如下:
将测试样品裁切成与透氧测试仪相匹配的尺寸,放入透氧测试仪透气室中,测试样品将透气室分为两部分。样品的一侧通氧气,另一侧通氮气载气。透过样品的氧气随氮气载气一起进入库仑计中进行化学反应并产生电压,该电压与单位时间内通过库仑计的氧气数量成正比,以此得到透氧数值。
其中,UVA\UVB紫外光波长(280-380nm)透过率的测试方法如下:
采用辐射波长为(280-380nm)的紫外光源及相应紫外接受传感器,将被测样品置于两者之间,分别测试有样品及无样品时紫外光的辐射强度。
其中,紫外线透过率的计算公式为:
T(%)=(I1/I0)×100%
式中:I0-无样品遮盖时紫外辐射强度;
I1-有样品遮盖时紫外辐射强度。
表1
Figure BDA0002712953740000081
本实用新型的高阻隔抗紫外聚烯烃复合膜,各层均采用单一材料层,方便回收,且可以循环利用,配合底涂层、阻氧涂层、第一粘合剂层、中间层、抗紫外涂层、第二粘合剂层和热封层,使得复合膜具有高阻隔性和良好的抗紫外性能,具体地,氧气透过量为1.25-3cm3/(m2·24h·0.1MPa),对UVA\UVB紫外光波长(280-380nm)透过率<10%。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高阻隔抗紫外聚烯烃复合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基膜层、底涂层、阻氧涂层、第一粘合剂层、中间层、抗紫外涂层、第二粘合剂层和热封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阻隔抗紫外聚烯烃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膜层为双向拉伸聚丙烯层或纵向拉伸聚乙烯层,厚度为15-35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阻隔抗紫外聚烯烃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涂层为聚氨酯涂层,厚度为0.2-1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阻隔抗紫外聚烯烃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氧涂层为丙烯酸涂层,厚度为0.3-1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阻隔抗紫外聚烯烃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合剂层为双组分聚氨酯树脂层,厚度为1-3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阻隔抗紫外聚烯烃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为聚乙烯层,厚度为10-4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阻隔抗紫外聚烯烃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紫外涂层为(1,2,2,6,6-五甲哌啶基)亚磷酸酯层,厚度为0.3-1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阻隔抗紫外聚烯烃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粘合剂层为双组分聚氨酯树脂层,厚度为1-3μ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阻隔抗紫外聚烯烃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封层为流延聚丙烯层或流延吹塑聚乙烯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阻隔抗紫外聚烯烃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封层的厚度为30-150μm。
CN202022223945.3U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高阻隔抗紫外聚烯烃复合膜 Active CN2141888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23945.3U CN214188812U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高阻隔抗紫外聚烯烃复合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23945.3U CN214188812U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高阻隔抗紫外聚烯烃复合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88812U true CN214188812U (zh) 2021-09-14

Family

ID=77641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23945.3U Active CN214188812U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高阻隔抗紫外聚烯烃复合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888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37625B2 (en) Biaxially oriented bio-based polyester films and laminates
US20110274892A1 (en) Biaxially oriented bio-based polyolefin films and laminates
JP2023075140A (ja) 包装材用積層フィルム、及び包装袋
US20130344345A1 (en) Biaxially oriented bio-based polyester window films and laminates
BRPI0508796B1 (pt) “Estrutura multicomponente, método para aderir camadas de uma estrutura multicomponente, método para melhorar a adesão entre camadas de uma estrutura multicomponente e uso de uma estrutura multicomponente”
CN102555379A (zh) 一种高阻隔的多层共挤热收缩薄膜
CN103950257A (zh) 一种高阻隔生物基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00036A (zh) 一种抗氧化、耐紫外的聚乙烯热收缩膜及其制备方法
US20140329103A1 (en) Multilayer film
CN102390148A (zh) 高阻隔性多层共挤生物基吹塑膜及其制备方法
CN214188812U (zh) 一种高阻隔抗紫外聚烯烃复合膜
CN103946018A (zh) 金属化的聚乙烯层压体
CN106476387A (zh) 超功能性多层共挤膜及其制备方法
JP2020075400A (ja) 無延伸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フィルム
CN104097379B (zh) 一种封口后易揭开聚乙烯吹塑薄膜及复合膜
CN2913229Y (zh) 液态乳品包装用高阻隔防渗析铝塑复合膜
CN111849011A (zh) 一种高阻隔可回收塑料制备方法及复合软管
CN210679939U (zh) 一种环保药品包装复合膜
RU2621598C2 (ru) Однонаправленная ориентированная термоусаживающая полимерная этикетка на основе полиэтилена
CN207916241U (zh) 一种易剥离的高阻隔薄膜
CN215283809U (zh) 抗菌、高阻隔、直线易撕的药粉、药片包装用的纸塑复合膜
CN204472037U (zh) 一种黑色不透光型复合膜
CN211764021U (zh) 一种可追溯的高阻隔农药包装膜、由其构成的包装袋
CN203254706U (zh) 新型环保可降解纸塑复合软管
CN214111812U (zh) 双向拉伸evoh复合硬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