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77026U - 散热器与连接器过盈配合的马达 - Google Patents

散热器与连接器过盈配合的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77026U
CN214177026U CN202023299541.9U CN202023299541U CN214177026U CN 214177026 U CN214177026 U CN 214177026U CN 202023299541 U CN202023299541 U CN 202023299541U CN 214177026 U CN214177026 U CN 2141770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radiator
heat sink
main body
interference f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9954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敬阳
蔡斌
景立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Xiangb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Xiangb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Xiangb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Xiangb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9954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770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770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770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散热器与连接器过盈配合的马达,包括壳体、散热器及保护罩,所述壳体与保护罩分别固定设置在散热器的两侧,还包括连接器及基板,所述连接器上设置有连接器主体部,所述散热器上设置有散热器突出部,所述连接器安装在散热器上,所述连接器主体部与散热器突出部接触,且所述散热器突出部与所述连接器主体部过盈配合在一起,所述基板与散热器及连接器配合在一起。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实现了连接器主体部与散热器突出部的过盈配合,提高了定位精度,使得二者之间的装备变得更加容易,且因为二者定位精度的提高,使得基板上的贯通孔可以做的更小,提高焊接质量。

Description

散热器与连接器过盈配合的马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器与连接器过盈配合的马达。
背景技术
现在的机电一体式马达包括壳体、保护罩、基板、散热器以及连接器这几大部件,其中散热器安装在壳体内,保护罩安装在壳体上,保护罩与壳体分别位于散热器的两侧,连接器位于保护罩与壳体之间,连接器安装在散热器上,且散热器与连接器之间存在配合间隙,基板设置在保护罩与散热器之间,且基板与散热器及连接器配合在一起。
所以这种结构的机电一体式马达存在以下缺陷:因为连接器与散热器是间隙配合,所以在组装基板和连接器过程中因精度不够而导致二者装配困难;并且因为是间隙配合会要求基板上的贯通孔更大,会导致焊接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散热器与连接器过盈配合的马达。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散热器与连接器过盈配合的马达,包括壳体、散热器及保护罩,所述壳体与保护罩分别固定设置在散热器的两侧,还包括连接器及基板,所述连接器上设置有连接器主体部,所述散热器上设置有散热器突出部,所述连接器安装在散热器上,所述连接器主体部与散热器突出部接触,所述基板与散热器及连接器配合在一起;所述连接器主体部上设置有主体凸部,所述散热器突出部上设置有散热器凹部,所述主体凸部与所述散热器凹部配合在一起;或者连接器主体部上设置有主体凹部,所述散热器突出部上设置有散热器凸部,所述主体凹部与所述散热器凸部配合在一起。
本种马达的安装结构中,实现了连接器主体部与散热器突出部的过盈配合,提高了定位精度,使得二者之间的装备变得更加容易,且因为二者定位精度的提高,使得基板上的贯通孔可以做的更小,提高焊接质量。
具体连接器主体部与所述散热器突出部的下表面接触,这样可以提高连接器与散热器之间的配合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连接器上设置有连接器引脚,所述基板与所述连接器引脚配合在一起。
具体连接器引脚与基板焊接固定配合在一起实现电路导通。
可选的,所述连接器包括连接器主体部与连接器凸缘部,所述连接器主体部与连接器凸缘部一体成型。
可选的,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器主体部及散热器突出部,所述散热器主体部与散热器突出部一体成型。
可选的,还包括转轴,所述转轴转动安装在壳体上。
可选的,还包括第一轴承及第二轴承,所述转轴分别通过第一轴承及第二轴承与所述散热器及壳体转动配合在一起。
可选的,还包括传感器磁铁及旋转传感器,所述旋转传感器设置在基板上,所述传感器磁铁安装在转轴上。
可选的,所述基板与散热器之间设置有散热物质层。
可选的,所述壳体为铝质壳体。
铸铝材质的壳体更加方便散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连接器主体部与散热器突出部的过盈配合,提高了定位精度,使得二者之间的装备变得更加容易,且因为二者定位精度的提高,使得基板上的贯通孔可以做的更小,提高焊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马达示意简图;
图2是散热器与连接器的配合关系示意简图;
图3是散热器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4是连接器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5是连接器主体部与连接器凸缘部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1、壳体,2、保护罩,5、传感器磁铁,6、散热器,7、电子元器件,8、基板,9、旋转传感器,10、连接器,11、第一轴承,12、第二轴承,20、第二轴承保持部,21、转轴,27、第一轴承保持部,28、散热器第一表面,29、散热器第二表面,30、散热器主体部,31、散热器突出部,32、散热器凹部,33、连接器引脚,34、空洞部,35、散热器贯通孔,36、金属端子,47、散热器固定孔部,57、连接器凸缘部,58、连接器主体部,60、主体凸部,61、主体台阶部,62、散热器第二凸部,63、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如附图1、附图2及附图3所示,一种散热器6与连接器10过盈配合的马达63,包括壳体1、散热器6及保护罩2,壳体1与保护罩2分别固定设置在散热器6的两侧,还包括连接器10及基板8,连接器10上设置有连接器主体部58,散热器6上设置有散热器突出部31,连接器10安装在散热器6上,连接器主体部58与散热器突出部31接触,基板8与散热器6及连接器10配合在一起;连接器主体部58上设置有主体凸部60,散热器突出部31上设置有散热器凹部32,主体凸部60与散热器凹部32配合在一起;或者连接器主体部58上设置有主体凹部,散热器突出部31上设置有散热器6凸部,主体凹部与散热器6凸部配合在一起。连接器主体部58上设置有主体台阶部61。
本种马达的安装结构中,实现了连接器主体部58与散热器突出部31的过盈配合,提高了定位精度,使得二者之间的装备变得更加容易,且因为二者定位精度的提高,使得基板8上的贯通孔可以做的更小,提高焊接质量。
具体连接器主体部58与散热器突出部31的下表面接触,这样可以提高连接器10与散热器6之间的配合稳定性。
如附图2及附图3所示,散热器6包括散热器第一表面28及散热器第二表面29,散热器6上还设置有散热器贯通孔35,散热器贯通孔35为电线的穿行通道。散热器6还设置有散热器固定孔部47,散热器6上还设置有散热器第二凸部62。
这是两种连接器10与散热器6实现过盈配合的方式。
如附图2、附图3、附图4及附图5所示,连接器10上设置有连接器引脚33,基板8与连接器引脚33配合在一起。
具体连接器10引脚与基板8上的基板8贯通孔配合在一起实现电路导通。
如附图2、附图3、附图4及附图5所示,连接器10包括连接器主体部58与连接器凸缘部57,连接器主体部58与连接器凸缘部57一体成型。
如附图2、附图3、附图4及附图5所示,散热器6包括散热器主体部30及散热器突出部31,散热器主体部30与散热器突出部31一体成型。
如附图1所示,壳体1与保护罩2分别安装在散热器6的两侧,基板8位于散热器6与保护罩2之间,壳体1为铝制的壳体1。壳体1与保护罩2配合在一起形成了马达63的大体架构。
本散热机构中通过铝制的壳体1提高了散热速度,避免了散热器温度过高,保证使用效率。
如附图1所示,散热器6位于壳体1及保护罩2之间,且基板8贴紧散热器6,散热器6贴紧壳体1及保护罩2的内壁。
具体基板8上设置有控制部及驱动部,控制部的作用是输出马达63的驱动量的驱动信号;驱动部的作用是其根据从控制部输出的驱动信号而将从外部电源提供的电流提供给马达63;驱动部产生的热量通过分布在电路基板8上的金属贯通孔以及填充在孔中的导热材料,将热量传导至马达63上部的散热器6。散热器6再将热量传递马达63的转轴21及壳体1。
具体基板8的孔上焊接有金属端子36,金属端子36用于三相线出线。
如附图1所示,壳体1包括第一筒部及第二筒部,第一筒部与第二筒部一体成型,散热器6与第一筒部接触,第一筒部的内壁的粗糙度低于Ra2.0。
因为粗糙度越高传热越不稳定,所以本方案设置第一筒部的内壁的粗糙度低于Ra2.0,具体第一筒部与第二筒部的外壁的粗糙度也是低于Ra2.0,因为这样可以保证散热器6与马达63壳体1、马达63壳体1与涡轮箱这两个个接触面的表面粗糙度在Ra2.0以内,保证热量高效传递。
如附图1所示,还包括转轴21,转轴21安装在壳体1上。
如附图1所示,还包括第一轴承11及第二轴承12,第一轴承11及第二轴承12分别套设在转轴21的两端。
如附图1所示,散热器6上设置有第一轴承保持部27,壳体1上开设有第二轴承保持部20,第一轴承11通过第一轴承保持部27安装在散热器6上,第二轴承12通过第二轴承保持部20安装在壳体1上。
第一轴承11与第二轴承12的的作用是为了增加转轴21的转动稳定性,第一轴承保持部27与第二轴承保持部20的作用是为了保证第一轴承11与第二轴承12安装的稳定性。
如附图1所示,转轴21上安装有传感器磁铁5,基板8上安装有旋转传感器9。
传感器磁铁5与旋转传感器9的作用是感应转轴21的转动。
如附图1所示,散热器6与基板8之间填充有散热物质层(附图1中用G标出)。同理附图1中的J代表的是整个马达的中轴线。
如附图1所示,基板8上连接有连接器10。
具体基板8上还安装有电子元器件7,电子元器件7也是起核心控制作用,具体连接器10通过连接器引脚33与基板8焊接固定在一起。
本结构中壳体1采用铝制,铝的导热系数是铁的3倍左右,并且壳体1的第一筒部和第二筒部采用精加工方式(表面粗糙度在Ra2.0以内),保证热量传递到壳体1时,壳体1能够很好的把热量散发出去,保证了马达63在使用时的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所作的等效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散热器与连接器过盈配合的马达,包括壳体、散热器及保护罩,所述壳体与保护罩分别固定设置在散热器的两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器及基板,所述连接器上设置有连接器主体部,所述散热器上设置有散热器突出部,所述连接器安装在散热器上,所述连接器主体部与散热器突出部接触,所述基板与散热器及连接器配合在一起;所述连接器主体部上设置有主体凸部,所述散热器突出部上设置有散热器凹部,所述主体凸部与所述散热器凹部配合在一起;或者连接器主体部上设置有主体凹部,所述散热器突出部上设置有散热器凸部,所述主体凹部与所述散热器凸部配合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与连接器过盈配合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上设置有连接器引脚,所述基板与所述连接器引脚配合在一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与连接器过盈配合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连接器主体部与连接器凸缘部,所述连接器主体部与连接器凸缘部一体成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与连接器过盈配合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器主体部及散热器突出部,所述散热器主体部与散热器突出部一体成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与连接器过盈配合的马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轴,所述转轴转动安装在壳体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器与连接器过盈配合的马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轴承及第二轴承,所述转轴分别通过第一轴承及第二轴承与所述散热器及壳体转动配合在一起。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器与连接器过盈配合的马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感器磁铁及旋转传感器,所述旋转传感器设置在基板上,所述传感器磁铁安装在转轴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与连接器过盈配合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与散热器之间设置有散热物质层。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与连接器过盈配合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铝质壳体。
CN202023299541.9U 2020-12-30 2020-12-30 散热器与连接器过盈配合的马达 Active CN2141770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99541.9U CN214177026U (zh) 2020-12-30 2020-12-30 散热器与连接器过盈配合的马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99541.9U CN214177026U (zh) 2020-12-30 2020-12-30 散热器与连接器过盈配合的马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77026U true CN214177026U (zh) 2021-09-10

Family

ID=77612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99541.9U Active CN214177026U (zh) 2020-12-30 2020-12-30 散热器与连接器过盈配合的马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770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57117B2 (ja) 電動機
JP5649727B2 (ja) 駆動装置一体型回転電機
JP6312093B2 (ja) 回転電機
JP5893099B1 (ja) 電力供給ユニット一体型回転電機
JP2015198168A (ja) 電子装置、電力変換装置及び回転電機
CN108964363A (zh) 一种电机、控制电路板及应用该电机的引擎冷却模组
JP4275393B2 (ja) 電動ブラシレスウォータポンプ
JP2012223030A (ja) 電動モータおよびステータ
CN214177026U (zh) 散热器与连接器过盈配合的马达
US11121606B2 (en) Motor, circuit board, and engine cooling module including the motor
CN112737188A (zh) 散热器与连接器过盈配合的马达
CN214281134U (zh) 带收纳槽结构的马达
CN214177087U (zh) 马达散热结构
CN214177025U (zh) 带三相焊接观察孔的马达
JP7413710B2 (ja) モータ装置
CN112688487A (zh) 带收纳槽结构的马达
CN112688488A (zh) 马达散热结构
CN214314820U (zh) 保护罩安装结构
JP2021118624A (ja) モータ
CN216532399U (zh) 驱动装置
JP7255621B2 (ja) 電動機及び電動機の製造方法
CN217824454U (zh) 马达及具有马达的电子设备
CN220748620U (zh) 后端盖组件及应用其的电子水泵
CN218678731U (zh) 一种集成式散热电机
CN218162031U (zh) 一种新型结构的电机机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