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74963U - 一种带端部笔仓的电脑转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端部笔仓的电脑转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74963U
CN214174963U CN202023177356.2U CN202023177356U CN214174963U CN 214174963 U CN214174963 U CN 214174963U CN 202023177356 U CN202023177356 U CN 202023177356U CN 214174963 U CN214174963 U CN 2141749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ndrel
damping
groove
support shaft
concave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7735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遵业
张宗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Chengjia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Chengjia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Chengjia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Chengjia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7735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749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749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749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端部笔仓的电脑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架、第一下支架、第二下支架、第一阻尼组件、第二阻尼组件和端部笔仓;所述上支架两端分别设有容置槽,所述第一下支架一端设有开孔槽,所述第二下支架一端设有阻尼槽,所述第一阻尼组件的一端置入容置槽内,所述第一阻尼组件的另一端置入开孔槽内,所述第二阻尼组件一端置入另一容置槽内,所述第二阻尼组件另一端置入阻尼槽内。所述电脑转动装置的至少一端设置有端部笔仓,本实用新型增设有端部笔仓,用于放置触控笔,携带方便;下支架分体设计,对产品零件和组件的精度要求相对低一些,增加产品生产的良率,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带端部笔仓的电脑转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的转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端部笔仓的电脑转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面板行业越来越智能化,电脑、电视、平板等各类面板越来越智能化,越来越多的采用触控屏幕,随之带来了另一个附加产品——触控笔,但触控笔的放置却成了麻烦,需要专门的放置区域,不然容易丢失,给使用或携带带来不便;
大部分笔记本电脑转轴的下支架采用一体设计,这种设计造成安装时转轴的阻尼组件只能从下支架两端的开孔插入安装,对产品的零部件和阻尼组件精度要求较高,造成良率提升困难,进而提升生产成本,此外,两端也需要设计端盖固定,零部件较多,同样增加生产成本。
因此,结合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端部笔仓的电脑转动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带端部笔仓的电脑转动装置,包括上支架、第一下支架、第二下支架、第一阻尼组件、第二阻尼组件和端部笔仓;
所述上支架具有上支架轴杆,所述上支架轴杆两端分别设有容置槽;
所述第一下支架具有第一下支架轴杆,所述第一下支架轴杆一端设有开孔槽;所述第二下支架具有第二下支架轴杆,所述第二下支架轴杆一端设有阻尼槽;
所述第一阻尼组件的一端置入所述上支架轴杆一端的容置槽内,所述第一阻尼组件的另一端置入所述第一下支架轴杆的开孔槽内;
所述第二阻尼组件一端置入所述上支架轴杆另一端的容置槽内,所述第二阻尼组件另一端置入所述第二下支架轴杆的阻尼槽内;
所述端部笔仓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下支架轴杆、所述第一阻尼组件和所述上支架轴杆内,所述端部笔仓一端起始于所述第一下支架轴杆远离开孔槽的一端,所述端部笔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下支架轴杆和所述第一阻尼组件,所述端部笔仓另一端置于所述上支架轴杆内;
和/或,所述端部笔仓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下支架轴杆、所述第二阻尼组件和所述上支架轴杆内,所述端部笔仓一端起始于所述第二下支架轴杆远离阻尼槽的一端,所述端部笔仓依次穿过所述第二下支架轴杆和所述第二阻尼组件,所述端部笔仓另一端置于所述上支架轴杆内。
进一步的,所述端部笔仓的中心轴线分别与所述第一下支架轴杆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一阻尼组件的中心轴线和所述上支架轴杆的中心轴线一致,所述上支架轴杆两端的端部笔仓互相不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阻尼组件包括第一芯轴及依次穿套在第一芯轴一端的第一凹轮、第一凸轮和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母拧紧固定于第一芯轴上;
所述第一芯轴为中空芯轴,所述第一芯轴包含依次一体连接的卡扣段、圆杆段和穿套段,所述卡扣段固定于上支架轴杆的容置槽内;
所述第一凹轮穿套于第一芯轴的圆杆段,所述第一凹轮与所述第一芯轴的凸起段限位连接;
所述第一凸轮卡套于第一芯轴的穿套段,所述第一凸轮与所述第一凹轮阻尼连接。
进一步的,第二下支架轴杆的阻尼槽底部设有限位孔;
所述第二阻尼组件包括第二芯轴及依次穿套在第二芯轴一端的第二凹轮、第二凸轮、锁止螺母和扭力弹簧,锁止螺母拧紧固定于所述第二芯轴上,位于锁止螺母外侧的扭力弹簧卡套于所述第二芯轴上;
所述第二芯轴为中空芯轴,所述第二芯轴包含依次一体连接的连接段、限位段、光杆段和固定段,所述连接段固定于上支架轴杆的容置槽内,
所述第二凹轮穿套于第二芯轴的光杆段,所述第二凹轮与第二芯轴的限位段限位连接;
所述第二凸轮卡套于第二芯轴的固定段,所述第二凸轮与第二凹轮阻尼连接;
所述扭力弹簧包括弯曲段及与弯曲段一端固定连接的伸直段,所述伸直段插入阻尼槽内的限位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阻尼组件的一端通过第一芯轴的卡扣段固定于所述上支架轴杆一端的容置槽内,所述第一阻尼组件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凹轮固定于所述第一下支架轴杆的开孔槽内;
所述第二阻尼组件一端通过第二芯轴的连接段固定于所述上支架轴杆另一端的容置槽内,所述第二阻尼组件另一端通过第二凹轮固定于所述第二下支架轴杆的阻尼槽内。
进一步的,固定第一下支架,与第一下支架固定连接的第一凹轮同步固定,推拉上支架,卡套于上支架的第一芯轴同步转动,卡套于第一芯轴的第一凸轮曲面沿第一凹轮波浪面阻尼转动;
固定第二下支架,与第二下支架固定连接的第二凹轮同步固定,推拉上支架,所述扭力弹簧同步扭动,卡套于上支架的第二芯轴同步转动,卡套于第二芯轴的第二凸轮接触面沿第二凹轮的凸凹面阻尼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架轴杆为铝合金轴杆,所述第一芯轴和所述第二芯轴均为钢材质芯轴,第一芯轴卡扣段压入上支架轴杆一端的容置槽内,第二芯轴连接段压入上支架轴杆另一端的容置槽内;
第一下支架轴杆为铝合金轴杆,第一阻尼组件的第一凹轮为钢材质凹轮,第一阻尼组件的第一凹轮压入第一下支架轴杆的开孔槽内;
第二下支架轴杆为铝合金轴杆,第二阻尼组件的第二凹轮为钢材质凹轮,第二阻尼组件的第二凹轮压入第二下支架轴杆的阻尼槽内。
进一步的,上支架轴杆的容置槽为非圆形槽,第一芯轴卡扣段外表面与非圆形容置槽相匹配,第二芯轴连接段外表面与非圆形容置槽相匹配,第一芯轴的卡扣段卡扣入上支架轴杆一端的容置槽内,第二芯轴的连接段卡口入上支架轴杆另一端的容置槽内;
第一下支架轴杆开孔槽为非圆形槽,第一阻尼组件的第一凹轮外表面与非圆形开孔槽相匹配,第一阻尼组件的第一凹轮卡扣于所述第一下支架轴杆的开孔槽内;
第二下支架轴杆阻尼槽为非圆形槽,第二阻尼组件的第二凹轮外表面与非圆形阻尼槽相匹配,第二阻尼组件的第二凹轮卡扣于所述第二下支架轴的阻尼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架轴杆容置槽内壁等间距设有容置槽凸棱,所述容置槽凸棱的长度方向与上支架轴杆的轴心线方向一致;
第一芯轴卡扣段外表面等间距分布若干与所述容置槽凸棱匹配的长条齿槽,所述长条齿槽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芯轴的轴心线方向一致;
第二芯轴连接段外表面等间距分布若干与所述容置槽凸棱匹配的长条陷槽,所述长条陷槽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芯轴的轴心线方向一致,第一芯轴卡扣段卡扣于所述上支架轴杆一端的容置槽内,第二芯轴连接段卡扣于所述上支架轴杆另一端的容置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下支架轴杆的开孔槽内壁等间距设有开孔槽凸棱,所述开孔槽凸棱的长度方向与上支架轴杆的轴心线方向一致;
第一阻尼组件的第一凹轮外表面沿轴心线方向环形均匀设置若干齿条,若干所述齿条与所述开孔槽凸棱相匹配卡合,第一阻尼组件的第一凹轮卡扣于所述第一下支架轴杆的开孔槽内;
第二下支架轴的阻尼槽内壁设有环形排布的阻尼槽凸棱,所述阻尼槽凸棱的长度方向与上支架轴杆的轴心线方向一致;
第二阻尼组件的第二凹轮外表面沿轴心线方向环形均匀设置若干凸条,若干所述凸条与所述阻尼槽凸棱相匹配卡合,第二阻尼组件的第二凹轮卡扣于所述第二下支架轴的阻尼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端部笔仓的电脑转动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带端部笔仓的电脑转动装置,其在转动装置端部设置端部笔仓,依次穿过下支架、阻尼组件和上支架,用于放置触控笔或普通书写笔,携带使用方便,不占用额外空间;
(2)本实用新型的带端部笔仓的电脑转动装置,其所述第一下支架和所述第二下支架分体设计,使得所述第一阻尼组件和第二阻尼组件可以从里往外安装,对产品零件和组件的精度要求相对低一些,增加产品生产的良率,降低不良损耗;
(3)本实用新型的带端部笔仓的电脑转动装置,其下支架采用分体设计,降低加工难度,可节省50%以上成本;所述第一下支架和所述第二下支架只需设置开槽即可,不需开设贯通的通孔,也省略了开孔端的端盖设计,减少了阻尼组件端盖等3个零件设计,可降低5%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端部笔仓的电脑转动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端部笔仓的电脑转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阻尼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二阻尼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支架,2-第一下支架,3-第二下支架,4-第一阻尼组件,5-第二阻尼组件,6-端部笔仓,401-第一芯轴,4011-卡扣段,4012-凸起段,4013-圆杆段,4014-穿套段,402-第一凹轮,4021-凸块,4022-齿条,4023-波浪面,403- 第一凸轮,4031-曲面,404-第一隔音垫片,405-第一弹片,406-垫片,407-固定螺母,501-第二芯轴,5011-连接段,5012-限位段,5013-光杆段,5014-固定段, 502-第二凹轮,5021-凸缘,5022-凸条,5023-凸凹面,503-第二凸轮,5031-接触面,504-第二隔音垫片,505-第二弹片,506-锁止螺母,507-扭力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说明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大”、“小”、“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有”、“设有”、“连接”、“设置有”、“穿套”、“套设”、“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端部笔仓的电脑转动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端部笔仓的电脑转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带端部笔仓的电脑转动装置,包括上支架1、第一下支架2、第二下支架3、第一阻尼组件4、第二阻尼组件5和端部笔仓6;
所述上支架1具有上支架轴杆,所述上支架轴杆两端分别设有容置槽;
所述第一下支架2具有第一下支架轴杆,所述第一下支架轴杆一端设有开孔槽;所述第二下支架3具有第二下支架轴杆,所述第二下支架轴杆一端设有阻尼槽;
所述第一阻尼组件4的一端置入所述上支架轴杆一端的容置槽内,所述第一阻尼组件4的另一端置入所述第一下支架轴杆的开孔槽内;
所述第二阻尼组件5一端置入所述上支架轴杆另一端的容置槽内,所述第二阻尼组件5另一端置入所述第二下支架轴杆的阻尼槽内。
所述端部笔仓6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下支架轴杆、所述第一阻尼组件4和所述上支架轴杆内,所述端部笔仓6自所述第一下支架轴杆贯穿所述第一阻尼组件4至所述上支架轴杆,所述端部笔仓6一端起始于所述第一下支架轴杆远离开孔槽的一端,所述端部笔仓6依次穿过所述第一下支架轴杆和所述第一阻尼组件4,所述端部笔仓6另一端置于所述上支架轴杆内;
和/或,所述端部笔仓6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下支架轴杆、所述第二阻尼组件5和所述上支架轴杆内,所述端部笔仓6自所述第二下支架轴杆贯穿所述第二阻尼组件5至所述上支架轴杆,所述端部笔仓6一端起始于所述第二下支架轴杆远离阻尼槽的一端,所述端部笔仓6依次穿过所述第二下支架轴杆和所述第二阻尼组件5,所述端部笔仓6另一端置于所述上支架轴杆内。
优选的,所述端部笔仓6的中心轴线分别与所述第一下支架轴杆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一阻尼组件4的中心轴线和所述上支架轴杆的中心轴线一致,所述上支架轴杆两端的端部笔仓6互相不连通;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端部笔仓6位于上支架轴杆的一端内置弹性隔垫,弹性垫片起到保护笔头的作用;增加端部笔仓的设计,可用于放置触控笔或普通书写笔,给用户的使用带来极大的便利。
示例中,所述上支架1还包括上页片,所述上页片和所述上支架轴杆固定连接,所述上页片表面设有若干固定孔;优选的,所述上页片和所述上支架轴杆一体连接;
所述第一下支架2还包括第一下页片,所述第一下页片和所述第一下支架轴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下页片表面设有若干固定孔;优选的,所述第一下页片和所述第一下支架轴杆一体连接;
所述第二下支架3包括第二下页片,所述第二下页片和所述第二下支架轴杆固定连接,第二下支架轴杆的阻尼槽的底部设有限位孔,所述第二下页片表面设有若干固定孔;优选的,所述第二下页片和所述第二下支架轴杆一体连接;
所述上支架轴杆的轴心线、所述第一下支架轴杆的轴心线和所述第二下支架轴杆的轴心线均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上支架轴杆、所述第一下支架轴杆和所述第二下支架轴杆的外径尺寸均一致。
示例中,所述第一下支架2和所述第二下支架3分别与键盘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架1与屏幕连接。
所述第一下支架2和所述第二下支架3分体设计,使得所述第一阻尼组件4 和第二阻尼组件5可以从里往外安装,对产品零件和组件的精度要求相对低一些,增加产品生产的良率,所述第一下支架2和所述第二下支架3只需设置开槽即可,不需开设贯通的开孔,也省略了开孔端的端盖设计。
请参阅图3和图4,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阻尼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阻尼组件4包括第一芯轴401及依次穿套在第一芯轴一端的第一凹轮402、第一凸轮403、第一隔音垫片404、若干第一弹片405、垫片406和固定螺母407,固定螺母407拧紧固定于第一芯轴401上。
所述第一芯轴401为中空芯轴,所述第一芯轴401包含依次一体连接的卡扣段4011、凸起段4012、圆杆段4013和穿套段4014,所述卡扣段4011固定于上支架轴杆的容置槽内,所述凸起段4012外表面环形等间距分布若干凸起,所述圆杆段4013为光滑圆杆,所述穿套段4014为非圆形杆,所述穿套段4014远离所述圆杆段一端设有与固定螺母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
所述第一凹轮402穿套于第一芯轴的圆杆段4013,所述第一凹轮402与所述第一芯轴401的凸起段4012限位连接;示例中,所述第一凹轮402沿轴心线方向设有贯通的圆孔,所述第一凹轮402的一端端面环形等间距设有若干凸块 4021,若干所述凸块4021限位于第一芯轴的相邻凸起之间,所述第一凹轮402 另一端端面为沿第一凹轮圆周方向凸凹交替的波浪面4023;
所述第一凸轮403卡套于第一芯轴的穿套段4014,所述第一凸轮403与所述第一凹轮402阻尼连接;示例中,所述第一凸轮403沿轴心线方向设有与第一芯轴穿套段相匹配卡套的通孔,所述第一凸轮403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凹轮波浪面相匹配的曲面4031。
所述第一隔音垫片404边缘设有多个用于消除应变变形的缺口,所述多个缺口环形均匀排布;
所述第一阻尼组件4的一端通过第一芯轴的卡扣段固定于所述上支架轴杆一端的容置槽内,所述第一阻尼组件4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阻尼组件的第一凹轮 402固定于所述第一下支架轴杆的开孔槽内;
固定第一下支架2不动,与第一下支架2固定连接的第一凹轮402同步固定不动,推拉上支架1,卡套于上支架1的第一芯轴401同步转动,卡套于第一芯轴401的第一凸轮曲面4031沿第一凹轮波浪面4023阻尼转动。
请继续参阅图5和图6,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二阻尼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第二阻尼组件5 包括第二芯轴501及依次穿套在第二芯轴上的第二凹轮502、第二凸轮503、第二隔音垫片504、第二弹片组505、锁止螺母506和扭力弹簧507,锁止螺母506 拧紧固定于所述第二芯轴501上,位于锁止螺母506外侧的扭力弹簧507卡套于所述第二芯轴501上。
所述第二芯轴501为中空芯轴,所述第二芯轴501包含依次一体连接的连接段5011、限位段5012、光杆段5013和固定段5014,所述连接段5011固定于上支架轴杆的容置槽内,所述限位段5012外表面环形等间距分布若干挡块,所述光杆段5013为圆柱形光杆,所述固定段5014为非圆形杆,所述固定段5014 远离所述旋转段一端外表面设有与锁止螺母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
所述第二凹轮502穿套于第二芯轴的光杆段5013,所述第二凹轮502与第二芯轴的限位段5012限位连接,所述第二凹轮502沿轴心线方向设有穿孔,所述第二凹轮502的一端端面环形等间距设有若干凸缘5021,若干所述凸缘5021 限位于第二芯轴的相邻挡块之间,所述第二凹轮502另一端端面为沿第二凹轮圆周方向凸凹交替的凸凹面5023;
所述第二凸轮503卡套于第二芯轴的固定段5014,所述第二凸轮503与第二凹轮502阻尼连接,所述第二凸轮503沿轴心线方向设有与第二芯轴固定段相匹配卡套的套孔,所述第二凸轮503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二凹轮凸凹面相匹配的接触面5031;
所述第二隔音垫片504边缘设有多个用于消除应变变形的缺口,所述多个缺口环形均匀排布;
所述扭力弹簧507包括弯曲段及与弯曲段一端连接的伸直段,所述弯曲段沿拉伸方向贯穿有开孔,所述弯曲段远离伸直段一侧设有与第二芯轴卡合的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与所述弯曲段固定连接,所述伸直段插入阻尼槽内的限位孔内。
所述第二阻尼组件5一端通过第二芯轴的连接段固定于所述上支架轴杆另一端的容置槽内,所述第二阻尼组件5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阻尼组件的第二凹轮 502固定于所述第二下支架轴杆的阻尼槽内;
固定第二下支架3不动,与第二下支架3固定连接的第二凹轮502同步固定不动,推拉上支架1,所述扭力弹簧507同步扭动,卡套于上支架1的第二芯轴501同步转动,卡套于第二芯轴501的第二凸轮接触面5031沿第二凹轮的凸凹面5023阻尼转动。
优选的,所述上支架轴杆容置槽内壁等间距设有容置槽凸棱,所述容置槽凸棱的长度方向与上支架轴杆的轴心线方向一致;
第一芯轴卡扣段4011外表面等间距分布若干与所述容置槽凸棱匹配的长条齿槽,所述长条齿槽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芯轴的轴心线方向一致,所述第一芯轴卡扣段4011卡扣于所述上支架轴杆一端的容置槽内;
第二芯轴连接段5011外表面等间距分布若干与所述容置槽凸棱匹配的长条陷槽,所述长条陷槽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芯轴的轴心线方向一致,所述第二芯轴连接段5011卡扣于所述上支架轴杆另一端的容置槽内。
优选的,第一下支架轴杆的开孔槽内壁设有环形排布的开孔槽凸棱,所述开孔槽凸棱的长度方向与上支架轴杆的轴心线方向一致;
第一阻尼组件的第一凹轮402外表面沿轴心线方向环形均匀设置若干齿条 4022,若干所述齿条4022与所述开孔槽凸棱相匹配卡合,第一阻尼组件的第一凹轮402卡扣于所述第一下支架轴杆的开孔槽内。
优选的,第二下支架轴的阻尼槽内壁设有环形排布的阻尼槽凸棱,所述阻尼槽凸棱的长度方向与上支架轴杆的轴心线方向一致;
第二阻尼组件的第二凹轮502外表面沿轴心线方向环形均匀设置若干凸条 5022,若干所述凸条5022与所述阻尼槽凸棱相匹配卡合,第二阻尼组件的第二凹轮502卡扣于所述第二下支架轴的阻尼槽内。
优选的,所述上支架轴杆为铝合金轴杆,所述第一芯轴401和所述第二芯轴501均为钢材质芯轴,第一芯轴卡扣段4011压入上支架轴杆一端的容置槽内,第二芯轴连接段5011压入上支架轴杆另一端的容置槽内。
优选的,第一下支架轴杆为铝合金轴杆,第一阻尼组件的第一凹轮402为钢材质凹轮,第一阻尼组件的第一凹轮402压入第一下支架轴杆的开孔槽内。
优选的,第二下支架轴杆为铝合金轴杆,第二阻尼组件的第二凹轮502为钢材质凹轮,第二阻尼组件的第二凹轮502压入第二下支架轴杆的阻尼槽内。
优选的,上支架轴杆容置槽为非圆形槽,第一芯轴卡扣段4011外表面与非圆形容置槽相匹配,第二芯轴连接段5011外表面与非圆形容置槽相匹配,第一芯轴卡扣段4011卡扣入上支架轴杆一端的容置槽内,第二芯轴连接段5011卡口入上支架轴杆另一端的容置槽内。
优选的,第一下支架轴杆开孔槽为非圆形槽,第一阻尼组件4的第一凹轮402外表面与非圆形开孔槽相匹配,第一阻尼组件4的第一凹轮402卡扣于所述第一下支架轴杆的开孔槽内。
优选的,第二下支架轴杆阻尼槽为非圆形槽,第二阻尼组件5的第二凹轮 502外表面与非圆形阻尼槽相匹配,第二阻尼组件5的第二凹轮502卡扣于所述第二下支架轴的阻尼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带端部笔仓的电脑转动装置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带端部笔仓的电脑转动装置,其在转动装置端部设置端部笔仓,依次穿过下支架、阻尼组件和上支架,用于放置触控笔或普通书写笔,携带使用方便,不占用额外空间;
(2)本实用新型的带端部笔仓的电脑转动装置,其所述第一下支架和所述第二下支架分体设计,使得所述第一阻尼组件和第二阻尼组件可以从里往外安装,对产品零件和组件的精度要求相对低一些,增加产品生产的良率,降低不良损耗;
(3)本实用新型的带端部笔仓的电脑转动装置,其下支架采用分体设计,降低加工难度,可节省50%以上成本;所述第一下支架和所述第二下支架只需设置开槽即可,不需开设贯通的通孔,也省略了开孔端的端盖设计,减少了阻尼组件端盖等3个零件设计,可降低5%的成本。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带端部笔仓的电脑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架(1)、第一下支架(2)、第二下支架(3)、第一阻尼组件(4)、第二阻尼组件(5)和端部笔仓(6);
所述上支架(1)具有上支架轴杆,所述上支架轴杆两端分别设有容置槽;
所述第一下支架(2)具有第一下支架轴杆,所述第一下支架轴杆一端设有开孔槽;所述第二下支架(3)具有第二下支架轴杆,所述第二下支架轴杆一端设有阻尼槽;
所述第一阻尼组件(4)的一端置入所述上支架轴杆一端的容置槽内,所述第一阻尼组件(4)的另一端置入所述第一下支架轴杆的开孔槽内;
所述第二阻尼组件(5)一端置入所述上支架轴杆另一端的容置槽内,所述第二阻尼组件(5)另一端置入所述第二下支架轴杆的阻尼槽内;
所述端部笔仓(6)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下支架轴杆、所述第一阻尼组件(4)和所述上支架轴杆内,所述端部笔仓(6)一端起始于所述第一下支架轴杆远离开孔槽的一端,所述端部笔仓(6)依次穿过所述第一下支架轴杆和所述第一阻尼组件(4),所述端部笔仓(6)另一端置于所述上支架轴杆内;
和/或,所述端部笔仓(6)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下支架轴杆、所述第二阻尼组件(5)和所述上支架轴杆内,所述端部笔仓(6)一端起始于所述第二下支架轴杆远离阻尼槽的一端,所述端部笔仓(6)依次穿过所述第二下支架轴杆和所述第二阻尼组件(5),所述端部笔仓(6)另一端置于所述上支架轴杆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端部笔仓的电脑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笔仓(6)的中心轴线分别与所述第一下支架轴杆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一阻尼组件(4)的中心轴线和所述上支架轴杆的中心轴线一致,所述上支架轴杆两端的端部笔仓(6)互相不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端部笔仓的电脑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组件(4)包括第一芯轴(401)及依次穿套在第一芯轴一端的第一凹轮(402)、第一凸轮(403)和固定螺母(407),所述固定螺母(407)拧紧固定于第一芯轴(401)上;
所述第一芯轴(401)为中空芯轴;所述第一芯轴(401)包含依次一体连接的卡扣段(4011)、圆杆段(4013)和穿套段(4014),所述卡扣段(4011)固定于上支架轴杆的容置槽内;
所述第一凹轮(402)穿套于第一芯轴的圆杆段(4013),所述第一凹轮(402)与所述第一芯轴(401)的凸起段(4012)限位连接;
所述第一凸轮(403)卡套于第一芯轴的穿套段(4014),所述第一凸轮(403)与所述第一凹轮(402)阻尼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端部笔仓的电脑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下支架轴杆的阻尼槽底部设有限位孔;
所述第二阻尼组件(5)包括第二芯轴(501)及依次穿套在第二芯轴一端的第二凹轮(502)、第二凸轮(503)、锁止螺母(506)和扭力弹簧(507),锁止螺母(506)拧紧固定于所述第二芯轴(501)上,位于锁止螺母(506)外侧的扭力弹簧(507)卡套于所述第二芯轴(501)上;
所述第二芯轴(501)为中空芯轴;所述第二芯轴(501)包含依次一体连接的连接段(5011)、限位段(5012)、光杆段(5013)和固定段(5014),所述连接段(5011)固定于上支架轴杆的容置槽内,
所述第二凹轮(502)穿套于第二芯轴的光杆段(5013),所述第二凹轮(502)与第二芯轴的限位段(5012)限位连接;
所述第二凸轮(503)卡套于第二芯轴的固定段(5014),所述第二凸轮(503)与第二凹轮(502)阻尼连接;
所述扭力弹簧(507)包括弯曲段及与弯曲段一端固定连接的伸直段,所述伸直段插入阻尼槽内的限位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端部笔仓的电脑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组件(4)的一端通过第一芯轴的卡扣段固定于所述上支架轴杆一端的容置槽内,所述第一阻尼组件(4)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凹轮(402)固定于所述第一下支架轴杆的开孔槽内;
所述第二阻尼组件(5)一端通过第二芯轴的连接段固定于所述上支架轴杆另一端的容置槽内,所述第二阻尼组件(5)另一端通过第二凹轮(502)固定于所述第二下支架轴杆的阻尼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端部笔仓的电脑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第一下支架(2),与第一下支架(2)固定连接的第一凹轮(402)同步固定,推拉上支架(1),卡套于上支架(1)的第一芯轴(401)同步转动,卡套于第一芯轴(401)的第一凸轮(403)沿第一凹轮(402)阻尼转动;
固定第二下支架(3),与第二下支架(3)固定连接的第二凹轮(502)同步固定,推拉上支架(1),所述扭力弹簧(507)同步扭动,卡套于上支架(1)的第二芯轴(501)同步转动,卡套于第二芯轴(501)的第二凸轮(503)沿第二凹轮(502)阻尼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端部笔仓的电脑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轴杆为铝合金轴杆,所述第一芯轴(401)和所述第二芯轴(501)均为钢材质芯轴,第一芯轴卡扣段(4011)压入上支架轴杆一端的容置槽内,第二芯轴连接段(5011)压入上支架轴杆另一端的容置槽内;
第一下支架轴杆为铝合金轴杆,第一阻尼组件的第一凹轮(402)为钢材质凹轮,第一阻尼组件的第一凹轮(402)压入第一下支架轴杆的开孔槽内;
第二下支架轴杆为铝合金轴杆,第二阻尼组件的第二凹轮(502)为钢材质凹轮,第二阻尼组件的第二凹轮(502)压入第二下支架轴杆的阻尼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端部笔仓的电脑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支架轴杆的容置槽为非圆形槽,第一芯轴卡扣段(4011)外表面与非圆形容置槽相匹配,第二芯轴连接段(5011)外表面与非圆形容置槽相匹配,第一芯轴的卡扣段(4011)卡扣入上支架轴杆一端的容置槽内,第二芯轴的连接段(5011)卡扣入上支架轴杆另一端的容置槽内;
第一下支架轴杆开孔槽为非圆形槽,第一阻尼组件的第一凹轮(402)外表面与非圆形开孔槽相匹配,第一阻尼组件的第一凹轮(402)卡扣于所述第一下支架轴杆的开孔槽内;
第二下支架轴杆阻尼槽为非圆形槽,第二阻尼组件的第二凹轮(502)外表面与非圆形阻尼槽相匹配,第二阻尼组件的第二凹轮(502)卡扣于所述第二下支架轴的阻尼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端部笔仓的电脑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轴杆容置槽内壁等间距设有容置槽凸棱,所述容置槽凸棱的长度方向与上支架轴杆的轴心线方向一致;
第一芯轴卡扣段(4011)外表面等间距分布若干与所述容置槽凸棱匹配的长条齿槽,所述长条齿槽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芯轴的轴心线方向一致;
第二芯轴连接段(5011)外表面等间距分布若干与所述容置槽凸棱匹配的长条陷槽,所述长条陷槽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芯轴的轴心线方向一致,第一芯轴卡扣段(4011)卡扣于所述上支架轴杆一端的容置槽内,第二芯轴连接段(5011)卡扣于所述上支架轴杆另一端的容置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端部笔仓的电脑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支架轴杆的开孔槽内壁等间距设有开孔槽凸棱,所述开孔槽凸棱的长度方向与上支架轴杆的轴心线方向一致;
第一阻尼组件的第一凹轮(402)外表面沿轴心线方向环形均匀设置若干齿条(4022),若干所述齿条(4022)与所述开孔槽凸棱相匹配卡合,第一阻尼组件的第一凹轮(402)卡扣于所述第一下支架轴杆的开孔槽内;
第二下支架轴的阻尼槽内壁设有环形排布的阻尼槽凸棱,所述阻尼槽凸棱的长度方向与上支架轴杆的轴心线方向一致;
第二阻尼组件的第二凹轮(502)外表面沿轴心线方向环形均匀设置若干凸条(5022),若干所述凸条(5022)与所述阻尼槽凸棱相匹配卡合,第二阻尼组件的第二凹轮(502)卡扣于所述第二下支架轴的阻尼槽内。
CN202023177356.2U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带端部笔仓的电脑转动装置 Active CN2141749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77356.2U CN214174963U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带端部笔仓的电脑转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77356.2U CN214174963U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带端部笔仓的电脑转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74963U true CN214174963U (zh) 2021-09-10

Family

ID=77608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77356.2U Active CN214174963U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带端部笔仓的电脑转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749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174963U (zh) 一种带端部笔仓的电脑转动装置
CN114110007B (zh) 转轴以及终端设备
CN214174954U (zh) 一种带笔仓的转动装置
CN214174962U (zh) 一种自动弹出笔的转轴连接装置
CN214896367U (zh) 一种键盘的连接装置
CN112558701A (zh) 一种自动弹出笔的转轴连接装置
CN215341011U (zh) 一种充电笔仓的转动连接装置
CN110044048B (zh) 柜机门体及空调柜机
CN111005922A (zh) 自锁反弹器及前维护拼接屏支架
CN113930736B (zh) 卡托夹具及镀膜机
CN213155304U (zh) 多功能挂钩
CN216084133U (zh) 一种直下式电容屏安装结构及智能交互设备
CN214623584U (zh) 一种工控机翻转键盘结构
CN214256932U (zh) 一种可拆卸手写笔固定装置
CN215407189U (zh) 玻璃固定装置
CN212289225U (zh) 具有夹纸挡板的便携式条码打印机
CN210101152U (zh) 一种倾斜式笔筒
CN108845632B (zh) 一种数据存储装置
CN220668067U (zh) 防扭铆接件
CN217689928U (zh) 一种手提式笔记本电脑
CN217107751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主板用定位螺丝
CN218246041U (zh) 可拆装式行李箱
CN210531358U (zh) 一种连接结构
CN217185825U (zh) 一种新型酱枪
CN216867975U (zh) 电子产品的固定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