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41011U - 一种充电笔仓的转动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笔仓的转动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41011U
CN215341011U CN202120366651.8U CN202120366651U CN215341011U CN 215341011 U CN215341011 U CN 215341011U CN 202120366651 U CN202120366651 U CN 202120366651U CN 215341011 U CN215341011 U CN 2153410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pen
shaft lever
charging
b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6665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遵业
张宗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Chengjia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Chengjia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Chengjia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Chengjia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6665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410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410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4101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充电笔仓的转动连接装置,包括上支架、下支架、转轴、充电部和按压部件,上支架具有上支架轴杆,上支架轴杆两端分别开设有容置槽,下支架包括第一轴杆、第二轴杆和笔仓杆,所述第一轴杆和所述第二轴杆均为两端开口的中空杆,所述笔仓杆开设有端部笔仓和按压仓,所述按压部件固定于所述按压仓内;所述下支架开设有充电槽,所述充电部容置于所述充电槽内,所述上支架轴杆的一端通过一个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一轴杆转动连接,所述上支架轴杆的另一端通过另一个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二轴杆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其设置端部笔仓,可放置电容笔;设置按压部件,电容笔可按压弹出,方便取用;其设置充电部,可供电容笔随时充电。

Description

一种充电笔仓的转动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可容置笔的转动连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笔仓的转动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越来越智能化,电脑、电视和平板等电子产品越来越需要配置电容笔,以适应无纸化办公的潮流趋势,目前大部分电子产品尚未有专门放置电容笔的空间,电容笔的放置往往需要额外的保护套配置,或放置于电子产品包内,这些方式给用户的使用或携带带来一些局限性;
另外,随着电容笔的更新换代,具有更好的操作体验的充电式电容笔更受用户青睐,但充电式电容笔也带来一些不便,若使用过程中突然没电,所以充电式电容笔能够随时充电也成为了一种必要。
因此,结合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可供电容笔充电的转动连接装置,所述电容笔不仅可随时充电,且不易掉出、可自动弹出,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充电笔仓的转动连接装置,包括上支架、下支架、转轴、充电部和按压部件5;
所述上支架具有上支架轴杆,所述上支架轴杆两端分别开设有容置槽;
所述下支架包括第一轴杆、第二轴杆和笔仓杆,所述第一轴杆和所述第二轴杆均为两端开口的中空杆,所述第一轴杆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轴杆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第一轴杆和所述第二轴杆均与所述笔仓杆平行并列排布;
所述笔仓杆沿轴心线方向分别开设有端部笔仓和按压仓,所述端部笔仓位于所述笔仓杆一端,所述端部笔仓的一端与大气连通,所述端部笔仓的另一端与所述按压仓连通;
所述按压部件固定于所述按压仓内;
所述下支架开设有充电槽,所述充电槽靠近所述笔仓杆侧壁;所述充电部容置于所述充电槽内,所述充电部具有可充电的充电线圈;
所述上支架轴杆的一端通过一个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一轴杆转动连接,所述上支架轴杆的另一端通过另一个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二轴杆转动连接;
所述转轴的一端容置于所述上支架轴杆的容置槽内,所述转轴的另一端容置于所述第一轴杆或第二轴杆内。
进一步的,还包括电容笔;
所述电容笔包含笔杆和与笔杆固定连接的笔头,所述笔杆内容置有充电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下支架还包括强磁块;
所述下支架开设有磁体槽,所述磁体槽靠近所述笔仓杆,所述强磁块固定于所述磁体槽内;
所述笔杆内容置有与强磁块磁性吸附的磁体。
进一步的,所述笔仓杆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一侧设置若干卡扣,;
所述笔仓杆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与端部笔仓和/或按压仓连通;
所述盖板与所述安装口相匹配,所述盖板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安装口上。
进一步的,所述按压部件从所述安装口固定安装于所述按压仓内;
所述按压仓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端部笔仓的中心轴线一致;
所述充电槽和所述磁体槽均位于所述笔仓杆靠近所述上支架轴杆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包括阻尼转轴和非阻尼转轴;
所述充电槽和所述磁体槽均与所述端部笔仓连通;
所述第一轴杆与所述第二轴杆之间的间距和所述上支架轴杆的长度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架轴杆置于所述第一轴杆和所述第二轴杆之间,所述上支架轴杆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一轴杆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轴杆的中心轴线均一致;
一个转轴从所述第一轴杆远离所述上支架轴杆一端插入第一轴杆内,至一个转轴的一端置于所述上支架轴杆一端的容置槽内,一个转轴的另一端容置于所述第一轴杆内;
另一个转轴从所述第二轴杆远离所述上支架轴杆一端插入第二轴杆内,至另一个转轴的一端置于所述上支架轴杆另一端的容置槽内,另一个转轴的另一端容置于所述第二轴杆内。
进一步的,所述下支架还包括端盖;
一个所述端盖可拆卸塞盖于所述第一轴杆远离上支架轴杆一端;
另一个所述端盖可拆卸塞盖于所述第二轴杆远离上支架轴杆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端部沿横截面方向为非圆形;
所述上支架轴杆的容置槽为与所述转轴的非圆形端部相匹配的非圆形槽;
所述第一轴杆内壁靠近所述上支架轴杆一端为与所述转轴的非圆形端部相匹配的非圆形;
所述第二轴杆内壁靠近所述上支架轴杆一端为与所述转轴的非圆形端部相匹配的非圆形;
一个所述转轴的一端卡扣入所述上支架轴杆一端的容置槽内,一个所述转轴的另一端卡扣于所述第一轴杆靠近所述上支架轴杆一端内;
另一个所述转轴的一端卡扣入所述上支架轴杆另一端的容置槽内,另一个所述转轴的另一端卡扣于所述第二轴杆靠近所述上支架轴杆的一端内。
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架轴杆的容置槽内壁环形平行排布多个凸棱,所述凸棱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上支架轴杆的轴心线方向一致;
所述转轴一端表面环形平行分布若干与所述凸棱相匹配的长条齿槽,所述长条齿槽长度方向与所述转轴的轴心线方向一致,所述上支架轴杆的凸棱卡扣于所述转轴一端的长条齿槽内;
所述第一轴杆内壁靠近所述上支架轴杆的一端环形排布多个筋条,所述筋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轴杆的轴心线方向一致;
所述第二轴杆内壁靠近所述上支架轴杆一端环形排布多个脊状突起,所述脊状突起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轴杆的轴心线方向一致;
所述转轴另一端表面环形平行分布若干长条陷槽,所述长条陷槽长度方向与所述转轴的轴心线方向一致;
若干所述长条陷槽与所述筋条相匹配卡合,所述筋条卡扣于所述转轴的长条陷槽内,或若干所述长条陷槽与所述脊状突起相匹配卡合,所述脊状突起卡扣于所述转轴的长条陷槽内。
本申请的一种充电笔仓的转动连接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的充电笔仓的转动连接装置,其在转动装置端部设置端部笔仓,用于放置电容笔,携带使用方便,不占用额外空间;其设置按压部件,所述电容笔可按压弹出,方便取用;
(2)本申请的充电笔仓的转动连接装置,其所述电容笔可吸附于所述端部笔仓内,不易掉落,携带方便;
(3)本申请的充电笔仓的转动连接装置,其设置有可供电容笔充电部的充电部,
(4)本申请的充电笔仓的转动连接装置,其所述上支架轴杆内端部笔仓较长,加工时不易逃料,所述上支架轴杆开设安装口,既方便加工逃料,又便于按压部件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申请所述的充电笔仓的转动连接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所述的充电笔仓的转动连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所述的充电笔仓的转动连接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所述的充电笔仓的转动连接装置的除按压部件和充电笔之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所述的按压部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推拉杆和长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所述的按压部件的未按压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所述的按压部件的按压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所述的非阻尼转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所述的充电笔仓的转动连接装置的又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的第一阻尼转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的第一阻尼转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1中的第二阻尼转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的第二阻尼转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支架,2-下支架,3-转轴,4-充电部,5-按压部件,6-电容笔,7-阻尼转轴,8-非阻尼转轴,11-上支架轴杆,21-第一轴杆,22-第二轴杆,23-笔仓杆,24-充电槽,25-磁体槽,26-强磁块,231-端部笔仓,232-按压仓,233-安装口,234-盖板,201-端盖,51-外壳,52-卡钩,53-弹性元件,54-推拉杆,55-长板,511-凹槽,5111-盲孔,521-横杆,522-端头,541-圆弧槽,551-滑槽,5511-第一滑槽,5512-第二滑槽,5513-第三滑槽,5514-第四滑槽,5515-第一定位处,5516-第二定位处,61-笔杆,62-笔头,611-充电模块,612-磁体,71-第一阻尼转轴,72-第一阻尼转轴,711-第一芯轴,712-第一凹轮,713-第一凸轮,714-第一隔音垫片,715-第一弹片,716-垫片,717-固定螺母,7111-卡扣段,7112-凸起段,7113-圆杆段,7114-穿套段,7121-凸块,7123-波浪面,7131-曲面,721-第二芯轴,722-第二凹轮,723-第二凸轮,724-第二隔音垫片,725-第二弹片,726-锁止螺母,727-扭力弹簧,728-固定件,7211-连接段,7212-限位段,7213-光杆段,7214-固定段,7221-凸缘,7223-凸凹面,7231-接触面,81-非阻尼芯轴,82-轴套,83-卡环,811-固定端,812-环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说明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高”、“低”、“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有”、“设有”、“连接”、“设置有”、“穿套”、“开设”、“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4,图1是本申请所述的充电笔仓的转动连接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所述的充电笔仓的转动连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所述的充电笔仓的转动连接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所述的充电笔仓的转动连接装置的除按压部件和充电笔之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一种充电笔仓的转动连接装置,包括上支架1、下支架2、转轴3、充电部4和按压部件5;
所述上支架1具有上支架轴杆11,所述上支架轴杆11两端分别开设有容置槽;
所述下支架2包括第一轴杆21、第二轴杆22和笔仓杆23,所述第一轴杆21和所述第二轴杆22均为两端开口的中空杆,所述第一轴杆21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轴杆22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第一轴杆21与所述第二轴杆22之间间距和所述上支架轴杆11长度一致,所述第一轴杆21和所述第二轴杆22均与所述笔仓杆23平行并列排布;优选的,所述上支架轴杆11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一轴杆21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轴杆22的中心轴线均一致;
所述笔仓杆23沿轴心线方向分别开设有端部笔仓231和按压仓232,所述端部笔仓231位于所述笔仓杆23一端,所述端部笔仓231的一端与大气连通,所述端部笔仓231的另一端与所述按压仓232连通;示例中,所述按压仓232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端部笔仓231的中心轴线一致;
所述按压部件5固定于所述按压仓232内;示例中,所述按压仓101与所述按压部件5相匹配。;
增加端部笔仓4的设计,可用于放置电容笔,便于用户的携带和使用;增加按压仓232和按压部件5,使得放置于端部笔仓231内的电容笔按压后可自动弹出,便于取用电容笔,提升客户体验。
所述下支架2开设有充电槽24,所述充电槽24靠近所述笔仓杆23侧壁;所述充电部4容置于所述充电槽24内,所述充电部4具有可充电的充电线圈,示例中,所述充电线圈为无线充电线圈;
示例中,所述充电部4包括第一充电部和第二充电部,所述第一充电部和所述第二充电部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充电部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充电槽内,所述第二充电部覆盖于所述盖板和/或所述下页片外部;优选的,所述盖板表面设置压着槽,所述下页片表面设置连接槽,所述压着槽和所述连接槽连通,所述压着槽的长度方向和所述连接槽的长度方向均与所述笔仓杆23轴心线垂直,所述压着槽的轴心线、所述连接槽的轴心线和所述充电槽24的轴心线均重合,所述第二充电部依次压着于所述压着槽和所述连接槽内;
所述充电槽24底部设置有电接触点;所述第一充电部与所述充电槽底部的电接触点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下支架2还开设有磁体槽25,所述磁体槽25也靠近所述笔仓杆23,沿所述笔仓杆23长度方向,所述磁体槽25和所述充电槽间隔设置,所述强磁块26固定于所述磁体槽25内;所述下支架2还包括强磁块26,所述强磁块26固定于所述磁体槽25内;
示例中,所述充电槽24和所述磁体槽25均位于所述笔仓杆23靠近所述上支架轴杆11一侧,所述充电槽24和所述磁体槽25均与所述端部笔仓231连通,所述磁体槽25有两个,沿所述笔仓杆23长度方向,所述充电槽24两侧分别间隔设置有所述磁体槽25,所述强磁块26也有两个;
所述上支架轴杆11一端通过一个所述转轴3与所述第一轴杆21转动连接,所述上支架轴杆11另一端通过另一个所述转轴3与所述第二轴杆22转动连接;
所述转轴3一端容置于所述上支架轴杆11的容置槽内,所述转轴3另一端容置于所述第一轴杆21或第二轴杆22内,示例中,所述转轴3有两个。
示例中,所述上支架1还包括上页片,所述上页片和所述上支架轴杆11固定连接,所述上页片表面设有若干上页片固定孔;优选的,所述上页片和所述上支架轴杆11一体连接;
所述下支架2还包括下页片,所述下页片和所述笔仓杆2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杆21和所述第二轴杆22均位于所述笔仓杆23同一侧,所述下页片位于所述笔仓杆23另一侧;优选的,所述下页片、所述第一轴杆21、所述第二轴杆22和所述笔仓杆23均一体连接;所述上支架轴杆、所述第一轴杆21和所述第二轴杆22的外径尺寸均一致;示例中,所述笔仓杆23均与所述第一轴杆21和所述第二轴杆22的外径尺寸均一致。
示例中,所述下支架2的下页片与键盘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架1的上页片与屏幕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电容笔6;所述电容笔6包含笔杆61和与笔杆固定连接的笔头62,所述笔杆61内容置有充电模块611,所述充电部4的充电线圈通过无线充电的方式给所述电容笔的充电模块611充电;当然,所述电容笔6还具有储电模块和导电模块,通过充电模块611充电存储在储电模块,使用时导电模块将电输送至笔头62。
优选的,所述笔杆61内容置磁体612,所述磁体612与所述强磁块26磁性吸附,使得所述电容笔6固定于所述端部笔仓231内不易掉落。
优选的,所述电容笔6外径不大于所述端部笔仓4内径,所述磁体611有多个,示例中,所述笔杆内间隔设置3个磁体611,所述磁体611为强磁磁体,所述电容笔6外径与所述端部笔仓4内径一致,所述电容笔6长度不小于所述端部笔仓4长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笔仓杆23还包括盖板234,所述盖板234一侧设置若干卡扣;
所述笔仓杆23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安装口233,所述安装口233与端部笔仓231和/或按压仓232连通;
所述盖板234与所述安装口233相匹配,所述盖板234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安装口233上,示例中,所述盖板234卡扣于所述安装口233上。
所述按压部件5从所述安装口233插入,并固定安装于所述按压仓232内;
优选的,所述安装口233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按压部件5的长度,示例中,所述端部笔仓231和所述按压仓232均与所述安装口233连通。
具体示例中,所盖板234至少一侧侧边设置卡扣,所述安装口233侧壁对应设置卡槽,所述卡扣卡扣于所述安装口233的卡槽内;
所述笔仓杆23上设置安装口233,便于笔仓杆加工端部笔仓231和按压仓232时逃料,提高生产效率;且安装口233的设置,使得按压部件5从安装口233安装于所述笔仓杆23内,方便安装,极大地降低加工和安装难度。
示例中,所述下支架2的下页片与键盘固定连接,键盘的键盘面与所述安装口233分别位于所述下支架2两侧。
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下支架2还包括端盖201,所述端盖有多个;
一个所述端盖201可拆卸塞盖于所述第一轴杆21远离上支架轴杆11一端,另一个所述端盖201可拆卸塞盖于所述第二轴杆22远离上支架轴杆11一端。
所述上支架轴杆11置于所述第一轴杆21和所述第二轴杆22之间,所述上支架轴杆11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一轴杆21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轴杆22的中心轴线均一致;
一个转轴3从所述第一轴杆21远离所述上支架轴杆11一端插入第一轴杆21内,至一个转轴3的一端置于所述上支架轴杆11一端的容置槽内,一个转轴3的另一端容置于所述第一轴杆21内;
另一个转轴3从所述第二轴杆22远离所述上支架轴杆11一端插入第二轴杆22内,至另一个转轴3一端置于所述上支架轴杆11另一端的容置槽内,另一个转轴3的另一端容置于所述第二轴杆22内。
请参阅图5至图9,图5是本申请所述的按压部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推拉杆和长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所述的按压部件的未按压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申请所述的按压部件的按压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5至图9所示,所述按压部件5包括外壳51、卡钩52、弹性元件53、推拉杆54和与推拉杆一端固定连接的长板55,所述长板55宽度小于所述推拉杆54外径;示例中,所述推拉杆54与所述长板55一体连接。
所述外壳51具有开口端和与开口端连通的容置腔,所述推拉杆54外径小于等于所述外壳51的容置腔内径,所述外壳上沿径向开设有凹槽511,所述凹槽511远离所述外壳51的开口端,所述凹槽511与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凹槽511底部开设有盲孔5111;示例中,所述推拉杆54外径与所述外壳51的容置腔内径一致;
所述卡钩52包括横杆521和端头522,所述横杆521两端分别垂直连接有所述端头522,两个所述端头522平行排布,两个所述端头522位于所述横杆521的同一侧,所述横杆521长度小于所述外壳51长度;
所述弹性元件53具有两端开口的中空腔体,所述弹性元件53穿套于所述长板55上,穿套有弹性元件53的所述长板55置于所述外壳51的容置腔内;优选的,所述弹性元件53长度小于等于所述外壳51容置腔长度,所述弹性元件53的中空腔体内径介于所述长板55宽度和所述推拉杆54外径之间,所述弹性元件53外经不大于所述外壳51的容置腔内径;示例中,所述弹性元件53长度与所述外壳51的容置腔长度一致,所述弹性元件53的中空腔体内径与所述长板55宽度一致,所述弹性元件53外经与所述外壳51的容置腔内径一致;示例中,所述弹性元件53为弹簧;
所述长板55上设置有滑槽551,所述卡钩52置于所述弹性元件的中空腔体内,所述卡钩52一端的端头522卡扣于所述长板55的滑槽551内,所述卡钩52另一端的端头522卡扣于所述外壳51的盲孔5111内,所述长板55长度小于所述外壳51的容置腔长度。
优选的,所述推拉杆54远离长板55一端开设有圆弧槽541,所述圆弧槽541与所述电容笔6的笔头62相匹配;
所述滑槽包括第一滑槽5511、第二滑槽5512、第三滑槽5513和第四滑槽5514;所述第一滑槽5511、所述第二滑槽5512、所述第三滑槽5513和所述第四滑槽5514依次首尾相接构成状似心形的环槽。示例中,所述第一滑槽5511和所述第四滑槽5514均为外凸的弧形滑槽,所述第二滑槽5512和所述第三滑槽5513均为内凹的弧形滑槽;
所述第一滑槽5511底部靠近第二滑槽一端高于所述第二滑槽5512底部靠近第一滑槽一端,所述第二滑槽5512底部靠近第三滑槽一端高于所述第三滑槽5513底部靠近第二滑槽一端,所述第三滑槽5513底部靠近第四滑槽一端高于所述第四滑槽5514底部靠近第三滑槽一端,所述第四滑槽5514底部靠近第一滑槽一端高于所述第一滑槽5511底部靠近第四滑槽一端。
示例中,如图8所述,所述第一滑槽5511底部、所述第二滑槽5512底部、所述第三滑槽5513底部和所述第四滑槽5514底部均为沿长度方向的曲面;
所述第一滑槽5511底部靠近第二滑槽一端、所述第二滑槽5512底部靠近第三滑槽一端、所述第三滑槽5513底部靠近第四滑槽一端和所述第四滑槽5514底部靠近第一滑槽一端均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所述第一滑槽5511底部靠近第四滑槽一端、所述第二滑槽5512底部靠近第一滑槽一端、所述第三滑槽5513底部靠近第二滑槽一端和所述第四滑槽5514底部靠近第三滑槽一端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槽5511底部、所述第二滑槽5512底部和所述第三滑槽5513底部均为平面,所述第四滑槽5514底部为沿长度方向的曲面。
当然,所述第一滑槽5511和所述第四滑槽5514可互换位置,所述第二滑槽5512和所述第三滑槽5513可互换位置。
所述第四滑槽5514靠近第一滑槽一端为第一定位处5515,所述第二滑槽5512靠近第三滑槽一端为第二定位处5516。
本申请所述按压部件的工作过程如下:
按压部件5未被按压时,与推拉杆54一端固定连接的长板55置于所述外壳51的容置腔内,穿套于长板55外的弹性元件53顶擎所述推拉杆54,所述推拉杆54凸伸于所述外壳51外部,所述卡钩52一端卡扣于所述第四滑槽5514的第一定位处5515,所述按压部件5为如图8所示的状态;
按压所述按压部件5,所述推拉杆54向所述外壳51的容置腔内移动,与推拉杆54固定连接的所述长板55同步移动,所述卡钩52一端落入第一滑槽5511,并移动至第一滑槽5511靠近第二滑槽一端,松开所述按压部件5,所述卡钩52一端从第一滑槽5511落入第二滑槽5512,并移动至第二滑槽5512的第二定位处5516,所述按压部件5为如图9所示的状态;
再次按压所述按压部件5,所述卡钩52一端落入第三滑槽5513,并移动至第三滑槽5513靠近第四滑槽一端,松开所述按压部件5,所述卡钩52一端从第三滑槽5513落入第四滑槽5514,并移动至第四滑槽5514的第一定位处5515,所述长板55同步向所述外壳51的开口端移动,与所述长板55固定连接的所述推拉杆54同步从所述外壳51的容置腔内移出。
所述按压部件5不限于圆柱体,还可以为四方体、多棱柱体或其他柱体,相应的,所述按压仓232沿横截面方向也包括圆柱体、四方体、多棱柱体或其他不规则柱体。
接下来请继续参阅图1及图10-15,图1是本申请所述的充电笔仓的转动连接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申请所述的非阻尼转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申请所述的充电笔仓的转动连接装置的又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的第一阻尼转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中的第一阻尼转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1中的第二阻尼转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4中的第二阻尼转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转轴3包括阻尼转轴7和非阻尼转轴8。
如图10所述,所述转轴3为非阻尼转轴8,所述非阻尼转轴8包括非阻尼芯轴81、轴套82和卡环83,所述非阻尼芯轴81一端设有固定端811;所述非阻尼芯轴81另一端设有环形凹槽812,所述轴套82穿套于所述非阻尼芯轴81上,所述卡环83卡扣于所述非阻尼芯轴81的环形凹槽812内,所述轴套82在非阻尼芯轴81上非阻尼自由转动。
所述非阻尼转轴8的固定端811容置于所述上支架轴杆11内,所述非阻尼转轴8的轴套82容置于所述第一轴杆21或第二轴杆22内;
或所述非阻尼转轴8的轴套82容置于所述上支架轴杆11内,所述非阻尼转轴8的固定端811容置于所述第一轴杆21或第二轴杆22内。
在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轴为阻尼转轴7,如图11所述,所述阻尼转轴7又包括所述第一阻尼转轴71和所述第二阻尼转轴72。
示例中,所述第一轴杆21通过所述第一阻尼转轴71与所述上支架轴杆11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轴杆21通过所述第二阻尼转轴72与所述上支架轴杆11另一端转动连接。
如图12和13所述,所述第一阻尼转轴71,所述第一阻尼转轴71包括第一芯轴711及依次穿套在第一芯轴一端的第一凹轮712、第一凸轮713、第一隔音垫片714、若干第一弹片715、垫片716和固定螺母717,固定螺母717拧紧固定于第一芯轴711上。
所述第一芯轴711包含依次一体连接的卡扣段7111、凸起段7112、圆杆段7113和穿套段7114,所述卡扣段7111固定于上支架轴杆的容置槽内,所述凸起段7112外表面环形等间距分布若干凸起,所述圆杆段7113为光滑圆杆,所述穿套段7114为非圆形杆,所述穿套段7114远离所述圆杆段一端设有与固定螺母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
所述第一凹轮712穿套于第一芯轴的圆杆段7113,所述第一凹轮712与所述第一芯轴711的凸起段7112限位连接;示例中,所述第一凹轮712沿轴心线方向设有贯通的圆孔,所述第一凹轮712的一端端面环形等间距设有若干凸块7121,若干所述凸块7121限位于第一芯轴的相邻凸起之间,所述第一凹轮712另一端端面为沿第一凹轮圆周方向凸凹交替的波浪面7123;
所述第一凸轮713卡套于第一芯轴的穿套段7114,所述第一凸轮713与所述第一凹轮712阻尼连接;示例中,所述第一凸轮713沿轴心线方向设有与第一芯轴711穿套段7114相匹配卡套的通孔,所述第一凸轮713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凹轮波浪面相匹配的曲面7131。
所述第一隔音垫片714边缘设有多个用于消除应变变形的缺口,示例中,所述多个缺口环形均匀排布;
所述第一阻尼转轴71的一端通过第一芯轴的卡扣段固定于所述上支架轴杆一端的容置槽内,所述第一阻尼转轴7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凹轮712固定于所述第一轴杆21内;
固定下支架2不动,与下支架2固定连接的第一凹轮712同步固定不动,推拉上支架1,卡套于上支架1的第一芯轴711同步转动,卡套于第一芯轴上的第一凸轮713沿第一凹轮712的波浪面7123阻尼转动。
如图14和15所述,所述第二阻尼转轴72中,所述第二阻尼转轴72包括第二芯轴721及依次穿套在第二芯轴上的第二凹轮722、第二凸轮723、第二隔音垫片724、若干第二弹片725、锁止螺母726、扭力弹簧727和固定件728,锁止螺母726拧紧固定于所述第二芯轴721上,位于锁止螺母726外侧的扭力弹簧727卡接于所述固定件728上。
所述第二芯轴721包含依次一体连接的连接段7211、限位段7212、光杆段7213和固定段7214,所述连接段7211固定于上支架轴杆的容置槽内,所述限位段7212外表面环形等间距分布若干挡块,所述光杆段7213为圆柱形光杆,所述固定段7214为非圆形杆,所述固定段7214远离所述旋转段一端外表面设有与锁止螺母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
所述第二凹轮722穿套于第二芯轴的光杆段7213,所述第二凹轮722与第二芯轴的限位段7212限位连接,所述第二凹轮722沿轴心线方向设有穿孔,所述第二凹轮722的一端端面环形等间距设有若干凸缘7221,若干所述凸缘7221限位于第二芯轴的相邻挡块之间,所述第二凹轮722另一端端面为沿第二凹轮圆周方向凸凹交替的凸凹面7223;
所述第二凸轮723卡套于第二芯轴的固定段7214,所述第二凸轮723与第二凹轮723阻尼连接,所述第二凸轮723沿轴心线方向设有与第二芯轴固定段相匹配卡套的套孔,所述第二凸轮723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二凹轮的凸凹面相匹配的接触面7231;
所述第二隔音垫片724边缘设有多个用于消除应变变形的缺口,示例中,所述多个缺口环形均匀排布;
所述扭力弹簧727包括弯曲段及与弯曲段一端连接的伸直段,所述弯曲段沿拉伸方向贯穿有开孔,所述弯曲段远离伸直段一侧设有与第二芯轴卡合的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与所述弯曲段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件728沿轴心线方向设有穿套孔,所述固定件728穿套固定于所述第二芯轴的固定段7214上,所述固定件728靠近所述扭力弹簧727一端开设有卡孔,所述扭力弹簧727的伸直段容置于所述卡孔内,所述固定件728表面设置有若干凸条,所述凸条长度方向与所述固定件728的轴心线方向一致。
所述第二阻尼转轴72一端通过第二芯轴的连接段固定于所述上支架轴杆另一端的容置槽内,所述第二阻尼转轴7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凹轮722固定于所述第二轴杆22内;
固定所述下支架2不动,与下支架2固定连接的第二凹轮722同步固定不动,推拉上支架1,所述扭力弹簧727同步扭动,卡套于上支架1的第二芯轴721同步转动,卡套于第二芯轴的第二凸轮723沿第二凹轮722的凸凹面7223阻尼转动。
优选的,所述转轴3端部沿横截面方向为非圆形;
所述上支架轴杆11的容置槽为与所述转轴3的非圆形端部相匹配的非圆形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轴杆21内壁靠近所述上支架轴杆11一端为与所述转轴3的非圆形端部相匹配的非圆形;
所述第二轴杆22内壁靠近所述上支架轴杆11一端为与所述转轴3的非圆形端部相匹配的非圆形;
一个所述转轴3的一端卡扣入所述上支架轴杆11一端的容置槽内,一个所述转轴3的另一端卡扣于所述第一轴杆21靠近所述上支架轴杆11一端内;
另一个所述转轴3的一端卡扣入所述上支架轴杆11另一端的容置槽内,另一个所述转轴3的另一端卡扣于所述第二轴杆22靠近所述上支架轴杆11一端内。
优选的,所述上支架轴杆11的容置槽内壁环形平行排布多个凸棱,所述凸棱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上支架轴杆11的轴心线方向一致;
所述转轴3一端表面环形平行分布若干与所述凸棱相匹配的长条齿槽,所述长条齿槽长度方向与所述转轴3的轴心线方向一致,所述上支架轴杆11的凸棱卡扣于所述转轴3一端的长条齿槽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轴杆21内壁靠近所述上支架轴杆11一端环形排布多个筋条,所述筋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轴杆21的轴心线方向一致;
所述第二轴杆22内壁靠近所述上支架轴杆11一端环形排布多个脊状突起,所述脊状突起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轴杆22的轴心线方向一致;
所述转轴3另一端表面环形平行分布若干长条陷槽,所述长条陷槽长度方向与所述转轴3的轴心线方向一致;
若干所述长条陷槽与所述筋条相匹配卡合,所述筋条卡扣于所述转轴3的长条陷槽内,或若干所述长条陷槽与所述脊状突起相匹配卡合,所述脊状突起卡扣于所述转轴3的长条陷槽内。
本申请的自动弹出笔的转轴连接装置的有益效果是:
(1)本申请的自动弹出笔的转轴连接装置,其在转动装置端部设置端部笔仓,用于放置电容笔,携带使用方便,不占用额外空间;其设置按压部件,所述电容笔可按压弹出,方便取用;
(2)本申请的自动弹出笔的转轴连接装置,其所述电容笔可吸附于所述端部笔仓内,不易掉落,携带方便;
(3)本申请的自动弹出笔的转轴连接装置,其所述上支架轴杆内的端部笔仓较长,加工时不易逃料,所述上支架轴杆开设安装口,既方便加工逃料,又便于按压部件安装;
(4)本申请的自动弹出笔的转轴连接装置,其下支架采用分体设计,使得所述转轴能够从里往外安装,对产品零件和组件的精度要求相对低一些,增加产品生产的良率,降低不良损耗和加工难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又一实施例”、“另一实施例”、“其他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充电笔仓的转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架(1)、下支架(2)、转轴(3)、充电部(4)和按压部件(5);
所述上支架(1)具有上支架轴杆(11),所述上支架轴杆(11)两端分别开设有容置槽;
所述下支架(2)包括第一轴杆(21)、第二轴杆(22)和笔仓杆(23),所述第一轴杆(21)和所述第二轴杆(22)均为两端开口的中空杆,所述第一轴杆(21)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轴杆(22)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第一轴杆(21)和所述第二轴杆(22)均与所述笔仓杆(23)平行并列排布;
所述笔仓杆(23)沿轴心线方向分别开设有端部笔仓(231)和按压仓(232),所述端部笔仓(231)位于所述笔仓杆(23)的一端,所述端部笔仓(231)的一端与大气连通,所述端部笔仓(231)的另一端与所述按压仓(232)连通;
所述按压部件(5)固定于所述按压仓(232)内;
所述下支架(2)开设有充电槽(24),所述充电槽(24)靠近所述笔仓杆(23)侧壁;所述充电部(4)容置于所述充电槽(24)内,所述充电部(4)具有可充电的充电线圈;
所述上支架轴杆(11)的一端通过一个所述转轴(3)与所述第一轴杆(21)转动连接,所述上支架轴杆(11)的另一端通过另一个所述转轴(3)与所述第二轴杆(22)转动连接;
所述转轴(3)的一端容置于所述上支架轴杆(11)的容置槽内,所述转轴(3)的另一端容置于所述第一轴杆(21)或第二轴杆(2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笔仓的转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容笔(6);
所述电容笔(6)包含笔杆(61)和与笔杆固定连接的笔头(62),所述笔杆(61)内容置有充电模块(6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笔仓的转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2)还包括强磁块(26);
所述下支架(2)开设有磁体槽(25),所述磁体槽(25)靠近所述笔仓杆(23),所述强磁块(26)固定于所述磁体槽(25)内;
所述笔杆(61)内容置有与强磁块(26)磁性吸附的磁体(6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笔仓的转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笔仓杆(23)还包括盖板(234),所述盖板(234)一侧设置若干卡扣;
所述笔仓杆(23)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安装口(233),所述安装口(233)与端部笔仓(231)和/或按压仓(232)连通;
所述盖板(234)与所述安装口(233)相匹配,所述盖板(234)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安装口(233)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笔仓的转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件(5)从所述安装口(233)固定安装于所述按压仓(232)内;
所述按压仓(232)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端部笔仓(231)的中心轴线一致;
所述充电槽(24)和所述磁体槽(25)均位于所述笔仓杆(23)靠近所述上支架轴杆(11)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笔仓的转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3)包括阻尼转轴(7)和非阻尼转轴(8);
所述充电槽(24)和所述磁体槽(25)均与所述端部笔仓(231)连通;
所述第一轴杆(21)与所述第二轴杆(22)之间的间距和所述上支架轴杆(11)的长度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笔仓的转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轴杆(11)置于所述第一轴杆(21)和所述第二轴杆(22)之间,所述上支架轴杆(11)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一轴杆(21)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轴杆(22)的中心轴线均一致;
一个转轴(3)从所述第一轴杆(21)远离所述上支架轴杆(11)一端插入第一轴杆(21)内,至一个转轴(3)的一端置于所述上支架轴杆(11)一端的容置槽内,一个转轴(3)的另一端容置于所述第一轴杆(21)内;
另一个转轴(3)从所述第二轴杆(22)远离所述上支架轴杆(11)一端插入第二轴杆(22)内,至另一个转轴(3)的一端置于所述上支架轴杆(11)另一端的容置槽内,另一个转轴(3)的另一端容置于所述第二轴杆(22)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笔仓的转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2)还包括端盖(201);
一个所述端盖(201)可拆卸塞盖于所述第一轴杆(21)远离上支架轴杆(11)一端;
另一个所述端盖(201)可拆卸塞盖于所述第二轴杆(22)远离上支架轴杆(11)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笔仓的转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3)端部沿横截面方向为非圆形;
所述上支架轴杆(11)的容置槽为与所述转轴(3)的非圆形端部相匹配的非圆形槽;
所述第一轴杆(21)内壁靠近所述上支架轴杆(11)一端为与所述转轴(3)的非圆形端部相匹配的非圆形;
所述第二轴杆(22)内壁靠近所述上支架轴杆(11)一端为与所述转轴(3)的非圆形端部相匹配的非圆形;
一个所述转轴(3)的一端卡扣入所述上支架轴杆(11)一端的容置槽内,一个所述转轴(3)的另一端卡扣于所述第一轴杆(21)靠近所述上支架轴杆(11)一端内;
另一个所述转轴(3)的一端卡扣入所述上支架轴杆(11)另一端的容置槽内,另一个所述转轴(3)的另一端卡扣于所述第二轴杆(22)靠近所述上支架轴杆(11)一端内。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笔仓的转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轴杆(11)的容置槽内壁环形平行排布多个凸棱,所述凸棱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上支架轴杆(11)的轴心线方向一致;
所述转轴(3)一端表面环形平行分布若干与所述凸棱相匹配的长条齿槽,所述长条齿槽长度方向与所述转轴(3)的轴心线方向一致,所述上支架轴杆(11) 的凸棱卡扣于所述转轴(3)一端的长条齿槽内;
所述第一轴杆(21)内壁靠近所述上支架轴杆(11)一端环形排布多个筋条,所述筋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轴杆(21)的轴心线方向一致;
所述第二轴杆(22)内壁靠近所述上支架轴杆(11)一端环形排布多个脊状突起,所述脊状突起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轴杆(22)的轴心线方向一致;
所述转轴(3)另一端表面环形平行分布若干长条陷槽,所述长条陷槽长度方向与所述转轴(3)的轴心线方向一致;
若干所述长条陷槽与所述筋条相匹配卡合,所述筋条卡扣于所述转轴(3)的长条陷槽内,或若干所述长条陷槽与所述脊状突起相匹配卡合,所述脊状突起卡扣于所述转轴(3)的长条陷槽内。
CN202120366651.8U 2021-02-09 2021-02-09 一种充电笔仓的转动连接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3410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66651.8U CN215341011U (zh) 2021-02-09 2021-02-09 一种充电笔仓的转动连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66651.8U CN215341011U (zh) 2021-02-09 2021-02-09 一种充电笔仓的转动连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41011U true CN215341011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81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66651.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341011U (zh) 2021-02-09 2021-02-09 一种充电笔仓的转动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410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188184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a stylus with a cord retractor connected thereto and an assembly of a cord retractor and a stylus
CN215341011U (zh) 一种充电笔仓的转动连接装置
CN214174962U (zh) 一种自动弹出笔的转轴连接装置
CN210609316U (zh) 一种带支架的手机壳
CN217705203U (zh) 一种具有大纸仓空间的便携式打印机
CN208225017U (zh) 便携式输入装置
CN215420367U (zh) 铰链和电子设备
CN112558701A (zh) 一种自动弹出笔的转轴连接装置
CN214174963U (zh) 一种带端部笔仓的电脑转动装置
CN212516938U (zh) 一种电容器壳体加工使用的固定夹具
CN210804417U (zh) 一种防摔效果好的数据采集器
CN220340673U (zh) 一种鼠标
CN209837961U (zh) 一种新型电子锁
CN214174954U (zh) 一种带笔仓的转动装置
CN215190190U (zh) 一种推拉式图书资料折叠装置
CN219730197U (zh) 便于装配式收线总成和智能式体脂秤
CN215111602U (zh) 可旋转自由停止的支架结构
CN209821924U (zh) 一种共享电子产品存放装置
CN216270450U (zh) 一种新型伸缩桶
CN214541575U (zh) 一种移动硬盘盒
CN210075503U (zh) 支架组件和音箱
CN216056198U (zh) 一种卡线结构及卡线器
CN211108680U (zh) 一种收纳盒
CN218313302U (zh) 电机轴连接键自动安装机
CN216772299U (zh) 一种阻尼转轴、折叠机壳和键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2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