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30197U - 便于装配式收线总成和智能式体脂秤 - Google Patents

便于装配式收线总成和智能式体脂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30197U
CN219730197U CN202320541294.3U CN202320541294U CN219730197U CN 219730197 U CN219730197 U CN 219730197U CN 202320541294 U CN202320541294 U CN 202320541294U CN 219730197 U CN219730197 U CN 2197301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winding
assembly
shell
wire har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4129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永刚
曹冬军
赵象创
贺朝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Camry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Camry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Camry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Camry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4129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301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301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301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oring, Repeated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Of Elongat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便于装配式收线总成和智能式体脂秤,涉及电子秤领域,便于装配式收线总成包括壳体、转轴、绕线支架、卷簧、线束件。转轴安装于壳体上,绕线支架设置有第一绕线槽和第二绕线槽,绕线支架与转轴可转动地配合,第一绕线槽与第二绕线槽在转轴的延伸方向上排布。卷簧的内端与转轴连接,卷簧的外端与绕线支架连接。线束依次绕设于第一绕线槽和第二绕线槽内,线束的固定端固定于壳体,线束的活动端与手柄连接。通过两个绕线槽进行线束的定位,有效改善固定层的线束轴向折叠、松散和攒动等情况,线束不易与壳体产生干涉,便于壳体装配。

Description

便于装配式收线总成和智能式体脂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秤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便于装配式收线总成和智能式体脂秤。
背景技术
体脂秤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厂家一般会设计一种手柄收线结构,便于手柄线束的收纳;同时,也大多用磁吸的方式,将手柄固定在体脂秤本体一侧。
发明人研究发现,现有体脂秤在用户体验、生产装配等方面仍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收线盘难装配;现有的收线结构一般是由发条、线盘、底壳、上壳、线束构成,其中线束分为固定端与活动端,线盘分为两层:线槽层与固定线束层,活动端缠绕在线盘的线槽层内,固定端穿过线盘,反向缠绕在线盘固定线束层;工作原理是在发条与外力作用下,实现活动端在线盘上的缠绕与释放,同时固定端在线束固定层缠绕若干圈,与活动端对应释放与缠绕。在装配的过程中,固定端的若干线圈,由于线束的弹性,不能被有效的固定贴合在线盘的盘面上,容易产生轴向的折叠,增加后续装配上壳时的难度,降低装配效率和装配质量;
二、手柄与体脂秤本体的固定;磁吸的方式将手柄固定在体脂秤本体也存在固定不牢靠的问题,同时增加成本;并且在装配的过程中,员工容易把磁铁磁极配错;
三、收线过程无阻尼;当用户不小心将手柄脱落时,由于发条的作用,线束被快速收回,导致手柄的猛烈撞击,给用户产生不好的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装配式收线总成和智能式体脂秤,其能够有效改善固定线束层在装配时在轴向上攒动、折叠导致上壳装配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装配式收线总成,包括:
壳体、转轴、绕线支架、卷簧和线束;所述转轴安装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绕线支架设置有第一绕线槽和第二绕线槽,所述绕线支架与所述转轴可转动地配合,所述第一绕线槽与所述第二绕线槽在所述转轴的延伸方向上排布;所述卷簧的内端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卷簧的外端与所述绕线支架连接;所述线束依次绕设于所述第一绕线槽和第二绕线槽内,所述线束的固定端固定于壳体,所述线束的活动端用于与手柄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绕线支架包括同轴设置的绕线盘和压线盘,所述绕线支架设置有同时贯穿所述绕线盘和压线盘的装配孔,所述卷簧设于所述装配孔内;所述第一绕线槽设于所述绕线盘的外周面,所述压线盘与所述绕线盘间隔排布且二者之间限定出所述第二绕线槽。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所述转轴安装于所述第一半壳上,所述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连接且二者共同限定出安装腔,所述绕线支架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一半壳与所述第二半壳配合夹持所述固定端,所述活动端伸出所述安装腔。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半壳上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二半壳上设置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与第二缺口配合形成避让孔,所述线束穿设于所述避让孔内。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便于装配式收线总成还包括单向阻尼组件,所述单向阻尼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单向阻尼组件用于仅在所述绕线支架沿第一旋转方向转动时为所述绕线支架提供阻尼,以减缓所述绕线支架的转动速度;其中,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为线束解开缠绕的方向。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单向阻尼组件包括安装轴和阻尼块,所述阻尼块设置有阻尼面,所述阻尼块通过所述安装轴与所述壳体可转动地配合;所述阻尼面与所述安装轴偏心设置,所述阻尼面与所述绕线支架接触;当所述绕线支架沿第一旋转方向转动时,所述阻尼面作用于所述绕线支架的压力增大,以增大摩擦力;当所述绕线支架沿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转动时,所述阻尼面作用于所述绕线支架的压力减小,以减小摩擦力。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在所述绕线支架沿第一旋转方向转动并带动所述阻尼块转动时与所述阻尼块抵接,以限制所述阻尼块的转动角度。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阻尼块设置有避让斜面,所述避让斜面用于在所述绕线支架沿第二旋转方向转动并带动所述阻尼块转动时与所述绕线支架产生间距。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式体脂秤,所述智能式体脂秤包括:
秤体、手柄和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便于装配式收线总成,所述手柄与所述秤体可分离地连接,所述壳体安装于所述秤体内,所述线束的活动端与所述手柄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秤体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槽壁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手柄上设置有第二卡扣,所述手柄嵌设于所述定位槽内,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扣卡接配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便于装配式收线总成,通过在绕线支架上设置轴向间隔排布的第一绕线槽和第二绕线槽,线束的对应于活动端的大部分绕设在第一绕线槽内,对应于固定端的其余部分绕设在第二绕线槽中,如此,与上壳对应的线束也即绕设在第二绕线槽中的线束被第二绕线槽限位,线束能够依次从内至外绕设在第二绕线槽中,不易产生轴向折叠、松散和攒动等情况,线束的结构规则,稳定性高,不易与上壳装配产生干涉,从而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降低加工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体脂秤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体脂秤的放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体脂秤的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体脂秤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于装配式收线总成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于装配式收线总成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于装配式收线总成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绕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绕线支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向阻尼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向阻尼块的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向阻尼块的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
001-第一旋转方向;002-第二旋转方向;100-秤体;110-底壳;120-面板;130-第一电极片;140-电池组件;150-称重传感器组件;160-收纳壳;161-定位槽;162-第一卡扣;200-手柄;210-第二卡扣;220-第二电极片;300-便于装配式收线总成;310-壳体;311-第一半壳;3111-第一卡槽;3112-第一缺口;3113-安装孔;312-第二半壳;3121-第二卡槽;3122-第二缺口;313-卡线孔;314-避让孔;315-保护罩;320-转轴;330-绕线支架;331-绕线盘;3311-第一内筒;3312-第二内筒;3313-外筒;3314-第一盘体;3315-第二盘体;3316-连通孔;3317-引导槽;33171-第一端;33172-第二端;3318-连通槽;332-压线盘;333-第一绕线槽;334-第二绕线槽;340-卷簧;350-线束;351-固定端;352-活动端;353-第一段;354-第二段;360-单向阻尼组件;361-安装轴;362-阻尼块;3621-本体;3622-凸体;3623-第一侧面;3624-第二侧面;3625-第三侧面;3626-第四侧面;3627-转动孔;3628-避让斜面;3629-阻挡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结合图1-图1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式体脂秤,通过改进绕线支架330的结构,能够保证绕设于绕线支架330上的两层线束350的稳定性高,不易产生轴线折叠、不易松散和攒动,便于壳体310和绕线支架330的装配,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
请结合图1-图4,本实施例中,智能式体脂秤包括秤体100、手柄200和便于装配式收线总成300。手柄200与秤体100连接,手柄200能够定位于秤体100上或从秤体100上取下。便于装配式收线总成300的线束350与手柄200连接,当手柄200从秤体100取下后,可以施力于手柄200,从而拉长线束350。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式体脂秤的细节结构进行举例说明。
请结合图4,本实施例中,可选的,秤体100包括底壳110、面板120、第一电极片130、电池组件140、称重传感器组件150。底壳110和面板120连接,二者共同限定出收纳电池组件140和收线总成等部件的腔室,第一电极片130贴合在面板120的顶面。电池组件140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于底壳110,称重传感器安装于底壳110上且与电池组件140电连接,面板120与称重传感器接触。底壳110可以为塑料壳,面板120可以为玻璃板。称重传感器的数量可以是但不限于是四个。底壳110上凸设有弧形的收纳板,收纳板的内凹弧面形成定位槽161,定位槽161的槽壁上设置有三个第一卡扣162,其中两个第一卡扣162靠近底壳110,另一个第一卡扣162远离底壳110。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卡扣162的数量不限于三个。
应当理解,底壳110和收纳壳160可以为一体成型。
请结合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手柄200上设置有第二卡扣210,第二卡扣210的数量与第一卡扣162的数量相等,手柄200能够卡入定位槽161中,并且手柄200上的三个第二卡扣210能分别与定位槽161中的三个第一卡扣162分别卡接配合,如此,实现手柄200与秤体100的定位。采用卡扣结构进行定位,定位后手柄200不易自动脱出秤体100,定位牢固,稳定性高。并且,也不会存在现有技术中通过磁吸方式进行定位而导致的在装配时出现磁极配错的问题。同时,手柄200上贴合有第二电极片220。
请结合图5-图7、图11-图13,本实施例中,可选的,便于装配式收线总成300包括壳体310、转轴320、绕线支架330、卷簧340、线束350和单向阻尼组件360。转轴320安装于壳体310上,绕线支架330设置有第一绕线槽333和第二绕线槽334,绕线支架330与转轴320可转动地配合,第一绕线槽333与第二绕线槽334在转轴320的延伸方向上排布。卷簧340的内端与转轴320连接,卷簧340的外端与绕线支架330连接。线束350依次绕设于第一绕线槽333和第二绕线槽334内,线束350的固定端351固定于壳体310,线束350的活动端352与手柄200连接。单向阻尼组件360安装于壳体310上,单向阻尼组件360用于仅在绕线支架330沿第一旋转方向001转动时为绕线支架330提供阻尼,以减缓绕线支架330的转动速度;其中,第一旋转方向001为线束350解开缠绕的方向。
请结合图8,可选的,壳体310设置为分体式结构,壳体310包括第一半壳311和第二半壳312,第一半壳311可以称作下壳,第二半壳312可以称作上壳。第一半壳311和第二半壳312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第一半壳311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卡槽3111和第一缺口3112,第二半壳312的边缘设置有第二卡槽3121和第二缺口3122,第一半壳311和第二半壳312连接后,二者共同限定出安装腔,同时,第一卡槽3111和第二卡槽3121配合形成定位线束350的固定端351的卡线孔313,第一缺口3112和第二缺口3122配合形成供线束350的活动端352穿设的避让孔314。
可选的,第一半壳311和第二半壳312均为圆形壳,转轴320固定在第一半壳311的中部位置,转轴320与第一半壳311和第二半壳312同轴设置。应当理解,转轴320可以与第一半壳311一体成型,结构牢固可靠,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
进一步的,第一半壳311上设置有安装孔3113,安装孔3113靠近第一半壳311的边缘设置,也就是说,安装孔3113与第一半壳311的边缘的距离小于安装孔3113与第一半壳311的中心位置的距离。第一半壳311远离第二半壳312的外侧设置有保护罩315,保护罩315罩设在安装孔3113的远离第二半壳312的端部。安装孔3113和保护罩315配合用于安装单向阻尼组件360。
请结合图9-图10,本实施例中,可选的,绕线支架330包括同轴设置的绕线盘331和压线盘332。绕线支架330设置有同时贯穿绕线盘331和压线盘332的装配孔,第一绕线槽333设于绕线盘331的外周面上,压线盘332与绕线盘331间隔排布且二者之间限定出第二绕线槽334。具体的绕线盘331包括第一内筒3311、第二内筒3312、外筒3313、第一盘体3314和第二盘体3315,第一盘体3314和第二盘体3315均套接在第一内筒3311外且三者同轴设置,第一盘体3314、第一内筒3311和第二盘体3315通过限定出第一绕线槽333,并且第一内筒3311的筒壁上设置有连通孔3316。第二内筒3312与第二盘体3315固定连接且凸设于第二盘体3315远离第一盘体3314的盘面,第二内筒3312的筒腔和第一内筒3311的筒腔连通且形成装配孔,第一盘体3314与第一半壳311相对,第二盘体3315与第二半壳312相对,转轴320伸入第一内筒3311中,卷簧340安装于第一内筒3311中。外筒3313套接在第二内筒3312外,外筒3313与第二内筒3312同轴设置,外筒3313和第二内筒3312之间限定出引导槽3317,引导槽3317在第二内筒3312的周向延伸,引导槽3317具有在其延伸方向上的第一端33171和第二端33172。第二盘体3315上设置有连通槽3318,连通槽3318的一端与引导槽3317的第一端33171连通,另一端与连通孔3316连通。压线盘332同时固定于第二内筒3312和外筒3313远离第二盘体3315的一端,压线盘332、外筒3313和第二盘体3315共同限定出第二绕线槽334。导向槽的第一端33171和第二端33172均连通第二绕线槽334。线束350绕设时,线束350容置于导向槽中,通过导向槽将线束350分隔成两段,与固定端351对应的第一段353的长度大概为线束350总长度的1/4,与活动端352对应的第二段354的长度大概为线束350总长度的3/4,第一段353的端部也即固定端351从第二端33172穿出后绕设在第二绕线槽334中,第二段354的端部也即活动端352从第一端33171穿出,进入连通槽3318后从连通孔3316进入第一绕线槽333,并且绕设在第一绕线槽333中,第一段353和第二段354的绕设方向一致。由于线束350分别绕设在第一绕线槽333和第二绕线槽334中,线束350被第一绕线槽333和第二绕线槽334限位,位置稳定,不易出现轴向折叠、攒动和松动等情况,在将绕线支架330和线束350装配至壳体310内时,线束350不会与第二半壳312产生干涉,便于第二半壳312固定于第一半壳311上。
需要说明的是,绕线支架330设置为一体式结构,例如可以采用模具一体成型,加工便捷,适合批量生产,降低加工难度,且提高整体结构的结构强度,使用寿命长。
请结合图11-图13,本实施例中,可选的,单向阻尼组件360包括安装轴361和阻尼块362。安装轴361固定在保护罩315上,安装轴361的轴线沿第一半壳311的径向延伸,也即,安装轴361垂直于转轴320设置。阻尼块362包括一体式的本体3621和凸体3622,本体3621为方体形,本体3621具有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侧面3623、第二侧面3624、第三侧面3625和第四侧面3626,第一侧面3623和第三侧面3625相对,第二侧面3624和第四侧面3626相对,第二侧面3624和第三侧面3625的连接处设置有倒角,换句话说,第一侧面3623和第三侧面3625之间通过避让斜面3628连接,避让斜面3628可以为弧面或平面,避让斜面3628与第一侧面3623和第三侧面3625均具有夹角。第二侧面3624设置为阻尼面,例如,第二侧面3624可以设置为粗糙面。凸体3622凸设于第一侧面3623上,凸体3622靠近第二侧面3624的一侧与第二侧面3624具有间距,凸体3622靠近第二侧面3624的一侧可以称作阻挡面3629。本体3621上设置有转动孔3627,转动孔3627为圆孔,转动孔3627的轴线与第一侧面3623之间的距离为L1,转动孔3627的轴线与第三侧面3625之间的距离为L2,L2大于L2,并且,转动孔3627的轴线与第二侧面3624之间的距离大于转动孔3627的轴线与第四侧面3626之间的距离,如此,当阻尼块362与转动轴可转动地连接时,阻尼块362与转动轴为偏心设置,阻尼块362的第二侧面3624与第一盘体3314远离第二盘体3315的板面接触,并且,在重力作用下,阻尼块362对应于第一侧面3623的一侧具有向第一盘体3314转动的趋势,从而使第二侧面3624始终能与第一盘体3314接触。同时,阻尼块362的转动趋势与绕线支架330的转动方向相应,也即,当绕线支架330在第一旋转方向001上转动时,此时,线束350会绕设在绕线支架330上,在阻尼面和第一盘体3314的摩擦力的作用下,具有使阻尼面持续压紧在第一盘体3314的趋势,以图12和图13中所展示的视角作为参考,也即阻尼面具有顺时针转动的趋势,阻尼面压紧在第一盘体3314上的力增大,摩擦力增大,绕线支架330的转速减小。当拉动线束350使绕线支架330沿第二旋转方向002转动时,此时,线束350解开缠绕,线束350拉长,阻尼块362具有逆时针的转动趋势,使得阻尼面离开第一盘体3314,减小对第一盘体3314的摩擦力,从而不会影响线束350拉出操作。同时,由于避让斜面3628的设计,在第一盘体3314的带动下使阻尼块362逆时针转动时,避让斜面3628不易与第一盘体3314接触,减小了阻尼块362与第一盘体3314接触的面积,从而也减小了阻尼块362作用于第一盘体3314上的阻力,便于线束350拉出。换句话说,通过单向阻尼块362的结构设计,绕线支架330在卷簧340的作用下回收线束350时,绕线支架330的转动速度减慢,产生的扭矩小,线束350作用于用户手部的力小,用户的体验度更好。其中,第一旋转方向001与第二旋转方向002相反。
同时,当阻尼块362安装于安装孔3113后,凸体3622位于限位结构远离第二半壳312的一侧,阻挡面3629与限位结构具有间距。在绕线支架330沿第一旋转方向001转动以收回线束350时,在第一盘体3314的带动下阻尼块362会朝压紧第一盘体3314的方向转动,并且阻挡面3629能够与限位结构抵接,从而限制阻尼块362在压紧第一盘体3314的转动方向上的转动角度,避免阻尼块362与第一盘体3314出现卡死的情况,提高安全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式体脂秤的工作原理如下:
设定,处于初始状态时,手柄200嵌设于定位槽161中,手柄200通过第一卡扣162和第二卡扣210配合实现定位,定位牢固可靠,不易自动松脱。需要使用时,将手柄200从定位槽161中取出,施力于手柄200,使手柄200通过线束350带动绕线支架330沿第二旋转方向002转动,阻尼块362能在逆时针方向上转动,从而减小对第一盘体3314的阻力,也即减小对绕线支架330的阻尼,线束350拉出时基本不会受到阻尼块362的干扰,拉出操作省时省力。当需要回收线束350时,用户撤销施加于手柄200上的外力,在卷簧340的作用下,绕线支架330沿第一旋转方向001转动,线束350自动缠绕在第一绕线槽333和第二绕线槽334中,并且在阻尼块362的作用下,阻尼块362始终保持与第一盘体3314紧密接触,提供一定的阻碍绕线支架330沿第一旋转方向001转动的摩擦力,使得绕线支架330在回收线束350的过程中转动速度小,提升用户体验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便于装配式收线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转轴、绕线支架、卷簧和线束;所述转轴安装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绕线支架设置有第一绕线槽和第二绕线槽,所述绕线支架与所述转轴可转动地配合,所述第一绕线槽与所述第二绕线槽在所述转轴的延伸方向上排布;所述卷簧的内端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卷簧的外端与所述绕线支架连接;所述线束依次绕设于所述第一绕线槽和第二绕线槽内,所述线束的固定端固定于壳体,所述线束的活动端用于与手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装配式收线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绕线支架包括同轴设置的绕线盘和压线盘,所述绕线支架设置有同时贯穿所述绕线盘和压线盘的装配孔,所述卷簧设于所述装配孔内;所述第一绕线槽设于所述绕线盘的外周面,所述压线盘与所述绕线盘间隔排布且二者之间限定出所述第二绕线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装配式收线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所述转轴安装于所述第一半壳上,所述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连接且二者共同限定出安装腔,所述绕线支架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一半壳与所述第二半壳配合夹持所述固定端,所述活动端伸出所述安装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装配式收线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半壳上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二半壳上设置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与第二缺口配合形成避让孔,所述线束穿设于所述避让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便于装配式收线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便于装配式收线总成还包括单向阻尼组件,所述单向阻尼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单向阻尼组件用于仅在所述绕线支架沿第一旋转方向转动时为所述绕线支架提供阻尼,以减缓所述绕线支架的转动速度;其中,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为线束解开缠绕的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于装配式收线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向阻尼组件包括安装轴和阻尼块,所述阻尼块设置有阻尼面,所述阻尼块通过所述安装轴与所述壳体可转动地配合;所述阻尼面与所述安装轴偏心设置,所述阻尼面与所述绕线支架接触;当所述绕线支架沿第一旋转方向转动时,所述阻尼面作用于所述绕线支架的压力增大,以增大摩擦力;当所述绕线支架沿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转动时,所述阻尼面作用于所述绕线支架的压力减小,以减小摩擦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于装配式收线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在所述绕线支架沿第一旋转方向转动并带动所述阻尼块转动时与所述阻尼块抵接,以限制所述阻尼块的转动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于装配式收线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尼块设置有避让斜面,所述避让斜面用于在所述绕线支架沿第二旋转方向转动并带动所述阻尼块转动时与所述绕线支架产生间距。
9.一种智能式体脂秤,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式体脂秤包括:
秤体、手柄和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便于装配式收线总成,所述手柄与所述秤体可分离地连接,所述壳体安装于所述秤体内,所述线束的活动端与所述手柄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式体脂秤,其特征在于:
所述秤体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槽壁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手柄上设置有第二卡扣,所述手柄嵌设于所述定位槽内,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扣卡接配合。
CN202320541294.3U 2023-03-17 2023-03-17 便于装配式收线总成和智能式体脂秤 Active CN2197301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41294.3U CN219730197U (zh) 2023-03-17 2023-03-17 便于装配式收线总成和智能式体脂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41294.3U CN219730197U (zh) 2023-03-17 2023-03-17 便于装配式收线总成和智能式体脂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30197U true CN219730197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51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41294.3U Active CN219730197U (zh) 2023-03-17 2023-03-17 便于装配式收线总成和智能式体脂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301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3286508B2 (en) Tape measure housing with post
US8462140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a stylus with a cord retractor connected thereto and an assembly of a cord retractor and a stylus
EP1376579A3 (en) Magnetic tape cartridge
CA2462371A1 (en) Retainer for power-return tape measure spring
CN219730197U (zh) 便于装配式收线总成和智能式体脂秤
CN116462062A (zh) 便于装配式收线总成和智能式体脂秤
US9448533B2 (en) Barrel shaft for a clock movement, barrel spring and barrel including such a spring and/or such a shaft
CN208299487U (zh) 车载伸缩收纳充电器
CN202103284U (zh) 卷线器的收放线结构
CN210276308U (zh) 一种绳带自动收纳机构以及含有该机构的水壶
CN110770531B (zh) 紧凑尺寸卷尺
CN218215992U (zh) 一种线盒装置
CN218334587U (zh) 卷线器
CN220364191U (zh) 体脂秤收线机构和智能体脂秤
CN219762281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鱼线组
CN214399399U (zh) 一种伸缩扣
CN216060325U (zh) 卷纸盒
CN219874339U (zh) 齿轮绕线器
CN215341011U (zh) 一种充电笔仓的转动连接装置
CN217837969U (zh) 卷线限位结构及卷线器
CN218320070U (zh) 一种卷线装置
CN107263405A (zh) 便携电动多功能工具
CN211092247U (zh) 可伸缩卡套
CN212416789U (zh) 跳绳
CN218570437U (zh) 一种挂脖式蓝牙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