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70958U - 网罩组件和电风扇 - Google Patents

网罩组件和电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70958U
CN214170958U CN202023081630.6U CN202023081630U CN214170958U CN 214170958 U CN214170958 U CN 214170958U CN 202023081630 U CN202023081630 U CN 202023081630U CN 214170958 U CN214170958 U CN 2141709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electric fan
vibration isolator
vibration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8163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权
陈飞帆
梅长云
刘苗
刘华
叶似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8163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709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709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709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网罩组件和电风扇。其中,网罩组件包括网罩和隔振垫,所述网罩具有面向所述电风扇之电机组件的第一表面;所述隔振垫连接于所述网罩,所述隔振垫的至少部分用以抵接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电机组件之间。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改善电风扇的抖动现象,同时提高对隔振垫进行维修更换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网罩组件和电风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网罩组件和应用该网罩的电风扇。
背景技术
电风扇在工作时,由于电风扇的电机组件在工作时会产生振动并传递至电风扇的网罩,使得该网罩产生共振而引发电风扇抖动现象,并成为了困扰许多电风扇生产厂家的问题。为了解决风扇抖动问题,相关技术中的电风扇会在电机组件上安装隔振垫,以对电机组件在工作中产生的振动进行缓冲隔振。然而,由于电机组件一般安装于电风扇的外壳内,如此使得在对隔振垫进行维修更换时,需要先对电风扇的外壳进行拆卸,导致增加了对隔振垫进行维修更换的复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网罩组件,应用于电风扇,旨在改善电风扇的抖动现象,同时提高对隔振垫进行维修更换的便利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网罩组件包括:
网罩,所述网罩具有面向所述电风扇之电机组件的第一表面;和
隔振垫,所述隔振垫连接于所述网罩,所述隔振垫的至少部分用以抵接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电机组件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隔振垫包括:
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连接于所述网罩;和
缓冲部,所述缓冲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所述缓冲部用以抵接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电机组件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网罩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贯穿所述第一表面,所述主体部嵌设于所述安装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凹陷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安装孔设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壁,所述缓冲部的部分嵌设于所述安装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缓冲部远离所述安装槽之槽底壁的一端形成有限位台阶,所述限位台阶包括:
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抵接于所述安装槽的槽侧壁;和
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二台阶面连接于所述第一台阶面,并和所述第一台阶面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二台阶面抵接于所述第一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定义所述网罩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壁面为第二表面,所述安装孔还贯穿所述第二表面;
所述隔振垫还包括卡接部,所述卡接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缓冲部的一端,所述卡接部抵接于所述第二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卡接部和所述缓冲部均呈环形状设置,所述卡接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所述缓冲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卡接部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缓冲部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投影面积;
和/或,所述卡接部、所述主体部以及所述缓冲部的横截面均为圆形状;
和/或,所述卡接部、所述主体部以及所述缓冲部为一体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还设有过让孔,所述过让孔贯穿所述主体部面向所述缓冲部的一端和所述主体部面向所述卡接部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风扇,包括:
网罩组件,所述网罩组件包括网罩和隔振垫,所述网罩具有面向所述电风扇之电机组件的第一表面;所述隔振垫连接于所述网罩,所述隔振垫的至少部分用以抵接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电机组件之间;和
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组件连接于所述网罩组件的所述网罩。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网罩组件应用于电风扇时,网罩组件的网罩和电风扇的电机组件连接,而安装于网罩上的隔振垫至少部分抵接于网罩面向电机组件的第一表面和该电机组件之间,使得通过该隔振垫可以对电机组件在工作时产生的振动进行缓冲,降低电机组件的振动传递至网罩可能,从而能够改善电风扇的抖动现象。并且,由于本方案中的隔振垫是安装于网罩上的,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电风扇的隔振垫安装于电机组件上,使得该隔振垫和电机组件均位于电风扇的外壳内,导致在对隔振垫进行维修更换时需要对外壳先进行拆卸。本方案中的隔振垫和网罩位于电风扇的外壳的外侧,使得在对隔振垫进行维修更换时无需先对外壳进行拆卸,能够简化维修更换所需的拆装过程,从而提高了对隔振垫进行维修更换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风扇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网罩组件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网罩组件的一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2中网罩组件的隔振垫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179452570000031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17945257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考图1、图2以及图3,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网罩组件10,可以应用于电风扇1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网罩组件10包括网罩11和隔振垫15,网罩11具有面向电风扇100之电机组件30的第一表面13a;隔振垫15连接于网罩11,隔振垫15的至少部分用以抵接于第一表面13a和电机组件30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网罩11主要可以用于对电风扇100 的扇叶进行容置,避免用户和电风扇100的扇叶进行接触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有利于提高电风扇100使用的安全性。其中,网罩 11可以包括前罩和后罩13,前罩和后罩13相配合围合形成容置腔,电风扇100的扇叶容置于该容置腔内。该前罩和后罩13的定义可以为:在电风扇100正对用户吹风时,面向用户的为前罩,背离用户的为后罩13。为了使得网罩11的整体体积相对较小,电机组件30一般位于网罩11的外侧,即电机组件30位于后罩13背离前罩的一侧,此时网罩11的后罩13背离前罩的表面形成第一表面13a。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当电机组件30位于网罩11的内侧时,即电机组件30位于后罩13面向前侧的一侧,此时网罩11的后网罩11面向前罩的表面形成为第一表面13a。而电机组件30主要可以用于驱动电风扇100的扇叶旋转而带动气流流动,以形成吹风效果。其中,电机组件30可以包括电机前壳31和电机本体33,电机前壳 31连接于网罩11,具体的可以连接于网罩11的后罩13,并位于后罩13背离前罩的一侧;电机本体33连接于电机前壳31,并位于电机前壳31背离后罩13的一侧,电风扇100的扇叶套设于该电机本体 33的输出轴上。由于电机本体33在工作时会产生振动,并将振动传递至电机前壳31,之后电机前壳31可以将振动传递至网罩11。因此,于网罩11的后罩13上安装隔振垫15,通过该隔振垫15的至少部分抵接于后罩13上面向电机前壳31的第一表面13a和电机前壳31之间进行隔离缓冲,可以降低电机前壳31将振动传递至网罩11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网罩组件10应用于电风扇100时,网罩组件10的网罩11和电风扇100的电机组件30连接,而安装于网罩11上的隔振垫15至少部分抵接于网罩11面向电机组件30的第一表面13a和该电机组件30之间,使得通过该隔振垫15可以对电机组件30在工作时产生的振动进行缓冲,降低电机组件30的振动传递至网罩11可能,从而能够改善电风扇100的抖动现象。并且,由于本方案中的隔振垫15是安装于网罩11上的,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电风扇 100的隔振垫15安装于电机组件30上,使得该隔振垫15和电机组件30均位于电风扇100的外壳内,导致在对隔振垫15进行维修更换时需要对外壳先进行拆卸。本方案中的隔振垫15和网罩11位于电风扇100的外壳的外侧,使得在对隔振垫15进行维修更换时无需先对外壳进行拆卸,能够简化维修更换所需的拆装过程,从而提高了对隔振垫15进行维修更换的便利性。
请结合参考图1、图3以及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隔振垫15包括主体部151和缓冲部153,主体部151连接于网罩11;缓冲部153连接于主体部151的一端,缓冲部153用以抵接于第一表面13a和电机组件30之间。
可以理解,通过缓冲部153抵接于第一表面13a和电机组件30 的电机前壳31之间,能够实现对电机组件30缓冲隔振,通过主体部 151连接于网罩11的后罩13,能够实现对隔振垫15的安装固定。此时隔振垫15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作用,相互之间不会对各自造成的影响,即主体部151和后罩13的连接结构不会对缓冲部153的缓冲效果造成影响,如此在保证隔振垫15的缓冲效果时便于对隔振垫 15进行安装固定。其中,主体部151和后罩13的连接可以是卡接固定或者粘接固定等,本申请对两者的具体连接不作限定,能够实现对隔振垫15进行较为稳定的固定即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网罩11设有安装孔13c,安装孔13c贯穿第一表面13a,主体部151 嵌设于安装孔13c。
可以理解,通过该安装孔13c给予了主体部151安装空间,能够降低主体部151于网罩11的后罩13上对空间的占用,从而提高了网罩11和隔振垫15安装的紧凑性。同时,安装孔13c也增大了后罩13 和主体部151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提高隔振垫15安装的稳定性。其中,安装孔13c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方形或者其他形状等,具体的可以根据主体部151的形状来设置,保证安装孔13c和主体部151的形状相适配即可。
请结合参考图3和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表面 13a凹陷形成有安装槽13e,安装孔13c设于安装槽13e的槽底壁,缓冲部153的部分嵌设于安装槽13e内。
可以理解,安装槽13e的设置给予缓冲部153安装空间,能够降低缓冲部153于网罩11的后罩13上对空间的占用,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网罩11和隔振垫15安装的紧凑性。其中,安装槽13e的形状和缓冲部153的形状相适配,可以为圆形、方形或者其他形状等,具体的可以根据缓冲部153的形状来设置。另外,缓冲部153面向安装槽 13e之槽底壁的表面可以是直接抵接于安装槽13e的槽底壁;当然,也可以是安装槽13e的槽底壁设有凸筋,缓冲部153面向安装槽13e 之槽底壁的表面抵接于该凸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缓冲部153远离安装槽13e之槽底壁的一端形成有限位台阶153a,限位台阶153a包括第一台阶面153c 和第二台阶面153e,第一台阶面153c抵接于安装槽13e的槽侧壁;第二台阶面153e连接于第一台阶面153c,并和第一台阶面153c呈夹角设置,第二台阶面153e抵接于第一表面13a。
可以理解,限位台阶153a的设置,增大了缓冲部153和网罩11 的抵接面积,使得通过该缓冲部153可以抵接于第一表面13a上未形成有安装槽13e的区域,降低该处区域和电机前壳31发生接触的可能,从而能够提高隔振垫15的隔振效果。同时,通过该限位台阶153a也可以对隔振垫15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以进一步地保证隔振垫15 可以稳定的安装于预设安装位置。
请结合参考图2、图3以及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定义网罩11背离第一表面13a的壁面为第二表面13g,安装孔13c 还贯穿第二表面13g;隔振垫15还包括卡接部155,卡接部155连接于主体部151远离缓冲部153的一端,卡接部155抵接于第二表面 13g。
可以理解,通过卡接部155抵接于第二表面13g,使得隔振垫15 可以卡接于网罩11的后罩13,也即隔振垫15由卡接部155和缓冲部153相配合夹持固定于后罩13。此时直接将隔振垫15卡入安装孔 13c内即可完成对隔振垫15的安装固定,即简化了对隔振垫15的安装过程,也简化了对隔振垫15的固定结构。其中,第二表面13g可以为网罩11的后罩13背离电机组件30的电机前壳31的表面。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隔振垫15未设有卡接部155时,隔振垫15可以通过主体部151和安装孔13c为过盈配合实现安装固定。
请结合参考图2、图3以及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卡接部155和缓冲部153均呈环形状设置,卡接部155连接于主体部 151的一端,缓冲部153连接于主体部151的另一端。
可以理解,卡接部155和缓冲部153均呈环形状设置,即沿主体部151的周缘环绕一圈设置,可以使得卡接部155在围绕主体部151 的延伸方向的周缘上和后罩13的第二表面13g均具有抵接作用,从而能够提高卡接部155卡接的稳定性。同时,也可以使得缓冲部153在围绕主体部151的延伸方向的周缘上均可抵接第二表面13g和电机组件30的电机前壳31之间,从而能够提高缓冲部153的缓冲隔振效果。其中,卡接部155和缓冲部153可以是分别套设于主体部151的两端,也可以是卡接部155和缓冲部153分别连接于主体部151的两端的端面。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卡接部155也可以是间隔环设于主体部151的侧周面的多个段体组成,或者和主体部151呈夹角设置的一个段体组成;同样的,缓冲部153 也可以是间隔环设于主体部151的侧周面的多个段体组成,或者和主体部151呈夹角设置的一个段体组成。
请参考图3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卡接部155于第二表面13g上的投影面积小于缓冲部153于第一表面13a上的投影面积。
可以理解,卡接部155的投影面积小于缓冲部153的投影面积,使得卡接部155的面积相对较小而便于弹性穿过安装孔13c,从而提高隔振垫15安装的便利性。缓冲部153的面积相对较大而更好的抵接于第一表面13a和电机组件30的电机前壳31之间,从而提高隔振垫15的缓冲隔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卡接部155、主体部151以及缓冲部153的横截面均为圆形状。
可以理解,如此设置使得卡接部155、主体部151以及缓冲部153 的形状较为规则,从而便于卡接部155、主体部151以及缓冲部153 的成型。此时,安装孔13c也可以对应设置为圆形,使得该安装孔 13c的孔壁周向具有一致性而能够简化该对该安装孔13c的加工。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卡接部155、主体部151以及缓冲部153的横截面可以均为正方形或者三角形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卡接部155、主体部151以及缓冲部153为一体结构。
可以理解,如此设置可以增强卡接部155、主体部151以及缓冲部153几者之间在连接处的强度,从而提高该隔振垫15的整体强度而有利于延长使用年限。同时,卡接部155、主体部151以及缓冲部 153为一体也使得该隔振垫15可以通过一体成型制造,简化隔振垫 15的加工工艺而提高生产效率。
请结合参考图1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主体部151 还设有过让孔151a,过让孔151a贯穿主体部151面向缓冲部153的一端和主体部151面向卡接部155的一端。
可以理解,过让孔151a给予了避让空间,使得可以供电机组件 30的部分结构穿过,或者供其他一些紧固件穿过。同时,过让孔151a 的设置还使得隔振垫15的中部位置具有去料作用,能够降低隔振垫 15制造所需要的原料而降低隔振垫15的制造成本。而且,该过让孔 151a的设置也可以使得隔振垫15具有更好的形变效果,从而提高隔振垫15的缓冲隔振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安装孔13c位于网罩11的中心位置,过让孔151a的中心线和安装孔13c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
可以理解,安装孔13c位于网罩11的中心位置时,该过让孔151a 可以供电机组件30的电机本体33的输出轴穿过,此时隔振垫15的数量可以仅设置一个,且对电机本体33的输出轴的周向上均具有较好的缓冲隔振效果。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隔振垫15的数量也可以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隔振垫15围绕后罩13 的中心呈均匀间隔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隔振垫15的材质为橡胶材质或者硅胶材质。
可以理解,隔振垫15的材质为橡胶材质或者硅胶材质,能够使得隔振垫15具有较好的弹性而具有较好的缓冲隔振效果,同时也使得隔振垫15可以人工合成,价格较为低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隔振垫15的邵氏硬度为大于等于 30HA,小于等于50HA。
可以理解,当隔振垫15的邵氏硬度小于30HA,由于隔振垫15 硬度相对较低而影响了对第一表面13a和电机前壳31之间的支撑隔离,进而可能影响隔振垫15的缓冲隔振效果;当隔振垫15的邵氏硬度大于50HA,由于隔振垫15硬度相对较大而影响了隔振垫15的弹性,同样可能影响隔振垫15的缓冲隔振效果。因此,将隔振垫15的邵氏硬度为大于等于30HA,小于等于50HA,以使得隔振垫15具有较为优异的缓冲隔振效果。其中,隔振垫15的邵氏硬度可以为30HA、 31HA、32HA、33HA、34HA、35HA、36HA、37HA、38HA、39HA、 40HA、41HA、42HA、43HA、44HA、45HA、46HA、47HA、48HA、 49HA、50HA,当然也可以为以上区间的任意取值。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风扇100,该电风扇100包括网罩组件 10和电机组件30,该网罩组件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风扇1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电机组件30连接于网罩组件10的网罩1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网罩组件,应用于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罩组件包括:
网罩,所述网罩具有面向所述电风扇之电机组件的第一表面;和
隔振垫,所述隔振垫连接于所述网罩,所述隔振垫的至少部分用以抵接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电机组件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垫包括:
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连接于所述网罩;和
缓冲部,所述缓冲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所述缓冲部用以抵接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电机组件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罩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贯穿所述第一表面,所述主体部嵌设于所述安装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网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凹陷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安装孔设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壁,所述缓冲部的部分嵌设于所述安装槽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网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远离所述安装槽之槽底壁的一端形成有限位台阶,所述限位台阶包括:
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抵接于所述安装槽的槽侧壁;和
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二台阶面连接于所述第一台阶面,并和所述第一台阶面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二台阶面抵接于所述第一表面。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网罩组件,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网罩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壁面为第二表面,所述安装孔还贯穿所述第二表面;
所述隔振垫还包括卡接部,所述卡接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缓冲部的一端,所述卡接部抵接于所述第二表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和所述缓冲部均呈环形状设置,所述卡接部的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所述缓冲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缓冲部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投影面积;
和/或,所述卡接部、所述主体部以及所述缓冲部的横截面均为圆形状;
和/或,所述卡接部、所述主体部以及所述缓冲部为一体结构。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还设有过让孔,所述过让孔贯穿所述主体部面向所述缓冲部的一端和所述主体部面向所述卡接部的一端。
10.一种电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罩组件,所述网罩组件为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网罩组件;和
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组件连接于所述网罩组件的所述网罩。
CN202023081630.6U 2020-12-17 2020-12-17 网罩组件和电风扇 Active CN2141709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81630.6U CN214170958U (zh) 2020-12-17 2020-12-17 网罩组件和电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81630.6U CN214170958U (zh) 2020-12-17 2020-12-17 网罩组件和电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70958U true CN214170958U (zh) 2021-09-10

Family

ID=77607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81630.6U Active CN214170958U (zh) 2020-12-17 2020-12-17 网罩组件和电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709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870003544Y1 (ko) 스테레오 마이크로폰
KR20030052214A (ko) 진공청소기의 배기필터 체결장치
US9812921B2 (en) Apparatus for oscillation-decoupled mounting of an electric motor, in particular a blower motor
JP3705697B2 (ja) ファン装置
CN214170958U (zh) 网罩组件和电风扇
US9985495B2 (en) Apparatus for mounting a motor such that vibrations are decoupled
US20210079923A1 (en) Electric blower
CN210889870U (zh) 减震垫、电机及吸尘器
CN111980976A (zh) 网罩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扇
CN214506771U (zh) 电机前壳、电机组件以及电风扇
CN106949618B (zh) 嵌入式空调器
CN210490634U (zh) 一种风扇电机组件
CN212337740U (zh) 网罩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扇
CN108302736B (zh) 显示组件固定结构及包括其的空气净化器
CN216564724U (zh) 一种电机固定座及空调器
CN219713546U (zh)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JP2501682Y2 (ja) スピ―カ―ケ―スの開口管ポ―ト取付構造
CN219974724U (zh) 一种低噪音吸奶器的主机和吸奶器
JP2005163748A (ja) 動力送風機
CN214094911U (zh) 用于离子发生器的安装装置
CN210541066U (zh) 一种使用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
CN220570848U (zh) 弹性套以及电子设备
CN114645875A (zh) 隔振垫和电风扇
JP4177242B2 (ja) 動力送風機
CN213116761U (zh) 一种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