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53372U - 一种转接模块、信号转接组件和压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接模块、信号转接组件和压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53372U
CN214153372U CN202120008562.6U CN202120008562U CN214153372U CN 214153372 U CN214153372 U CN 214153372U CN 202120008562 U CN202120008562 U CN 202120008562U CN 214153372 U CN214153372 U CN 2141533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ating plate
cavity
product
plate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0856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伟
江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HY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HY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HY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HY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00856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533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533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533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转接模块、信号转接组件和压接装置。该转接模块包括具有中空内腔的本体;位于中空内腔内的结合固定在本体上的导电件;以及配置在本体上的可在导电件的延伸方向上相对本体浮动的浮动板,导电件的头端可在浮动板位于靠近本体的位置时探出浮动板的背离本体的一侧表面;浮动板内包括有通道,通道在浮动板背离本体的一侧表面形成有用于吸附固定产品的电连接器的吸附孔,通道在浮动板靠近本体的一侧表面形成有连接孔,连接孔被配置为与真空接头直接连接固定。该转接模块可保证对产品电连接器的真空吸附效果,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转接模块、信号转接组件和压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转接模块、信号转接组件和压接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屏在出厂时为了保证其质量及稳定性,会进行多种性能及显示测试,包括温度,显示画面、压力、触控测试等等,在测试时需要将产品的电连接器与测试治具的导电件电连接,从而进行后续的检测操作。
目前受到产品上料位置的限制,从而使得测试治具的导电件和产品的电连接器之间无法完全对准,难以实现信号连接。现有技术中通过在测试治具中设置真空气路,从而使真空气路吸附产品的电连接器并将其限定在测试治具上的固定位置处,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真空气路的结构复杂、容易漏气、密封性能差,难以保证对产品电连接器的吸附限位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接模块、信号转接组件和压接装置,可实现对产品电连接器的有效限位固定,同时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中至少一个,本申请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转接模块,包括:
具有中空内腔的本体;
位于中空内腔内的结合固定在本体上的导电件;以及
配置在本体上的可在导电件的延伸方向上相对本体浮动的浮动板,导电件的头端可在浮动板位于靠近本体的位置时探出浮动板的背离本体的一侧表面;
所述浮动板内包括有通道,所述通道在所述浮动板背离本体的一侧表面形成有用于吸附固定产品的电连接器的吸附孔,所述通道在所述浮动板靠近本体的一侧表面形成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被配置为与真空接头直接连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浮动板包括有若干相对于中空内腔呈均匀布置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作用力方向沿所述浮动板的浮动方向。
可选地,所述浮动板远离本体的一侧表面包括有向内凹陷形成的型腔,以及位于型腔内的供导电件的头端穿出的导电件孔,所述型腔被配置为用以容纳产品的电连接器;
所述吸附孔位于所述型腔边沿外侧。
可选地,所述浮动板远离本体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所述吸附孔位于所述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之间。
可选地,所述转接模块还包括:
位于所述本体远离所述浮动板一侧的盖板,
所述盖板与所述本体上包括有避让真空接头的避让结构;
所述真空接头被配置为穿过所述避让结构与所述连接孔连接。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信号转接组件,包括
底座以及位于所述底座上的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所提供的转接模块,所述转接模块被配置为可相对于所述底座移动。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压接装置,包括如本申请第二方面所提供的信号转接组件,
所述压接装置还包括与所述信号转接组件对应配合的压接件。
可选地,所述压接件包括有压板和驱动件;
所述驱动件包括有固定部以及相对于固定部移动的驱动轴;
所述压板包括有与所述产品电连接器对应配合的压头部以及与所述驱动轴结合固定的连接部;
所述驱动轴可带动压板在驱动轴轴向方向上移动以及绕驱动轴轴线转动。
可选地,所述压接装置还包括有定位缓冲组件;
所述定位缓冲组件包括基座以及通过第二弹性件配置在基座内的阻尼,阻尼包括有延伸至基座顶面外侧的部分。
可选地,所述基座的顶面包括有凸台,所述阻尼由所述凸台的顶面延伸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转接模块、信号转接组件和压接装置,该转接模块通过将通道直接设置在浮动板内并将真空接头与连接孔连接,即真空接头直接与浮动板底部连接,从而保证对产品电连接器的真空吸附效果,同时还可防止漏气,有效提高密封性能;而且该转接模块的结构简单,无需设置复杂的真空气路,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转接模块的结构爆炸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压接件的结构爆炸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定位缓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定位缓冲组件的结构爆炸图。
图5a-5c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压接装置的运行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述的描述中,出于说明的目的,为了提供对一个或者多个实施方式的全面理解,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然而,很明显,也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现这些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是同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如图1-4所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转接模块10,该转接模块10包括具有中空内腔的本体11、位于中空内腔内的结合固定在本体11上的导电件12,以及配置在本体11上的可在导电件12的延伸方向(例如竖直方向)上相对本体11浮动的浮动板13,导电件12的头端可在浮动板13位于靠近本体11的位置时探出浮动板13的背离本体11的一侧表面,浮动板13内包括有通道,通道在浮动板13背离本体11的一侧表面形成有用于吸附固定产品的电连接器的吸附孔14,通道在浮动板13靠近本体11的一侧表面形成有连接孔,连接孔被配置为与真空接头20直接连接固定。
其中,导电件12用于实现测试治具和产品之间的电连接。在一个具体示例中,该导电件12包括有与测试治具对应的接触端以及与产品的电连接器对应的检测端。导电件12的头端即为导电件12与产品的电连接器对应连接的检测端。也就是说,初始状态时,浮动板13位于远离本体11的位置,即浮动板13突出于本体11的顶面,浮动板13罩设在导电件12上方,导电件12隐藏在浮动板13内,浮动板13对导电件12起到保护的作用;当工作状态时,浮动板13受力向靠近本体11的方向即向下移动,当浮动板13位于靠近本体11的位置时,导电件12的检测端探出浮动板13的背离本体11的表面(如图1所示的浮动板13的顶面),从而导电件12的检测端与位于浮动板13上的产品的电连接器(例如B2B(board to board,板对板连接器)或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电路板))接触,从而实现信号导通,开始对产品进行检测。在一个具体示例中,该产品可以为智能手表。
另外,通过在浮动板13的顶面形成吸附孔14,同时吸附孔14与位于浮动板13底面的连接孔通过通道连通,连接孔与真空接头20直接连接固定,从而实现用于吸附产品电连接器的吸附孔14与真空接头20直接连通,也就是说,位于浮动板13内的通道可设置为真空吸附管路,而且浮动板13通过连接孔直接与真空接头20相连接,通过真空接头20与外部设备连通,从而使得外部设备产生的真空吸力通过真空接头20、通道直接输送至吸附孔14作用于产品的电连接器上,避免漏气。在一个具体示例中,真空接头20可为真空管或者真空管道。
相比于现有技术中设置转接的真空气路的方式,该实施例可有效提高吸附孔14对产品的电连接器的吸附效果,确保将产品电连接器限定在具体的位置,从而使得产品的电连接器能够与导电件12之间形成稳定连接;同时还可防止漏气,避免产品电连接器被吹开与导电件12断开接触,保证良好的密封效果,而且不会影响浮动板13的正常上下浮动,进而提高对产品的检测效率;再者,该转接模块10的结构简单,无需设置复杂的真空气路,易于实现。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真空接头20内还可设置有用于感测真空接头20内的吸附气压的气压传感器,通过在真空接头20内设置气压传感器,从而便于在吸附产品电连接器的过程中,通过监测气压传感器的吸附气压数值,从而判断是否将产品的电连接器吸附到位。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该转接模块10还包括位于本体11远离浮动板13一侧的盖板15,该盖板15用于对导电件12进行限位固定,防止导电件12脱落。盖板15与本体11上包括有避让真空接头20的避让结构,真空接头20被配置为穿过避让结构与连接孔连接。在一个具体示例中,该避让结构为分别形成在盖板15和本体11上的供真空接头20贯穿的让位孔,真空接头20分别穿过盖板15和本体11上的让位孔,从而与浮动板13底面的连接孔连接固定。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浮动板13包括有若干相对于中空内腔呈均匀布置的第一弹性件16,第一弹性件16的作用力方向沿浮动板13的浮动方向。在一个具体示例中,第一弹性件16为弹簧,即浮动板13通过弹簧实现与本体11的连接,同时还可确保浮动板13可相对于本体11上下浮动,如图1所示,浮动板13和本体11之间包括有8个第一弹性件16,其中,第一弹性件16分别环绕本体11的中空内腔均匀设置,例如将第一弹性件16分别设置于中空内腔的相邻侧壁的连接处(即中空内腔的四个拐角处)和中空内腔的四侧壁的中点处。该实施方式通过设置相对于中空内腔呈均匀布置的第一弹性件16,从而克服真空接头的重量对浮动板13的影响,防止浮动板13由于受到真空接头的重力作用,在本体11上的位置会发生偏移,从而影响产品的电连接器与导电件12之间的连接。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浮动板13和本体11之间还包括有浮动板堵头以及若干个螺栓17,该螺栓17用于对浮动板13的上下浮动起到限位以及导向的作用。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浮动板13远离本体11的一侧表面包括有向内凹陷形成的型腔以及位于型腔内的供导电件12的头端穿出的导电件孔,即当浮动板13位于靠近本体11的位置时,导电件12的头端自导电件孔穿出,型腔被配置为用以容纳并限位产品的电连接器,吸附孔14位于型腔边沿外侧。该实施方式通过设置型腔与吸附孔14的配合,使得产品的连接器更好地定位在浮动板13上,便于电连接器与导电件12之间的压接导通。
针对上述包括有型腔的浮动板13,吸附孔14位于型腔边沿外侧,可理解的是,该实施例的吸附孔14可对型腔形成避让,同时简化浮动板13的制备工艺,简单实用,在压接过程中,产品的电连接器位于型腔内与导电件12导通后,吸附孔14吸附固定产品电连接器的外缘从而实现对产品电连接器的限位固定。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浮动板13远离本体11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型腔18和第二型腔19,吸附孔14位于第一型腔18和第二型腔19之间,该实施例通过设置位于第一型腔18和第二型腔19之间的吸附孔14,从而提高对产品电连接器的吸附固定面积,从而增强对产品电连接器的吸附固定效果。
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转接组件30,包括底座31以及位于底座31上的如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转接模块10,转接模块10被配置为可相对于底座31移动。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为实现信号转接组件30可基于不同尺寸大小的产品进行适应性的位置调节,该转接模块10上包括有第一条孔,该第一条孔由转接模块10的底面(如转接模块10的盖板15的底面)暴露出,底座31上包括有穿设在第一条孔内的第一导柱,第一条孔的延伸方向为转接模块10可相对于底座31移动的方向。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压接装置,如图1-4、5a-5c所示,该压接装置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信号转接组件30,压接装置还包括与信号转接组件30对应配合的压接件40。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压接件40包括有压板50和驱动件60;驱动件60包括有固定部61以及相对于固定部61移动的驱动轴62;
压板50包括有与产品电连接器对应配合的压头部51以及与驱动轴62结合固定的连接部52;驱动轴62可带动压板50在驱动轴62轴向方向上移动以及绕驱动轴62轴线转动。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压头部51位于连接部52的远离驱动轴62的一端的下方,该压头部51用于与产品的电连接器直接接触。在另一个具体示例中,压头部51为通用压头,可起到避让的作用,通用于各种不同产品,扩大该压接装置的应用范围。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驱动件60的固定部61为如图2所示的气缸,该气缸可带动驱动轴62上下移动以及使驱动轴62绕其自身轴线转动,从而带动与驱动轴62连接的连接部52在驱动轴62轴向方向上移动以及绕驱动轴62轴线转动,从而实现压接件40对产品上料的避让以及压接件40压接产品电连接器,使得产品电连接器与导电件12导通。
当压接件40不需要使用时,可通过固定部61控制驱动轴62带动压板50绕驱动轴62轴线绕90°转动,远离信号转接组件30,不影响产品的正常上料,等到产品的电连接器放置在信号转接组件30上,如放置在浮动板13上时,固定部61控制驱动轴62带动压板50绕驱动轴62轴线绕90°旋转回信号转接组件30的上方,同时控制驱动轴62带动压板50向下运动,使得压板50的压头部51压接至产品电连接器上,实现产品电连接器与导电件12的导通。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3-4所示,压接装置还包括有定位缓冲组件70;定位缓冲组件70包括基座71以及通过第二弹性件72配置在基座71内的阻尼73,第二弹性件72例如可为弹簧,阻尼73包括有延伸至基座71顶面外侧的部分。在一个具体示例中,该基座71包括有位于基座71底部的基板74,阻尼73通过第二弹性件72结合固定在基板74上,第二弹性件72设置在基座71内并且由阻尼73和基板74分别限位;另外,基座71的顶面设置有与所述阻尼73对应设置的过孔75,阻尼73穿设在过孔75内,且阻尼73的一端穿出过孔75,延伸至基座71顶面外侧。该阻尼73被配置为用于当压板50下压时,为压板50提供缓冲力,从而防止压板50的下压力过大,避免对产品电连接器造成损坏。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压板50以及基座71之间还包括有定位结构。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3-4所示,压板50的连接部52远离压头部51的一端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孔53以及固定在定位孔53内的定位销54,同样,基座71上对应定位孔53的位置处设置有固定孔76以及与定位销54对应设置的衬套77,通过设置定位销54,在压板50转动和下压时,压板50上的定位销54插入并固定在基座71上的固定孔76内,以实现对压板50的压接方向的定位,保证压板50的压头部51正好压接在产品的电连接器上。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基座71的顶面包括有向上凸起形成的凸台78,阻尼73由凸台78的顶面延伸出,该凸台78用于对压板50进行限位,通过调节凸台78的高度,从而对压板50的下压高度进行硬限位,也就是说,在压板50的下压过程中,压板50的连接部52的远离压头部51的一端底面首先与阻尼73相接触,由阻尼73对其提供缓冲力,从而避免压板冲压力过大对产品电连接器造成损伤,压板50继续向下压,待压板50的连接部52下压至与凸台78的顶面相接触时,通过凸台78对压板50进行限位,防止压板继续往下降,避免压坏电连接器。
如图5a所示,当处于初始状态时,压板50位于信号转接组件30的一侧,且不影响产品上料,等到产品电连接器放置于转接模块10上时,固定部61控制驱动轴62带动压板50绕驱动轴62自身轴线转动90°后,使得压板50的压头部51位于浮动板13上方且与产品电连接器对应,如图5b所示,固定部61控制驱动轴62带动压板50在驱动轴62的轴向方向向下运动,如图5c所示,压板50的压头部51与产品电连接器接触,继续下压,产品电连接器跟随浮动板13下压,从而使得产品电连接器与转接模块10中的导电件12接触,实现导通。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10)

1.一种转接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中空内腔的本体;
位于中空内腔内的结合固定在本体上的导电件;以及
配置在本体上的可在导电件的延伸方向上相对本体浮动的浮动板,导电件的头端可在浮动板位于靠近本体的位置时探出浮动板的背离本体的一侧表面;
所述浮动板内包括有通道,所述通道在所述浮动板背离本体的一侧表面形成有用于吸附固定产品的电连接器的吸附孔,所述通道在所述浮动板靠近本体的一侧表面形成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被配置为与真空接头直接连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浮动板包括有若干相对于中空内腔呈均匀布置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作用力方向沿所述浮动板的浮动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浮动板远离本体的一侧表面包括有向内凹陷形成的型腔,以及位于型腔内的供导电件的头端穿出的导电件孔,所述型腔被配置为用以容纳产品的电连接器;
所述吸附孔位于所述型腔边沿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接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浮动板远离本体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所述吸附孔位于所述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模块还包括:
位于所述本体远离所述浮动板一侧的盖板,
所述盖板与所述本体上包括有避让真空接头的避让结构;
所述真空接头被配置为穿过所述避让结构与所述连接孔连接。
6.一种信号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以及位于所述底座上的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转接模块,
所述转接模块被配置为可相对于所述底座移动。
7.一种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号转接组件,
所述压接装置还包括与所述信号转接组件对应配合的压接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接件包括有压板和驱动件;
所述驱动件包括有固定部以及相对于固定部移动的驱动轴;
所述压板包括有与所述产品电连接器对应配合的压头部以及与所述驱动轴结合固定的连接部;
所述驱动轴可带动压板在驱动轴轴向方向上移动以及绕驱动轴轴线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接装置还包括有定位缓冲组件;
所述定位缓冲组件包括基座以及通过第二弹性件配置在基座内的阻尼,阻尼包括有延伸至基座顶面外侧的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的顶面包括有凸台,所述阻尼由所述凸台的顶面延伸出。
CN202120008562.6U 2021-01-04 2021-01-04 一种转接模块、信号转接组件和压接装置 Active CN2141533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08562.6U CN214153372U (zh) 2021-01-04 2021-01-04 一种转接模块、信号转接组件和压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08562.6U CN214153372U (zh) 2021-01-04 2021-01-04 一种转接模块、信号转接组件和压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53372U true CN214153372U (zh) 2021-09-07

Family

ID=77546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08562.6U Active CN214153372U (zh) 2021-01-04 2021-01-04 一种转接模块、信号转接组件和压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533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25551A (zh) * 2021-10-09 2022-02-08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路板安装工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25551A (zh) * 2021-10-09 2022-02-08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路板安装工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67717B (zh) 一种电路板测试平台
KR100392229B1 (ko) 반도체 소자 테스트 핸들러의 인덱스헤드
JP4452428B2 (ja) テスト・プローブおよびコネクタ
CN214153372U (zh) 一种转接模块、信号转接组件和压接装置
CN112858847A (zh) 一种测试装置
CN217237117U (zh) 气密性检测装置、系统及设备
KR101992313B1 (ko) 피검사체의 모델에 따라 호환이 가능한 디스플레이 검사용 연결장치
CN212965036U (zh) 连板式电路板的测试装置
CN216248205U (zh) 一种测试装置
CN212648564U (zh) 一种btb连接器、fpc、弹片针结构万用测试座
CN202034540U (zh) 电源插座
CN213600836U (zh) 一种综合测试仪板卡检测装置
CN210775582U (zh) 一种检测手机用的治具
CN114593878A (zh) 一种气密性测试装置
CN112881898A (zh) 一种集成电路高温老化测试装置
CN111982816A (zh) 上盖组件、芯片测试机构及芯片测试一体机
CN209102862U (zh) 一种电路板检测工装
CN113176481A (zh) 一种绝缘件试验装置和采用其对绝缘件进行检测的方法
CN110954850A (zh) 一种微针测试设备构架
CN217425876U (zh) 一种测试探针及测试装置
CN111007325A (zh) 一种测试腔体、天线测试装置及天线测试系统
CN219284607U (zh) 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
CN111060804A (zh) 一种柔性电路板的自动测试治具
CN214375125U (zh) 集成电路测试座及集成电路测试装置
CN220650742U (zh) 二合一多功能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