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51181U - 镜头、摄像头和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镜头、摄像头和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51181U
CN214151181U CN202120038031.1U CN202120038031U CN214151181U CN 214151181 U CN214151181 U CN 214151181U CN 202120038031 U CN202120038031 U CN 202120038031U CN 214151181 U CN214151181 U CN 2141511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optical portion
lens barrel
object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3803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金巨
黄玉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Jingchao Op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Jingchao Op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Jingchao Op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Jingchao Op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03803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511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511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511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镜头、摄像头和电子装置。镜头包括镜筒和镜片组。镜筒包括物侧端面,镜筒设有贯穿物侧端面的通光孔,物侧端面沿光轴方向开设有卡槽,卡槽设置在通光孔的边缘且与通光孔连通;镜片组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第一透镜设置在通光孔处,第一透镜包括光学部和非光学部,光学部位于第一透镜中心,非光学部自光学部的侧面沿光学部的径向凸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镜头,第一透镜的光学部凸出于物侧端面使得镜头的物侧端的横向尺寸较小,第一透镜的非光学部卡合在卡槽中,不仅可以限制第一透镜相对于镜片组的光轴的位置,防止第一透镜偏移,还可以增加第一透镜与镜筒的连接面积,保证了镜片组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镜头、摄像头和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学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镜头、摄像头和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摄像头已经成为手机等电子装置拍摄的主要器件。随着全面屏的电子装置成为潮流,对于电子装置的前置摄像头而言,由于前置摄像头占据了电子装置的前表面一定的面积,因此,在提高前置摄像头的解析力的条件下,还要不断地减小前置摄像头的头部尺寸。然而,受到镜头组的稳定性等因素的影响,现有结构很难再满足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镜头、摄像头和电子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镜头。所述镜头包括镜筒和镜片组。所述镜筒包括物侧端面,所述镜筒具有贯穿的通光孔,所述物侧端面沿光轴方向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设置在所述通光孔的边缘且与所述通光孔连通。所述镜片组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设置在所述通光孔处。所述第一透镜包括光学部和非光学部。所述光学部位于所述第一透镜中心。所述非光学部自所述光学部的侧面沿所述光学部的径向凸出的非光学部。所述第二透镜容置在所述镜筒内。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镜头中,第一透镜的光学部凸出于物侧端面使得镜头的物侧端的横向尺寸较小;另外,第一透镜的非光学部卡合在卡槽中,不仅可以限制第一透镜相对于镜片组的光轴的位置,防止第一透镜偏移,还可以增加第一透镜与镜筒的连接面积,保证了镜片组的稳定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非光学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非光学部沿所述光学部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卡槽的数量为多个,所述非光学部与所述卡槽一一对应设置。
如此,多个所述非光学部沿所述光学部的周向间隔设置,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进而增大所述非光学部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的连接面积,增强第一透镜的稳定性;所述卡槽与所述非光学部一一对应,能够限制所述第一透镜相对于镜片组的光轴的位置,防止第一透镜偏移,同时增加了第一透镜与镜筒的连接面积,保证了镜片组的稳定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非光学部沿所述光学部的周向等角度排布。
如此,等角度排布有利于限制所述第一透镜相对于镜片组的光轴位置,防止第一透镜的偏移。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沿所述光学部的径向,所述非光学部的宽度大于 0.1mm。
如此,增大所述非光学部的宽度可以增大所述非光学部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的连接面积,增强镜片组的稳定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沿垂直所述光学部的光轴方向,所述非光学部的截面呈扇形。
如此,增大所述非光学部与所述第二透镜间的接触面积,增强了所述第一透镜的稳定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非光学部包括与所述光学部相对的对面和连接所述对面与所述光学部的两个连接面;
当所述非光学部的数量为2个时,所述两个连接面的夹角范围为30° -150°;或
当所述非光学部的数量为3个时,所述两个连接面的夹角范围为25°-95°;或
当所述非光学部的数量为4个时,所述两个连接面的夹角范围为20° -70°。
如此,增大所述非光学部与所述第二透镜间的接触面积,增强了所述第一透镜的稳定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非光学部包括与所述光学部相对的对面和连接所述对面与所述光学部的两个连接面,每个所述连接面包括至少两个相交的平面。
如此,增大所述非光学部与所述第二透镜间的接触面积,增强了所述第一透镜的稳定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非光学部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朝向物侧,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物侧端面平齐或相对于所述物侧端面靠近像侧。
如此,所述第一表面与物侧端面平齐或相对于所述物侧端面靠近像侧,增大了所述镜头头部的高度范围,便于选择合适的镜头头部高度,提高镜头的解析力,进而提高屏占比。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槽贯穿所述物侧端面,所述非光学部承靠在所述第二透镜上。
如此,增大所述非光学部与第二透镜的连接面积,增强所述第一透镜的稳定性。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摄像头,所述摄像头包括以上所述的镜头和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设置在所述镜头的像侧。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摄像头采用以上所述的镜头,使得摄像头的头部尺寸更小,并且摄像头的结构稳定。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本申请提出的所述摄像头。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使用以上所述摄像头,可以减小电子装置与摄像头对应位置的开孔面积,提高了所述电子装置的美观性。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镜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镜头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镜筒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第一透镜的另一平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第一透镜的再一平面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第一透镜的再一平面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第一透镜的再一平面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第一透镜的再一平面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第一透镜的再一平面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摄像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镜头100、镜片组12、第一透镜10、光学部101、非光学部102、第一表面1021、第二表面1022、连接面1023、对面1024、第二透镜20、第二透镜物侧面201、镜筒30、通光孔301、卡槽302、物侧端面303、容置空间304、侧壁305、端壁306、第三透镜40、感光元件50、摄像头110、电子装置1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图3,本申请实施方式提出一种镜头100。镜头100包括镜筒30和镜片组12。镜筒30包括物侧端面303和通光孔301。物侧端面303 上设有卡槽302。通光孔301贯穿于镜筒30,卡槽302设置在通光孔301 的边缘且与通光孔301连通。镜片组12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10 和第二透镜20。第一透镜10设置在通光孔301处。第一透镜10包括光学部101和非光学部102。光学部101位于第一透镜10的中心。非光学部102 是沿光学部101的径向且朝远离光轴方向延伸凸出而形成的。第二透镜20 容置在镜筒30内。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镜头100中,第一透镜10的光学部101凸出于物侧端面303使得镜头100的物侧端的横向尺寸较小;另外,第一透镜10的非光学部102卡合在卡槽302中,不仅可以限制第一透镜10相对于镜片组12 的光轴13的位置,防止第一透镜偏移,还可以增加第一透镜与镜筒的连接面积,保证了镜片组的稳定性。
具体地,如图1所示,镜筒30具有容置空间304,用于容置镜片组12。镜筒30可以保护镜片组12,另外,镜筒30具有遮光的作用,避免杂光从镜片组12的径向一侧进入镜片组12中而干扰镜片组12的成像质量。物侧端面303为镜筒30上靠近物侧方向一侧的端面。
通光孔301一般设置为圆形且贯穿于镜筒30,光线由通光孔301处的第一透镜10进入镜筒30中,透过镜片组12进而成像。卡槽302连接在通光孔301的边缘,同样贯穿于镜筒30且与通光孔301连通,卡槽302用于对第一透镜10的非光学部102卡合,进而对第一透镜10进行固定。
如图1所示,镜片组12是指多个光学透镜的组合,用于构成镜头100 的一部分,目的在于提高像质,一般以透镜数量少且像质高为目的,如果像质不高,可增加透镜数量进行提高像质。需要指出的是,镜片组12可以包括两片以上的透镜。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镜片组12还包括第三透镜40。第二透镜20和第三透镜40沿物侧到像侧于镜筒30内依次排布。第二透镜20 与镜筒30的物侧端内周壁贴合。相邻且彼此固定的透镜可以采用胶合的方式进行固定。
第一透镜10是用透明物质制成的表面为球面一部分的光学元件,有塑胶和玻璃透镜两种。第一透镜10靠近物侧,用于接收被拍物体的反射光。第一透镜10可以穿设在通光孔301中,也可以位于通光孔301的一侧。光学部101是第一透镜10上的成像部分,处于第一透镜10的中心位置。光学部101通过通光孔301凸出于物侧端面303,有效的缩小了镜头100的头部直径。非光学部102是第一透镜10上的固定部分,非光学部102沿径向方向且朝远离光轴方向延伸凸出。非光学部102与卡槽302进行配合实现对第一透镜10的固定。
请参阅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非光学部10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非光学部102沿光学部101的周向间隔设置,卡槽302的数量为多个,非光学部102与卡槽302一一对应设置。
如此,多个非光学部102沿光学部101周向间隔设置,可以增大非光学部102与第二透镜20之间的连接面积,增强第一透镜10的稳定性。卡槽 302与非光学部102一一对应设置,能够限制第一透镜10相对于镜片组12 的光轴位置,防止第一透镜10偏移,同时增加了第一透镜10与镜筒30的连接面积,保证镜片组12的稳定性。
具体地,非光学部102的数量可以为2个、3个、4个、5个或10个等数量,没有明确的数量限制。非光学部102设置在光学部101的周向,且每个非光学部102互相间隔。卡槽302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同时卡槽302 的数量与非光学部102对应设置。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非光学部102的数量也可以为1个。
如图4所示,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非光学部102沿所述光学部 101的周向等角度排布。
如此,等角度排布有利于限制所述第一透镜10相对于镜片组12的光轴位置,防止第一透镜10的偏移。另外,多个非光学部102等角度排布便于第一透镜10的加工成型,降低镜头100的制造成本。
具体地,多个非光学部102在光学部101的周向按照合适的角度等角度平均分布。例如,在非光学部102为2个时,2个非光学部102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180°。又如,在非光学部102为3个时,相邻2个非光学部102 的中心线之间夹角为120°。再如,在非光学部102为5个时,相邻2个非光学部102的中心线之间夹角α为72°。
请参阅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沿所述光学部101的径向,所述非光学部102的宽度W大于0.1mm。例如,宽度W的尺寸为0.15mm、0.20mm、 0.25mm、0.3mm等尺寸。
如此,宽度W在以上范围时,可以增大非光学部102与第二透镜20之间的连接面积,增强镜片组12的稳定性。
具体地,非光学部102的宽度即为对面1024至光学部101的侧面的距离。若非光学部102的宽度过小,第一透镜10不能固定牢固;非光学部102 的宽度大于0.1mm,可以增大非光学部102与第二透镜20之间的连接面积。
请参阅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沿垂直光学部101的光轴方向,非光学部102的截面呈扇形。
如此,增大了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卡槽间的接触面积,增强了所述镜片组的稳定性。
具体地,第一透镜10的非光学部102包括与光学部101相对的对面1024 和连接对面1024与光学部101的连接面1023。
如图5所示,沿垂直光学部101的光轴方向,非光学部102的截面呈扇形。即非光学部102的连接面1023是一个平面,两个连接面1023向光学部 101的中心延伸交叉。对面1024呈弧面,对面1024的中心可以与光学部101 的中心重合。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非光学部102的形状可以呈梯形、方形等规则形状,也可以呈非规则形状。如图6所示,非光学部102的连接面1023 是一个弧面,两个连接面1023的中心线可以位于非光学部102的中心线上,对面1024呈弧面,对面1024的中心可以与光学部101的中心重合。
如图7所示,非光学部102的连接面1023是一个平面,两个连接面1023 延伸交叉于光学部101外侧,对面1024呈平面,对面1024可与光学部101 的切线平行。由此,非光学部102的形状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从而进一步增大第一透镜10与第二透镜20和第一透镜10与卡槽302的接触面积,增强镜片组的稳定性。
如图8所示,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非光学部102包括与光学部101相对的对面1024和连接对面1024与光学部101的两个连接面1023,每个连接面1023包括至少两个相交的平面。
如此,增大非光学部102与第二透镜20间的接触面积,增强了第一透镜20的稳定性。
具体地,非光学部102的连接面1023是一个由两个平面连接而成的不规则面,连接面1023中两个相交的平面沿连接处所形成的角度可以为任意角度,对面1024呈弧面,对面1024的中心可以与光学部101的中心重合。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非光学部102包括与光学部101相对的对面1024 和连接对面1024与光学部101的两个连接面1023;
当非光学部102的数量为2个时,两个连接面1024的夹角范围为30° -150°;或
当非光学部102的数量为3个时,两个连接面1024的夹角范围为25° -95°;或
当非光学部102的数量为4个时,两个连接面1024的夹角范围为20° -70°。
如此,增大非光学部102与第二透镜20间的接触面积,增强了第一透镜10的稳定性。
具体地,非光学部102包括与光学部101相对的对面1024和连接对面 1024与光学部101的两个连接面1023,两个连接面1023所形成的夹角为α。
如图5所示,当非光学部102的数量为2时,夹角α的范围为30°<α <150°,同时非光学部102与卡槽302能够一一对应卡合。
如图4所示,当非光学部102的数量为3时,夹角α的范围为25°<α <95°,同时非光学部102与卡槽302能够一一对应卡合。
如图9所示,当非光学部102的数量为5时,夹角α的范围为15°<α <60°,同时非光学部102与卡槽302能够一一对应卡合。
请参阅图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非光学部102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1021和第二表面1022,第一表面1021朝向物侧。第一表面1021与物侧端面303平齐或相对于物侧端面303靠近像侧。
如此,第一表面1021与物侧端面303平齐或相对于物侧端面303靠近像侧,增大了所述镜头100的头部高度范围,便于选择合适的镜头100的头部高度,提高镜头100的解析力。
具体地,第一透镜10的非光学部102嵌合于卡槽302上,第二表面1021 与第二透镜20的物侧面201通过胶体固定连接,第一表面1021要低于物侧端面303或相对于物侧端面303靠近像侧,第一表面1021凸出于物侧端面 303,不利于第一透镜10的固定,不利于所限镜头100的高度。
请参阅图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卡槽302贯穿于镜筒30,非光学部 102承靠在第二透镜20上。
具体地,卡槽302贯穿于镜筒30,非光学部102的第二表面1021与第二透镜20的物侧面201贴合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卡槽302也可以不贯穿于镜筒30,卡槽302于物侧端面303靠近物侧方向设有凹槽,非光学部102的第二表面1021与凹槽贴合设置。如此,增大所述非光学部 102与第二透镜20的连接面积,增强了镜头组12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1,非光学部102与卡槽302可以通过合适的方式固定连接。例如,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非光学部102与卡槽302过盈配合。
具体地,非光学部102的宽度略大于卡槽302的宽度,采用特殊工具挤压进去,或利用热胀冷缩的特性,将卡槽302加热,当卡槽302扩大时,将非光学部102置入卡槽302中,进行冷却后便配合成一体。所述过盈宽度根据需求进行操作。
再如,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非光学部102与镜头100通过胶体固定连接。
具体地,于非光学部102周边涂抹胶体,同时与镜头100进行贴合。
又如,非光学部102与卡槽302过盈配合,同时,非光学部102与镜头 100通过胶体固定连接。
如此,实现第一透镜10的固定,且固定效果牢固,增强了镜片组12 的稳定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镜筒30包括侧壁305和连接侧壁305的端壁306,端壁306向侧壁305的内侧延伸,通光孔301和卡槽302均开设在端壁306 上。第二透镜20承靠在端壁306的内侧。
如此,端壁306向侧壁305内侧延伸,为第二透镜20及其后面第三透镜40提供容置空间304;端壁306开设卡槽302,对第一透镜10进行固定;端壁306开设通光孔301,为镜头100提供光路;端壁306对第二透镜20 提供承靠,增加镜片组12的稳定性。
具体地,端壁306向侧壁305内侧台阶式延伸,形成一中空的容置空间 304,第二透镜20的物侧面201承靠于端壁306,相背物侧面201的第三透镜40依次承靠于侧壁305的台阶上,彼此间通过胶体相连。
请参阅图10,本申请的又一实施方式提出一种摄像头110,摄像头110 包括本申请提出的镜头100和感光元件50。感光元件50设置在镜头100的像侧。
通过使用镜头100,缩小了摄像头110的头部尺寸,增强了摄像头110 结构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11,本申请的再一实施方式提出一种电子装置120,电子装置 120包括本申请提出的摄像头110。
通过使用摄像头110,减小了电子装置120与摄像头110对应位置的开孔面积,提高了电子装置120的屏占比。
具体地,摄像头110可以为电子装置的前置摄像头,摄像头可以通过电子装置的显示屏露出。由于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镜头100改善镜筒30和镜头组12的组立结构,显著地缩小了镜头100的头部尺寸,提高了电子装置的屏占比。
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摄像头110及电子装置12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包括:
镜筒,所述镜筒包括物侧端面,所述镜筒具有贯穿的通光孔,所述物侧端面沿光轴方向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设置在所述通光孔的边缘且与所述通光孔连通;
镜片组,所述镜片组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设置在所述通光孔处,所述第一透镜包括位于中心的光学部和自所述光学部的侧面沿所述光学部的径向凸出的非光学部,所述光学部凸出于所述物侧端面,所述非光学部卡合在所述卡槽中,所述第二透镜容置在所述镜筒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光学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非光学部沿所述光学部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卡槽的数量为多个,所述非光学部与所述卡槽一一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非光学部沿所述光学部的周向等角度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光学部的径向方向,所述非光学部的宽度大于0.1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沿垂直所述光学部的光轴方向,所述非光学部的截面呈扇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光学部包括与所述光学部相对的对面和连接所述对面与所述光学部的两个连接面;
当所述非光学部的数量为2个时,所述两个连接面的夹角范围为30°-150°;或
当所述非光学部的数量为3个时,所述两个连接面的夹角范围为25°-95°;或
当所述非光学部的数量为4个时,所述两个连接面的夹角范围为20°-7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光学部包括与所述光学部相对的对面和连接所述对面与所述光学部的两个连接面,每个所述连接面包括至少两个相交的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光学部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朝向物侧,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物侧端面平齐或相对于所述物侧端面靠近像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贯穿所述镜筒,所述非光学部承靠在所述第二透镜上。
10.一种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包括:
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镜头;及
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设置在所述镜头的像侧。
1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摄像头。
CN202120038031.1U 2021-01-07 2021-01-07 镜头、摄像头和电子装置 Active CN2141511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38031.1U CN214151181U (zh) 2021-01-07 2021-01-07 镜头、摄像头和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38031.1U CN214151181U (zh) 2021-01-07 2021-01-07 镜头、摄像头和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51181U true CN214151181U (zh) 2021-09-07

Family

ID=77546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38031.1U Active CN214151181U (zh) 2021-01-07 2021-01-07 镜头、摄像头和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5118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94882A (zh) * 2022-06-24 2022-09-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镜头、摄像头、电子装置和镜头的制造方法
CN116107052A (zh) * 2022-11-17 2023-05-12 深圳捷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组立锁付设备及组立锁付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94882A (zh) * 2022-06-24 2022-09-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镜头、摄像头、电子装置和镜头的制造方法
CN116107052A (zh) * 2022-11-17 2023-05-12 深圳捷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组立锁付设备及组立锁付方法
CN116107052B (zh) * 2022-11-17 2024-02-27 深圳捷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组立锁付设备及组立锁付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93629B (zh) 含有塑胶透镜的成像透镜组、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CN214151181U (zh) 镜头、摄像头和电子装置
TWI498657B (zh) An imaging lens that eliminates stray light
US10338338B2 (en) Lens module
CN112346155B (zh) 塑胶透镜、塑胶环形光学元件、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US8248717B2 (en) Camera module
CN111474665A (zh) 光学镜头、应用该光学镜头的镜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TWI794641B (zh) 相機模組
CN209911629U (zh) 透镜和镜头组件
CN214225579U (zh) 光学系统、潜望式摄像头和电子装置
JP6456333B2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CN209821470U (zh) 前壳装置和移动终端
JP6967554B2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US20230296863A1 (en) Lens element, imaging lens assembly,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8158474U (zh) 透镜模块以及相机模块
CN210090798U (zh) 防溢胶镜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US8016495B2 (en) Lens, lens module, and camera module having same
CN211263915U (zh) 一种成像镜头及电子装置
CN211956495U (zh) 微透镜组件、指纹识别模组及电子设备
JP2005140848A (ja) 撮像用レンズ
KR910008953B1 (ko) 고체촬상카메라
CN112911108B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20798319U (zh) 便携式终端设备
TWI828291B (zh) 鏡頭裝置
CN216526676U (zh) 镜头保护结构和监控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