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50970U - 发电试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电试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50970U
CN214150970U CN202023145233.0U CN202023145233U CN214150970U CN 214150970 U CN214150970 U CN 214150970U CN 202023145233 U CN202023145233 U CN 202023145233U CN 214150970 U CN214150970 U CN 2141509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generation
shaft
simulation
generation device
shaft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4523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宏原
杨建平
肖维远
申燕飞
刘文军
胡玉梅
杜霞
任志平
李谋逵
蒋勇
吴吉恒
宋寨林
李兵
王洪昆
王文刚
王蒙
边志宏
丁颖
王萌
焦杨
马瑞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hua Railway Equipment Co Ltd
Meishan CRRC Brak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hua Railway Equipment Co Ltd
Meishan CRRC Brak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hua Railway Equipment Co Ltd, Meishan CRRC Brak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hua Railwa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4523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509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509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509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电试验装置,发电试验装置包括车轴模拟机构、伺服电机及测试机构。车轴模拟机构包括模拟支座及转动地设置于模拟支座上的模拟轴。模拟轴的一端用于装设轴端发电装置。伺服电机与模拟轴的另一端相连,伺服电机用于驱动模拟轴转动。测试机构用于与轴端发电装置电性连接,测试机构用于获取轴端发电装置的转速、工作电压及工作电流。通过测试机构获取轴端发电装置的转速、工作电压及工作电流,从而便能得到轴端发电装置的性能状况。上述的发电试验装置,在将轴端发电装置装设到铁路车辆之前开展测试工作,能便于开展轴端发电装置的性能测试工作,省时省力。

Description

发电试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电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铁路车辆是铁路运输部门用以运输旅客和货物的运载工具。铁路车辆分为客车和货车两大类。现有的铁路车辆上的用电设备通常包括车灯、电暖装置、电源插座等等,用电量不大,因此通常是采用车载储能式供电设备来给用电设备供电即可,或者采用内燃发动机带动发电机进行供电。对于普通列车,也有采用电力牵引机车供电方式,即在沿途铁路线路上通过接触网进行供电。
随着使用方对于铁路车辆管理控制需求的提高,需要在铁路车辆上安装如电空制动器、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简称ESP)、智能监测装置等用电设备,若仅采用车载储能式供电设备,车载储能式供电设备的电能不够。出现了一种设置在在车轴端部、利用铁路车辆在运行中车轴旋转运动产生的动能的轴端发电装置,该轴端发电装置采用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发生相对运动产生电流进行发电的方式。然而,目前还没有较好的方法来判断该轴端发电装置的性能是否能达到要求,需要将该轴端发电装置安装到车轴端部试运行时才能得知轴端发电装置的性能是否达标,这样将使得轴端发电装置的测试操作较为繁琐,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发电试验装置,它能够便于对轴端发电试验装置进行试验,省时省力。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发电试验装置,所述发电试验装置包括:车轴模拟机构,所述车轴模拟机构包括模拟支座及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模拟支座上的模拟轴,所述模拟轴的一端用于装设轴端发电装置;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与所述模拟轴的另一端相连,所述伺服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模拟轴转动;及测试机构,所述测试机构用于与轴端发电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测试机构用于获取所述轴端发电装置的转速、工作电压及工作电流。
上述的发电试验装置,当需要对轴端发电装置进行测试性能时,将轴端发电装置装设于模拟轴的一端,由伺服电机驱动模拟轴转动,模拟轴转动时能带动轴端发电装置的转子组件转动,这样相当于是模拟了轴端发电装置装设于铁路车辆的车轴端部上,并通过测试机构获取轴端发电装置的转速、工作电压及工作电流,从而便能得到轴端发电装置的性能状况。如此可见,上述的发电试验装置,在将轴端发电装置装设到铁路车辆之前开展测试工作,能便于开展轴端发电装置的性能测试工作,省时省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拟支座面向所述轴端发电装置的侧面用于与所述轴端发电装置的定位件限位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拟支座面向所述轴端发电装置的侧面上设有抵触块,所述抵触块用于与所述定位件抵触配合;或者,所述模拟支座面向所述轴端发电装置的侧面上设有凹口,所述凹口用于插入并定位抵触所述定位件;或者,所述模拟支座面向所述轴端发电装置的侧面上设有台阶,所述台阶绕所述模拟轴周向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拟轴的一端端面上设有用于装设所述轴端发电装置的安装座的第一安装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拟支座上设有模拟轴承,所述模拟轴转动地设于所述模拟轴承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电试验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伺服电机与所述模拟轴之间的减速器,所述伺服电机通过所述减速器与所述模拟轴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电试验装置还包括变频器与编码器,所述变频器与所述编码器电性连接,所述编码器与所述伺服电机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电试验装置还包括计算机与数据输出模块,所述计算机与所述数据输出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数据输出模块与所述伺服电机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电试验装置还包括提示器,所述提示器与所述测试机构电性连接,所述提示器用于将所述测试机构测试的转速、工作电压及工作电流进行显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提示器为显示器或语音播报器;所述发电试验装置还包括警示器,所述警示器与所述测试机构电性连接,所述警示器用于在所述测试机构的测试结果超过预设范围时警示动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发电试验装置中车轴模拟机构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发电试验装置中车轴模拟机构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发电试验装置中的简化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发电试验装置中的简化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轴端发电装置装设于车轴端部时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轴端发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在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0、轴端发电装置;11、安装座;111、座板;112、围板;1121、凹槽;1122、取料口;121、外壳体;1211、第一分体壳;1212、第二分体壳;1213、第二凹部;1214、第三凹部;1215、凸缘;1216、第二弧形凹面;122、磁体;13、减振弹性块;14、限位件;15、定子组件;151、定位套;152、注塑线圈;16、连接轴;17、定位件;171、定位主板;1711、第二轴孔;172、定位支板;173、减振缓冲层;181、第一轴承;182、第二轴承;183、减振轴套;19、防护壳;21、车轴模拟机构;211、模拟支座;212、模拟轴;213、抵触块;214、台阶;215、第一安装孔;216、模拟轴承;22、伺服电机;23、测试机构;24、减速器;25、变频器;26、编码器;27、计算机;28、数据输出模块;291、提示器;292、警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参阅图1、图3及图5,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发电试验装置中车轴模拟机构21的结构图,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发电试验装置中的简化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轴端发电装置10装设于车轴端部时的结构图。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电试验装置,发电试验装置包括车轴模拟机构21、伺服电机22及测试机构23。车轴模拟机构21包括模拟支座211及转动地设置于模拟支座211上的模拟轴212。模拟轴212的一端用于装设轴端发电装置10。伺服电机22与模拟轴212的另一端相连,伺服电机22用于驱动模拟轴212转动。测试机构23用于与轴端发电装置10电性连接,测试机构23用于获取轴端发电装置10的转速、工作电压及工作电流。
上述的发电试验装置,当需要对轴端发电装置10进行测试性能时,将轴端发电装置10装设于模拟轴212的一端,由伺服电机22驱动模拟轴212转动,模拟轴212转动时能带动轴端发电装置10的转子组件转动,这样相当于是模拟了轴端发电装置10装设于铁路车辆的车轴端部上,并通过测试机构23获取轴端发电装置10的转速、工作电压及工作电流,从而便能得到轴端发电装置10的性能状况。如此可见,上述的发电试验装置,在将轴端发电装置10装设到铁路车辆之前开展测试工作,能便于开展轴端发电装置10的性能测试工作,省时省力。
进一步地,模拟支座211面向轴端发电装置10的侧面用于与轴端发电装置10的定位件17限位配合。如此,在将轴端发电装置10装设于模拟轴212的端部上后,使轴端发电装置10的定位件17与模拟支座211面向轴端发电装置10的侧面限位配合,通过模拟支座211限制定位件17的位置,从而限制定位件17转动,也就是对轴端发电装置10的定子组件15起到限位作用。
其中,模拟支座211面向轴端发电装置10的侧面与轴端发电装置10的定位件17限位配合的具体方式较多,例如可以是将定位件17固定于轴端发电装置10的侧面上,也可以是与轴端发电装置10的侧面相抵触的方式限位配合,还可以是其它方式实现模拟支座211与定位件17限位配合,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请参阅图1与图2,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发电试验装置中车轴模拟机构21的结构图。进一步地,模拟支座211面向轴端发电装置10的侧面上设有抵触块213,抵触块213用于与定位件17抵触配合。或者,模拟支座211面向轴端发电装置10的侧面上设有凹口,凹口用于插入并定位抵触定位件17。或者,模拟支座211面向轴端发电装置10的侧面上设有台阶214,台阶214绕模拟轴212周向设置。
请参阅图1或图2,进一步地,模拟轴212的一端端面上设有用于装设轴端发电装置10的安装座11的第一安装孔215。具体而言,安装孔例如为三个,当然也可以是其它数量,根据安装座11上开设的第二安装孔来确定。如此,安装座11便可以采用安装件穿过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215固定装设于模拟轴212的一端端面上,在模拟轴212的端部上安装效果较为稳固,能保证模拟轴212与安装座11的轴心一致。
请参阅图1或图2,进一步地,模拟支座211上设有模拟轴承216。模拟轴212转动地设于模拟轴承216中。如此,模拟轴212通过模拟轴承216可转动地设置于模拟支座211上,稳定性较好。
请参阅图3或图4,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发电试验装置中的简化示意图。进一步地,发电试验装置还包括设于伺服电机22与模拟轴212之间的减速器24。伺服电机22通过减速器24与模拟轴212相连。如此,由于车轴模拟机构21重量很大,伺服电机22通过减速器24与模拟轴212相连,这样做可以增大扭矩而且伺服电机22无需采用超大功率的电机。
请参阅图3,进一步地,发电试验装置还包括变频器25与编码器26。变频器25与编码器26电性连接,编码器26与伺服电机22电性连接。如此,通过变频器25和编码器26将控制信号给到伺服电机22,调整伺服电机22的转速,从而便能模拟轴212端发电装置工作在不同转速下的场景。
具体而言,在实际测试工作中,调整伺服电机22的转速,使模拟轴212的转速达到极限速度,极限速度具体例如为100km/h,通过测试机构23测试出轴端发电装置10的电压,判断电压是否超过第一预设值,并根据该场景下所测得的电压判断轴端发电装置10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此外,还通过测试机构23在该第一极限速度时的电流,判断电流是否超过第二预设值,并根据该场景下所测得的电流判断轴端发电装置10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在另一个测试场景中,通过测试机构23来模拟不同阻值大小的负载,例如模拟阻值为10Ω、12Ω、15Ω、20Ω等等的负载,并测试出所模拟的负载在轴端发电装置10工作于不同转速下(例如0-100km/h)所对应的电压及电流,并根据该场景下所测试出的电压、电流及由电压与电流算出的功率判断轴端发电装置10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以及判断轴端发电装置10在不同转速下能否使得铁路车辆上的用电设备正常工作。
请参阅图4,进一步地,发电试验装置还包括计算机27与数据输出模块28,计算机27与数据输出模块28电性连接,数据输出模块28与伺服电机22电性连接。如此,类似于变频器25和编码器26,也可以通过计算机27与数据输出模块28将控制信号给到伺服电机22,调整伺服电机22的转速,从而便能模拟轴212端发电装置工作在不同转速下的场景。
请参阅图4,进一步地,发电试验装置还包括提示器291。提示器291与测试机构23电性连接,提示器291用于将测试机构23测试的转速、工作电压及工作电流进行显示。如此,通过提示器291将测试机构23测试的转速、工作电压及工作电流进行提示,便于测试人员更加方便快捷得到轴端发电装置10的性能。进一步地,提示器291为显示器或语音播报器。
请参阅图4,进一步地,发电试验装置还包括警示器292。警示器292与测试机构23电性连接,警示器292用于在测试机构23的测试结果超过预设范围时警示动作。如此,当测试机构23的测试结果超过预设范围时,通过警示器292进行警示动作,便可以及时地提示测试人员。
参阅图5至图7,图6示意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轴端发电装置10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意出了图6在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轴端发电装置10,轴端发电装置10包括安装座11、转子组件、减振弹性块13、限位件14、定子组件15、连接轴16与定位件17。安装座11用于固定装设于车辆的车轴端部,安装座11包括座板111及绕座板111周向设置的围板112。围板112与座板111围合形成腔室。转子组件包括外壳体121。定子组件15设置于外壳体121的内部,外壳体121设于腔室。减振弹性块13设于腔室。外壳体121通过减振弹性块13与座板111相连。限位件14设置于围板112上并与外壳体121相抵触以使减振弹性块13以预紧压缩状态处于座板111与外壳体121之间。连接轴16一端贯穿外壳体121伸入到外壳体121内,连接轴16另一端通过定位件17用于与车辆的主体结构限位配合。定子组件15固定设置于连接轴16上,外壳体121通过轴承可转动地设置于连接轴16上。
参阅图5至图7,进一步地,减振弹性块13的预紧力大小为300N~1500N。如此,能实现转子组件较为稳定地装设于安装座11上,能保证安装座11和转子组件保持同轴心设置,能避免轴端发电装置10运作过程中因安装偏心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减振弹性块13的预压缩率大小一般控制在5%~25%,当减振弹性块13装设于座板111与外壳体121之间后有一定量的预压缩率时,减振弹性块13相应地产生预紧力,预紧力大小与预压缩率成正比关系。
参阅图5至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减振弹性块13为耐磨橡胶块。如此,采用耐磨橡胶块时,导热率极低,起到隔热效果,避免转子组件产生的热量通过安装座11传递到车轴上产生热轴现象。可以理解的是,减振弹性块13还可以是硅胶块、塑胶块等等弹性块,在此不进行限定。
参阅图5至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转子组件还包括固定设置于外壳体121上的磁体122。定子组件15包括定位套151与注塑线圈152。定位套151固定设置于连接轴16上,注塑线圈152设置于定位套151上。如此,当转子组件与定子组件15相互转动时,便能实现利用车轴旋转运动产生的动能进行发电。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轴端发电装置10中,也可以将磁体122与注塑线圈152的设置位置互调,也能利用车轴旋转运动产生的动能进行发电。
参阅图5至图7,上述的轴端发电装置10中,外壳体121包括拼合在一起的第一分体壳1211与第二分体壳1212。第一分体壳1211与减振弹性块13相抵触,第二分体壳1212与限位件14相抵触。如此,第一分体壳1211与第二分体壳1212打开,能将磁体122装设于外壳体121的内壁上,也能将定子组件15装设于外壳体121的内部。此外,由于第一分体壳1211与减振弹性块13紧密抵触配合,限位件14限制第二分体壳1212在轴向方向上的位置,以及在减振弹性块13自身的预紧力的作用下,第一分体壳1211与第二分体壳1212结合牢固。另外,具体而言,第一分体壳1211绕其轴心间隔地设有若干个磁体122,第二分体壳1212上绕其轴心间隔设有若干个磁体122。
参阅图5至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轴承包括第一轴承181与第二轴承182。第一分体壳1211内壁面的中部部位设有与第一轴承181相适应的第二凹部1213,第二分体壳1212内壁面的中部部位设有与第二轴承182相适应的第三凹部1214。第一轴承181收容于第二凹部1213中,第二轴承182收容于第三凹部1214中。如此,外壳体121通过第一轴承181与第二轴承182可转动地设于连接轴16上,在连接轴16上的转动效果较为稳固。
参阅图5至图7,具体而言,第二凹部1213是由第一分体壳1211的中部部位朝向减振弹性块13外凸形成,第三凹部1214是由第二分体壳1212的中部部位朝向背离于减振弹性块13的方向外凸形成,如此便能减轻第一分体壳1211与第二分体壳1212的重量。
参阅图5至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外壳体121的外壁上周向绕设有凸缘1215,凸缘1215与围板112的内壁抵触配合。如此,凸缘1215与围板112的内壁相接触,对外壳体121起到定位作用,使得外壳体121的轴心与安装座11的轴心方向相同,能实现外壳体121稳固地装设于安装座11中。
参阅图5至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限位件14为挡圈,围板112的内壁上绕设有凹槽1121,挡圈设置于凹槽1121内,挡圈的一部分凸出到凹槽1121外并与凸缘1215相抵触。如此,挡圈与凸缘1215抵触固定,起到限位作用,能避免外壳体121沿着安装座11的轴心方向移动。具体而言,挡圈为钢丝挡圈、铁丝圈、铜丝圈等等,在此不进行限定。
图6及图7中示意出的外壳体121还没有紧密地压合于减振弹性块13,因此第二弧形凹面1216没有移动到与第一弧形凹面共圆形的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挡圈的轴向截面为圆形面或椭圆形面。凹槽1121的内壁面为第一弧形凹面并与挡圈的壁面相适应。凸缘1215上与挡圈相接触的部位设有第二弧形凹面1216,第二弧形凹面1216与挡圈的壁面相适应。如此,挡圈稳定地装设于凹槽1121中,并抵触外壳体121的凸缘1215,使得外壳体121、减振弹性块13及安装座11稳定地固定在一起。此外,也可以方便地通过取料口1122将挡圈从凹槽1121中抽出。
参阅图5至图7,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弧形凹面例如可以是半径为2mm的180度的弧形凹面,第二弧形凹面1216例如可以是半径为2mm的90度的弧形凹面,第一弧形凹面与第二弧形凹面1216对应拼合对位在一起时,便可以用于装设轴向截面半径为2mm的挡圈。
参阅图5至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围板112上设有取料口1122,取料口1122与凹槽1121相连通。挡圈设有缺口段。由于挡圈设有缺口段,这样挡圈并非为环形封闭式的结构,这样便可以通过取料口1122将挡圈从凹槽1121中向外抽出,这样便可以对轴端发电装置10进行拆装操作。
参阅图5至图7,进一步地,取料口1122为若干个,若干个取料口1122间隔地绕设于围板112上。如此,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通过其中一个取料口1122将限位件14从凹槽1121中取出,限位件14的取出操作较为方便。具体而言,取料口1122具体例如为三个,三个取料口1122等间隔地绕设于围板112上。当然,取料口1122还可以是一个、二个、四个或其它数量,在此不进行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限位件14不限于采用上述的挡圈,也不限于是将挡圈设置于凹槽1121中,还可以是其它可以用于限制外壳体121的结构件,例如可以在围板112上设置若干个插孔,及可活动地设置于插孔内的限位件14,通过改变限位件14的位置来实现限位件14是否对外壳体121进行限位。
参阅图5至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定位件17包括定位主板171及与定位主板171的两端分别相连的两个定位支板172。定位主板171与连接轴16相连,定位支板172用于与车辆的主体结构限位配合。
参阅图5至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定位支板172的端部用于与主体结构的承载鞍底面接触配合。如此,两个定位支板172的端部与承载鞍的底面相互接触配合,这样承载鞍对两个定位支板172起到限位作用,避免定位支板172跟随安装座11转动。
参阅图5至图7,进一步地,定位支板172远离于定位主板171的一端表面上设有减振缓冲层173,定位支板172用于通过减振缓冲层173与承载鞍的底面接触配合。具体而言,减振缓冲层173例如采用减振毛刷、橡胶或者其它弹性材料制造得到。如此,减振缓冲层173能缓冲来自外界或者车辆上的振动和冲击,从而能保证轴端发电装置10在车轴端部上的安装稳定性,有利于实现为铁路车辆上的用电设备持续稳定供电。
进一步地,外壳体121上设有用于连接轴16穿过的第一轴孔,定位主板171设有用于连接轴16穿过的第二轴孔1711。第二轴孔1711内设有减振轴套183,减振轴套183套设于连接轴16上。如此,定位主板171通过减振轴套183套设于连接轴16上,这样通过减振轴套183缓冲来自外界或者车辆上的振动和冲击,从而提高轴端发电装置10的稳定性,延长轴端发电装置1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减振轴套183的外壁面与第二轴孔1711的内壁面相适应,减振轴套183的内壁面与连接轴16的外壁面相适应。减振轴套183的外壁面为非圆形面,减振轴套183的内壁面为非圆形面。如此,减振轴套183不会相对于连接轴16转动,减振轴套183与连接轴16结合稳固,减振轴套183也不会相对于定位主板171转动,减振轴套183与定位主板171结合稳固,从而连接轴16与定位主板171固定在一起。需要说明的是,非圆形面指的是不是圆形面,其它形状面均可以,例如可以是椭圆形、正方形面、梯形面、三角形面等等,在此不进行限定,也不一一列举。
在一个实施例中,轴端发电装置10还包括防护壳19。防护壳19罩设于定位件17及外壳体121外。如此,防护壳19对定位件17及外壳体121均起到防护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防护壳19具有一定强度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承受一定的冲击,同时又能够在受到异物磕碰打击时产生形变,从而初步缓冲来自外界的飞石等外物磕碰和冲击。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发电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试验装置包括:
车轴模拟机构,所述车轴模拟机构包括模拟支座及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模拟支座上的模拟轴,所述模拟轴的一端用于装设轴端发电装置;
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与所述模拟轴的另一端相连,所述伺服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模拟轴转动;及
测试机构,所述测试机构用于与轴端发电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测试机构用于获取所述轴端发电装置的转速、工作电压及工作电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支座面向所述轴端发电装置的侧面用于与所述轴端发电装置的定位件限位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电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支座面向所述轴端发电装置的侧面上设有抵触块,所述抵触块用于与所述定位件抵触配合;或者,所述模拟支座面向所述轴端发电装置的侧面上设有凹口,所述凹口用于插入并定位抵触所述定位件;或者,所述模拟支座面向所述轴端发电装置的侧面上设有台阶,所述台阶绕所述模拟轴周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轴的一端端面上设有用于装设所述轴端发电装置的安装座的第一安装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支座上设有模拟轴承,所述模拟轴转动地设于所述模拟轴承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试验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伺服电机与所述模拟轴之间的减速器,所述伺服电机通过所述减速器与所述模拟轴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试验装置还包括变频器与编码器,所述变频器与所述编码器电性连接,所述编码器与所述伺服电机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试验装置还包括计算机与数据输出模块,所述计算机与所述数据输出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数据输出模块与所述伺服电机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发电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试验装置还包括提示器,所述提示器与所述测试机构电性连接,所述提示器用于将所述测试机构测试的转速、工作电压及工作电流进行显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电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器为显示器或语音播报器;所述发电试验装置还包括警示器,所述警示器与所述测试机构电性连接,所述警示器用于在所述测试机构的测试结果超过预设范围时警示动作。
CN202023145233.0U 2020-12-23 2020-12-23 发电试验装置 Active CN2141509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45233.0U CN214150970U (zh) 2020-12-23 2020-12-23 发电试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45233.0U CN214150970U (zh) 2020-12-23 2020-12-23 发电试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50970U true CN214150970U (zh) 2021-09-07

Family

ID=77529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45233.0U Active CN214150970U (zh) 2020-12-23 2020-12-23 发电试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509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92276B1 (en) Hub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systems
US20130079959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ower production, control, and/or telematics, suitable for use with locomotives
KR20020080391A (ko) 구동 수단이 마련되어 있는 차륜
CN214150970U (zh) 发电试验装置
CN112775891B (zh) 轴端发电装置的拆装工装及拆装方法
CN214138507U (zh) 减振弹性块、轴端发电装置及铁路车辆
CN112701844B (zh) 轴端发电装置及铁路车辆
CN214154264U (zh) 减振轴连接结构、轴端发电装置及铁路车辆
CN214154248U (zh) 减振轴套、轴端发电装置及铁路车辆
CN201021120Y (zh) 一种混合双动力电动汽车
CN214154207U (zh) 防护壳、轴端发电装置及铁路车辆
CN213517344U (zh) 一种用于增程器测试的台架
CN112803706A (zh) 定位件、轴端发电装置及铁路车辆
CN205044514U (zh) 轮毂电机结构
KR101284046B1 (ko) 브레이크가 구비된 인휠모터
CN218938441U (zh) 一种电机对拖测试台
KR102438901B1 (ko) 철도 차량용 발전기 일체형 커버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차축 조립체
CN215894868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四电机传动系动力台架
CN216101332U (zh) 一种电控集成系统电动车轮毂
CN202209208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
CN212811415U (zh) 一种汽车电机安装固定装置
KR102478758B1 (ko) 인휠 모터를 이용한 경주용 차량의 구동 장치
CN102673401A (zh) 一种汽车空调用电动压缩机的发电机装置
US2022023458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charging batteries of electric and hybrid vehicles
KR20190000411A (ko) 독립전원형 발전기를 이용한 전기전동차량 충전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