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43259U - 一种桥梁承重柱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桥梁承重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43259U
CN214143259U CN202021128810.2U CN202021128810U CN214143259U CN 214143259 U CN214143259 U CN 214143259U CN 202021128810 U CN202021128810 U CN 202021128810U CN 214143259 U CN214143259 U CN 2141432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umn
bridge
cavity
top surface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2881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越
刘庆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12881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432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432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432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桥梁承重柱,属于桥梁承重技术领域。一种桥梁承重柱,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面呈对称结构设有两个缓冲加固组件,所述底座上方设有检测台,所述检测台前后两侧呈对称设结构有两个支柱,所述支柱外侧面呈线性等间距开设有多个攀登槽,所述检测台上方设有承重托座,所述承重托座为倒置的梯柱型结构。本实用新型能有效的降低桥面压迫装置的瞬间对装置产生的损伤,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也增高了所建桥梁的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桥梁承重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承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桥梁承重柱。
背景技术
桥梁的建成步骤分为三大步,第一步桥梁预设的路径上挖坑做地基,第二步在地基内立起多根承重柱,第三步用桥面面板将各承重柱顶面连接起来,桥梁的承重柱在整体桥梁中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他是一个桥梁安全性的保障。
在建设桥梁的过程中,用桥面面板将各承重柱顶面连接起来这一步骤进行时,对利用起吊机吊动面板的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非常严格,因承重柱在此刻已固定完成,而桥面的重量极大,若是吊起后放下的力度过大,很容易造成承重柱发生损坏,这极不利于后期桥梁使用的安全性,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桥梁承重柱。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承重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一种桥梁承重柱,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面呈对称结构设有两个缓冲加固组件,所述底座上方设有检测台,所述检测台前后两侧呈对称设结构有两个支柱,所述支柱外侧面呈线性等间距开设有多个攀登槽,所述检测台上方设有承重托座,所述承重托座为倒置的梯柱型结构。
优选地,所述缓冲加固组件包括外柱,所述外柱顶面与检测台底面连接固定,所述外柱顶面中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插设有内柱,所述内柱外壁与空腔内壁滑动接触,所述内柱上端贯穿检测台底面延伸至上部并与承重托座底面连接固定,所述内柱后侧固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底面固设有半圆导向块,所述空腔后壁相对于限位块的位置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开口端两侧对称开设有两个圆角,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滑动配合。
优选地,所述内柱两侧呈线性等间距开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凹槽为开口端较低的倾斜结构,所述凹槽内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插块,所述插块外侧端底面为圆弧结构,所述插块内侧端与凹槽内壁之间固设有弹簧,所述空腔内壁相对于凹槽下侧的位置开设有多个插槽,所述插槽为V型结构,所述插槽为开口端较高的倾斜结构,所述插块与插槽插接配合,所述插块长度大于插槽长度。
优选地,所述空腔底面呈环形等间距设有多个连接座,所述连接座顶面中部焊接有导柱,所述导柱外壁下部套设有压缩弹簧。
优选地,所述内柱底面相对于连接座的位置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与连接座卡接配合,所述卡接槽顶面中部相对于导柱的位置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导柱滑动配合。
优选地,所述压缩弹簧上下两端分别与卡接槽顶面以及连接座顶面连接固定。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设有缓冲加固组件,通过缓冲加固组件内的压缩弹簧和导柱,以及与导柱滑动配合的滑槽,可在装置顶面受压收缩前,通过压缩弹簧将装置整体支撑住,留有部分的缓冲高度,当桥面压到承重托座顶面时,内柱受力下压,压缩弹簧随之受力收缩,为承重托座与桥面间的接触提供部分弹性形变,能有效的降低桥面压迫装置的瞬间对装置产生的损伤,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也增高了所建桥梁的质量。
2.本实用新型缓冲加固组件中,内柱两侧外壁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插块,空腔内壁上又设有与插块插接配合的插槽,当内柱被压下后,连接座会卡入卡接槽内,此时凹槽与插槽恰好一一对应,插块便会顺着凹槽滑至插槽内,以此将内柱与外柱连接固定,使得内柱底面的压缩弹簧的弹力无法影响内柱,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且通过这样的树根状连接结构,也大大的加强了内柱外柱间的连接强度,提高了装置整体的承载力。
3.本实用新型内设有的插块外侧端底面为圆角结构,插块与凹槽之间还固设有弹簧,在进行内柱与外柱的插接时,插块由上而下插入的过程中虽然会滑入位于上侧的插槽内,但因其底面的圆角结构,其还会沿弹簧收缩随后脱离插槽,避免出现插块与位于上方插槽连接导致无法将内柱装入的问题,且插块顶面为平整结构,故插块只能在内柱向下运动时受压收入凹槽,同时还会限制内柱无法被拔出空腔。
4.本实用新型采用对称结构设有两个缓冲加固组件,可使得桥面的压力更加均匀的分担开来,提高了装置对桥面的支撑强度,且本装置内的承重托座为倒置的梯柱型结构,能更加稳点并牢固的托举住桥面,大大的提高了装置的坚固性。
5.本实用新型底座在施工时会被埋于桥梁地基中,以此结构可增大装置底面与地基底面的接触面,通过这样的方式可把桥面对装置的压力更加均匀的分散在地基上,提高了本装置的承载力。
6.本实用新型设有支柱,支柱的外侧壁呈线性等间距开设有多个攀登槽,当桥梁建设完毕后,工作人员对桥梁底面进行定期检查时,可利用攀登槽登至检测台上,可近距离的观察桥梁底面情况,此结构大大的方便了桥梁后期的检修工作。
7.本实用新型设有底面固设有半圆形导向块的限位块以及开口端两侧对称开设有圆角的限位槽,在将内柱与外柱进行固定时可通过二者的滑动配合使得外柱与内柱可依照预定角度进行插接,且因二者接触面均为弧形结构,所以插接时能更加的方便快捷,利用二者可避免出现内柱两侧的凹槽与空腔两侧的插槽不对应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受压收缩后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受压收缩后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内柱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内柱与外柱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内柱与外柱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底座;2、缓冲加固组件;3、检测台;4、支柱;5、攀登槽;6、承重托座;7、外柱;8、空腔;9、内柱;10、凹槽;11、插块; 1101、弹簧;12、插槽;13、连接座;14、导柱;15、压缩弹簧;16、卡接槽;17、滑槽;18、限位块;1801、半圆导向块;19、限位槽;1901、圆角。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桥梁承重柱,包括底座1,底座1顶面呈对称结构设有两个缓冲加固组件2,底座1上方设有检测台3,检测台3前后两侧呈对称设结构有两个支柱4,支柱4外侧面呈线性等间距开设有多个攀登槽5,检测台3上方设有承重托座6,承重托座6为倒置的梯柱型结构。
具体的,缓冲加固组件2包括外柱7,外柱7顶面与检测台3底面连接固定,外柱7顶面中部开设有空腔8,空腔8内插设有内柱9,内柱9外壁与空腔8内壁滑动接触,内柱9上端贯穿检测台3底面延伸至上部并与承重托座6 底面连接固定,内柱9后侧固设有限位块18,限位块18底面固设有半圆导向块1801,空腔8后壁相对于限位块18的位置开设有限位槽19,限位槽19开口端两侧对称开设有两个圆角1901,限位块18与限位槽19滑动配合,桥面面板的压力全部压迫在承重托座6上,承重托座6将压力传导至其底面连接的两个内柱9上,内柱9随之受力下压。
进一步的,内柱9两侧呈线性等间距开设有多个凹槽10,凹槽10为开口端较低的倾斜结构,凹槽10内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插块11,插块11外侧端底面为圆弧结构,插块11内侧端与凹槽10内壁之间固设有弹簧1101,空腔 8内壁相对于凹槽10下侧的位置开设有多个插槽12,插槽12为V型结构,插槽12为开口端较高的倾斜结构,插块11与插槽12插接配合,插块11长度大于插槽12长度,当内柱9受力下压时,内柱9两侧的凹槽10开口端滑至与插槽12相对应的位置,凹槽10中的插块11失去了空腔8内壁的限制便沿着凹槽10滑入插槽12中,因插块11长度大于插槽12长度,所以插块11 便将内柱9与外柱7连接固定。
更进一步的,空腔8底面呈环形等间距设有多个连接座13,连接座13顶面中部焊接有导柱14,导柱14外壁下部套设有压缩弹簧15,随着内柱9顶面受压,压缩弹簧15也随之受压收缩。
再进一步的,内柱9底面相对于连接座13的位置开设有卡接槽16,卡接槽16与连接座13卡接配合,卡接槽16顶面中部相对于导柱14的位置开设有滑槽17,滑槽17与导柱14滑动配合,随着桥面面板渐渐被放稳,压缩弹簧15也受压收缩至最短,导柱14完全滑入滑槽17内,连接座13则卡接入卡接槽16中。
值得介绍的是,压缩弹簧15上下两端分别与卡接槽16顶面以及连接座 13顶面连接固定,压缩弹簧15被压缩至最短后会收在卡接槽16内。
工作原理:按照桥梁建设的步骤,先在桥梁预设的路径上挖坑做地基,随后在地基内将本装置固定好,使本装置的底座1部分埋设于土地中,在将内柱9安装入外柱7中时,可通过限位块18与限位槽19的滑动配合使得外柱7与内柱9可依照预定角度进行插接,且因二者接触面均为弧形结构,所以插接时能更加的方便快捷,利用二者可避免出现内柱9两侧的凹槽10与空腔8两侧的插槽12不对应的问题,另外,内柱9的凹槽10中设有的插块11 外侧端底面为圆角结构,插块11与凹槽10之间还固设有弹簧1101,在进行内柱9与外柱7的插接时,插块11由上而下插入的过程中虽然会滑入位于上侧的插槽12内,但因其底面的圆角结构,其还会沿弹簧1101收缩随后脱离插槽12,避免出现插块11与位于上方插槽12连接导致无法将内柱装入的问题,且插块11顶面为平整结构,故插块11只能在内柱9向下运动时受压收入凹槽10,同时还会限制内柱9无法被拔出空腔8,将本装置组装完毕后,便可开始用桥面面板将各装置顶面连接起来,此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使用吊机将桥面吊至本装置上方,随后缓缓放下,当桥面面板的底部与装置最上方承重托座6的顶面接触时,桥面面板的压力将全部压迫在承重托座6上,承重托座6将压力传导至其底面连接的两个内柱9上,内柱9随之受力下压,其下部的压缩弹簧15受压收缩,随着桥面面板渐渐被放稳,压缩弹簧15也受压收缩至最短,导柱14完全滑入滑槽17内,连接座13则卡接入卡接槽16 中,与此同时位于内柱9两侧的凹槽10开口端滑至与插槽12相对应的位置,凹槽10中的插块11失去了空腔8内壁的限制便沿着凹槽10滑入插槽12中,因插块11长度大于插槽12长度,所以插块11便将内柱9与外柱7连接固定,以此限制住了压缩弹簧15的弹力无法在对内柱9产生影响,提高了装置的稳固性,当桥梁建设完毕后,工作人员对桥梁底面进行定期检查时,可利用攀登槽5登至检测台3上,可近距离的观察桥梁底面情况,此结构大大的方便了桥梁后期的检修工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桥梁承重柱,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面呈对称结构设有两个缓冲加固组件(2),所述底座(1)上方设有检测台(3),所述检测台(3)前后两侧呈对称设结构有两个支柱(4),所述支柱(4)外侧面呈线性等间距开设有多个攀登槽(5),所述检测台(3)上方设有承重托座(6),所述承重托座(6)为倒置的梯柱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承重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加固组件(2)包括外柱(7),所述外柱(7)顶面与检测台(3)底面连接固定,所述外柱(7)顶面中部开设有空腔(8),所述空腔(8)内插设有内柱(9),所述内柱(9)外壁与空腔(8)内壁滑动接触,所述内柱(9)上端贯穿检测台(3)底面延伸至上部并与承重托座(6)底面连接固定,所述内柱(9)后侧固设有限位块(18),所述限位块(18)底面固设有半圆导向块(1801),所述空腔(8)后壁相对于限位块(18)的位置开设有限位槽(19),所述限位槽(19)开口端两侧对称开设有两个圆角(1901),所述限位块(18)与限位槽(19)滑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桥梁承重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柱(9)两侧呈线性等间距开设有多个凹槽(10),所述凹槽(10)为开口端较低的倾斜结构,所述凹槽(10)内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插块(11),所述插块(11)外侧端底面为圆弧结构,所述插块(11)内侧端与凹槽(10)内壁之间固设有弹簧(1101),所述空腔(8)内壁相对于凹槽(10)下侧的位置开设有多个插槽(12),所述插槽(12)为V型结构,所述插槽(12)为开口端较高的倾斜结构,所述插块(11)与插槽(12)插接配合,所述插块(11)长度大于插槽(12)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桥梁承重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8)底面呈环形等间距设有多个连接座(13),所述连接座(13)顶面中部焊接有导柱(14),所述导柱(14)外壁下部套设有压缩弹簧(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桥梁承重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柱(9)底面相对于连接座(13)的位置开设有卡接槽(16),所述卡接槽(16)与连接座(13)卡接配合,所述卡接槽(16)顶面中部相对于导柱(14)的位置开设有滑槽(17),所述滑槽(17)与导柱(14)滑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桥梁承重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弹簧(15)上下两端分别与卡接槽(16)顶面以及连接座(13)顶面连接固定。
CN202021128810.2U 2020-06-18 2020-06-18 一种桥梁承重柱 Active CN2141432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28810.2U CN214143259U (zh) 2020-06-18 2020-06-18 一种桥梁承重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28810.2U CN214143259U (zh) 2020-06-18 2020-06-18 一种桥梁承重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43259U true CN214143259U (zh) 2021-09-07

Family

ID=77521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28810.2U Active CN214143259U (zh) 2020-06-18 2020-06-18 一种桥梁承重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432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25811B1 (ko) 레일 가이드 방식의 자가 상승 폼워크 시스템을 갖는 콘크리트 섹션
CN214143259U (zh) 一种桥梁承重柱
CN110593137A (zh) 大吨位顶推装置
CN105926976A (zh) 非爆破快速定向拆除建筑物的方法
CN113482158A (zh) 一种基于钢结构建筑具有坍塌保护功能的钢结构建筑
US20140284532A1 (en) Bridge lifting support bracket
CN214301273U (zh) 一种桥梁高墩爬模提升装置
CN214472333U (zh) 一种工程桩检测静载试验装置
KR101293380B1 (ko) 하중 측정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한 구조물 지지장치
CN103759928B (zh) 检测吊装大型设备用平衡梁的承载载荷的方法
CN113944483A (zh) 异形结构、台架结构及联络洞室拱顶二次衬砌施工方法
CN2914064Y (zh) 高应变动力试桩组合式重锤
CN106672743A (zh) 用于大空间结构施工电梯附墙架的临时支撑装置
CN214994160U (zh) 一种建筑桩基静载检测装置
CN221080535U (zh) 一款双向自锁功能把手
CN110629804A (zh) 一种承载力检测的非结构式反力加载装置
CN217028750U (zh) 一种安全直梯
CN213868756U (zh) 一种智能电梯用模块结构井道
CN212317465U (zh) 一种新型建筑工程脚手架
CN218990277U (zh) 一种用于施工验收的桩基检测装置
CN209894308U (zh) 一种卧式试压平台
CN219386433U (zh) 一种膨胀机械锚桩反力装置
CN219604185U (zh) 一种移动式防撞护栏作业平台
CN211571368U (zh) 一种桥梁防侧翻装置
CN218437229U (zh) 一种桩基静载抗压试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