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41883U - 一种曝气旋流反应絮凝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曝气旋流反应絮凝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41883U
CN214141883U CN202022966677.4U CN202022966677U CN214141883U CN 214141883 U CN214141883 U CN 214141883U CN 202022966677 U CN202022966677 U CN 202022966677U CN 214141883 U CN214141883 U CN 2141418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rel body
water
pipe
staving
wel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6667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如意
李彦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Yuyang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Yuyang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Yuyang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Yuyang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6667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418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418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418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曝气旋流反应絮凝装置,包括第一桶体,所述第一桶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桶体,所述第二桶体的底部贯穿所述第一桶体的顶部且连通有管体,所述管体的底部连通有第三桶体,所述第一桶体的顶部焊接有两个第一固定块,所述水槽的一侧连通有第二进水管;原水通过管体和第三桶体落到沉淀器的上表面,第一水泵启动后,第一进水管将堆积在沉淀器上表面的原水进行吸收,并将原水送入水射器中进行曝气处理,该原水又进入第二桶体与第二桶体内部的原水发生反应,使之原水充分被氧化和水体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发生分离后,原水通过沉淀器的沉淀后堆积在第一桶体的底部,降低了药耗,提高絮凝沉淀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曝气旋流反应絮凝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曝气旋流反应絮凝装置。
背景技术
制水处理工艺流程中,混合和反应是整个反应絮凝过程的重要环节,是进行絮凝和沉淀的重要前提,混合和反应的目的在于使投入水中的混凝剂能迅速而均匀的扩散于水体中,使水中的胶体脱稳,提高凝聚效果,絮凝效果的好坏对最终出水水质影响很大,实现絮凝阶段的高速、高效成为水处理界研究的热点,良好的混合反应对提高絮凝沉淀的效果、降低药耗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絮凝对后续的过滤将产生良好的过滤效果,使过滤后的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标准,而井水和水库水为低温、低浊、低活性的水,水中的杂质主要是以细微胶体溶于水中,胶体颗粒保持分散的悬浮状态,具有很强的动力稳定性和胶体稳定性,如何使胶体颗粒脱稳一直是困扰制水界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不断探索新的方式和方法来解决,但仍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为此,提出一种曝气旋流反应絮凝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曝气旋流反应絮凝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曝气旋流反应絮凝装置,包括第一桶体,所述第一桶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桶体,所述第二桶体的底部贯穿所述第一桶体的顶部且连通有管体,所述管体的底部连通有第三桶体,所述第一桶体的顶部焊接有两个第一固定块,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上表面焊接有水槽,所述水槽的一侧连通有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远离所述水槽的一端贯通于所述第二桶体的外侧壁,所述第一桶体的外侧壁焊接有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进水口连通有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远离所述第一水泵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桶体的外侧壁,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有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外侧壁安装有水射器,所述第一出水管远离所述第一水泵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桶体的顶部且固定连接于所述管体和所述第三桶体的内部,所述第一桶体的外侧壁焊接有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的进水口连通有第三出水管,所述第一桶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沉淀器,所述第三出水管远离所述第二水泵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桶体的外侧壁和所述沉淀器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桶体的底部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焊接有螺杆,所述螺杆远离所述伺服电机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桶体的底部且焊接有固定板,所述螺杆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外侧壁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二固定块,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鲍尔环,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下表面均焊接有第四固定块,所述第一桶体的内部底壁对称开设有两个凹槽,所述第四固定块的下表面滑动连接于所述凹槽的内部,所述第一桶体的外侧壁设置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靠近所述第一桶体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桶体的外侧壁。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桶体的下表面焊接有两个第三固定块,两个所述第三固定块的上表面均设置有倾斜部,所述倾斜部的水平倾斜角度为20°-30°。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四固定块的下表面和外侧壁均粘接有橡胶垫,所述第四固定块的下表面对称焊接有两个弹簧,两个所述弹簧的底部均焊接于所述凹槽的内部底壁。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桶体的底部焊接有U形板,所述伺服电机安装于所述U形板的内壁。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桶体的外侧壁对称焊接有两个支撑架。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桶体的外侧壁铰接有门体,所述门体的前表面一侧焊接有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一、本实用新型在对水体进行处理时,原水通过管体和第三桶体落到沉淀器的上表面,第一水泵启动后,第一进水管将堆积在沉淀器上表面的原水进行吸收,并将原水送入水射器中进行曝气处理,该原水进入第二桶体后与第二桶体内部的原水发生反应,使之原水充分被氧化和水体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发生分离后,原水通过沉淀器的沉淀后堆积在第一桶体的底部,降低了药耗,提高絮凝沉淀的效果;
二、本实用新型在对水体进行处理时,通过伺服电机带动螺杆和固定板转动,使固定板对原水进行搅拌,通过螺杆在转动使得套管带动第二固定块和鲍尔环上下移动,从而增加鲍尔环与原水的接触面积,在配合原水形成的涡流增加大小絮体碰撞的机会,使大部分小絮体颗粒变粗变大变结实,并在第一桶体的底部发生沉淀,大大提高了沉淀絮凝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U形板和第一桶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固定块和第四固定块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桶体;2、第一进水管;3、第一板体;4、第一水泵;5、第一出水管;6、水射器;7、第二桶体;8、第二进水管;9、水槽;10、第一固定块;11、管体;12、第三桶体;13、第二出水管;14、第二水泵;15、第二板体;16、第三出水管;17、沉淀器;18、排污管;19、固定板;20、第二固定块;21、倾斜部;22、第三固定块;23、伺服电机;24、U形板;25、支撑架;26、门体;27、把手;28、螺杆;29、套管;30、第四固定块;31、橡胶垫;32、弹簧;33、凹槽;34、鲍尔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曝气旋流反应絮凝装置,包括第一桶体1,第一桶体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桶体7,第二桶体7的底部贯穿第一桶体1的顶部且连通有管体11,管体11的底部连通有第三桶体12,第一桶体1的顶部焊接有两个第一固定块10,两个第一固定块10的上表面焊接有水槽9,水槽9的一侧连通有第二进水管8,第二进水管8远离水槽9的一端贯通于第二桶体7的外侧壁,第一桶体1的外侧壁焊接有第一板体3,第一板体3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一水泵4,第一水泵4的进水口连通有第一进水管2,第一进水管2远离第一水泵4的一端贯穿第一桶体1的外侧壁,第一水泵4的出水口连通有第一出水管5,第一出水管5的外侧壁安装有水射器6,第一出水管5远离第一水泵4的一端贯穿第一桶体1的顶部且固定连接于管体11和第三桶体12的内部,第一桶体1的外侧壁焊接有第二板体15,第二板体15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二水泵14,第二水泵14的进水口连通有第三出水管16,第一桶体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沉淀器17,第三出水管16远离第二水泵14的一端贯穿第一桶体1的外侧壁和沉淀器17的上表面,第二水泵14的出水口连通有第二出水管13,第一桶体1的底部安装有伺服电机23,伺服电机23的输出端焊接有螺杆28,螺杆28远离伺服电机23的一端贯穿第一桶体1的底部且焊接有固定板19,螺杆28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有套管29,套管29的外侧壁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二固定块20,两个第二固定块20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鲍尔环34,两个第二固定块20的下表面均焊接有第四固定块30,第一桶体1的内部底壁对称开设有两个凹槽33,第四固定块30的下表面滑动连接于凹槽33的内部,第一桶体1的外侧壁设置有排污管18,排污管18靠近第一桶体1的一端贯穿第一桶体1的外侧壁。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桶体1的下表面焊接有两个第三固定块22,两个第三固定块22的上表面均设置有倾斜部21,倾斜部21的水平倾斜角度为20°-30°;通过第三固定块22和倾斜部21的设置,当水体落入第一桶体1的底部时,在第三固定块22和倾斜部21的作用下,使得水体和污泥堆积在第一桶体1内部底壁的中部处,从而方便水体和污泥的排放。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四固定块30的下表面和外侧壁均粘接有橡胶垫31,第四固定块30的下表面对称焊接有两个弹簧32,两个弹簧32的底部均焊接于凹槽33的内部底壁;通过橡胶垫31和弹簧32的设置,第四固定块30在凹槽33的内部滑动,橡胶垫31对第四固定块30和凹槽33之间的缝隙进行填充,且第四固定块30对弹簧32进行挤压,弹簧32发生形变对第四固定块30起到缓冲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桶体1的底部焊接有U形板24,伺服电机23安装于U形板24的内壁;通过U形板24的设置,伺服电机23安装在U形板24的内部后,U形板24可以对伺服电机23起到固定和防护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桶体1的外侧壁对称焊接有两个支撑架25;通过支撑架25的设置,支撑架25可以对第一桶体1起到支撑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桶体1的外侧壁铰接有门体26,门体26的前表面一侧焊接有把手27;通过门体26和把手27的设置,拉动把手27将门体26打开,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对第一桶体1的内部进行清理,且门体26的内侧壁涂抹有密封胶,提高了门体26和第一桶体1之间的密封效果。
工作原理或者结构原理,使用时,工作人员向水槽9的内部添加原水,并向原水内添加絮凝剂,原水通过第二进水管8排到第二桶体7的内部,由于第二桶体7的形状为锥形,原水和第二桶体7桶壁之间产生冲击力,使得原水进入第二桶体7的内部后发生旋转,絮凝剂和原水充分混合,原水通过管体11和第三桶体12落到沉淀器17的上表面,沉淀器17在对原水内部的固定物质进行拦截,且原水在沉淀器17的上表面进行堆积,按压控制第一水泵4启动的开关,第一水泵4启动后,第一进水管2将堆积在沉淀器17上表面的原水进行吸收,并将原水送入水射器6中进行曝气处理,该原水又通过第一出水管5排到第二桶体7且与第二桶体7内部的原水发生反应,第一出水管5与第二桶体7和管体11为分离状态,原水充分被氧化和水体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发生分离后通过沉淀器17继续下落,原水堆积在第一桶体1的底部,按压控制伺服电机23启动的开关,伺服电机23带动螺杆28和固定板19转动,固定板19对原水进行搅拌,且螺杆28在转动时,套管29上下移动,套管29带动第二固定块20和鲍尔环34上下移动,增加鲍尔环34与原水的接触面积,在配合原水形成的涡流增加大小絮体碰撞的机会,使大部分小絮体颗粒变粗变大变结实,并在第一桶体1的底部发生沉淀,第二固定块20上下移动时带动第四固定块30在凹槽33的内部滑动并对套管29位置限位,第四固定块30对弹簧32进行挤压,从而对第四固定块30起到缓冲的作用,按压控制第二水泵14启动的开关,第三出水管16将沉积的原水吸收,并通过第二出水管13将原水排出,排污管18的一端连通吸污装置,将沉积在第一桶体1底部的沉积物进行抽取,装置闲置时,拉动把手27将门体26打开,从而对第一桶体1的内部进行清理,方便实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曝气旋流反应絮凝装置,包括第一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桶体(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桶体(7),所述第二桶体(7)的底部贯穿所述第一桶体(1)的顶部且连通有管体(11),所述管体(11)的底部连通有第三桶体(12),所述第一桶体(1)的顶部焊接有两个第一固定块(10),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10)的上表面焊接有水槽(9),所述水槽(9)的一侧连通有第二进水管(8),所述第二进水管(8)远离所述水槽(9)的一端贯通于所述第二桶体(7)的外侧壁,所述第一桶体(1)的外侧壁焊接有第一板体(3),所述第一板体(3)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一水泵(4),所述第一水泵(4)的进水口连通有第一进水管(2),所述第一进水管(2)远离所述第一水泵(4)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桶体(1)的外侧壁,所述第一水泵(4)的出水口连通有第一出水管(5),所述第一出水管(5)的外侧壁安装有水射器(6),所述第一出水管(5)远离所述第一水泵(4)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桶体(1)的顶部且固定连接于所述管体(11)和所述第三桶体(12)的内部,所述第一桶体(1)的外侧壁焊接有第二板体(15),所述第二板体(15)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二水泵(14),所述第二水泵(14)的进水口连通有第三出水管(16),所述第一桶体(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沉淀器(17),所述第三出水管(16)远离所述第二水泵(14)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桶体(1)的外侧壁和所述沉淀器(17)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水泵(14)的出水口连通有第二出水管(13),所述第一桶体(1)的底部安装有伺服电机(23),所述伺服电机(23)的输出端焊接有螺杆(28),所述螺杆(28)远离所述伺服电机(23)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桶体(1)的底部且焊接有固定板(19),所述螺杆(28)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有套管(29),所述套管(29)的外侧壁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二固定块(20),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块(20)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鲍尔环(34),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块(20)的下表面均焊接有第四固定块(30),所述第一桶体(1)的内部底壁对称开设有两个凹槽(33),所述第四固定块(30)的下表面滑动连接于所述凹槽(33)的内部,所述第一桶体(1)的外侧壁设置有排污管(18),所述排污管(18)靠近所述第一桶体(1)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桶体(1)的外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曝气旋流反应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桶体(1)的下表面焊接有两个第三固定块(22),两个所述第三固定块(22)的上表面均设置有倾斜部(21),所述倾斜部(21)的水平倾斜角度为20°-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曝气旋流反应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固定块(30)的下表面和外侧壁均粘接有橡胶垫(31),所述第四固定块(30)的下表面对称焊接有两个弹簧(32),两个所述弹簧(32)的底部均焊接于所述凹槽(33)的内部底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曝气旋流反应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桶体(1)的底部焊接有U形板(24),所述伺服电机(23)安装于所述U形板(24)的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曝气旋流反应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桶体(1)的外侧壁对称焊接有两个支撑架(2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曝气旋流反应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桶体(1)的外侧壁铰接有门体(26),所述门体(26)的前表面一侧焊接有把手(27)。
CN202022966677.4U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曝气旋流反应絮凝装置 Active CN2141418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66677.4U CN214141883U (zh)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曝气旋流反应絮凝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66677.4U CN214141883U (zh)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曝气旋流反应絮凝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41883U true CN214141883U (zh) 2021-09-07

Family

ID=77585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66677.4U Active CN214141883U (zh)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曝气旋流反应絮凝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418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512A (zh) 利用细砂沉淀来处理水的方法和装置
CN208265834U (zh) 一种低温低浊、高浊或高藻水处理的循环造粒流化床设备
CN112358086A (zh) 一种化学化工废液净化处理装置
CN108328786A (zh) 一种水处理装置及水处理方法
CN214141883U (zh) 一种曝气旋流反应絮凝装置
CN206828266U (zh) 一种絮凝沉淀装置
CN212246585U (zh) 反冲洗废水回流絮凝过滤装置
CN111439896B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CN101293723A (zh) 污水深度处理方法及泥水旋流预分离型膜生物反应器
CN206927676U (zh) 一种煤泥回流混凝沉淀设备
CN201574102U (zh) 一体化去除水中硬度的设备
CN213388083U (zh) 一种工业废水的净化处理装置
CN209178128U (zh) 一种平流式溶气气浮机
CN113786650A (zh) 一种低能耗曝气高效反应澄清池
CN106892494B (zh) 一种变速多流态澄清器
CN111807569A (zh) 一种废水处理过程中前氧化及混凝沉淀装置
CN1397503A (zh) 逆流共聚气浮净水方法及其装置
CN2751024Y (zh) 双向旋流一体化污水净化器
CN218485250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活性砂滤池
CN218810719U (zh) 一种含釉污水渣水分离装置
CN210885464U (zh) 叶轮驱动的污泥循环澄清池
CN219670197U (zh) 一种旋流气浮污水处理设备
CN207861922U (zh) 一种磁微滤用初步处理装置
CN212559688U (zh) 一种造纸污水处理沉砂池
CN112794515B (zh) 一种内电复合氧化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