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36104U - 移动组件和机械手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组件和机械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136104U CN214136104U CN202022841452.6U CN202022841452U CN214136104U CN 214136104 U CN214136104 U CN 214136104U CN 202022841452 U CN202022841452 U CN 202022841452U CN 214136104 U CN214136104 U CN 21413610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rvo motor
- connecting plate
- driving wheel
- transmission mechanism
- moving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移动组件和机械手,涉及工件移动技术领域,其中,一种移动组件,包括:底板;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安装在底板的一端;传动机构,传动机构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配合连接,传动机构上连接有滑块连接板,滑块连接板用于固定待移动组件。通过伺服电机转动,由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传动机构配合连接,从而带动传动机构进行转动并将转动转换成直线运动,由于传动机构上连接有滑块连接板,从而带动滑块连接板做相应的直线运动,由于滑块连接板上固定有待移动组件,待移动组件为机械手臂,机械手臂在移动组件的带动下进行灵活的移动。该移动组件不仅可以实现机械手臂的灵活移动,且结构简单,体积小,进一步提高了整个机械手的结构紧凑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件移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组件和机械手。
背景技术
随着机械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一些重复性的工作采用机器代替人工,现在常用的机械手的结构都比较复杂,维修难,占用空间大,且在移动的过程中比较笨重,缺乏灵活性,无法快速精确的实现待移动组件的移动,降低了工作效率,尤其涉及到工业雷管生产中雷管倒模工序中,雷管的转移,很容易因为转移不灵活而造成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机械手移动不灵活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组件和机械手,它可以快速精确的实现待移动组件的灵活移动。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移动组件,包括:底板;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安装在所述底板的一端;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配合连接,所述传动机构上连接有滑块连接板,所述滑块连接板用于固定待移动组件。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伺服电机转动,由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传动机构配合连接,从而带动传动机构进行转动并将转动转换成直线运动,由于传动机构上连接有滑块连接板,从而带动滑块连接板做相应的直线运动,由于滑块连接板上固定有待移动组件,待移动组件为机械手臂,机械手臂在移动组件的带动下进行灵活的移动。相比于现有带动机械手臂移动的组件,该移动组件不仅可以实现机械手臂的灵活移动,且结构简单,体积小,进一步提高了整个机械手的结构紧凑性。
可选的,所述传动机构为滚珠丝杠,所述伺服电机与所述滚珠丝杠之间通过联轴器相连接,远离所述伺服电机的所述底板的两侧设有直线滑轨,所述滑块连接板与所述滚珠丝杠连接,所述滑块连接板的两侧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直线滑轨滑动配合。
可选的,所述远离伺服电机的底板的端部设有轴承套,所述滚珠丝杠穿设于所述轴承套内。
可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和同步带,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分别设置在底板的两端,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通过同步带相连,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轮配合连接,远离所述伺服电机的所述底板的两侧设有直线滑轨,所述滑块连接板与所述同步带连接,所述滑块连接板的两侧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直线滑轨滑动配合。
可选的,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之间的底部上设有弧形孔。
可选的,同步带为环形带,所述环形带环绕在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上。
可选的,所述滑块连接板与所述滑块之间通过螺栓和螺钉的配合固定在一起。
可选的,底板上设有固定架,所述主动轮设置在固定架内,所述固定架上贯穿有通孔,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贯穿通孔与所述主动轮连接。
可选的,所述伺服电机设置在伺服电机基座上,所述伺服电机基座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底板上。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机械手,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述所述的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上连接有爪子结构,所述爪子结构用于抓取雷管。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移动组件,通过伺服电机转动,由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传动机构配合连接,从而带动传动机构进行转动并将转动转换成直线运动,由于传动机构上连接有滑块连接板,从而带动滑块连接板做相应的直线运动,由于滑块连接板上固定有待移动组件,待移动组件为机械手臂,机械手臂在移动组件的带动下进行灵活的移动。相比于现有带动机械手臂移动的组件,该移动组件不仅可以实现机械手臂的灵活移动,且结构简单,体积小,进一步提高了整个机械手的结构紧凑性。
(2)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机械手,在移动组件的带动下,实现机械手的灵活性操作,机械手结构中的爪子结构可以快速精确的移动到待夹取的雷管位置并对雷管进行夹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移动组件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移动组件另外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等词语,是为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方便而设置,并没有特定的限定作用,均为泛指,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构成限定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同一实施例中的多个技术方案,以及不同实施例的多个技术方案之间,可进行排列组合形成新的不存在矛盾或冲突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实施例1
结合附图1-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组件,包括:底板1;伺服电机2,所述伺服电机 2安装在所述底板1的一端;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伺服电机2的输出轴配合连接,所述传动机构上连接有滑块连接板3,所述滑块连接板3用于固定待移动组件。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伺服电机2转动,由于伺服电机2的输出轴与所述传动机构配合连接,从而带动传动机构进行转动并将转动转换成直线运动,由于传动机构上连接有滑块连接板3,从而带动滑块连接板3做相应的直线运动,由于滑块连接板3上固定有待移动组件,待移动组件为机械手臂,机械手臂在移动组件的带动下进行灵活的移动。相比于现有带动机械手臂移动的组件,该移动组件不仅可以实现机械手臂的灵活移动,且结构简单,体积小,进一步提高了整个机械手的结构紧凑性。
实施例2
结合附图2,本实施例的移动组件,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传动机构为滚珠丝杠4,所述伺服电机2与所述滚珠丝杠4之间通过联轴器7相连接,远离所述伺服电机2的所述底板1的两侧设有直线滑轨5,所述滑块连接板3与所述滚珠丝杠4连接,所述滑块连接板3的两侧设有滑块6,所述滑块6与所述直线滑轨5滑动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伺服电机2与所述滚珠丝杠4之间通过联轴器7相连,通过伺服电机2与所述滚珠丝杠4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由于滑块连接板3与所述滚珠丝杠4连接,所述滑块连接板3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滑块6,故滚珠丝杠4旋转所转换的直线运动,使得滑块连接板3进行相应的直线运动,进而带动与滑块连接板3相连接的滑块6实现在直线滑轨5上的滑动。采用滚珠丝杠4不仅具有高效率、高精度、高刚性以及稳定性好,满足设备性能要求。
实施例3
结合附图2,本实施例的移动组件,与实施例2的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远离伺服电机2的底板1的端部设有轴承套8,所述滚珠丝杠4穿设于所述轴承套8内。设置轴承套8,可以使得滚珠丝杠4的轴心始终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保证了滑块6在直线滑轨5 上的直线滑动。
实施例4
结合附图1,本实施例的移动组件,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动轮、从动轮9和同步带10,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9分别设置在底板1的两端,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9之间通过同步带10相连,所述伺服电机2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轮配合连接,远离所述伺服电机2的所述底板1的两侧设有直线滑轨5,所述滑块连接板3与所述同步带10连接,所述滑块连接板3的两侧设有滑块6,所述滑块6与所述直线滑轨5滑动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伺服电机2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轮配合连接,伺服电机2的输出轴的转动,带动主动轮转动,由于主动轮与从动轮9之间通过同步带10相连,故从动轮9在主动轮的带动下做同步转动,同步带10在主动轮和从动轮9的转动下做相应的直线的运动,由于滑块连接板3设置在所述同步带10上,所述滑块连接板3的两侧设有滑块6,滑块6与所述直线滑轨5相配合,在同步带10的带动下,滑块连接板3进行相应的直线运动,进而带动与滑块连接板3相连接的滑块6在直线滑轨5上的滑动。采用同步带10与伺服电机2的配合,将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同步带10传动靠啮合传动,传动效率高,定位精度高,安装维护方便,适合高速来回反复运动,满足设备性能要求。
实施例5
结合附图1,本实施例的移动组件,与实施例4的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9之间的底部上设有弧形孔11。弧形孔11的设置,可以进一步降低底板1 的重量。
实施例6
结合附图1,本实施例的移动组件,与实施例4的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同步带 10为环形带,所述环形带环绕在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9上。
实施例7
结合附图1-2,本实施例的移动组件,与实施例1-6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滑块连接板3与所述滑块6之间通过螺栓和螺钉的配合固定在一起。
实施例8
结合附图1,本实施例的移动组件,与实施例1-6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底板1上设有固定架12,所述主动轮设置在固定架12内,所述固定架12上贯穿有通孔,所述伺服电机2的输出轴贯穿通孔与所述主动轮连接。该设置使得整个结构更加的紧凑,体积下,且占用空间小。
实施例9
结合附图1-2,本实施例的移动组件,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伺服电机2设置在伺服电机基座上,所述伺服电机基座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底板1上。该设置可以保证伺服电机2在底板1上工作的稳定性
实施例10
结合附图1-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机械手,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实施例1-6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上连接有爪子结构,所述爪子结构用于抓取雷管。采用上述移动组件的机械手,在移动组件的带动下,实现机械手的灵活性操作,机械手中的爪子结构可以快速精确的移动到待夹取的雷管位置并对雷管进行夹取。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
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安装在所述底板的一端;
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配合连接,所述传动机构上连接有滑块连接板,所述滑块连接板用于固定待移动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为滚珠丝杠,所述伺服电机与所述滚珠丝杠之间通过联轴器相连接,远离所述伺服电机的所述底板的两侧设有直线滑轨,所述滑块连接板与所述滚珠丝杠连接,所述滑块连接板的两侧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直线滑轨滑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离伺服电机的底板的端部设有轴承套,所述滚珠丝杠穿设于所述轴承套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和同步带,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分别设置在底板的两端,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通过同步带相连,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轮配合连接,远离所述伺服电机的所述底板的两侧设有直线滑轨,所述滑块连接板与所述同步带连接,所述滑块连接板的两侧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直线滑轨滑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之间的底部上设有弧形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组件,其特征在于,同步带为环形带,所述环形带环绕在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连接板与所述滑块之间通过螺栓和螺钉的配合固定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组件,其特征在于,底板上设有固定架,所述主动轮设置在固定架内,所述固定架上贯穿有通孔,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贯穿通孔与所述主动轮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电机设置在伺服电机基座上,所述伺服电机基座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底板上。
10.一种机械手,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上连接有爪子结构,所述爪子结构用于抓取雷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841452.6U CN214136104U (zh) | 2020-12-01 | 2020-12-01 | 移动组件和机械手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841452.6U CN214136104U (zh) | 2020-12-01 | 2020-12-01 | 移动组件和机械手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136104U true CN214136104U (zh) | 2021-09-07 |
Family
ID=77583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841452.6U Active CN214136104U (zh) | 2020-12-01 | 2020-12-01 | 移动组件和机械手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136104U (zh) |
-
2020
- 2020-12-01 CN CN202022841452.6U patent/CN21413610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895080B (zh) | Scara机器人小臂结构及scara机器人 | |
CN203936592U (zh) | 一种用于轴类工件压装装配的抱紧机构 | |
CN108568812B (zh) | 一种连续夹取式机械手 | |
CN115464626A (zh) | 一种用于光学元器件多工位加工的七轴机器人及使用方法 | |
CN214136104U (zh) | 移动组件和机械手 | |
CN104176491A (zh) | 一种传输装置及等离子体加工设备 | |
CN213320147U (zh) | 一种线性高速搬运机械手 | |
CN212127308U (zh) | 一种移动式夹取升降台 | |
CN211516118U (zh) | 侧孔加工机 | |
CN115837665B (zh) | 一种机器人连接器转轴 | |
CN213274138U (zh) | 一种外观检测平台 | |
CN100421883C (zh) | 两自由度平面并联高速高精度机器人 | |
CN216971217U (zh) | 联动机构及搬运装置 | |
CN215005452U (zh) | 一种抓手取杯及反应杯废液抽取装置 | |
CN213498820U (zh) | 一种电机驱动式丝杆滑台 | |
CN212146471U (zh) | 一种机器人夹具 | |
CN110978145B (zh) | 一种用于加工建筑木板的钻孔装置 | |
CN218698947U (zh) | 一种四自由度四夹取点夹取装置的机架结构 | |
CN214981044U (zh) | 取放机械手 | |
CN217224669U (zh) | 传动带加工机 | |
CN218976535U (zh) | 阔型夹爪步进电机 | |
CN217414003U (zh) | 多轴机械手 | |
CN221111826U (zh) | 一种机械手自动抓具 | |
CN221415075U (zh) | 一种用于法兰加工的定位穿孔装置 | |
CN211639901U (zh) | 汽车配件取件机器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