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35748U - 定位工装 - Google Patents

定位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35748U
CN214135748U CN202022621453.XU CN202022621453U CN214135748U CN 214135748 U CN214135748 U CN 214135748U CN 202022621453 U CN202022621453 U CN 202022621453U CN 214135748 U CN214135748 U CN 2141357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ing plate
positioning
front bumper
length direction
positioning t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2145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超杰
赵荣远
郑海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rgrande Hengc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rgrande Hengc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grande Hengc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rgrande Hengc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62145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357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357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357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定位工装,该定位工装包括用于沿车身长度方向与前保险杠抵接的第一部分和用于沿车身长度方向与处于打开状态的发动机盖抵接的第二部分,以使所述前保险杠通过所述定位工装相对于所述发动机盖沿车身长度方向定位。装配前,分别通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抵接前保险杠和发动机盖,使得前保险杠通过定位工装相对于发动机盖在车身长度方向上定位,从而能够确保装配后前保险杠与发动机盖之间具有沿车身长度方向的预定间隙。

Description

定位工装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装配领域,具体地涉及定位工装。
背景技术
在装配车辆的前保险杠时,一方面需要将前保险杠安装在上车身横梁上,另一方面需要确保前保险杠与后方的发动机盖沿车身长度方向的定位,从而使前保险杠与发动机盖之间具有沿车身长度方向的适当的间隙。实际装配时,通过穿过前保险杠上的安装孔与车身上横梁上的定位孔的紧固件将前保险杠安装在上车身横梁上。由于定位孔仅能保证前保险杠沿车身宽度方向的定位,无法确保前保险杠与发动机盖之间沿车身长度方向的定位,装配时需要反复调整才能满足间隙要求,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前保险杠的安装效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定位工装,该定位工装能够辅助前保险杠安装,提高安装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定位工装,其中,该定位工装包括用于沿车身长度方向与前保险杠抵接的第一部分和用于沿车身长度方向与处于打开状态的发动机盖抵接的第二部分,以使所述前保险杠通过所述定位工装相对于所述发动机盖沿车身长度方向定位。
可选的,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用于与所述前保险杠的上端配合的第一定位槽。
可选的,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用于与所述发动机盖的前端配合的第二定位槽。
可选的,所述定位工装包括支架主体,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为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两端的支座结构。
可选的,所述支架主体包括彼此垂直设置的竖杆和横杆,以形成操作口,所述竖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
可选的,所述支架主体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所述竖杆和横跨在一对所述竖杆之间的一对横杆。
可选的,所述定位工装包括安装在所述支架主体上的操作把手。
可选的,所述第一部分包括形成倾斜向下开口的第一弯折板,所述第二部分包括形成倾斜向上开口的第二弯折板,所述第一弯折板和第二弯折板的开口分别朝向所述支架主体的两侧。
可选的,所述支架主体连接于所述第一弯折板和所述第二弯折板的弯折处。
可选的,所述第一弯折板的重量大于所述第二弯折板,所述支架主体的上端设置为朝向所述第一弯折板倾斜。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装配前,分别通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抵接前保险杠和发动机盖,使得前保险杠通过定位工装相对于发动机盖在车身长度方向上定位,从而能够确保装配后前保险杠与发动机盖之间具有沿车身长度方向的预定间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定位工装的立体图;
图2是使用图1的定位工装辅助安装前保险杠的示意图;
图3是沿图2中A-A截面截取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定位工装,11-第一部分,111-第一定位槽,112-第一弯折板,12-第二部分,121-第二定位槽,122-第二弯折板,13-支架主体,131-竖杆,132- 横杆,133-操作口,14-操作把手,20-前保险杠,21-安装孔,30-发动机盖, 40-车身上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一种定位工装,其中,定位工装10包括用于沿车身长度方向与前保险杠20抵接的第一部分11和用于沿车身长度方向与处于打开状态的发动机盖30抵接的第二部分12,以使前保险杠20通过定位工装10相对于发动机盖30沿车身长度方向定位。
装配前,分别通过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抵接前保险杠20和发动机盖30,使得前保险杠20通过定位工装10相对于发动机盖30在车身长度方向(图2中X方向)上定位,从而能够确保装配后前保险杠20与发动机盖30之间具有沿车身长度方向的预定间隙。
具体的,可以将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22之间的位置关系设置为:在发动机盖30打开至预定位置时,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22分别能够与前保险杠20和发动机盖30在车身长度方向上抵接,并且在发动机盖10下落到位时刚好与前保险杠20具有预定的车身长度方向的间隙。也就是说,前保险杠20通过定位工装10以发动机盖30为基准获得车身长度方向的定位。在此基础上,如图2所示,可以通过前保险杠20上的安装孔21与车身上横梁40上的定位孔安装紧固件,从而完成前保险杠20的安装。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将第一部分11、第二部分12设置为可以抵接相应的前保险杠20和发动机盖30的各种形式,例如可以在第一部分11、第二部分12上设置分别用于抵接前保险杠20和发动机盖30的定位面。为提高定位的稳定性,优选地,第一部分11可以包括用于与前保险杠20的上端配合的第一定位槽111。同样的,第二部分可以12包括用于与发动机盖30的前端配合的第二定位槽121。
为提高定位工装的稳定性,可以将其设置为具有框架结构。具体的,如图1所示,定位工装10可以包括支架主体13,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 为分别设置在支架主体13两端的支座结构。
其中,支架主体13可以为各种适当形式,只要形成框架结构以具有足以支撑发动机盖30的强度即可。具体的,如图1所示,支架主体13可以包括彼此垂直设置的竖杆131和横杆132,以形成操作口133,竖杆13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通过操作口133,可以方便地调整定位工装10的位置并便于通过操作口133进行安装前保险杠20的操作,例如,可以从操作口133伸入以对准此处的安装孔21安装紧固件。
其中,竖杆131和横杆132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简化结构且使操作口133尽可能大,优选地,如图1所示,支架主体可以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竖杆131和横跨在一对竖杆131之间的一对横杆132。由此,可以在支架主体13的中部形成大的操作口133,同时通过一对竖杆131和一对横杆132提供稳定支撑并形成稳固的一体结构。另外,竖杆131和横杆132 可以设置为分体件或一体件,在作为分体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焊接或紧固件彼此连接。
其中,为在车身宽度方向对前保险杠20和发动机盖30提供均衡的定位、支撑,可以如图1至图3所示那样在两个竖杆131上各自设置一个第一部分 11和一个第二部分12,但也可以使两个竖杆131上的第一部分11为一个整体,同样的,也可以使两个竖杆131上的第二部分12为一个整体。
为便于取放、操作定位工装10,定位工装10可以包括安装在支架主体 13上的操作把手14。为避免干涉其他部件,操作把手14可以设置在竖杆131 上。并且,为方便可以从两侧取放、操作,可以在两个竖杆131上分别设置一个操作把手14。
本申请中,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可以采用各种适当形式以形成支座结构。例如,可以将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形成为块体,并在块体上开设相应的第一定位槽111和第二定位槽121。为简化结构,第一部分11 可以包括形成倾斜向下开口的第一弯折板112,第二部分12可以包括形成倾斜向上开口的第二弯折板122,第一弯折板112和第二弯折板122的开口分别朝向支架主体13的两侧。由此,第一弯折板112的开口即可形成第一定位槽111,并从前保险杠20的上侧和后侧抵接前保险杠20,以提供更准确的定位。同样,第二弯折板122的开口即可形成第二定位槽121,并从发动机盖30的下侧和前侧抵接发动机盖30,以提供更准确的定位。
为增加整体稳定性,如图3所示,支架主体13连接于第一弯折板112 和第二弯折板122的弯折处。其中,支架主体13可以与第一弯折板112、第二弯折板122通过各种适当方式固定连接,例如可以彼此焊接固定或通过紧固件固定。
根据定位工装10抵接发动机盖30的位置,可以相应设置第一弯折板112 和第二弯折板122的开口之间的位置关系。当定位工装10在发动机盖30打开角度较大的位置抵接发动机盖30时,可以使定位工装10的第一弯折板112 和第二弯折板122的开口在车身长度方向的距离较大;当定位工装10在发动机盖30打开角度较小的位置抵接发动机盖30时,可以使定位工装10的第一弯折板112和第二弯折板122的开口在车身长度方向的距离较小。具体的,可以相应的调节第二弯折板122的开口方向和/或支架主体13的高度,以确保第二定位槽121抵接发动机盖30的前端。优选地,支架主体13的高度可以为108-112mm,具体可以为108mm、112mm或者110mm,第二弯折板122的抵接发动机盖30的下侧的边与水平面的夹角可以为13°-17°,具体可以为13°、17°或者15°。
为简化定位工装10的结构,定位工装10的高度不宜太高。同时,为确保安装后发动机盖30下落到位与前保险杠20之间具有预定的间隙,第一弯折板112的开口和第二弯折板122的开口间的距离也不宜过大。为通过支架主体13提供足够的支撑,支架主体13应具有一定厚度,也就是不宜通过减小支架主体13的厚度来确保第一弯折板112的开口和第二弯折板122的开口间的距离适宜。为此,如图3所示,可以使第一弯折板112的重量大于第二弯折板122,支架主体13的上端设置为朝向第一弯折板112倾斜。通过使支架主体13倾斜,可以在不减薄的情况下确保第一弯折板112的开口和第二弯折板122的开口间的距离适宜。通过使下方的第一弯折板112的重量较大,使得整个定位工装10的重心下移,从而确保定位工装10能够在自然状态下保持第一弯折板112在下第二弯折板122在上的姿态。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申请的定位工装10的使用。
首先,将发动机盖30装配到车身上并保持在打开状态,在车身上横梁 40上放置定位工装10,并将前保险杠20抵接第一弯折板112的开口形成的第一定位槽111。然后使发动机盖30下落到通过定位工装10定位的状态,即发动机盖30抵接第二弯折板122的开口形成的第二定位槽121,此时,如图2和图3所示,前保险杠20可以通过发动机盖30在车身长度方向上定位。随后,可以通过安装孔21将前保险杠20安装到车身上横梁40上。最后,提起发动机盖30,取出定位工装10即可。
由此可见,使用本申请的定位工装10能够确保前保险杠20在车身长度方向的定位并方便、快捷地完成前保险杠20的安装,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本申请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工装(10)包括用于沿车身长度方向与前保险杠(20)抵接的第一部分(11)和用于沿车身长度方向与处于打开状态的发动机盖(30)抵接的第二部分(12),以使所述前保险杠(20)通过所述定位工装(10)相对于所述发动机盖(30)沿车身长度方向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11)包括用于与所述前保险杠(20)的上端配合的第一定位槽(1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12)包括用于与所述发动机盖(30)的前端配合的第二定位槽(1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工装(10)包括支架主体(13),所述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为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13)两端的支座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13)包括彼此垂直设置的竖杆(131)和横杆(132),以形成操作口(133),所述竖杆(13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部分(11)和所述第二部分(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所述竖杆(131)和横跨在一对所述竖杆(131)之间的一对横杆(132)。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工装(10)包括安装在所述支架主体(13)上的操作把手(14)。
8.根据权利要求4-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11)包括形成倾斜向下开口的第一弯折板(112),所述第二部分(12)包括形成倾斜向上开口的第二弯折板(122),所述第一弯折板(112)和第二弯折板(122)的开口分别朝向所述支架主体(13)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13)连接于所述第一弯折板(112)和所述第二弯折板(122)的弯折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板(112)的重量大于所述第二弯折板(122),所述支架主体(13)的上端设置为朝向所述第一弯折板(112)倾斜。
CN202022621453.XU 2020-11-12 2020-11-12 定位工装 Active CN2141357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21453.XU CN214135748U (zh) 2020-11-12 2020-11-12 定位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21453.XU CN214135748U (zh) 2020-11-12 2020-11-12 定位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35748U true CN214135748U (zh) 2021-09-07

Family

ID=77564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21453.XU Active CN214135748U (zh) 2020-11-12 2020-11-12 定位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357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11679B1 (en) A striker reinforcement for an automotive door frame
US9809172B2 (en) Modular rail and step system
CN1976832B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缓冲梁
US7665778B2 (en) Vehicle bumper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EP1972505A1 (en) Underrun protector mounting structure of vehicle
US7635165B2 (en) Vehicle seat structure and seat comprising such a structure
CA2466241A1 (en) Modular underbody for a motor vehicle
US10065230B2 (en) Methods of forming hollow extruded vehicle frame component for subassembly attachment
KR20120022522A (ko) 헤드레스트 브래킷의 지지 구조
CN110893882B (zh) 悬架支承托架以及悬架支承托架的制造方法
US11485414B2 (en) Crossmemb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crossmember
EP3725649B1 (en) Rocker beam assembly, side rear body assembly, body assembly, vehicle and connecting method
US6435297B1 (en) Vehicle component mounting assembly
EP2703255A1 (en) Cross-member
CN108275097B (zh) 用于汽车的保险杠横梁以及具有这种保险杠横梁的汽车
CN214135748U (zh) 定位工装
JPWO2009101981A1 (ja) バンパー構造
JPH1111349A (ja) フロントフェンダ接続部構造
JP2007196822A (ja) ルーフガラスアッセンブリの取付方法
JPH07190035A (ja) 押し出し材のナット取り付け構造
JP2003137012A (ja) アシスタントグリップの取付構造
JP4465904B2 (ja) 制御盤筐体
JP2020082859A (ja) 車両前部構造
CN220267443U (zh) 用于锁扣的加强件和车辆
CN219635334U (zh) 铰链安装板组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