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24168U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124168U CN214124168U CN202023236352.7U CN202023236352U CN214124168U CN 214124168 U CN214124168 U CN 214124168U CN 202023236352 U CN202023236352 U CN 202023236352U CN 214124168 U CN214124168 U CN 21412416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connector
- rubber core
- core
- rub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接头、胶芯、多个端子、接管、胶塞及尾盖;胶芯插入接头内,胶芯上间隔设置有多个贯穿胶芯的插孔;接管部分套设在接头外围且接管和接头共同将端子包覆;胶塞插设于接管内,尾盖套设在接管背离端子的一端,且胶塞和尾盖均具有中空腔体;端子一端插入胶芯的插孔内,另一端与位于接管内的芯线电连接,其中,端子上沿端子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凸台,胶芯上设置有与凸台对应的卡位。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将端子设计为可分段接入的多段式结构,有助于减少剥线长度,从而有利于连接器的进一步小型化,且有助于减少信号串扰的风险,有助于提升电子器件的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器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电子器件中重要的连接部件。目前压接式的连接器压接好线材的端子插入胶芯时多为一次组装,但连接器在日益微型化的设计下,产品的长度越短,端子与产品的剥线长度会越来越短,在多端子的情况下会产生剥线长度过短的情况,导致端子难以组装到胶芯中或者组装难度太大,并且在信号传输频率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产品的剥线长度会影响传输质量,通常产品的剥线长度越长,对讯号的传输质量影响越大。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以解决现有的连接器为端子一次性组装到胶芯中的结构设计,随着连接器日益微型化,端子与产品的剥线长度越来越短,容易导致端子难以组装到胶芯中或者组装难度太大,且因产品剥线长度容易影响信号传输质量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接头、胶芯、端子、接管、胶塞及尾盖;所述胶芯插入所述接头内,所述胶芯上间隔设置有多个贯穿所述胶芯的插孔;所述接管部分套设在所述接头外围且所述接管和所述接头共同将所述端子包覆;所述胶塞插设于所述接管内,所述尾盖套设在所述接管背离所述端子的一端,且所述胶塞和所述尾盖均具有中空腔体;端子一端插入所述胶芯的插孔内,另一端与位于所述接管内的芯线电连接,其中,所述端子上沿端子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凸台,胶芯上设置有与凸台对应的卡位。
可选地,所述端子包括多个粗颈部和细颈部,粗颈部和细颈部交错连接,所述凸台设置在粗颈部和细颈部的相连接处的周向。
可选地,所述端子插入所述插孔内的一端具有分叉,所述胶芯的底部设置有卡点,第一段的分叉点卡设在所述卡点处。
可选地,所述接头内设置有端子档位,端子档位对应位于卡点下方,端子插入所述插孔时,分叉末端与所述端子档位接触,所述端子档位与接头内的端子插孔接触,端子插孔沿背离所述胶芯的方向延伸至接头表面。
可选地,所述接头包括内壳及套设于内壳外围的外壳,所述胶芯插入所述内壳的中空腔体内,且所述内壳部分突出于所述外壳的表面,所述接管套设在所述内壳和外壳之间,且与所述外壳螺纹配合。
可选地,所述胶芯的周向上设置有多个向所述胶芯中心方向凹进的凹槽,所述凹槽沿纵向贯穿所述胶芯,所述内壳上设置有多个弹性凸点,所述多个弹性凸点一一对应位于所述凹槽内。
可选地,所述胶芯的周向上还设置有凹沟,所述内壳上对应设置有凸条,所述凸条卡合于所述凹沟内。
可选地,所述接管背离所述端子的一端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弹性凸块,所述弹性凸块沿所述接管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尾盖与所述接管螺纹配合且覆盖所述弹性凸块。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将端子设计为可分段接入的多段式结构,安装时,先将第一个端子的第一个凸台装入胶芯内的卡位,然后将第二个端子的第一个凸台装入胶芯内的卡位,如此多次,直至将所有端子的第一个凸台都装入到胶芯内的卡位,最后将所有端子的第二个凸台推入卡位直至组装到位。通过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减少剥线长度,从而有利于连接器的进一步小型化,且有助于减少信号串扰的风险,有助于提升电子器件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与图2相对应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图1中的端子的放大示意图。
图5至图10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在制备过程中所呈现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接头
11 端子档位
12 端子插孔
13 内壳
131 弹性凸点
132 凸条
14 外壳
2 胶芯
21 插孔
22 卡点
3 端子
31 凸台
32 粗颈部
33 细颈部
4 接管
41 弹性凸块
42 芯线
5 胶塞
6 尾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请参阅图1至图10。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接头1、胶芯2、多个端子3、接管4、胶塞5及尾盖6,端子3通常为诸如铜、铝等金属导电材料,胶芯为塑胶等绝缘材料,而其他结构的材质并无严格限制;所述胶芯2插入所述接头1内,所述胶芯2上间隔设置有多个贯穿所述胶芯2的插孔21;所述接管4部分套设在所述接头1外围且所述接管4和所述接头1共同将所述端子3包覆;所述胶塞5插设于所述接管4内,所述尾盖6套设在所述接管4背离所述端子3的一端,且所述胶塞5和所述尾盖6均具有中空腔体;各所述端子3的一端插入所述胶芯2的插孔21内,另一端与位于所述接管4内的芯线42电连接,其中,各所述端子3上沿端子3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凸台31,胶芯2上设置有与凸台31一一对应的卡位,安装时,先将第一个端子的第一个凸台装入胶芯内的卡位处,然后将第二个端子的第一个凸台装入胶芯内的卡位,如此多次,直至将所有端子的第一个凸台都装入到胶芯内的卡位,最后将所有端子的第二个凸台推入卡位直至组装到位。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将端子设计为可分段接入的多段式结构,有助于减少剥线长度,从而有利于连接器的进一步小型化,且有助于减少信号串扰的风险,有助于提升电子器件的性能。
所述端子3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而定,本实施例中,所述端子3为8个,两个端子3构成一对,对此将在后续继续说明。相应地,所述胶芯2上的插孔21亦为8个,各端子一一对应插入胶芯2的各插孔21内,且各端子的凸台卡在对应的卡位上。
作为示例,如图4所示,所述端子3包括多个粗颈部32和细颈部33,粗颈部32和细颈部33交错连接,所述凸台31设置在粗颈部与细颈部33的相连接处的周向,这样有助于起到较好的卡位作用,同时有利于确保端子和芯线的电连接。本实施例中,粗颈部为3段而细颈部为2段,与芯线相连接的粗颈部32的周向也设置有所述凸台31且凸台设置在与芯线相连接的一端。当然,在其他示例中,所述端子还可以为3段或以上拼接的结构,本实施例中不做严格限制。
在进一步的示例中,所述端子3插入所述插孔21内的一端具有分叉,比如为2分叉,所述胶芯2的底部设置有卡点22,分叉点卡设在所述卡点22处,胶芯2上的卡点22与接头1上对应设置的胶芯卡槽(未标示)卡合固定。
作为示例,所述接头1内设置有端子档位11,端子档位11对应位于卡点22下方,端子3插入所述插孔21时,分叉末端与所述端子档位11接触,所述端子档位11与接头1内的端子插孔12接触,端子插孔12沿背离所述胶芯2的方向延伸至接头1表面。通过设置端子档位有助于避免端子继续向前推进而导致器件故障。
作为示例,所述接头1包括内壳13及套设于内壳13外围的外壳14,所述胶芯2插入所述内壳13的中空腔体内,且所述内壳13部分突出于所述外壳14的表面(或者说部分内壳13的外围未被所述外壳14包覆而裸露在外,该裸露部分将被接管4包覆),所述接管4套设在所述内壳13和外壳14之间,且与所述外壳14螺纹配合(即外壳14的内侧和接管4的外侧具有相互匹配的螺纹)。这样的设计不仅有助于连接器整体结构的稳定,同时在内壳和外壳之间形成一个小间距的空腔,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及电磁屏蔽作用。
作为示例,所述胶芯2的周向上设置有多个向所述胶芯2中心方向凹进的凹槽,所述凹槽沿纵向贯穿所述胶芯2,所述内壳13上设置有多个弹性凸点131,所述多个弹性凸点131一一对应位于所述凹槽内,比如所述凹槽为2个,2个所述凹槽以所述胶芯2的中心呈对称分布,相应地所述弹性凸点131也为两个。这样的结构设计不仅有助于组装时端子的快速定位,同时有助于整体结构的稳定。
作为示例,所述胶芯2的周向上还设置有凹沟,所述内壳13上对应设置有凸条132,所述凸条132卡合于所述凹沟内,以使所述胶芯2和内壳13紧密接触,避免胶芯产生晃动。
在一示例中,所述胶芯2的上表面与所述内壳13的上表面相平齐,所述端子3的上表面与胶芯2的上表面相平齐,所述胶塞5的上表面与所述接管4的上表面相平齐,以便于密封,避免水汽进入。当然,在其他示例中,也可以不相平齐,具体不做展开。
作为示例,所述接管4背离所述端子3的一端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弹性凸块41,所述弹性凸块41沿所述接管4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尾盖6与所述接管4螺纹配合且覆盖所述弹性凸块41,以将接管4和尾盖6牢牢卡住,提高连接器的密封性。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突出,下面示例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组装过程。
1、如图5所示,准备所需组装的零件,包括接头1、多个端子3、接管4、胶塞5和尾盖6;
2、如图6中箭头方向所示,将尾盖6、胶塞5和接管4依次穿过线材,此步骤中,仅需穿过线材即可,无需组装;
3、进行芯线42加工,图7中,线材自接管4处外露的长度L3、剥线长度L1、编织反折长度L2都可以根据需要设置,L2处包裹铜箔;
4、如图8所示,使用夹线钳将所有端子3的一端与加工好的芯线铆紧;
6、如图9中箭头所示方向将各结构依次组装,该步骤中需确保接头1与端子3、胶塞5与尾盖6安装到位;端子3为分段组装,先将第一个端子的第一个凸台装入胶芯内的卡位,然后将第二个端子的第一个凸台装入胶芯内的卡位,如此多次,直至将所有端子的第一个凸台都装入到胶芯内的卡位,装入后会有声音及手感反馈,预装完成后,将所有端子3推到与胶芯2平齐,安装到位时会有声音及手感反馈,可以回拉做确认;
具体地,安装端子3时,如图10所示,将包含8根端子的端子3与芯线42电连接而加工成四对绞线后,将图10中右侧的端子3按数字编号8→5→2→3→4→6→7→1的顺序装入左侧的胶芯2(图10左右侧分别为母头印刷面和公头印刷面)。
本示例中,由于端子为多段式设计,因而组装时可以分段式装入,由此可以减少剥线长度,降低组装难度,且减少信号传热风险,有利于连接器的进一步小型化。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接头、胶芯、多个端子、接管、胶塞及尾盖;所述胶芯插入所述接头内,所述胶芯上间隔设置有多个贯穿所述胶芯的插孔;所述接管部分套设在所述接头外围且所述接管和所述接头共同将所述端子包覆;所述胶塞插设于所述接管内,所述尾盖套设在所述接管背离所述端子的一端,且所述胶塞和所述尾盖均具有中空腔体;各所述端子一端插入所述胶芯的插孔内,另一端与位于所述接管内的芯线电连接,其中,所述端子上沿端子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凸台,胶芯上设置有与凸台对应的卡位。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将端子设计为可分段接入的多段式结构,有助于减少剥线长度,从而有利于连接器的进一步小型化,且有助于减少信号串扰的风险,有助于提升电子器件的性能。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8)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接头、胶芯、多个端子、接管、胶塞及尾盖;所述胶芯插入所述接头内,所述胶芯上间隔设置有多个贯穿所述胶芯的插孔;所述接管部分套设在所述接头外围且所述接管和所述接头共同将所述端子包覆;所述胶塞插设于所述接管内,所述尾盖套设在所述接管背离所述端子的一端,且所述胶塞和所述尾盖均具有中空腔体;各所述端子一端插入所述胶芯的插孔内,另一端与位于所述接管内的芯线电连接,其中,所述端子上沿端子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凸台,胶芯上设置有与凸台对应的卡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包括多个粗颈部和细颈部,粗颈部和细颈部交错连接,所述凸台设置在粗颈部和细颈部的相连接处的周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插入所述插孔内的一端具有分叉,所述胶芯的底部设置有卡点,分叉点卡设在所述卡点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内设置有端子档位,端子档位对应位于卡点下方,端子插入所述插孔时,分叉末端与所述端子档位接触,所述端子档位与接头内的端子插孔接触,端子插孔沿背离所述胶芯的方向延伸至接头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包括内壳及套设于内壳外围的外壳,所述胶芯插入所述内壳的中空腔体内,且所述内壳部分突出于所述外壳的表面,所述接管套设在所述内壳和外壳之间,且与所述外壳螺纹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胶芯的周向上设置有多个向所述胶芯中心方向凹进的凹槽,所述凹槽沿纵向贯穿所述胶芯,所述内壳上设置有多个弹性凸点,所述多个弹性凸点一一对应位于所述凹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胶芯的周向上还设置有凹沟,所述内壳上对应设置有凸条,所述凸条卡合于所述凹沟内。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管背离所述端子的一端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弹性凸块,所述弹性凸块沿所述接管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尾盖与所述接管螺纹配合且覆盖所述弹性凸块。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236352.7U CN214124168U (zh) | 2020-12-29 | 2020-12-29 | 连接器 |
TW110206819U TWM618243U (zh) | 2020-12-29 | 2021-06-11 | 連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236352.7U CN214124168U (zh) | 2020-12-29 | 2020-12-29 | 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124168U true CN214124168U (zh) | 2021-09-03 |
Family
ID=77485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3236352.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124168U (zh) | 2020-12-29 | 2020-12-29 | 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124168U (zh) |
TW (1) | TWM618243U (zh) |
-
2020
- 2020-12-29 CN CN202023236352.7U patent/CN21412416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21
- 2021-06-11 TW TW110206819U patent/TWM618243U/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618243U (zh) | 2021-10-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146544B2 (ja) | 電気コンタクトデバイス、電気接続ユニット、および電気ケーブルを組み立てる方法 | |
US8052461B2 (en) | Bayonet type electronic connector | |
US3721939A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3670293A (en) | Shielded wire connectors | |
US4352240A (en) | Method of connecting a coaxial cable to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7470150B2 (en) |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simplified grounding path | |
EP2475047B1 (en) | Electrical contact with embedded wiring | |
US9437981B2 (en) |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grounding structure | |
US9991639B2 (en) | Wafer connector with grounding clamp | |
US10622731B2 (en) | Miniaturized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 |
CN109149279B (zh) | 连接器组件 | |
EP0935312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 |
US20110189900A1 (en) | Cable assembly with improved terminating mean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 |
CN214124168U (zh) | 连接器 | |
CN115911928A (zh) | 一种车载连接器端子及其装配方法 | |
US6672913B1 (en) | Plug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US7008273B2 (en) |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 |
EP0951092A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oaxial cables | |
US6700066B1 (en) |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 |
JP2009054357A (ja) | シールド電線の端末接続構造ならびに端子付きシールド電線および端子付きシールド電線の製造方法 | |
CN215771837U (zh) | 连接器、线缆连接组件和连接器组件 | |
CN111490391A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 |
CN213460180U (zh) | 一种结构紧凑的18gN型微波连接器 | |
CN221305043U (zh) | 一种外导体及以太网连接器 | |
KR101286898B1 (ko) | 신호 전송 안정성이 우수한 bnc 커넥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903 Termination date: 2021122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