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71837U - 连接器、线缆连接组件和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线缆连接组件和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71837U
CN215771837U CN202121888755.1U CN202121888755U CN215771837U CN 215771837 U CN215771837 U CN 215771837U CN 202121888755 U CN202121888755 U CN 202121888755U CN 215771837 U CN215771837 U CN 2157718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cable
terminals
mating
pai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8875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道宽
黄卫东
王勇
王雨
何华
王迎春
姚李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bashi Electronic Xiamen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bashi Electronic Xiamen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bashi Electronic Xiamen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bashi Electronic Xiam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8875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718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718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718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连接器、线缆连接组件和连接器组件。连接器包括:绝缘体;和多对端子,保持在所述绝缘体上。所述多对端子包括用于与线缆电连接的至少一对线缆端子和至少一对不使用的空置端子,并且在每对空置端子之间电连接有电阻元件。在本实用新型中,每对空置端子之间连接有电阻元件,使得每对空置端子经由电阻元件构成一个电回路,从而能够避免空置端子产生天线效应,提高了连接器的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连接器、线缆连接组件和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包括该连接器的线缆连接组件和包括该连接器或该线缆连接组件的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有时需要使用线缆将具有四对端子的第一连接器转接至具有两对端子的第二连接器。此时,第一连接器就存在不使用的两对空置端子。在现有技术中,这两对空置端子悬空在第一连接器中,如同两个天线,会产生电磁辐射,对周围的信号端子造成干扰,影响信号的传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体;和多对端子,保持在所述绝缘体上。所述多对端子包括用于与线缆电连接的至少一对线缆端子和至少一对不使用的空置端子,并且在每对空置端子之间电连接有电阻元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器包括两对空置端子和两个电阻元件,在每对空置端子的后端之间串联有一个电阻元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每个所述电阻元件包括两个引脚,所述空置端子的后端压接或焊接到所述电阻元件的引脚上;所述空置端子的前端适于与对配连接器上的对配端子对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器包括两对线缆端子,所述两对线缆端子用于分别电连接至所述线缆的两对芯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线缆端子的后端适于压接到所述线缆的芯线上,以与所述线缆的芯线电连接;所述线缆端子的前端适于与对配连接器上的对配端子对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壳体,套装在所述绝缘体上;屏蔽壳,套装在所述壳体上;和密封圈,被挤压在所述壳体和所述屏蔽壳之间,以密封两者之间的配合界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导电螺套,套装在所述壳体和所述屏蔽壳上,适于与对配连接器的对配屏蔽壳螺纹连接;和导电弹簧,被挤压在所述屏蔽壳和所述导电螺套之间,以将两者电连接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热缩管,其一端热缩到所述屏蔽壳上,另一端热缩到所述线缆上,所述线缆的屏蔽层被夹持在所述热缩管和所述屏蔽壳之间并经由铜箔被焊接到所述屏蔽壳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密封胶,填充在所述屏蔽壳的后端口中,以密封所述屏蔽壳的后端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线缆的芯线从所述屏蔽壳的后端口伸入所述屏蔽壳中,并且所述电阻元件被设置在所述屏蔽壳的后端口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器还包括隔离套,所述隔离套套装在所述电阻元件的芯体上,使得所述电阻元件的芯体与所述密封胶隔离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多个定位端盖,分别组装到所述绝缘体的前端上,用于分别定位所述多对端子的前端,在每个定位端盖上形成有一对定位孔,所述多对端子的前端分别穿过所述多个定位端盖上的多对定位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线缆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为前述连接器;和线缆,具有芯线和屏蔽层,所述第一连接器连接到所述线缆的一端,所述线缆的芯线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线缆端子,所述线缆的屏蔽层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器的屏蔽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线缆连接组件还包括:尾套,以嵌入注塑的方式成型在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热缩管和所述线缆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线缆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器,连接到所述线缆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线缆端子,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线缆端子电连接至所述线缆的芯线,使得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线缆端子分别电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线缆端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前述连接器或前述线缆连接组件;和对配连接器,适于与所述连接器对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对配连接器包括对配屏蔽壳和设置在所述对配屏蔽壳中的多对对配端子;当所述连接器和所述对配连接器对配在一起时,所述连接器的屏蔽壳电连接至所述对配屏蔽壳,所述连接器的多对端子与所述多对对配端子分别对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器组件还包括:主板,所述对配连接器安装在所述主板上,所述连接器的电阻元件的电阻值被设置成与所述主板的阻抗相匹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器的每个电阻元件的电阻值被设置成等于100欧姆。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各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每对空置端子之间连接有电阻元件,使得每对空置端子经由电阻元件构成一个电回路,从而能够避免空置端子产生天线效应,提高了连接器的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实用新型有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线缆连接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显示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组件中的第一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显示图2所示的第一连接器的纵向剖视图;
图4显示图3所示的第一连接器的绝缘体、端子和定位端盖的示意图;
图5显示图3所示的第一连接器的绝缘体、端子和电阻元件的示意图;
图6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对配连接器和主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实用新型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体;和多对端子,保持在所述绝缘体上。所述多对端子包括用于与线缆电连接的至少一对线缆端子和至少一对不使用的空置端子,并且在每对空置端子之间电连接有电阻元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线缆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为前述连接器;和线缆,具有芯线和屏蔽层,所述第一连接器连接到所述线缆的一端,所述线缆的芯线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线缆端子,所述线缆的屏蔽层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器的屏蔽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前述连接器或前述线缆连接组件;和对配连接器,适于与所述连接器对配。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线缆连接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2显示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组件中的第一连接器 10的立体示意图;图3显示图2所示的第一连接器10的纵向剖视图。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线缆连接组件主要包括第一连接器10、第二连接器20和连接在第一连接器10和第二连接器20之间的线缆30。
图4显示图3所示的第一连接器10的绝缘体110、端子120和定位端盖170的示意图;图5显示图3所示的第一连接器10的绝缘体110、端子120和电阻元件190的示意图。
如图1至图5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10包括绝缘体110和多对端子120。多对端子120被分别安装在绝缘体110上的端子保持槽中。第一连接器10的多对端子120、120’包括用于与线缆30电连接的至少一对线缆端子120和至少一对不使用的空置端子120’,并且在每对空置端子120’之间电连接有电阻元件190。因此,在本图示的实施例中,每对空置端子120’经由电阻元件190构成一个电回路,从而能够避免空置端子产120’生天线效应,提高了连接器的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如图1至图5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连接器10包括两对空置端子120’和两个电阻元件190,在每对空置端子120’的后端之间串联有一个电阻元件190。连接器10包括两对线缆端子120,两对线缆端子120用于分别电连接至线缆30的两对芯线31。
图6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对配连接器 50和主板40的示意图。
如图1至图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每个电阻元件190包括两个引脚190a。空置端子120’的后端压接或焊接到电阻元件190的引脚190a上。空置端子120’的前端适于与对配连接器50上的对配端子52对配。
如图1至图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线缆端子120的后端适于压接到线缆30的芯线31上,以与线缆30的芯线31电连接。线缆端子120的前端适于与对配连接器50上的对配端子52对配。
如图1至图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10还包括:壳体130、屏蔽壳140和密封圈101。壳体130套装在绝缘体110上。屏蔽壳140套装在壳体130上。密封圈101被挤压在壳体130和屏蔽壳140之间,以密封两者之间的配合界面。
如图1至图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10还包括:导电螺套150和导电弹簧103。导电螺套150套装在壳体130和屏蔽壳140上,适于与对配连接器50的对配屏蔽壳51螺纹连接。导电弹簧103被挤压在屏蔽壳140和导电螺套150之间,以将两者电连接在一起。
如图1至图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10还包括热缩管160。热缩管160的一端热缩到屏蔽壳140上,另一端热缩到线缆30上。线缆30的屏蔽层32被夹持在热缩管160和屏蔽壳140 之间并经由铜箔被焊接到屏蔽壳140上。
如图1至图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10还包括密封胶102,该密封胶102填充在屏蔽壳140的后端口中,以密封屏蔽壳140的后端口。
如图1至图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线缆30的芯线31从屏蔽壳140的后端口伸入屏蔽壳140中,并且电阻元件190被设置在屏蔽壳140的后端口中。
如图1至图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10还包括隔离套91,该隔离套91套装在电阻元件190的芯体上,使得电阻元件190的芯体与密封胶102隔离开。
如图1至图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10还包括多个定位端盖170。多个定位端盖170分别组装到绝缘体110的前端上,用于分别定位多对端子120、120’的前端。在每个定位端盖170 上形成有一对定位孔171。多对端子120、120’的前端分别穿过多个定位端盖170上的多对定位孔171。
如图1至图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前述线缆连接组件还包括尾套180,该尾套180以嵌入注塑的方式成型在第一连接器10的热缩管160和线缆30上。
如图1至图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线缆30具有芯线31和屏蔽层32。线缆30的芯线31电连接至第一连接器10的线缆端子120,线缆30的屏蔽层32电连接至第一连接器10的屏蔽壳140。第二连接器20包括线缆端子(未图示),第二连接器20的线缆端子电连接至线缆30的芯线31,使得第一连接器10的线缆端子120经由线缆 30的芯线31分别电连接至第二连接器20的线缆端子。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器20包括两对线缆端子,线缆30具有两对芯线3。第一连接器10的两对线缆端子120经由线缆30的两对芯线31分别电连接至第二连接器20的两对线缆端子。
如图1至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还公开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前述第一连接器10或前述线缆连接组件;和对配连接器50,适于与第一连接器10对配。
如图1至图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对配连接器50包括对配屏蔽壳51、设置在对配屏蔽壳51中的多对对配端子52和用于保持对配端子52的绝缘保持件(未图示)。
如图1至图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第一连接器10和对配连接器50对配在一起时,第一连接器10的屏蔽壳140经由导电螺套150电连接至对配连接器50的对配屏蔽壳51,第一连接器10的多对端子120、120’与对配连接器50的多对对配端子52分别对配。
如图1至图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连接器组件还包括主板40。对配连接器50安装在主板40上。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10上的电阻元件190的电阻值被设置成与主板40的阻抗相匹配,这样可以实现整体电路平衡。例如,当主板40 的阻抗为100欧姆时,第一连接器10的每个电阻元件190的电阻值被设置成等于100欧姆。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第一连接器10与对配连接器50对配在一起时,每对空置端子120’经由电阻元件190与主板40构成电回路,能够避免空置端子120’产生天线效应,提高了连接器的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各种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在不发生结构或者原理方面的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自由组合,这些变化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应注意,措词“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措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另外,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19)

1.一种连接器,包括:
绝缘体(110);和
多对端子(120),保持在所述绝缘体(110)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对端子(120、120’)包括用于与线缆(30)电连接的至少一对线缆端子(120)和至少一对不使用的空置端子(120’),并且在每对空置端子(120’)之间电连接有电阻元件(1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10)包括两对空置端子(120’)和两个电阻元件(190),在每对空置端子(120’)的后端之间串联有一个电阻元件(1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电阻元件(190)包括两个引脚(190a),所述空置端子(120’)的后端压接或焊接到所述电阻元件(190)的引脚(190a)上;
所述空置端子(120’)的前端适于与对配连接器(50)上的对配端子(52)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10)包括两对线缆端子(120),所述两对线缆端子(120)用于分别电连接至所述线缆(30)的两对芯线(3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缆端子(120)的后端适于压接到所述线缆(30)的芯线(31)上,以与所述线缆(30)的芯线(31)电连接;
所述线缆端子(120)的前端适于与对配连接器(50)上的对配端子(52)对配。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壳体(130),套装在所述绝缘体(110)上;
屏蔽壳(140),套装在所述壳体(130)上;和
密封圈(101),被挤压在所述壳体(130)和所述屏蔽壳(140)之间,以密封两者之间的配合界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电螺套(150),套装在所述壳体(130)和所述屏蔽壳(140)上,适于与对配连接器(50)的对配屏蔽壳(51)螺纹连接;和
导电弹簧(103),被挤压在所述屏蔽壳(140)和所述导电螺套(150)之间,以将两者电连接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热缩管(160),其一端热缩到所述屏蔽壳(140)上,另一端热缩到所述线缆(30)上,
所述线缆(30)的屏蔽层(32)被夹持在所述热缩管(160)和所述屏蔽壳(140)之间并经由铜箔被焊接到所述屏蔽壳(140)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密封胶(102),填充在所述屏蔽壳(140)的后端口中,以密封所述屏蔽壳(140)的后端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缆(30)的芯线(31)从所述屏蔽壳(140)的后端口伸入所述屏蔽壳(140)中,并且所述电阻元件(190)被设置在所述屏蔽壳(140)的后端口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还包括隔离套(91),所述隔离套(91)套装在所述电阻元件(190)的芯体上,使得所述电阻元件(190)的芯体与所述密封胶(102)隔离开。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定位端盖(170),分别组装到所述绝缘体(110)的前端上,用于分别定位所述多对端子(120、120’)的前端,
在每个定位端盖(170)上形成有一对定位孔(171),所述多对端子(120、120’)的前端分别穿过所述多个定位端盖(170)上的多对定位孔(171)。
13.一种线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器(10),所述第一连接器(10)为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10);和
线缆(30),具有芯线(31)和屏蔽层(32),
所述第一连接器(10)连接到所述线缆(30)的一端,所述线缆(30)的芯线(31)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器(10)的线缆端子(120),所述线缆(30)的屏蔽层(32)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器(10)的屏蔽壳(140)。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线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尾套(180),以嵌入注塑的方式成型在所述第一连接器(10)的热缩管(160)和所述线缆(30)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线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连接器(20),连接到所述线缆(30)的另一端上,
所述第二连接器(20)包括线缆端子,所述第二连接器(20)的线缆端子电连接至所述线缆(30)的芯线(31),使得所述第一连接器(10)的线缆端子(120)分别电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器(20)的线缆端子。
16.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或权利要求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线缆连接组件;和
对配连接器(50),适于与所述连接器(10)对配。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配连接器(50)包括对配屏蔽壳(51)和设置在所述对配屏蔽壳(51)中的多对对配端子(52);
当所述连接器(10)和所述对配连接器(50)对配在一起时,所述连接器(10)的屏蔽壳(140)电连接至所述对配屏蔽壳(51),所述连接器(10)的多对端子(120、120’)与所述多对对配端子(52)分别对配。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主板(40),所述对配连接器(50)安装在所述主板(40)上,
所述连接器(10)的电阻元件(190)的电阻值被设置成与所述主板(40)的阻抗相匹配。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10)的每个电阻元件(190)的电阻值被设置成等于100欧姆。
CN202121888755.1U 2021-08-10 2021-08-10 连接器、线缆连接组件和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2157718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88755.1U CN215771837U (zh) 2021-08-10 2021-08-10 连接器、线缆连接组件和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88755.1U CN215771837U (zh) 2021-08-10 2021-08-10 连接器、线缆连接组件和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71837U true CN215771837U (zh) 2022-02-08

Family

ID=80074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88755.1U Active CN215771837U (zh) 2021-08-10 2021-08-10 连接器、线缆连接组件和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718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084875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4374458A (en) Method of connecting a co-axial cable to a connector
US3721939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341459B1 (en) Multi-signal single pin connector
US7654856B2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strain relief member for cable
US9437982B2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ES293428U (es) Un zocalo para conexion electrica con un miembro de contacto exterior y miembros de contacto de un conectador de clavijas
US3302159A (en) Plugg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s
KR20120110068A (ko) Usb 커넥터
GB1060189A (en) Coaxial cable terminating means
US4830629A (en) Shie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wiring same
US5102344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s terminal for use with video equipment
US10193262B2 (en) Electrical device having an insulator wafer
US8033874B2 (en) Cable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s ensuring reliable connection with cables
CN215771837U (zh) 连接器、线缆连接组件和连接器组件
US4955828A (en) Multiple contact coaxial shell connector
CN115939888A (zh) 连接器、线缆连接组件和连接器组件
US7008273B2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6672913B1 (en) Plug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5807131A (en) Power cord having a barrel plug
CN214124168U (zh) 连接器
JPH0648773Y2 (ja) 分岐用の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及びプラグコネクタ
US6261127B1 (en) High speed, shielded cable assembly
EP0393670A3 (en) Self terminating connector and cable assembly
CN211907750U (zh) 一款带自密封结构的十四孔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