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23943U - 热压机构 - Google Patents

热压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23943U
CN214123943U CN202120182774.6U CN202120182774U CN214123943U CN 214123943 U CN214123943 U CN 214123943U CN 202120182774 U CN202120182774 U CN 202120182774U CN 214123943 U CN214123943 U CN 2141239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t
movable
hot pressing
fixed
pr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8277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18277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239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239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239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热压机构,包括热压台、热压板、以及驱动热压台和热压板相对运动的热压驱动组件,其中,热压台包括固定台、活动台、以及驱动活动台升降的活动驱动件;热压时,固定台和活动台齐平,用于承托电芯,热压驱动组件驱动热压台和热压板相互靠近、夹紧电芯、实现热压;下料时,热压台和热压板相互远离,活动驱动件进一步驱动活动台上升、带动电芯脱离固定台;由于热压台承接电芯时,电芯部分处于固定台上,部分处于活动台上,通过活动台顶升电芯后,电芯接触固定台的部分悬空,便于下料机构自悬空位置提取电芯。

Description

热压机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制造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压机构。
背景技术
制备好电芯后,需要对电芯进行热压,一方面,定型电芯,另一方面,激活电芯材质。制备好的电芯通常具有两种状态,一种是经过贴胶、结构较为稳定的电芯,另一种是未贴胶、结构容易松散的电芯。未贴胶的电芯热压后会膨胀,直接通过夹爪、机械手、吸盘等提取构件下料膨胀的电芯时,容易损害电芯结构。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热压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热压后电芯难以下料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热压机构,包括热压台、热压板、以及驱动热压台和热压板相对运动的热压驱动组件,热压台包括固定台、活动台、以及驱动活动台升降的活动驱动件;热压时,固定台和活动台共同承托电芯,且固定台和活动台用于承托电芯的面处于同一平面;下料时,活动驱动件驱动活动台上升、带动电芯脱离固定台,以便于下料机构提取电芯。
进一步地,热压台包括两个固定台,活动台设于两个固定台之间;两个固定台相对活动台宽度方向设置;活动台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活动驱动件相连。
进一步地,热压机构还包括加热块,固定台和活动台设置在加热块上,加热块加热、热量经由固定台和活动台传递到电芯上。
进一步地,热压机构还包括隔热块,加热块设置在隔热块上。
进一步地,热压机构还包括防粘层,设于热压台上,用于防止电芯粘黏在热压台上;热压机构还包括随动复位组件;防粘层的至少一端突出于热压台、并与随动复位组件相连;下料时,活动驱动件驱动活动台、带动防粘层上升,随动复位组件动作、以便于防粘层脱离固定台;下料结束,活动驱动件驱动活动台下降,随动复位组件反向动作、以便于防粘层回到初始位置。
进一步地,随动复位组件包括配重块,防粘层突出于热压台的部分与配重块相连;下料时,配重块随防粘层上升;下料结束,配重块通过自身重力带动防粘层下降。
进一步地,随动复位组件还包括沿配重块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限位块,用于引导配重块沿竖直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随动复位组件还包括设于第一限位块上的第二限位块,用于限制配重块的上升高度。
进一步地,随动复位组件还包括沿配重块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三限位块,两个第三限位块设于底板上;热压时,配重块两个第三限位块之间。
进一步地,防粘层相对的两端均突出于热压台、并分别与一个随动复位组件相连。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热压机构,包括热压台、热压板、以及驱动热压台和热压板相对运动的热压驱动组件,其中,热压台包括固定台、活动台、以及驱动活动台升降的活动驱动件;热压时,固定台和活动台齐平,用于承托电芯,热压驱动组件驱动热压台和热压板相互靠近、夹紧电芯、实现热压;下料时,热压台和热压板相互远离,活动驱动件进一步驱动活动台上升、带动电芯脱离固定台;由于热压台承接电芯时,电芯部分处于固定台上,部分处于活动台上,通过活动台顶升电芯后,电芯接触固定台的部分悬空,便于下料机构自悬空位置提取电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热压台的结构式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热压台的结构式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热压台和随动复位组件的结构式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热压台和随动复位组件的结构式示意图;
图5是图4省略活动驱动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热压机构的结构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好地展示附图内容,部分附图向左翻转90°以供阅读;但是,文中对应附图描述“左”、“右”、“上”、“下”等方向时,以图中标数的朝向为准;即,图中标数朝左设置时,方位以该图向右翻转90°时的情况为准。
本申请揭示了一种热压机构,包括热压台10、热压板20、以及驱动热压台10和热压板20相对运动的热压驱动组件30。
一实施方式中,参照图9,热压台10和热压板20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设置在下的热压台10用于承接构建好的电芯1,设置在上的热压板20与热压驱动组件30相连。电芯1到位,热压驱动件33驱动热压板20朝向热压台10运动,进而夹紧电芯1在热压台10和热压板20之间。热压后,热压驱动件33驱动热压板20远离热压台10、松开电芯1,以便于下料机构(未图示)取走电芯1。
其他实施方式中,热压驱动件30可以连接热压台10、进而驱动热压台10靠近或远离热压板20。或者,热压驱动件30可以包括两组、分别连接热压台10和热压板20,进而驱动二者靠近或远离彼此。
其中,根据电芯1的表面处理需要,热压台10和热压板20可以是表面平整的块状结构,也可以是表面具有纹路的块状结构。热压驱动件30可以采用气缸、电缸等驱动构件。下料机构可以采用夹爪、吸盘等提取搬运构件。
进一步地,本申请提供的热压台10包括固定台11、活动台12、以及驱动活动台12升降的活动驱动件13;热压时,固定台和活动台共同承托电芯1,且固定台和活动台用于承托电芯的面处于同一平面;下料时,活动驱动件13驱动活动台12上升、带动电芯1脱离固定台11,以便于下料机构提取电芯1。
容易理解的,固定台11和活动台12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能够保证电芯1被稳定承托。随着热压台10和热压板20相互靠近、电芯1被夹紧,承接面齐平的热压台10能够避免电芯1受挤压时变形。
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热压台10包括一个固定台11和一个活动台12。电芯1上料后,部分处于固定台11上、部分处于活动台12上。
需要注意的是,该实施例中,为避免电芯1被活动台12顶升后,由于重心靠外,脱离固定台11后从活动台12上掉落,可以让活动台12承接电芯1的重心位置,或者让活动台12的承接位置接近电芯1的重心位置,从而保证活动台12稳定地顶升电芯1。
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热压台10包括两个固定台11,活动台12设于两个固定台11之间;活动台12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一个固定台11相对;活动台12长度方向的两侧突出、分别与一个活动驱动件13相连。
该实施例中,电芯1上料后,活动台12承接电芯1的中部位置,两个固定台11分别承接一个侧部。由于电芯1主体呈长方体,活动台12承接电芯1的中部位置时,电芯1的重心就处于活动台12上;此时,活动台12能够稳定地顶升电芯1。
另外,该实施例中,由于活动台12被两个固定台11限定,两个固定台11之间形成了可供活动台12升降的通道,该通道能够起到导向作用,进一步限定活动台12的运动方向、保证热压台10稳定工作。
通过设置活动台12升降,能够在热压后顶起电芯1,使得电芯1之前处于固定台11上的侧部悬空,以便于下料机构从悬空的位置抓取电芯1。
为实现热压,需要加热热压台10,通过热压台10将热量传递给电芯1。一实施例中,可以在固定台11和活动台12中设置加热件14(例如电阻、加热棒等),通过加热件14做工,能够直接加热热压台10。
由于活动台12需要运动以配合固定台11承托电芯1、或者远离固定台11顶升电芯1,直接在活动台12中设置加热件14会使得设备的结构更复杂。为此,另一实施例中,热压机构还包括加热块40,固定台11和活动台12设置在加热块40上,加热块40加热、热量经由固定台11和活动台12传递到电芯1上。
该实施例中,加热件14设置在加热块40中。热压时,加热件14工作生热,热量经由加热块40传递到固定台11和活动台12上、再进一步传递到电芯1上。此时,热量经由传递最终作用于电芯1,固定台11和活动台12上的温度更统一,有利于提高热压的稳定性。
通过设置加热块40,一方面,方便设置加热件14,另一方面,加热块40能够增加存储的热量,方便热压机构稳定、持续工作。另外,由于加热件14与热压台10无关,电芯1换型时,能够根据需要快速更换不同版型的固定台11和活动台12。
进一步地,为了监控热压温度,还可以在固定台11和活动台12中设置有热电偶15。热电偶15能够检测温度,从而确保热压台10上传递的热量符合热压需要。热压台10上温度变化时,热电偶15能够反馈相关信息,以便于加热件14调整加热温度。
进一步地,热压机构还包括隔热块50,加热块40设置在隔热块50上。通过设置隔热块50隔开底板16和加热块40,能够避免高温的加热块40损害底板16,进而更方便热压机构的安装。
可知,热压过程中,电芯1受热、受压,容易粘黏在热压台10表面;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热压机构还包括防粘层2,设于热压台10上,用于防止电芯1与热压台10粘黏。
防粘层2用于隔开电芯1和热压台10表面,从而防止电芯1粘黏在热压台10上。防粘层2至少能够遮盖部分热压台10、并承接电芯1。使用时,防粘层2被张紧、贴合在热压台10表面,待热压的电芯1置于防粘层2上、从而避免与热压台10直接接触。
防粘层2可以由防粘材料制成,也可以在表面涂覆有防粘材料。防粘材料可以是陶瓷、Teflon、PET等等。为避免防粘层2的厚度影响传热,防粘层2可设置为薄片状。
一实施例中,热压机构可以包括多组防粘层2,分别设置在固定台11和活动台12上。此时,由于固定台11和活动台12上的防粘层2彼此独立、互不影响,活动台12在活动驱动件13的驱动下运动时,不会影响防粘层2的正常使用。
又一实施例中,热压机构可以仅包括一组防粘层2,该组防粘层2能够同时覆盖固定台11和活动台12用于承接电芯1的位置。由于防粘层2设置在热压台10的表面,活动台12顶升电芯1时,会同时顶起防粘层2,导致防粘层2位于热压台10上的部分变多。因此,需要防粘层2既能够在热压时贴合热压台10表面、又能够在下料时随活动台12运动并脱离固定台11。
例如,参照图5和图6、以及图7和图8,固定台11和活动台12齐平时,防粘层2处于热压台10上的部分水平贴合热压台10表面;随着活动台12上升,防粘层2贴合活动台12的部分随之上升;最终,防粘层2位于热压台10上的部分与固定台11的承接面构成截面为等腰梯形的棱柱。可知,固定台11和活动台12齐平时,贴合在热压台10表面的防粘层2长度为A时,随着防粘层2的上升,水平投影落在热压台10上的防粘层2、其长度大于A。
为了补偿防粘层2增加的长度,固定台11和活动台12齐平时,防粘层2至少有一端突出于热压台10;防粘层2随活动台12上升时,突出的部分可以作为补充的长度、被牵引入热压台10。
需要补充的是,该实施例中,防粘层2有一端突出于热压台10时,与突出端相对的另一端,需要与热压台10相对固定设置。例如,参照图3,防粘层2的右端突出于热压台10,但左端固定在热压台10上;此时,防粘层2的其他端部均不与热压台10相连;如此,防粘层2随活动台12上升时,左端的连接位置固定不动,右端的突出部分向左运动、进入热压台10、进行补偿。
此时,与突出端相对的另一端可以粘贴在热压台31上、也可以通过螺钉等固定件锁紧在热压台31上,还可以通过夹具、吸盘等能够提取防粘层10的构件固定在热压台31上。
需要注意的是,为避免妨碍防粘层2随活动台12上升,当防粘层2有一端与热压台10相对固定设置时,其他端部均为自由端(即不与热压台10相连)。其他实施例中,除了突出端长至自热压台10一侧突出,其他自由端均可以长至突出于热压台10。
可知,为避免活动台12升降时与固定台11相互摩擦,固定台11和活动台12齐平时,二者之间存在间隙,但间隙较小,不会影响热压台10对电芯1的正常承托。设置一组防粘层2时,该组防粘层2能够遮盖间隙,避免电芯1处于间隙的部位无法完成热压。
一次电芯1下料完成,活动台12和防粘层2需要回到初始位置,即活动台12与固定台11齐平,而防粘层2被张紧、并贴合在热压台10表面。为保证防粘层2回到初始位置,热压机构还包括随动复位组件60,与防粘层2突出于热压台10的端部相连;下料时,活动驱动件13驱动活动台12、带动防粘层2上升,随动复位组件60动作、以便于防粘层2脱离固定台11;下料结束,活动驱动件13驱动活动台12下降,随动复位组件60反向动作、以便于防粘层2回到原位、紧贴在热压台10表面。
具体地,活动台12上升时,随动复位组件60能够配合防粘层2运动或者释放防粘层2,从而补偿热压台10上防粘层2变形的长度需要。活动台12下降后,随动复位组件60能够回收防粘层2,带动防粘层2回到初始位置。
一实施例中,随动复位组件60可以采用收放卷机构(例如电机驱动的收卷轴);固定台11和活动台12齐平时,防粘层2部分贴合在热压台10表面,部分收卷在随动复位组件60中;活动台12上升,收放卷机构逐渐释放防粘层2,以便于防粘层2随之上升;活动台12下降后,收放卷机构回收防粘层2,使得防粘层2重新贴紧热压台10。
另一实施例中,随动复位组件60可以包括可伸缩的弹性件(例如弹簧),弹性件一端固定设置,另一端连接防粘层2。此时,活动台12上升、防粘层2随动时,防粘层2的内力与弹性件的弹性力相互作用,使得弹性件变形;活动台12下降后,弹性件恢复原状,进而使得防粘层2重新贴紧热压台10。
又一实施例中,随动复位组件60包括配重块61,防粘层2突出于热压台10的部分与配重块61相连;下料时,配重块61随防粘层2上升;下料结束,配重块61通过自身重力带动防粘层2下降。
其中,配重块61为质量较大的块体,活动台12上升时,活动驱动件13的驱动力带动防粘层2和配重块61一起上升;活动台12下降后,配重块61自然下落、带动防粘层2重新贴紧热压台10。
另外,为方便配重块61与防粘层2相连,可将配重块61配置为两部分;将防粘层2置于配重块61的两部分之间,利用螺丝等连接构件固定这两部分,即可实现配重块61与防粘层2的连接。
进一步地,该实施例中,随动复位组件60还包括沿配重块6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限位块62,设于热压台10上、用于引导配重块61沿竖直方向运动;上升时,配重块61长度方向的两端被两个第一限位块62限定,从而避免配重块61偏移。
具体可参照图4至图8,两个第一限位块62之间构成了可供配重块61运动的通道,而第一限位块62面向配重块61的端部表面构成了配重块61运动的导向面。两个导向面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当配重块61从通道中经过时,其两端分别被一个导向面限定。两个导向面配合,限制配重块61只能在通道中沿竖直方向运动,从而保证配重块61动作的准确性。
另外,容易理解的,由于防粘层2随活动台12上升,防粘层2在活动台12外、水平投影在固定台11上的部分会倾斜;也就是说,配重块61上升时,除了有竖直向上的运动趋势,还有朝向活动台12运动的趋势。因此,通过设置两个第一限位块62、利用导向面构成可供配重块61运动的通道,既能够实现配重块61的上升和下降,又不会妨碍防粘层2朝向活动台12倾斜。
进一步地,随动复位组件60还包括设于第一限位块62上的第二限位块63,用于限制配重块61的上升高度。随动复位组件60可以包括两个第二限位块63、分别设置在一个第一限位块62上。第二限位块63可以设置在第一限位块62的任意位置,只要其部分突出在两个第一限位块62构成的、可供配重块61运动的通道中即可。如此,配重块61持续上升时,会撞到第二限位块63,而第二限位块63会阻止配重块61继续上升,进而保证设备的使用安全。
进一步地,随动复位组件60还包括沿配重块6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三限位块64,设于底板16上、用于限定配重块61的初始位置;固定台11和活动台12齐平时,配重块61处于底板16上,配重块61长度方向的两端被两个第三限位块64限定,进而确保防粘层2状态稳定。
其中,底板16用于安装热压台10。由于配重块61的质量较大,如果其悬空张紧防粘层2、使得防粘层2紧贴热压台10表面,容易拉断防粘层2、破坏防粘层2的结构。因此,固定台11和活动台12齐平时,可以使得配重块61处于底板16上、并正好张紧防粘层2。一次电芯1下料结束,配重块61下降,回到底板16上。通过在底板16上设置两个第三限位块64,能够保证配重块61的初始位置固定,进而保证防粘层2复位后保持同样的位置和状态被张紧。
具体可参照图4至图8,两个第三限位块64之间构成了可容置配重块61的空间。配重块61处于底板16上时,其两端被两个第三限位块64限制。
另一实施方式中,防粘层2相对的两端均突出于热压台10、并分别与一个随动复位组件60相连。具体参照图4,防粘层2的左右两端均突出于热压台10;此时,随着活动台12上升,防粘层2的左端自下而上右倾斜、右端自下而上左倾斜,突出的两端分别能够补偿对应方向的提升需要。
该实施方式中,两个随动复位组件60分别动作,用于配合防粘层2运动、以补偿热压台10上防粘层2变形的长度需要;或者用于回收防粘层2,以便于防粘层2回到初始位置。
通过设置两个随动复位组件60,一方面,两个随动复位组件60相互配合,能够保证防粘层2稳定地张紧在热压台10上;另一方面,能够减少仅设置一个随动复位组件60时,该随动复位组件60的工作量。例如,防粘层2一端突出在外、与一个随动复位组件60相连,与之相对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热压台10时,活动台12上升,随动复位组件60需要释放长度为L的防粘层2以补偿上升时防粘层2的变化;当防粘层2相对的两端均突出在外、分别与一个随动复位组件60相连时,活动台12上升,任一随动复位组件60只需要释放长度为L/2的防粘层2,就能实现补偿;因此,设置两个随动复位组件60,能够更快捷地实现防粘层2的上升和复位。
其他实施方式中,防粘层2可以有三个甚至更多的侧边突出在热压台10外、与一个随动复位组件60相连,只要保证防粘层2具有能够补偿顶升时长度变化的需要即可。
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部件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部件,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部件,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部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热压机构,包括热压台(10)、热压板(20)、以及驱动所述热压台(10)和所述热压板(20)相对运动的热压驱动组件(30),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压台(10)包括固定台(11)、活动台(12)、以及驱动所述活动台(12)升降的活动驱动件(13);
热压时,所述固定台(11)和所述活动台(12)共同承托电芯(1),且所述固定台(11)和所述活动台(12)用于承托所述电芯(1)的面处于同一平面;
下料时,所述活动驱动件(13)驱动所述活动台(12)上升、带动所述电芯(1)脱离所述固定台(11),以便于下料机构提取所述电芯(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压台(10)包括两个所述固定台(11),所述活动台(12)设于两个所述固定台(11)之间;
两个所述固定台(11)相对所述活动台(12)宽度方向设置;
所述活动台(12)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活动驱动件(13)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压机构还包括加热块(40),所述固定台(11)和所述活动台(12)设置在所述加热块(40)上,所述加热块(40)加热、热量经由所述固定台(11)和所述活动台(12)传递到电芯(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压机构还包括隔热块(50),所述加热块(40)设置在所述隔热块(50)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热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压机构还包括防粘层(2),设于所述热压台(10)上,用于防止电芯(1)粘黏在所述热压台(10)上;所述热压机构还包括随动复位组件(60);
所述防粘层(2)的至少一端突出于所述热压台(10)、并与所述随动复位组件(60)相连;
下料时,所述活动驱动件(13)驱动所述活动台(12)、带动所述防粘层(2)上升,所述随动复位组件(60)动作、以便于所述防粘层(2)脱离所述固定台(11);
下料结束,所述活动驱动件(13)驱动所述活动台(12)下降,所述随动复位组件(60)反向动作、以便于所述防粘层(2)回到初始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复位组件(60)包括配重块(61),所述防粘层(2)突出于所述热压台(10)的部分与所述配重块(61)相连;
下料时,所述配重块(61)随所述防粘层(2)上升;下料结束,所述配重块(61)通过自身重力带动所述防粘层(2)下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复位组件(60)还包括沿所述配重块(6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限位块(62),用于引导所述配重块(61)沿竖直方向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复位组件(60)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限位块(62)上的第二限位块(63),用于限制所述配重块(61)的上升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复位组件(60)还包括沿所述配重块(6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三限位块(64),两个所述第三限位块(64)设于底板(16)上;
热压时,所述配重块(61)处于两个所述第三限位块(64)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粘层(2)相对的两端均突出于所述热压台(10)、并分别与一个所述随动复位组件(60)相连。
CN202120182774.6U 2021-01-22 2021-01-22 热压机构 Active CN2141239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82774.6U CN214123943U (zh) 2021-01-22 2021-01-22 热压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82774.6U CN214123943U (zh) 2021-01-22 2021-01-22 热压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23943U true CN214123943U (zh) 2021-09-03

Family

ID=77495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82774.6U Active CN214123943U (zh) 2021-01-22 2021-01-22 热压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239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192547A1 (en) Control and monitoring system for thin die detachment and pick-up
WO2005122237A1 (ja) 部品実装方法及び部品実装装置
KR102117726B1 (ko) 압착 장치 및 압착 방법
KR100371506B1 (ko) 액정패널을 외부구동회로에 연결시키는 열압착장치
CN113411968B (zh) 一种金属基印刷电路板层压设备
CN214123943U (zh) 热压机构
CN210489760U (zh) 电芯整形装置
CN111683462A (zh) 柔性电路板折弯定型设备
KR100709614B1 (ko) 칩 본딩장치
CN215720048U (zh) 一种保压装置
US20110174442A1 (en) Bonding apparatus
CN214226983U (zh) 热压设备
KR101508892B1 (ko) 첩부 장치 및 첩부 방법
JP2002043336A (ja) 電子部品圧着装置
CN114999970B (zh) 一种含压力反馈的自重压合装置及压合系统
CN115206849A (zh) 一种含压力反馈的伺服压合工装及压合系统
KR20130004036U (ko) 기판 이송 유닛 및 이를 갖는 기판 몰딩 장치
KR20220115520A (ko) 기판 첩부 장치 및 기판 첩부 방법
CN115534381A (zh) 一种基于基板保压的液压式保压工装及保压系统
CN214726707U (zh) 防粘层快换机构及热压机构
CN115727051A (zh) 砝码堆叠式高精度加热保压设备
CN115157745A (zh) 保压设备
CN117039095A (zh) 电芯热压装置与热压方法
CN218887265U (zh) 一种电芯热压装置及电池生产设备
CN110692155B (zh) 用于制造燃料电池堆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