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22936U - 一种滤光条及触摸边框组件及交互平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滤光条及触摸边框组件及交互平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22936U
CN214122936U CN202023060181.7U CN202023060181U CN214122936U CN 214122936 U CN214122936 U CN 214122936U CN 202023060181 U CN202023060181 U CN 202023060181U CN 214122936 U CN214122936 U CN 2141229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infrared
touch
filter strip
position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6018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玉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Chuangz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Chuangz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Chuangz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Chuangz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6018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229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229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229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滤光条,设计显示设备制造的技术领域,将滤光条本体中,处于收容腔中的红外PCB板设有红外管的一端朝出射面方向倾斜设置,能够使红外管射出的红外线相对于滤光条的安装平面倾斜,从而对滤光条安装过程中后仰导致红外管射出的红外线倾斜角度进行补偿,解决红外触摸精度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触摸边框组件以及一种交互平板,包括上述的滤光条、面框以及显示模组,触摸边框组件包括第一状态以及第二状态;第一状态下,面框与背板之间具有间隙,且红外管出射方向倾斜于触摸面;第二状态下,面框抵贴于背板,且红外管出射方向平行于触摸面,从而设备在装配完成后保证较高的红外触摸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滤光条及触摸边框组件及交互平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设备制造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滤光条及触摸边框组件及交互平板。
背景技术
红外线技术触摸屏是由装在触摸屏面框内的红外线发射元件与接收感元件构成的一种交互式屏幕,在屏幕表面上,形成红外线探测网,任何触摸物体可改变触点上的红外线而实现触摸屏操作。
现有的红外触摸屏的边框一般采用面框包围显示模组的结构,面框的一端嵌有滤光条,而面框的另一端则与显示模组的背板实现安装配合,而为了节省安装空间,背板与面框之间一般会在红外触摸屏的侧部实现安装连接,多采用如螺钉、螺栓等连接件进行固定,背板为了装入显示模组的后部,需要与面框之间保留有安装间隙,以确保面框能套在背板的外侧,而通过连接件进行固定,能够将面板抵压固定在背板上。但是,在背板与面框进行固定的时候,由于面框上的滤光条与面框与背板固定的位置分别位于显示模组的相对两侧,因此,在面框朝背板方向抵压过程中,滤光条会被面框带动从而朝远离显示模组的一侧后仰,导致滤光条出射的红外线与显示模组上的触摸面形成一定的夹角,难以将信号传递到接收单元,出现屏幕触摸不良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滤光条,红外管朝向倾斜于滤光条,补偿滤光条安装过程的后仰角度,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触摸边框组件,让面框与背板安装配合后,红外管的红外线出射方向能够平行于触摸面,提高触摸反馈精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交互平板,将上述触摸边框组件应用在显示屏中,解决交互平板触摸不良、异常的情况。
为达上述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滤光条,包括滤光条本体,所述滤光条本体内部形成有中空的收容腔,所述滤光条本体的一侧形成有能够让红外线从所述收容腔穿透射出的出射面;红外PCB板,设置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红外PCB板上设置有用于射出红外线的红外管,所述红外管正对于所述出射面设置;所述红外PCB板设有所述红外管的一端朝所述出射面方向倾斜设置。
为达上述目的之二,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摸边框组件,包括上述的滤光条、面框以及显示模组,所述面框设置在所述显示模组的周部;所述显示模组一侧表面形成触摸面,所述滤光条本体设置于所述面框厚度方向的一端,且所述出射面设置在所述触摸面背离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所述显示模组背离所述触摸面的一侧设置有背板,所述面框非设置有所述滤光条本体的一端与所述背板固定连接;所述触摸边框组件包括第一状态以及第二状态;第一状态下,所述面框与所述背板之间具有间隙,且所述红外管出射方向倾斜于所述触摸面;第二状态下,所述面框抵贴于所述背板,且所述红外管出射方向平行于所述触摸面。
为达上述目的之三,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再一方面,提供一种交互平板,包括上述的触摸边框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将滤光条内的红外PCB板设有红外管的一端朝出射面方向倾斜设置,能够使红外管射出的红外线相对于滤光条的安装平面(触摸屏面)倾斜,红外PCB板的倾斜角度具体需要根据滤光条安装过程中的后仰角度来决定,从而对滤光条安装过程中后仰导致红外管射出的红外线倾斜角度进行补偿,从而让红外线能够射向与红外管相对的接收单元,提高触摸精度,避免触摸不良、异常的情况。
而将上述的滤光条应用在触摸边框组件以及交互平板当中,使边框组件在面框与背板还未相对抵压固定且具有间隙的第一状态下,红外管出射方向倾斜于触摸面,而在面框抵压固定与面板的第二状态下,红外管出射方向平行于触摸面,在第一状态下红外线与触摸面之间的角度,等于滤光条从第一状态到第二状态过程中的后仰角度,从而对红外线的后仰角度进行补充,达到上述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滤光条结构及触摸边框组件第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滤光条结构及触摸边框组件第二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面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滤光条本体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滤光条本体;11、收容腔;111、限位槽;12、出射面;13、第一定位板;14、第二定位板;15、第三定位板;16、安装板;17、出射部;171、第一连接板;172、第二连接板;173、开口;20、红外PCB板;21、红外管;30、面框;31、围板;32、第一折弯段;33、第二折弯段;34、容置槽;40、显示模组;41、钢化玻璃;411、触摸面;50、背板;51、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图4所示,为了提高利用红外线实现触摸功能的产品的触摸精度,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滤光条,其包括滤光条本体10,滤光条本体10优选呈长条状结构,其一般与红外触摸设备的显示区域边长相对应,从而能够让设备的显示区域均具备触摸反馈的功能,滤光条本体10内部沿其长度方向上形成有中空的收容腔11,在滤光条本体10的一侧形成有能够让红外线从收容腔11穿透射出的出射面12,滤光条本体10与出射面12一体成型,可采用PC或者塑胶材料制作,同样的,出射面12所在的一侧为滤光条本体10沿自身长度方向延伸的侧部,即,出射面12沿滤光条本体10的长度方向设置,这样,从收容腔11中出射的红外线就能够透过出射面12射出滤光条本体10,实现红外触摸功能,出射面12能够过滤掉除红外线以外的其他信号以及对红外线信号造成干扰的射线、光线,从而保证红外线信号能够保持相对较高的感应精度。
红外PCB板20设置于收容腔11内,红外PCB板20上设置有用于射出红外线的红外管21,红外管21正对于出射面12设置,从而让置于收容腔11内的红外管21所射出的红外线能够透过出射面12射出滤光条本体10,红外PCB板20设有红外管21的一端朝出射面12方向倾斜设置,一般情况下,滤光条本体10表面具有用于与相关设备安装配合的定位面或安装位,在滤光条本体10安装完成后,红外管21所出射的红外线一般与用于进行触摸的触摸面411相互平行,但在红外触摸设备安装固定完成后,滤光条会出现如背景技术中所述的后仰的情况,从而导致红外线无法准确对准与其相对的接收元件,由于红外PCB板20与红外管21在出厂后为相对固定的状态,因此,将红外PCB板20倾斜设置,能够让滤光条本体10在安装完成后,红外管21所出射的红外线倾斜于触摸面411,红外线与触摸面411之间的夹角位于滤光条本体10后仰的相反方向,从而让滤光条本体10在红外触摸设备安装过程中出现后仰的情况时能够对其后仰角度进行补偿,这里,在红外触摸设备未安装完成时,红外线触摸面411的夹角等于红外触摸设备安装完成后滤光条本体10后仰的角度,保证滤光条本体10与红外触摸设备均安装完成后,红外线能够平行于触摸面411,让红外线与与之相对的接收元件保持相对的状态。
具体的,滤光条本体10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定位板13、第二定位板14、第三定位板15以及安装板16,第一定位板13与安装板16之间设置有出射部17,出射部17上形成出射面12;第一定位板13、第二定位板14、第三定位板15、安装板16及出射部17的内壁共同围设形成收容腔11,具体的,第一定位板13、第二定位板14、第三定位板15以及安装板16均为条形板状结构,其长度基本一致,具体与红外触摸设备的显示区域边缘长度相对应,上述的板件在长度方向上的侧沿依次相连,具体为一体成型从而形成近似于矩形或与红外触摸设备安装位置形状相匹配的滤光条本体10结构,第一定位板13及第三定位板15相互平行且分别与第二定位板14及安装板16相互垂直,使其与红外触摸设备的安装框体内壁结构相匹配。
为了让红外PCB板20能够稳定置于收容腔11内,收容腔11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固定红外PCB板20的限位槽111,红外PCB板20至少一端卡置于限位槽111,限位槽111也可以为多个,具体的,限位槽111可以为开设在收容腔11内壁表面,收容腔11的内壁上加工凹陷于其内壁面的槽体,从而可将红外PCB板20能够卡置在槽体内,当然,也可在收容腔11的内壁上设置突出于其内壁面的凸块,凸块可沿收容腔11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其延伸方向与滤光条本体10的长度方向一致,凸块与肉容腔的内壁之间可形成限位槽111,也可设置多个凸块,凸块与凸块之间也可形成限位槽111,当然,为了便于红外PCB板20的多角度调节及固定,限位槽111可为多个,并相互平行沿收容腔11的内壁设置,这样,红外PCB板20就能够根据实际需求插接在不同的限位槽111内,并且,在限位槽111为多个的时候,红外PCB板20的相对两端能够分别卡置在不同的限位槽111内,以使红外PCB板20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安装,达到不同的倾斜角度。
具体的,限位槽111优选为一个,本例中的限位槽111设置于第三定位板15的内壁面,并由一个凸块与第二定位板14的内壁面配合所形成。在该具体方案中,红外PCB板20远离红外管21一端形成固定端并嵌入限位槽111,使红外PCB板20能够相对固定在收容腔11当中,红外PCB板20设有红外管21的一端朝第一定位板13方向延伸形成自由端,自由端可在第二定位板14与安装板16之间调节摆动,以使红外PCB板20能够在收容腔11内调节相对的角度,进而让红外管21所射出的红外线能够以红外PCB板20嵌入限位槽111的一端为旋转轴线旋转调节出射角度,而在滤光条本体10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了节省调节的时间,可先对红外触摸设备的面框30与背板50安装过程中滤光条本体10会后仰的角度进行计算,并将收容腔11的固定部分预先设置成能够补偿后仰角度的红外PCB板20前倾角度,从而无需再对红外PCB板20进行角度调整。
具体的,为了便于与红外触摸设备进行固定,出射部17凸出于第一定位板13以及安装板16,出射部17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板171以及第二连接板172,第一连接板171一端连接于第一定位板13并与第一定位板13共面,本例中,出射部17可与滤光条本体10中第一定位板13、第二定位板14、第三定位板15以及安装板16一体成型,当然,也可以仅设置为仅有第一连接板171、第二连接板172与第一连接板171、安装板16一体成型,出射面12嵌于第一连接板171与第二连接板172之间;第二连接板172一端与安装板16连接第二连接板172安装板16并垂直于安装板16,使第二连接板172与安装板16之间形成有可与红外触摸设备卡接配合的部位,在滤光条本体10应用在触摸边框组件中时,该部分用于卡住钢化玻璃41,并且,第二连接板172可抵压在钢化玻璃41的表面,第一连接板171第二连接板172第一连接板171与第二连接板172之间形成有与收容腔11连通的开口173,出射面12覆盖于开口173。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摸边框组件,具体将上述的滤光条应用在红外触摸设备的触摸边框组件中,能够让触摸边框组件的红外感应更加精确,保证边框组件在装配完成后红外线能够平行于触摸面411,除了包括了上述的滤光条以外,还包括面框30以及显示模组40,面框30设置在显示模组40的周部。
显示模组40一侧表面形成触摸面411,具体的,显示模组40一般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钢化玻璃41、OC以及膜片组件,钢化玻璃41远离OC的一侧形成上述的触摸面411,滤光条本体10设置于面框30厚度方向的一端,且出射面12设置在触摸面411背离显示模组40的一侧,与上述一样,第二连接板172与安装板16卡接在钢化玻璃41的外延,并且,第二连接板172抵压在钢化玻璃41表面。
进一步,显示模组40背离触摸面411的一侧设置有背板50,面框30非设置有滤光条本体10的另一端与背板50固定连接,背板50用于遮盖在设备的背部,以保护红外触摸设备的内部部件。
触摸边框组件包括装配未完成的第一状态以及装配完成的第二状态;第一状态下,面框30与背板50之间具有间隙51,且红外管21出射方向倾斜于触摸面411,使红外线与触摸面411之间形成有夹角α,且角度形成于红外管21靠近触摸面411的一侧;第二状态下,面框30抵贴于背板50,且红外管21出射方向平行于触摸面411。
由于出射面12与面框30及背板50间的连接部分别位于显示模组40的相对两侧,且滤光条本体10具有出射面12的一侧与面框30相对固定,因此,在面框30与背板50之间的间隙51收窄时,面框30的上部会带动滤光条本体10朝远离显示模组40的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滤光条本体10中的红外PCB板20后倾,但由于上述的滤光条内的红外PCB板20做了前倾的设置,因此,在滤光条本体10被带动后仰时,红外PCB板20的前倾角度刚好能补偿滤光条本体10的后仰角度,两者角度一致的情况下,在面框30与背板50实现第二状态时,红外管21从出射面12所射出的红外线刚好与触摸面411平行,从而保证与之相对的接收元件能够准确接收到由红外管21射出的红外线。
作为面框30的具体实施方案,面框30包括围板31以及由围板31的上沿折弯形成的第一折弯段32,第一折弯段32与背板50之间的相对角度与第一定位板13及第二定位板14的相对角度匹配,且结构也相互匹配,使围板31与第一折弯段32能够配置于第一定位板13与第二定位板14的外部,围板31与第一折弯段32构成用于固定滤光条本体10的容置槽34;围板31的下沿与背板50固定连接。
为了让滤光条本体10能够更加稳定地置于容置槽34当中,围板31的下沿与围板31之间折弯形成有第二折弯段33,第二折弯段33及第一折弯段32分别与围板31相互垂直以形成容置槽34,第二折弯段33与围板31的相对角度与第二定位板14和第三定位板15的相对角度一致,并且,围板31的长度与第二定位板14的长度匹配,这样,滤光条本体10就能完全卡置于容置槽34中。
本例中,围板31的下沿与第二折弯段33之间相互垂直,从而让围板31的下沿与围板31本身相互平行,具体的,背板50的侧沿与背板50本体之间呈折弯处理,使背板50的侧延与围板31的下沿相互平行,且背板50的侧沿与围板31的下沿之间设置有可将围板31抵向背板50的连接件,连接件可以是螺丝,螺栓等可将面框30抵向背板50的连接件,面框30的下沿与背板50的侧延相互平行,能够让第二状态下面框30与背板50相互匹配,从而提高两者间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施例最后还提供一种交互平板,将上述的触摸边框组件应用在交互平板中,从而能够达到上述的技术效果,提高交互平板的触摸灵敏度、精度,避免误触、错触等问题。
在交互平板的应用当中,设置有滤光条本体10的面框30设置在显示屏的显示模组40的周部,当面框30与设置在显示模组40背部的背板50通过侧部固定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后,面框30会带动其内嵌的滤光条本体10朝远离触摸面411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滤光条本体10与触摸面411之间的倾角发生改变,从而带动滤光条本体10内的红外PCB板20与触摸面411之间的角度发生改变,红外PCB板20与触摸面411之间的角度会朝趋于90°垂直的方向摆转,最终,在面框30与背板50完全固定后,红外PCB板20与触摸面411之间形成90°,从而让红外管21出射的红外线与触摸面411平行,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滤光条,其特征在于,包括:
滤光条本体(10),所述滤光条本体(10)内部形成有中空的收容腔(11),所述滤光条本体(10)的一侧形成有能够让红外线从所述收容腔(11)穿透射出的出射面(12);
红外PCB板(20),设置于所述收容腔(11)内,所述红外PCB板(20)上设置有用于射出红外线的红外管(21),所述红外管(21)正对于所述出射面(12)设置;
所述红外PCB板(20)设有所述红外管(21)的一端朝所述出射面(12)方向倾斜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光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条本体(10)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定位板(13)、第二定位板(14)、第三定位板(15)以及安装板(16),所述第一定位板(13)与所述安装板(16)之间设置有出射部(17),所述出射部(17)上形成所述出射面(12);
所述第一定位板(13)、所述第二定位板(14)、所述第三定位板(15)、所述安装板(16)及所述出射部(17)共同围设形成所述收容腔(11),所述第一定位板(13)及所述第三定位板(15)相互平行且分别与所述第二定位板(14)及所述安装板(16)相互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光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腔(11)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固定所述红外PCB板(20)的限位槽(111),所述红外PCB板(20)至少一端卡置于所述限位槽(1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光条,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111)设置于所述第三定位板(15)的内壁面;
所述红外PCB板(20)远离所述红外管(21)一端形成固定端并嵌入所述限位槽(111),所述红外PCB板(20)设有所述红外管(21)的一端朝所述第一定位板(13)方向延伸形成自由端,所述自由端可在所述第二定位板(14)与所述安装板(16)之间调节摆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光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射部(17)凸出于所述第一定位板(13)以及安装板(16),所述出射部(17)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板(171)以及第二连接板(172);
所述第一连接板(171)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定位板(13)并与所述第一定位板(13)共面;所述第二连接板(172)一端与所述安装板(16)连接第二连接板(172)安装板(16)并垂直于所述安装板(16),第一连接板(171)第二连接板(172)所述第一连接板(171)与所述第二连接板(172)之间形成有与所述收容腔(11)连通的开口(173),所述出射面(12)覆盖于所述开口(173)。
6.一种触摸边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滤光条、面框(30)以及显示模组(40),所述面框(30)设置在所述显示模组(40)的周部;
所述显示模组(40)一侧表面形成触摸面(411),所述滤光条本体(10)设置于所述面框(30)厚度方向的一端,且所述出射面(12)设置在所述触摸面(411)背离所述显示模组(40)的一侧;
所述显示模组(40)背离所述触摸面(411)的一侧设置有背板(50),所述面框(30)非设置有所述滤光条本体(10)的一端与所述背板(50)固定连接;
所述触摸边框组件包括第一状态以及第二状态;第一状态下,所述面框(30)与所述背板(50)之间具有间隙(51),且所述红外管(21)出射方向倾斜于所述触摸面(411);第二状态下,所述面框(30)抵贴于所述背板(50),且所述红外管(21)出射方向平行于所述触摸面(4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摸边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框(30)包括围板(31)以及由所述围板(31)的上沿折弯形成的第一折弯段(32),所述围板(31)与所述第一折弯段(32)构成用于固定所述滤光条本体(10)的容置槽(34);所述围板(31)的下沿与所述背板(50)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摸边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31)的下沿与所述围板(31)之间折弯形成有第二折弯段(33),所述第二折弯段(33)及所述第一折弯段(32)分别与所述围板(31)相互垂直以形成所述容置槽(3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摸边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50)的侧沿与所述围板(31)的下沿相互平行,且所述背板(50)的侧沿与所述围板(31)的下沿之间设置有可将所述围板(31)抵向所述背板(50)的连接件。
10.一种交互平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摸边框组件。
CN202023060181.7U 2020-12-16 2020-12-16 一种滤光条及触摸边框组件及交互平板 Active CN2141229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60181.7U CN214122936U (zh) 2020-12-16 2020-12-16 一种滤光条及触摸边框组件及交互平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60181.7U CN214122936U (zh) 2020-12-16 2020-12-16 一种滤光条及触摸边框组件及交互平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22936U true CN214122936U (zh) 2021-09-03

Family

ID=77512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60181.7U Active CN214122936U (zh) 2020-12-16 2020-12-16 一种滤光条及触摸边框组件及交互平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2293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97962A (zh) * 2022-07-06 2022-09-23 深圳市康冠商用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具有射频信号处理功能的红外触摸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97962A (zh) * 2022-07-06 2022-09-23 深圳市康冠商用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具有射频信号处理功能的红外触摸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3621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small picture frame region
KR100530141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US7876398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CN214122936U (zh) 一种滤光条及触摸边框组件及交互平板
US8834008B2 (en) Display module, display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television set
CN216286085U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US5339178A (en) LCD assembly with light pipe having lightguides extending from surface to surface and retain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lightpipe
EP3497514B1 (en) Display device with backlight unit
US20040090766A1 (en)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CN102111981B (zh) 电子装置
CN110824767A (zh) 一种显示面板
US6917397B2 (en) Connector, backlight assembly lamp unit including the connector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the same
CN211264206U (zh) 边框结构及触控一体机
KR101707117B1 (ko) 표시 장치
CN211426987U (zh) 光学膜片组件、直下式背光模组、液晶显示屏及终端设备
CN219418394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10896291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5954690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19574552U (zh) 一种结构稳定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CN215729713U (zh) 触控装置
CN216718853U (zh) 一种屏幕框体及屏幕
KR102208127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220252336U (zh) 支撑框和显示装置
US20050190317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backlight module thereof and light assembly of backlight module
CN210376937U (zh) 用于室外充电桩的液晶显示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