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52336U - 支撑框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支撑框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52336U
CN220252336U CN202321729130.XU CN202321729130U CN220252336U CN 220252336 U CN220252336 U CN 220252336U CN 202321729130 U CN202321729130 U CN 202321729130U CN 220252336 U CN220252336 U CN 2202523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limiting
limiting plate
frame
front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2913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晓娣
李响
王伯长
石阳
万争艳
韩天洋
赵锬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2913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523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523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523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撑框和显示装置,支撑框包括背板、中框、前框和紧固件。其中,背板包括连接的底板和侧板;中框包括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和连接板,三者共同围成用于容纳侧板容纳空间,第一限位板抵靠于侧板的远离底板的一侧,第二限位板抵靠于侧板的靠近底板的一侧;侧板和第一限位板卡接限位;前框固定连接于第一限位板的远离侧板的一侧;紧固件固定前框、第一限位板和背板。在上述设置中,可先将侧板和第一限位板卡接以实现连着的定位,之后,再利用紧固件锁死前框、背板和中框。通过上述方式,可有效提升三者在组装过程中的对位精度,实现各部件紧密连接。

Description

支撑框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撑框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随着显示技术与控制技术的不断融合和发展,较大屏幕的显示屏幕越来越受到用户的欢迎。然而,在大屏显示系统工程领域中,支撑框组装难度大幅增加。如何保证支撑框中各部件的对位精度,并且,保证各部件紧密连接,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支撑框及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支撑框组装困难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支撑框,所述支撑框包括:
背板,包括连接的底板和侧板;
中框,包括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和所述连接板共同围成用于容纳所述背板的侧板的容纳空间,所述第一限位板抵靠于所述侧板的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第二限位板抵靠于所述侧板的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侧板和所述第一限位板卡接限位;
前框,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板的远离侧板的一侧;
紧固件,穿设于所述前框、第一限位板和所述侧板,并固定连接所述前框、中框和背板。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框还包括卡接结构,所述卡接结构包括限位凸起和限位通槽,所述限位凸起和所述限位通槽中的一个设置于所述背板的侧板,另一个设置于所述中框的第一限位板。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背板,所述限位通槽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板;
所述限位凸起包括限位平面,所述限位平面抵靠于所述限位通槽的壁面,所述限位通槽的壁面对所述限位平面施加远离所述底板的作用力;和/或,所述限位凸起包括引导平面,所述引导平面倾斜设置;和/或,所述限位凸起的靠近所述前框的表面和所述第一限位板的靠近所述前框的表面所处的表面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框用于固定显示模组,所述限位平面所处的表面和所述显示模组所处的表面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背板,所述限位通槽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板;
所述侧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相较于所述第一板体靠近所述第二限位板,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第二板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凸起的靠近所述前框的表面、所述第一限位板的靠近所述前框的表面以及所述第一板体的靠近所述前框的表面所处的表面重合;和/或,
所述限位凸起包括限位平面,所述限位平面抵靠于所述限位通槽的壁面,所述限位平面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存在第一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通槽的靠近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一侧延伸形成辅助凸起,所述辅助凸起固定于所述第一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中框的上端包括凹陷部和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朝向所述前框的表面相对于所述凹陷部的朝向所述前框的表面远离所述第二限位板,所述前框抵靠于所述凸起部,并与所述凹陷部之间存在第二间隙;
所述支撑框用于固定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柔性电路板,所述显示面板固定于所述中框上,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柔性走线部和电路板体,所述电路板体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板,所述柔性走线部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所述第二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中框的数量为多个,相邻的中框连接并围成首尾相接的结构,两个相邻的所述中框的第一限位板抵接并形成拐角结构;
所述支撑框还包括反射膜,所述反射膜的反射率低于所述第二限位板的反射率,所述反射膜贴附于所述第一限位板的远离所述第二限位板的表面,并且,所述反射膜远离所述拐角结构,并形成镂空区域。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和上述的支撑框;所述显示模组固定于所述支撑框。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光学膜材和显示面板;
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一端向远离底板的一端延伸形成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的厚度大于等于所述光学膜材的厚度;所述光学膜材固定于所述连接板的上方,所述显示面板固定于所述定位凸起的上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框和显示装置中,支撑框包括前框、背板和中框。其中,背板和中框可先可通过卡扣结构实现卡接限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两者的相对运动。之后,在将前框贴附于中框的第一限位板上,最后,利用紧固件将前框、背板和中框进行锁死。由于背板中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中框围成的容纳空间中,当紧固件分别对前框和背板的侧板施加相向的作用时,便可同步限制位于前框和侧板中的第一限位板的位置,从而实现对前框、中框和背板的三者的锁死限位。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再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又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又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框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显示装置1
支撑框10
显示模组20
显示面板21
光学膜材22
柔性电路板24
柔性走线部25
发光模组30
背板100
底板110
侧板120
第一壁面121
第二壁面122
第一板体123
第二板体124
第一间隙125
中框200
容纳空间201
开口202
第一限位板210
定位凸起211
第二限位板220
连接板230
凹陷部240
第二间隙241
凸起部250
前框300
紧固件400
卡接结构500
限位凸起510
限位平面511
引导平面512
限位通槽520
反射膜600
镂空区域7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的本申请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1,其包括支撑框10、显示模组20和发光模组30。显示模组20和发光模组30相互配合,以实现智能显示。支撑框10可对显示模组20进行支撑并包覆于其周侧并对其进行保护。
具体的,发光模组30设置于显示模组20和支撑框10围成的空间中,发光模组30发出的光能够达到显示模组20。显示模组20包括显示面板21、光学膜材22和柔性电路板。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1为液晶显示面板,其至少包括彩膜基板、阵列基板和液晶层。彩膜基板与阵列基板相对设置,液晶层位于彩膜基板与阵列基板之间。阵列基板可控制液晶层中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进而控制发光模组30发出的光透过液晶层的强度。透光液晶层的光在彩膜基板的作用下,可显示对应的颜色。光学膜材22自上至下依次包括反射偏光膜(DBEF)、棱镜(Prism)、扩散片(Diffuser)和扩散板(dp),其适用于对接收到的、发光模组发出的光进行扩散和增量。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膜片组合。柔性电路板包括柔性走线部(例如:覆晶薄膜(COF))和电路板体(例如:印刷线路板)。柔性走线部可发生弯折,并用于电性连接显示面板21和电路板体,以使显示面板21可获得对应的电信号。由此,在发光模组30、阵列基板、液晶层、彩膜基板和电路板的作用下,显示模组20可进行正常显示。在实际制作过程中,需先组装得到支撑框10,之后,再将支撑框10和显示模组20进行组合固定,以形成显示装置1。
继续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框10包括背板100、中框200、前框300和紧固件400。
其中,背板100包括连接的底板110和侧板120。发光模组30包括灯珠,灯珠固定于底板110上,侧板120包括沿自身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壁面121和第二壁面122。第一壁面121相较于第二壁面122远离底板110。
中框200包括第一限位板210、第二限位板220和连接板230,连接板230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限位板210和第二限位板220。第一限位板210、第二限位板220和连接板230共同围成用于容纳背板100的容纳空间201。具体的,侧板120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容纳空间201中。第一限位板210抵靠于侧板120的远离底板110的一侧,即第一限位板210抵靠于第一壁面121。第二限位板220抵靠于侧板120的靠近底板110的一侧,即第二限位板220抵靠于第二壁面122。侧板120和第一限位板210卡接限位。在实际组装过程中,背板100和中框200可先通过卡接结构实现卡接限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两者的相对运动,以实现第一道限位操作。
前框300固定连接于第一限位板210的远离侧板120的一侧。在实际组装过程中,在背板100和中框200可接限位,将前框300靠近中框200,并抵靠于中框200的第一限位板210的远离背板100的一侧。在此过程中,背板100和中框200已被限位且不易产生相对运动,仅需对前框300的位置进行调整即可。最后,利用紧固件400固定前框300、中框200和背板100。具体的,紧固件400穿设于前框300、第一限位板210和侧板120,并固定连接前框300、中框200和背板100。
在本申请中,先将背板100和中框200卡接,实现第一道限位。之后再利用紧固件400将前框300、背板100和中框200进行锁死,实现第二道限位。在此过程中,由于背板100中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中框200围成的容纳空间201中,换言之,背板100和前框300之间还存在中框200中的第一限位板210。当紧固件400的首尾分别对前框300和背板100的侧板120施加指向相向的作用时,便可将位于前框300和背板100之间的第一限位板210的位置锁死,即限制位于前框300和侧板120中的第一限位板210的位置,从而实现对前框300、中框200和背板100的三者的锁死限位。在上述设置中,利用两道限位,更好地限制背板100、中框200和前框300的相对位置关系,降低组装难度。
如图3所示,必要时结合图1和图2所示,支撑框10还包括卡接结构500,卡接结构500包括限位凸起510和限位通槽520。限位凸起510和限位通槽520中的一个设置于背板100的侧板120,另一个设置于中框200的第一限位板210。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凸起510设置于背板100的侧板120上,限位通槽520设置于中框200的第一限位板210上。在实际组装过程中,中框200的第一限位板210、连接板230和第二限位板220围成容纳空间201,并且,该容纳空间201在远离连接板230的一侧形成有开口202。背板100中的侧板120可通过开口202进入到容纳空间201中,并向连接板230的位置靠近,直至限位凸起510进入限位通槽520中,并且,侧板120抵靠在连接板230上。通过上述设置,可降低组装难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将限位凸起510设置在第一限位板210上,并将限位通槽520设置在背板100上。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凸起510包括限位平面511。限位平面511抵靠于限位通槽520的壁面,限位通槽520的壁面对限位平面511施加远离底板110的作用力。换言之,限位通槽520的壁面对侧板120施加远离底板110的作用力。同时,侧板120的顶端抵靠于连接板230上,连接板230对侧板120支架施加指向底板110的作用力。通过上述设置,可对背板100和中框200进行有效限位。
在实际组装过程中,支撑框10中的中框200可用于固定显示模组20,背板100中的底板110用于固定发光模组30,为了保证显示装置1各个位置较为均匀的显示效果,需要保证各个位置的发光模组30和显示模组20之间的距离相等,即保证各个位置中的中框200的用于固定显示模组20的区域和底板110的距离相等。此时,可利用卡接结构500实现上述效果。
具体的,限位凸起510的个数可以为多个,并且,多个显示限位平面511所处的表面和显示模组20所处的表面平行,换言之,可简单通过控制限位平面511所处的平面来决定显示模组20所处的平面,同时,由于限位平面511和背板100上的限位通槽520匹配,从而可保证与限位平面511相平行的显示模组20所处的平面和位于底板110上的发光模组30所处的平面相平行。有效避免在组装过程中,由于背板100和中框200出现偏转而导致的底板110和中框200的用于固定显示模组20的表面之间存在夹角的问题。在上述设置中,通过设置限位平面511,不仅可实现中框200和背板100的有效限位,还可保证显示模组20和发光模组30之间的位置关系,保证了显示装置1的显示效果。
结合图1-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板210的一端沿远离底板110的方向延伸形成定位凸起211。光学膜材22固定于连接板230的上方,显示面板21固定于定位凸起211的上方。限位平面511所处的平面需要和连接板230的远离底板110的表面以及定位凸起211的远离底板110的表面平行,以确保显示模组20所处的表面和限位平面511所处的表面平行。
进一步的,限位凸起510还包括引导平面512,引导平面512倾斜设置。通过上述设置,便于限位凸起510的形成,同时,有利于引导限位凸起510进入限位通槽520中,以实现背板100和中框200的卡接配合。
进一步的,限位凸起510的靠近前框300的表面和第一限位板210的靠近前框300的表面所处的表面重合。通过上述设置,当前框300抵靠于第一限位板210时,可同步抵靠于限位凸起510的表面,从而提升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前框300的外表面的表面平整度。
如图3所示,侧板120包括第一板体123和第二板体124,第二板体124相较于第一板体123靠近第二限位板220,限位凸起510位于第一限位板210上。在上述设置中,第二板体124内凹,以让渡部分空间以使限位凸起510可进入限位通槽520中。同时,第一板体123相对于第二板体124凸起,从而使得第一板体123、限位凸起510和第一板体123的靠近前框300的表面所处的表面存在重合的可能性。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凸起510的靠近前框300的表面、第一限位板210的靠近前框300的表面以及第一板体123的靠近前框300的表面所处的表面重合。当前框300抵靠于第一限位板210时,可同步抵靠于限位凸起510和第一板体123的表面,从而提升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前框300的外表面的表面平整度。
进一步的,限位平面511和第二板体124之间存在第一间隙125。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冲压工艺得到限位平面511,同时,在冲压工艺中,限位平面511和第二板体124撕破成型形成缺口,该缺口即为第一间隙125。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在限位通槽520的靠近第一限位板210的一侧延伸形成辅助凸起,辅助凸起固定于第一间隙125。在上述设置中,通过辅助凸起和第一间隙125的配合,可增加卡接结构500限位的稳定性。同时,充分利用冲压工艺中存在的第一间隙125,节约成本。
结合图1和图5所示,中框200的上端包括凹陷部240和凸起部250,凸起部250的朝向前框300的表面相对于凹陷部240的朝向前框300的表面远离第二限位板220。前框300抵靠于凸起部250,并与凹陷部240之间存在第二间隙241。当显示面板21固定于中框200上时,电路板体位于第一限位板210,柔性走线部25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第二间隙241。在上述设置中,由于柔性走线部25的一端需要连接水平放置显示面板21,另一端需要连接位于第一限位板210上的、竖直放置的电路板,因此,其需要发生形变,并且其形变量接近90度。凹陷部240为柔性走线部25提供了形变空间,以使柔性走线部25的远离底板110的一端不会凸出于中框200的远离底板110的一端,降低了后续对前框300的安装固定的难度。同时,可避免由于前框300对柔性走线部25施加压力而导致的柔性走线部25结构不稳定的情况。
另外,如图6所示,中框200的数量为多个,相邻的中框200连接并围成首尾相接的结构,两个相邻的中框200的第一限位板210抵接并形成拐角结构。发明人通过实验发现,中框200的反射率较高,容易在边缘位置出现光强较强的问题,从而导致显示模组20各个位置发光强度不均匀。为了解决该问题,可在支撑框10中增设反射膜600。反射膜600贴附于第二限位板220,该反射膜600的反射率低于中框200中第二限位板220的反射率。然而,反复试验后发现,通过在第二限位板220上贴附反射膜600,虽可降低边缘位置的发光强度,但是在相邻两个中框200的连接处会出现光强过弱的现象。为了解决该问题,发明人进行了以下改进,反射膜600贴附于第二限位板220的远离第一限位板210的表面,并且,反射膜600远离拐角结构,并形成镂空区域700。反射率较高的第二限位板220通过镂空区域700暴露出来,以提升拐角处的反射率,从而使得该区域的光强得以提升,进而提升显示面板21整体区域的发光强度均匀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附图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附图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支撑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包括:
背板,包括连接的底板和侧板;
中框,包括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和所述连接板共同围成用于容纳所述背板的侧板的容纳空间,所述第一限位板抵靠于所述侧板的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第二限位板抵靠于所述侧板的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侧板和所述第一限位板卡接限位;
前框,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板的远离侧板的一侧;
紧固件,穿设于所述前框、第一限位板和所述侧板,并固定连接所述前框、中框和背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还包括卡接结构,所述卡接结构包括限位凸起和限位通槽,所述限位凸起和所述限位通槽中的一个设置于所述背板的侧板,另一个设置于所述中框的第一限位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背板,所述限位通槽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板;
所述限位凸起包括限位平面,所述限位平面抵靠于所述限位通槽的壁面,所述限位通槽的壁面对所述限位平面施加远离所述底板的作用力;和/或,所述限位凸起包括引导平面,所述引导平面倾斜设置;和/或,所述限位凸起的靠近所述前框的表面和所述第一限位板的靠近所述前框的表面所处的表面重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用于固定显示模组,所述限位平面所处的表面和所述显示模组所处的表面平行。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背板,所述限位通槽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板;
所述侧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相较于所述第一板体靠近所述第二限位板,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第二板体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的靠近所述前框的表面、所述第一限位板的靠近所述前框的表面以及所述第一板体的靠近所述前框的表面所处的表面重合;和/或,
所述限位凸起包括限位平面,所述限位平面抵靠于所述限位通槽的壁面,所述限位平面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存在第一间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通槽的靠近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一侧延伸形成辅助凸起,所述辅助凸起固定于所述第一间隙。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的上端包括凹陷部和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朝向所述前框的表面相对于所述凹陷部的朝向所述前框的表面远离所述第二限位板,所述前框抵靠于所述凸起部,并与所述凹陷部之间存在第二间隙;
所述支撑框用于固定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柔性电路板,所述显示面板固定于所述中框上,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柔性走线部和电路板体,所述电路板体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板,所述柔性走线部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所述第二间隙。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的数量为多个,相邻的中框连接并围成首尾相接的结构,两个相邻的所述中框的第一限位板抵接并形成拐角结构;
所述支撑框还包括反射膜,所述反射膜的反射率低于所述第二限位板的反射率,所述反射膜贴附于所述第二限位板的远离所述第一限位板的表面,并且,所述反射膜远离所述拐角结构,并形成镂空区域。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和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支撑框;所述显示模组固定于所述支撑框。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光学膜材和显示面板;
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一端向远离底板的一端延伸形成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的厚度大于等于所述光学膜材的厚度;所述光学膜材固定于所述连接板的上方,所述显示面板固定于所述定位凸起的上方。
CN202321729130.XU 2023-07-03 2023-07-03 支撑框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2202523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29130.XU CN220252336U (zh) 2023-07-03 2023-07-03 支撑框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29130.XU CN220252336U (zh) 2023-07-03 2023-07-03 支撑框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52336U true CN220252336U (zh) 2023-12-26

Family

ID=89232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29130.XU Active CN220252336U (zh) 2023-07-03 2023-07-03 支撑框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523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03823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KR100779784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937912B1 (ko) 액정표시장치모듈
WO2021063080A1 (zh) 显示主体及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
CN113287159B (zh) 曲面显示装置以及交通工具
CN112882290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721391A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114002877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1947158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KR100625552B1 (ko) 구성요소의 개수를 감축한 lcd 디바이스
CN114442217B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5759505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设备
CN220252336U (zh) 支撑框和显示装置
CN210465931U (zh) 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9928188U (zh) 显示装置
JP2005077755A (ja) フレームケース
CN110824767A (zh) 一种显示面板
CN219392422U (zh) 异形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5220258B (zh) 背光板、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217846835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9590607U (zh) 一种光学部件和背光装置
CN218630448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19417952U (zh) 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5508940B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20962074U (zh) 一种混合入光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