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92422U - 异形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异形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92422U
CN219392422U CN202320405743.1U CN202320405743U CN219392422U CN 219392422 U CN219392422 U CN 219392422U CN 202320405743 U CN202320405743 U CN 202320405743U CN 219392422 U CN219392422 U CN 2193924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special
backlight module
mount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0574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磊
姚君乐
罗增昌
刘三妹
叶海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Wai Ch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Wai Ch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Wai Ch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Wai Ch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0574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924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924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924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异形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异形背光模组包括:底板、导光板和中框,通过导光板的入光侧上设置有限位凸台,限位凸台与安装槽的第一侧的侧壁抵接,配合导光板的异形侧上设置有弹性块,弹性块与安装槽的第二侧的侧壁抵接,这样,导光板能够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安装在安装槽内,同时,弹性块上设置有限位柱,限位柱嵌合在限位孔内,能够很好地对弹性块进行固定,能够避免弹性块出现松动移位进入到导光板与底板之间,导致导光板出现顶白的不良现象,从而异形背光模组具有较好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异形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背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异形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LED背光源技术因为其使用寿命长、功耗低,广泛用于汽车车内仪表显示,常见的背光模组都是通过在导光板的单面或者双面固定焊接好LED的柔性电路板,当LED发出的光束通过导光板上的锯齿网纹和圆柱网点时,会均匀分布在导光板上,实现汽车仪表盘的显示。
现有的背光模组中,为了使得导光板能够稳定地安装在底框上,常使用硅胶块使得导光板及底框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安装在一起,但背光模组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硅胶块松动移位的情况,导致硅胶块进入到底框与导光板之间,使得导光板出现顶白等不良现象,对背光模组的显示效果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异形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异形背光模组,包括:底板、导光板和中框;
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侧壁上开设有限位孔;
所述导光板具有入光侧和异形侧,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上设置有限位凸台,所述导光板的异形侧上设置有弹性块,所述弹性块上设置有限位柱;
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限位凸台与所述安装槽的第一侧的侧壁抵接,所述弹性块与所述安装槽的第二侧的侧壁抵接,且所述限位柱嵌合在所述限位孔内;
所述中框扣合在所述底板上,且所述中框与所述导光板的四周边缘活动抵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框上开设有卡扣孔,所述底板的外侧表面上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扣合在所述卡扣孔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柱的数量设置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限位孔的数量与所述限位柱的数量相适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块与所述限位柱为一体结构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的第一面上设置有反光膜,所述反光膜的第一面与所述导光板连接,所述反光膜的第二面与所述底板抵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异形背光模组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安装槽的侧壁上,且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对齐设置,所述柔性电路板朝向所述导光板的一面上设置有多个灯珠。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光膜上设置有反射条,所述反射条的第一面与所述反光膜的第一面连接,所述反射条的第二面与所述导光板连接,所述反射条的一侧延伸设置有多个反射凸块,每相邻两个所述反射凸块之间间隔形成避让灯口,所述灯珠与所述避让灯口对齐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的第二面上设置有光学膜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的第二面上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光学膜片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柱嵌合在所述定位槽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异形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异形背光模组,通过导光板的入光侧上设置有限位凸台,限位凸台与安装槽的第一侧的侧壁抵接,配合导光板的异形侧上设置有弹性块,弹性块与安装槽的第二侧的侧壁抵接,这样,导光板能够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安装在安装槽内,同时,弹性块上设置有限位柱,限位柱嵌合在限位孔内,能够很好地对弹性块进行固定,能够避免弹性块出现松动移位进入到导光板与底板之间,导致导光板出现顶白的不良现象,从而异形背光模组具有较好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异形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的异形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的弹性块及限位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0、异形背光模组;100、底板;101、安装槽;102、限位孔;110、卡块;200、导光板;210、限位凸台;220、弹性块;221、限位柱;230、定位柱;300、中框;310、卡扣孔;400、反光膜;410、反射条;420、反射凸块;421、避让灯口;500、柔性电路板;600、光学膜片;610、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理解的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异形背光模组10,包括:底板100、导光板200和中框300;所述底板100上开设有安装槽101,所述安装槽101的侧壁上开设有限位孔102;所述导光板200具有入光侧和异形侧,所述导光板200的入光侧上设置有限位凸台210,所述导光板200的异形侧上设置有弹性块220,所述弹性块220上设置有限位柱221;所述导光板200设置在所述安装槽101内,所述限位凸台210与所述安装槽101的第一侧的侧壁抵接,所述弹性块220与所述安装槽101的第二侧的侧壁抵接,且所述限位柱221嵌合在所述限位孔102内;所述中框300扣合在所述底板100上,且所述中框300与所述导光板200的四周边缘活动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异形背光模组10为光源侧入式的背光模组,导光板200的入光侧为导光板200朝向灯珠的一侧,导光板200的异形侧为导光板200除入光侧外的其他侧,导光板200的异形侧为弧形侧,或导光板200的异形侧为平直侧和弧形侧的组合,限位孔102开设在安装槽101的第二侧的侧壁上。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导光板200的入光侧上设置有限位凸台210,限位凸台210与安装槽101的第一侧的侧壁抵接,可以使得导光板200的入光侧与灯珠之间间隔一段距离,能够避免灯珠工作时产生热量使得导光板200的锯齿出现发黄或变形的情况,配合导光板200的异形侧上设置有弹性块220,弹性块220与安装槽101的第二侧的侧壁抵接,中框300的四周边缘与导光板200的四周边缘抵接,能够限定导光板200在X轴、Y轴及Z轴方向上的运动,能够起到限位导光板200的作用。这样,导光板200能够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安装在安装槽101内。同时,弹性块220上设置有限位柱221,限位柱221嵌合在限位孔102内,能够很好地对弹性块220进行固定,能够避免弹性块220出现松动移位进入到导光板200与底板100之间,即为位于导光板200的下方,导致导光板200出现顶白的不良现象,从而异形背光模组10具有较好的显示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柱221的数量设置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限位孔102的数量与所述限位柱221的数量相适配。具体地,弹性块220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弹性块220均匀分布在导光板200的异形侧上,每一弹性块220上的限位柱221的数量设置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从而能够更稳定地对弹性块220进行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弹性块220与所述限位柱221为一体结构设置。具体地,弹性块220的材质为硅胶或橡胶,限位柱221的材质相应可以为硅胶或橡胶,弹性块220与限位柱221为一体成型结构,能够增强的弹性块220及限位柱221的结构强度,能够更好地避免弹性块220出现移位的情况。值得说明的是,弹性块的形状可以根据在导光板的异形侧上的位置进行调整,例如,弹性块的形状为L形,此时,弹性块分布在异形侧的转角处,又例如,弹性块的形状为一字形,此时,弹性块分布在异形侧上的平直段或弧形段上。
为了使得中框300能够扣合在底板100上。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中框300上开设有卡扣孔310,所述底板100的外侧表面上设置有卡块110,所述卡块110扣合在所述卡扣孔310内。具体地,卡扣孔310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卡块110的数量与卡扣孔310的数量相等,卡扣孔310均匀分布在中框300的四周的外侧表面上,卡块110均匀分布在底板100的外侧表面上,每一卡块110扣合在一卡扣孔310内,从能中框300能够固定在底板100上,从而能够限定导光板200在Z轴方向上的运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异形背光模组10还包括:柔性电路板500,所述柔性电路板500设置在所述安装槽101的侧壁上,且所述柔性电路板500与所述导光板200的入光侧对齐设置,所述柔性电路板500朝向所述导光板200的一面上设置有多个灯珠。具体地,各灯珠均匀分布在柔性电路板500上,且各灯珠与柔性电路板500电连接,通电后,柔性电路板500上的灯珠发出光束从导光板200的入光侧传入,然后均匀分布在导光板200上,实现照明显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导光板200的第一面上设置有反光膜400,所述反光膜400的第一面与所述导光板200连接,所述反光膜400的第二面与所述底板100抵接。具体地,反光膜400通过固定膜片双面胶贴合在导光板200上,能够将导光板200的第一面上传导出去的光束反射至导光板200的第二面上,有利于提升光源的利用率,起到提高异形背光模组10的亮度的作用,同时使得灯珠发出的光更发散和更均匀。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反光膜400上设置有反射条410,所述反射条410的第一面与所述反光膜400的第一面连接,所述反射条410的第二面与所述导光板200连接,所述反射条410的一侧延伸设置有多个反射凸块420,每相邻两个所述反射凸块420之间间隔形成避让灯口421,所述灯珠与所述避让灯口421对齐设置。具体地,反射条410通过固定膜片双面胶贴合在反光膜400的第一面的一侧上,当导光板200的入光侧与柔性电路板500对齐时,柔性电路板500上的灯珠与避让灯口421对齐,每一灯珠对应一避让灯口421,可以防止异形背光模组10出现亮暗不均的现象,能够起到改善灯前光学效果,从而使得异形背光模组10的整体光学效果好。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导光板200的第二面上设置有光学膜片600。具体地,光学膜片600为能够增强或改善导光板200光学效果的膜片,例如,光学膜片600为散光膜,能够对从导光板200传导的光散射进行扩散传播,通过扩大扩散角,能够克服亮暗不均的问题,实现均匀的面光源出光。又例如,光学膜片600为增光膜,能够将经散光膜传导的分散光向正面方向聚集,能够进一步匀化光源和修正光源,起到提高亮度的作用,又例如,光学膜片600为散光膜和增光膜的组合膜片,散光膜的第一面与导光板200的第二面连接,增光膜与散光膜的第二面连接,从而能够复合增强导光板200的光学效果。
为了避免光学膜片600发生移位。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导光板200的第二面上设置有定位柱230,所述光学膜片600上开设有定位槽610,所述定位柱230嵌合在所述定位槽610内。具体地,定位柱230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定位槽610的数量与定位柱230的数量相等,光学膜片600通过定位槽610卡合在导光板200上的定位柱230上,从而能够限制光学膜片600发生横向或竖向位移。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异形背光模组1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为液晶面板,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电路板、液晶显示屏和外框,所述异形背光模组10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之上,通过安装脚和固定脚安装并固定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液晶显示屏固定在所述异形背光模组10上,所述外框围设在所述异形背光模组10的外侧,需要理解的是,所述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其他元件,在此不作累赘描述。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异形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导光板和中框;
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侧壁上开设有限位孔;
所述导光板具有入光侧和异形侧,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上设置有限位凸台,所述导光板的异形侧上设置有弹性块,所述弹性块上设置有限位柱;
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限位凸台与所述安装槽的第一侧的侧壁抵接,所述弹性块与所述安装槽的第二侧的侧壁抵接,且所述限位柱嵌合在所述限位孔内;
所述中框扣合在所述底板上,且所述中框与所述导光板的四周边缘活动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上开设有卡扣孔,所述底板的外侧表面上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扣合在所述卡扣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的数量设置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限位孔的数量与所述限位柱的数量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块与所述限位柱为一体结构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第一面上设置有反光膜,所述反光膜的第一面与所述导光板连接,所述反光膜的第二面与所述底板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异形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安装槽的侧壁上,且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对齐设置,所述柔性电路板朝向所述导光板的一面上设置有多个灯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异形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膜上设置有反射条,所述反射条的第一面与所述反光膜的第一面连接,所述反射条的第二面与所述导光板连接,所述反射条的一侧延伸设置有多个反射凸块,每相邻两个所述反射凸块之间间隔形成避让灯口,所述灯珠与所述避让灯口对齐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第二面上设置有光学膜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异形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第二面上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光学膜片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柱嵌合在所述定位槽内。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异形背光模组。
CN202320405743.1U 2023-03-06 2023-03-06 异形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93924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05743.1U CN219392422U (zh) 2023-03-06 2023-03-06 异形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05743.1U CN219392422U (zh) 2023-03-06 2023-03-06 异形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92422U true CN219392422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97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05743.1U Active CN219392422U (zh) 2023-03-06 2023-03-06 异形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924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34072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US7489371B2 (en) Display module
RU2489640C1 (ru) Освет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тображения и телевизионный приемник
CN102853337B (zh) 背光单元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KR20070025971A (ko) 백라이트 장치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US20120236213A1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US20200379298A1 (en) Lighting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US865972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reflecting surface in zigzag manner with polygonal line
KR20040068482A (ko) 면형상 조명 장치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액정 표시 장치
US20120057097A1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EP2330339B1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CN219392422U (zh) 异形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1402814B1 (ko) 조명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084186B1 (ko) 백라이트 유니트 및 이를 채용한 디스플레이 모듈
CN218938550U (zh) 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6434652A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CN219417952U (zh) 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20120080853A (ko) 디스플레이 모듈
JP2005284106A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並びに枠部材
CN219320616U (zh) 光学膜片固定结构及背光模组
CN1308750C (zh) 液晶显示器件
CN219872042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JP5029413B2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CN110333623B (zh) 显示装置
CN217425895U (zh) 双联屏背光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