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96291U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96291U
CN210896291U CN201921405213.7U CN201921405213U CN210896291U CN 210896291 U CN210896291 U CN 210896291U CN 201921405213 U CN201921405213 U CN 201921405213U CN 210896291 U CN210896291 U CN 2108962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backlight module
light
lamp str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0521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智勇
文昭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Huike Jiny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Huike Jiny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Huike Jiny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Huike Jiny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0521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962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962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962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灯条和限位机构,灯条设置于导光板的入光侧并和导光板之间形成有装配间隙,限位机构包括设于灯条上的限位件,限位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嵌设于导光板内,第一限位部固定于灯条上且外露于导光板。这样导光板和灯条之间便通过限位件实现了相对位置的固定,进而保证了两者之间所形成的装配间隙的宽度能够保持恒定,由于限位件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能与灯板和导光板保持固定连接,这样灯板和导光板之间的间距便也不会改变,进而也保证了灯条通过导光板所发出的光线的一致性,提升了背光模组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显示器的轻薄化已成为主流的发展趋势。显示器在制造过程中,通常会采用将灯条设置于导光板一侧的侧入式光源布局来实现其自身的轻薄化。
现有技术中,出于灯条散热的考虑,灯条和导光板之间通常会设置垫块或弹性片来实现间隔设置。然而,垫块和弹性片均仅能够使得灯条和导光板之间形成间隙,并不能够实现对灯条和导光板之间间距的精确控制,而当灯板和导光板在受到冲击作用时,其间距便会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灯条通过导光板所发出的光线的一致性便会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灯条和导光板之间间距变化而导致灯条通过导光板所发出的光线的一致性下降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灯条和限位机构,所述灯条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并和所述导光板之间形成有装配间隙,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灯条上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嵌设于所述导光板内,所述第一限位部固定于所述灯条上且外露于所述导光板。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上开设形成互配槽,所述互配槽位于所述导光板朝向所述灯条一侧边缘,且所述互配槽的开口沿着所述导光板的长度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二限位部嵌设于所述互配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灯条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限位件,所述互配槽与所述限位件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部和所述互配槽均呈楔形状并相互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外壁和对应的所述互配槽的内壁之间具有宽度为0.10mm~0.20mm的配合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外壁和对应的所述互配槽的内壁之间具有宽度为0.12mm~0.18mm的所述配合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互配槽的相对两侧壁均和所述互配槽的底部夹设形成有内夹角,所述内夹角的角度为30°~8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部通过金属箔固定于所述灯条上,所述金属箔贴装于所述灯条上。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两支撑角件,两所述支撑角件均设置于所述灯条朝向所述导光板的一侧,并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相对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通过在其导光板和灯条之间设置限位件,并使得限位件的第一限位部固定于灯条,而其第二限位部嵌设于导光板上,这样导光板和灯条之间便通过限位件实现了相对位置的固定,进而保证了两者之间所形成的装配间隙的宽度能够保持恒定,不会发生改变,那么即使在背光模组处于振动环境或受到外力冲击作用时,由于限位件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能够与灯板和导光板保持固定连接,这样灯板和导光板之间的间距便也不会改变,进而也保证了灯条通过导光板所发出的光线的一致性,提升了背光模组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背板和上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安装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侧,所述导光板和所述灯条均设置于所述背板内。
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由于包括有上述的背光模组,而上述的背光模组能够通过限位件的作用而保证其内的导光板和灯板之间间距的固定,这样便有效提升了背光模组的可靠性,进而也有效提升了显示装置的整体可靠性,使得显示装置在受到外力冲击时依然能够保证其显示光线的出光一致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线的剖切视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4为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局部剖切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背光模组 11—导光板 12—灯条
13—装配间隙 14—限位机构 20—显示装置
21—前框体 22—中框体 23—显示面板
24—显示膜片 25—反射片 26—背板
111—互配槽 112—配合间隙 121—发光单元
141—限位件 142—第一限位部 143—第二限位部
144—支撑角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5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10,包括有导光板 11、灯条12、限位机构14和背板26,导光板11和灯条12均设置于背板26上,灯条12位于导光板11的入光侧并和导光板11之间形成有装配间隙13,限位机构14包括设于灯条12上的限位件141,限位件141位于装配间隙13内,且限位件14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部142和第二限位部143,第二限位部143嵌设于导光板11内,而通过使得第二限位部143嵌设于导光板11,这样便使得限位件141整体相对于导光板11的装配变得更为容易和方便,进而提升了灯条12 和导光板11的装配便利性。第一限位部142固定于灯条12上且外露于导光板 11,具体地,灯条12的数量不唯一,其可以是一条也可以是多条分设于导光板 11的对应边缘处。相应地,限位件141的数量也不唯一,多个限位件141可分别设置于各灯条12和对应的导光板11的边缘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限位部142和第二限位部143一体成型制得,如此可有效保证限位件141的整体力学性能,降低第一限位部142和第二限位部143的接合处产生裂纹的可能。或者,第一限位部142和第二限位部143可采用焊接或胶粘等连接方式相连接,这样可使得第一限位部142和第二限位部143采用不同材料制成,使得第一限位部142和第二限位部143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根据灯条12和导光板11的材质选择不同材料。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10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10,通过在其导光板11和灯条12之间设置限位件141,并使得限位件141的第一限位部142固定于灯条12,而其第二限位部143嵌设于导光板11上,这样导光板11和灯条12之间便通过限位件141实现了相对位置的固定,进而保证了两者之间所形成的装配间隙13的宽度能够保持恒定,不会发生改变,那么即使在背光模组10处于振动环境或受到外力冲击作用时,由于限位件141的第一限位部142和第二限位部143能够与灯板和导光板11保持固定连接,这样灯板和导光板11之间的间距便也不会改变,进而也保证了灯条 12通过导光板11所发出的光线的一致性,提升了背光模组10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导光板11上开设形成互配槽111,互配槽111位于导光板11,且互配槽111的开口沿着导光板11 的长度方向逐渐减小,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开口呈向外渐收状的互配槽111,第二限位部143嵌设于互配槽111内。具体地,互配槽111开口沿导光板11的长度方向呈向外渐收状,通过使得互配槽111的开口呈向外渐收状,这样嵌设于互配槽111内的第二限位部143即可受到互配槽111渐收开口的约束而牢牢嵌设于互配槽111内,如此便实现了导光板11和限位件141的稳定连接。
进一步地,互配槽111沿导光板11边缘侧的长度方向开设,且具有侧开口 (图未示),限位件141的第二限位部143可经由侧开口,沿导光板11边缘侧的长度方向插设于互配槽111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灯条12的两端分别设有限位件141,互配槽111和限位件141对应设置。具体地,通过在灯条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限位件141,这样两限位件141的布局即可实现对灯条12和导光板11之间装配关系的进一步稳固,如此也使得灯条12和导光板11之间所存在的装配间隙13更趋于稳定,不易变化。
进一步地,两限位件141相对于灯条12的中心处对称设置,以使得两限位件141受力均匀,且两限位件141位于灯条12上的各发光单元121的外侧,且与各发光单元121呈一字型间隔布设,以避免两限位件141对各发光单元121 的装配位置产生干涉。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限位部143和互配槽111均呈楔形状并相互适配。具体地,通过使得第二限位部143和互配槽111均呈相互适配的楔形状,这样一方面保证了第二限位部143嵌设于互配槽111内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使得第二限位部143和互配槽111具有相对简单的几何外形,这样便有效降低了第二限位部143和互配槽111的加工难度,进而降低了第二限位部143和互配槽111的加工成本。优选地,为进一步降低限位件141的整体制造成本,限位件141整体亦可为楔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限位部143的外壁和对应的互配槽111的内壁之间具有宽度为0.10mm~0.20mm的配合间隙112。具体地,配合间隙112的宽度可为0.10mm、0.11mm、0.12mm、0.13mm、0.14mm、 0.15mm、0.16mm、0.17mm、0.18mm、0.19mm或0.20mm。通过将配合间隙112 的宽度设定为0.10mm~0.20mm,这样第二限位部143和互配槽111的嵌设配合便能够变得较为容易。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限位部143的外壁和对应的互配槽111的内壁之间存在0.12mm~0.18mm的配合间隙112。具体地,配合间隙112的宽度可为0.12mm、0.13mm、0.14mm、0.15mm、0.16mm、0.17mm 或0.18mm。通过将配合间隙112进一步限定为0.12mm~0.18mm,这样便兼顾了第二限位部143和互配槽111的嵌设配合的便利性,同时也保证了第二限位部143和互配槽111的配合精密度,进而也进一步保证了导光板11和灯板之间的装配间隙13的宽度保持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互配槽111的相对两侧壁均和互配槽111 的底部夹设形成有内夹角(图未示),内夹角(如图2中a所示)的角度为30°~85°。具体地,内夹角的角度可以为30°、35°、40°、45°、50°、55°、60°、65°、70°、 75°、80°或85°。通过将内夹角的角度设定为30°~85°,这样便保证了互配槽111 的渐收状开口具有足够的倾斜度,从而能够有效约束住第二限位部143,使其不至于脱出互配槽111的开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两内夹角的角度为45°~60°。具体地,两内夹角的角度可进一步为45°、46°、47°、48°、49°、50°、51°、52°、53°、54°、 55°、56°、57°、58°、59°或60°。通过将两内夹角的角度进一步限定为45°~60°,这样一方面保证了互配槽111的渐收状开口具有足够的倾斜度,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互配槽111的内夹角不至于过小,导致互配槽111加工困难。进一步地,两内夹角处还可形成有圆角或倒角,相应地第二限位部143的角部亦可形成圆角或倒角,如此一方面能够方便第二限位部143从圆角或倒角处滑入互配槽111 内,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两内夹角的加工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142朝向灯条12的一侧设置有金属箔(图未示),第一限位部142通过金属箔固定于灯条12上。金属箔可贴装于灯条12上。具体地,金属箔可为铜箔,铜箔通过SMT(表面贴装工艺) 贴装工艺贴设于灯条12上,以实现限位件141整体相对于灯条12的稳固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限位机构14还包括两支撑角件144,两支撑角件144均设置于灯条12朝向导光板11的一侧,并分别抵接于第一限位部142的相对两侧。具体地,通过设置两支撑角件144,这样两支撑角件144即可对第一限位部142实现稳固支撑,进一步保证了第一限位部142和灯条12相连接的稳固性。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20,包括前框体21、中框体22、显示面板23、显示膜片24、反射片25、背板26和上述的背光模组 10,显示面板23可设置于导光板11的出光侧,反射片25设置于背板26上,导光板11和灯条12均设置于背板26内并具体设置于多个层叠设置的显示膜片 24下,显示膜片24设置于导光板11上,中框体22的外边缘和背板26的外边缘相连接,显示面板23嵌设于中框体22内,前框体21包覆于中框体22和背板26。
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20,由于包括有上述的背光模组10,而上述的背光模组10能够通过限位件141的作用而保证其内的导光板11和灯板之间间距的固定,这样便有效提升了背光模组10的可靠性,进而也有效提升了显示装置20 的整体可靠性,使得显示装置20在受到外力冲击时依然能够保证其显示光线的出光一致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灯条和限位机构,所述灯条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并和所述导光板之间形成有装配间隙,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灯条上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嵌设于所述导光板内,所述第一限位部固定于所述灯条上且外露于所述导光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上开设形成互配槽,所述互配槽位于所述导光板朝向所述灯条一侧边缘,且所述互配槽的开口沿着所述导光板的长度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二限位部嵌设于所述互配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条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限位件,所述互配槽与所述限位件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和所述互配槽均呈楔形状并相互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外壁和对应的所述互配槽的内壁之间具有宽度为0.10mm~0.20mm的配合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外壁和对应的所述互配槽的内壁之间具有宽度为0.12mm~0.18mm的所述配合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互配槽的相对两侧壁均和所述互配槽的底部夹设形成有内夹角,所述内夹角的角度为30°~85°。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通过金属箔固定于所述灯条上,所述金属箔贴装于所述灯条上。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两支撑角件,两所述支撑角件均设置于所述灯条朝向所述导光板的一侧,并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相对两侧。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背板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安装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侧,所述导光板和所述灯条均设置于所述背板内。
CN201921405213.7U 2019-08-27 2019-08-27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08962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05213.7U CN210896291U (zh) 2019-08-27 2019-08-27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05213.7U CN210896291U (zh) 2019-08-27 2019-08-27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96291U true CN210896291U (zh) 2020-06-30

Family

ID=71323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05213.7U Active CN210896291U (zh) 2019-08-27 2019-08-27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962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77355B2 (ja) 光学シートの支持構造、照明装置、表示装置
US6445430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a lamp cover having a curved contacted portion with liquid crystal panel
CN100406985C (zh) 液晶显示装置
JP4380656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2606952A (zh) 反射式入光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EP2423734A1 (en) Liquid crystal module
CN102829443A (zh) 一种光学膜片组的定位装置、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JP2013042486A (ja) 携帯式電子装置用ハウジングアセンブリ
US9867297B2 (en) Storage device
CN110596851A (zh) 反射镜装置及光路系统
CN210896291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EP2006730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improved backlight assembly
CN113900295B (zh) 边框组件及显示器
US20200348481A1 (en) Optical system and imaging apparatus
JP2008293902A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CN210667568U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器
KR20080071502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EP2244476A1 (en)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US20120281372A1 (en) Board attachment structure and electric device
JP4548111B2 (ja) 液晶モジュール
CN112987363B (zh) 一种显示装置
JP2022538039A (ja) 額縁接続構造及びディスプレイ
JP2013004290A (ja) コネクタ組み付け構造
CN221263886U (zh) 一种摄像模组
CN218122910U (zh) 显示模组及其显示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