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12835U - 一种基于水下机器人的缆线浮球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水下机器人的缆线浮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12835U
CN214112835U CN202023292293.5U CN202023292293U CN214112835U CN 214112835 U CN214112835 U CN 214112835U CN 202023292293 U CN202023292293 U CN 202023292293U CN 214112835 U CN214112835 U CN 2141128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fixed block
cable
ring sleeve
underwater rob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9229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向东
褚振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cean Applied Acoustic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cean Applied Acoustic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cean Applied Acoustic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Ocean Applied Acoustic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9229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128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128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128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水下机器人的缆线浮球,包括浮球本体,所述浮球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固定块内后表面的靠两侧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往复电机,所述往复电机位于前表面的设置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缠绕轮,所述固定块内后表面中间的靠两侧位置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二缠绕轮。该基于水下机器人的缆线浮球,通过钢丝绳、往复电机、驱动气缸、环套以及切刀的设计,使得本装置具有除杂的功能,能够有效的将与线缆缠绕的杂草等物质进行切断,从而能够更好的辅助机器人进行作业,为使用者带来便利,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满足了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水下机器人的缆线浮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水下机器人的缆线浮球。
背景技术
水下机器人也称无人遥控潜水器,是一种工作于水下的极限作业机器人。水下环境恶劣危险,人的潜水深度有限,所以水下机器人已成为开发海洋的重要工具。
水下机器人在作业时会用到线缆浮球。然而,现有的线缆浮球在使用时,当线缆与水中的杂草缠绕时,无法对杂草进行清除,从而导致线缆失去行动能力,给使用者带来不便,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水下机器人的缆线浮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水下机器人的缆线浮球,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线缆浮球在使用时,当线缆与水中的杂草缠绕时,无法对杂草进行清除,从而导致线缆失去行动能力,给使用者带来不便,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者使用需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水下机器人的缆线浮球,包括浮球本体,所述浮球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固定块内后表面的靠两侧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往复电机,所述往复电机位于前表面的设置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缠绕轮,所述固定块内后表面中间的靠两侧位置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二缠绕轮,所述固定块内后表面底部的靠两侧位置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三缠绕轮,所述固定块底部的靠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线缆本体,所述线缆本体的靠顶部位置套设有环套,所述环套顶部的靠两侧位置均固定连接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的顶部贯穿固定块并分别与第三缠绕轮、第二缠绕轮以及第一缠绕轮缠绕连接,所述环套底部的靠两侧位置均开设有凹槽,所述环套内的靠两侧位置均开设有空腔,所述环套内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位于底部设置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位于底部设置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底部贯穿环套并延伸至凹槽的内部,所述转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切刀,所述环套内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分别延伸至两个滑槽的内部且与滑槽的内壁接触,所述固定板与滑槽之间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往复电机采用型号为110BYG350C16N,所述往复电机通过电源线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环套的内壁与线缆本体接触,所述环套与线缆本体之间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凹槽与环套之间为一体化设计,两个凹槽之间为左右对称设计。
优选的,所述驱动气缸采用的型号为SC80*50,所述驱动气缸通过电源线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机采用的型号为6W-400W,所述电机通过电源线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基于水下机器人的缆线浮球,通过钢丝绳、往复电机、驱动气缸、环套以及切刀的设计,使得本装置具有除杂的功能,能够有效的将与线缆缠绕的杂草等物质进行切断,从而能够更好的辅助机器人进行作业,为使用者带来便利,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满足了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浮球本体;2、固定块;3、往复电机;4、第一缠绕轮;5、第二缠绕轮;6、第三缠绕轮;7、线缆本体;8、环套;9、钢丝绳;10、凹槽;11、驱动气缸;12、固定板;13、电机;14、转杆;15、切刀;16、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水下机器人的缆线浮球,包括浮球本体1,浮球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固定块2的内部开设有空腔,固定块2内后表面的靠两侧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往复电机3,往复电机3位于前表面的设置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缠绕轮4,固定块2内后表面中间的靠两侧位置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二缠绕轮5,固定块2内后表面底部的靠两侧位置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三缠绕轮6,固定块2底部的靠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线缆本体7,线缆本体7的靠顶部位置套设有环套8,环套8顶部的靠两侧位置均固定连接有钢丝绳9,钢丝绳9的顶部贯穿固定块2并分别与第三缠绕轮6、第二缠绕轮5以及第一缠绕轮4缠绕连接,环套8底部的靠两侧位置均开设有凹槽10,环套8内的靠两侧位置均开设有空腔,环套8内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气缸11,驱动气缸11位于底部设置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2,固定板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13,电机13位于底部设置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杆14,转杆14的底部贯穿环套8并延伸至凹槽10的内部,转杆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切刀15,环套8内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16,固定板12的两侧分别延伸至两个滑槽16的内部且与滑槽16的内壁接触,固定板12与滑槽16之间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往复电机3采用型号为110BYG350C16N,往复电机3通过电源线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其为常用连接方式,故图中未示出。
本实用新型中:环套8的内壁与线缆本体7接触,环套8与线缆本体7之间活动连接;通过环套8的设置,能够带动切刀15进行移动。
本实用新型中:凹槽10与环套8之间为一体化设计,两个凹槽10之间为左右对称设计;通过凹槽10的设置,能够收纳切刀15。
本实用新型中:驱动气缸11采用的型号为SC80*50,驱动气缸11通过电源线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其为常用连接方式,故图中未示出。
本实用新型中:电机13采用的型号为6W-400W,电机13通过电源线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其为常用连接方式,故图中未示出。
工作原理:当需要除杂时,使用者先启动两个往复电机3转动从而使得钢丝绳9延伸,通过钢丝绳9延伸使得环套8顺着线缆本体7向下滑动至线缆与杂草缠绕处,之后使用者使用者关闭往复电机3,之后使用者启动驱动气缸11推动固定板12移动,通过固定板12移动带动电机13下移,使得电机13上的切刀15从凹槽10内移出,之后使用其启动电机13转动带动转杆14转动,通过转杆14转动带动切刀15旋转,从而将缠绕的杂草切断。
综上所述:该基于水下机器人的缆线浮球,通过钢丝绳9、往复电机3、驱动气缸11、环套8以及切刀15的设计,使得本装置具有除杂的功能,能够有效的将与线缆缠绕的杂草等物质进行切断,从而能够更好的辅助机器人进行作业,为使用者带来便利,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满足了使用者的使用需求,从而解决了现有的线缆浮球在使用时,当线缆与水中的杂草缠绕时,无法对杂草进行清除,从而导致线缆失去行动能力,给使用者带来不便,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者使用需求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制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制器可为伺服电机、接触传感器、处理器、警报模块和驱动模块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本申请文件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进行连接,且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作出具体叙述。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基于水下机器人的缆线浮球,包括浮球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所述固定块(2)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固定块(2)内后表面的靠两侧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往复电机(3),所述往复电机(3)位于前表面的设置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缠绕轮(4),所述固定块(2)内后表面中间的靠两侧位置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二缠绕轮(5),所述固定块(2)内后表面底部的靠两侧位置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三缠绕轮(6),所述固定块(2)底部的靠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线缆本体(7),所述线缆本体(7)的靠顶部位置套设有环套(8),所述环套(8)顶部的靠两侧位置均固定连接有钢丝绳(9),所述钢丝绳(9)的顶部贯穿固定块(2)并分别与第三缠绕轮(6)、第二缠绕轮(5)以及第一缠绕轮(4)缠绕连接,所述环套(8)底部的靠两侧位置均开设有凹槽(10),所述环套(8)内的靠两侧位置均开设有空腔,所述环套(8)内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气缸(11),所述驱动气缸(11)位于底部设置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2),所述固定板(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13),所述电机(13)位于底部设置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杆(14),所述转杆(14)的底部贯穿环套(8)并延伸至凹槽(10)的内部,所述转杆(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切刀(15),所述环套(8)内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16),所述固定板(12)的两侧分别延伸至两个滑槽(16)的内部且与滑槽(16)的内壁接触,所述固定板(12)与滑槽(16)之间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下机器人的缆线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电机(3)采用型号为110BYG350C16N,所述往复电机(3)通过电源线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下机器人的缆线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套(8)的内壁与线缆本体(7)接触,所述环套(8)与线缆本体(7)之间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下机器人的缆线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0)与环套(8)之间为一体化设计,两个凹槽(10)之间为左右对称设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下机器人的缆线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气缸(11)采用的型号为SC80*50,所述驱动气缸(11)通过电源线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下机器人的缆线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3)采用的型号为6W-400W,所述电机(13)通过电源线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CN202023292293.5U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基于水下机器人的缆线浮球 Active CN2141128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92293.5U CN214112835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基于水下机器人的缆线浮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92293.5U CN214112835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基于水下机器人的缆线浮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12835U true CN214112835U (zh) 2021-09-03

Family

ID=77487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92293.5U Active CN214112835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基于水下机器人的缆线浮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128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4015223A3 (en) Submersible pool cleaner with integral rechargeable battery
CN207809734U (zh) 一种水下防渔网探测机器人
CN214112835U (zh) 一种基于水下机器人的缆线浮球
CN114954865A (zh) 适用于水下检测的水下机器人
CN204608744U (zh) 一种水面清洁装置
CN110549205B (zh) 一种抢修工具用高效打磨装置
JP2009522471A (ja) 主として蹄鉄形をしている横向きのプロフィールがある完全なプロフィールトンネル運転マシン
CN110644450A (zh) 一种河面漂浮垃圾的打捞装置
CN210971488U (zh) 一种水下机器人推进装置
CN110942868B (zh) 一种可分割废旧电缆回收金属铜的装置
CN210074409U (zh) 一种用于电缆连接用接头扩口装置
CN111055982A (zh) 一种水下行走的机器人底座
CN211193940U (zh) 一种水下机器人的抓手
CN211952126U (zh) 一种海上风电勘探定位辅助装置
CN210625474U (zh) 一种城管用新型防爆叉
CN212485972U (zh) 一种输电线路缠绕物清理装置
CN211256925U (zh) 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用便携式水草清理设备
CN211223575U (zh) 自动切拔机
CN204172000U (zh) 充电式多功能机
CN110123184B (zh) 一种电动马桶清洁刷
JP2006116626A5 (zh)
CN207665841U (zh) 一种单螺旋桨驱动智能鱼饵
CN211967991U (zh) 一种水电安装开槽装置
CN213529778U (zh) 一种水下机器人牵引机构
CN220234811U (zh) 一种用于水下视频采集的摄像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