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95616U - 一种高寒地区冷却塔的循环换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寒地区冷却塔的循环换热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095616U CN214095616U CN202022948148.1U CN202022948148U CN214095616U CN 214095616 U CN214095616 U CN 214095616U CN 202022948148 U CN202022948148 U CN 202022948148U CN 214095616 U CN214095616 U CN 21409561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 fixedly connected
- water
- butterfly valve
- cooling tow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一种高寒地区冷却塔的循环换热系统,包括软水器、封闭式冷却塔、喷淋水箱、板式换热器和循环水箱,所述的封闭式冷却塔设于室外,软水器、喷淋水箱、板式换热器和循环水箱均设于室内,软水器的入口端上固定连接有自来水进管,软水器的出口端固定连接有补水管,补水管分别与循环水箱、喷淋水箱相连接。它设计的系统设有备用的内循环换热系统在低温情况下使用,不需要冷却塔工作,并可以将冷却塔内热交换器的水排放掉,避免水结冰冻胀热交换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系统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寒地区冷却塔的循环换热系统。
背景技术:
封闭式冷却塔是传统冷却塔的一种变形和发展。它实际上是一种蒸发式冷却塔,冷却器和湿式冷却塔的组合,它是卧式的蒸发式冷却塔,工艺流体在管内流过,空气在管外流过,两者互不接触。塔底蓄水池内的水由循环泵抽取后,送往管外均匀地喷淋下来。与工艺式流体热水或制冷剂和管外空气并不接触,成为一种封闭式冷却塔,通过喷淋水增强传热传质的效果。其因高效的换热效果,在各地区广泛使用;但在高寒地区,如我国的黑龙江,其冬季室外的温度常低于零下 20摄氏度,闭式冷却塔不是连续工作时,停机后,由于在室外温度过低,会导致闭式冷却塔内热交换器里的水会结冰冻胀,致使致闭式冷却塔无法使用,严重时会致使致闭式冷却塔内放入热交换器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了一种高寒地区冷却塔的循环换热系统,其设计的系统设有备用的内循环换热系统在低温情况下使用,不需要冷却塔工作,并可以将冷却塔内热交换器的水排放掉,避免水结冰冻胀热交换器。
一种高寒地区冷却塔的循环换热系统,包括软水器、封闭式冷却塔、喷淋水箱、板式换热器和循环水箱,所述的封闭式冷却塔设于室外,软水器、喷淋水箱、板式换热器和循环水箱均设于室内,软水器的入口端上固定连接有自来水进管,软水器的出口端固定连接有补水管,补水管分别与循环水箱、喷淋水箱相连接;
所述循环水箱上固定连接有冷却水输入管,封闭式冷却塔内热交换器的进口固定连接有冷却水输出管,封闭式冷却塔内热交换器的出口固定连接有第一回流管,第一回流管的末端固定连接在循环水箱上,所述的冷却水输入管和冷却水输出管均与降温设备相连接;
所述的冷却水输出管上依次固定有第一蝶阀和第二蝶阀,第一蝶阀与降温设备之间的冷却水输出管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分流管,第一分流管的末端与板式换热器的冷却进口相连接,板式换热器的冷却出口固定连接有第二回流管,第二回流管的末端与循环水箱相固接,所述的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回流管上分别固定有第五蝶阀和第六蝶阀;所述的第一回流管上固定有第三蝶阀,第一蝶阀和第二蝶阀之间的冷却水输出管固定连接有第三回流管,第三回流管的末端与循环水箱相固接,第三回流管上固定有第四蝶阀。
优选的,所述喷淋水箱上固定连接有喷淋输水管,喷淋输水管与封闭式冷却塔内的喷淋组件相连接;封闭式冷却塔内的喷淋集水槽上固定连接有排水管,排水管的末端固定连接在喷淋水箱上。
优选的,所述的喷淋输水管上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九蝶阀和第十蝶阀,第九蝶阀与喷淋水箱之间的喷淋输水管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分流管,第九蝶阀和第十蝶阀之间的喷淋输水管上固定连接有第三分流管,第三分流管的末端和第二分流管的末端分别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出口和板式换热器的换热进口相连接;第三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上分别固定有第七蝶阀和第八蝶阀;
所述第九蝶阀和第十蝶阀之间的喷淋输水管上固定连接有第四分流管,第四分流管的末端与封闭式冷却塔内的喷淋集水槽相固接,第四分流管上固定连接有第十一蝶阀。
优选的,所述第二分流管和喷淋水箱之间的喷淋输水管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泵组。
优选的,所述冷却水输入管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泵组。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泵组和第二泵组均包括若干并联的分支水管,分支水管上固定有连接有水泵,水泵两侧的分支水管上固定连接有阀门。
优选的,所述封闭式冷却塔与第二蝶阀之间的冷却水输出管上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第三蝶阀与封闭式冷却塔之间的第一回流管上固定连接有压力表。
优选的,所述封闭式冷却塔与第二蝶阀之间的冷却水输出管上固定连接有排气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它设计的系统设有备用的内循环换热系统在低温情况下使用,不需要冷却塔工作,并可以将冷却塔内热交换器的水排放掉,避免水结冰冻胀热交换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循环换热系统的原理图。
图中:1、软水器;2、封闭式冷却塔;3、喷淋水箱;4、板式换热器;5、循环水箱;6、冷却水输出管;7、冷却水输入管;8、第一回流管;9、第一分流管;10、第二回流管;11、补水管;12、喷淋输水管;13、第二分流管;14、第三分流管;15、第四分流管;16、第三回流管;17、第一蝶阀;18、第二蝶阀;19、第三蝶阀;20、第四蝶阀;21、第五蝶阀;22、第六蝶阀;23、第七蝶阀;24、第八蝶阀;25、第九蝶阀;26、第十蝶阀;27、第十一蝶阀;28、排水管; 29、第一泵组;20、第二泵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见图1所示,一种高寒地区冷却塔的循环换热系统,包括软水器1、封闭式冷却塔2、喷淋水箱3、板式换热器4和循环水箱5,所述的封闭式冷却塔2设于室外,软水器1、喷淋水箱3、板式换热器4和循环水箱5均设于室内,软水器1的入口端上固定连接有自来水进管,软水器1的出口端固定连接有补水管11,补水管11 分别与循环水箱5、喷淋水箱3相连接;
所述循环水箱5上固定连接有冷却水输入管7,封闭式冷却塔2 内热交换器的进口固定连接有冷却水输出管6,封闭式冷却塔2内热交换器的出口固定连接有第一回流管8,第一回流管8的末端固定连接在循环水箱5上,所述的冷却水输入管7和冷却水输出管6均与降温设备相连接;
所述的冷却水输出管6上依次固定有第一蝶阀17和第二蝶阀18,第一蝶阀17与降温设备之间的冷却水输出管6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分流管9,第一分流管9的末端与板式换热器4的冷却进口相连接,板式换热器4的冷却出口固定连接有第二回流管10,第二回流管10的末端与循环水箱5相固接,所述的第一分流管9和第二回流管10上分别固定有第五蝶阀21和第六蝶阀22;所述的第一回流管8上固定有第三蝶阀19,第一蝶阀17和第二蝶阀18之间的冷却水输出管6 固定连接有第三回流管16,第三回流管16的末端与循环水箱5相固接,第三回流管16上固定有第四蝶阀20。
优选的,所述喷淋水箱3上固定连接有喷淋输水管12,喷淋输水管12与封闭式冷却塔2内的喷淋组件相连接;封闭式冷却塔2内的喷淋集水槽上固定连接有排水管28,排水管28的末端固定连接在喷淋水箱3上。
优选的,所述的喷淋输水管12上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九蝶阀25和第十蝶阀26,第九蝶阀25与喷淋水箱3之间的喷淋输水管12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分流管13,第九蝶阀25和第十蝶阀26之间的喷淋输水管12上固定连接有第三分流管14,第三分流管14的末端和第二分流管13的末端分别与板式换热器4的换热出口和板式换热器4的换热进口相连接;第三分流管14和第二分流管13上分别固定有第七蝶阀23和第八蝶阀24;
所述第九蝶阀25和第十蝶阀26之间的喷淋输水管12上固定连接有第四分流管15,第四分流管15的末端与封闭式冷却塔2内的喷淋集水槽相固接,第四分流管15上固定连接有第十一蝶阀27。
优选的,所述第二分流管13和喷淋水箱3之间的喷淋输水管12 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泵组29。
优选的,所述冷却水输入管7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泵组30。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泵组29和第二泵组30均包括若干并联的分支水管,分支水管上固定有连接有水泵,水泵两侧的分支水管上固定连接有阀门。
优选的,所述封闭式冷却塔2与第二蝶阀18之间的冷却水输出管6上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第三蝶阀19与封闭式冷却塔2之间的第一回流管8上固定连接有压力表。
优选的,所述封闭式冷却塔2与第二蝶阀18之间的冷却水输出管6上固定连接有排气阀。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为高寒地区冷却塔的循环换热系统,其系统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粗实线、粗虚线和实心箭头表示的线路为封闭式冷却塔2工作状态的外循环换热系统;细实线、细虚线和空心箭头表示的线路为封闭式冷却塔2不工作的内循环换热系统;
当室外温度高于0摄氏度时,封闭式冷却塔2工作,则开启第一蝶阀17、第二蝶阀18、第三蝶阀19、第九蝶阀25和第十蝶阀26,关闭其他所有的蝶阀;喷淋水箱3为封闭式冷却塔2供水进行喷淋降温,降温设备通过封闭式冷却塔2内的热交换器进行换热冷却;
而当室外温度低于0摄氏度时,关闭第一蝶阀17、第九蝶阀25 和第十蝶阀26,开启其他蝶阀和排气阀;封闭式冷却塔2不同,板式换热器4参与内循环换热系统,板式换热器4利用封闭式冷却塔2 内的喷淋集水槽内的水进行换热降温度,而降温设备则通过板式换热器4进行换热冷却;
同时封闭式冷却塔2内的热交换器的水可以通过第一回流管8或者第三回流管16排放到循环水箱5内。
所述实施例用以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所述实施例进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列。
Claims (8)
1.一种高寒地区冷却塔的循环换热系统,包括软水器(1)、封闭式冷却塔(2)、喷淋水箱(3)、板式换热器(4)和循环水箱(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闭式冷却塔(2)设于室外,软水器(1)、喷淋水箱(3)、板式换热器(4)和循环水箱(5)均设于室内,软水器(1)的入口端上固定连接有自来水进管,软水器(1)的出口端固定连接有补水管(11),补水管(11)分别与循环水箱(5)、喷淋水箱(3)相连接;
所述循环水箱(5)上固定连接有冷却水输入管(7),封闭式冷却塔(2)内热交换器的进口固定连接有冷却水输出管(6),封闭式冷却塔(2)内热交换器的出口固定连接有第一回流管(8),第一回流管(8)的末端固定连接在循环水箱(5)上,所述的冷却水输入管(7)和冷却水输出管(6)均与降温设备相连接;
所述的冷却水输出管(6)上依次固定有第一蝶阀(17)和第二蝶阀(18),第一蝶阀(17)与降温设备之间的冷却水输出管(6)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分流管(9),第一分流管(9)的末端与板式换热器(4)的冷却进口相连接,板式换热器(4)的冷却出口固定连接有第二回流管(10),第二回流管(10)的末端与循环水箱(5)相固接,所述的第一分流管(9)和第二回流管(10)上分别固定有第五蝶阀(21)和第六蝶阀(22);所述的第一回流管(8)上固定有第三蝶阀(19),第一蝶阀(17)和第二蝶阀(18)之间的冷却水输出管(6) 固定连接有第三回流管(16),第三回流管(16)的末端与循环水箱(5)相固接,第三回流管(16)上固定有第四蝶阀(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寒地区冷却塔的循环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水箱(3)上固定连接有喷淋输水管(12),喷淋输水管(12)与封闭式冷却塔(2)内的喷淋组件相连接;封闭式冷却塔(2)内的喷淋集水槽上固定连接有排水管(28),排水管(28)的末端固定连接在喷淋水箱(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寒地区冷却塔的循环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淋输水管(12)上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九蝶阀(25)和第十蝶阀(26),第九蝶阀(25)与喷淋水箱(3)之间的喷淋输水管(12)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分流管(13),第九蝶阀(25)和第十蝶阀(26)之间的喷淋输水管(12)上固定连接有第三分流管(14),第三分流管(14)的末端和第二分流管(13)的末端分别与板式换热器(4)的换热出口和板式换热器(4)的换热进口相连接;第三分流管(14)和第二分流管(13)上分别固定有第七蝶阀(23)和第八蝶阀(24);
所述第九蝶阀(25)和第十蝶阀(26)之间的喷淋输水管(12)上固定连接有第四分流管(15),第四分流管(15)的末端与封闭式冷却塔(2)内的喷淋集水槽相固接,第四分流管(15)上固定连接有第十一蝶阀(2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寒地区冷却塔的循环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流管(13)和喷淋水箱(3)之间的喷淋输水管(12)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泵组(2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寒地区冷却塔的循环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输入管(7)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泵组(3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寒地区冷却塔的循环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泵组(29)和第二泵组(30)均包括若干并联的分支水管,分支水管上固定有连接有水泵,水泵两侧的分支水管上固定连接有阀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寒地区冷却塔的循环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式冷却塔(2)与第二蝶阀(18)之间的冷却水输出管(6)上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第三蝶阀(19)与封闭式冷却塔(2)之间的第一回流管(8)上固定连接有压力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寒地区冷却塔的循环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式冷却塔(2)与第二蝶阀(18)之间的冷却水输出管(6)上固定连接有排气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948148.1U CN214095616U (zh) | 2020-12-08 | 2020-12-08 | 一种高寒地区冷却塔的循环换热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948148.1U CN214095616U (zh) | 2020-12-08 | 2020-12-08 | 一种高寒地区冷却塔的循环换热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095616U true CN214095616U (zh) | 2021-08-31 |
Family
ID=77461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948148.1U Active CN214095616U (zh) | 2020-12-08 | 2020-12-08 | 一种高寒地区冷却塔的循环换热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095616U (zh) |
-
2020
- 2020-12-08 CN CN202022948148.1U patent/CN21409561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612524U (zh) | 闭式防冻供冷装置 | |
CN207740140U (zh) | 天然气长输管道增压站压缩机的双效冷却装置 | |
CN208671416U (zh) | 一种利用低温工业循环冷却水的制冷加热系统 | |
CN211605175U (zh) | 一种电池车间冷冻水系统 | |
CN214095616U (zh) | 一种高寒地区冷却塔的循环换热系统 | |
CN211345664U (zh) | 基于矿井井下回风余热的供暖、降温系统 | |
CN208425085U (zh) | 具有防冻水箱的数据机房全年运行空调冷却装置 | |
CN209027318U (zh) | 间接空冷散热器的排空气微循环系统 | |
CN217519985U (zh) | 一种水电站地下厂房空调系统的冷却水循环装置 | |
CN214120502U (zh) | 一种节能降耗高效制冷设备系统 | |
CN110107335A (zh) | 井上下联合水环式大温差降温、供暖系统 | |
CN201593839U (zh) | 地源热泵中央空调能量补偿系统 | |
CN214065131U (zh) | 一种大温差水蓄冷系统 | |
CN212431458U (zh) | 一种冷冻水循环系统 | |
CN108917228A (zh) | 一种利用低温工业循环冷却水的制冷加热系统 | |
CN107830744A (zh) | 一种新型冷却装置 | |
CN212538872U (zh) | 一种蓄冷防冻的干湿联合空冷集成设备 | |
CN211695098U (zh) | 一种基于多流体热管换热器的水源热泵的制热、制冷系统 | |
CN111721141B (zh) | 一种蓄冷防冻的干湿联合空冷集成设备及冷却方法 | |
CN209399808U (zh) | 空压能热交换系统 | |
CN203215906U (zh) | 全工况运行间接蒸发冷水机组 | |
CN113007954A (zh) | 一种用于高寒地区的水冷换热装置 | |
CN201706776U (zh) | 混合生产中的冷热水管道系统 | |
CN218864523U (zh) | 一种带双效换热器和液体过冷器的制冷热回收系统 | |
CN220062267U (zh) | 一种灰底涂布白板纸纸机冷却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