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99808U - 空压能热交换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压能热交换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99808U
CN209399808U CN201821514637.2U CN201821514637U CN209399808U CN 209399808 U CN209399808 U CN 209399808U CN 201821514637 U CN201821514637 U CN 201821514637U CN 209399808 U CN209399808 U CN 2093998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heat
insulating
exchange box
water t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1463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利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Dehong Air Compress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Dehong Air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Dehong Air Compress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Dehong Air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51463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998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998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998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压能热交换系统,包括空压机、热交换机和保温水塔,热交换机包括保温箱,保温箱内设置有换热箱,换热箱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将换热箱分隔为第一换热箱、第二换热箱和第三换热箱,换热箱内还设置有换热管,换热管贯穿换热箱与隔板,并与换热箱和隔板密封配合;换热管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保温管与空压机的润滑油箱的出油口和进油口连接,第一保温管上设置有油泵;保温水塔包括第一保温水塔、第二保温水塔和第三保温水塔,第一保温水塔、第二保温水塔和第三保温水塔分别通过第二保温管与第一换热箱、第二换热箱和第三换热箱连通,第二保温管上设置有水泵。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水的逐级换热,换热效率高。

Description

空压能热交换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压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压能热交换系统。
背景技术
螺杆式空气压缩机长期连续的运行过程中,把电能转换为机械能,机械能转换为风能,在机械能转换为风能过程中,空气得到强烈的高压压缩,使之温度骤升,这是普通物理学机械能量转换现象,空压机螺杆的高萨转产生的高温热量,由空压机润滑油的加入混合成油气蒸汽排出机体,这部分高温油/气流的热量相当于空压机输入功率的3/4,它的温度通常在80℃(冬季)-100℃(夏秋季),此热能由于机器运行温度的要求,都被无慌地废弃排往大气中,即空压机的散热系统来完成机器运行温度要求。因此本领域亟需一种能有效利用空压机所产生的热量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空压能热交换系统,包括空压机、热交换机和保温水塔,所述热交换机包括保温箱,所述保温箱内设置有换热箱,所述换热箱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换热箱分隔为第一换热箱、第二换热箱和第三换热箱,所述换热箱内还设置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贯穿所述换热箱与隔板,并与所述换热箱和所述隔板密封配合;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保温管与所述空压机的润滑油箱的出油口和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一保温管上设置有油泵;所述保温水塔包括第一保温水塔、第二保温水塔和第三保温水塔,所述第一保温水塔、第二保温水塔和第三保温水塔分别通过第二保温管与所述第一换热箱、第二换热箱和第三换热箱连通,所述第二保温管上设置有水泵。
本实用新型中,空压机的润滑油箱中的润滑油被第一保温水管上的油泵经由出油口抽出到第一保温管中,进而进入到换热管中,并经由换热管从进油口流回到润滑油箱中;润滑油在流经换热管的过程中,第一换热箱、第二换热箱和第三换热箱中的水吸收依次吸收换热管中的热量,因为润滑油是依次流经第一换热箱、第二换热箱和第三换热箱的,因此,第一换热箱、第二换热箱和第三换热箱所吸收到的热量依次递减,则第一换热箱、第二换热箱和第三换热箱中水的温度亦依次递减;同时,水泵会将第一换热箱、第二换热箱和第三换热箱中的水经由第二保温管分别抽取到第一保温水塔、第二保温水塔和第三保温水塔中储存,本实用新型的逐级换热系统使得第一保温水塔、第二保温水塔和第三保温水塔中的水温为逐级递减的,使得第一保温水塔、第二保温水塔和第三保温水塔中的水具有不同的用途,而在使用时不必再对第一保温水塔、第二保温水塔和第三保温水塔中流出的水进行调温处理,使用更方便。
另外,采用逐级换热的方式,使得第二换热箱和第三换热箱中的水与换热管内的润滑油的温差大,换热效果更好。
其中,第一换热箱、第二换热箱和第三换热箱均连接有用以供水的水源,以保证第一换热箱、第二换热箱和第三换热箱随时保持有水的状态,保证水能淹没换热管。
优选的,所述换热管呈螺旋状地设置于所述换热箱内。
螺旋状的换热管与换热箱中的水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以及接触时间,使其换热效率更高。
优选的,所述保温箱内填充有聚氨酯保温层。
保温层能有效地防止第一换热箱、第二换热箱和第三换热箱中的水的热量流失。
进一步的,所述进油口位于所述出油口的上方。
这一结构可以保证经由进油口进入的较冷的润滑油会在与润滑油箱中的润滑油经过经过了热交换之后才会进入到出油口中,有效避免经由进油口回到润滑油箱中的较冷的润滑油直接进入到出油口中,保证对于润滑油的冷却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进油口高于所述润滑油箱内的液面高度。
进油口的高度高于润滑油箱内润滑油的液面高度,可以使得润滑油在流入到润滑油箱时,将润滑油溅起,被溅起的有落到润滑油箱中的零部件的表面,增加润滑效果,还能避免润滑油经由进油口回流。
优选的,所述第一保温管和第二保温管上均设置有阀门。
阀门可以打开和关闭第一保温管和第二保温管,以停止和开始对于润滑油的冷却和换热。
优选的,所述第一保温管和第二保温管的表面包覆有保温层。
保温层能有效防止第一保温管和第二保温管内的热量的流失。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层包括包覆与第一保温管或第二保温管表面的泡沫石棉层和包覆于所述泡沫石棉层外侧的铝皮保护层。
其中,铝皮保护层能有效保护泡沫石棉层免受损伤。
下面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效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中,空压机的润滑油箱中的润滑油被第一保温水管上的油泵经由出油口抽出到第一保温管中,进而进入到换热管中,并经由换热管从进油口流回到润滑油箱中;润滑油在流经换热管的过程中,第一换热箱、第二换热箱和第三换热箱中的水吸收依次吸收换热管中的热量,因为润滑油是依次流经第一换热箱、第二换热箱和第三换热箱的,因此,第一换热箱、第二换热箱和第三换热箱所吸收到的热量依次递减,则第一换热箱、第二换热箱和第三换热箱中水的温度亦依次递减;同时,水泵会将第一换热箱、第二换热箱和第三换热箱中的水经由第二保温管分别抽取到第一保温水塔、第二保温水塔和第三保温水塔中储存,本实用新型的逐级换热系统使得第一保温水塔、第二保温水塔和第三保温水塔中的水温为逐级递减的,使得第一保温水塔、第二保温水塔和第三保温水塔中的水具有不同的用途,而在使用时不必再对第一保温水塔、第二保温水塔和第三保温水塔中流出的水进行调温处理,使用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空压能热交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空压机,11-进油口,12-出油口,2-热交换机,211-第一换热箱,212-第二换热箱,213-第三换热箱,22-保温箱,23-隔板,31-第一保温水塔,32-第二保温水塔,33-第三保温水塔,4-第一保温管,5-第二保温管,6-换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一种空压能热交换系统,包括空压机1、热交换机2和保温水塔,所述热交换机2包括保温箱22,所述保温箱22内设置有换热箱,所述换热箱内设置有隔板23,所述隔板23将换热箱分隔为第一换热箱211、第二换热箱212和第三换热箱213,所述换热箱内还设置有换热管6,所述换热管6贯穿所述换热箱与隔板23,并与所述换热箱和所述隔板23密封配合;所述换热管6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保温管4与所述空压机1的润滑油箱的出油口12和进油口11连接,所述第一保温管4上设置有油泵;所述保温水塔包括第一保温水塔31、第二保温水塔32和第三保温水塔33,所述第一保温水塔31、第二保温水塔32和第三保温水塔33分别通过第二保温管5与所述第一换热箱211、第二换热箱212和第三换热箱213连通,所述第二保温管5上设置有水泵。
本实用新型中,空压机1的润滑油箱中的润滑油被第一保温水管上的油泵经由出油口12抽出到第一保温管4中,进而进入到换热管6中,并经由换热管6从进油口11流回到润滑油箱中;润滑油在流经换热管6的过程中,第一换热箱211、第二换热箱212和第三换热箱213中的水吸收依次吸收换热管6中的热量,因为润滑油是依次流经第一换热箱211、第二换热箱212和第三换热箱213的,因此,第一换热箱211、第二换热箱212和第三换热箱213所吸收到的热量依次递减,则第一换热箱211、第二换热箱212和第三换热箱213中水的温度亦依次递减;同时,水泵会将第一换热箱211、第二换热箱212和第三换热箱213中的水经由第二保温管5分别抽取到第一保温水塔31、第二保温水塔32和第三保温水塔33中储存,本实用新型的逐级换热系统使得第一保温水塔31、第二保温水塔32和第三保温水塔33中的水温为逐级递减的,使得第一保温水塔31、第二保温水塔32和第三保温水塔33中的水具有不同的用途,而在使用时不必再对第一保温水塔31、第二保温水塔32和第三保温水塔33中流出的水进行调温处理,使用更方便。
其中,第一换热箱211、第二换热箱212和第三换热箱213均连接有用以供水的水源,以保证第一换热箱211、第二换热箱212和第三换热箱213随时保持有水的状态,保证水能淹没换热管6,第一保温水塔31、第二保温水塔32和第三保温水塔33设置有取水结构,例如水龙头,便于使用时取水。
优选的,所述换热管6呈螺旋状地设置于所述换热箱内。
螺旋状的换热管6与换热箱中的水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以及接触时间,使其换热效率更高。
优选的,所述保温箱22内填充有聚氨酯保温层。
保温层能有效地防止第一换热箱211、第二换热箱212和第三换热箱213中的水的热量流失。
进一步的,所述进油口11位于所述出油口12的上方。
这一结构可以保证经由进油口11进入的较冷的润滑油会在与润滑油箱中的润滑油经过经过了热交换之后才会进入到出油口12中,有效避免经由进油口11回到润滑油箱中的较冷的润滑油直接进入到出油口12中,保证对于润滑油的冷却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进油口11高于所述润滑油箱内的液面高度。
进油口11的高度高于润滑油箱内润滑油的液面高度,可以使得润滑油在流入到润滑油箱时,将润滑油溅起,被溅起的有落到润滑油箱中的零部件的表面,增加润滑效果,还能避免润滑油经由进油口11回流。
优选的,所述第一保温管4和第二保温管5上均设置有阀门。
阀门可以打开和关闭第一保温管4和第二保温管5,以停止和开始对于润滑油的冷却和换热。
优选的,所述第一保温管4和第二保温管5的表面包覆有保温层。
保温层能有效防止第一保温管4和第二保温管5内的热量的流失。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层包括包覆与第一保温管4或第二保温管5表面的泡沫石棉层和包覆于所述泡沫石棉层外侧的铝皮保护层。
其中,铝皮保护层能有效保护泡沫石棉层免受损伤。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空压能热交换系统,包括空压机、热交换机和保温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机包括保温箱,所述保温箱内设置有换热箱,所述换热箱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换热箱分隔为第一换热箱、第二换热箱和第三换热箱,所述换热箱内还设置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贯穿所述换热箱与隔板,并与所述换热箱和所述隔板密封配合;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保温管与所述空压机的润滑油箱的出油口和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一保温管上设置有油泵;所述保温水塔包括第一保温水塔、第二保温水塔和第三保温水塔,所述第一保温水塔、第二保温水塔和第三保温水塔分别通过第二保温管与所述第一换热箱、第二换热箱和第三换热箱连通,所述第二保温管上设置有水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压能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呈螺旋状地设置于所述换热箱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压能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箱内填充有聚氨酯保温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压能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口位于所述出油口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压能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口高于所述润滑油箱内的液面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压能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管和第二保温管上均设置有阀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压能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管和第二保温管的表面包覆有保温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压能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包括包覆与第一保温管或第二保温管表面的泡沫石棉层和包覆于所述泡沫石棉层外侧的铝皮保护层。
CN201821514637.2U 2018-09-17 2018-09-17 空压能热交换系统 Active CN2093998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14637.2U CN209399808U (zh) 2018-09-17 2018-09-17 空压能热交换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14637.2U CN209399808U (zh) 2018-09-17 2018-09-17 空压能热交换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99808U true CN209399808U (zh) 2019-09-17

Family

ID=67876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14637.2U Active CN209399808U (zh) 2018-09-17 2018-09-17 空压能热交换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9980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98285A (zh) * 2020-12-29 2022-03-18 深圳市常丰激光刀模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空压机的余热回收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98285A (zh) * 2020-12-29 2022-03-18 深圳市常丰激光刀模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空压机的余热回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83650U (zh) 分体换热喷淋闭式冷却塔
CN105066734A (zh) 一种复合式冷却塔
CN204612524U (zh) 闭式防冻供冷装置
CN204438841U (zh) 具有预冷装置的高温闭式冷却塔
CN104075393A (zh) 溶液调湿热泵式新风机组
CN209399808U (zh) 空压能热交换系统
CN204255132U (zh) 套管式复合冷凝冷却设备
CN212618913U (zh) 复合冷却塔及空调系统
CN103837027A (zh) 一种可双向传热的微阵列热管气-液换热装置
CN203501846U (zh) 一种预冷蒸发式空冷器
CN209672864U (zh) 换热器外置的干湿联合闭式冷却系统
CN109441765B (zh) 一种适用于空气压缩机的高效热回收系统
CN204404414U (zh) 一种地源供暖空调热泵
CN109990619A (zh) 换热器外置的干湿联合闭式冷却系统及冷却方法
CN202361843U (zh) 闭式冷却塔
CN206207807U (zh) 一种竖直蛇管降膜蒸发冷凝器
CN204923933U (zh) 一种蒸发式冷凝器
CN204153900U (zh) 溶液调湿热泵式新风机组
CN2906517Y (zh) 高效节水冷凝器
CN209343904U (zh) 一种海上变电站变压器淡水冷却集成设备
CN208720581U (zh) 一种新型立管式蒸发器
CN209230337U (zh) 一种新型湿式空冷器
CN209197508U (zh) 干湿左右布置一体闭式冷却装置
CN203518693U (zh) 立式密闭冷却塔
CN203456998U (zh) 核电站发电机氢气冷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