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65131U - 一种大温差水蓄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温差水蓄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65131U
CN214065131U CN202023259273.8U CN202023259273U CN214065131U CN 214065131 U CN214065131 U CN 214065131U CN 202023259273 U CN202023259273 U CN 202023259273U CN 214065131 U CN214065131 U CN 2140651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cold
temperature
water
switching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5927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彬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IJIY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IJI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IJIY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IJI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5927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651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651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65131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蓄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大温差水蓄冷系统,包括蓄冷水池、上布水器和下布水器、第一管路、第二管路、转换阀门组件、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蓄冷泵和低温冷源组件、以及放冷泵和末端负载组件;以此结构布局设置的大温差水蓄冷系统,通过转换阀门组件的设置,能够方便灵活的实现上布水器与下布水器之间水流的转换,继而有效降低蓄冷水池水温,并使其产生较大温差,以此有效提升蓄冷量,进一步的起到较好的节能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大温差水蓄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蓄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温差水蓄冷系统。
背景技术
水蓄冷在民用建筑中央空调领域和工业冷冻水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水蓄冷是制冷设备利用低谷电力需求时蓄冷,高峰用电时再释放出来用,对于电网来说是利用电力需求时的余电蓄冷,对于电网来说达到了节能和平衡的目的,同时对于用户来说也利用了低谷电价与高峰电价的价差节省了电费。现有技术下,由于水的比重在水温4℃达到最大,水蓄冷最常用的单向流自然分层式的蓄冷方式最低蓄冷温度一般也都只能是4℃,温度再低就会发生冷热混水现象,使得制冷温差变小让制冷主机停机,蓄冷就很难继续下去,因此如何进一步的提升水蓄冷系统的温差,有效提升蓄冷水池蓄冷量,进一步扩大节能效益,成为一个亟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温差水蓄冷系统,能够有效提升水蓄冷温差,继而使得水蓄冷量得到大幅提升。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温差水蓄冷系统,包括蓄冷水池、架设于所述蓄冷水池的上布水器和下布水器、与所述上布水器相连接的第一管路、与所述下布水器相连接的第二管路、设置于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之间的转换阀门组件、与所述转换阀门组件相连接的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设置于所述第三管路和所述第四管路之间的蓄冷泵和低温冷源组件、以及与所述第三管路及所述第四管路相连接的放冷泵和末端负载组件;
所述转换阀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三管路之间的第二转换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第二管路之间的第三转换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第四管路之间的第四转换阀门、以及设置于所述第四管路与所述第一管路之间的第一转换阀门。
其中,还包括与所述蓄冷水池中所述上布水器与所述下布水器之间的水层贯通连接的第五管路,所述第五管路通过第五转换阀门与所述第三管路相连接。
其中,所述末端负载组件包括末端负载、设置于所述末端负载与所述第三管路之间的所述放冷泵、以及设置于所述末端负载与所述第四管路之间的第六转换阀门。
其中,所述低温冷源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相连接的换热器、与所述换热器相连接的制冷主机蒸发器、以及设置于所述换热器及所述制冷主机蒸发器之间的冷冻液泵和冷冻液补液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温差水蓄冷系统,包括蓄冷水池、架设于蓄冷水池的上布水器和下布水器、与上布水器相连接的第一管路、与下布水器相连接的第二管路、设置于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之间的转换阀门组件、与转换阀门组件相连接的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设置于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之间的蓄冷泵和低温冷源组件、以及与第三管路及第四管路相连接的放冷泵和末端负载组件;转换阀门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管路与第三管路之间的第二转换阀门、设置于第三管路与第二管路之间的第三转换阀门、设置于第二管路与第四管路之间的第四转换阀门、以及设置于第四管路与第一管路之间的第一转换阀门。以此结构布局设置的大温差水蓄冷系统,通过转换阀门组件的设置,能够方便灵活的实现上布水器与下布水器之间水流的转换,继而有效降低蓄冷水池水温,并使其产生较大温差,以此有效提升蓄冷量,进一步的起到较好的节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大温差水蓄冷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结合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大温差水蓄冷系统,包括蓄冷水池1、架设于蓄冷水池1的上布水器11和下布水器12、与上布水器11相连接的第一管路21、与下布水器12相连接的第二管路22、设置于第一管路21和第二管路22之间的转换阀门组件、与转换阀门组件相连接的第三管路23和第四管路24、设置于第三管路23和第四管路24之间的蓄冷泵31和低温冷源组件32、以及与第三管路23及第四管路24相连接的放冷泵41和末端负载组件42;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的转换阀门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管路21与第三管路23之间的第二转换阀门52、设置于第三管路23与第二管路22之间的第三转换阀门53、设置于第二管路22与第四管路24之间的第四转换阀门54、以及设置于第四管路24与第一管路21之间的第一转换阀门51。
采用上述方式设计的大温差水蓄冷系统,能够通过转换阀门组件的设置,方便灵活的实现上布水器11与下布水器12之间水路的转换,即关闭第一转换阀门51、第三转换阀门53及第五转换阀门55,打开第二转换阀门52和第四转换阀门54后,能够使得蓄冷水池1中超过4℃的高温水,通过蓄冷泵31将蓄冷水池1中的高温水从上布水器11抽出,然后经低温冷源组件32制冷后经下布水器12送入蓄冷水池1;反之,关闭第二转换阀门52和第四转换阀门54,打开第一转换阀门51和第三转换阀门53后,通过蓄冷泵31将蓄冷水池1中4℃的水从下布水器12抽出经低温冷源组件32制冷后经上布水器11送入蓄冷水池1,直至蓄冷水池1中的水温全部达到4℃以下,以此达到大温差蓄水的目的。
更进一步的,为了满足上布水器11与下布水器12之间水路转换时,减少低温冷源组件32的重复开启和关闭,增加蓄冷时间,作为优选,本实施例还包括与蓄冷水池1中上布水器11与下布水器12之间的水层贯通连接的第五管路25,第五管路25通过第五转换阀门55与第三管路23相连接。
进一步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末端负载组件42包括末端负载、设置于末端负载与第三管路23之间的放冷泵41、以及设置于末端负载与第四管路24之间的用于蓄冷和放冷之间转换的第六转换阀门43。
此外,低温冷源组件32包括与第三管路23和第四管路24相连接的换热器321、与换热器321相连接的制冷主机蒸发器322、以及设置于换热器321及制冷主机蒸发器322之间的冷冻液泵323和冷冻液补液箱324。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大温差水蓄冷方法,采用上述的大温差水蓄冷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进行第一阶段蓄冷:当蓄冷水池1中的水温超过4℃时,先关闭第一转换阀门51、第三转换阀门53及第五转换阀门55,然后打开第二转换阀门52和第四转换阀门54,之后启动大温差水蓄冷系统,通过蓄冷泵31将蓄冷水池1中的高温水从上布水器11抽出,然后经低温冷源组件32制冷后经下布水器12送入蓄冷水池1,直至蓄冷水池1中的水温全部达到4℃,第一阶段蓄冷完成,此时,关闭大温差水蓄冷系统;
进行第二阶段蓄冷:先关闭第二转换阀门52和第四转换阀门54,打开第一转换阀门51和第三转换阀门53,之后开启大温差水蓄冷系统,通过蓄冷泵31将蓄冷水池1中4℃的水从下布水器12抽出经低温冷源组件32制冷后经上布水器11送入蓄冷水池1,直至蓄冷水池1中的水温全部达到4℃以下,第二阶段蓄冷完成。
通过上述第一阶段蓄冷和第二阶段蓄冷,使得蓄冷水池1中的水温由高温水逐步降低至4℃以下,继而使得蓄冷池中的水温形成较大温差,以此提升整个大温差水蓄冷系统的蓄冷量。
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换过程中,开启和关闭大温差水蓄冷系统造成能耗升高,减少低谷电价时的蓄冷时间,作为优选,可采用下述步骤:
也即当完成上述第一阶段蓄冷后,在不关闭大温差水蓄冷系统的情况下,可先打开第五转换阀门55,之后关闭第二转换阀门52(也可以同时关闭),通过蓄冷泵31使蓄冷水池1中上布水器11与下布水器12之间的水层经第五管路25及第三管路流入低温冷源组件32制冷,之后打开第一转换阀门51,再关闭第四转换阀门54(也可以同时关闭),使制冷后的冷水从第四管路24流入第一管道21,之后打开第三转换阀门53,再关闭第五转换阀门55(也可以同时关闭)。
以此避免由上述第一阶段蓄冷向第二阶段蓄冷过程中,所造成的大温差水蓄冷系统在连续蓄冷过程中所造成的中断。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大温差水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蓄冷水池、架设于所述蓄冷水池的上布水器和下布水器、与所述上布水器相连接的第一管路、与所述下布水器相连接的第二管路、设置于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之间的转换阀门组件、与所述转换阀门组件相连接的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设置于所述第三管路和所述第四管路之间的蓄冷泵和低温冷源组件、以及与所述第三管路及所述第四管路相连接的放冷泵和末端负载组件;
所述转换阀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三管路之间的第二转换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第二管路之间的第三转换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第四管路之间的第四转换阀门、以及设置于所述第四管路与所述第一管路之间的第一转换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温差水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蓄冷水池中所述上布水器与所述下布水器之间的水层贯通连接的第五管路,所述第五管路通过第五转换阀门与所述第三管路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温差水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负载组件包括末端负载、设置于所述末端负载与所述第三管路之间的所述放冷泵、以及设置于所述末端负载与所述第四管路之间的第六转换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温差水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冷源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相连接的换热器、与所述换热器相连接的制冷主机蒸发器、以及设置于所述换热器及所述制冷主机蒸发器之间的冷冻液泵和冷冻液补液箱。
CN202023259273.8U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大温差水蓄冷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40651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59273.8U CN214065131U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大温差水蓄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59273.8U CN214065131U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大温差水蓄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65131U true CN214065131U (zh) 2021-08-27

Family

ID=77369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59273.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4065131U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大温差水蓄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6513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94819A (zh) * 2020-12-29 2021-04-02 深圳市海吉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温差水蓄冷系统及方法
CN112594819B (zh) * 2020-12-29 2024-07-02 深圳市海吉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温差水蓄冷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94819A (zh) * 2020-12-29 2021-04-02 深圳市海吉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温差水蓄冷系统及方法
CN112594819B (zh) * 2020-12-29 2024-07-02 深圳市海吉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温差水蓄冷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13577A (zh) 内融冰冰蓄冷空调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210197600U (zh) 带储能装置的二次泵变流量冷冻水系统
CN102155772A (zh) 复叠式冰蓄冷空调系统和利用该系统对空调供冷的方法
CN106839481B (zh) 一种带辅助冷源的冷却机组
CN204421253U (zh) 内融冰冰蓄冷空调系统
CN202041032U (zh) 一种空调系统的液态冷媒输送装置
CN107990454B (zh) 一种利用自然冷源的节能空调系统
CN214065131U (zh) 一种大温差水蓄冷系统
CN210892262U (zh) 一种空气源热泵
CN209295435U (zh) 一种保证水侧换热器逆流换热的热泵系统
CN201945083U (zh) 一种冷水机组
CN103363606B (zh) 具有液位平衡机构的多冷源蓄冰空调系统
CN204630134U (zh) 一种单双级复叠式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
CN112594819A (zh) 一种大温差水蓄冷系统及方法
CN203100031U (zh) 一种多功能空调水蓄冷系统
CN112594819B (zh) 一种大温差水蓄冷系统及方法
CN209991548U (zh) 一种蓄冷式中央空调系统
CN212566361U (zh) 制冷系统
CN103353151B (zh) 可实现lng冷能回收利用的蓄冰空调系统
CN105157131A (zh) 一种内置气冷式水蓄冷系统
CN113007954A (zh) 一种用于高寒地区的水冷换热装置
CN213208265U (zh) 共用蒸发冷凝器的冷却系统
CN219454310U (zh) 冷链制冷系统余热利用系统
CN205191797U (zh) 一种蓄水池、蓄水储能系统
CN212029979U (zh) 一种低温水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82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70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82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