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95072U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95072U
CN214095072U CN202022482364.1U CN202022482364U CN214095072U CN 214095072 U CN214095072 U CN 214095072U CN 202022482364 U CN202022482364 U CN 202022482364U CN 214095072 U CN214095072 U CN 2140950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container body
built
refrigerator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8236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R·释道得
T·提舍尔
A·克斯勒
A·科尔特
I·海登费尔德
王凯
米大为
朱涛
许丰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SH Home Appliances Co Ltd
BSH Home Appliances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SH Home Appliances Co Ltd
BSH Home Appliances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SH Home Appliances Co Ltd, BSH Home Appliances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BSH Home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8236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950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950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950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实施例关于一种冰箱(1),包括制冷间室(4)和位于所述制冷间室(4)内的储物装置(6),其中,所述储物装置(6)包括容器本体(8),具有容纳空间(80),所述容器本体(8)包括有用于进入所述容纳空间(80)的开口(8a);盖(9),可相对于所述容器本体(8)运动以打开或封闭所述开口(8a);以及内置储物件(10),包括有用于承载物品的底板(310),所述底板(310)支撑于所述容器本体(8)的底壁(85)上,所述内置储物件(10)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8)内,且所述内置储物件(10)于所述容器本体(8)内限定出至少两个朝向所述开口(8a)方向开放的储物间室(11,12,13)。

Description

冰箱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冰箱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包括有位于制冷间室内的储物装置的冰箱,所述储物装置包括有容器本体和盖。
【背景技术】
随着冰箱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冰箱存储蔬菜、水果以及肉类等食品。
对于化妆品、药品以及茶叶、人生等珍品,人们也有比较高的低温储存需求。然而,敞口的抽屉或容器不能满足这些物品的储存需求,容易导致相互串味、影响食品卫生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冰箱。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关于一种冰箱,所述冰箱包括制冷间室和位于所述制冷间室内的储物装置,其中,所述储物装置包括容器本体,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容器本体包括有用于进入所述容纳空间的开口;盖,可相对于所述容器本体运动以打开或封闭所述开口;以及内置储物件,包括有用于承载物品的底板,所述底板支撑于所述容器本体的底壁上,所述内置储物件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内,且所述内置储物件于所述容器本体内限定出至少两个朝向所述开口方向开放的储物间室。
其中,容器本体的开口可以朝上可以朝前设置。
上述方案中冰箱的储物装置在盖被打开后,各储物间室内的物品就可以被触及,因为各个储物间室是朝向开口方向开放的,更加方便用户取放物品。
在一个或多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内置储物件包括连接于所述底板并往所述容器本体的高度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一侧板,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侧板于所述容器本体内分隔出至少两个所述储物间室。
在一个或多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盖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包括相对的两个第一侧壁,两个所述第一侧壁均连接有往所述容器本体的内侧延伸的凸壁,所述凸壁构造成供所述盖滑动的两个轨道,至少一个所述储物间室至少部分的位于所述轨道的正下方。
从而,本方案的轨道并没有在容器本体的外侧占用制冷间室的空间,而且,轨道正下方的这部分容纳空间也没有被浪费掉,被充分的利用来储藏物品。可见本方案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冰箱内部的空间,冰箱内部空间的有效利用率可以被提高。
在一个或多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用于进入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轨道的正下方的所述储物间室的取放口沿着所述容器本体的高度方向延伸。这样,有利于获取一个更大的取放口,更方便取放物品,尤其是用于进入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轨道的正下方的所述储物间室的取放口沿着容器本体的宽度方向或深度方向的尺寸很小的时候。
在一个或多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用于限定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轨道的正下方的所述储物间室的至少一个第一侧板沿着所述容器本体的部分高度延伸。从而,使得进入该储物间室的取放口可以在容器本体的高度方向有所延伸,从而形成更大的取放口,更方便取放物品。
在一个或多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内置储物件接触所述容器本体的内壁而定位于所述容器本体内。
在一个或多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内置储物件构造成一个一体式件。
在一个或多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内置储物件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可分离的储物组件,各所述储物组件在至少一个方向上相互可限位地位于所述容器本体内。
在一个或多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容器本体具有朝上的所述开口,所述盖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容器本体,各所述储物间室的顶部敞开。
在一个或多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储物装置还包括有盒体,至少一个所述储物间室,沿着所述容器本体的部分高度延伸,以使得所述盒体可滑动地支撑于所述储物间室上。
应当指出,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可在不脱离本申请概念的情况下以任何方式彼此组合以及与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组合。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冰箱于其中一个门在打开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储物装置于盖关闭时的立体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储物装置于盖打开时的立体图;
图4为一实施例的储物装置于盖打开时的俯视图;
图5为一实施例的内置储物件于各储物组件彼此分离的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的内置储物件于各储物组件组装在一起的示意图;
图7为一实施例的储物装置于第二储物组件处于放置于容器本体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8为一实施例的储物装置于第三储物组件处于放置于容器本体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9为另一实施例的内置储物件及其放置于容器本体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内置储物件放置于容器本体后的剖视图;
图11为包括有盒体的一实施例的储物装置于盖打开时的立体图;
图12为图11所示实施例的储物装置于盖关闭后的俯视图;
图13为沿图12中A-A线的剖视图;
图14为沿图12中B-B线的剖视图;
图15为一实施例的储物装置于盒体在第一方向上的俯视图;
图16为图15所示实施例的储物装置于盒体在第二方向上的俯视图;
图17为一实施例的内置储物件及盒体在第一方向上滑动到一个极限位置的立体图;
图18为一实施例的内置储物件及盒体在第二方向上滑动到一个极限位置的立体图;
图19为一实施例的储物装置内放置物品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冰箱;2-箱体;3-门;4-制冷间室;5-搁盘;6-储物装置;7-抽屉;8-容器本体;8a-容器本体的开口;8b-容器本体的内壁;8s-间隙;9-盖;10-内置储物件;11,12,13-储物间室;40-盒体;80-容纳空间;81-第一侧壁;82-第二侧壁;85-底壁;90-轨道;100-第一储物组件;102-第二侧板;103-第三侧板;105-底板体;110-把手部;130-取放口;200-第二储物组件;300-第三储物组件;310-底板;321,322,323-第一侧板;401-限位部;410-长边;420-短边;800-把手槽;810-凸壁;811-内凸部;812-安装部;850-起伏结构;910-盖主体;920-边框;1021-凸肋;1030-定位部;1100-扣手部;3200-缓冲件;3201-安装孔;3221,3222-突起部;3223-凹槽;102a-凸面部;10A-侧翼储物区;20A-中间储物区;21A-第一子储物区;22A-第二子储物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申请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照图1,图1为一实施例的冰箱于其中一个门在打开状态下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冰箱1包括敞口的箱体2和用于打开和关闭箱体2的门3。其中箱体2的内壁限定出至少一个制冷间室4。图1的冰箱1示例性地展示出了一种对开门的冰箱1,冰箱1包括有左、右分布的两个制冷间室4。位于左侧的制冷间室4用于对物品冷冻储藏,位于右侧的制冷间室4用于对物品进行冷藏储藏。然而位于右侧的制冷间室4也可以设计为零度室,特别用于水果或者蔬菜的保鲜。门3从前侧关闭制冷间室4,在打开门3时可以触及制冷间室4。其中,图1中左侧的制冷间室被门3关闭。
冰箱1包括位于制冷间室4内的储物装置6。本实施例的储物装置6示例性地位于右侧用于冷藏物品的制冷间室4内,储物装置6以可被拉出地设置在该制冷间室4内。
制冷间室4可以包括有多个用于分隔空间的如玻璃的搁盘5或分隔壁等,以将制冷间室4分隔成多个接收空间,本实施例的储物装置6示例性的位于其中一个与其适配的接收空间内。为了更方便用户抽出或拉出储物装置6,储物装置6位于冰箱1高度方向上的中部或者下部。
如图2和图3所示,其中图3为一实施例的储物装置于盖打开时的立体图;图4为一实施例的储物装置于盖打开时的俯视图。储物装置6包括具有容纳空间80的容器本体8和盖9。容器本体8包括有用于进入容纳空间80的开口8a。盖9可相对于容器本体8运动以打开或封闭开口8a,从而打开和封闭容纳空间80。
本实施例的盖9可滑动地连接于容器本体8,容器本体8上设置有供盖9滑动的一对轨道90。而且,盖9可拆卸地连接于容器本体8。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盖9可以从容器本体8上拆卸下来,并且对容器本体8和盖9不造成破坏。通过盖9在关闭状态下沿着容器本体8的高度方向往上稍抬起盖9,再往前滑动盖9直至盖9脱离容器本体8,以实现盖9的拆卸。
储物装置8可密封储藏物品。相比于位于制冷间室4中的普通的抽屉7,储物装置8内的物品不易和制冷间室4内的其他物品相互串味,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细菌的侵入。从而,储物装置8在防腐和保鲜功能方面要比普通的抽屉7具有优势。化妆品以及诸如人生、茶叶等珍品更适于储藏在储物装置8中。
容器本体8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侧壁81和两个相对的第二侧壁82。两个第一侧壁81、及两个第二侧壁82分别连接于容器本体8的底壁85并围绕底壁85排布。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储物装置6基本上呈长方体状。在使用状态下,两个第一侧壁81分别为容器本体8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两个第二侧壁82分别为容器本体8的前侧壁和后侧壁。用于抽拉容器本体8的把手槽800设置在前侧壁上。底壁85形成有起伏结构850,以起到增强底板85强度的作用。起伏结构850还有利于排水。
两个第一侧壁81接近开口8a的一端连接有往容器本体8的内侧延伸的凸壁810。两个凸壁810构造成供盖9滑动的两个轨道90。
盖9可以包括盖主体910和边框920,盖主体910采用至少半透明的玻璃,以便在盖9关闭的情况下,用户可观察到储物装置6内部的情况,例如储物装置6放置的物品或者容纳空间80被占据的多少,以决定是否要打开盖9。盖9可滑动的支撑在两个轨道90上。为了使得盖9更顺畅地滑动,可以在盖9和/或轨道90上设置滚轮93。边框920的底面设置有柔性的密封件(未示出)以增强储物装置6的密封效果。
储物装置6还包括内置储物件10,内置储物件10位于容器本体8内以限定至少两个储物间室。从而对容器本体8的容纳空间80进行分区,以便放置对应的物品,有利于降低容器本体8内的物品在抽拉储物装置6过程中晃动。其中,内置储物件10本身具有储物功能,可供物品放置于其中。
如图4至图6所示,图4为一实施例的储物装置于盖打开时的俯视图;图5为一实施例的内置储物件于各储物组件彼此分离的立体图;图6为一实施例的内置储物件于各储物组件组装在一起的示意图。具体到本实施例,内置储物件10包括有三个可分离的储物组件,以致于这三个储物组件可以先后地经由开口8a置于容器本体8内或者从容器本体8内取出。这三个储物组件分别定义为第一储物组件100、第二储物组件200和第三储物组件300。当内置储物件10位于容器本体8内,限定了四个顶面敞开的储物间室,编号11至13。各储物间室在容器本体8的高度方向Z上是没有重叠的。
由于位于容器本体内而无法清楚的展示各个储物组件的结构,故图5和图6单独地示出第一储物组件100、第二储物组件200和第三储物组件300的结构以及它们在容器本体8内组装在一起的示意图。
第一储物组件100、第二储物组件200和第三储物组件300沿着容器本体8的宽度方向X相互限位地位于容器本体8内。即,如图4所示,第三储物组件300可以限制第一储物组件100往其右侧移动。第一储物组件100和第二储物组件200可以分别限制第三储物组件300往其左侧、右侧移动。第三储物组件300可以限制第二储物组件200往其左侧移动。换句话说,在容器本体8的宽度方向X上,第一储物组件100、第二储物组件200和第三储物组件300都是无法移动的。
当然,在实际产品上,由于存在加工公差,在容器本体8的宽度方向X上,第三储物组件300如果有1mm~2mm内的移动距离,这是可接受的。
容器本体8以其内壁8b限定了容纳空间80,用于进入容纳空间80的开口8a朝上。由于第一侧壁81上连接有往容器本体8的内侧延伸的凸壁810,故容纳空间80于开口8a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部分位于开口8a之外(参照图10和图13)。
第一储物组件100和第二储物组件200在使用状态下于开口8a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部分位于开口8a之外,第三储物组件300在使用状态下于开口8a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开口8a之内(参照图13)。
这样的改进,内置储物件10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利用容器本体8的容纳空间80以储存物品,容纳空间80位于开口8a之外的部分被利用上,没有造成容纳空间80的浪费。与此同时,通过相互可分离的储物组件,内置储物件10易于安装于容器本体8内,也易于从容器本体8中拆卸出来,以对容器本体8或内置储物件10进行清洁。
另一方面,当内置储物件10安装于容器本体中,可以限定四个储物间室,更方便储存不同形状和/或大小的物品,关于这点后面会展开描述。而当用户有其他需要时,例如储存一个大体积的物品,可以将内置储物件10从容器本体8上拆卸,直接将大体积物品放置于容器本体8中。可见,储物装置8提供给用户更多的储存选择,可以满足用户更多的储存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凸壁810构造成供盖9滑动的两个轨道90。第一储物组件100个第二储物组件200部分位于轨道90的正下方,第三储物组件300位于两个轨道90之间。第一储物组件100、第二储物组件200以及第三储物组件300在垂直于盖9的运动方向上相互限位。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储物组件100、第二储物组件200以及第三储物组件300在垂直于盖9的运动方向上依次并列地布置于容器本体8内。
下面将展开描述内置储物件10的安装以及各储物组件的结构,请对照图5和图6参照图7和图8,其中,图7为一实施例的储物装置于第二储物组件处于放置于容器本体过程中的示意图;图8为一实施例的储物装置于第三储物组件处于放置于容器本体过程中的示意图。
如图7所示,第一储物组件100及第二储物组件200分别贴靠第一侧壁81放置。如图8所示,然后,第三储物组件300放置于第一储物组件100和第二储物组件200之间。当盖9已经被从容器本体8上拆卸,第三储物组件300可以如图8所示竖直地经由开口8a放置于容器本体8中。当盖9连接在容器本体上时,各储物组件在放置时可以沿着容器本体8的深度方向往下倾斜一定角度以通过开口8a放置于容器本体内。
当第三储物组件300放置好之后,第三储物组件300夹持于第一储物组件100和第二储物组件200之间。从而,第一储物组件100、第二储物组件200及第三储物组件300在垂直于盖9的滑动方向上相互限位地位于容器本体8内。第一储物组件100、第二储物组件200及第三储物组件300在盖9的滑动方向上分别接触容器本体8的内壁8b。因此,在储物装置6的运动过程中,比如在储物装置6被拉出或推入制冷间室4的过程中,或者在冰箱1的运输过程中,各个储物组件在容器本体8内是不移动的。
而且,第一储物组件100和第二储物组件200分别抵接轨道90。第一储物组件100和第二储物组件200在容器本体8的高度方向Z上分别被轨道90限位(见图13)。
由于第一储物组件100、第二储物组件200部分位于轨道90的正下方,第三储物组件300位于两个轨道90之间,所以先放置第一储物组件100及第二储物组件200,然后再放置第三储物组件300。既最大程度的利用容纳空间80,又易于放置各个储物组件,方便内置储物件10的安装与拆卸。否则,要么为了方便内置储物件10的安装或拆卸,牺牲掉一部分容纳空间80例如容纳空间80的位于轨道90正下方的部分。
本实施例的第一储物组件100和第二储物组件200在结构上呈镜像对称。当第一储物组件100和第二储物组件200于容器本体8中亦呈镜像对称。
第一储物组件100、第二储物组件200和第三储物组件300在容器本体8内沿着一个水平方向拼接在一起,即沿着容器本体8的宽度方向x或者说是沿着垂直于盖9的运动方向拼接在一起。这样可以节省制造内置储物件10的材料,节约成本。另外,这可以使得内置储物件10具有统一的壁厚,这有利于各储物组件安装于容器本体内后获得一种整体感,有利于提升内置储物件和容器本体融为一体的视觉效果。
第三储物组件300呈一个敞口的盒体形状,它包括一个底板310和连接于底板310上并往底板310的一侧延伸的多个第一侧板321至323,多个第一侧板和底板310限定出两个顶部敞开的储物间室11及12。
其中一个第一侧板321和第一储物组件100拼接以于容器本体8内限定出一个顶部敞开的储物间室13,其中另一个第一侧板321和第二储物组件200拼接以于容器本体8内限定出另一个顶部敞开的储物间室13。
其中,面对第一储物组件100的第一侧板321沿容器本体8的部分高度延伸以形成进入第一储物组件100对应的储物间室13的更大的取放口130。面对第二储物组件200的第一侧板321亦沿着容器本体8的部分高度延伸以形成进入第二储物组件200对应的储物间室13的更大的取放口130(见图6和图13)。取放口130不仅在容器本体8的宽度方向X上延伸,还在容器本体8的高度方向Z上有延伸。
如图6所示,第一侧板322、323也沿着容器本体8的部分高度延伸,各个第一侧板都是等高的。也就是说,第三储物组件300沿着容器本体8的部分高度延伸。这使得内置储物件10于容器本体8中不显得笨重。
请参照图4,分别和第一储物组件100、第二储物组件200相拼接的第一侧板321于开口8a所在平面的正投影接近轨道90,所以,第一侧板321沿容器本体8的部分高度延伸以形成进入第一储物组件100对应的储物间室13的更大的取放口130。否则进入储物间室13的取放口太窄,造成取放物品不便。
第一储物组件100、第二储物组件200分别包括第二侧板102及和第二侧板102相连接并往第二侧板102的一侧延伸的板体。在内置储物件10的使用状态下,第二侧板102贴合第一侧壁81,板体和第一侧板321相拼接。
在本实施例中,板体包括两个第三侧板103以及和这两个第三侧板103相连接的底板体105。其中,两个第三侧板103分别顺应第二侧壁82的延伸方向延伸。在内置储物件10的使用状态下,第三侧板103贴近第二侧壁82。底板体105支撑于容器本体8的底壁85上。第三侧板103及底板体105分别和第一侧板321相拼接并限位于第一侧板321。
第三侧板103由和第二侧板102的连接处倾斜往下延伸至和第一侧板321或322等高。
组成第一储物组件100、第二储物组件200的板体要么贴合容器本体8的内壁8b,如第二侧板102贴合第一侧壁81,要么顺应容器本体8的内壁8b的延伸方向延伸以贴近容器本体8的内壁8b,如第三侧板103贴近第二侧壁82。因此,为了方便第一储物组件100及第二储物组件200的拆卸,第一储物组件100和第二储物组件200上分别设置把手部110。如图5和图7所示,第一储物组件100、第二储物组件200分别设置有连接于第一侧板102并往远离第一侧板102的一侧延伸的把手部110。把手部110具有镂空的扣手部1100。第一储物组件100和第二储物组件200的把手部110位于同一侧,而且把手部110分别顺应第二侧壁82的延伸方向延伸。
本实施例的容器本体8的内壁8b具有往容纳空间80内突出的部分,具体地,如图10和图13所示,第一侧壁81设置有往容纳空间80内突出的内凸部811。内凸部811位于第一侧壁81的下部分,这使得制造过程中容器本体8容易拔模。第一侧壁81在内凸部811朝外设有以将容器本体8可滑动的安装于制冷间室4的安装部812,例如安装部812连接安装于制冷间室4内壁的导轨。第二侧板102对应于内凸部811设置有适配内凸部811的凸面部102a。凸面部102a的形状和内凸部811的形状相匹配,以致于第二侧板102可以贴合第一侧壁81。
上述改进的好处在于,尽管安装部812的设置导致内凸部811或凸面部102a往容器本体8内侧突出,使得容器本体8的下部的容纳空间被缩小,但是容器本体8的上部的容纳空间没有因为安装部812的设置而舍弃。上述方案使得容器本体8获得一个相对较大的容纳空间。如果第一侧壁81整个采用一个竖直壁,那么安装部812依然于容器本体的外侧在要占据一定的制冷间室4的空间,从而制冷间室4中剩下用作容纳空间的会更少。
本实施例中,内凸部811沿着容器本体8的部分深度延伸。凸面部102a沿着容器本体8的整个深度延伸,简化第二侧板102的制造。
如图7及图13所示,第三储物组件300的底板310和第一储物组件100的底板体105、第二储物组件200的底板体105拼接在一起而覆盖容器本体8的底壁85。第二侧板102覆盖第一侧壁81。第一侧板322和第三侧板103拼接在一起而覆盖大部分的第二侧壁82。可见,内置储物件10在使用状态下覆盖容器本体8的底壁85和大部分的侧壁。即,内置储物件10在使用状态下于容器本体8内覆盖大部分的内壁8b。因此,内置储物件10在使用状态下和容器本体8具有极强的整体感,在视觉效果上融为一体,内置储物件10和容器本体8展现出一种呈一个一体件的整体视觉效果。
如图8所示,第三储物组件300和容器本体的内壁8b相接触地放置于容器本体8中。由于容器本体8和各储物组件在加工过程中都有公差的存在,如果面面接触,导致第三储物组件不易于放置于容器本体8中。
为了让第三储物组件300更易于放置于容器本体8内或更易于从容器本体8内拆卸,第三储物组件300的面对容器本体8的内壁8b的第一侧板322上分别设置有朝向内壁8b突出的突起部3221及3222,如图5、图6和图14所示。第三储物组件300在盖9相对容器本体8运动方向上通过突起部3221和3222接触容器本体8的内壁8b。突起部3221和3222分别沿一条直线延伸。本实施例中突起部3221沿着第二侧板322的底部边缘延伸。从而,在第三储物组件300的放置过程中,突起部3221、3222分别与第二侧壁82线面接触,这使得第三储物组件300更容易放置于容器本体8中。而且,本实施例的突起部3221、3222在储物装置6的使用状态下,不容易被观察到,有利于储物装置的外观。
其中,如图14所示,在设置有把手部110一侧的突起部3222沿着容器本体8的深度方向突出的尺寸比另一侧的突起部3221要大,以在对应的第二侧板322和第二侧壁82之间形成容纳把手部110的间隙8s。
类似的,如图6所示,为了让第一储物组件100和第二储物组件200更容易放置到位,第二侧板102设置有用于和轨道90接触的多个凸肋1021。凸肋1021呈直线延伸,而且凸肋102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盖9的滑动方向。这是因为第一储物组件100、第二储物组件200安装于容器本体8过程中,需要使第一储物组件100、第二储物组件200分别垂直于盖9的滑动方向往左、右两侧移动以贴合第一侧壁81.在这个过程中,垂直于盖9的滑动方向多个凸肋1021顺着储物组件的移动方向与轨道90线面接触。从而,减少储物组件和轨道90的干涉,更易于安装。
第二侧板102的顶部形成有往第二侧板102的内侧延伸的檐部(未示出),凸肋1021设置于檐部上,以便于在第二侧板102的顶部形成凸肋1021。
为了增强第三储物组件300分别与第一储物组件100、第二储物组件200之间的相互限位的效果,第三储物组件300在第一侧板322上设置有两个凹槽3223,第一储物组件100、第二储物组件200分别对应其中一个凹槽3223设置有与之适配的定位部1030。
第三储物组件300对应两个把手部110于第一侧板322上分别设置有与把手部110相适配的凹槽(未示出)。从而,第三储物组件300分别与第一储物组件100、第二储物组件200在容器本体8的宽度方向X和深度方向Y上都相互限位。
参照图13和图14,第一侧板322、第三侧板103分别顺应第二侧壁82的延伸方向延伸并贴近第二侧壁82。第二侧板102具有和第一侧壁81相适配的结构,即凸面部102a与内凸部811相适配,第二侧板102贴合第一侧壁81。
总结一下上述方案就是,内置储物件10在周向上顺应容器本体8的内壁8b的延伸方向延伸以贴近和/或贴合内壁8b地嵌设于容器本体8内。一方面,这样可以增强内置储物件10和容器本体8的整体感。另一方面,这样可以更大程度地利用容纳空间80来储存物品,有利于提高容纳空间的有效利用率。
以上,只是内置储物件的一个实施例,经过更改和组合,可以产生更多的实施例。例如,一个实施例的内置储物件包括两个相互可分离的储物组件,容器本体的其中一个第一侧壁的壁厚加大以使该第一侧壁的内表面位于轨道90之外。其中一个储物组件部分位于轨道90的正下方,另一个储物组件位于两个轨道90之间。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内置储物包括四个相互可分离的储物组件,即将图5所示实施例的第三储物组件沿着第一侧板323分成两个相互可分离的储物组件,一个储物组件呈敞口的盒体形状,另一个呈U型。或者,两个储物组件都呈敞口的盒体状。此实施例中,中间的两个储物组件在容器本体的深度方向上相互限位。位于中间的每个储物组件分别和左、右的储物组件在容器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相互限位的位于容器本体中。
再比如,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储物组件100、第二储物组件200分别只包括第二侧板102和底板体105。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储物组件100、第二储物组件200分别只包括第二侧板102和两个第三侧板103。
还比如,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侧板321分别设置在第一储物组件100和第二储物组件200上。第三储物组件300包括底板310和相互平行地连接于底板310上的第一侧板322、323。
再比如,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储物组件300不设突起部3221和3222,第二侧壁82上设置有直线延伸的突起部,于内置储物件10位于容器本体8内,突起部接触第三储物组件300。
在这里总结一下上述几个实施例的方案。冰箱1包括制冷间室4和位于制冷间室4内的储物装置6。储物装置6包括具有容纳空间80的容器本体8、可相对于容器本体8运动以打开或封闭所述开口8a的盖9,以及位于容器本体8内以限定至少两个储物间室的内置储物件10。内置储物件10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可分离的储物组件。
各储物组件在至少一个方向上相互限位地位于容器本体8内。
容纳空间80于开口8a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部分位于开口8a之外,至少一个储物组件在使用状态下于开口8a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开口8a之外,至少一个储物组件在使用状态下于开口8a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开口8a之内。
下面再介绍另一实施例的内置储物件。请参照图9和图10,其中,图9为另一实施例的内置储物件及其放置于容器本体过程中的示意图;图10为图9所示的内置储物件放置于容器本体后的剖视图。
本实施例和前述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结构采用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其功能和作用相同或相似,在此不再赘述。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内置储物件10为一个一体件。
内置储物件10可拆卸地设置于容器本体8内,且内置储物件10于容器本体8内限定出四个朝向开口8a方向开放的储物间室。内置储物件10包括有用于承载物品的底板310,底板310支撑于容器本体的底壁85上。
内置储物件10包括连接于底板310并往在容器本体8的高度方向延伸的三个第一侧板。其中,两个第一侧板321分别面对第一侧壁81并和第一侧壁81之间保持有间距。一个第一侧板323分别面对两个第二侧壁82并和两个第二侧壁82之间均保持有间距。
每个第一侧板321和部分底板310以及容器本体8的内壁8b限定出一个顶部敞开的储物间室13。储物间室13部分位于轨道90的正下方。第一侧板323和部分底板310及容器本体的内壁8b限定出两个顶部敞开的储物间室11。
如图10所示,面对第一侧壁81的第一侧板321于开口8a所在平面的正投影接近轨道90,第一侧板321沿着容器本体8的部分高度延伸。从而,可以形成一个进入储物间室13的更大的取放口130,以方便取放物品。取放口130不仅在容器本体8的宽度方向上有所延伸,在容器本体8高度方向上也有延伸。
本实施例的内置储物件10在容器本体8的宽度方向和深度方向分别限位于容器本体8的内壁8b。并且,内置储物件10依靠其底板310在容器本体8的宽度方向和深度方向上分别接触容器本体8的内壁8b而限位于内壁8b。
本实施例的内置储物件10在容器本体8的高度方向由上往下倾斜一定角度才可放置于容器本体8中,如图9所示。可见,本实施例内置储物件10的安装不及图2至图8所示实施例的内置储物件10来的容易。
图9和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内置储物件10和容器本体8的内壁8b共同限定四个朝向开口8a开放的储物间室。在另一实施例中,内置储物件10可以单独的限定至少两个朝向开口8a开放的储物间室。
下面再介绍另一实施例的储物装置,请参照图11至图19。其中,图11为包括有盒体的一实施例的储物装置于盖打开时的立体图;图12为图11所示实施例的储物装置于盖关闭后的俯视图;图13为沿图12中A-A线的剖视图;图14为沿图12中B-B线的剖视图;图15为一实施例的储物装置于盒体在第一方向上的俯视图;图16为图15所示实施例的储物装置于盒体在第二方向上的俯视图;图17为一实施例的内置储物件及盒体在第一方向上滑动到一个极限位置的立体图;图18为一实施例的内置储物件及盒体在第二方向上滑动到一个极限位置的立体图;为了更清楚的展示位于容器本体内的盒体及内置储物件的结构,图17和图18省略了容器本体及盖。图19为一实施例的储物装置内放置物品的示意图,其中为了更清楚的展示储物装置的内部结构及物品,图19省略了容器本体以及盖。
本实施例和前述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结构采用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其功能和作用相同或相似,在此不再赘述。与图2至图8所示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储物装置6还包括一个盒体40。盒体40可滑动地支撑于内置储物件10上。并且,盒体40适于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滑动以和内置储物件10处于不同的上下叠放位置。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
本实施例中,盒体40通过围绕其中空轴C-C旋转90度由第一方向到达第二方向。即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
本实施例的盒体40采用透明的材料制造而成。盒体40是透明的,这有可以降低盒体40对其正下方的物品的遮蔽,有利于用户在打开盖9后,更加直观地观察到储物装置6内的物品。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容器本体8的深度方向。第二方向为容器本体8的宽度方向。盒体40适于在第一方向上滑动于本实施例中是指盒体40适于在容器本体8的深度方向上来回的滑动。盒体40适于在第二方向上滑动于本实施例中是指盒体40适于在容器本体8的宽度方向上来回的滑动。
同时,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也是储物装置6相对于制冷间室4的推拉方向,第二方向垂直于储物装置6相对于制冷间室4的推拉方向。
盒体40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时其顶部开放。盒体40为一个顶部开放的矩形盒体。
部分的内置储物件10沿着容器本体8的部分高度延伸,以致盒体40和内置储物件10可上下叠放地容纳于容纳空间80。具体的,本实施例的盒体40可滑动的支撑于第三储物组件300上。
其中,第三储物组件300的第一侧板321至323构造成供盒体40滑动的导轨。具体地,分别面对第一储物组件100、第二储物组件200的两个相对的第一侧板321构造成盒体40在第一方向上滑动的一对导轨。贴近第二侧壁82的第一侧板322和第二侧板323构造成盒体40在第二方向上滑动的一对导轨。其中,第一侧壁323位于分别贴近第二侧壁82的两个第一侧板322之间。
而且,两个第一侧板321、第一侧板322、第一侧板323及部分底板310围成一个正方形的储物间室11。盒体40可滑动地支撑在储物间室11上,并适于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滑动以和储物间室11处于不同的上下叠放位置。
本实施例的盒体40在两个轨道90之间滑动。
储物间室13的取放口130在盒体40的高度方向上有所延伸。取放口130和盒体40沿第二方向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当盒体40在第一方向上滑动时,无论盒体40滑动到第一方向上的什么位置,盒体都对进入储物间室13的取放口130有所阻挡,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储物间室13的物品取放,如图15所示。
当盒体40在第二方向上滑动时,盒体40和取放口130之间的距离随着盒体的滑动是可变的。盒体40可以滑动至远离取放口130。从而,盒体对进入储物间室13的取放口130不构成阻挡,使得取放口130完全被暴露,方便储物间室13的物品取放,如图16所示。
如图13和图17所示,为了将盒体40限制在对应的导轨,使其不容易偏离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盒体40的底面设置有往下突出的一对限位部401。在盒体40的使用状态下,每个限位部401紧邻一个第一侧板321以将盒体40限制于导轨上。
限位部401沿着盒体40的底面垂直往下延伸。而且,限位部401沿着平行于第一侧板321的一条直线延伸。
盒体40的底面边缘包括相对尺寸更长的一对长边410和相对尺寸更短的一对短边420。本实施例的限位部401设置在盒体40底面的一对短边420的内侧,并靠近短边420沿着短边420延伸。
本实施例的限制部401突出于盒体40的底面7mm。当然,限制部401突出盒体40的底面3~10mm都是可以的。
为了降低盒体40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滑动到极限位置时因撞击而产生噪音,如图如图14和图18所示,内置储物件10上设置有突出的缓冲件3200。本实施例的缓冲件3200设置在第一侧板322及323上。缓冲件3200用于当盒体40滑动到一个极限位置时弹性地接触盒体40,将盒体40和其在滑动趋势上要撞击的一个第一侧板间隔开。
本实施例的缓冲件3200对应限位部401设置,以当盒体40滑动到一个极限位置时弹性地接触限位部401。
第一侧板322及323的分别和第一侧板321相接的位置设置有缓冲件3200。
当盒体40在第一方向上滑动到一个极限位置时,如图17所示,第一侧板322上设置的缓冲件3200弹性地接触限位部401,并将盒体40和第一侧板322间隔开,以避免盒体40直接撞击第一侧板322,降低盒体40滑动到极限位置时产生的噪音。
由于缓冲件3200是突出于第一侧板322及323内表面的,当盒体40在第二方向上滑动到一个极限位置时,如图18所示,第一侧板322上设置的缓冲件3200依然弹性地接触限位部401,并将盒体40和第一侧板321间隔开,以避免盒体40直接撞击第一侧板321。
第一侧板322和323的分别和第一侧板321相接的位置设置的缓冲件3200,这使得一个缓冲件3200不仅用于在盒体40于第一方向可滑动到的一个极限位置时弹性地接触限位部401,还用于在盒体40于第二方向可滑动到的一个极限位置时弹性地接触限位部401。一个缓冲件两用。从而,该方案可以减少缓冲件3200的数量,使得两个第一侧板321上不需要再设置缓冲件。
本实施例是通过在第一侧板322和323上形成有安装孔3201,缓冲件3200设置于安装孔3201中并突出于第一侧板322及323的内表面。
盒体40的底面设有突出底面的凸台(未示出),凸台于盒体40滑动时可滑动的支撑在内置储物件10上。凸台具体设置在盒体40的底面的四个拐角处。凸台有利于盒体更顺畅的滑动,因为加工公差,盒体的底面和第一侧板的顶面不可能100%的平直,凸台利于减少二者的接触面积,以减少可能的干涉,从而让滑动更顺畅。
如图15至图19所示实施例的容器本体8包括有两个侧翼储物区10A和夹持于两个侧翼储物区10A之间的中间储物区20A。
在图3至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储物间室13形成容器本体8的侧翼储物区,储物间室11及12共同形成容器本体8的中间储物区。为了避免麻烦,在这里就不再于图3至图14中重新标注编号。关于侧翼储物区和/或中间储物区的技术特征适用于图3至图14所示的实施例。
如图所示,侧翼储物区10A的宽度小于中间储物区20A,而且侧翼储物区1A呈沿着容器本体8的深度方向延伸的窄长型结构。两个侧翼储物区10A构造成面膜储存区,适用于放置片状的面膜或者眼膜,如图19所示。窄长型结构的侧翼储物区10A适于片状面膜竖着放置于其中而不倒,也便于用户拿取。当然,侧翼储物区10A还可用于竖着放置其他的片状物品,例如扁的袋装的茶叶或者药品、保健品等。
在本实施例中,侧翼储物区10A在容器本体8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为侧翼储物区10A的宽度。中间储物区20A在容器本体8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为中间储物区20A的宽度。在本实施例中,侧翼储物区10A宽度为32mm。中间储物区20A的宽度为284mm。
实际上,侧翼储物区10A的宽度为中间储物区20A的宽度的1/10~1/6都是可以的。侧翼储物区10A的宽度的取值范围可以是30mm~50mm(包括两个端点值),中间储物区20A的宽度的取值范围可以是270mm~300mm。可见,侧翼储物区10A在容器本体8的宽度方向X上占据较少的尺寸,以便适于竖着放置片状的物品,同时给中间储物区20A腾出更多的空间。
侧翼储物区10A至少部分位于轨道90的正下方。中间储物区20A位于两个轨道90之间。
容器本体8包括有用于将中间储物区20A和侧翼储物区10A分隔开的第一侧板321,第一侧板321沿着侧翼储物区10A的部分高度延伸,以形成进入侧翼储物区10A的更大的取放口。由于侧翼储物区10A呈窄长型结构,第一侧板321沿着侧翼储物区10A的部分高度延伸,可使得进入侧翼储物区10A的取放口倾斜往下延伸。进入侧翼储物区10A的取放口不仅在容器本体8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在容器本体8的高度方向上也有延伸,比单纯地在容器本体8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取放口更大,更方便用户取放物品。
在本实施例中的中间储物区20A沿着侧翼储物区10A的部分高度延伸。盒体40可滑动地支撑于中间储物区20A。
中间储物区20A沿着容器本体8的深度方向上被第一侧板323分隔成第一子储物区21A和第二子储物区22A。其中,第二子储物区22A在容器本体8的宽度和深度方向上的尺寸相同。并且,第二子储物区22A沿着容器本体8的深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一子储物区21A。
本实施例中,第一子储物区21A位于第二子储物区22A的前方。
第二子储物区22A沿着容器本体8的深度方向Y的尺寸为第一子储物区21A的尺寸的3~5倍。其中,第一子储物区21A沿着容器本体8的深度方向Y上的尺寸为70mm~100mm。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子储物区21A在容器本体8的深度方向Y上的尺寸为78mm。第二子储物区22A在容器本体8的深度方向Y上的尺寸为284mm。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子储物区21A构造成瓶罐储存区,适用存放日常使用的面霜、护手霜、精华、眼霜等体积较小的化妆品,如图19所示。这些体积较小的瓶装化妆品可以竖直放置在第一子储物区21A。第一子储物区21A沿容器本体8的深度方向上的尺寸依照这些日常使用的瓶罐装化妆品的尺寸来确定。在储物装置6从制冷间室4拉出或推入过程中,可以降低化妆品的晃动程度,降低倾倒的可能性。
第二子储物区22A构造成囤货区,适用存放囤货的罐装或者较大体积的瓶装化妆品,如图19所示。其中高度大的瓶子可以倒着放置于第二子储物区22A中。
第二子储物区22A在容器本体8的宽度和深度方向上的尺寸相同,以致于盒体40适于在第二子储物区22A可滑动地支撑在第二子储物区22A上,并适于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滑动,如图15至18所示。
由于第二子储物区22A构造成囤货区,因此,取放其内物品的频率相对较低,盒体40支撑在第二子储物区22A上,不需要频繁的滑动盒体40。
第一子储物区21A构造成瓶罐储存区,适用存放日常使用的化妆品。盒体40在第一方向上通过其限位部401止挡于第一侧板323,因而盒体40在第一方向上无法滑动到第一子储物区21A的上方。从而,第一子储物区21A一直是朝向容器本体8的开口8a敞开,更方便用户打开盖9后直接取放日常使用的化妆品,而不需要每次滑动盒体40。
盒体40内是一个备用区,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来使用,比如可以存放日常使用的化妆品,因为它在储物装置的最上层,打开盖就可以直接取放物品,十分方便。盒体40内也可放置囤货的化妆品或者茶叶等。
可见,上述储物装置可以给用户提供多种选择,满足更多的、各种不同的物品储存需求,尤其是化妆品。储物装置专门设置有适宜于储存片状面膜、眼膜的侧翼储物区,适宜于储存面霜、护手霜、精华、眼霜等体积较小的瓶罐装化妆品的瓶罐储存区,以及适宜于存放囤货的罐装或者较大体积的瓶装化妆品的囤货区。功能齐全,不需要再额外设置分隔件。上述储物装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储物装置内的物品在储物装置拉出或推入制冷间室过程中的晃动和倾倒。
在前述实施例中,盒体40沿着两个第一侧板321在容器本体8的深度方向Y上的部分长度来回的滑动。当然,在另一实施例中,沿容器本体8的深度方向Y延伸的两个第一侧板321的高度要比沿着容器本体8的宽度方向X延伸的第一侧板322及323更高。从而,盒体40的限位部401不再止挡于第一侧板323。盒体40可以在两个第一侧板321在容器本体8的深度方向Y上的整个长度来回的滑动。
在前述实施例中,内置储物件10可拆卸的设置在容器本体8内。其中,图3至图8以及图11至图19所示实施例的内置储物件10包括有相互可分离的三个储物组件100、200及300,各储物组件沿着容器本体8的宽度或者深度方向依次并列排布于容器本体8内以形成中间储物区以及两个侧翼储物区。图9和图10所示实施例的内置储物件10为一个一体式件,其于容器本体8内限定出中间储物区以及两个侧翼储物区。
另一实施例的储物组件内直接设有中间储物区以及两个侧翼储物区。内置储物件和容器本体一体成型的形成或者固定连接在一起而使得内置储物件无法被拆卸。或者,容器本体8包括和容器本体8一起形成的两个第一侧板321和一个第一侧板323,从而在容器本体内形成中间储物区以及两个侧翼储物区,中间储物区被第一侧板323分隔成第一子储物区和第二子储物区。
前述实施例中,中间储物区及两个侧翼储物区形成为顶部开放、侧面围挡、底部有支撑的结构。在另一实施例中,侧翼储物区包括一个连接在中间储物区上的窄长型的圈状结构,侧翼储物区的侧面镂空,中间储物区的侧面也可以是镂空的。
结合图1至图19说明的单个零部件的各种实施例可以任何给定的方式互相组合,以实现本申请的优势。
本申请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申请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申请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冰箱(1),包括制冷间室(4)和位于所述制冷间室(4)内的储物装置(6),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装置(6)包括
容器本体(8),具有容纳空间(80),所述容器本体(8)包括有用于进入所述容纳空间(80)的开口(8a);
盖(9),可相对于所述容器本体(8)运动以打开或封闭所述开口(8a);以及
内置储物件(10),包括有用于承载物品的底板(310),所述底板(310)支撑于所述容器本体(8)的底壁(85)上,所述内置储物件(10)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8)内,且所述内置储物件(10)于所述容器本体(8)内限定出至少两个朝向所述开口(8a)方向开放的储物间室(11,12,1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储物件(10)包括连接于所述底板(310)并往所述容器本体(8)的高度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一侧板(321,322,323),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侧板(321,322,323)于所述容器本体(8)内分隔出至少两个所述储物间室(11,12,1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盖(9)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容器本体(8),所述容器本体(8)包括相对的两个第一侧壁(81),两个所述第一侧壁(81)均连接有往所述容器本体(8)的内侧延伸的凸壁(810),所述凸壁(810)构造成供所述盖(9)滑动的两个轨道(90),至少一个所述储物间室(11,12,13)至少部分的位于所述轨道(90)的正下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1),其特征在于,用于进入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轨道(90)的正下方的所述储物间室(11,12,13)的取放口(130)沿着所述容器本体(8)的高度方向延伸。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1),其特征在于,用于限定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轨道(90)的正下方的所述储物间室(11,12,13)的至少一个第一侧板(321,322,323)沿着所述容器本体(8)的部分高度延伸。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储物件(10)接触所述容器本体(8)的内壁(8b)而定位于所述容器本体(8)内。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储物件(10)构造成一个一体式件。
8.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储物件(10)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可分离的储物组件,各所述储物组件在至少一个方向上相互可限位地位于所述容器本体(8)内。
9.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8)具有朝上的所述开口(8a),所述盖(9)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容器本体(8),各所述储物间室(11,12,13)的顶部敞开。
10.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装置(6)还包括有盒体(40),至少一个所述储物间室(11,12,13)沿着所述容器本体(8)的部分高度延伸,以使得所述盒体(40)可滑动地支撑于所述储物间室(11,12,13)上。
CN202022482364.1U 2020-10-30 2020-10-30 冰箱 Active CN2140950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82364.1U CN214095072U (zh) 2020-10-30 2020-10-30 冰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82364.1U CN214095072U (zh) 2020-10-30 2020-10-30 冰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95072U true CN214095072U (zh) 2021-08-31

Family

ID=77447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82364.1U Active CN214095072U (zh) 2020-10-30 2020-10-30 冰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950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65169B1 (en) Double crisper drawer for a refrigerator
US9500403B2 (en) Refrigerator with basket frame latched to the refrigerator door
KR20110040567A (ko) 분할식 선반을 갖는 냉장고
EP2594877B1 (en) Refrigerator
JPH10115485A (ja) 冷蔵庫扉の収納装置
CN114440516A (zh) 冰箱
CN214095072U (zh) 冰箱
CN110220357B (zh) 冰箱
CN214371147U (zh) 冰箱
CN214371146U (zh) 一种冰箱
JP2667643B2 (ja) 冷蔵庫用野菜収納容器及び冷蔵庫
CN114440517A (zh) 冰箱
CN110887330B (zh) 一种冰箱
KR101313056B1 (ko) 음식물 수납용 밀폐용기
KR101416698B1 (ko) 냉장고
KR101857655B1 (ko) 냉장고
JP7012873B2 (ja) 冷蔵庫
JP7014642B2 (ja) 冷蔵庫
JP2012032068A (ja) 冷蔵庫
KR101278389B1 (ko) 스틱상품용 포장상자
JPS5933984Y2 (ja) 冷蔵庫扉用収納装置
KR200171453Y1 (ko) 냉장고의 병 가드
JPH10176882A (ja) 冷蔵庫
JP5404566B2 (ja) 冷蔵庫
WO2022208651A1 (ja) 冷蔵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