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57218U - 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57218U
CN214057218U CN202023275139.7U CN202023275139U CN214057218U CN 214057218 U CN214057218 U CN 214057218U CN 202023275139 U CN202023275139 U CN 202023275139U CN 214057218 U CN214057218 U CN 2140572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assembly
output end
heat dissipation
management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7513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诚刚
蒋挺
张超
罗诗杰
陈明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Jinkang Sailisi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Jinkang Sailisi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Jinkang Sailisi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Jinkang Sailisi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7513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572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572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572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所述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包括集成散热组件与用于热量交换的水管;水管布置于集成散热组件处。将需散热的部件集成,便于进行散热设计,避免需散热的部件位置分散带来的水管布置设计不便和材料与加工成本的增加。

Description

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目前,电动汽车的热管理方案中,由于充电机和DCDC二合一总成、发电机、发电机控制器等是各自独立的个体,造成整车散热水管连接点多,布置困难。如图1中所示的当前方案,发电机与发电机控制器由于需与发动机连接,位于车辆发动机机舱,而充电机(OBC)和DCDC则布置于后尾箱附近;因此热管理时用于散热的的水管需从车辆发动机机舱一直走向车辆尾部,管线比较长,连接点较多,共8个水管接点,而且OBC和DCDC布置在后尾箱附近,水管需要从底盘下部上穿到车内,使得内饰件等也需要开孔,增加了工艺难度和装配顺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散热部件分散,热管理布置困难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包括集成散热组件与用于热量交换的水管;水管布置于集成散热组件处;集成散热组件为发电机、发电机控制器、充电机以及DCDC中至少两个部件的组合。将需散热的部件集成,便于进行散热设计,避免需散热的部件位置分散带来的水管布置设计不便和材料与加工成本的增加。
优选地,所述集成散热组件设置于汽车前机舱。集成散热组件设置于前机舱,方便需散热的组件的工作,同时避免了需散热的组件分散于前后机舱时,水管穿越后轴带来的不便。
优选地,所述集成散热组件包括发电机、发电机控制器、充电机以及DCDC。集成设置,大大减少了水管连接点。
优选地,所述集成散热组件还与高压配电盒集成形成增程器发电系统。提高集成度,集成散热组件还与类似的高压组件——高压配电盒集成。
优选地,所述增程器发电系统,还包括第一高压连接组件、第二高压连接组件;高压配电盒包括保险开关与第二高压连接组件;第二高压连接组件包括一个以上的高压输出端,所述高压输出端包括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第一高压连接组件包括正极端和负极端;第一高压连接组件与发电机控制器的输入端、DCDC的输入端以及充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发电机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发电机连接;DCDC的输出端与低压输出接口连接;充电机的输入端与交流输入接口连接;第一高压连接组件的正极端经高压配电盒的保险开关与第二高压连接组件的各正极输出端连接,负极端与各负极输出端连接;第一高压连接组件用于与电池包总成连接。减少高压接插件数量和线束数量,降低成本。
优选地,所述第一高压连接组件的正极端与充电机之间还连接有保险开关;所述第一高压连接组件的正极端与DCDC之间还连接有保险开关。提高了充电机和DCDC运行时的安全性,避免出现故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将需散热的部件集成,便于进行散热设计,避免需散热的部件位置分散带来的水管布置设计不便和材料与加工成本的增加。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图2为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1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的系统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1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的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1的集成散热组件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标记:1-第一高压连接组件,2-第二高压连接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包括集成散热组件与用于热量交换的水管;水管布置于集成散热组件处。通过HVAC系统、水泵、泠凝器、PTC加热器以及阀门等的配合对集成散热组件进行温度调节控制。将需散热的部件集成,便于进行散热设计,避免需散热的部件位置分散带来的水管布置设计不便和材料与加工成本的增加。
其中,如图3所示,集成散热组件设置于汽车前机舱。集成散热组件设置于前机舱,方便需散热的组件的工作,同时避免了需散热的组件分散于前后机舱时,水管穿越后轴带来的不便。
其中,集成散热组件包括发电机、发电机控制器(GCU)、充电机(OBC)以及DCDC。本实施例所述的方案大大减少了水管连接点,如图3中所示的当前方案,仅有4个连接点,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了4个连接点,尤其在前机舱管路较多的地方减少2个连接点,减少了水管数量和连接点,使得前机舱布置更紧凑,在前机舱又有空调管路还有各种高压线束以及低压线路的地方,空间尤其可贵,节约的空间便于其他结构的设计;现有技术中尾部的OBC和DCDC也移到前面,使得水管不需要穿越后轴,在底盘下部即可连接到驱动电机系统,降低了工艺难度,简化了装配顺序。
其中,集成散热组件还与高压配电盒(PDU)集成形成增程器发电系统。由于发电机、发电机控制器(GCU)、充电机(OBC)以及DCDC等均为高压组件,为了提高集成度,集成散热组件还与类似的高压组件——高压配电盒集成。
其中,增程器系统具体的连接方式如图4所示,还包括第一高压连接组件1、第二高压连接组件2、发电机、发电机控制器、充电机、DCDC以及高压配电盒;高压配电盒包括保险开关与第二高压连接组件2;第二高压连接组件2包括一个以上的高压输出端,所述高压输出端包括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第一高压连接组件1包括正极端和负极端;第一高压连接组件1与发电机控制器的输入端、DCDC的输入端以及充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发电机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发电机连接;DCDC的输出端与低压输出接口连接;充电机的输入端与交流输入接口连接;第一高压连接组件1的正极端经高压配电盒的保险开关与第二高压连接组件2的各正极输出端连接,负极端与各负极输出端连接;第一高压连接组件1用于与电池包总成连接。减少高压接插件数量和线束数量,降低成本。
其中,第一高压连接组件1的正极端与充电机之间还连接有保险开关;所述第一高压连接组件的正极端与DCDC之间还连接有保险开关;即第一高压连接组件1的正极端经保险开关分别与DCDC的正极输入端以及充电机的正极输出端连接,第一高压连接组件1的负极端分别与DCDC的负极输入端以及充电机的负极输出端连接。提高了充电机和DCDC运行时的安全性,避免出现故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则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的各种替换、变型以及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成散热组件与用于热量交换的水管;水管布置于集成散热组件处;集成散热组件为发电机、发电机控制器、充电机以及DCDC中至少两个部件的组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散热组件设置于汽车前机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散热组件包括发电机、发电机控制器、充电机以及DCDC。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散热组件还与高压配电盒集成形成增程器发电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程器发电系统,还包括第一高压连接组件、第二高压连接组件;高压配电盒包括保险开关与第二高压连接组件;第二高压连接组件包括一个以上的高压输出端,所述高压输出端包括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第一高压连接组件包括正极端和负极端;第一高压连接组件与发电机控制器的输入端、DCDC的输入端以及充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发电机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发电机连接;DCDC的输出端与低压输出接口连接;充电机的输入端与交流输入接口连接;第一高压连接组件的正极端经高压配电盒的保险开关与第二高压连接组件的各正极输出端连接,负极端与各负极输出端连接;第一高压连接组件用于与电池包总成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压连接组件的正极端与充电机之间还连接有保险开关;所述第一高压连接组件的正极端与DCDC之间还连接有保险开关。
CN202023275139.7U 2020-12-30 2020-12-30 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Active CN2140572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75139.7U CN214057218U (zh) 2020-12-30 2020-12-30 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75139.7U CN214057218U (zh) 2020-12-30 2020-12-30 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57218U true CN214057218U (zh) 2021-08-27

Family

ID=77369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75139.7U Active CN214057218U (zh) 2020-12-30 2020-12-30 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572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79145B2 (en) Electric storage device for providing electric energy for a charging operation of at least one electrically-driven motor vehicle, and retrofit module and operating method
DE102016101115A1 (de) Konduktiver Fahrzeugladeport mit Kühlungsinfrastruktur
CN207207793U (zh) Phev车用高压集成模块化控制系统
CN110356254B (zh) 一种高压架构系统、电动汽车和驱动方式切换方法
US20210323417A1 (en) Power supply system for vehicle
CN214057218U (zh) 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US11279257B2 (en) Valve module for a cooling system of an electric vehicle
US11897310B2 (en) Vehicle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CN216252220U (zh) 一种电源分配系统
CN110949131A (zh) 车辆电气负载甩负荷
DE102013205921A1 (de) Entfernt angeordneter Hochspannungsschalter zur Steuerung eines innerhalb eines Fahrzeugabteiles angeordneten Hochspannungs-Heizers
CN111301196A (zh) 电动车辆和充电系统
CN213473022U (zh) 一种电控多合一控制系统及新能源汽车
JP5115152B2 (ja) 燃料電池搭載車両
CN214450753U (zh) 电气系统和车辆
CN112078566A (zh) 车辆及控制车辆的方法
CN213341260U (zh) 一种电动汽车集成式高压配电盒
CN217917840U (zh) 一种氢燃料重卡高压线束布置结构
CN210554224U (zh) 一种电机驱动系统及电动汽车
WO2022168575A1 (ja) 電子機器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源システム
CN218085085U (zh) 电动汽车及其高压电气集成系统
CN216942666U (zh) 一种整车控制器和车辆
US20230311638A1 (en) Electric vehicle cooling system
CN212861095U (zh) 一种氢燃料电池汽车用高压配电系统
CN116852940A (zh) 一种空调多合一控制器、控制方法和电动汽车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