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44098U - 一种多角度高速电缆连接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角度高速电缆连接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044098U CN214044098U CN202023026580.1U CN202023026580U CN214044098U CN 214044098 U CN214044098 U CN 214044098U CN 202023026580 U CN202023026580 U CN 202023026580U CN 214044098 U CN214044098 U CN 21404409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ble
- shell
- inner mold
- speed cable
- angle hig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角度高速电缆连接组件,包括外壳和内模,外壳为具有开口的中空壳体结构,该外壳的壳体两侧壁上设置有通孔;内模为一体成型的实体结构,该内模的两侧面设置有凸块,内模一端设置有PCB连接端,另一端在水平或垂直方向上延伸出电缆;内模插入外壳组装时,内模两侧面的凸块适配卡入到外壳壳体两侧壁上设置的通孔内,以使内模牢固与外壳组装为高速电缆连接组件。本实用新型能够共用外壳及其锁定、解锁结构,通过不同形态结构的内模来实现电缆延伸端左侧出、右侧出、垂直上下弯出或水平向外延伸的形态,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使用,结构简单、组装稳定,各组件具有可替换性,降低了使用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角度高速电缆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当前连接器技术领域中,SFF标准(小型接口形式Small Form Factor)标准的PCIe、SAS、SATA等高速电缆连接组件一般采用多次注塑成型的办法来封装PCB连接器,并把PCB固定在一个带有锁定板端连接器功能的塑胶内模中。现有技术中,高速电缆连接组件的内、外模产品采用多次注塑成型,机台使用数量多,生产效率低下,多次注塑产品容易产生结合间隙,进而出现开裂的风险;另外,组装结构采用不同的零件组装方式,可靠性差、成本高;电缆焊接区采用多次低压成型,成本较高,产品性能尤其是信号完整性受多次成型的影响过大,造成良品率低。同时,由于产品的应用环境需要,电缆组件端的连接器往往需要满足左侧出、右侧出、垂直上下折弯或水平出等多种电缆走向和形态。对于多种电缆走向和形态的产品,现有技术要保持和板端连接器的插接接口满足相应的技术规范,还需要针对不同的电缆走向和形态设计不同的产品,对应每一种形态需要多套不同形态的模具来实现,各种不同电缆走向的产品之间也无法通用,无法替换相同的组件,产品的实现成本较高。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低成本、组装式、可快速替换组件和性能良好,且能够适应各种电缆走向和形态的高速电缆连接组件,解决每一种产品形态需要多套模具,产品无法替换通用,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角度高速电缆连接组件,所述多角度高速电缆连接组件包括外壳和内模;所述外壳为具有开口的中空壳体结构,该外壳的壳体两侧壁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内模为一体成型的实体结构,该内模的两侧面设置有凸块,所述内模一端设置有PCB连接端,另一端在水平或垂直方向上延伸出电缆;所述内模插入所述外壳组装时,所述内模两侧面的凸块适配卡入到所述外壳壳体两侧壁上设置的通孔内,以使所述内模牢固与所述外壳组装为高速电缆连接组件。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内模根据所述PCB连接端的结构分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PCB连接部,所述外壳根据所述内模的PCB连接部结构在其中空壳体结构内部设置隔离板将所述PCB连接部隔离。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壳在伸出所述内模PCB连接端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外部器件的外接固定结构。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壳的外接固定结构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器件的弹片。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壳的壳体两侧壁上分别设置至少一个通孔,所述内模的两侧面的凸块也对应所述外壳两侧壁上的通孔进行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内模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出电缆的一端为电缆延伸左弯、电缆延伸右弯或者电缆延伸向外的三个角度。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内模在垂直方向上延伸出电缆的一端为电缆延伸向上折弯或电缆延伸向下折弯的两个角度。
与现有技术低压成型注塑组装的电缆连接组件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多角度高速电缆连接组件的注塑件采取外壳和内模组合固定一体的结构,即内模直接固定焊接电缆连接线材和PCB,通过卡扣和通孔的固定结构方式将外壳和内模两者固定一体连接。内模高压成型,保证了材料能够充满注塑件,改善注塑实体存在空隙的问题,避免塑胶中残留微小腔体而改变材料介电常数以致影响高速信号传输质量。本实用新型高速电缆连接组件能够共用外壳及其锁定、解锁结构,通过不同形态结构的注塑内模来改变该高速电缆连接组件电缆延伸端的走向,电缆延伸端左侧出、右侧出、垂直上下弯出或水平向外延伸的形态,以满足该高速电缆连接组件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使用。外壳和内模的固定结构使得高速电缆连接组件的结构简单、稳定,避免组装不良造成脱落问题,且两者组装时能够实现快速组装,各组件具有可替换性,降低了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角度高速电缆连接组件中外壳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多角度高速电缆连接组件(电缆左弯结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内模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多角度高速电缆连接组件(电缆右弯结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内模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多角度高速电缆连接组件(电缆下弯结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多角度高速电缆连接组件(电缆下弯结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中内模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多角度高速电缆连接组件(电缆水平外延结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多角度高速电缆连接组件(电缆水平外延结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中内模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0中内模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所涉各个组成部件的标号说明如下:
外壳10、内模20;
开口101、通孔102、外接固定结构106、弹片107、隔离板108、外壳壳体两侧壁109;
PCB连接端201、电缆连接端202、凸块203、内模侧面20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种实现多形态、模块化结构的高速电缆连接组件,该高速电缆连接组件能够共用外壳及其锁定、解锁结构,通过不同形态结构的注塑内模来改变该高速电缆连接组件电缆延伸端的走向,比如,电缆延伸端左侧出、右侧出、垂直上下弯出或水平向外延伸的形态,以满足该高速电缆连接组件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多角度高速电缆连接组件包括外壳和内模;所述外壳为具有开口的中空壳体结构,该外壳的壳体两侧壁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内模为一体成型的实体结构,该内模的两侧面设置有凸块,所述内模一端设置有PCB连接端,另一端在水平或垂直方向上延伸出电缆;所述内模插入所述外壳组装时,所述内模两侧面的凸块适配卡入到所述外壳壳体两侧壁上设置的通孔内,以使所述内模牢固与所述外壳组装为高速电缆连接组件。其中,优选地,所述内模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出电缆的一端为电缆延伸左弯、电缆延伸右弯或者电缆延伸向外的三个角度。所述内模在垂直方向上延伸出电缆的一端为电缆延伸向上折弯或电缆延伸向下折弯的两个角度。上述内模的电缆延伸左弯、电缆延伸右弯、电缆延伸向外、电缆延伸向上折弯或电缆延伸向下折弯的五个角度,均是相对于外壳本体而言,为一种相对角度结构,并不限定内模本身电缆延伸角度,以下结合不同角度的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实施例一: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多角度高速电缆连接组件中外壳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角度高速电缆连接组件(电缆左弯结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内模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2和3示出的结构来看本实用新型多角度高速电缆连接组件中电缆端左弯结构的实施例。该电缆端左弯结构的多角度高速电缆连接组件包括外壳10和内模20,外壳10为具有开口101的中空壳体结构,外壳10的壳体两侧壁109上设置有通孔102;而内模20为一体成型的实体结构,内模采用高压注塑成型,将连接信号的PCB和电缆通过高压注塑封装于内模中,内模20的一端设置为PCB连接端201,另一端延伸出电缆202,内模20的两侧面209设置有凸块203,当内模20适配插入到外壳10中时,内模 20两侧面209的凸块203适配卡入到外壳10壳体两侧壁109上设置的通孔102内,以使内模20牢固与外壳10组装为高速电缆连接组件。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内模20根据所述PCB连接端201的结构分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PCB 连接部,所述外壳10根据所述内模20的PCB连接部结构在其中空壳体结构内部设置隔离板108将所述 PCB连接部201隔离,以适应不同接口形式的产品需求。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外壳10在伸出所述内模PCB连接端201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外部器件的外接固定结构106,实现与外部连接器之间的锁定。优选地,所述外壳10的外接固定结构106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器件的弹片107,该弹片107能够用于与外部连接期间的锁定/解锁,增加固定连接外部连接期间的稳定性。
另外,所述外壳10的壳体两侧壁109上分别设置至少一个通孔102,即一个侧壁上至少设置一个通孔的形式,而所述内模20的两侧面209的凸块203也对应所述外壳10两侧壁109上的通孔102进行适配设置。
实施例二: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多角度高速电缆连接组件(电缆右弯结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 示出了图4中内模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图4和5示出的结构来看本实用新型多角度高速电缆连接组件中电缆端右弯结构的实施例。该电缆端右弯结构的多角度高速电缆连接组件包括外壳10和内模20,外壳10为具有开口101的中空壳体结构,外壳10的壳体两侧壁109上设置有通孔102;而内模20 为一体成型的实体结构,内模采用高压注塑成型,将连接信号的PCB和电缆通过高压注塑封装于内模中,内模20的一端设置为PCB连接端201,另一端延伸出电缆202,内模20的两侧面209设置有凸块203,当内模20适配插入到外壳10中时,内模20两侧面209的凸块203适配卡入到外壳10壳体两侧壁109上设置的通孔102内,以使内模20牢固与外壳10组装为高速电缆连接组件。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内模20根据所述PCB连接端201的结构分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PCB 连接部,所述外壳10根据所述内模20的PCB连接部结构在其中空壳体结构内部设置隔离板108将所述 PCB连接部201隔离,以适应不同接口形式的产品需求。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外壳10在伸出所述内模PCB连接端201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外部器件的外接固定结构106,实现与外部连接器之间的锁定。优选地,所述外壳10的外接固定结构106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器件的弹片107,该弹片107能够用于与外部连接期间的锁定/解锁,增加固定连接外部连接期间的稳定性。
另外,所述外壳10的壳体两侧壁109上分别设置至少一个通孔102,即一个侧壁上至少设置一个通孔的形式,而所述内模20的两侧面209的凸块203也对应所述外壳10两侧壁109上的通孔102进行适配设置。
实施例三: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多角度高速电缆连接组件(电缆下弯结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 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多角度高速电缆连接组件(电缆下弯结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图 6中内模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6、7、8所示的结构来看本实用新型多角度高速电缆连接组件中电缆端下弯结构的实施例。该电缆下弯结构的多角度高速电缆连接组件包括外壳10和内模20,外壳10为具有开口101的中空壳体结构,外壳10的壳体两侧壁109上设置有通孔102;而内模20为一体成型的实体结构,内模采用高压注塑成型,将连接信号的PCB和电缆通过高压注塑封装于内模中,内模20 的一端设置为PCB连接端201,另一端延伸出电缆202,内模20的两侧面209设置有凸块203,当内模20 适配插入到外壳10中时,内模20两侧面209的凸块203适配卡入到外壳10壳体两侧壁109上设置的通孔102内,以使内模20牢固与外壳10组装为高速电缆连接组件。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内模20根据所述PCB连接端201的结构分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PCB 连接部,所述外壳10根据所述内模20的PCB连接部结构在其中空壳体结构内部设置隔离板108将所述 PCB连接部201隔离,以适应不同接口形式的产品需求。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外壳10在伸出所述内模PCB连接端201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外部器件的外接固定结构106,实现与外部连接器之间的锁定。优选地,所述外壳10的外接固定结构106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器件的弹片107,该弹片107能够用于与外部连接期间的锁定/解锁,增加固定连接外部连接期间的稳定性。
另外,所述外壳10的壳体两侧壁109上分别设置至少一个通孔102,即一个侧壁上至少设置一个通孔的形式,而所述内模20的两侧面209的凸块203也对应所述外壳10两侧壁109上的通孔102进行适配设置。
实施例四: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多角度高速电缆连接组件(电缆水平外延结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多角度高速电缆连接组件(电缆水平外延结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 11示出了图9中内模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示出了图10中内模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 和图9、10、11和12所示的结构来看本实用新型多角度高速电缆连接组件中电缆端水平外延结构的实施例。该电缆水平外延结构的多角度高速电缆连接组件包括外壳10和内模20,外壳10为具有开口101的中空壳体结构,外壳10的壳体两侧壁109上设置有通孔102;而内模20为一体成型的实体结构,内模采用高压注塑成型,将连接信号的PCB和电缆通过高压注塑封装于内模中,内模20的一端设置为PCB连接端201,另一端延伸出电缆202,内模20的两侧面209设置有凸块203,当内模20适配插入到外壳10中时,内模20两侧面209的凸块203适配卡入到外壳10壳体两侧壁109上设置的通孔102内,以使内模20牢固与外壳10组装为高速电缆连接组件。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内模20根据所述PCB连接端201的结构分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PCB 连接部,所述外壳10根据所述内模20的PCB连接部结构在其中空壳体结构内部设置隔离板108将所述 PCB连接部201隔离,以适应不同接口形式的产品需求。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外壳10在伸出所述内模PCB连接端201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外部器件的外接固定结构106,实现与外部连接器之间的锁定。优选地,所述外壳10的外接固定结构106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器件的弹片107,该弹片107能够用于与外部连接期间的锁定/解锁,增加固定连接外部连接期间的稳定性。
另外,所述外壳10的壳体两侧壁109上分别设置至少一个通孔102,即一个侧壁上至少设置一个通孔的形式,而所述内模20的两侧面209的凸块203也对应所述外壳10两侧壁109上的通孔102进行适配设置。
本实用新型多角度高速电缆连接组件适用于高密度紧凑型支持SAS通信系列的高速电缆连接组件,支持满足SFF8654、SFF8643、SFF8611、TA1002、TA1020等业界界面规格的高速通信线缆组件系列。本实用新型多角度高速电缆连接组件保证了外接插口的稳定,接口统一,实现了快速插拔、零件可替换且产品传输信号稳定。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足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增减、替换、变换或改进,而所有这些增加、替换、变换或改进后的技术方案,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多角度高速电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角度高速电缆连接组件包括外壳和内模;所述外壳为具有开口的中空壳体结构,该外壳的壳体两侧壁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内模为一体成型的实体结构,该内模的两侧面设置有凸块,所述内模一端设置有PCB连接端,另一端在水平或垂直方向上延伸出电缆;所述内模插入所述外壳组装时,所述内模两侧面的凸块适配卡入到所述外壳壳体两侧壁上设置的通孔内,以使所述内模牢固与所述外壳组装为高速电缆连接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角度高速电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根据所述PCB连接端的结构分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PCB连接部,所述外壳根据所述内模的PCB连接部结构在其中空壳体结构内部设置隔离板将所述PCB连接部隔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角度高速电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在伸出所述内模PCB连接端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外部器件的外接固定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角度高速电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外接固定结构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器件的弹片。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多角度高速电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壳体两侧壁上分别设置至少一个通孔,所述内模的两侧面的凸块也对应所述外壳两侧壁上的通孔进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角度高速电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出电缆的一端为电缆延伸左弯、电缆延伸右弯或者电缆延伸向外的三个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角度高速电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在垂直方向上延伸出电缆的一端为电缆延伸向上折弯或电缆延伸向下折弯的两个角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026580.1U CN214044098U (zh) | 2020-12-16 | 2020-12-16 | 一种多角度高速电缆连接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026580.1U CN214044098U (zh) | 2020-12-16 | 2020-12-16 | 一种多角度高速电缆连接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044098U true CN214044098U (zh) | 2021-08-24 |
Family
ID=77337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3026580.1U Active CN214044098U (zh) | 2020-12-16 | 2020-12-16 | 一种多角度高速电缆连接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04409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134168A (zh) * | 2023-10-24 | 2023-11-28 |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赣州供电分公司 | 一种多形态电缆拼接连接器 |
-
2020
- 2020-12-16 CN CN202023026580.1U patent/CN21404409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134168A (zh) * | 2023-10-24 | 2023-11-28 |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赣州供电分公司 | 一种多形态电缆拼接连接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871583U (zh) | 电连接器 | |
US20120003875A1 (en) | Connector | |
CN200941504Y (zh) | 插座连接器 | |
CN101958490B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14044098U (zh) | 一种多角度高速电缆连接组件 | |
JPH0617171U (ja) | プリント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 |
CN108987999A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9981535U (zh) | 多功能端子台及用于成型多功能端子台的模具 | |
CN209088105U (zh) | 小尺寸的直出线连接器 | |
CN214044105U (zh) | 一种高速电缆连接组件 | |
CN211320505U (zh) | 射频插头 | |
CN209169434U (zh) | 高速连接器模组 | |
CN202111239U (zh) | 一种沉入式插座连接器 | |
CN207038770U (zh) | 一种高速传输连接器 | |
CN109103635A (zh) | 一种小尺寸的直出线连接器 | |
CN108448274B (zh) | 一种耳机插座、耳机插座组件及电子设备 | |
CN219144564U (zh) | 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
CN217507718U (zh) | 共用性更强的高速连接器 | |
CN201178151Y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01038440Y (zh) | 连接器组合结构 | |
CN211293375U (zh) | 新型光模块结构 | |
CN221176701U (zh) | 一种Type-C接口的端子结构 | |
CN218525779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3895188A (zh) | 用于成型接线板开关连体盒的模具 | |
CN214478034U (zh) | Type-c连接器的端子模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