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35698U - 一种自动定位便于转向变轨的钢模台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定位便于转向变轨的钢模台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35698U
CN214035698U CN202023211392.6U CN202023211392U CN214035698U CN 214035698 U CN214035698 U CN 214035698U CN 202023211392 U CN202023211392 U CN 202023211392U CN 214035698 U CN214035698 U CN 2140356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nient
steel
jack
roller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1139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Xinca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Xinca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Xinca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Xinca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1139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356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356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356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定位便于转向变轨的钢模台车,包括限位板、支撑柱和平台,所述限位板的外侧设置有方向杆,所述限位板的下方设置有千斤顶,且千斤顶的外侧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下方设置有滚轮,且滚轮的下方设置有轨道,所述支撑柱设置于固定杆的内侧,且固定杆的外侧设置有钢模板,所述支撑柱的内侧设置有液压缸,且液压缸的下方设置有横梁,所述平台设置于横梁的上方,所述钢模板的内部设置有滑槽。该自动定位便于转向变轨的钢模台车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与千斤顶之间为固定连接,通过千斤顶便于将架体顶起,使得滚轮与轨道分离,从而移动方向杆便于对滚轮的方向进行调节,使得滚轮便于进行变轨,达到便于变轨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定位便于转向变轨的钢模台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定位便于转向变轨的钢模台车。
背景技术
钢模台车是一种为提高隧道衬砌表面光洁度和衬砌速度,并降低劳动强度而设计、制造的专用设备,有边顶拱式、直墙变截面顶拱式、全圆针梁式、全圆穿行式等,但是市场上的很多钢模台车存在一定的轨道难以调节的问题,对此我们进行一定改善。
市场上的钢模台车在使用中进行轨道变更时,难以对滚轮进行转动,并且在钢模板进行安装时,容易出现安装错位,使得钢模台车在使用时难以快速进行施工,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自动定位便于转向变轨的钢模台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定位便于转向变轨的钢模台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定位便于转向变轨的钢模台车,包括限位板、支撑柱和平台,所述限位板的外侧设置有方向杆,所述限位板的下方设置有千斤顶,且千斤顶的外侧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下方设置有滚轮,且滚轮的下方设置有轨道,所述支撑柱设置于固定杆的内侧,且固定杆的外侧设置有钢模板,所述支撑柱的内侧设置有液压缸,且液压缸的下方设置有横梁,所述平台设置于横梁的上方,所述钢模板的内部设置有滑槽,且滑槽的内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外侧设置有红外线感应器。
优选的,所述限位板与方向杆之间为活动连接,且限位板与千斤顶之间为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轨道与滚轮之间相互贴合,且滚轮与转动轴之间为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与支撑柱之间为螺纹连接,且固定杆与钢模板之间相互贴合。
优选的,所述液压缸与横梁之间为螺纹连接,且横梁与平台之间为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红外线感应器与滑块之间为焊接连接,且滑块通过滑槽与钢模板构成滑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转动轴与支撑柱之间为活动连接,且支撑柱通过转动轴与滚轮构成旋转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自动定位便于转向变轨的钢模台车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与千斤顶之间为固定连接,方向杆安装在限位板上,千斤顶安装在限位板的下方,通过千斤顶便于对架体进行固定,使得架体难以出现滑动,从而增加架体的稳定性,达到自动定位的作用,在进行变轨时,通过千斤顶便于将架体顶起,使得滚轮与轨道分离,从而移动方向杆便于对滚轮的方向进行调节,使得滚轮便于进行变轨,达到便于变轨的作用;
横梁与平台之间为固定连接,液压缸安装在横梁上,通过液压缸便于对横梁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在进行施工时,便于将横梁调节到相依应的高度,从而便于使用者进行施工,平台安装在横梁上,通过插栓便于对平台进行限位,使得平台稳定,增加平台的安全性,通过对横梁进行调节,便于带动平台升降,从而达到便于施工的作用;
滑块通过滑槽与钢模板构成滑动结构,红外线感应器安装在滑块上,在进行施工时,通过红外线感应器的感应效果,便于对钢模板进行定位,使得对钢模板进行安装时,位置难以出现偏移,从而达到定位的作用,滑槽开设在钢模板上,滑块安装在滑槽上,在架体进行移动时,通过滑槽便于红外线感应器随着架体进行滑动,从而达到便于使用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平台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限位板;2、方向杆;3、千斤顶;4、轨道;5、滚轮;6、转动轴;7、固定杆;8、支撑柱;9、钢模板;10、液压缸;11、横梁;12、平台;13、红外线感应器;14、滑块;15、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定位便于转向变轨的钢模台车,包括限位板1、方向杆2、千斤顶3、轨道4、滚轮5、转动轴6、固定杆7、支撑柱8、钢模板9、液压缸10、横梁11、平台12、红外线感应器13、滑块14和滑槽15,限位板1的外侧设置有方向杆2,限位板1的下方设置有千斤顶3,且千斤顶3的外侧设置有转动轴6,转动轴6的下方设置有滚轮5,且滚轮5的下方设置有轨道4,支撑柱8设置于固定杆7的内侧,且固定杆7的外侧设置有钢模板9,支撑柱8的内侧设置有液压缸10,且液压缸10的下方设置有横梁11,平台12设置于横梁11的上方,钢模板9的内部设置有滑槽15,且滑槽15的内部设置有滑块14,滑块14的外侧设置有红外线感应器13;
限位板1与方向杆2之间为活动连接,且限位板1与千斤顶3之间为固定连接,方向杆2安装在限位板1上,千斤顶3安装在限位板1的下方,通过千斤顶3便于对架体进行固定,使得架体难以出现滑动,从而增加架体的稳定性,达到自动定位的作用,在进行变轨时,通过千斤顶3便于将架体顶起,使得滚轮5与轨道4分离,从而移动方向杆2便于对滚轮5的方向进行调节,使得滚轮5便于进行变轨,达到便于变轨的作用;
轨道4与滚轮5之间相互贴合,且滚轮5与转动轴6之间为活动连接,滚轮5安装在轨道4上方,通过轨道4便于滚轮5进行移动,使得架体便于进行调节,滚轮5安装在转动轴6的下方,在对滚轮5的方向进行调节时,通过转动轴6便于滚轮5进行左右转动,从而便于对滚轮5进行方向调节,达到便于变轨的作用;
固定杆7与支撑柱8之间为螺纹连接,且固定杆7与钢模板9之间相互贴合,固定杆7的一端安装在支撑柱8上,通过螺栓便于对固定杆7进行固定,使得固定杆7难以进行移动,另一端安装在钢模板9上,固定杆7对钢模板9进行支撑,使得钢模板9便于稳定,通过滑槽15在施工时,便于固定杆7在钢模板9上进行移动,从而达到便于进行使用的作用;
液压缸10与横梁11之间为螺纹连接,且横梁11与平台12之间为固定连接,液压缸10安装在横梁11上,通过液压缸10便于对横梁11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在进行施工时,便于将横梁11调节到相依应的高度,从而便于使用者进行施工,平台12安装在横梁11上,通过插栓便于对平台12进行限位,使得平台12稳定,增加平台12的安全性,通过对横梁11进行调节,便于带动平台12升降,从而达到便于施工的作用;
红外线感应器13与滑块14之间为焊接连接,且滑块14通过滑槽15与钢模板9构成滑动结构,红外线感应器13安装在滑块14上,在进行施工时,通过红外线感应器13的感应效果,便于对钢模板9进行定位,使得对钢模板9进行安装时,位置难以出现偏移,从而达到定位的作用,滑槽15开设在钢模板9上,滑块14安装在滑槽15上,在架体进行移动时,通过滑槽15便于红外线感应器13随着架体进行滑动,从而达到便于使用的作用;
转动轴6与支撑柱8之间为活动连接,且支撑柱8通过转动轴6与滚轮5构成旋转结构,转动轴6安装在支撑柱8下方,通过转动轴6从而在进行调节滚轮5方向时,便于转动滚轮5,使得滚轮5的方向便于进行调节,从而达到便于使用的作用。
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自动定位便于转向变轨的钢模台车,首先通过千斤顶3便于对架体进行固定,使得架体难以出现滑动,从而增加架体的稳定性,达到自动定位的作用,在进行变轨时,通过千斤顶3便于将架体顶起,使得滚轮5与轨道4分离,从而移动方向杆2便于对滚轮5的方向进行调节,使得滚轮5便于进行变轨,然后通过轨道4便于滚轮5进行移动,使得架体便于进行调节,滚轮5安装在转动轴6的下方,在对滚轮5的方向进行调节时,通过转动轴6便于滚轮5进行左右转动,从而便于对滚轮5进行方向调节,随后通过螺栓便于对固定杆7进行固定,使得固定杆7难以进行移动,另一端安装在钢模板9上,固定杆7对钢模板9进行支撑,使得钢模板9便于稳定,通过滑槽15在施工时,便于固定杆7在钢模板9上进行移动,在进行施工时,通过SD2440红外线感应器13的感应效果,便于对钢模板9进行定位,使得对钢模板9进行安装时,位置难以出现偏移,从而达到定位的作用,滑槽15开设在钢模板9上,滑块14安装在滑槽15上,在架体进行移动时,通过滑槽15便于红外线感应器13随着架体进行滑动,最后通过SH-180液压缸10便于对横梁11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在进行施工时,便于将横梁11调节到相依应的高度,从而便于使用者进行施工,平台12安装在横梁11上,通过插栓便于对平台12进行限位,使得平台12稳定,增加平台12的安全性,通过对横梁11进行调节,便于带动平台12升降,从而达到便于施工的作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自动定位便于转向变轨的钢模台车,包括限位板(1)、支撑柱(8)和平台(12),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1)的外侧设置有方向杆(2),所述限位板(1)的下方设置有千斤顶(3),且千斤顶(3)的外侧设置有转动轴(6),所述转动轴(6)的下方设置有滚轮(5),且滚轮(5)的下方设置有轨道(4),所述支撑柱(8)设置于固定杆(7)的内侧,且固定杆(7)的外侧设置有钢模板(9),所述支撑柱(8)的内侧设置有液压缸(10),且液压缸(10)的下方设置有横梁(11),所述平台(12)设置于横梁(11)的上方,所述钢模板(9)的内部设置有滑槽(15),且滑槽(15)的内部设置有滑块(14),所述滑块(14)的外侧设置有红外线感应器(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定位便于转向变轨的钢模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1)与方向杆(2)之间为活动连接,且限位板(1)与千斤顶(3)之间为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定位便于转向变轨的钢模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4)与滚轮(5)之间相互贴合,且滚轮(5)与转动轴(6)之间为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定位便于转向变轨的钢模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7)与支撑柱(8)之间为螺纹连接,且固定杆(7)与钢模板(9)之间相互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定位便于转向变轨的钢模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10)与横梁(11)之间为螺纹连接,且横梁(11)与平台(12)之间为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定位便于转向变轨的钢模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线感应器(13)与滑块(14)之间为焊接连接,且滑块(14)通过滑槽(15)与钢模板(9)构成滑动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定位便于转向变轨的钢模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6)与支撑柱(8)之间为活动连接,且支撑柱(8)通过转动轴(6)与滚轮(5)构成旋转结构。
CN202023211392.6U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自动定位便于转向变轨的钢模台车 Active CN2140356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11392.6U CN214035698U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自动定位便于转向变轨的钢模台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11392.6U CN214035698U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自动定位便于转向变轨的钢模台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35698U true CN214035698U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42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11392.6U Active CN214035698U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自动定位便于转向变轨的钢模台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356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578714U (zh) 直线及曲线段隧洞通用式钢模衬砌台车
CN102296971A (zh) 一种隧道紧急避车带的衬砌方法及隧道衬砌台车
CN102650211A (zh) 直线及曲线段隧洞通用式钢模衬砌台车
CN203925524U (zh) 一种跨度可调的超高断面混凝土衬砌钢模台车
CN110655015B (zh) 一种用于地铁隧道维护的无轨自行式平台车
CN102371458A (zh) H型钢卧组焊接预托起和夹紧机构
CN202264048U (zh) H型钢卧组焊接预托起和夹紧机构
CN214035698U (zh) 一种自动定位便于转向变轨的钢模台车
CN211708060U (zh) 一种辅助施工平台
CN207047715U (zh) 一种架桥机支腿受载均衡控制装置
CN201534748U (zh) 轮胎式铺板起重机
CN201714395U (zh) 砼衬砌钢模台车
CN111764613A (zh) 轨道交通工程轨行区内高空设备安装装置及施工方法
CN204034926U (zh) 一种90度自动旋转装置
CN214570222U (zh) 偏轨式桥式起重机
CN110862018A (zh) 一种具有轨道与道路两用行走功能的铺轨起重机
CN201746777U (zh) 箱梁翻转式翼缘板现浇模具
CN116181344A (zh) 一种隧道多功能综合开挖台车
CN207018012U (zh) 一种隧道中隔墙多用模板台车
CN210768808U (zh) 一种行走固定可切换的水沟电缆槽模板台车
CN214035697U (zh) 一种跨度可变式钢模台车
CN201614939U (zh) 三维空间曲面钢模台车
CN201530672U (zh) 轮胎式铺板起重机的大车
CN210370745U (zh) 超前支架支护系统
CN114704294A (zh) 一种引水隧洞施工过程中的隧洞快速支承系统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