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28188U - 动力系统安装结构及全地形车 - Google Patents

动力系统安装结构及全地形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28188U
CN214028188U CN202022171117.XU CN202022171117U CN214028188U CN 214028188 U CN214028188 U CN 214028188U CN 202022171117 U CN202022171117 U CN 202022171117U CN 214028188 U CN214028188 U CN 2140281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frame
mounting point
power system
powertr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7111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gw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gw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gw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gw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7111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281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281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281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动力系统安装结构及全地形车。其动力系统安装结构包括车架,所述动力系统安装在所述车架上,且所述动力系统和所述车架之间具有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且所述第一安装位和所述第二安装位前后布置。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系统安装结构及全地形车,通过在所述车架和所述动力系统之间的接触面形成多个连接点,提升所述动力系统安装的稳定性和牢固度,进而提升所述车辆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动力系统安装结构及全地形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属于车辆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动力系统安装结构及全地形车。
背景技术
现阶段,全地形车一般是后置发动机,即在驾驶舱的后部的车架上设置发动机、变速箱等动力总成。发动机在运转时会产生一定的抖动,尤其是在发动机加速或者减速运转时抖动就尤其明显,这些抖动会通过车架传递至驾驶舱,给驾驶员或者乘客带来不适,且长时间抖动也会影响动力总成安装的牢固度,进而影响车辆的整体性和使用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至少一种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力系统安装结构及全地形车。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力系统安装结构,其包括车架,所述动力系统安装在所述车架上,且所述动力系统和所述车架之间具有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且所述第一安装位和所述第二安装位前后布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位于所述第三安装位和所述第一安装位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位位于所述动力系统的前侧,且所述第一安装位包括第一安装点和第二安装点,所述第一安装点和所述第二安装点左右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安装位包括第三安装点和第四安装点,所述第三安装点和第四安装点左右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系统的前侧连接有连接杆,所述第一安装点和所述第二安装点分别位于所述连接杆的两个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与所述发动机连接的变速器及后桥,所述后桥位于所述变速器的后方,且所述后桥的壳体与所述变速器的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安装点和所述第四安装点均位于所述后桥的后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车架包括位于所述发动机后部的两根竖梁,所述第三安装点设置在两根竖梁中的其中一个之上,所述第四安装点设置在两根竖梁中的另一个之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安装位位于所述发动机下方,且至少包括一个第五安装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点、所述第二安装点、所述第三安装点、所述第四安装点以及所述第五安装点均设有弹性连接件;
所述弹性连接件均包括弹性体、连接环以及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穿过所述弹性体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连接环设在所述弹性体的外周且连接所述动力系统。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其包括:
以上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系统安装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车架和动力系统之间的接触面上设置有多个安装位,并在安装位上形成多个车架和动力系统的连接点,提升所述动力系统安装的稳定性和牢固度,进而提升所述车辆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系统安装结构的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系统安装结构的弹性连接件的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系统安装结构的弹性连接件的一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系统安装结构的连接点布置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系统安装结构的弹性连接件与连接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系统安装结构的弹性体的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实用新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此外,“耦接”或“电性连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耦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性耦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它装置或耦接手段间接地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二装置。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具体实施例
请参考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系统安装结构的一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系统安装结构包括车辆的动力系统 10以及车架20,所述动力系统10安装在所述车架20上,所述动力系统10 和所述车架20之间具有第一安装位210和第二安装位220,且所述第一安装位210和所述第二安装位220前后布置。
具体地,所述车架20包括但不限定于是板状框架结构,所述动力系统10 设在所述板状框架结构上,并通过弹性连接件30进行固定连接。在这里,所述弹性连接件30设于所述第一安装位210和所述第二安装位220处,且所述第一安装位210和所述第二安装位220呈前后布置,即在所述车架20和所述动力系统10之间具有多个所述弹性连接件30,进行在所述车架20和所述动力系统10之间的接触面形成了多个连接点,通过所述车架20和所述动力系统10之间的多点连接,可以提升所述动力系统10安装的稳定性和牢固度,进而提升所述车辆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另外,请结合图2和图3,所述弹性连接件30包括弹性体310,所述弹性体310设有沿轴向贯穿的安装孔3101,所述安装孔3101和所述弹性体310 的外周面3102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凹部3103,所述凹部3103沿所述弹性体 310的轴向延伸设置。
具体地,所述弹性体310上设有贯穿本体的所述安装孔3101,所述安装孔3101用于连接结构穿过将所述弹性体310连接于所述车架20或者所述动力系统10上,所述弹性体310上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凹部3103,具体设在所述安装孔3101和所述弹性体310的外周面3102之间的位置,所述凹部3103 沿着所述弹性体310的轴向方向设置在所述弹性体310的本体上,在这里,并不对所述凹部3103的个数做具体的限定。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连接所述车架20和所述动力系统10的所述弹性连接件30上的所述弹性体310上设置所述凹部3103,一方面可以通过降低所述弹性体310的局部厚度提升所述弹性体310的弹性,进而提升所述车架20和所述动力系统10之间的柔性连接性能;另一方面在保证以上两者之间柔性连接性能的基础上减少所述弹性体 310材料的使用,节省资源降低成本。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其他较佳的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所述动力系统10安装的稳定性和牢固度,所述车架20上还设有第三安装位230,所述第三安装位230处也设有用于将所述车架20和所述动力系统10连接的所述弹性连接件30,其中,所述第二安装位220位于所述第三安装位230和所述第一安装位210之间,以此在所述车架20和所述动力系统10之间便形成了前、中、后三个连接安装位,从而进一步提升所述动力系统10安装的稳定性和牢固度。
进一步地,请结合图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位210位于所述动力系统10的前侧,且所述第一安装位210包括第一安装点2101和第二安装点2102,所述第一安装点和2101所述第二安装点2102左右布置。
具体地,所述第一安装位210设在所述车架20的前侧,并在此设置所述弹性连接件30与所述动力系统10的前侧连接,具体地,在所述第一安装位 210的左右两侧,即所述第一安装点和2101所述第二安装点2102位置,均设有所述弹性连接件30,以此来提升所述动力系统10的前侧与所述车架20 的连接牢固度。
更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系统10的前侧连接有连接杆110,所述第一安装点2101和所述第二安装点2102分别位于所述连接杆110的两个端部。
具体地,所述连接杆110设在所述动力系统10前侧的底部或者侧部,而在所述连接杆110两个端部的位置,即所述第一安装点2101和所述第二安装点2102分别设有所述弹性连接件30,以完成所述动力系统10前侧与所述车架20的连接。
另外,所述第三安装位230包括第三安装点2301和第四安装点2302,所述第三安装点2301和第四安装点2302左右布置。
具体地,位于所述动力系统10后侧的所述第三安装位230上同样设有两个安装点,即呈左右布置的所述第三安装点2301和所述第四安装点2302,在每个安装点上均设有所述弹性连接件30,并通过所述弹性连接件30实现所述动力系统10和所述车架20的固定连接,在这里通过左右布置的所述第三安装点2301和所述第四安装点2302可进一步提升所述动力系统10的后侧与所述车架20的连接牢固度。
进一步地,请结合图1,所述动力系统10包括发动机120、与所述发动机120连接的变速器130及后桥140,所述后桥140位于所述变速器130的后方,且所述后桥140的壳体与所述变速器130的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安装点2301和所述第四安装点2302均位于所述后桥140的后上方。
具体地,所述发动机120、所述变速器130以及所述后桥140等构成了所述动力系统,所述变速器130设在所述发动机120的后方并与其连接,所述后桥140设在所述变速器130的后方,所述后桥140外的壳体与所述变速器130外的壳体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三安装点2301和所述第四安装点2302 的布置位置位于所述后桥140后方,且位于所述后桥140的上方,即所述第三安装位230位于所述动力系统10的后侧部,如此可以避免车辆行进时所述动力系统10在所述车架20的水平方向产生位移,从而进一步提升所述动力系统10与所述车架20的连接牢固度。
更进一步地,所述车架20包括位于所述发动机120后部的两根竖梁240,所述第三安装点2301设置在两根竖梁240中的其中一个之上,所述第四安装点2402设置在两根竖梁240中的另一个之上。
具体地,所述竖梁240位于所述发动机120的后部,并与所述车架20的水平部分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定于是一体成型连接、焊接或者螺钉连接等;这里的所述竖梁240呈左右两个布置,其中一个所述竖梁240 上设有所述第三安装点2301,另一个所述竖梁240上设有所述第四安装点 2302。
另外,所述第二安装位220位于所述发动机120下方,且至少包括一个第五安装点2201。
具体地,所述发动机120的底部设有所述第二安装位220以与所述车架 20进行固定连接,在这里,所述第二安装位220包括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五安装点2201,所述第五安装点2201上设有所述弹性连接件30,以实现所述发动机120与所述车架20之间在所述发动机120的底部进行柔性连接,需要指出的是,这里对所述第五安装点2201的个数并不做具体的限定,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五安装点2201具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五安装点2201之间呈前后布置,或者是呈左右布置。
再者,通过以上实施例可知在所述第一安装点2101、所述第二安装点 2102、所述第三安装点2301、所述第四安装点2302以及所述第五安装点2201 均设有所述弹性连接件30,请结合图2,所述弹性连接件30还包括连接环 320以及连接轴330,所述连接轴330穿过所述弹性体310与所述车架20连接,所述连接环320设在所述弹性体310的外周且连接所述动力系统10。
具体地,所述连接环320通过粘接剂固定连接在所述弹性体310的所述外周面3102上,所述连接轴330穿过所述弹性体310上的所述安装孔3101,在这里,所述连接轴330、所述弹性体310和所述连接环320三者之间相对固定,三者之间的连接可以是粘接等形式连接。
这里的所述弹性连接件30具有两个连接部件,即所述连接轴330和所述连接环320,所述弹性体310位于这两个连接部件之间,所述连接轴330 和所述连接环320用于连接所述动力系统10或者所述车架20,从而实现所述动力系统10或者所述车架20之间的固定连接,并通过所述弹性体310具有较好弹性的特点,以实现所述动力系统10或者所述车架20之间的柔性连接。
在这里,既可以是所述连接轴330连接所述车架20,所述连接环320连接所述动力系统10;也可以是述连接环320连接所述车架20,所述连接轴 330连接所述动力系统10,本实施例为了方便描述,特意引入第一连接环和第一连接轴,以及第二连接环和第二连接轴,具体如下:
一种情况,所述弹性连接件30还包括第一连接环和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环通过粘结剂固定在所述外周面3102,所述第一连接轴穿过所述安装孔3101连接所述动力系统10,所述第一连接环的外周连接所述车架20;
另一种情况,所述弹性连接件30还包括第二连接环和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环通过粘结剂固定在所述外周面3102,所述第二连接轴穿过所述安装孔3101连接在所述车架20,所述第二连接环的外周连接所述动力系统10。
另外,请结合图5,对于所述连接轴330连接所述车架20,所述连接环 320连接动力系统10的情况,在本实用新型其他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车架 20还设有连接座250,所述第一连接轴(所述连接轴330)的两端均与所述连接座250连接。
具体地,所述连接座250包括但不限定于是U形结构,如U形结构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所述车架20上,所述连接轴330的相对两端连接在U形结构的两壁的端部,所述连接环320以及所述弹性体310的一部分容纳于U形结构的槽中,所述连接环320的外周连接在所述动力系统10上。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连接件30还包括连接片340,所述连接片340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环的外周,另一端用于连接所述动力系统10。
具体地,为了方便所述连接环320与外部结构连接,在所述连接环320 的外周设有所述连接片340,其中,所述连接片340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环320上,另一端用于连接外部结构,这里的外部结构可以是所述车架20,也可以是所述动力系统10,所述连接片340和所述连接环320之间可以是一体成型连接,也可以是焊接等。
进一步地,所述凹部3103沿轴向贯穿所述弹性体310。具体地,所述凹部3103沿着所述弹性体310的轴向方向贯穿了整个所述弹性体310,如此设计可以进一步的提升所述弹性体310的弹性性能,并可以保证所述弹性体310 在其轴向方向各位置处的弹性形变能力相同,使得所述弹性体310的弹性形变更加均匀,且能在保证弹性性能的基础上节省资源降低成本。
更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体310呈球状,具体地,在所述连接环320内设有球状的所述弹性体310,通过球状的所述弹性体310的设置可以进一步的提升所述弹性连接件30的弹性性能,进而提升所述动力系统10和所述车架 20之间的柔性连接品质。
另外,所述凹部3103为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凹部3103在所述安装孔 3101与所述外周面3102之间沿所述弹性体310的轴向布置。
具体地,至少两个凹部3103围着所述安装孔3101设置,具体的设置位置介于所述安装孔3101之外和所述外周面3102之内的位置,并且沿着所述弹性体310的轴向方向布置,如此设计可进一步提升所述弹性连接件30的弹性性能,同时还可以在保证弹性性能的基础上节省资源降低成本。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当所述凹部3103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相邻之间的两个所述凹部之间的距离相等,如此设计可以保证所述弹性体310在其轴向方向各位置处的弹性形变能力相同,进一部提升所述动力系统10和所述车架20之间的柔性连接品质。
进一步地,所述凹部3103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或者圆形或者多边形。具体地,所述凹部3103的形状可以根据工艺难度以及弹性性能需要选择为三角形、或者圆形、或者多边形等。
更进一步地,请结合图6,所述弹性体310自所述安装孔3101向所述外周面3102包括中心部3104、环绕所述中心部3104外侧的外周部3105,所述中心部3104沿轴向的长度大于所述外周部3105沿轴向的长度,所述凹部 3103位于所述外周部3105。
具体地,沿所述弹性体310的轴向方向所述外周部3105设在所述中心部3104的外侧,其中,所述中心部3104沿轴向的长度大于所述外周部3105 沿轴向的长度,以使得所述弹性体310形成中间尺寸较大两端尺寸较小的形状,而所述凹部3103位于所述外周部3105上,即所述凹部3103设在靠近所述外周面3102的部位,如此设计既可以满足所述弹性连接件30的弹性性能,又可以使得所述弹性体310对所述连接轴330起到有效保护作用,进而提升所述车辆的使用品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所述全地形车包括以上实施例中所述的任意一种动力系统安装结构。
在这里,对于所述动力系统安装结构的具体结构请参见以上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予赘述。所述全地形车的其他结构以及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结构不相冲突的情况下,上述各实施例中提及的各部分的结构可相互组合,为避免重复,组合后获得的技术方案在此不再赘述,但组合后获得的技术方案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例旨在简明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特点,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直观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特点,并不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不当限定。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动力系统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所述动力系统安装在所述车架上,且所述动力系统和所述车架之间具有第一安装位、第二安装位以及第三安装位,且所述第一安装位和所述第二安装位前后布置,所述第二安装位于所述第三安装位和所述第一安装位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系统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安装位位于所述动力系统的前侧,且所述第一安装位包括第一安装点和第二安装点,所述第一安装点和所述第二安装点左右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系统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安装位包括第三安装点和第四安装点,所述第三安装点和第四安装点左右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系统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系统的前侧连接有连接杆,所述第一安装点和所述第二安装点分别位于所述连接杆的两个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系统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与所述发动机连接的变速器及后桥,所述后桥位于所述变速器的后方,且所述后桥的壳体与所述变速器的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安装点和所述第四安装点均位于所述后桥的后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系统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位于所述发动机后部的两根竖梁,所述第三安装点设置在两根竖梁中的其中一个之上,所述第四安装点设置在两根竖梁中的另一个之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系统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位位于所述发动机下方,且至少包括一个第五安装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系统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点、所述第二安装点、所述第三安装点、所述第四安装点以及所述第五安装点均设有弹性连接件;
所述弹性连接件均包括弹性体、连接环以及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穿过所述弹性体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连接环设在所述弹性体的外周且连接所述动力系统。
9.一种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上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系统安装结构。
CN202022171117.XU 2020-09-28 2020-09-28 动力系统安装结构及全地形车 Active CN2140281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71117.XU CN214028188U (zh) 2020-09-28 2020-09-28 动力系统安装结构及全地形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71117.XU CN214028188U (zh) 2020-09-28 2020-09-28 动力系统安装结构及全地形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28188U true CN214028188U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51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71117.XU Active CN214028188U (zh) 2020-09-28 2020-09-28 动力系统安装结构及全地形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281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51305B (zh) 支架组合体
CN102381174B (zh) 用于车辆的滚动连杆的结构
KR101316827B1 (ko) 차량용 롤 로드 마운팅 장치
CN214028188U (zh) 动力系统安装结构及全地形车
CN213442065U (zh) 动力系统安装结构及全地形车
CN112721602B (zh) 一种动力总成悬置系统
US20160243935A1 (en) Bearing bracket
CN209852006U (zh) 汽车后副车架的后衬套结构
US6484976B1 (en) Center bearing hanger assembly
CN105270153B (zh) 发动机后悬置及四点式发动机悬置系统
CN210136913U (zh) 用于车辆的电池箱体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2968880U (zh) 一种线束胶套及汽车
US11383591B2 (en) Roll mount device for vehicle
CN205059196U (zh) 车用发动机后悬置总成
JP7022841B2 (ja) サブフレーム構造
KR101551959B1 (ko) 충돌성능 개선을 위한 리어 롤로드
KR20120020753A (ko) 차량용 롤로드
CN213473275U (zh) 转向管柱密封结构及车辆
CN111572341B (zh) 拉杆结构和汽车
CN213441925U (zh) 电驱动桥总成及车辆
CN214165124U (zh) 一种后差速器安装结构以及具有该安装结构的汽车
CN210652654U (zh) 发动机后悬置支架
CN210082922U (zh) 一种用于安装动力电池的纵梁中段总成结构及车辆
CN213292451U (zh) 一种全地形车及其组合式底板
CN220430291U (zh) 组合式副车架以及机动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