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27890U - 标签带盒 - Google Patents

标签带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27890U
CN214027890U CN202022086732.0U CN202022086732U CN214027890U CN 214027890 U CN214027890 U CN 214027890U CN 202022086732 U CN202022086732 U CN 202022086732U CN 214027890 U CN214027890 U CN 2140278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bel
cassette
tape
box body
label t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8673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功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8673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278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278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278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ling Of Continuous Sheets Of Paper (AREA)
  •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s And Handling Thereof (AREA)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标签带盒,该标签带盒包括盒体和检测部件,检测部件与盒体可分离设置,并且检测部件在盒体上具有至少两个安装位置,以适配至少两种不同结构的打印设备。本申请当用户同时拥有多种打印设备时,无需购买不同类型的标签带盒,只需要根据打印设备的类型使检测部件选择合适的安装角度进行安装,便能够使用,方便了打印操作,同时,检测部件分离出来后,即使地区/功能不同,盒体结构也是相同的,工厂不必增加多个类型的盒体,降低了成本,另外在组装时,能够在标签带盒其他结构完全装配完成后,再根据地区/功能的打印设备的嵌合凹部方向,在标签带盒的外侧安装角度合适的检测部件,降低了装配生产时混淆的风险。

Description

标签带盒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打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热转印及热敏打印技术的标签带盒。
背景技术
随着热转印及热敏打印技术的成熟与推广,以及标签的丰富多样性,标签打印设备和标签色带已经在办公,家庭,以及电力电信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知一种打印设备,能够容纳标签带盒进行打印,同时其生产厂家会根据地区不同而修改打印设备的落机结构,为了适用于不同结构的打印设备,生产厂家需要生产多个不同结构的标签带盒。
而生产多种不同结构的标签带盒,会存在以下以不足之处:一方面,当用户(如代理商)拥有多种打印设备时,需要专门购买多种标签带盒并一一对应,无法实现便捷的打印操作;另一方面,由于不同产品间的实际区别较小,工厂端在区分不同地区的产品零件时较麻烦,生产效率低,而且如果出现零件混杂,装配员工无法迅速区分,容易出现装配错误,导致产品无法正确落机,影响实际打印。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配不同结构的打印设备的标签带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标签带盒,应用于打印设备中,该标签带盒包括:
盒体;
检测部件,所述检测部件与所述盒体可分离设置,并且所述检测部件在所述盒体上具有至少两个安装位置,以适配至少两种不同结构的打印设备。
优选地,所述盒体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检测部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
优选地,所述打印设备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开设有嵌合凹部,所述检测部件包括检测凸起,所述检测凸起与所述嵌合凹部对应设置。
优选地,所述检测部件还包括部件本体和至少两个限位凸起,所述检测凸起连接于所述部件本体的内侧,所述至少两个限位凸起沿所述部件本体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安装槽的侧壁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限位凸起对应设置。
优选地,各所述限位凸起分别开设有接合孔,所述盒体包括接合件,所述接合件连接于所述安装槽,并且所述接合件与所述接合孔对应设置。
优选地,所述限位凸起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限位凸起分别沿所述部件本体的周向均匀分布。
优选地,所述盒体还包括下盒体和上盒体,所述下盒体和所述上盒体组合,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介质带卷及碳带卷,所述安装槽开设于所述下盒体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下盒体开设有安装部,所述盒体还包括标签轮、从动轮和主动轮,所述标签轮、所述从动轮和所述主动轮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部内,所述介质带卷卷绕于所述标签轮,所述碳带卷卷绕于所述从动轮,所述主动轮用于卷绕由所述从动轮送出的碳带。
优选地,所述盒体还包括压辊,所述压辊设置于所述安装部内,用于供所述打印设备的打印头抵接并输送介质带及碳带。
优选地,所述盒体的侧部开设有带送出口,所述带送出口靠近于所述压辊,用于将所述介质带送出所述标签带盒外部。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标签带盒中盒体与检测部件为可分离设置,并且检测部件在盒体上具有至少两个安装位置,使得该带盒至少能够适配两种不同结构的打印设备;当用户同时拥有多种打印设备时,无需购买不同类型的标签带盒,只需要根据打印设备的类型使检测部件选择合适的安装角度进行安装,便能够使用,方便了打印操作,同时,检测部件分离出来后,即使地区/功能不同,盒体结构也是相同的,工厂不必增加多个类型的盒体,降低了成本,另外在组装时,能够在标签带盒其他结构完全装配完成后,再根据不同地区/功能的打印设备的嵌合凹部方向,在标签带盒的外侧安装角度合适的检测部件,降低了装配生产时混淆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打印设备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的安装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定位件的立体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标签带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标签带盒的立体图。
图6为图4中的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安装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4中的检测部件的立体图。
图9为图4中的检测部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10为图5中下盒体的立体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标签带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标签带盒的部分结构安装于打印设备时的示意图。
附图标识:
1、盒体;10、下盒体;101、安装槽;102、限位槽;103、安装部;104、插入口;105、带送出口;106、第一贯通开口;107、第二贯通开口;11、上盒体;12、芯轴部;13、标签轮;14、主动轮;15、从动轮;16、压辊;17、介质带卷;18、碳带卷;19、接合件;2、检测部件;21、部件本体;22、限位凸起;221、接合孔;23、检测凸起;3、打印设备;30、主体部;301、操作区;302、安装区;303、安装腔;304、带排出口;31、键盘;32、显示器;33、开闭盖;34、定位件;341、底座部;341a、嵌位凹部;342、中心轴;35、压辊驱动轴;36、第一驱动轴;37、第二驱动轴;38、头罩;39、打印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参照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打印设备3一般包括主体部30、键盘31、显示器32和开闭盖33。主体部30具有操作区301和安装区302,安装区302开设有安装腔303,该安装腔303用于安装标签带盒。安装腔303的侧壁开设有带排出口304,带排出口304用于供介质带送出带盒外部。开闭盖33连接于主体部30,用于打开或盖合安装腔303,以便安装标签带盒。键盘31和显示器32分别设置于操作区301,键盘31用于供用户输入打印信息,显示器32用于显示打印信息,并在确认打印信息后,利用键盘31操作执行打印。
参照图2所示,安装腔303具有大致呈标签带盒外形的凹入形状。打印设备3还包括定位件34、压辊驱动轴35、第一驱动轴36、第二驱动轴37、头罩38和打印头39。定位件34设置于安装腔303的中部,用于支撑定位标签带盒内的介质带卷。第一驱动轴36和第二驱动轴37分别设置于安装腔303内,第一驱动轴36用于与标签带盒中的碳带主动轮卡合,第二驱动轴37用于与标签带盒中碳带从动轮卡合。压辊驱动轴35设置于安装腔303靠近带排出口304的一侧,用于与标签带盒中的压辊卡合。头罩38设置于安装腔303内并靠近于压辊驱动轴35,打印头39收纳于头罩38内。其中,压辊驱动轴35和打印头39相对设置。
参照图3所示,定位件34包括底座部341和中心轴342,底座部341连接于安装腔303的底部,并且底座部341开设有嵌位凹部341a。中心轴342连接于底座部341。在本实施例中,底座部341和中心轴342均为圆柱状,并且底座部341和中心轴342为一体成型。
参照图4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标签带盒,该标签带盒包括盒体1和检测部件2,检测部件2与盒体1可分离设置,并且检测部件2在盒体1上具有至少两个安装位置。当检测部件2在盒体1上的安装位置不同时,可以适配不同结构的打印设备,即,使该标签带盒能够适配至少两种不同结构的打印设备,方便打印操作。
参照图5所示,标签带盒包括下盒体10、上盒体11、介质带卷(图5中未示出)和碳带卷(图5中未示出)。下盒体10和上盒体11连接,组合成容纳腔,该容纳腔用于容纳介质带卷和碳带卷。
同时参照图6和图7所示,下盒体10的外侧开设有安装槽101和限位槽102,限位槽102位于安装槽101的侧壁。盒体1还包括接合件19,接合件19连接于下盒体10的外侧并位于限位槽102处。
参照图8和图9所示,检测部件2包括部件本体21、检测凸起23和多个限位凸起22。部件本体21呈环形状结构,多个限位凸起22沿部件本体21的周向均匀分布部件本体21的外侧,并且限位凸起22与限位槽102对应设置。检测凸起23连接于部件本体21的内侧,并且检测凸起23与嵌位凹部341a对应设置,用于当标签带盒安装到打印设备中时与嵌位凹部341a配合。进一步地,各限位凸起22分别开设有接合孔221,接合孔221与接合件19对应设置。组合时,将检测部件2安装于安装槽101内,使各限位凸起22位于各限位槽102内,使各接合件19分别插入各接合孔221内。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凸起22设置有四个,四个限位凸起22分别沿部件本体21的周向均匀分布于部件本体21的外侧,即,沿部件本体21的周向,相邻两个限位凸起之间间隔90°,使得本实施例中的检测部件2在盒体1上具有四个安装位置,进而使检测凸起可以有4个朝向,因此,本实施的标签带盒可以适配四种不同结构的打印设备。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凸起22也可以设置有两个或者3个或者5个及5个以上。
由于现有打印设备中的定位件34上开设有嵌合凹部341a,会影响到标签带盒的安装。因此,打印设备会因为嵌位凹部341a在底座部341的周向上开设的位置不同而需要安装不同结构的标签带盒。例如,有些打印设备的嵌位凹部341a位于底座部341的右侧,而在其他打印设备中,嵌位凹部341a可以位于底座部341的左侧、正上侧、正下侧等方向。本申请将检测部件2与盒体1分离设置,使检测部件2形成为独立构件,并且该检测部件2在安装槽101内有多个安装位置,使得检测凸起23也具有多个朝向,进而能够适配嵌位凹位341a开设位置不同的打印设备。
参照图10所示,下盒体10开设有用于安装介质带卷和碳带卷的安装部103。安装部103内开设有第一贯通开口106、第二贯通开口107、插入口104和带送出口105。第一贯通开口106与第一驱动轴36对应设置,用于供第一驱动轴36插入。第二贯通开口107与第二驱动轴37对应设置,用于供第二驱动轴37插入。带送出口105开设于安装部103的侧部,用于供介质带送出标签带盒外部。插入口104贯通下盒体10及上盒体11,用于供打印头39插入,进而将所需信息从碳带转印到介质带上。
进一步地,标签带盒还包括芯轴部12,芯轴部12连接于下盒体10的内侧并位于安装部103的中部,用于对介质带卷进行定位,使介质带卷可旋转地支撑于芯轴部12的外周表面。安装槽101的位置与芯轴部12的位置对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芯轴部12形成为圆筒状,与下盒体10为一体成型。
参照图11所示,标签带盒还包括标签轮13、主动轮14、从动轮15和压辊16。标签轮13套设于芯轴部12,介质带卷17卷绕于标签轮13。从动轮15设置于第二贯通开口107处,碳带卷18卷绕于从动轮15。主动轮14设置第一贯通开口106处,用于卷绕由从动轮15上送出的碳带。压辊16设置于安装部103并靠近于带送出口105,用于供打印头39抵接并起到输送介质带及碳带的作用。
照图12所示,在标签带盒安装于打印设备时,第一驱动轴36由第一贯通开口106穿入并插入主动轮14中,第二驱动轴37由第二贯通开口107穿入并插入从动轮15中。压辊驱动轴35插入压辊16中。打印头39伸入插入口104中。定位件34穿入芯轴部12内,与检测部件2配合对标签带盒进行定位。在打印开始时,打印头39将插入口104中暴露区域的碳带及介质带抵接于压辊16上,此时,打印头39发热将碳粉熔融在介质带上。为了保持打印信息的持续性,此时压辊驱动轴35与第一驱动轴36、第二驱动轴37同时转动,压辊16配合压辊驱动轴35将介质带送出盒体1外,第一驱动轴36与主动轮14配合、第二驱动轴37与从动轮15配合,带动碳带进给。
本申请的检测部件2能够适配不同结构定位件(多种地区/用途)的打印设备,一方面,如果用户同时拥有多种打印设备,也无需购买不同类型的标签带盒,只需要将标签带盒背面的检测部件根据打印设备的类型选择合适的安装角度便能够使用,而无需多个检测部件2。另一方面,检测部件2分离出来后,即使地区/功能不同,下盒体结构也是相同的,工厂不必增加多个类型的下盒体的生产,降低了成本,同时在组装时,能够在标签带盒其他结构完全装配完成后,再根据地区/功能的打印设备的嵌合凹部方向,在外部标签带盒背面安装检测部件,降低了装配生产时混淆的风险。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标签带盒,应用于打印设备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标签带盒包括:
盒体;
检测部件,所述检测部件与所述盒体可分离设置,并且所述检测部件在所述盒体上具有至少两个安装位置,以适配至少两种不同结构的打印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带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检测部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标签带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设备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开设有嵌合凹部,所述检测部件包括检测凸起,所述检测凸起与所述嵌合凹部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标签带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部件还包括部件本体和至少两个限位凸起,所述检测凸起连接于所述部件本体的内侧,所述至少两个限位凸起沿所述部件本体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安装槽的侧壁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限位凸起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标签带盒,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限位凸起分别开设有接合孔,所述盒体包括接合件,所述接合件连接于所述安装槽,并且所述接合件与所述接合孔对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标签带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限位凸起分别沿所述部件本体的周向均匀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所述的标签带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还包括下盒体和上盒体,所述下盒体和所述上盒体组合,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介质带卷及碳带卷,所述安装槽开设于所述下盒体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标签带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盒体开设有安装部,所述盒体还包括标签轮、从动轮和主动轮,所述标签轮、所述从动轮和所述主动轮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部内,所述介质带卷卷绕于所述标签轮,所述碳带卷卷绕于所述从动轮,所述主动轮用于卷绕由所述从动轮送出的碳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标签带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还包括压辊,所述压辊设置于所述安装部内,用于供所述打印设备的打印头抵接并输送介质带及碳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标签带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侧部开设有带送出口,所述带送出口靠近于所述压辊,用于将所述介质带送出所述标签带盒外部。
CN202022086732.0U 2020-09-21 2020-09-21 标签带盒 Active CN2140278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86732.0U CN214027890U (zh) 2020-09-21 2020-09-21 标签带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86732.0U CN214027890U (zh) 2020-09-21 2020-09-21 标签带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27890U true CN214027890U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50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86732.0U Active CN214027890U (zh) 2020-09-21 2020-09-21 标签带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278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95710B2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ink sheet cartridge mounted on the image forming device
EP1707395B1 (en) Tape cassette
EP1504916B1 (en) Tape cassette
RU2663099C2 (ru) Кассета с лентой
US5918989A (en) Hand held label printer spool
EP2585306B1 (en) Tape cartridge and tape printer
US6623192B1 (en) Ink ribbon cartridge having protrusion and recessed portion
US20170190195A1 (en) Tape cartridge
KR20190086597A (ko) 테이프 카트리지
CN214027890U (zh) 标签带盒
TWI760935B (zh) 卡匣
CN106976326B (zh) 色带盒
US20050068409A1 (en) Ink sheet cartridge and exchangeable ink sheet set
CN102310665B (zh) 卷纸收纳盒、记录设备及防止卷纸被误装载的方法
EP3904111B1 (en) Cartridge
CN116728980A (zh)
CN116728979A (zh)
CN114434990A (zh)
CN116728981A (zh)
MXPA00008587A (en) With a memory device equipped label-spool for a handheld labell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